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关于城乡规划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城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执法人员素质不到位。

目前, 城乡规划系统存在规划管理执法力量不足, 处罚力度偏轻, 规划执法水平与繁重的城乡规划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亟待引进, 城乡规划人员行政执法水平函待提高。

2、城乡规划自身存在缺陷。

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复杂多变,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城乡建设发展日新月异, 城市变化迅速, 而城乡总体规划的制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造成城乡总体规划“滞后”城市建设的现象, 从而导致城乡建设和商业开发活动中的规划缺位。另一问题, 由于城乡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无不与行政审批相联系, 城乡总体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乡总体规划干预作用的发挥必须要有法律的保障。我国《城乡规划法》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 造成人民的认识不足, 建设工程过程中的违法建设行为屡禁不止。

3、城乡规划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目前, 我国多数城市的城乡规划监督管理还主要是政府一方的事务, 公众参与停留在表面上, 口头上, 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与聪明才智。对城乡总体规划的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顺畅的、有序的表达机制。在新形势下开展城乡规划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对推动城乡规划工作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这也导致我们的城乡规划管理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弊端, 所以说, 合理有效的城乡规划监督管理体制是社会多元主体追求城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形成的共识, 是一种在社会大发展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公共性的机制, 是一种利用公众参与对城市资源进行再分配的有效活动。因此, 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大环境下, 要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聪明才智, 让公众参与到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当中来。而目前, 主要原因是我们现行的城乡规划管理法制中却没有制定相应的群众参与机制程序, 迫切需要健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4、违法建设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城市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 旧城区逐步改造, 新城区快速拓展, 给附近居民带来了无限商机, 一些待拆迁区域内的住户受利益驱动, 房前屋后, 天井楼顶, 见缝插针搭建违法建筑, 可用于出租, 也等候拆迁, 以谋取非法暴利。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 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进行建设, 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增高楼层, 增加面积, 凭空增加出一两栋楼房, 更有甚者, 凭借着自己人脉广关系硬, 先斩后奏, 连土地的开发使用权都没有取得, 就敢动工建造居民小区等大型建筑物。搭建阳光房、挖建地下室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病, 在许多小区里, 居民私建的阳光房随处可见。由于按照现行规定, 露天阳台不算或减半计算房屋面积, 所以在买房的时候, 房屋销售人员会把露天阳台改造阳光房作为卖点, 这无疑为住户自行搭建违法建筑物提供了条件。

5、不能有效制止正在建设中的违法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 对责令停止建设而当事人不停止建设的, 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的措施。该条款内容看起来很给力, 但规定得很笼统, 不便操作。由哪个部门来实施查封?如何查封?当事人不配合怎么办?都没有明确。在实际执法过程中, 大部分违建当事人对行政机关送达的《责令停工通知书》置若罔闻, 执法人员只能靠人多势众, 堵施工现场的大门、扣押施工工具, 这些手段从法律角度来看是站不住脚的, 存在较大风险。由于缺失有效制止建设过程中违建的手段, 许多刚开始建造的违法建设经多次制而不止, 最终导致违建顺利建成, 拆除难度增大, 当事人抗拒心理强烈。职责不清导致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其次, 一个建设行为有许多环节, 涉及到土地征用、规划审批、房屋结构、施工许可、消防安全等, 由于职责不清, 城管、国土、规划、房管、建设、消防等部门互相推诿。

二、如何提高规划执法监察

1、加强规划法律法规宣传

深入施工现场, 发放《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册, 结合案例现场讲解, 以案说法, 向开发单位讲清楚出现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通过广泛宣传, 使依法依规建设意识深入人心, 家喻户晓。同时, 制定典型违法建设案件曝光制度, 主动和地方新闻媒体搞好配合, 加大对建设工程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力度, 对违法建设, 现场进行强制拆除, 并及时报道, 力求达到拆除一处违法建设, 教育一片群众的效果, 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起到有效的震慑和惩戒作用。

2、强化批后跟踪管理

继续探索和深入研究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严格依法依规管理, 认真落实建设工程批后监督管理工作, 全面制定建设工程过程中需要批后监管的节点和监察内容, 对建设项目分为查验灰线、地槽垫层、建设工程基础±0.00检测、地上一层、主体完成、外立面装饰过程六个阶段及时跟踪管理, 实施全过程严密监督管理, 做到关键节点每一个步骤必查, 平时巡查当中随时查, 杜绝建设项目加长、加高、移位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切实保证审批的各项工程建设按照规划审批的实施。

3、严厉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发挥法律规定的查封施工现场措施的作用。

在规划批后监督中, 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 以服务为主的原则, 加强日常巡查, 实现“一周一巡查”, 通过网格化监察模式, 及时发现违规苗头, 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对于在建的违法建设行为, 如果不能及时制止, 后患无穷。《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了查封施工现场的强制措施, 城管部门可以充分行使该行政强制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责成城管等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明确相关部门的任务, 及时、有效、合法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如果违法建设行为涉及非法用地, 可实行“土地违法司法禁止令制度”, 国土部门在依法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后, 违法行为当事人仍继续实施违法行为, 如果不及时制止将导致违法损失不断加大或违法后果日趋严重, 由国土部门及时向法院申请, 人民法院对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依法发布“土地违法司法禁止令”予以制止, 若违法行为当事人仍继续施工, 法院可依法对其实施司法拘留。通过多管齐下, 使得各种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减少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同时, 也可降低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成本, 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深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制度, 实现执法人员持证执法。深入学习贯彻《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 完善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和违法行为处理标准等相关配套管理规定, 确保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不越权、不缺位。同时,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 加强对规划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监督, 不断完善城乡规划行政责任追究制约机制, 加大了对失职和违法违纪行为问责力度。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巡查工作机制到位、批后跟踪管理覆盖到位, 通过分工负责到人、落实责任到人, 日常巡查实施网格化管理, 建立健全巡查日志与台账, 实现日常巡查监督管理的全面覆盖。对市中心重点区域和正在施工建设的工地, 要认真巡查, 对以前发生违法建设的工地要加大巡查的力度。同时, 要做好突出重点, 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违法行为高发区域、高发环节, 做为巡查重点, 加大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擅自违规变更规划加长、加高、移位、调整规划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不按照规划审批进行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

5、强化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违法建设从开始动工到完工, 肯定会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职责, 为了不给违法者有机可乘, 各部门必须联动起来, 形成整体合力。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 相关部门对制约施工过程中的违法建设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与措施。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对违法建设可以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和强制拆除的措施;《诸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各类违法建设活动时, 可以通知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市政单位不得为违法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工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对利用违法建设的建筑物或者房屋从事经营活动的, 有关主管部门不得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属于违法建筑的房屋不得出租;《房屋登记办法》规定: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面积等内容建设的建筑物与房屋不予登记。因此, 市级层面应当建立高位协调机制, 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 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把问题解决在关键环节。

结束语

城乡规划建设执法监管工作, 事关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对于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规划建设执法监管工作人员, 要认真履行职责, 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 规划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城市管理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协调的现象, 严重阻碍了城市进步, 城乡规划执法监察工作是规划领域的主要内容, 较高的城乡规划执法监察效率可以提高规划方案的执行力度, 规划批后跟踪管理由源头管理、审批管理延伸至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直接到验收交付, 有效杜绝了违法建设的产生, 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 本文以加强城乡规划执法监察作为研究对象, 对提高规划执法监察效率的方法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城乡规划执法监察,批后管理,网格化监察

上一篇: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婴幼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