学校德育体系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德育体系(精选8篇)

学校德育体系 篇1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根据寄宿制封闭式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人手,以学生日常行为、点滴小事以及学习为切人点,以“夯实基础,塑造人格”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诚实坚毅、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快乐成长的好孩子。

三、德育内容

根据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选择不同的切人点进行不同内容的主题教育,以体现教育的层次性。

七年级:

针对学生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重点开展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足够的信心,规范不良行为,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八年级:

重点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较强的自控能力、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为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九年级:

重点开展勇于拼搏迎接中考、诚信、快乐成长,为当年的中考做好准备,为升入理想的高一级的学校创造条件。为此根据以上特点,学校重点开展养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努力拼搏乐于奉献教育,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人生理想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四有”人才。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

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值日值班领导和对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主任、年级之间的联系。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周的班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德育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 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学校、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加强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励志教育。

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和衣着打扮的良好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的放矢抓好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实守信、自立自爱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多讲身边人,身边事。政教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创造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通过活动,开展交流。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教育,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八)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充分利用法制教育会、品德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九)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1、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2、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升降旗制度,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建立新学年开学第一周上好 “爱国主义教育及安全第一课”制度,并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感恩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书信、说一句感激的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知道感恩、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十)创新学校管理,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关注后进生、残缺学生、单亲孤儿学生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积极探索对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办法、途径。建立工作机制,从生活、思想、学习上关心这些学生,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题学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落实。

五、工作职责 校长主要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校长的根本任务是在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负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造能力、体魄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主任工作职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校长的决策和行政会的决议,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制定政教处工作计划,负责政教处的全面工作,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指导班主任教师制定并实施班级工作计划,主持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布置总结周常规检查评比工作,组织班主任教师交流经验,并进行业务学习。、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搞好学校室内外卫生,营造良好和校园环境。、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好常规管理。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做好后进生帮教工作。做好班主任和班级的量化考评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抓好控制班级的工作,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向主管校长请示汇报。完成校长分给的其他工作。团支部职责

1、根据学校和政教处工作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团支部工作计划,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2、对团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负责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各种团的活动,要注意不断充实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强化教育效果。

4、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对内外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环境美化工作。

5、加强队的组织建设,负责建立健全队的各级组织,适时把符合条件的学生吸收到团组织中来。负责队员档案的管理和接转。、决定对违纪团员的处分,并负责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7、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任务。年级主任职责

1、年级主任对各分管年级的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工作全面负责。在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等领导下完成各方面工作。

2、年级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的工作计划,并负责督促、检查、落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本年级教学质量加强检查督促本年级各班的学生常规管理,对各班级管理及教育活动进行综合指导。

4、做好课间操、眼操、健康教育、卫生和劳动教育工作。5、加强对年级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对年级人事分工有权向校长提出建议,负责本年级安全工作等。全体班主任

1、热情关怀和爱护学生,负责做好本班德育工作,组织班会和主题班会活动等。教育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努力使本班形成一个具有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文明集体。

2、经常与科任老师联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提高学习质量。

3、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加强生活管理,组织和指导本班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搞好清洁卫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4、培养学生干部,组织领导班委会的工作,指导本班团员开展活动。

5、组织和领导本班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6、联系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方面,互通情况,协调步骤,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7、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工作,处理偶发事件。

8、要全面地、经常地考查学生的德智情况,搞好操行评定,对学生的奖惩等事宜提出意见。

学校德育体系 篇2

一是融入课堂教学。全面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德育资源, 强调把学知识技能与学做人做事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实施“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方案, 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体系。启动语文、德育、历史3科统一教材的编写, 系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交流和展示活动, 推广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是融入社会实践。联合有关部委和行业主管机构, 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 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基地。第一批联合8个部委建立了71个中小学主题社会实践基地。制订具有行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标准和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引导广大学生走出校园, 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开展学雷锋活动, 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

三是融入校园文化。组织“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以“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命名中小学班集体活动, 截至目前已命名128个班集体, 覆盖全国各省份。每年秋季开学与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全国“开学第一课”, 以“爱国”、“梦想”、“幸福”等为主题, 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制定《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制作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动漫视频, 开展一系列生动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

四是融入学校管理。推动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分别制定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进一步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能力要求。组织制定《中小学管理工作规程》, 建立健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征集班主任工作细节案例, 纳入培训教材, 引导中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参与学校管理, 形成育人合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 教育部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指导纲要》, 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进一步开发德育资源、突出实践环节、营造文化氛围,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协作的教育网络。

学校德育体系 篇3

当今的中等职业学校,招收了大批通过中考分流的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不佳,而且或多或少的存在怕学习、怕吃苦、好玩乐、好争斗、不自信、不礼貌、不文明、不诚实、无组织、无纪律、无追求、无责任心等不良品行,其中有的是道德问题,有的是心理问题,有的是思想观念问题,有的是行为习惯问题,总之,在他们的身上存在较多的“缺陷”。针对这样的学生如何施以有效的德育,使职业学校具有一个良好的学风,使学生品德有一个健康的成长,这是当前职业学校教育工作上的一个难点。从《弟子规》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品德教育的启示,构建了“积极德育”的理念和行动体系,初步实现了富有成效的教育效果,本文就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读者分享。

一、积极德育的策略框架

积极德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天天有提高,使不良品行不治而愈。这是一种主动推进式的德育,是“强身健体”式的德育,使学生的品德高于道德底线,生存在品德健康的状态。那种“注重预防、严格处罚,学生不出事、教师就无事”的德育,是一种防守式的德育,我们称为消极的德育。它所防守的是学生的道德底线,学生的品德生存在道德和不道德的亚健康临界状态。

积极德育是全面综合的德育策略,主要在下列三个方面构建积极德育体系:①注重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实行“文化育德”;②严格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实行“行为铸德”;③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实行“知识养德”。其中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价值观体系的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是“做中学,由习惯到品德”的培养方法,知识内化是“由内养外”的教育升华。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不同的生态环境孕育不同的生物群体,海洋造就了海洋生物,森林造就了森林生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学生的成长同样也受制于跟他朝夕相处的环境,其中校园文化环境是深层次影响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的关键因素。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校着重设计了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学生荣辱观“八荣八耻”,即:以文明礼貌为荣,以低级趣味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自立自强为荣,以盲从依赖为耻;以热爱劳动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好学上进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崇尚技艺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自私自利为耻;以贡献社会为荣,以无所作为为耻。以此作为校园文化价值体系,通过制度规范、活动倡导、舆论影响,使学生在健康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我们围绕荣辱观制订了《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寄宿生守则》《诚实考试规范》《学生校园安全行为规定》《学生违纪违规处理办法》《学生奖学金评定及奖励办法》《三好学生评选及奖励办法》《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及奖励办法》《优秀学生社团评选及奖励办法》等制度,用制度约束和激励的方式明辨是非、规范行为、激励上进。

我们围绕荣辱观设计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每学年举办塑造美艺术节、人心齐合唱会、攀高峰运动会、金点子创新赛,每学期举行展才艺技能节、爱学习赛诗会,每学期表彰各类先进学生和先进集体,每年五四评选校园十大优秀青年,并开展事迹报告和学习榜样活动。此外,学校团委还结合各类节庆、纪念日和时政宣传开展志愿者活动、敬老活动、学雷锋活动、绿色环保活动、安全逃生活动、创业大市场活动、成人宣誓活动、四化一新活动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扬善抑恶,在活动中有所作为,在活动中健全人格,在活动中成长成熟。

我们围绕荣辱观大力加强舆论宣传,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校园网页、《新职技》校报等载体多样,《校园新闻》《学习榜样》《创业明星》《高技能先生》《文明风采》等栏目丰富,强烈地渲染正面文化。除此之外,我校在教室、车间、宿舍、餐厅等场所充分地布置了以学生荣辱观为核心的“校园格言”。校园格言500句,都是从学生中征集形成,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环境教育的有效工具。

总之,我们相信文化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所以我们立足于“文化育德”的理念,精心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三、严格规范日常行为

一位著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就是性格,而不是智力。”而另有一段谚语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通过行为训练可以塑造人的品德。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训练要求,试图通过日复一日的严格规范,形成习惯,铸成品德。礼貌、仪表、卫生、舍务、用膳、晨练、做操、早读、实习是我们实行行为训练的重要科目,我们深度挖掘每一项科目活动中的德育内涵,并且使教师和学生人人知晓,在明白道理的前提下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在积极健康的行为训练中。在潜移默化之中铸成了良好的品德。

待人礼貌,培养尊敬师长、与人为善、文明交往的品德;整洁内务,培养有条理、有规律、讲质量、讲认真的品质:砺志晨练,培养刻苦勤奋、意志坚定的品质;整齐有力的课间操,聚集积极向上的心理场,培养团队意识、组织纪律性;疯狂早读,培养爱学习、爱文化的品质:诚实考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品德;5S实习管理,培养有序、安全、质量、效益、周到、合作的职业素养。

事实证明。经过严格行为训练,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意识、生活态度、学习状态、文明举止、精神面貌等方面均会有明显的进步,校风学风也因此更积极和谐。所以,我们认为,严格组织和规范学生行为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品德的一个有效途径,充分体现出“做中学”的德育方法的切实有效。

四、着力提升教学质量

常规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技术能力的训练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心。思维能力的提高、技能水平的提升、知识内涵的丰富都必须通过认真刻苦的学习过程来实现,同时勤奋学习的过程也是“上进心、责任心、事业心、诚实态度、吃苦耐劳、钻研精神”等良好品质形成的过程。此外,“守时、有序、安全、卫生、热情、周到、合作、效率、成本、质量”等职业素养也不是在课堂里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丰富的劳动实践才能养成。所以,严要求高质量的教学不仅是为了丰富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健康人格品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充分内化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认识能力的提升也将起到“由内养外”的滋养功效。所以,我校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全面提升学生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加强了课程改革,使学生胜任学习、有效学习;我们改革教学质量管理方式,调动师生教和学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教师紧张有压力,学生回归到学习中来,学风好起来,态度好起来,行为好起来,品德也就好起来。

学校德育体系 篇4

文章摘要:本文是笔者针对农村中学整体性德育构建体系的经验总结。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下,对农村家校德育体系构建、家庭德育教育的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后,做出的中期性报告。

关键词:德育 德育体系 德育网络 德育顽症 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调查结果

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调查结果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调查结果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调查结果

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

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

——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1)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 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1)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2)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3)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4)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

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学校德育体系 篇5

一、过去几年德育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素质教育,拓展德育工作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构建德育团队工作新体系,呈现喜人局面,为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推动学校德育快速发展

我区学校德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精神,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思想,提出“立足学生、回归生活、培养素质、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加大人、财、物投入,积极整合和盘活德育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模式,为推动我区德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XX年年5月,省落实中央8号文件工作督查组对我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队伍健全,机制灵活,保障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开展

1.德育队伍健全。为保障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不断加大德育队伍建设力度。XX年,区教育局设立群团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德育的行政指导;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设立德育部,负责学校德育的业务指导;全区各中小学设立德育处,并按规定配齐人员,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目前,全区中小学德育团队专职干部逾千人,形成有班主任、德育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及校外热心教育的关工委、“五老”干部等一大批兼职队伍,初步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的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干,团结奋进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全区学校德育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德育机制灵活。积极落实“校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办学理念,坚持走品牌发展道路。围绕“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根本目标,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为切入点,积极盘活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举措和模式,形成了“行政主导,科研引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灵活机制,为我区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既有力、又灵活的机制保障。

(三)求真务实,强化措施,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从XX年开始,区教育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职能部门,每年以“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教育为主线,贯穿学校德育团队活动,加强学生爱国、文明、诚信等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资源,营造了“齐出力、共参与、铸特色”德育氛围,着力打造我区学校德育品牌。XX年年,市关工委在全市推广了我区新安街道暑期“礼伴我行”教育活动经验;西乡街道黄麻布小学和流塘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同时区教育局分别被市委评为文明单位,被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工作单位。

我们在打造我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上,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结合历届“深圳关爱行动”,各学校深入开展“一帮一”助成长、中学生社区服务、小学生做家务、家庭教育“百场讲座”、心灵关爱社区行、百名教师访千家、万张贺卡送警察等活动。积极开展与贵州纳雍、广东龙川和始兴等单位的对口扶持工作,各学校发动学生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资捐物价值450万元,与龙川教育局成功打造“个十百千万”教育互动模式。今年初,我区广大师生为受冰雪灾害地区捐款捐物达130多万元;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加牵动了广大师生的心,以交一次特殊团费、队费的形式向灾区献爱心,捐款逾千万元。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涌现以张佳欢、梁臣、吕赖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和李传梅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举办李传梅先进事迹报告会,编辑《李传梅》画册等,充分发挥身边道德模范作用,将道德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并通过参观、学习、论坛、体验活动,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是加强学生廉洁修身教育。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区各学校开设“廉洁修身”课程,开展廉洁警句征集、征文比赛、漫画、书法、摄影比赛、小故事比赛等活动,注重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区教育局荣获市“廉洁教育进家庭”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是加强国学教育塑造健全人格。XX年年7月,区教育局成立“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制定《宝安区推进国学教育方案》,将33所中小学定为全区第一批国学教育基地,国学教育在全区全面展开。各学校将国学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8号文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并率先探索“京剧进校园”活动,使“宝安京剧娃”在全国叫响,成为一大品牌。广大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名著逐渐内化为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精神实质,形成自觉的现代文明行为和健康、奋进、向上的现代社会价值取向。

五是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与区科协、团区委等单位联合,坚持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宝安区选拔赛,将环保教育与科技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屡获佳绩,其中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区获国家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第23届我区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进入全国大赛的项目2个。海湾中学、石岩公学、兴围小学等一批中小学的机器人项目还获邀参加国际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崭新平台。

六是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XX年年,我们结合实际,整合综治、安全、文明等项目的考核内容,制定《宝安区教育系统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以考评促创建,以创建抓落实”的综合考核机制。经过考评,宝安高级中学、天骄小学被评为首批省级“安全文明校园”,宝安中学等5所学校评为首批市级“安全文明校园”,新安中学等20学校(幼儿园)被评为首批区“安全文明校园”,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进一步规范了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周边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使校园的安保工作有机融入全区社会治安大巡逻体系中,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得到扎实开展,校园综治工作成效显著,校园文明水平跃上新台阶。

七是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每年坚持与街道教育办(社会事务科)和直属单位签订社会维稳及综治责任书,将每年12月4日当周定为“法律伴我成长”法制宣传教育周,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区“12·4”普法游园及现场法律咨询活动,与区法院联合举办中学生模拟法庭现场展示及经验推广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水平。XX年年,编印具有区域特色的《宝安区中小学法律知识读本》(中、小学版);与区公安分局联合编印《校园治安法制宣传教育案例汇编》,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法制教育内容。

八是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为全面加强预防毒品及教育工作,区教育局每年与各单位学校签订《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以“6·26”国际禁毒日为(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契机,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周”活动。各中小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邀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预防毒品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到区戒毒所参观,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加强学生毒品预防和教育。目前,全区拥现“深圳市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校”17所。

九是加强环保教育。坚持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通过开展环保调查和体验、教科书循环使用、环保文艺表演等各种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环保教育。推行部分教材循环使用,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工程在校园中的应用。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国家级3所、省级24所和市级46所“绿色学校”,被评为“区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示范校”9所学校,列入节能减排改造示范校11所。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优秀组织单位”。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一批特色德育模式。区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宝安京剧娃”,新安、西乡等街道社区的“160假日工程”校外教育、福永街道的“感恩教育”、沙井街道的“爱心教育”、观澜街道的“环保教育”等特色;涌现了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海滨中学的“同心教育”、弘雅小学的“四雅教育”、建安小学的“养成教育”、西乡中心小学的“现代城市人教育”等一大批学校德育新模式。宝安中学的“生存教育”获得广东省德育创新一等奖,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教科培中心的“家庭教育”获广东省德育创新二等奖。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学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1.家庭教育蓬勃开展。全区现有家长学校327所,在校学员30多万人,家长年培训量达60多万人次,基本实现公民办、中小幼学生家长的全员培训。全区教育系统充分依托各级家长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开办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万师访万家”等活动。XX年年,我区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称号。

如何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 篇6

素质教育提出:要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难看出,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不高,而没有良好的品德,就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作为新形势下的学校,该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笔者认为德育应从小、实、趣等处着手,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德育应从小处入手。

俗话说: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学校德育工作本来就是一些琐碎的事,面对的教育对象又纷繁复杂,我们可利用一些小事,将德育渗透其中:如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茶;随手捡起路旁的垃圾;听别人讲话要认真专注;对旁边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小事,学生易于接受,也能轻松达到,能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逐渐培养起美德。当然,老师可给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认知感,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了。

二、德育要讲求实在。

首先,德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大谈、空谈集体主义,还不如利用学校的集体活动,将德育渗透其中。如举行的运动会上,虽然只有运动健儿在拼搏,但场下的同学并没有无动于衷,而是与运动员一起,呐喊、助威,甚至跟着他们一起跑,有效地增强了运动员的动力,勇夺第一。从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给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德育课。

其次,德育的内容要实在。德育内容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小事入手,于细微处培养,将爱国主义等外化为身边实在的行为。如爱父母、爱长辈、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关注环保、奉献爱心等。如学校开展的“一分爱心基金”活动,每月学生将自己节约下来的钱捐献出来,学校利用这些钱去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得以继续完成学业。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爱国主义,培养起爱国情感,让情感得以升华。

三、德育要讲求趣味。

德育要讲求趣味。首先就要改变以前教育上的不足,提法要新颖有趣。如学楼走廊过道内的标牌上书写的“轻声细语过走廊”、“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清洁校园,从我做起”、“小心,我是花朵”等趣味十足的话语之于学生,其教育效果远远强于刻板的语言。其次,形式要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如开展的“我是家庭小主人,我为妈妈服务周”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家庭生活,提高学生对母亲及家庭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参与度。

四、德育要把握好切入点和度。

在教育过程中,如发现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很认真地完成作业,别记忘了及时批上鼓励性评语,肯定孩子这种主动求知、敢于改正的学习态度;对不守纪的学生变规矩了,要及时找其谈心,鼓励其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同时,德育中要把握准教育的尺度,对调皮的孩子应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改正过程中不断进步,要尽量少用严厉的处理方法。

学校德育体系 篇7

1 学校德育的概念

本文认为, 德育是指德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 促进他们在对道德价值理解、道德品质素质体系建构和道德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其实质是一种促进德育对象个体素质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1】

2 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对德育体系的影响

学校德育体系涉及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作为德育内容的丰富, 对德育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使其得以重新建构。下面主要论述德育目标、方法和途径体系的重新建构。

2.1 德育目标体系的重新建构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确定德育目标, 要从中国的社会实际出发, 遵循受教育者对象的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在生态文明社会背景下, 既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按照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 又要遵循受教育者自身道德品质发展的规律, 来重新确定德育的目标。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德育也要遵循这一总目标, 为社会培养包含生态道德素质的人才,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接班人。

而中国特色的德育体系又是分层次的, 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 每个阶段的德育都有各自的内容和目的。高校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 又可以把德育的目标有所区别, 有针对性地开展。使德育目标最终、一步步得到实现。

德育的目标是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公民。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成熟, 而且确立了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更加全面, 也更容易理解接受。那么在生态文明时代, 新的社会发展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受教育者不仅要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所提高, 更要确立其正确的自然观。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纳入到德育体系之中, 高校要积极挖掘利用自然界中有审美价值的德育资源, 使受教育者在欣赏自然风光、感受自然美景、滋生保护自然环境意识的同时, 获得大自然丰厚的道德滋润和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的洗礼。

新时期学校德育的目标具有新的内容:使大学生掌握有关生态和环境的知识, 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情感和意志, 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并且能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并通过自身实践行为使大学生成为具有生态道德素养的人, 最终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做出贡献。

2.2 德育方法和途径体系的重新建构

国的国情和各级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提出的。学校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很多:通过高校公共政治课、学校工作、社团活动、结合家庭与社会德育等等。而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时期, 德育的方法和途径需要创新。

德育的途径要对应德育的内容, 且一个内容可以对应多个途径。对于生态科学知识教育, 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可以通过高校公共政治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其他各科教学进行教育, 也可以通过讲座、知识竞赛、校园广播宣传等途径, 并且在此过程中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情感、信念、意志等, 已达到内化的结果。而对于生态实践教育, 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学校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与家庭和社会德育相结合、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等途径来进行。

德育的途径要有重点, 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 重点在实践教育, 让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 摒弃过去的消费观念、有节约意识, 最终将理论知识消化并内化, 对此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了解。另外要与其他德育途径进行结合, 重点有分工, 对低年级学生适当地进行理论教育, 而对高年级学生重点在实践, 最终实现分工协作, 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生态道德养成教育作为生态道德理论转化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关键性环节, 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主要包括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识别“绿色标志”意识的养成教育, 它既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 也标志着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教养。【2】

除此之外, 对于德育内容, 要在大学生原有的生态科学知识基础上, 强化他们的基本知识, 让大学生了解支撑生命的基本系统, 以及掌握认识、利用、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 使他们懂得, 世界上的一切生灵都是千丝万缕地联结在一起的, 个人的幸福与整个地球的幸福密不可分的。【3】

总之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与时俱进, 被纳入到高校德育之中, 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 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德育发展的需要,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最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路琳, 康月磊.论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中学校德育的走向[J].教育探索, 2009, (1) :106-108.

【2】鄢本凤, 宋锡辉.生态文明观教育内容及其实施[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1) :73-77.

学校德育体系 篇8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不和谐现状

(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1. 家长的教育观念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长期应试教育中,家庭教育已形成只重“分数”,不重视孩子全面发展的错误观念。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分数为主要依据,致使学校素质教育得不到广泛的支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面前,顾虑重重,举步维艰。改革教育方法、改革评价制度,在现阶段家长还没有完全接受。在家长心目中,孩子的考试成绩代表了一切,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就看孩子能否考个高分。

2. 部分家庭教育成了学生的课外“补习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违背教育规律的情况下望子成龙,使孩子成了“池中鱼”、“笼中鸟”。学生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接受人文教育的机会,反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负作用,素质教育成了纸上谈兵。

3. 教师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主动性沟通。有些家长认为教师家访是找麻烦、是告状,所以并不欢迎。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我教学到位,家访不家访没有关系,这样致使家长和教师都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进而导致了一批学困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为学习困难而丧失信心,转化困难。

4. 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从和谐的角度看,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处于相对游离的状态,社会重教氛围不够浓厚,青少年活动场所设备不够完善。星期天、节假日,学生没有开放性的活动场所,由于各自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因而使得少年儿童身上存在着身心素质差、自理能力弱、性观念薄弱、享受意识强、迷网废学、诚信失缺、漠视纪律等种种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不和谐的缺憾。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不和谐现状的成因

纵观目前我国儿童教育问题,主要存在“五多五少”:

1. 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因而家长、社会很少关心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

2. 多教育理论,少实践活动。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就没有实行。

3. 多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目前由于高考等种种原因,学校、家长、社会上的人们只要读书好、分数高,而包括“三观”在内的其他素质教育,则少得可怜甚至忽视。

4. 多纵向发展,少横向联系。一个少年儿童,除了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之外,除了学校,还是学校。

5. 多书本知识,少社会实践。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教育,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在书中大都有触及到,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少年儿童却不懂得屈原到底是谁,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失于空洞。

面对这些影响教育发展的不良现象,只有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教育,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健康的社会环境,用健康的理论引导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活动锻炼学生,努力寻找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才能创造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二、着力教育资源整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培养合格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系统性的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抓好德育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功能。应从以几方面入手:

1. 坚持贯彻“三观”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学校德育工作是奠定学生“三观”的基础工程。因此,学校可利用德育课、班队会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科学理论的灌输,占领思想阵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教育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并把自己的成材和祖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懂得自己肩负历史重任,是跨世纪的人才。

2. 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培养良好习惯。作为学校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本,从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三轻轻”、“三随手”、“三个不”、“四个一”等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的,什么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发扬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使学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让学生们积极去发现、寻找现实中的生活陋习和不良习惯,这样从小处着眼,不仅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树立了正确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让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父母、邻居和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 通过活动,相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除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外,还可以抓住契机,通过各活动进行教育。如,进行大扫除、公益劳动,让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继而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利用各种参观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和历史,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此外,重大节目或纪念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清明节可领学生到烈士墓前纪扫,也可开讲英雄故事的班会。国庆节时,让学生编写赞颂祖国的诗歌,并进行朗诵。这种多途径帮助少年儿童了解以“三个了不起”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开展国情教育,引导学生把体验收获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从而能达到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nlc202309031944

(二)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养成良好品德

家庭是一个人人生旅途的第一站,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初形成的“第一课堂”。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做到:

1. 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采取多种形式,使家长懂得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促进三者的紧密联系。学校要切实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学校”名副其实。通过定期开办的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培训,使家长懂得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教子有方,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

2. 研究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家教知识,改革家长会模式,借助家长委员会的沟通力量,以“家长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研讨会”为主要形式,增强家教科研氛围。通过家长培训,提升家长素质,使家长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巨大影响。

3. 以“家校联系卡”为纽带,推进家校合作。利用“家校联系卡”拉近家庭和学校距离,及时准确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为家校合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对于学生而言,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大课堂。学校应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的优势,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力量,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优化内在素质。

1. 确定校外素质教育基地,激活外部教育功能。认真开掘本地区的优良民族传统、革命传统、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社会信息(包括法制、纪律、社会公德等)、学科教材等方面的德育因素,加以整合,用以开展对学生经常性、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2. 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的优势。利用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的优势,请他们与周边学校联系,缔结友好学校,实现地区、校际等资源整合与交流,从兄弟校身上吸取自身发展需要的“养分”,服务于学生。

3. 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优化内在素质。通过开展争做安全环保小卫士活动和争做好公民活动,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亲近大自然”、“军营快乐行”、“环保一日游”等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以“锻炼自我,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公民道德教育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识社会的能力,使学校教育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感悟,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炼、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

总之,学校教育犹如一棵树,它的生长离不开家庭土壤、社会天空,土壤越肥沃,阳光雨露越适宜,它就会枝繁叶茂。因此,要办好学校教育,要全方位地实施好素质教育,就必须立足学校,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参与配合与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使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篇:申请招待费范文下一篇:倡导垃圾分类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