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通过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客观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效果,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标准。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及颅脑损伤相关指南网站,全面搜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相关文献资料,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以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及质量评价研究现状,提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半结构式访谈: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依据预先设定的访谈提纲,对神经外科/ICU/神经康复护理专家和临床医师进行访谈,了解医疗和护理人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认识,对文献研究拟定的指标进行验证,并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初步拟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在全国范围内选择5名专家(4名神经外科/ICU/神经康复护理领域专家和1名统计学专家)进行预函询,以确定所构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的规范性、专业性和可行性,对各维度的指标和内容进行初步评判,对不规范的指标条目进行修订,形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来自全国11个省市符合标准的47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通过对各个指标条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并结合专家意见及指标遴选标准对指标条目进行修改和删除,形成最终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层次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法结果:初检共获得文献10346篇,去掉重复文献3765篇,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22篇(16篇英文,6篇中文)文献。纳入文献提及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包括:护理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镇静评估、肌力评估、疼痛评估、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等),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意识瞳孔监测、动脉血气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颅内压监测、脑灌注压监测、脑氧监测、呼吸功能监测、并发症监测等),检验、检查指标知晓(血液相关检查结果知晓、影像学检查结果知晓、脑脊液相关检查结果知晓),护理措施(亚低温治疗护理、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感染/颅内感染预防措施、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措施、癫痫预防、体位管理落实措施、呼吸道综合管理措施、营养护理措施、液体疗法等),医疗质量(肺部感染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等)。2.半结构式访谈结果:通过对神经外科/ICU/神经康复的15名护理专家和临床医师进行的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得到14个二级指标(Ⅰ-1护理人力资源配置、Ⅰ-2设施与设备、Ⅰ-3制度与规范、Ⅰ-4业务培训指标、Ⅱ-1护理评估、Ⅱ-2检验、检查指标知晓率、Ⅱ-3病情监测、Ⅱ-4护理措施、Ⅱ-5护理文书记录、Ⅱ-6康复护理、Ⅱ-7健康教育、Ⅲ-1医疗质量、Ⅲ-2护理质量、Ⅲ-3医院感染)、128个三级指标,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初稿。3.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第一轮函询中有48.94%的专家提出意见,第二轮函询中有23.40%的专家提出意见。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9、0.877,协调系数分别为0.272,0.360,其显著性检验结果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Ⅰ结构指标、Ⅱ过程指标、Ⅲ结果指标)、13个二级指标(Ⅰ-1人力资源配置、Ⅰ-2设施与设备、Ⅰ-3制度与规范、Ⅰ-4业务培训指标、Ⅱ-1护理评估、Ⅱ-2检验、检查指标知晓率、Ⅱ-3病情监测、Ⅱ-4护理措施、Ⅱ-5护理文书记录、Ⅱ-6康复护理、Ⅲ-1健康教育、Ⅲ-2护理质量、Ⅲ-3医院感染)、96个三级指标。4.层次分析法结果:在一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权重分别为Ⅰ结构指标(0.2500),Ⅱ过程指标(0.5000),Ⅲ结果指标(0.2500);在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排名前5的分别为Ⅲ-2护理质量(0.1396)、Ⅱ-1护理评估(0.1371)、Ⅱ-4护理措施(0.1371)、Ⅰ-1人力资源配置(0.1039)、Ⅱ-3病情监测(0.0991);在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前10位的分别为Ⅰ-1-1护患比(0.2085)、Ⅲ-3-2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0.1278)、Ⅲ-3-3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0.1278)、Ⅲ-2-3窒息发生率(0.1036)、Ⅰ-1-3护士能级构成比(0.1008)、Ⅲ-2-2误吸发生率(0.0886)、Ⅰ-4-2重型颅脑损伤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训落实率(0.0731)、Ⅰ-1-4专科护士占比(0.0714)、Ⅲ-2-1给药正确执行率(0.0700)、Ⅲ-3-1肺部感染发生率(0.0639);指标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一致性系数<0.1),表明所构建的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较为合理。研究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Ⅰ结构指标、Ⅱ过程指标、Ⅲ结果指标)、13个二级指标(Ⅰ-1人力资源配置、Ⅰ-2设施与设备、Ⅰ-3制度与规范、Ⅰ-4业务培训指标、Ⅱ-1护理评估、Ⅱ-2检验、检查指标知晓率、Ⅱ-3病情监测、Ⅱ-4护理措施、Ⅱ-5护理文书记录、Ⅱ-6康复护理、Ⅲ-1健康教育、Ⅲ-2护理质量、Ⅲ-3医院感染)、96个三级指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构建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和检验各指标的一致性,各指标权重合理且有效。3.本研究选择的函询专家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各专家对函询内容熟悉,专家的权威性、积极性、意见集中程度、协调性高,表明构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科学、可靠。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德尔菲法

学科专业:护理(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现状

1.1.2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1.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重型颅脑损伤

1.2.2 护理质量

1.2.3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1.2.4 Delphi专家函询法

1.2.5 层次分析法

1.2.6 理论分析法

1.3 理论基础

1.3.1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

1.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2.1.1 文献检索策略

2.1.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1.3 文献筛选方法和资料提取

2.1.4 质量等级评定及数据分析

2.2 半结构式访谈

2.2.1 成立研究小组

2.2.2 研究对象

2.2.3 资料收集

2.2.4 资料分析

2.2.5 质量控制

2.3 专家函询法

2.3.1 专家预函询

2.3.2 专家函询表拟定

2.3.3 专家遴选数量及标准

2.3.4 函询表的发放与回收

2.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6 质量控制

2.4 层次分析法

2.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4.2 构建判断矩阵

2.4.3 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2.5 伦理原则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文献研究结果

3.2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3.2.1 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

3.2.2 访谈结果

3.3 专家函询结果

3.3.1 函询专家基本信息

3.3.2 专家的积极性

3.3.3 专家的权威性

3.3.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3.3.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3.4 预函询结果

3.5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3.5.1 二级指标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

3.5.2 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

3.6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3.6.1 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

3.7 确立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8 层次分析法结果

3.8.1 一级指标权重

3.8.2 二级指标权重

3.8.3 三级指标权重

第四章 讨论

4.1 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4.2 建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4.2.1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4.2.2 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4.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4.3.1 结构指标以资源配置、设施与设备、制度与规范、业务培训为主

4.3.2 过程指标以护理评估、病情监测、护理措施为重点

4.3.3 结果指标主要关注患者护理质量

4.4 建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临床适用性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5.2.1 研究的创新性

5.2.2 研究的局限性

5.3 未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综述 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致谢

上一篇:绿色学校创建论文提纲下一篇:职高语文教学改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