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共8篇)
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省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江苏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实施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两个率先”的法制保障。为此,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以及《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围绕中心、明确目标,确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
1、“五五”期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目标,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治思想,着力于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信仰,推进法治实践,为全面建设“法治江苏”奠定坚实的基础,服务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省广大公民自觉学法、用法、守法,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服务百姓的理念和能力得到普遍增强,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努力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各级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法治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全民学法、落实内容,明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
3、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全省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党政干部尤其是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的人员、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然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五五”期间,还要重视抓好农村地区及流动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4、“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任务是: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两个率先”和建设法治江苏的实践进程,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继续深入、广泛地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民主法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特征的深刻内涵;学习宣传宪法和涉及广大公民权利义务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牢固树立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牢固树立依法执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观念。强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促进全省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和尊重广大公民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和自我教育,引导群众用法律的眼光、和谐的理念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全面提升公民法律意识,促进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努力把江苏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适应和保障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和谐、快速、可持续发展。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进一步深化宪法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宪法权威;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制度和法律法规,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入开展“讲法律、讲秩序、讲责任”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和培育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公民权利义务的教育,加强生产生活法律规范的教育,加强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能力教育,促进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
——深入学习宣传规范公权力运行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
行政法律法规,行政程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反腐倡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深入学习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律法规。大力学习宣传运用法律机制和手段保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深入学习宣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加强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的宣传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开展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打击建筑市场规避招标、假招标和转包,打击偷税、骗税、非法减免税以及整顿音像、娱乐市场,打击非法“网吧”等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保障经济建设规范有序运行。
——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教育,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劳动等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平正义地处理社会事务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自觉维护社会安定,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落实制度、强化措施,确保法制宣传教育任务落实
5、落实制度。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制度、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推行并积极实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法律知识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把法律知识作为公务员职业准入的重要考核内容,并作为任职、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结合全省“5+Χ”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探索创新适合公务员特点的法制教育新形式和新载体,每年学法时间累计不得少于40学时;继续落实各级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法律专业学历教育制度、执法资格证制度,每年不少于15天的法律知识更新学习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落实法制副校长工作规范;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建立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6、完善网络。切实稳定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机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与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人员,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转。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市、区)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机构的横向工作联络网;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市、区)、乡镇、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纵向工作联络网;建立和完善面向社会、覆盖全省的普法联络员队伍、法制新闻工作者队伍、法制文艺队伍、法律服务人员为主的法律咨询队伍、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积极鼓励法律职业者、法律院校(系)的教师、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推进志愿者队伍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普法讲师团建设,充分发挥讲师团的作用,高质量地提供理论辅导和实践服务。
7、丰富载体。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和城市、乡村公共场所的宣传园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法制长廊;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法制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各级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要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专题,固定时段、固定版面、固定栏目,专人专岗负责,积极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办好法制宣传教育网站、网校;各级政府网及各门户网站应专门开辟法制宣传教育栏目,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平台的作用;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充分发挥法制教育(骨干培训)基地作用。全省将开展创建法制教育示范基地活动。
8、整合资源。开展法制宣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省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职能优势、岗位优势、设施设备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的传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各类培训机构、教育基地要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市民学校、夜校、技术培训学校要成为村(居)民、流动人员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城镇广场、社区、村(居)民活动中心等场所设置建立的法制宣传橱窗、公益广告牌以及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要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作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法律知识最便捷的渠道。
9、分类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分类施教,既要让公民懂得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也要让公民了解承担法律义务的必要性。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重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的观念,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管理。
——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重在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着力培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着力提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忠于宪法和法律,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重在培育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重在守法行为的养成奖励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各级人大、政协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检查、监督,保障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的落实。
16、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表彰先进;研究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规律和工作方法。
17、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行业是法制宣传教育重要职责部门。应侧重部门行业相关专业法的宣传和普及,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面向全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对本部门、本行业工作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年代法制培训。
组织、人事及教育行政等部门,要注意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文化部门要负责指导各类文化单位、文艺团体开展法制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演出,推广群众性法治文化娱乐活动;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负责指导大众传媒的社会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在司法、执法过程中以案说法,辨理析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针对性法制宣传教育。
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有责任关心和支持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8、各省辖市和省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对本地区、本部门“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总结验收。
19、省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我省民主法治的发展进程,制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部署当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任务,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全省的法律知识考试,编发全省统一使用的法制宣传教材和教学光碟。
20、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建立和实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按照《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规定,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做到有部署、有检查,确保规划得到落实。
来源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公告日期 2006-08-14
作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质检总局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
国质检法〔2006〕300号
关于印发《质检总局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质检总局“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的通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监委、标准委、总局各司(厅、局)、各直属、挂靠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质检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方位推进质检系统法制建设,全面提高质检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现将《质检总局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质检总局“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贯彻落实。附件:1.质检总局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
2.质检总局“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六年六月三十日
质检总局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质检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的要求,结合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五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国家工作大局,突出质检工作重点,继续深入开展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履行职能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行政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服务经济相结合,全方位推进质检系统的法制建设,全面提高质检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为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五五”普法工作的目标是:根据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深入开展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与决策水平,增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增强技术机构人员依法施检能力。同时,组织开展面向全社会的质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树立依法经营、诚实信用观念,增强企业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法律素质,增强质量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通过“五五”普法的开展,进一步增强质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质检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加快质检部门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工作体系的建设,为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五五”普法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质检系统“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突出质检工作重点,安排和落实质检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为提高质检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性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服务相结合,切实做到执法为民。以提高质检人员法律素质为重点,依照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
地组织学习与培训。
3.坚持结合实际。各级质检部门要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围绕政府工作重点,规划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好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任务。
二、宣传教育的对象与内容
(一)宣传教育对象。
一是全国质检系统干部职工。重点是对领导干部、一线执法人员、技术机构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与决策的能力;着力提高一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着力提高技术机构人员依法施检、确保数据公正的能力。
二是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重点是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提高其依法经营、依法维护权益、承担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其法律素质,增强其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宣传教育内容。
――宪法及民事、刑事等基本法,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务员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行政法律制度。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文件。
――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食品卫生法、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认证认可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质检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WTO各项规则以及相关国际法、国际惯例、国外法律制度。
――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
三、主要任务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五五”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健全普法工作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要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听取汇报,部署工作。
2.健全普法工作机构。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要确定负责普法工作的机构或专职人员,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保证法制工作人员充足到位。
3.制定工作规划与计划。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普法工作规划与年度计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对每年度的普法工作应进行总结,并上报总局。
4.保障经费。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应当根据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安排普法经费。要保证普法经费及时到位、充足供给,专款专用,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5.完善监督与激励机制。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普法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对普法工作实行每年一次的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对在普法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及个人,应当及时予以表彰。
6.建立与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各级质检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协调与沟通,按照地方政府的整体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密切配合本地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1.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应当深入学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荣辱观;学习质检领域法律法规;学习行政法律法规及其他法律知识。
2.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培训、讲座、案例分析、观看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
3.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应当建立党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领导成员学法一般一季度1次,全年不能少于4次;公务员、执法人员与技术机构人员每年学法时间不能少于150小时。
4.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考核要作为年度考核、职务任用和晋升的重要标准。法律知识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任用与晋升。
(三)继续加强普法培训活动。
1.法制培训内容应当以宪法、行政法律法规、质检领域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以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重点。质检系统法律法规应当全员培训,新颁布的规章应当及时培训。
2.坚持法制培训与业务培训相结合,自愿培训与强制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充分运用网络、视频等先进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电视电话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4.对领导干部、执法人员、技术机构人员及其他公务员的培训覆盖面五年期间力争达到100%。
(四)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1.宣传内容上,要选择质检法规中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知识作为重点。
2.宣传方式上,选择群众最方便、喜闻乐见的形式,针对青少年、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要与新闻媒体开展合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平台等多种载体,同时利用宣传漫画、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进行法制宣传。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建设本部门、本单位的门户网站,开辟法制宣传教育栏目。
3.在宣传效果上,要以群众对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接受和运用程度作为评价的尺度。要加强宣传与服务的结合,利用便民服务场所、法律服务热线等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五)积极开展多种内容的主题活动。
1.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
2.组织开展好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质量万里行、质量月、世界标准化日、世界计量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活动。
3.继续深化“送法下乡”、“送法到企业”等活动内容;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充分利用社区法制宣传橱窗,定期开展群众性法制专题活动;开展公益法制讲座,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律宣传教育。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全年)。
1.总局组织制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五五”普法规划,上报全国普法办备案。
2.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总局各直属及挂靠单位,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普法工作规划,报总局备案。
3.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要根据总局及本部门、本单位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至2009年)。
1.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依据总局及本部门、本单位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每年度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
2.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并对工作效果进行总结。
3.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组织、编印普法资料;开展相关人员法律知识学习与培训。
4.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根据需要组织普法工作自查、检查、抽查。
5.组织“3?15”、“12?4”等主题宣传活动。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
1.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应根据全国普法办及总局的要求,制定验收标准,对“五五”普法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并将有关情况上报。
2.组织“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及个人的评比、表彰工作。
各级质检部门及其直属单位要做到部署及时、指导有力、措施有效、督促到位,确保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推动普法顺利开展,推进依法行政,为质检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贡献。
质检总局“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一、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组长:李传卿 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成员:刘德平总局办公厅副主任
刘兆彬 总局法规司司长
惠博阳 总局质量司副司长
刘新民 总局计量司副司长
潘 城 总局通关司副司长
范国珍 总局卫生司副司长
卢厚林 总局动植司副司长
袁长祥 总局检验司副司长
林 伟 总局食品局副局长
宋继红 总局特设局副局长
纪正昆 总局监督司司长
王 红 总局食监司副司长
严冯敏 总局执法司副司长
戚秀芹 总局国际司司长
田 壮 总局科技司副司长
王步步 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正局级)
徐武强 总局财务司副司长
徐素华 总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
景建国 驻总局监察局副局长
袁俊明 国家认监委政法部主任
孟魁荣 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副主任
二、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普法办公室,具体负责“五五”普法的日常工作。普法办公室设在总局法规司,人员组成如下:
主 任:刘兆彬 总局法规司司长
副主任:王步步 总局人事司副司长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五五”普法的方针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市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构建和谐某市、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目标: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增强全系统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市和各区县文化行政机关以及所属各基层单位依法治理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3、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落实文化(文物)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任务,服务于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于和谐某市的构建,服务于文化某市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以宪法为核心,把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从适应构建和谐某市的新形势、新任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出发,用优质的文化服务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
——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结合起来,转变工作观念,探索工作的内在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市和各区县文化行政机关以及所属各基层单位的依法治理,加快推进全市文化(文物)系统法治化的进程。
——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以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文化(文物)行政执法人员为重点,把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活动与所属各基层单位群众的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把握不同特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确保工作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市和各区县文化行政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主要任务
4、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紧密结合全系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宣传普及宪法,使全系统的同志们进一步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政策、方针和理论,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民主法制观念;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秩序、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倡导并建立公民法律素质基本规范,在全系统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5、深入学习宣传文化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法律机制和手段保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资源、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全系统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深入开展文化、文物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公共文化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
6、深入学习宣传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为目标,加强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系统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公民合法权利意识;大力开展与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震荡。
7、深入学习宣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针对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深入开展以整顿音像市场、娱乐市场、“网吧”市场、文物流通市场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打击各类文化、文物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培养全系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促进形成全系统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8、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完善和实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做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
9、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以开展法制主题活动促进法制学习内容的深化,以法制学习内容来规范和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
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完善“四五”普法期间,形成的《某市市文化局(市文物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详见附件);进一步落实《某市市文物局关于贯彻落实〈2005—2007年全省文物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法制培训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宁文物字〔2005〕32号,2005年3月24日)、《关于印发〈某市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国家公务员依法行政三年培训实施计划〉的通知》(宁文字〔2005〕199号,2005年11月28日)、《某市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关于印发〈二〇〇六年全市文化(文物)系统普法、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宁文字〔2006〕46号,2006年3月18日)和《某市市文化局(市文物局)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宁文字〔2006〕61号,2006年4月6日)第三章第四节《普法、法制宣传、学习和培训制度》中规定的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逐步实现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的规范化;继续认真执行《某市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关于认真贯彻〈某市市依法行政考核试行办法〉等三项规定的通知》(宁文字〔2005〕187号,2005年11月16日)的规定,把依法行政水平和效果作为工作考核的内容;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促进法治化管理。市和各区县文化行政机关所属各基层单位要切实履行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首先是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性公益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办好“18”法律咨询广场的基础上,全市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都要面向社会开展法律咨询和服务活动;全市专业艺术院团、民间职业剧团、群众业余文艺团队都应当积极创作和演出法制文艺作品;全市各级各类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都要因地制宜、不失时机的举办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展览活动;全市各影剧院要有计划地放映法制电影专场。通过全系统的努力,把法律咨询、法制文艺作品、展览、电影等等,送进工厂、送进工地、送进乡村、送进社区、送进校园,充分发挥文艺的审美、愉悦、宣传和教育作用。其次是各基层单位要切实抓好本单位的法制学习,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和法律培训工作。
开展“法律进百家”活动,提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文化(文物)法律意识。结合每年“4•18国际古迹遗址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文物保护法》宣传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市和各区县文化行政机关联合举办全市性文化、文物法律法规广场宣传咨询活动。每年4月中下旬,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为主题的音像市场法制宣传活动,集中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增强广大消费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环境。同时,在全市性法制宣传日之际,把文化(文物)法制普及知识问答或宣传单(册)通过社区渠道送进百姓人家。
三、对象和要求
10、以领导干部、公务员、文化(文物)行政执法人员为重点,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具体如下:
——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规定相应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时间,明确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机制,重点是提高市和各区县文化局、局属各单位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和管理各项事务的能力。
——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抓好全系统公务员的普法学习,重点是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实现从“管脚下”向“管天下”的转变。
——以提高全系统文化(文物)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为重点,强化了行政法的学习和考核,重点是提高公正执法意识和严格执法的能力。
——以文化某市建设
为重点,在引导全系统的同志们完成学习上级规定的普法读本的情况下,重点学好“五五”普法期间颁布施行的与文化、文物实际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重点是提高法律素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以规范行政管理相对人经营或建设行为为重点,举办法制培训或专题讲座,重点是提高行政管理相对人遵法守法、明理诚信的自觉意识,在法律的框架内从事一切经营或建设活动。
——以我市派出的担负对外文化交流任务或赴国外境外商演的文化团(组)为重点,进行专题法制教育,确保了他们在对外文化交流或商演中不发生一起涉外政治事故。
11、局机关、各区县文化局、局属各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年法制学习时间不得少于30小时,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学习不得少于15天,其他机关工作人员法制学习不得少于40小时。全系统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做好各自的学法用法笔记。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12、本规划从2006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到2010年12月31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2006年为启动阶段。各区县文化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要根据本规划的精神,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制定好实施方案,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指导、督促各区县和局属各单位落实好、执行好本规划。同时,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还将组织培训骨干,抓好试点,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007年至2009年为实施阶段。各区县文化局、局属各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制定好工作计划,确定法制学习、法制宣传的内容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各区县文化局、局属各单位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每年的12月,由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和阶段性考核、评比工作。
——2010年为总结验收阶段。本规划实施完毕后,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将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各区县文化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进行考核验收,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表彰。
五、组织领导
13、根据《关于调整某市市文化局(市文物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宁文字〔2005〕204号,2005年12月5日)的规定,本机关主管局长、党委书记任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全体分管局长、书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处;由本机关分管法制工作的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由政策法规处主持工作的处长任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办公室成员由机关各处室主持工作的处长组成。
14、某市市文化局(市文物局)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市文化(文物)系统的普法教育、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xx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企指导思想的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构建和谐xxxx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目标
紧密结合省局党组工作大局,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局职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法治理念,增强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我局发展总体目标,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改革,服务业务发展,服务构建和谐企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法制宣传教育内容要与职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着力宣传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内在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形式。
——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各地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对象的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普法工作计划,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宣传学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宪法意识,使宪法深入人心。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二)深入宣传学习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继续加强《民法》、《合同法》、《公司法》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宣传教育,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推进业务平稳持续较快发展。
(三)深入宣传学习与职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劳动和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要大力开展与企业改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
(四)深入宣传学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招投标法》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普及《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培养企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逐步形成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深入学习宣传维护和谐稳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职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努力增强职工依法参与管理企业事务的能力。要加强依法维权、依法信访的宣传教育,引导职工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要开展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六)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依法治企活动,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和规范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法制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开展争创诚信守法企业活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基层,在各单位、各部门、各班组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
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要把法律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充分利用机关学习园地、网络等阵地,建设法制学习资料信息平台;建立和落实管理人员学法制度,逐步实现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
开展“法律进基层”活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广大职工进行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及民主管理方面的法制教育,建立职工学法用法制度。要建立法制学习园地,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利用单位培训场所,开展法律培训。
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要利用宣传月、宣传周、纪念日等,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要努力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与职工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加强对外法制宣传。
三、步骤与方法
“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8月前。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制定本单位普法五年规划,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
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9月至2010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各单位要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和普法检查标准,突出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每年年底按照已制定的检查标准进行自查,自查结果报省局备案,以确保“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省局对各单位的普法工作进行抽查,并于2008年开展督导检查活动。
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由省局统一组织对“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并对在“五五”普法期间涌现的普法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验收标准和办法另行下发)。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健全普法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定期督查制度。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保障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各单位法律事务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的实施,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激励监督机制。要逐步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和监督激励机制,开展规划实施的和阶段性考核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表彰奖励工作,对“五五”普法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各单位要安排“五五”普法的专项经费,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四)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兼职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库。
部发〔2006〕37号)
关于印发劳动保障系统法制宣传教育
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厅(局):
现将《劳动保障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十月十三日
劳动保障系统法制宣传教育
第五个五年规划
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制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在推进各项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做好劳动保障系统“五五”普法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发[2006]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五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为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劳动保障法治环境。
(二)“五五”普法工作的主要目标: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各类用人单位、广大劳动者和整个社会对劳动保障法律知识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用人单位经营管理者的法制观念,自觉地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五五”普法工作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服务。
2.强化职能,形成合力。强化劳动保障部门内部有关机构的法制宣传教育职能,统一安排,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加强与劳动保障系统外有关组织机构的联系,发挥其在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3.切合实际,分类指导。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区分用人单位、城乡劳动者与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等不同普法对象的特点,在普法的要求、内容、方式上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
4.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五五”普法期间,要以劳动保障部门的领导干部和承担行政职能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县乡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干部)、务工农民、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围绕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与劳动保障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同时,通过多种普法方式,全面推进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5.不断创新,提高实效。普法工作,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全社会对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的客观需求,探索内在规律,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创新普法形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劳动保障普法活动,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宪法意识,使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将宪法精神贯彻到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中,培育民主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二)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相关法律法规。着力加强对规范、约束政府行政行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重要法律,认真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努力提高各级劳动保障领导干部依法管理劳动保障事务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决策和管理;努力增强劳动保障系统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和服务能力;努力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公共权力,促进劳动保障事业不断发展。
(三)深入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包括就业培训、劳动合同、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方面内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要紧密结合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要根据各个时期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正确处理实施劳动法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维护劳动者权益与保护投资者积极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优化投资环境的关系。引导用人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行为;引导广大劳动者掌握劳动保障法律知识,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四)积极推进普法宣传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法治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普及法律知识和增强法治观念的过程。在劳动保障领域中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展依法治理工作,重点是依法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促进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促进各地劳动保障经办机构依法办事,促进各类用人单位依法用工,鼓励广大劳动者参与公共管理,依法维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坚持推进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到法治实践中来,推动学法用法深入基层,扩大普法覆盖面。
三、主要措施
(一)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单位、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以下简称“法律六进”活动)。大力推进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单位、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社会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使“法律六进”活动成为“五五”普法的重要载体。要不断总结、推广“法律六进”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五五”普法任务的完成。
(二)畅通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咨询服务渠道。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咨询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解惑答疑服务。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开通“12333”劳动保障公益服务专用电话,面向社会提供政策解答、信息咨询和有关查询服务。通过省、市(地)级劳动保障部门网站,提供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查询和下载服务。
(三)加强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落实公务员每年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40学时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制学习培训制度,逐步实现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轮训制度、劳动保障部门执法和仲裁人员法律培训考核制度。同时将干部培训的重心下移,重点培训县乡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
(四)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培训。结合开展守法诚信企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特别是曾发生过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培训,促使其自觉遵守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用工的能力,正确处理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五)加强对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培训。切实加强对劳动者的法制宣传教育,并将劳动保障法律培训列为农民务工行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对劳动者,特别是对有组织的进城务工农民,要免费开展劳动保障法律培训,免费提供维权手册等普法材料;对自发进城务工的农民,要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等途径引导其自愿接受法律培训。积极促进劳动者法制宣传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六)加大普法宣传经费投入,保障多种普法形式有效开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安排、落实普法专项经费,保证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开发有针对性、实用性、生动性的普法宣传品,采取以劳动保障部和省级劳动保障部门为主进行开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分别印制、使用、发放的方式,向普法对象提供普法宣传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多样性特点,开展劳动保障普法工作。组织开展劳动保障法律知识竞赛、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月(宣传周)活动,举办法制展览、法制讲座,鼓励企业、社会志愿者参与普法活动,不断探索推广面向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多种普法方式。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研究制定本地区“五五”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的“五五”普法规划应报送劳动保障部普法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7—2010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依据“五五”普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劳动保障部将统一组织编写劳动保障系统“五五”普法教材。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按全国普法办公室的统一安排,组织对“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验收,并对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五、组织保障与监督指导
(一)成立普法工作领导机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成立由部门领导为组长、有关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保障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普法机构。普法机构不仅要直接组织开展普法活动,而且要在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普法工作计划和分工方案,明确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的普法任务,会同工会、妇联、青年团等群众组织,引导新闻媒体、法律院校、律师事务所和有关社会组织参与劳动保障普法宣传活动。
(二)加强普法工作队伍能力建设。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注重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培训普法骨干,努力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选择把握最佳宣传教育时机,善于发现和培养好的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扩大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水平。
(三)建立健全普法工作激励监督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逐步健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要检查有关机构完成普法工作任务情况,建立健全激励与监督机制。开展规划实施的和阶段性考核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表彰工作。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农”发展,按照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农业部门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的法制意识,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环境。
(二)总体目标:通过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增强各级农业部门依法治理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三农”发展的水平;增强农业部门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增强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提高维护农业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自觉性;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法律素质,提高维权能力,不断扩大农业法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三农”。立足于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认真落实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各项措施,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推进“三农”工作有序开展,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立足于提高法制素质,重点加强宪法、国家基本法及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并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突出不同的普法内容,提高农业法制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普法对象都受到法制教育。
——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把握新农村建设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工作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手段,改进工作方法。把普法宣传与培训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增进普法的实际效果。大力推进机关制度建设,不断促进普法工作的长效性。
——统一组织,分级负责。“五五”农业普法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制。积极探索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机制,提高普法的声势,力争农业普法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树立宪法权威;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广泛开展“讲法律、讲秩序、讲责任”的法制教育,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氛围。
(二)加强农民权益维护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自身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制止农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行为,推进农村政务、村级财务方面规范化,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权,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合法利益。切实加强劳动保障、信访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三)加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学习宣传,营造诚实守信、诚信经营的农村市场秩序。针对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大力宣传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经营等方面法律法规,开展以打击农资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为重点的法制教育,加强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普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
(四)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着力宣传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加大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广大生产经营主体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转变生产方
式,科学合理安排种(养),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三、对象和要求
(一)农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主要在农业部门干部职工、乡(镇)、村干部、管理相对人和农民中进行。重点对象是农业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等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工作人员。
(二)着力于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党委(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知识讲座制度、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登记和学法档案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
(三)着力于提高公务员遵纪守法意识,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把法律知识纳入公务员资格准入考试考核内容,继续实施公务员学法和法制考试制度。广大公务员要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依法规范公务活动和管理行为,切实提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四)着力于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坚持学法、普法、用法相统一,加大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广大执法人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执法本领,自觉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和技能。实行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等制度。继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
(五)着力于提高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工作人员依法服务的本领,更有效地为“三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要把钻研技术与学习法律知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农业专业法,增强守法和用法的自觉性,依法开展技术研究、推广和管理活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六)着力于提高管理相对人的依法经营观念,确保诚信守法经营。注重把广泛宣传与严格执法相结合,把事前教育与事后惩处相结合,加强对农业行政管理相对人普法宣传,使之熟悉法律规定的义务和权利,引导其合法、诚信生产经营的同时,保护好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七)着力于提高农民的法制素质,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注重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法律帮助有机结合,创新农村基层普法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引导农民树立遵纪守法观念,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增强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
四、步骤和方法
(一)“五五”农业法制宣传教育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
——2006年,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培训普法业务骨干,确定专人负责“五五”普法事项,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等工作。
——2007—2009年,根据规划的要求和重点,分层次、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督促检查,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010年,在继续抓好普法工作的同时,完成“五五”普法考核验收,进行总结评估,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二)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大力推进普法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手段,切实提高普法效率,增强各级农业部门和全社会的农业法制观念,进一步推进法制政府建设,推动依法治农深入展开。围绕农民群众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以“民主法治村”建设为载体的基层依法治理活动,以“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创建为载体的行业依法治理活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活动,以依法治理带动普法的深入,使普法与依法治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结合有关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实施,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结合执法人员上岗或农业部门领导、有关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分级开展培训活动;结合农技下乡开展集中送法下乡活动。同时,从广大农民需要出发,继续实施“法律进乡村”活动,做到法律宣传资料进乡村、法律服务进乡村,在服务农民中教育农民。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和效果。针对不同的对象,宣传不同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和方式,通过培训、资料图片、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喜闻乐见的方法,以便于接受。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浙委[2006]55号)要求,结合我市旅游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文秘网站领头羊---网
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按照“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和“法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顺利实施我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旅游和提前基本实现全面小康营造良好环境。
2.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旅游系统干部职工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旅游系统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3.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贯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加强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通过普法工作推动党的旅游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确保法制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
二是坚持服务大局。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障和促进我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保障和促进“13458战略”和“法治**”等重大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法制宣传教育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旅游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宣传教育,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本系统干部职工。
四是坚持求实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人民群众能力和需求的变化,在认真总结以往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理念,丰富内容,改进手段,完善机制,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坚持普法并举。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注重学以致用,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进旅游行业依法治理,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提高旅游行业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1.加强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把深入学习宣传宪法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任务,进一步在旅游行业形成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努力提高旅游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牢固树立宪法的权威。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养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进一步在旅游系统广大公务员尤其是行政执法人员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系统的贯彻实施。
2.加强发展旅游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推进“信用**”建设。深入学习宣传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培养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促进我市旅游经济强市建设。大力提倡和学习宣传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广泛开展旅游法规的宣传教育,实现依法治旅,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结合生态**建设和文化强市建设,积极开展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和文化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民营旅游企业健康成长。
3.加强与旅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旅游行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意识。大力开展民事、诉讼、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旅游系统干部职工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积极开展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在旅游行业落实各项优惠规定,形成尊老爱幼、济困助残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旅游景区开发中城镇房屋拆迁安置、农村土地征用和承包地流转以及国有旅游企业改制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考试,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
为全面提高我市国有、国有控股及国有参股公司(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法律意识,进一步推动依法治企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适应新形势对企业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宜委发[2006]13号关于印发《XX市全民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五五普法”)有关规定,结合XX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以提高职工法律意识为宗旨,以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为重点,坚持不懈的开展有针对性地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推进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为企业改革改制和又快又好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主要目标: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促进依法治企;建立健全以依法治理为中心的决策、执行、监督系统和运行机制,依法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加强依法维权,依法信访教育,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公司(企业)要紧紧围绕经营管理工作和工作目标任务,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使普法工作始终服务于企业的改革改制、服务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服务于维护企业和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广大职工。始终把提高广大职工法律水平,满足职工的法律要求,尊重和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要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坚持经营什么、职工需要什么就重点学习宣传什么法律,把普法教育与企业难点、热点问题及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相结合,增强工作实效性。
3、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按照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发展对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研究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方式方法;要针对不同宣传教育对象,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法律宣传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4、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始终把宪法知识的学习宣传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努力在国资系统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加强与干部职工密切相关的企业改革改制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水平,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法规。一是要着重掌握宪法中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主要内容,提高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二是要重点培养民主法制观念,学习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三是认真组织学习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省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四是认真组织开展以“讲法律,讲秩序,讲责任”为主题的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和教育广大职工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努力形成遵纪守法、崇尚法律和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
(二)围绕促进依法治企,学习宣传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一是学习宣传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如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公司法》、《企业法》、《合同法》、《民法通则》等,培养企业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水平;二是学习宣传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如《票据法》、《担保法》、《会计法》、《审计法》、《税法》等,提高企业公平竞争,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水平;三是大力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建立企业审计监督机制,预防经济违规违法事件的发生,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围绕推进企业改革改制,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宣传教育。一是学习宣传《公司法》、《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进一步明确企业改革改制和破产重组的形式、途径和程序,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进行规范的企业改革改制;二是学习宣传《劳动法》和企业职工置换安置有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三是加强企业改革改制、破产重组等相关法律实务和企业改革改制成功经验的学习,结合本企业实际,依法制定本企业改革改制方案,规范改革程序。
(四)围绕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加强维权法律法规的学习。
一是广泛学习宣传《劳动法》,《诉讼法》,《工会法》,《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职工依法维权、依法信访、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二是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好厂务公开和职代会的职能作用,加强企业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维护企业稳定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负责制,将企业经营管理、改革改制、纠纷处理等纳入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的轨道上来;三是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强化企业诚信建设,将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结合起来;四是加强《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养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企业”建设。
三、对象和要求
(一)对象:
市国资委及市级国有企业、国有及国有参股公司(企业)全体干部职工,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法律工作人员。
(二)要求
1、在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上下功夫。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建立健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将法制教育纳入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内容,将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2、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法律工作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上下功夫。一是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法律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培训,建立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二是加强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法律顾问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运行,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
3、在加强广大职工群众普法教育上下功夫。重点学习宣传《公司法》、《企业法》、《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破产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水平。
4、在加强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上下功夫。各企业要结合“创建诚信企业,争当三好职工”活动,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讲法律、讲秩序、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法律道德宣传教育,促进干部职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
四、工作方法
(一)条块结合,齐抓共管。要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划分条块,明确责任,联合互动,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实效,真正做到外讲信用,内讲制度,依法管理,规范运作的良好机制。
(二)抓好典型,分类指导。要注意培养典型,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根据典型经验,探索和总结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普法对象的特点,确定目标,提出要求,分类指导,努力使企业法制宣传教育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法律咨询,采取法律讲座,办培训班、黑板报、文艺活动、党团活动、法律知识竞赛、征文,利用企业简报、网站等普及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把普法与依法治企结合起来,建立规范化、法治化的物资流通秩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普法必须同本行业、本企业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法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将普法效果体现到经营管理工作当中。
五、实施步骤
本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2006年为宣传动员和培训骨干阶段:各企业根据本规划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健全机构,制定普法规划的实施方案,并及时报市国资委“五五”普法办公室备案;各企业要全面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举办法律宣传教育骨干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的工作队伍。
(二)2007年-2009年为组织实施阶段: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法制宣传教育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公司每年对各单位组织实施情况开展检查和督导工作。
(三)2010年为考核评估和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上半年由各单位自查自验,并向提交书面评估报告。下半年由市国资委普法领导小组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并对规划实施情况作出全面总结。
六、组织保障
(一)普法教育要在各国有企业(公司)党委和各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各企业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好普法骨干的作用,狠抓规划的落实。
(二)市国资委成立“五五”普法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范崇宁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主任刘泽辉、副书记刘文华同志担任;成员为刘忠庆、李晓黎、范建平。主要负责委机关和各企业的普法工作,并检查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市国资委普法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政策法规科,各企业也要成立普法领导小组,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实施。
(三)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激励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和评估手段体系;建立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开展规划实施的和阶段性考核评估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工作;充分调动企业党团工青妇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协调配合,共同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法制宣传队伍建设。要着力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培训活动,不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坚持法制教育和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实践相结合,创新方法,丰富内容,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推荐阅读:
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决议07-22
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06-10
关于2012年度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知09-24
关于落实全省信访维稳工作视频会议的汇报10-21
在全省就业工作会议讲话(刘莉)06-02
全省教育大会讲话06-15
在全省社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