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养老服务工作汇报材料
**********市人民政府
(2010年7月21日)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坚持把养老事业的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以顺应日益加快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在机构设置、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地促进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市的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基本形成了服务政策到位、服务网络健全、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机构设施完善的发展格局。
一、我市城乡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情况。过去,**********市不仅养老服务设施少,而且为广大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医疗、体育健身等多方面的服务更是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为改善这种状况,**********市因地制宜地积极引进外资和鼓励个人兴办社会养老机构,拓宽社会养老服务领域,为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有力的领导支持和政策支持。经过几年的建设,**********市现有社会养老机构25家,合理分布于社区和村屯,其中民办养老机构54家,公办养老机构5家,国办养老机构1家,外资养老机构1家,总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8平方米,拥有床位数222张,收养老人1111人,床位利用 1
率在45%以上。
(二)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情况。一是狠抓硬件设施的建设。我市先后投资338万元改造和完善了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并新建了三道镇敬老院(780平方米),全市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此外全市还建有村级老年活动室85个(建筑面积8344平方米),老年门球场65个,社区老年活动室92个,社区老年健身室21个,大型健身广场1个,其它室外健身场所238处,基本建立、健全了供养服务和娱乐网络体系。二是给予政策扶持。为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市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给予养老服务机构在税收、水电、医疗卫生、教育、劳动保障、规划土地、贷款、捐赠等方面给予减免和优惠政策。如:要求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采取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城建规划部门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要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等等。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使得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不仅成为民政等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而且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市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州各项相关法规、政策的同时,建立了百岁老人高龄补贴制度,百岁老人每人每月享受200元的长寿补贴。2009年,为11,153名适龄老年人免费发放了《吉林省老年人优待证》;为2574位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了免费乘车证;为4000多位老年人办理了意外伤害团体保险。
(三)居家养老服务业情况。为了切实加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我市制订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
市政府主管领导亲自挂帅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组织机构,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办公室。经过探索、培育和实践,在各社区和村普遍健全了老年人“一档、六册”基础档案,建立了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日间照料站、志愿者队伍、健康服务”四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了“亲情电话、便民卡、结对子、邻里情、爱心网点”和“以老伴老、以老助老、以老养老”为主要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形成了“政府主导、街区唱戏、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和“政策支持、两委主导、老协唱戏、村民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达7600多人。
(四)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一是规范管理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对提出申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单位和个人,既热情鼓励支持,又严格审核把关,及时办理有关审批手续,落实各类扶持和优惠政策。并且每年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和典型培养,每年都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注重创新性管理服务经验总结和推广,逐步提升了全市养老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二是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市先后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和10个老年法律工作站,建立了以法律援助机构为主体、以律师事务所为骨干、以法律志愿者为补充的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开通了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市法院设立了老年合议庭,涉老案件结案率和执行率达到90%以上,通过非诉讼代理和诉讼代理形式,有效地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民政、信访、社保、劳动、老龄
等部门建立健全了老年人来信来访接待制度。三是开展丰富的老年人文化生活活动。在各节日期间举行民俗舞及秧歌表演赛、演讲会、摄影展、健康活力老人才艺展示、举办城市与农村的老年门球赛活动等。与报社联合开展寻访**********健康长寿老人系列报道活动,通过对我市八位百岁老人的走访和对百岁老人饮食习惯、爱好、健康秘诀等情况的了解和总结,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四是积极开展助老公益事业。我们以助老工程为载体,积极协调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助老公益事业,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爱老助老氛围,机关、部队、医院、大中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经营网点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市建立了由8000多名大中学生、部队官兵、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低龄健康老人组成的助老志愿者队伍,全与老年人结对子、做空巢老人代理女儿、帮老年人排忧解难、为老年人送温暖献爱心等多种形式的助老活动日趋经常化,使居家老年人不仅在生活上得到帮助和照料,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少了孤独、多了慰藉。
二、我市城乡养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的资金不足。由于我市财政紧张,虽然投入了一些服务资金,但与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组成复杂,没有统一的服务理念、服务标准,各机构的服务设施质量高低不一,造成了服务水平的参差不齐。
三、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服务人员实行上岗证制。为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满足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建议对服务人员实行上岗证制,对老年人进行服务,不但要具有健康的身体,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救护知识和老年心理知识等,才能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二)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对新成立的养老服务机构,提高其准入的门槛,并严格把关;对已成立的养老服务机构,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配齐配全养老服务设施,使其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是能够满足老年人的衣食的物质生活,还要达到一定的精神生活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休闲、娱乐环境。
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社会公平至关重要。十八大提出, “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
因此, 2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是一项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突破。这意味着我国开始从城乡制度分别建设的阶段, 进入到打破公共服务城乡二元制度、推进制度并轨的新阶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明显提高。尽管过去几年我国在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上有明显进展, 但还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分割、水平差距过大以及难以有效转续。这个制度上的不合理, 不仅制约了人口的有效流动, 而且形成社会不公平。正是如此, 不少学者一直呼吁尽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 使全体居民, 无论户籍、地域、职业等, 都能享受到无差别的基本公共服务。
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不存在福利过度的风险, 对短期保增长和中长期公平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 从各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的改革探索看, 主要不是财力问题, 而是一个决心问题。
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并轨后, 城乡居民享受制度上无差别、水平大致相当的养老保障, 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将实现无差距对接。值得注意的是, 会议同时提出, 要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 这将大大提高养老保险的管理水平, 奠定养老保险无差别转移的重要基础。
从公平的市场经济看, 尽管不少地方已经率先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制度的并轨, 但在全国层面启动公共服务体制并轨, 其意义仍不容低估。正如会议提出的, “这既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 也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 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 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 实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 构建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 在实践中还面临很多挑战, 还需要继续深化相关的改革。例如, 在养老保险上, 城乡居民开始并轨, 但城乡居民、城镇职工、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还处于制度分割的状态, 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并轨, 并逐步缩小不同群体间基础养老金的差别。在养老保险水平上, 还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使养老保险对城乡居民的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 从社会呼声看, 医疗保险的并轨更为迫切, 需要尽快推进城乡居民、城镇职工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的并轨, 实现医疗保险的无障碍转续。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透露的一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城市社区建立养老设施比例占到社区72.5%,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仅仅只有6.5%,不及城市的1/10。
民办养老床位空置率
达40%到50%
窦玉沛介绍,我国城镇老年人口集中,服务资源丰富,有支付能力的服务需求旺盛,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而农村养老服务起步晚,基础差,投入欠帐多,发展远远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而这也只是我国养老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老龄化发展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持续的时间之长,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之重,困难之多,压力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窦玉沛说。
记者在开幕式上了解到,我国老龄人口众多,截止2013年底已经突破2亿,相当于英、法、德三国人口的总和。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也超过4千万。
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国家的政策鼓励,必然刺激了养老机构设施的建设。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引领,养老机构的布局不合理,服务设施功能不配套,服务的质量不均衡,造成了有些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也有一些养老机构床位闲置,区域性、结构性的矛盾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中国养老机构总量不足,但是往往还有闲置,“这是一个异化现象。”公立养老院异常紧张,民办养老床位空置率在40%到50%以上,造成极大的公共资源浪费。
要解决上述问题,在郑功成看来,必须真正打破城乡分割、官民分割的制度安排,遵循城乡一体化、官民融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源。打破城镇老年设施与农村敬老院的壁垒,促使养老服务真正走上社会化繁荣道路。
此外,他建议,可以考虑在对土地出让优惠的绩效考核上,以降低床位的空置率为重要评价指标。
重视建机构加床位忽视居家养老
认识上的偏差,也给中国的养老服务带来阻滞。
窦玉沛表示,目前重机构养老,轻居家养老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包括社会力量对养老服务缺乏全面理解,“一提到养老服务就想到的是建机构,增加床位,并将其作为政府投入的重点和考核的指标,社会投入的兴奋点也多聚焦在养老机构的建设,而对于居家养老服务这一社会需求最旺盛,最符合老人意愿,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重视不够。”
目前在居家养老上,相应的政策已经在建立,例如有了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贫困救助制度,还有依法签订家庭赡养协议,实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资助失能老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开展上门护理等。不过在阎青春看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比如,对于失能老人的居家护理,应开设家庭病床,开展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这些服务方式和费用支付都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
郑功成表示,要维护养老的家庭保障,同时把养老设施作为重要补充,建立志愿养老服务的住宅制度。
机构养老融资难用地难发展滞后
而即使一些地方专注于养老机构的建设,在整体上我国的机构养老还是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
阎青春表示,各类护理机构总量不足,且大多数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服务简约,难以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公办互利康复机构,养老服务对象定位不准确,管理不统一,机制不灵活,专业分工不明晰,服务缺少严格的规范。民办护理康复机构发展迟缓,不仅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不到位,功能不规范,而且政府政策扶持极力和财政支柱力度不够,优惠政策不落实。
此外,护理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程度低,获得养老护理员国家专业证书也就20万左右,不到整个养老服务业队伍的1/10。
此外,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养老业的发展。“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融资难,用地难,收费减免难,用人难,一养多难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民间基本的投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窦玉沛说。
制定规划统筹城乡养老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将制定和落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统筹普及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统筹养老服务与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主要汇报三个方面。
一、工作进展情况
自11月10日动员会议召开以来,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认真地开展了大量工作,人口核查摸底、信息采集、参保登记、保费收缴等重点工作同步开展,齐头并进,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应参保人数×人(含60周岁以上人员),其中城镇应参保人数×人,60周岁以上×人,实际参保×人,参保率为×%;农村应参保人数×人,60周岁以上×人,实际参保×人,参保率为×。共收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组建专门工作机构,搭建服务工作平台。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上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各乡镇、街道办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县人社局成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腾出了专门的办公用房,配备电脑、打印机6台套,办公桌椅 6套,档案柜4组,分别从相关业务科室抽调4名业务骨干专门负责城-1-
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又从今年考录的基层社保人员中抽调15人充实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公室,负责检查指导基层工作,办理具体业务。各乡镇、县城区街道办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和相关业务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办事机构,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分管领导跟踪抓落实,配齐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办公场所和专门设备,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和居委会都确定了社会保障协管员。乡村两级共配备专用电脑、打印机86台套,购置办公桌椅124张、档案柜72组,实现了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四落实”,为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引导。为了加大对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着力营造良好的参保氛围,我县确定11月份为宣传突击月,以“社保政策进万家、社会养老人人有”为活动主题,组织县、乡、村三级社保干部深入开展了以进乡镇、进村社、进社区,宣传到位、政策到位、经办到位、服务到位、参保到位、补贴到位为主要内容的“三进六到位”活动,实行县级干部包乡镇、包街道,乡镇干部包村组、包社区,村居干部包居民农户、包楼群住户,进一步靠实了各级责任。县人社局编写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三字经,筹资6.3万元统一印制了7万多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问答宣传资料,确保城乡居民每户一册,做到了处处有宣传,村村有行动,户户都了解,人人都知情。
三是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经办能力。为了让乡镇、街道办经办人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经办流程和网络操作技能,我们对全县城乡32名经办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政策业务专题培训,使他们更加熟练掌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政策和操作规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选派4名业务主办参加了省上举办的政策业务培训班,进一步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经办能力。县人社局统一制作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口核查摸底和参保登记电子表格管理体系,筹资3万多元印制了《城乡居民养老参保登记表》、《城乡居民待遇领取资格认定表》等多种业务用表,为参保登记工作的开展做了充分准备。
四是及时安排部署,迅速启动实施。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后,各乡镇、县城区街道办相继组织召开了动员会、工作安排会,印发了全县《实施方案》和《经办规程》,全面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各乡镇、县城区街道办充分发挥乡镇、村组、街道、社区基层干部的主力军作用,坚持两手齐抓,多管齐下,以适龄参保人群为重点,集中时间和力量,通过广泛动员、入户调查、分类统计、数据比对等方式,开展了调查摸底和数据采集工作,手工建立了城乡人口基本信息和数据台账。各乡镇、县街道办普遍与村居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乡镇干部包村组、包社区,村居干部包居民、包楼群,建立起了乡镇(街
道)、村(居)、社(组)“三级联动”责任机制。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其他县(区)的工作进度以及省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部分乡镇专职经办人员少、队伍不够稳定;二是少数乡镇工作还停留在人口核查摸底阶段,参保登记、保费收缴等工作进展较慢,三是宣传工作的势头还不够强劲,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还不够高;四是乡镇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整体进度明显滞后,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
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统筹城乡发展、把我区建成全州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开发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和省人社厅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标一流,乘势而上,全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2011年7月份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得到了州委、州政府领导的特别关心支持及开发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和凯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积极配合下,我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得到了及时的起步并进入了实施。现将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住发展机遇,率先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按照2011年7月17日《2011年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第13次主任办公会议》要求,全面启动凯里经济开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并于2011年8月份发放“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参保率达80%。根据会议要求,7月19日上午工管委组织召开全区城乡居居养老保险工作宣传动员大会,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村(组)干都参加了会议。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各村(社区)齐抓共管、城乡居民热情参与,使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我区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会议纪要》要求,首先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农保”制度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广泛参与,制度的全面建立使农民群众有了养老保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广大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了 “养老不犯愁”的愿望。/ 6
扎实工作,夯实基础。人力资源局在接到工管委下达的任务后,局长亲自挂帅,19号下午召开全局工作会议部署安排此项工作,20号带队进村入户进行工作,通过11天的努力,完成了工管委对此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到8月20日,全区参保人数为6484人,占应参保人数的88.6%;16—59周岁参保人数为4945人,占应参保人数的85.7%;60周岁及以上参保人数为1539,占应参保人数的99.6%。在工管委的精心安排和部署下,于2011年9月5日,圆满地召开全区1000余人“新农保”养老保险首发仪式大会,1539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从8月起,每月领到基础养老金,从发放至今,4个月的时间,共计发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34万元,老龄补贴金约60万。“新农保”工作的开展为全区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典范。
二、填补制度空白,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方面,由于全州都没有建立此项保险制度,因此在《2011年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第13次主任办公会议》中明确指出,开发区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按照凯里市的方案进行实施,以便彻底解决这部分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一是及早调查研究。开发区城镇居民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失地而转为非农业人员,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这部分人员的养老问题,将会影响到全区的建设与发展,工管委领导对此项工作及为重视。我区人力资源局在基本理顺了“新农保”工作后,迅速的把工作重点转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上来,通过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了对全区非从业城镇居民摸底调查工作,多方调查核实数据,使全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有了第一手翔实的基础资料。二是实现全面覆盖。6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经过省委、省政府的积极争取,全省被列入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我区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政策要求,于9月份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和凯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正式启动这一新的保险制度,预计于年底完成征缴工作任务。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填补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白点,使城镇居民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社会保障待遇。全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无缝对接,在全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三、强化经办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全覆盖落实到位
胡晓义副部长一再强调说:三分政策七分经办。只有把经办管理做好、做扎实,保险工作才能取得成效。我们在坚持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具体细化,进一步增强了制度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市各县(市、区)经办机构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经办工作,探索出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工管委对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工委副书记为组长,管委副主任、管委副调研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和推进养老保险工作,同时各部门也相应成立了民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我区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制度建设到位。我们把制度建设作为经办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凯里市的《实施方案》为主要指引,在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上,充分发挥“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的作用,对缴费标准、政府补贴等方面做了细化和明确,增强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吸引力,做到了既有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又有中青年缴费的激励性;注意政策表述的简明直观。三是队伍建设到位。为提高经办人员贯彻执行政策能力水平,我区人力资源局多次派人参加省、州、县的各种培训,及时沟
通解决实际经办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了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舆论宣传到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在短时间内为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和接受,关键在于宣传工作能否到位。为此,我们组织人员编印了《凯里经济开发区民生工程宣传手册》宣传资料,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进一步努力拓宽宣传面,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编发简报、在街头、村头、路口等显要部位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组织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努力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惠民举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帮助群众算好参保缴费账和参保实惠账,把政策讲明、道理讲透、好处讲清,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广大农民的参保的积极性。五是经办工作到位。在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我们从基础工作做起,主动出击、超前谋划,准确掌握了全市适龄参保农民的人数、年龄结构等情况;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版面的设计、参保登记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统计报表工作、经办机构办公环境等多个方面,规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工作,明确农保经办机构经办能力建设的相关事宜;在参保登记过程中,做到了宣传登记到户到人,参保手续办理到户,参保凭证发放到人手;同时,通过各县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明确经办流程、明确操作方法,确保了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有序进行。六是基金监管到位。为规范业务,堵塞漏洞,确保基金安全,我们把基金监管工作贯穿到农保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划拨、上解、发放进行全方位监控和定期检查,定期披露,做到公开透明,坚决防止出现截留、挤占、挪用农保基金现象,确保农保基金安全;同时要求强化风险意识,围绕基金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步骤、有重点地进
行自查自纠,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发生,维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
四、提高保障水平,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今年,我区将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区的养老保险事业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但与我区扩区的要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与先进城市的成绩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度不完善问题。目前,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着新农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等多个保险种类,这些保险所涉及的人群存在着很大的重复性,客观上存在着交叉参保的现象和问题,亟需进行整合。同时,在各项制度的转移接续等方面存在着制度缺陷,如何妥善解决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等之间转移衔接的问题,依然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是基层经办人员不足问题。按照人社部的要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由农保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都在基层,而我区现状就是,没有独立乡镇(街办)、村(居)委会经办机构,我区人力资源局既是县级经办机构,也是乡镇、村(居)经办机构,面临的现实困难较多。从全区的实际情况来看,面对众多的参保人员工作不堪重负,明显感到人员不足、力不从心。同时,很多不健全,没有专门从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已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三是待遇标准偏低问题。在工作开展工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规定“已年满60周岁、符合规定条件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不用缴费都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能领到的基础养老金每月只有55元左右,在经济增速较快和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待遇标准相对较低,造成了对部分中青年人吸引力不足,参保意愿不高,成为扩面
征缴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四是优惠政策落实有难度。首先是由于我区没有行政审批权限,无法力办理残疾证明,有少数残疾人员办理手续难,无法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其次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对已享受待遇人员死亡后其指定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的有效证明需要司法部门提供,办理的过程复杂而且困难,老百姓找不到相应的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尽快出台各项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政策,明确操作办法。以实现各项社会养老保险的平稳过渡和相互衔接。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保经办机构的经费投入,增加经办队伍的力量,提高经办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为特殊人群鉴定开辟通道。四是让指定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简化办理手续程序,建议由村(居)委会出具证明即可,才更能够体现惠民政策。
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大事、好事、实事。开发区将全力把大事办好,好事办实,实事办精,做到让政府放心,百姓满意。我们有信心在州委、州政府以及工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及凯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全区工作人员的团结拼搏,相信我们的社会保障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把凯里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区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凯里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一、社区老年人口的基本情况
XX社区辖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080名,占社区总人口的 12%,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55人,孤寡独居老人36人,空巢老人34人。
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尽心建立数据库。社区工作人员全面上门调查、了解掌握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基本情况,了解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多病老人的详情,准确地掌握了社区各种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特长和爱好,做到心中有数、服务目标明确。并按老人的不同情况分类编册,从而找准切入点,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社区养老保障上,我们主要开展了两项工作:
(一)目前为174人办理了60周岁以上城镇非从业居民享受社保发放的生活补贴每月50元的相关手续,26人已享受此项待遇;同时,为55名80岁以上城镇高龄老人办理了享受生活津贴手续。
(二)方便老人生活。为264名60岁以上老人办理优待证,持此证可享有市区内乘坐公交车免费、部分旅游景点优惠
等;同时,为70岁以上的老人、军列家属、残障人员免费安
装援通呼叫器,社区老人随时随地拨打电话,无偿服务,避
免了亲人不在身边时意外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了“小事不
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
3、市民讲堂市民讲。社区开展阳光讲堂活动,身边人
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涌现出不少尊敬公婆、孝敬
老人的先进事例。好儿媳董英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疾病在身的婆婆,不畏辛劳、不怕脏乱。有时婆婆大小便失禁,把屎
尿弄到被褥上,她二话不说赶紧给婆婆擦洗身子,换洗被褥,从无怨言。开展“阳光讲堂”活动后,董英的事迹被深情讲
述着,发生在身边的事感动教化了居民,使得孝敬公婆、爱
护家庭不再是空话。现在居民纷纷学习董英事迹,尊老爱幼,很多年轻人开始自发的关爱帮助空巢、孤寡老人。
4、讲堂上下互动促和谐。在开展“阳光讲堂”活动的同时,为使发挥最大效用,切实将“阳光讲堂”成果融入居
民日常生活中,我们开展了“邻里互助”活动。社区已建立
尊老、爱幼、扶残、助困、志愿者等各类互助组织106个,最大限度发挥居民群众的作用和能力,促进群众之间相互交
流交心、相知相助。社区居民李阿姨,两个女儿相继去世,接连老年丧女的打击,让她整天萎靡不振,以泪洗面。聊天
互助组的老大爷、老大娘知道后,天天到她家陪她聊天,开
导她。在聊天互助组的坚持帮助下,李阿姨终于走出了丧女的阴影,恢复了往日的精神。现在,李阿姨分别参加了聊天
互助组、健身操互助组和就业服务互助组,并已成为互助小
组的骨干。
5、邻里守望铸真情。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记忆力差、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采取邻里结对、亲属结对、党员结对
等形式,按照就近、自愿原则,建立相对固定的结对服务关
系。经济房15号楼7单元6楼东户冷国兴老人小脑萎缩、行动
不便,在家中突然摔倒病发,情况十分危急。守望员张玉华、互助员李树林听到消息后,即刻赶到老人家中,背他下楼送
医院急救,并垫付了住院押金。由于送医及时,老人才没有
耽误治疗;守望员单井英,在入户看望空巢老人崔保仁老两
口时,闻到老人家中屋中煤气味重,检查发现煤气罐泄露,单井英紧急开窗通风,又一再叮嘱老人相关事宜,因而避免
了一起煤气爆炸事故的发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类似的事在小区内广为传诵。现在社区居民已离不开这些守望员与
互助员,而他们仍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的奉献着。
6、心手相连共享阳光。2011年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启动
仪式在XX社区举行。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和贫困孤寡
老人结成帮对小组,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刘玉琴老人行
动不便,我们的志愿者总是定期的为其缴纳电话费、水电费。
并将米、面、粮油为其送到家中。定期到低保老人陈秀兰、王秀珍、侯秋萍,老党员林湘玲、付占玲等人家里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和家庭状况,让结对帮扶的对象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7、爱心救助及帮扶。在重大节日时,社区依托爱心超市,联合工会、红十字等多方筹集资金为孤寡、高龄、病残老人送去现金和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须用品,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得到了居民的好评,并带动其他居民自发的照顾邻里的孤寡老人。截止目前,共帮扶救助困难家庭、孤寡、空巢老人共计35户,价值15000元的物资。
8、依托社区卫生室,方便服务居民。为居民开展健康咨询、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以及医疗保健卡。定期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测血压、量体温等)、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等服务。为社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完善了60周岁以上老人和老弱病残居民健康档案,方便上门就诊。现社区卫生室共为老年人义诊120余次,共举行了2次大型的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为60多户居民上门义诊。
9、依托康乃馨家政上门服务。社区现有30余人的保姆队伍,10多名专业护工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上门服务,共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护工服务12人次,提供保姆服务20人次,小时工提供10人次。
10、文化娱乐服务。社区活动中心200多平米,内有健
身器材,设棋牌室,图书室,每天活动的老年人大约有80人,离退休老干部大约25人。组织引导老年人参加学习培训、书法绘画、知识讲座、图书阅览等服务,积极引导离退休老干部及老年人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社区还组健了健身操队、地掷球、门球队、网球队等多个队伍。现社区健身操队有老年人32人,门球队80岁老人有6人,70岁老人有30人,离退休老干部20多人。
11、老年人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余热。离退休教师林湘玲老师,现在任XX社区老年体协常务副主席,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尽心尽力组织社区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每天早晚组织老年人学习功拳剑操,从不间断。在她的带领下,功拳剑队和健身操队获得了许多荣誉。离退休老干部张德清和张久玉为了让小区居民出入方便,向社区反映情况,社区领导张书记了解情况后,协调街道和相关单位解决了安泰小区多年出行难的问题。
以上是我社区开展养老工作的情况。养老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推进此项服务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注”的工作目标,把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还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进行推广提升,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脚踏实地做好养老工作,努力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人性化服务,使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全面、规范、有序,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构建社
一、建湖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基本情况
2007年该县率先在全市探索推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农保制度,2010年该县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与新农保同步推进。2012年,该县在全市率先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运行,执行统一的缴费标准,享受统一的政府补贴和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填补了长期以来该县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空白。截至目前,该县城乡居保参保人数达18.63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为14.2万人。
二、该县目前城乡居保的主要政策
今年初,该县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
(一)增设了缴费档次
新制度的个人缴费档次增加到15个,分别为每年1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200元、1500元、18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15个档次,其中500元档次为标准档。100元标准只适用于低保户、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
(二)提高了缴费补贴
为进一步激发城乡居民参保,县财政对各缴费档次的补贴标准作了调整,最高补贴标准从50元增加到90元。具体为:选择1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30元;选择300--4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40元;选择500--9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60元;选择1000--1200元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80元;选择1500元及以上档次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90元。对重度残疾人、低保户等缴费困难群体,县财政为其代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
(三)新设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制度
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做法,对参保人员死亡的,一次性给予丧葬补助金,标准为1300元。
(四)新设了“缴费年限养老金”
现行的国家、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参保人员60周岁后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今年建湖县尝试设立了缴费年限养老金,规定参保人员按500元标准档或以上档次缴费达到15年以上的,在其年满60周岁领取待遇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性补助,即按2元/年的标准发放缴费年限养老金。
三、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待遇分标准测算情况
以最低缴费年限15年为例,按15个缴费档次分别进行测算,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领取待遇年龄(60周岁)待遇标准具体如下:缴费1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为129元;缴费3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151.7元;缴费500元标准档的,领取待遇约205.4元;缴费10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261.5元;缴费15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316.6元;缴费20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370.5元;缴费25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424.5元;缴费3000元标准的,领取待遇约478.5元。
以上测算均未考虑个人账户利息积累及基础养老金的正常调整以及丧葬补助金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
(一)缴费档次普遍较低
城乡居保采取的是自愿投保,该县参保缴费的人员中,年缴费选择100-200元的占36.6%,选择300-400元的占33.7%,500元以上的占29.7%。由此可见,选择缴费档次为100-200元的成了参保缴费“主流”。
(二)参保缴费年龄结构偏大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平均每年参(续)保人数为16万人左右,其中45-60岁的参保缴费人数为10.5万人左右,占总参保人数的65.6%;45岁以下的参保缴费人数为5.5万人左右,仅占总参保人数的34.4%。
(三)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水平偏低
从测算的情况来看,城乡居民的领取待遇水平普遍偏低,与苏南等地区的差距较大,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之间差距较大。
(四)村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未完全到位
目前全县大部分村(居)没有专职保障协理员,多数由村会计或其他人员兼职且没有正常的工作经费,不能很好的满足参保人员缴费、查询、领取等方面的需要。
五、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保参保的强制性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凡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均应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二)建立待遇正常增长机制
建议参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正常调资做法,每年按10-15%的幅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同时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长。
(三)逐年提高财政补贴标准
建立逐年增加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参保人员的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参保人员的续接缴费积极性。
(四)逐年提高缴费年限养老金标准
建议调整缴费年限养老金补贴标准,对参保者选择500元及以上标准,正常缴费15年以上,每缴费一年养老金每月增加至5元。以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可适当调整。
(五)进一步加大基层平台建设投入
一、那坡县开展城乡居保工作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2013年,那坡县应参保人数105042人,完成参保99821人,参保率95.03%,排百色市前列,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群众养老观念落后,法制、社保意识淡漠
1.多数群众家庭养老观念浓重。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很多老人觉得去养老院是一种丢脸的事,依靠城乡居保是可望而不可即,这种观念在边境地区群众中尤为突出。
2.个别群众担心会意外死亡而领不到养老金。城乡居保缴费周期较长(至少15年),而由于地理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水平低,边境地区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意外死亡时有发生,部分群众担忧自己熬不到60周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那坡县边境地区群众到60周岁才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人员逐年增多,影响了当地城乡居保的健康发展。
3.大多数群众法制、养老观念淡漠。当地政府部门为了能够推动群众集中参保缴费,对辖区下达“限时间,定人数”的工作任务,工作人员不惜劳苦进村入户,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保,个别群众对此举却还有抵触情绪,认为推行城乡居保工作是因为政府存在盈利行为。
(二)个别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业务不及时
乡村两级对城乡居保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办理注销人员的个人账户余额业务;对冒领养老金或拖欠养老费行为缺少查处力度;没有及时为成功缴费的参保人员开具《收款收据》或填录《缴费证》等,这些涉及群众利益的业务工作如果不及时办理,就无法树立群众对城乡居保制度的信心,不能促进群众参保的积极性。
(三)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差,参保条件不符合
有的群众想缴费但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有的群众想参保但是无法提供第二代身份证;长期外出的农民工参保缴费和参保材料收集难等。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宣传单、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城乡居保政策重要意义,让边民看到政策的惠民性,引导他们自愿参保,逐步把过去的“找群众办养老”现象转变成现在的“群众找办养老”现象。缴费工作要从当地的村干部、“经济能人”“关系户”做起,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从而全面推进城乡居保工作进展。
(二)加大缴费补助扶持力度
2013年起,那坡县实施了自治区“兴边富民大会战”新农保缴费补助项目,每人缴费100—500元/年,给予每人补助30—50元/年,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缴费补助。但边境地区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政策的缴费补助扶持力度却非常大,在那坡县,对距陆地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的边民参加新农合给予全额缴费补助(由2007年的人均50元提高到2013年的340元),规定政府承担的比例占80%以上,农民个人承担部分不超过20%;对在距陆地边境线20公里以外的本县乡(镇)也制定优惠政策(每年每人个人缴费30元,财政缴费补助300元),也将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残疾人纳入政府全额补助对象。两相比较,迫切需要政府部门逐年提高边境地区城乡居保的缴费补助标准。
(三)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目前,那坡城乡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是75元/月/人,养老金待遇偏低,政府补助金偏低,亟须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养老保障水平。
(四)组建“村级专管员”队伍
城乡居保是一项对象多,分布广,常年性、持续性的工作,村级业务人员在业务办理中起关键作用。然而,那坡县却因财政困难无法组建该队伍,迫切需要建立该队伍,并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所所长)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标准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我校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了校党委、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到了统筹规划,全面覆盖。
1、统筹兼顾
①、集中整治与常规管理相结合。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与创建节约型校园、文明和谐学校、家校互动、校园维修等活动有机结合,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②、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育教学与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文明宣传,进行义务劳动、文明劝导等活动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③、环境整治与养成教育相结合。环境治理既突出重点、专项整治,又坚持常抓不懈,把加强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三礼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观念,增强节约,环保意识。
④、构建自我管理和专门队伍建设相结合。各班成立文明劝导小组;校团委成立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文明监督冈等社团组织,主动参与、监督全校清洁卫生和环境保护的工作,使广大学生受到教育,加强自我管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2、加强领导
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整个工作由学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何淼担任,体卫艺主任刘锋担任副组长,各部门、各年级组负责人、各班主任、团委学生会干部为成员。同时,我们还拟定出了工作要点,划分了责任。特别是涉及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工作,我们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时打扫,定时检查。每天由体卫艺办公室两名老师考核评分,坚持每周统计、考评。
二、加强宣传,促进和谐
1、自去年以来,我校召开的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行政会有近10次,教师动员大会每月一次,全校性学生大会每周一集会。
2、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班会活动等方式和途径向广大师生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和要求。
3、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栏。
4、在醒目位置制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标语。
6、及时发送、上报信息到县教育网。
7、建立健全了加强和改进校园环境、秩序的系列规章制度。
8、开展了两次宣誓签字仪式活动,“向陋习挑战,做文明使者”,“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我校围绕法制、安全、环保、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主题,各班认真组织班会活动,教育学生自觉、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规范》。通过德育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做到了仪表整洁、仪态大方、语言文明、举止文雅;做到了谦逊礼让、团结协作、敬老爱幼、乐于助人。
2、根据学生带手机、MP3、MP4现象严重的情况,以及一些学生着装、礼仪不规范的情况,我校开展了“永兴中学学生家庭文明礼仪规范”活动,加强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形成教育合力,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3、开展 “环境关系你我他,清洁卫生靠大家” 活动主题。每天彻底打扫清洁卫生,不留死角,要求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劝导员、学生志愿者,校外参加文明劝导活动。号召全体学生在家中对父母、亲友进行宣传,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并开展了为父母捶背、洗脚,陪父母聊天、买东西、帮父母洗衣、整理内务的活动,培养学生勤劳、感恩、孝敬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为了提升文明素养,进一步倡导“八荣八耻”、“五讲四美三热爱”,严格遵守《学生守则》,树立文明新风,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扎实开展“告别生活陋习、争做文明学生”和“尊师爱生、仪礼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提高师生文明素养。
5、强化安全管理,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进一步增强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自觉意识。
6、扎实开展校园环境治理。
①、创建整洁优美校园。
保持校园清洁,实现洁净卫生。在确保无卫生死角的同时,彻底清除校园内的枯枝、浮土、砖头、瓦块及遗留的建筑垃圾等。着力避免出现痰迹、烟头、纸屑、瓜果皮核及其他垃圾,强化校园管理,努力做到无蝇、无鼠、无蟑螂、无尘、无污物、无异味、无“牛皮癣”。营造自然优美、体现学校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环境。
②、创建节约环保校园。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努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节约观念,养成节约习惯;努力发挥行政职能部门和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在校园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环保意识,切实减少污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净化学习、生活空间。
③、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无安全责任死角。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作用,设立文明监督岗,随时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树立文明新风,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文明、环境意识。
④、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认真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在创建和谐校园的导向作用,同发展、共分享,以人为本,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
⑤、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团队活动、集会等宣传文明礼仪、爱护环境等常识;
开展了“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周周评选文明班级。
开展了文明劝导、文明监督岗、志愿者活动。
开展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手工制作、三小作品、美术、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
开展了阳关体育活动,如坚持两操,足球、篮球、乒乓球比赛,兴趣体育比赛等。
汇报
陈贵镇人民政府
(2011年4月)
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我镇按照“服务大建设、推动新高潮、当好排头兵”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市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思想统一、思路清晰”的良好局面。下面,我将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的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
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我初步形成了堰畈桥村、官堂垴两个试点村建设为主,大金省道沿线村庄整治为辅的“两点一线”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至目前,我镇共计投入资金9600万元,两点一线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成效显著。
(一)试点村经济发展势头喜人。大力发展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堰畈桥村建成年出笼肉鸡50万只、牲猪1万头、肉牛700头的养殖基地各1个,官堂垴村建成物流公司1个,生态休闲农庄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两村合计完成高产农田改造近4000亩,建成农业示范基地近20余个。
(二)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两个试点村全部完成组组通及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户户通工程建设12780米;道路林网绿化40.54亩,农田林网绿化108亩,安装排污管道4800米,塘堰护砌14口;清理垃圾1241吨,清路障7000米,清沟渠3000米,拆违、旧、危房224间,墙面粉刷96000㎡,屋面换瓦1.03万㎡,完成困难户房屋改造10户,改厕400户,新建公厕4个、垃圾池22个、3000米环湾公路1条,新建花坛4300㎡;新建党群服务中心2个,便民超市1个,篮球场2个。
(三)试点村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新建示范幼儿园1所,面积达2900平方米,新建村民活动室4个、农家书屋2个、村级卫生室2个,新建大型文化广场2个。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惠及两试点村共计491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四)大金沿线村庄整治扎实推进。投资2220万元,清除垃圾654吨,沟渠清淤护砌22790米,铺设排污管道1850米,拆除破、旧、违房135间,立面改造672户计99320㎡,屋面换瓦303户计37010㎡,道路硬化9496米,绿化面积19570㎡。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党委重视。一是出台了《陈贵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责任到人。二是落实了包保。对每项工程任务都落实了包保领导及具体责任人,并按照副科级干部10000元、一般干部4000元的标准进行绩效挂钩,实行百奖百赔。三是加强检查督办。纪委、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检查督办,对工作不力、进度不快的予以全镇通报批评。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进行诫勉谈话或上报市委予以组织处理。
(二)规划先行。以打造“现代生态新城、现代生态新村”为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使用”的要求,聘请高水平专家,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高起点规划。严格建设标准,确保做到五要:穿衣戴帽要到位,绿化美化要覆盖,环境整治要全面,房屋改造要彻底,项目建设要推进。
(三)重点突出。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健全新保障、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为工作重点,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近段时间建设中重点中的重点,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四)典型示范。按照“示范引路、打造亮点、逐步推进、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将堰畈桥村、官堂垴村作为全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加大投入,力争将两村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建设、村庄整治改造、农业基地建设等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品牌,发挥其辐射作用,为全面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明确一个方向,树下一个标杆。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资金不足。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目前已经投入资金近亿元,除大冶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扶持的资金以外,其余均由镇财政自筹。资金压力加大将严重阻碍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二)群众意识不浓。虽然大部分群众对城乡一体化建设非常拥护和支持,但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没有大局观念,受利益驱使,强揽工程、扯皮拉筋、越级上访等事情常有发生,甚至多方阻拦城乡一体化建设施工,严重阻碍了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三)社会事业发展较为滞后。城乡一体化建设虽然投入较多,但试点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一体化建设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农村社会环境、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与城市化的标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四)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两个试点村的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产业化水平不高,还没有真正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非常繁重。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资金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试点乡镇要按照“政府补贴、部门帮扶、社会捐助、群众集资”的方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同时,省市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及资金扶持等方式切实解决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内涵、意义,力争绝大多数群众支持和参与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来。
一、经办管理服务机构现状
1. 人员配备情况。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包括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目前, 全国初步建立了省、市、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村居 (社区) “五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体系。以山东枣庄市为例, 市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为科级, 编制8人;区 (市) 经办管理服务机构为股级, 编制3~5人, 实有8人左右 (含局内部调剂、外单位借用和临时工作人员) ;乡镇 (街道) 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均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 编制5~7人, 人员混编, 同时负责就业、社会保险、企业退休人员领取资格认证等工作;多数行政村居 (社区) 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由村干部兼任, 少部分社区配备了协理员。
2. 基层平台建设情况。
各地统一开发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运行状态平稳, 基本实现业务在系统上操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规范了经办流程。去年枣庄市政府又把“推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网点向村居 (社区) 延伸, 年底50%的乡镇 (街道) 达到省级示范点建设标准”纳入政府100件惠民实事之一。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等不靠, 攻坚克难, 积极争取财政和金融机构的支持, 边建设, 边规范, 边完善, 经过一年多的创建工作, 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全市64个乡镇 (街道) 基本达到省级示范点要求, 106个村居 (社区) 与乡镇 (街道) 联网, 极大地方便参保群众。
二、存在的问题
1. 经办管理服务机构规格偏低。
在全国范围内, 农保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名称不一, 而且规格偏低。例如枣庄市本级和区 (市) 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分别为科级和股级, 而部分乡镇 (街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所长多为党委委员或者副镇长兼任, 级别相差, 不利于加强对基层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协调和指导。
2. 经办管理服务人员不足。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人群最多, 枣庄市达290万人;辐射范围最广, 涉及64个乡镇 (街道) 、3806个村居 (社区) ;工作任务最重, 每一位参保人员要填写10余种表格、采集近50条信息;基金规模量最大, 每年筹集资金近8亿元, 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险。但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少, 市、区 (市) 两级经办工作人员仅有56人, 绝大部分乡镇 (街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业务水平不高, 各项业务的审核、审批把关不严, 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跑冒滴漏。
3. 村居 (社区) 协理员数量不足, 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绝大多数村居协理员由村干部或村会计兼任, 没有配备专职协理员, 而且很多年龄比较大, 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就对下一步信息系统向村居 (社区) 延伸制造了障碍。另一方面这两项工作的开展, 可以说额外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而劳动报酬却没有相应增加, 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村居 (社区) 平台建设滞后。
在两项制度全覆盖工作的催促和带动下, 各地乡镇 (街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这一级的平台建设日渐成熟, 人员和软硬件达到一定水平。而绝大部分村居 (社区) 级既没有办公经费, 也没有电脑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有的连办公场所都没有, 多数依托村委会, 村居 (社区) 还没有实现网络贯通。基层经办力量和基础建设急需跟进, 在全国是一个共性问题。
三、几点建议
1. 建议市级和区 (市) 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更名。
由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也在农保经办机构, 显然, 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处”已不能适应现在工作需要, 建议更名为“××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处”。负责本行政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实施、督促检查, 政府补贴的审核拨付、财务统计等, 指导区 (市) 、乡镇 (街道) 、村居 (社区) 做好参保登记、填表收费、审核办证、待遇发放、资格认定和养老金的核查等工作。区 (市) 级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同步更名为“××市××区 (市)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处”。
2. 建议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机构规格。
建议将市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单位规格调整为副处级单位 (内设新农保业务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科、基金财务科、信息统计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科、秘书科等6个职能科室) 。县 (市、区) 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有必要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下的正科级单位, 这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领导和指导。
3. 多渠道解决三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人员数量少的问题。
城乡居
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业务主要是由区 (市) 、乡镇 (街道) 和村居 (社区) 三级经办, 而这三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往往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核心因素制约, 力量十分薄弱, 运行效率低下。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比较特殊, 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险, 不能简单地根据服务人数配备工作人员, 而应该从我国农村社区的实际去考虑。一般来说, 在县级经办管理服务机构人员应均达到10—15名;乡镇人数在6万人以上的, 应配备工作人员9人左右, 人数在6万人以下的, 应配备5—6人;有条件的再为每个乡镇 (街道)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配备3—5名协理员。重点解决村居 (社区) 协理员及其劳动报酬问题。村居 (社区) 人员配备非常重要, 最好是专职。因为村居 (社区) 工作人员能跟群众打成一片, 对村居社情及每家、每人情况一清二楚, 有助于对症下药。而且, 新政策的出台, 他们可及时将政策中的专业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宣传解释, 保证精神实质不走样。同时还有利于及时掌握人员的变动情况, 防止道德风险。另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第一手资料信息是由村居 (社区) 做起的, 负责登记、参保、缴费、领取资格公示、待遇发放等等。建议在每个村居 (社区) 设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 设1—2名专职协理员。目前情况下, 可以采取适当增加村居 (社区) 兼职人员的收入或补贴, 待经济条件允许时, 可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或者以“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为骨干, 充实基层经办力量。
4. 加快基层平台建设。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能否做好, 很大程度上要看村居 (社区) 平台建得怎样, 它的服务是否足够全面和细致。在目前实现省—市—县—乡业务专网连接的基础上, 按照“数据向上集中, 服务向下延伸”的要求, 推进向村居 (社区) 服务平台联网, 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等办公设备, 实现登记、缴费、查询、待遇发放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 即“一站式”服务, 切实解决基层经办管理服务机构“有人管事、有地办事”的问题, 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 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 通过购买服务等措施, 畅通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使广大城乡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到便捷服务。
5. 建立工作经费保证机制。
经费保障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建议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 确保正常业务工作开展的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方式,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城乡居民居住分散, 组织性较差, 具体情况复杂, 资格确认和参保登记组织困难、工作量大。借鉴各地区成功的经验, 每参保 (续保) 一人给予1—2元的奖励, 逐步解决基层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
6. 加强政策业务培训。
在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过程中, “人”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人员的进步一方面来源于自身基础素质, 另一方面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充电”。因此要有计划、多层次地培训不同职级、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建立定期的、常态化的学习培训机制和不同岗位经办人员的交叉学习机制, 将职业专业技能由集中转变为普及。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工作经验交流观摩, 对关键岗位人员组织较高层次的相关业务培训, 进一步提高经办管理服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枣庄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事业处) ■
关于原民办教师(下方公办教师)养老补贴发放工作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麻屯镇原民办教师(下放公办教师)养老补贴阶段性发放工作已经结束。按照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我镇认定户籍在本镇的民师411人,外县区委托认定89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全镇已满60岁且符合认定条件的143名原民师(下放公办教师)的养老补贴已经发放到位。现把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召开全镇原民办教师(下放公办教师)身份和教龄认定工作会议
根据豫教人【2012】182号、教人【2012】1196号文件、孟教【2013】39号、麻政【2013】14号等关于原民办教师身份和教龄认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成立麻屯镇原民办教师养老补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中心校,中心校具体负责原民办教师养老补贴专项工作的开展。3月15日,在镇中心校召开全镇原民办教师养老补贴专项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县和镇关于此项工作的有关文件,并对此项工作作出安排。全镇民师共有500余人出席会议,并发放表册600余份。
二、个人申请阶段
3月16日至4月6日,符合条件的人员向镇中心校提交有效身份证、户口本和其他能证明其原民师身份和教龄的有效原始证件、材
料原件和复印件及有关表册,并签名、按手印。共收到申请表册份。
三、镇初审阶段
4月7日至4月10日,镇中心校组织专门人员,分别集中在全镇8所小学,对申请人的身份和教龄情况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笔录。4月11日至4月24日,在申请人的任教地学校,对其身份和教龄进行为期两周的公示。经公示,全镇民师的身份和教龄均无异议。然后,把申请人的有关资料提交镇派出所和综治办进行违法犯罪记录的审查,结果全部通过。最后由镇中心校确定申请人的身份和教龄,并出具结果确认书。
四、县复审阶段
4月底,镇中心校把户籍本县外乡镇的18名民师的档案材料转至相应乡镇。
5月中旬,镇中心校把外县区委托认定的89位民师的档案材料经县教育复审后转至相应县区教育局。
6月15日,县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对我镇民师档案材料进行复审。复审后,中心校对复审结果进行为期两周的公示,公示期为6月16日至6月30日。
五、发放审核阶段
8月底至9月初,县人社保中心和教育局对民师对象中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进行核查,我镇查出17人,镇中心校根据省和县有关文件精神及教育局的安排,通知这17名申请人,取消其民师补贴的享受资格。至此,我镇共有394人获得民师养老补贴资格。
六、发放阶段
10月11日,县社保中心派专人到镇中心校发放民师养老补贴,镇中心校及时通知和安排有关人员(截止2013年8月31日已满60岁的申请人)共143人到中心校领取存折,所有存折已经领取到位,其中3人因信息错误金额尚有出入,情况已上报教育局,等待纠正。
麻屯镇中心校
【城乡养老服务工作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乡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汇报材料09-07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汇报12-07
镇召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07-2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理流程11-09
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6-06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如何计算10-21
常州城乡住民养老保险新政策解读12-24
潜江城乡住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答09-29
山西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新政策解读12-02
镇巴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