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分解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分解(精选5篇)

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分解 篇1

管理内核

面向员工的绩效考核,是对其工作业绩(狭义理解为员工行为结果)实施科学评价,并为其发展提供相应基础。这一过程主要包括4个环节:为什么、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和如何应用考核结果。具体分述如下:

为什么 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遵循SMART原则、期望原则和参与原则,根据组织、部门目标,确定每个岗位的计划任务,让每位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计划和价值。

做什么 它需要管理者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岗位职责任务,分析、归并、提炼出岗位考核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并针对关键业绩指标设计出岗位任职员工工作行为记录表。尔后如实记录员工行为,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

做得怎么样 这个环节需要管理者针对岗位关键业绩指标,从工作目标和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以编制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如何应用考核结果 实际上,这是对员工进行奖惩和实施绩效咨询、提供员工发展建议的环节。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认真分析员工绩效现状,以及造成现状的种种可能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员工提出提高绩效和发展的建议。

员工绩效考核与管理方案定位准确与否,以及考核工具设计得科学与否,通常决定了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成败。

制度设计

管理者在给企业绩效管理定位前,首先要了解清楚企业管理水平的现状,也就是要摸清企业现实,并在设计绩效管理制度时,尊重现实。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管理者应考虑5个方面的情况:

明确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现实,以及企业价值导向。

所有企业制度都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因此,明确企业目标指向,将有助于实现目标、凝聚员工,使员工们体验目标实现的成就。此外,管理者要意识到,企业各种文化现实及价值导向,无时无地都在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设计以及员工的行为表现。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架构,理顺、制衡权力与责任关系。

企业的经营层、管理层与执行层如果职责不清或者经常出现越位,不仅权力难以制衡,更可怕的是会让员工觉得无所适从,以至相互推委责任,使得他们的责任感荡然无存,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混乱之中,

诊断企业管理现状,摸清企业管理水平。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有一个由初始状态到中间状态,再到理想状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管理者期望制度一步到位,则不仅不能将企业引向理想状态,而且还有可能会将企业引向毁灭。对管理者而言,诊断企业的管理现状,不仅是一个梳理企业制度的过程,更重要的,它还是管理者了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对制度的依赖程度,以及员工心理承受力和对制度认可程度的过程。

与决策层沟通,明确管理导向。

管理者制定的制度,如果没有决策层的支持和引导,将会事倍功半或难以达到制度的预期效果。因此,与决策层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决策层追求的目标与价值导向,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最终成功实施十分重要。

了解员工整体素养水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绩效管理制度的成败得失,员工在其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制度设计者一定要以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员工的关心点、素质水平,这将有助于制度的成功设计。

工具设计

工具设计是员工绩效考核与管理方案中最为关键的技术问题。它主要包括分解企业战略目标及建立绩效契约、提炼关键业绩指标(KPI)、编制业绩考评标准、选择考评方法、确定考评及管理流程等。

分解企业战略目标及建立绩效契约。

企业逐层分解战略目标,并锁定于每一岗位及任职者,其关键是让任职者认同岗位目标及职责任务。这实际上是建立岗位绩效契约的过程。企业建立与员工间的绩效契约的前提是:岗位绩效目标明确;任职者具备胜任目标、任务的基本能力;通过会谈等方式,主管与员工双方认可绩效目标,以及完成绩效任务的行动方案。

提炼关键业绩指标。

关键业绩指标是指:在确定部门目标和分析岗位的基础上,对岗位工作职责、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能有效评价岗位关键业绩的一种结果。提炼关键业绩指标的方法主要有绩效指标图示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和多元分析法等。

绩效指标图表法是将某类人员的绩效特征用图表描绘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确定需考核的绩效指标。这种方法一般要将某类人员的绩效指标按考核程度分档,然后,据少而精的原则进行选取。管理者可以将员工分为3档,即非考核不可、非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也可分为5档——非考核不可、非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需要考核程度低、几乎不需要考核等。

对推销员的绩效进行考核,管理者主要应考核以下5项指标:销售额及其增长率;销售费用;不良绩权比率;对客户及顾客的礼貌程度;从公司全局出发。

编制业绩考评标准。

绩效考核标准如同衡量员工绩效的一把尺子。业绩考评标准是针对考评指标体系而言的,由于业绩考评指标的差异性,其对应的考评标准肯定会存在区别。管理者通常应从岗位目标和岗位规范两个层面,编制业绩考评标准。

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分解 篇2

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测评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单从知识管理的流程角度出发, 一种是探究知识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联合考虑企业基础设施能力。本研究构建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的目的主要还是便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运用。通常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较低, 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尽管在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时考虑诸如文化、技术、组织结构等因素会更全面的对其认识, 但鉴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足以对这些基础设施因素进行较准确估计, 本文采用从知识管理流程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

2 知识管理能力维度分解

通常, 企业会根据自身产品或服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选取吸收外部知识, 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流动, 并会在吸收消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带来生产效益的新知识。学者们对知识管理流程的划分多种多样, 该流程通常包含的知识管理能力所涉及的因素有:知识获取、获得、吸收、筛选、检索、内化、整合、共享、转移、分享、传递、保护、利用、转化、创新、创造、积累、利用、应用。尽管名目众多, 但把知识获取、获得这类的同一过程不同表述合并后就可归纳为获取、筛选、整合、共享、保护、利用、创新。企业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状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进行筛选过滤, 并将其整合内化为企业内部知识, 这些过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故将知识获取、筛选、整合能力统一归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在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间进行流动时, 可增加全体成员的知识存量, 营造顺畅的沟通渠道, 易于不同思想碰撞后化为实际生产力, 但在共享时就需要明确共享知识的种类, 范围, 注意对所分享知识的保护, 可见知识保护同知识共享同步且密不可分, 故本文将知识共享、保护能力统一归入知识共享能力;企业在吸收、共享知识的基础上肯定会先利用其解决日常生产经营中的现存问题, 若将知识用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创新性活动还会涉及新知识的产生, 无论是直接应用于企业困难的解决还是应用于新技术研发均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同时新知识的产生来源于企业现实需要, 产生后也是被应用于企业以提升企业绩效、成长性、竞争力等, 它们均可实现知识的增值, 故本文将知识利用、创新能力归为知识增值能力。由此,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按照流程角度划分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增值能力三个维度。

3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测量指标选取

结合学者们有关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本研究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可划分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能力、知识增值能力三个维度, 并将按照这三个维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进行测量评价。

3.1 知识吸收能力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内部创新资源匮乏, 且由于员工知识的社会嵌入性、情境依赖性和个体依附性, 使得完全由企业内部提供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知识存在成本高昂的缺陷。这些都决定着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不断从外部吸收知识, 以了解新技术研究领域, 更新知识体系, 适应技术发展, 更高效的实现技术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 实际应用较广泛的手段有:外购实物资产嵌入的技术、短期研发合作或长期技术联盟、技术许可或购买 (专利、诀窍) 、研发外包等。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间的研发合作能够克服单个企业在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缺陷, 易于形成合力, 保障研发成功率。合作过程中不同人员的频繁交流, 就促进了知识的流动转移, 直接提升知识吸收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获取可有效提高企业的内部知识存量, 但如若想最大化发挥企业已有知识的作用, 还需接收者投入大量的资源将知识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管理各关键环节相匹配, 将这些知识筛选并整合为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知识。同时在企业内部, 由于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 每个知识型员工只拥有狭窄范围内的专业知识, 且他们分散在组织的不同地方, 但从协同的角度来看, 必须通过制度的设计、机制的实施保证将分散的员工知识整合起来才能发挥集体功效。

这里所指的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吸收对企业有价值的外部知识后, 再将这些知识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相融合的能力。显然, 这种能力的提升既需组织内部知识吸收意识的培育也需相应制度流程的保障。因而, 本文所指的知识吸收能力既包括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知识获得、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的相关内容也涵盖他们所认为的知识分类、知识整合、知识组织、知识积累部分内容。

3.2 知识共享能力

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 即知识的使用会使其价值有所增加。如果措施得当, 管理有方, 知识得到共享, 其价值会呈指数增长。企业员工养成共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后, 易于防止重复劳动, 减少甚至杜绝重复性错误, 降低错误成本, 以及组织整合协调内部活动能更有效。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 且也为进一步推进知识管理奠定了基础。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因在于它所带来的巨大无形财富:企业通过对知识共享在制度和流程上的设计, 可使组织内部员工接受、习惯、直至乐于分享, 易于形成人人互助集聚创意、集思广益的文化氛围, 利于形成我和企业息息相关的主人翁精神。这些无形财富的形成固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一旦形成, 给企业带来的将是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竞争优势, 对企业长期稳定成长发展扩张起到保证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实际中通常运用的知识共享渠道包括:知识园地、知识邮箱、求医问药、在线培训 (E-learning) 、微博等网上渠道及会议机制、周末沙龙、知识墙等网下渠道。知识共享渠道的选择要符合企业实际状况, 没必要局限于某一种形式, 尽量多种渠道相结合, 通过知识共享获得最大收益才是渠道方式选择的根本出发点。尽管知识共享利于为企业带来益处, 但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所共享知识的类别性质, 事关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如核心技术相关知识等在共享时需要注意共享范围, 做好相应的保密措施, 防止这些知识被偷窃、被不合理使用或不正当使用。保护知识本来难度就较大, 就更不能被企业所边缘化甚至放弃, 这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层在组织内部培育知识保护意识外还需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以及设计合理的技术流程避免被保护知识的不当使用、被偷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本文所指的知识共享能力是个体知识、组织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共同享有并就不同知识在分享过程中同时注重保密的能力。因而, 知识共享能力既包括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的相关内容也涵盖他们所认为的知识保护内容。

3.3 知识增值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知识的吸收, 共享能力, 最终还是要利用这些知识实现企业发展。企业有必要充分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技术创新, 将个体和组织的知识最终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知识被吸收并融入企业组织员工后, 可为企业全员解决现存问题提供创造性思路。知识创新决定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强弱、持久性乃至企业的胜败存亡, 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新知识, 需要专注的努力和发现并捕获新知识的丰富经验。同时, 组织内的知识创造需要分享和传播个人的经验。在组织内, 合作发生于个人之间和组织与它的商业伙伴的网络之间。个人之间的合作可以将个人的不同属性集合在一起, 从而创造新知识。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增值, 能够让更多的无形资产内化为有形资产, 借此可提高组织的各种“软”“硬”实力, 并增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增值是对所吸收共享后得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及再创造。运用就是解决现存问题, 再创造涉及新知识的产生。本文之所以把知识的应用与知识创造结合起来, 用知识增值来统一表述, 还在于它们的内部统一性:企业现存问题解决的需要带来开发新创知识的必要, 适合企业状况的新知识的开发又会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

本文所指的知识增值能力是指企业运用知识, 利用市场机会, 产生新知识并应用于商业成果的能力。企业利用知识调整战略, 能够使知识为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保驾护航;将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可短时间内看到知识增值效果;利用知识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能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动力。因而, 知识增值能力包括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知识创造、知识转化、知识应用的相关内容。

4 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的客观测量对其持续成长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在综合众多文献的基础上, 将其分解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能力及知识增值能力, 能够进一步细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及结果, 对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今后的研究中, 可结合具体的企业, 进一步细化各级指标, 通过实证研究对可企业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侍文庚, 蒋天颖.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和核心能力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12, (4) :62-72.

[2]周瑾, 闫晓军.知识管理能力-管理决策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 (11) :129-135+162.

[3]陈伟, 付振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耦合关系研究[J].企业管理, 2013, (2) :77-79.

[4]郑刚, 王方瑞, 陈劲.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J].科研管理, 2008, 29 (3) :1-8.

[5]黄蕴洁, 刘冬荣.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0, 28 (7) :1052-1059.

二甲评审标准指标任务分解 篇3

指标任务分解的通知

各相关科室:

为及时落实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确保评审工作顺利完成,现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中的指标分解到各相关科室(附后),请认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特此通知

医院“创甲”办 二〇一一年

主题词:二甲医院 评审标准任务分解 通知 抄送:各科室、责任组

“创甲”办 2011年6月13日

共印20份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一类二类指标

任务分解落实情况 一、一类指标:

(一)一类指标Ⅰ:

1、基本标准:医院编制(实际开放)床位数,当地卫生、编制部门文件和医院资料(院办)。

2、建筑面积:达到《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要求(后勤、院办)。

3、依法执业:

(1)《医疗执业许可证》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校验(院办)。

(2)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卫技人员之比在1:0.98以上(院办)。

(3)医院病房实际开放床位与病房注册护士之比在1:0.4以上(护理部)

(4)医院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院办)。

(5)医院不得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院办)。(6)医院不得外包、租赁科室(院办)。

(7)医院必须设置重症医学科(床位按每100张床位设2张以上)、病理科(室)(院办)。

(8)医院临床用血必须来自指定血站,严禁非法自采自供(院办、输血科)。

4、行风建设:医德医风无重大缺陷,病人满意度≥85%,随机调查50名出院病人(党支部)。

5、医疗安全:

(1)申请评审的前一年内被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以及受到行政处罚(院办)。

(2)申请评审的前一年内有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一级医疗事故(院办)。

(3)因管理原因直接造成重大事件(发生3人以上死亡、10人以上重伤或1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院办)。二、二类指标:

1、实际开放床位使用率≥85%(院办)。

2、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二甲《12天(院办)。

3、主要科室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院办、医务科)。

4、二甲:大内、大外科床位数相加≥50%(院办)。

5、住院病历合格率≥90%(医务科)。

6、教学与进修:

(1)为中等卫生以上学校教学医院(院办)。(2)具有接受同级或下级医院进修的能力和条件(院办)。

7、二甲:三年内至少有1项以上厅级(地市级)科研

奖励或立项(医务科)。

8、医院信息管理符合卫生部门管理要求(信息科)。

9、完成指令性任务,完成率达100%(院办)。

10、二甲:卫生技术人员专科以上≥50%(院办)。

11、外聘的专兼职人员职称、执业资格符合要求,手续齐全。所有聘用人员符合国家劳动人事制度规定(院办、医务科)。

12、开展新技术要求符合卫生部有关新技术要求(医务科)。

13、收费项目明码标价,严格执行当地物价标准,住院病人实行一日清单制并提供查询系统服务(财务科、医保科)

14、药品政策:

(1)药品收入比例:二甲≤40%(药剂科)。(2)药品实行集中招标政策(药剂科)。(3)无不合格药品(药剂科)。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类指标任务分解

一、医院管理:

(一)依法执业:

1、严格执行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1)2011年7月以来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照片、简报、考试成绩等(医务科、护理部、院办)。

(2)2011年7月以来全院执业医生、执业护士名册(院办)。

(3)医院名称规范的行政职能科室组织结构示意图(院办)。

(4)卫生局有关我院没有使用非卫技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没有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的证明(院办)。

(5)2011年7月以来分科室医生、护士清册(医务科、护理部)。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1)《医事法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医务科)。

(2)《护理质量管理手册(上下)》(护理部)。

(3)《2011年行政机关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创甲办)。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常规。

(1)各科室就诊流程图(各临床、医技科室)。

(2)各科室诊疗规范、常规相关文字资料(各临床、医技科室)。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

1、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体现合理、高效、满足管理工作需要。(1)医院党支部组织机构示意图(党支部)。(2)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组织机构示意图(院办)。(3)2010年以来新提拔干部情况一览表(院办)。(4)全院职工花名册(院办)。

2、加强各科室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服务。

(1)内、外、妇、儿科二级科目和重症医学科设置情况说明(医务科)。

(2)其他要求必备科室设置情况及图片说明(院办)。

3、实行院长负责制,积极推进管理职业化进程。

(1)医院领导分工文件(院办)。

(2)2011年7月以来医院领导工作日程安排表及下科室检查记录本(院办)。(3)2011年7月以来,医院领导主持召开分管科室专题会议情况表(院办)。

4、院级领导及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定期接受医院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1)2009年以来,院级领导和各职能管理科室负责人外出参加市(州、地)级以上组织的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律、规章和有关卫生政策及管理知识培训登记表(院办)。

(2)2009年以来,院级领导和各职能管理科室负责人外出培训证书复印件(院办)。

5、建立院科两级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奖惩制度。(1)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相关文件(院办、医务科、护理部)。(2)医院相关奖惩制度(院办、医务科、护理部)。

6、制定中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及组织实施。(1)医院中、长期(3-5年)发展规划(院办)。(2)2011年以来医院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院办)。

7、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工作,病人、职工对院务公开满意、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

(1)医院近年来院务公开制度文件资料(院办)。(2)2011年7月以来院务公开资料(院办)。(3)医院院务公开栏照片(院办)。

(4)2011年7月以来病人、职工对院务公开满意度调查情况相关资料(院办)。

(5)2011年7月以来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院领导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相关资料(院办)。

(三)人力资料管理

1、各科室人力资源配备合理并满足工作需要。

(1)全院卫技人员、病房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例表(院办)。

(2)2011年7月以来,按实际开放床位调整医护人员分配情况资料(医务

科、护理部)。

2、聘用三级医师和护理人员结构合理,并按规定完成继续医学教育。

(1)2011年7月以来医院聘任的高、中、初级医生、护士花名册(院办)。

(2)2011年7月以来,卫生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计划(含时间安排)、总结、评估及继续教育统计及达标率一览表(医务科、护理部)。

(3)2011年7月以来,医院鼓励和支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支出情况一览表(财务科)。

(4)医院进修学习制度、培训计划和项目、学分管理制度相关资料(医务科)。

3、重点专科人才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1)医院明确重点专科文件及政策资料(院办)。

(2)医院重点专科高、中、初级医护人员分配一览表(院办)。(3)医院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选聘制度(院办)。(4)医院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简历及支撑材料(院办)。

4、实行岗位职务聘用制,有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聘用与实际报务服务能力评价的制度和程序。

(1)医院岗位职务聘用制度(院办)。

(2)2011年7月以来医院卫技人员评聘一览表(院办)。(3)医疗、护理、医技、临时聘用人员管理办法(院办)。(4)2011年7月以来,主要科室高级卫技人员配备情况(院办)。

(四)医疗管理

1、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学部门质量管理、评价和监督工作。

(1)医务科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医务科)。

(2)职能管理科室配合医务科及时解决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关资料(财务科、后勤科、设备科、药剂科、院办等)。

2、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增强反应和处理能力:

(1)医院所有与医疗风险有关的应急预案(院办、医务科)。(2)制定相关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方案和措施(院办)。

3、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协调医患关系。

(1)处理医疗纠纷工作预案(医务科)。

(2)设置专门部门的相关文件资料(院办)。

(3)2011年7月以来对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医务科、党支部)。

4、制定母乳喂养相关规定,有母乳喂养宣传室,对孕妇开展宣教工作主;对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有计划的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1)母乳喂养相关规定包括全球十条标准及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产科)。

(2)有母婴同室、母乳宣教室及相关母乳喂养相关资料(产科)。

(3)2011年7月以来,对医务人员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培训计划、课程安排和培训记录等(产科)。

(五)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

1、传染病管理。

(1)传染病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规定(防保科)。

(2)2011年7月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防保科)。

(3)感染科医护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情况(院办、感染科)。

(4)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流程等文字资料(防保科、门诊部)。

(5)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施(防保科、设备科)。

(6)2011年7月以来,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课程安排等相关资料(医务科、防保科、护理部等)。

2、制定突发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医院内部突发事件等)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1)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灾害性事故、医院内部突发性事件等应急预案(医务科、护理部、后勤科)。

(2)每个应急预案启动完成的流程图(医务科、护理部、后勤科)。

(3)2011年7月以来,我院组织开展的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培训和演练情况文字资料、照片等(院办、医务科、急诊科)。

(4)医务人员对应急预案知晓率达100%(各科室)。

3、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治任务。

(1)医院建立应对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领导机构的文件(院办)。

(2)医院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队员花名册(院办、医务科)。

(3)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清册(药剂科、设备科、后勤科)。

(4)2011年7月以来,我院参加突发性事件医疗救治的记录、简报、照片等(院办)。

4、承接政府指令性任务及卫生行政部门其他的指令性任务。

(1)2011年7月以来,我院卫生下乡义诊、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及组派救灾医疗队参加救灾情况总结、照片、简报等(院办、医务科)。

(2)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开展科普宣传、普及防病知识的照片、简报等(院办、医务科)。

(六)信息管理

1、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1)医院建立信息化管理领导机构的文件(院办)。

(2)医院信息管理人员名册(信息科)。

(3)医院信息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通知、记录等(信息科)。

(4)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信息科)。

2、医院信息系统(HIS)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规定:信息管理功能模块(临床诊疗、药品管理、经济管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门)健全(信息科)。

3、信息系统运行稳定,有安全保护措施。

(1)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等(信息科)。

(2)信息操作规程和运行管理日志(信息科)。

(3)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应急预案(信息科)。

(七)财务与价格管理

1、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并按工作需要科学设置会计岗位,配备数量相当、持有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医院的一切财务收支、核算工作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1)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科)。

(2)财务科会计人员花名册(财务科)。

(3)卫生部和省、地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规范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的规定》中有关财务部门的14项主要职能(财务科)。

(4)设置物价科的批复文件等(院办)。

(5)财务收支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会计工作必须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财务科)。

2、按照《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及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建立账簿,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

(1)2011年7月以来会计半年、全年报表(财务科)。

(2)收费管理制度(财务科)。

(3)全院固定资产账、卡、物登记册(财务科、后勤科、设备科、药剂科)。

3、按照《预算法》和财政部门关于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真实、完整地编制医院收支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并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1)2011年7月以来医院预算编制材料(财务科)。

(2)2011年7月以来预算执行分析报告(财务科)。

4、建立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医院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

(1)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财务科)。

(2)2011年7月以来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报告(财务科)。

(3)财务开支审批流程管理示意图(财务科)。

5、建立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1)2011年7月以来,一次性投资10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统计表(后勤科)。

(2)2011年7月以来,投资10万元以上购置的医疗设备统计表(设备科)。

(3)医院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院办)。(4)2011年7月以来,医院重大基建项目办理的报批手续(后勤科)。

6、严格执行卫生部《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1)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批复文件(院办)。

(2)医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报告、审计档案(审计科)。

7、建立医院奖金分配综合目标考核制度:

医院劳务分配制度等,医务人员奖金分配与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院办、财务科)。

8、建立物价管理有关制度,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控制医药费用。

(1)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公示制度、查询制度、日清单制度、奖惩办法、费用审查及核查制度等(物价科、财务科)。

(2)压缩服务项目至600项以内,近三年来上级物价管理部门的调价文件等(物价科等)。

(3)2011年7月以来医院中西药和医疗耗材价格目录(药剂科)。(4)实行相关分类(DRGs)单病种收费(财务科)。

9、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每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各临床科室各提供一份2011及2012某病人的门诊、住院日用清单和总费用清单等(财务科、医保科、各临床科室)。

(八)建设、设备和后勤保障管理

1、建筑布局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满足医疗服务流程需要。(1)医院建筑布局示意图(后勤科)。

(2)科室医疗布局和服务流程示意图(后勤科、各临床科室)。

2、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实施基本建设项目。

(1)医院基建工程招投标、监理、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和合同制度等(后勤科)。

(2)2011年7月以来,经招投标实施的基建项目清单(后勤科)。

3、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属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

(1)医院50万元以上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情况清单(设备科)。

(2)医院50万元以上大型医用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卫生行政部门购置许可文件、设备档案资料等(设备科,各相关科室)。

4、建立健全医疗设备采购、维护保养、维修与报废、调拨制度,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1)2011年7月以来医院1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登记册(设备科)。(2)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维护保养、维修与报废、调拨制度及落实情况(设备科)。

5、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1)全院50万元以上大型医用设备清单(设备科)。(2)CT、CR 2011年7月以来来运行分析报告(影像科)。

(3)彩色B超、胃镜等设备2011年7月以来来运行分析报告及领导审核记录(相关科室)。

(4)全自动生化仪等设备2011年7月以来运行分析报告及领导审核记录(检验科)。

(5)大型医疗设备运行情况整改落实措施(设备科)。

6、后勤保障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能向住院患者提供治疗饮食,其种类和质量能够满足患者治疗需要。

(1)二次供水定期清洗、检测制度和检测报告记录(后勤科)。(2)医院营养食堂建设情况说明(后勤科)。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建立健全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

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人员结构合理,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分工明确,协作机制健全

(1)、成立和调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文件(原件)及2011年7月以来开展工作会议记录、参会人员签到名册(复印件)(医务科、质检科)

(2)、成立和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文件(原件)及2011年7月以来开展工作会议记录、参会人员签到名册(复印件)(院感科)

(3)、成立和调整病案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医疗安全委员会文件(原件)及2011年7月以来分别开展工作会议记录、参会人员签到名

册(复印件)(医务科)

(4)、成立和调整输血管理委员会文件(原件)及2011年7月以来开展工作会议记录、参会人员签到名册(复印件)(输血科)

(5)、成立和调整药事管理委员会文件(原件)及2011年7月以来开展工作会议记录、参会人员签到名册(复印件)(药剂科)

(6)、医务科及质检科工作人员名册及成立质检科文件(院办)(7)、科室成立和调整质控小组及成员名单,明确质控员各自的工作职责(院办,各相关科室)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1)、医院领导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的工作制度。(院办)

(2)、2011年7月以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每季度一次(医务科、质检科)

(3)、2011年7月以来院长行政查房记录(院办)3:科室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

(1)、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名册(科主任为组长)、质控工作职责、质控员参与质控工作记录。(临床、医技科室)

(2)、科室质控记录本:要有自查、整改内容及对质量问题定期进行分析内容。(临床、医技科室)

4: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

(1)、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医务科、质检科)

(2)、2011年7月以来医疗质量考核与个人奖金挂钩资料(医务科、质检科)

(3)、2011年7月以来医疗质量考核与评选先进、个人职称聘任挂钩资料(院办)

(二)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医院应当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1)、2011年7月以来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医务科、质检科)(2)、2011年7月以来每月质量考核资料(医务科、质检科)(3)、2011年7月以来每月质控信息(医务科、质检科)

2:医院应当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1)、医院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制定成册、上墙。(质检科、医务科)(2)、医院制定核心制度及相关记录本、各级医务人员熟记核心制度、科室完善核心制度记录本(临床、医技科室)

3: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的管理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医务科、质检科)

4: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1)、“三基”培训制度(医务科、护理部)

(2)、岗前培训制度及2011年7月以来组织岗前培训记录(院办、医务科、护理部)

(3)、三基考核的资料(试卷及考核结果)(医务科、护理部、临床医技科室)

(三)医疗技术管理。

1: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1)、建立技术准入制度的文件(医务科)

(2)、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新技术项目批复文件(医务科)(3)、经我院学术委员会批准的新技术项目(医务科)(4)、新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医务科)

2:具有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及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

(1)、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保障方案及落实情况(医务科)

(2)、当情况发生改变时,应严格按照安全保障方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医务科)

3: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

(1)、新技术、新项目的评估资料、全程追踪管理及评价记录(医务科)(2)、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及组织实施情况(医务科)

(3)、档案管理规范,资料齐全(医务科)

4:进行医疗技术科研,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审批。(1)、医疗技术科研审批制度(医务科)

(2)、向科研对象实施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医务科)(3)、作为科研对象的患者住院清单(医务科)5:医院至少应有一个重点专科

(1)、设立重点专科的文件(院办、医务科)(2)、重点专科床位数报表(医务科)

(3)、重点专科开展的技术项目(医务科、重点专科)(4)、重点专科人员名册(院办)

(四)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非手术科室:

加强运行病历管理,包括病历书写、诊断正确、检查治疗及时、合理,有常规规范治疗计划(相关科室)

2、手术科室:

(1)加强运行病历管理,包括病历书写、诊断正确、检查治疗及时合理。(2)若有重大手术,必须报医务科备案。

(3)大中型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并做好术前讨论记录。

(4)围手术期管理要到位:术前准备要充分、有明确的手术适应症、正确的麻醉方式、严格掌握输血的指征、遵守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原则等。

(5)要有缩短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的措施。(6)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待床日要<3天。

(7)各科室制定本专业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室备份、交二甲办一份)(8)掌握产科剖宫产手术指征,无手术指征严禁手术(医务科、产科)

3、门诊:

(1)门诊医生出诊表(出诊医生公示栏并附医师职称),要求每天门诊医师中主治医师出诊人数占70%以上。(门诊部)(2)加强门诊病历的书写,甲级率≧85%(门诊部)

4、急诊科:

(1)2011年7月以来急诊科医师排班表

(2)急诊科工作人员名册及执业注册证书,固定人员≧75%(院办)(3)急诊抢救工作制度、急诊抢救工作预案

(4)2011年7月以来检验、放射、CT、超声、输血等科室24小时排班表(检验科、放射科、CT室、B超室、输血科)

(5)患者因紧急、特殊需求,急诊药房保证必备药品(药剂科)(6)急诊质量管理记录。对急诊工作质量“留观病人不超过48小时;危重病人收住院要有专车、专人护送;救护车出车不超过10分钟;危重病人抢救必须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指导并及时、完善做好抢救记录;留观病历书写规范、记录及时”等质量的监控记录。(院办、急诊科)

(7)急诊科具有的急救设备登记本及运行状态记录。

(8)2011年7月以来急诊抢救登记本:统计本年抢救成功率。

(9)要求科内工作人员人人掌握急诊抢救工作制度、急诊抢救工作预案及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设备操作:心肺复苏、洗胃、除颤器、呼吸机应用、中心静脉压测定、气管插管等

(10)急诊科邀请的急会诊医师必须10分钟到位并携带相应器械(各临床、医技科室)

(11)确保急诊 “绿色通道”畅通,急诊科各区域标志醒目(后勤科)(10)诊室设置:①内、外、儿科急诊室;②急诊留观室(观察床位设置不少于核定床位的3%)③清创室;④抢救室;⑤治疗室;⑥监护室(院办、医务科)

5、重症医学科:

(1)ICU床位数及使用情况登记,计算ICU床使用率。

(2)ICU专职人员及科室医务人员名册;统计医师与床位、护士与床位(3)ICU患者的交接班本及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本;(4)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的标准。(5)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的护送制度。(6)危重患者危重程度评分法;(7)入住的ICU患者危重程度评分。(8)入住ICU患者的预告知制度。

(9)ICU病房的质量管理记录。

(10)ICU病房设备登记本及运行、完好状态的记录。

(11)ICU设施及能源应急供应是否满足需要的记录(设备科、后勤科)(12)其它各种:ICU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规定的技术操作;ICU病历记录规范、及时、签署有预告知知情同意书。

6、临床检验

(1)、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①检验科实验室布局结构示意图(后勤科、检验科)。②各室开展的检验项目明细表(检验科)。

③拟定质量保证措施;拟定安全管理要求(检验科)。

④特殊临床检验项目(PCR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的技术验收相关资料及收费标准批复文件(检验科)。

(2)、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临床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应当安全,合理,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检验科)。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检验科)。③实验室标本处理、消毒的各项制度和规程(检验科)。

④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及学习记录,且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要求有学习记录、签到记录及学习资料)(检验科)。

⑤微生物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检验科、设备科)。

⑥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品具体名称目录(检验科、设备科、后勤科)。

⑦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及规定,具体每天处理操作程序,处理人是否符合条例(检验科、院感科)。

⑧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检验科)。

⑨实验室布局流程图是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检验科)。

⑩医院成立和调整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文件(检验科)。

(3)、人员配备培训符合要求,制定并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临床检验工作安全、规范

①完善科室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毕业证书、资格证书等(检验科)。②科主任(副主任)外出学习培训的相关资料(检验科、医务科)。③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确定人员姓名,明确职责(检验科)。

④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装订成册,并编好目录便于查看(检验科)。⑤2011年7月以来的科室值班排班表(检验科)。

⑥会议活动记录,包括科务会、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检验科)。(4)、提供的临床检验服务应当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收费项目无卫生部公布的已淘汰的临床检验项目和方法,收费项目无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外的检验项目,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①暂时由于条件限制或样品量不足无法开展的检验项目寻找符合条件的其它实验室进行委托检验,委托项目的合同及规定资料(医务科、检验科)。

②所有我院目前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表,附卫生部公布的已淘汰的临床检验项目和方法,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并附检验科自查报告,要求自查是否按卫生部规定项目方法核准登记、哪些新增专业是否办理变更手续、是否有超出已登记的专业范围的检验项目、收费项目中是否仍存在已淘汰检验项目、是否存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外的检验项目(检验科)。

③列出检验科的各室分布图,并列出所配备的所有设备和设施具体名单(检验科)。

④提供满足临床的检验项目数(是否达200项),列出2011年,2012年,每年开展的项目数,每年的新增新项目是否≥1%(检验科)。

⑤每季度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记录;2011以来年每年检验与临床联席会议记录及宣传资料。(检验科)

(5)、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和试剂

①制定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定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

程,要求健全(检验科)。

②所有仪器要求建立档案、型号、价值、购置时间,使用情况、生产厂家、配送公司资质等,试剂、耗材(要求提供目录名单,三证齐全)(检验科)。

③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天平、定量试验加样器、温度计、生化仪、酶标仪等有2011年7月以来的校准记录(检验科)。

(6)、按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并建立检验质量持续改进体系 ①制定分析前质量控制检验手册(检验科)。

②2011年7月以来开展室内质控的所有记录,按规定不能缺项,记录要求完善,出现失控的处理措施及记录(检验科)。

③2011年7月以来参加卫生部和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项目及成绩,自查是否有漏质评的项目、各专业组质评是否有不合格者(检验科)。

④建立实验室内同类项目不同仪器检测比对制度及附2011年7月以来检测比对记录,出现偏差的控制措施(检验科)。

⑤建立检验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包括失控纠正措施、2011年7月以来室间质评结果分析、2011年7月以来抱怨处理等(检验科)。

(7)、应当建立临床检验报告发放制度及危急值报告制度,保证临床检验报告的准确、及时和信息完整,保证患者隐私

①建立临床检验报告发放制度、审核制度(检验科)。②公开报告承诺时间(检验科)。

③制定危急值范围及报告制度,附2011年7月以来报告登记记录(检验科)。④诊断性临床检验报告应当由执业医师出具(检验科)

8、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科室人员技术档案(病理科)。(2)、建立并执行标本核对制度 ①建立标本签收、核对制度(病理科)。

②附2011年7月以来签收、核对记录(病理科)。(3)、病理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 ①建立报告审核制度(病理科)。

②建立疑难病理科内会诊审核制度(病理科)。(4)、病理切片、蜡块保存符合规定 ①建立标本保存制度(病理科)。②建立标本资料归档制度(病理科)。③建立标本处理操作规程(病理科)。

9、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专业设置及其设备、设施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①建立科室专业设置及人员分布图,并附各专业人员的技术档案,包括执业医师证、培训证、上岗证等证件(影像科)

(2)、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①制定各专业技术操作规范(影像科)。②制定各专业质量控制标准(影像科)。③制定质量改进的措施(影像科)。

④2011年7月以来科室主任对每月的工作质量自查的记录及评价记录(影像科)。

⑤2011年7月以来定期对住院病人的临床随访工作资料(影像科)。(3)、医学影像资料质量符合临床需要

①科室自查2011年7月以来胶片摄片质量数据:要求统计优级片率、良级片率、废片率(影像科)。

②建立疑难病例集中读片、讨论制度,且附2011年7月以来每周一次的讨论记录(影像科)。

③建立影像资料的保管制度,要便于随时调阅;(影像科)(4)、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

①承诺各种影像检查出报告的时间,且要上墙公示(影像科)。②建立影像报告审核制度(影像科)。(5)、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 ①各类设备配置许可证(影像科)。

②设备防护性能合格证、防护性能测量结果(影像科)。③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影像科)。

④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对患者及家属的防护(影像科、设备科)。⑤建立造影剂的存放、调配、废物处理管理制度(影像科)。10、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规定。

①医院制定的药事管理、药品管理、处方管理、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相关文件和制度(药剂科、质检科、医务科)。

②医院药事委员会组织机构文件、章程、2011年7月以来工作记录(药剂科)。

③临床药学室人员名单及技术档案(药剂科)。

④2011年7月以来药品检验所的抽样检查报告单(药剂科)。

(2)、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人性化的服务,严禁使用过期、变质药品

①药房布局图及注明中西药库的分区标识(药剂科、后勤科)。

②药房关于通风、除湿、阴凉、必要的安全措施的介绍,附药房2011年7月以来的冰箱温度记录,各房间干湿温度记录装订备查(药剂科)。

③制定药品采购制度,包括对招标药品的采购,科室2011年7月以来中西药房的入库验收记录装订备查(药剂科)。

④制定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包括如何严格执行药品招标价格、医院制剂的价格是如何执行、对于国家政策性调价是如何执行的等,并附我院中西药品目录(包括名称、规格、剂型、药品采购价、药品零售价(药剂科)。

⑤2011年7月以来药品调价的依据性通知或文件(药剂科)。

⑥制定药品效期管理制度,建立监控药物失效期的程序,制定药品报损程序,附药品报损单(药剂科)。

⑦所有经销企业的一证一照、业务员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药剂科)。⑧我院目前使用的进口药品目录及批号,其进口药品的《进口药品许可证》、通关单货检验报告单(复印件加盖经销企业红章),药品资料完整(药剂科)。

⑨建立维持患者等候秩序的有关措施(药剂科)。

(3)、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与药事管理的机制 制定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管理预案,包括自然灾害、电脑病毒、群体伤害事件等(药剂科)。

(4)、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

①制定科室各项管理制度,如药品的效期管理制度、处方审核制度、处方调配差错登记制度及处理程序等,有序装订且有目录,包括中西药房(药剂科)。

②制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要求不能缺项(药剂科)。③制定各岗位的操作规程,要求不能缺项(药剂科)。④制定责任落实方案及考核办法(药剂科)。

⑤设立药事咨询窗口,附2011年7月以来咨询记录(药剂科)。

⑥2011年7月以来药房的各种登记本,如处方调配差错记录本、不合格处方登记本等统一归档备查(药剂科)。

⑦药事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开展记录,每季度会议记录,考核情况登记(药剂科)

⑧门诊中西药房实行大窗口或柜台式法要,住院药房开展单剂量调剂(药剂科)

⑨处方调剂实行双签名,处方调配差错率、处方合格率满足标准(药剂科)(5)、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 现场抽取归档病历检查合理用药(医务科、药剂科)

(6)、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理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特别是对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的监测。配合临床开展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

①设立用药知识宣传橱窗,附2011年7月以来宣传橱窗内的内容,每年不少于四期(药剂科)。

②2011年7月以来药讯,每年不少于四期(药剂科)。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药剂科、质检科)。

④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的文件及相关制度(质检科、药剂科)。⑤2011年7月以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活动记录(药剂科);医院制定医院药物合理应用制度(药剂科、医务科)。

⑥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实施细则(医务科、质检科)。

⑦2011年7月以来抗菌药物定期检查及书面分析、评价记录(药剂科、医务科、院感科)。

⑧医院成立处方点评委员会的文件及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标准(医务科、药剂科)。

⑨2011年7月以来处方点评的资料(医务科、药剂科)。

(7)、加强对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采购、使用与安全保管)

①建立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及相关管理规定,包括采购、保管、使用、报废过期销毁等(药剂科)。

11、输血质量管理预持续改进

(1)、落实《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

①制定科室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序装订并有目录(输血科)。②制定各个岗位职责(输血科)。

③独立设置,有专职人员,布局流程合理,相关布局图、流程图(输血科)(2)、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 ①统计实际库存血量清单,要求约为周用血量的50%(输血科)。②2011年7月以来值班表和交接班记录(输血科)。(3)、建立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①成立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文件,附2011年7月以来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会议记录,要求每半年召开一次(输血科)。

②建立输血质量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附2011年7月以来考核资料(输血科)。

③2011年7月以来输血科的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控记录,附输血科报废血液的处理规定(输血科)。

(4)、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执行输血前检验制度

①制定输血感染控制方案,且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输血科)。②制定输血技术操作规范,附2011年7月以来对我院输血感染控制的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改进措施记录(输血科)。

③2011年7月以来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回报单,制定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登记制度(输血科)。

(5)、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开展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 ①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用血审核、会诊及受血者签输血同意书制度(医务科、输血科);

②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开展成分输血,输血率≧85%。附相关记录(输血科)

12、医院感染管理:(1)、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

①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并有2011年7月以来组织督查记录(院感科)

②2011年7月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总结。(院感科)

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文件,各科室院感监控小组名单及院感相关岗位责任制,有2011年7月以来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院感问题的记录(院感科)

④院感专职人员每年有培训。制定全体工作人员培训计划,附2011年7月以来培训资料及记录(院感科)

(2)、医院的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 ①制定医院感染爆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得控制预案(院感科)

②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登记工作及处置人员个人防护的规定,并符合相关要求。(院感科)

③相关重点部门布局符合要求。附布局图示(相关重点部门、院感科)(3)、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诊断和报告制度

①制定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并有2011年7月以来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的调查、统计分析记录(院感科)

②开展目标检测,并有2011年7月以来的检测资料、分析评价记录(院感科)

③医院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方案及2011年7月以来的控制情况记录(院感科)

④对重点部门有消毒、灭菌效果检测,附2011年7月以来的检测、查找原因、评价资料(院感科)

(4)、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 院感科督促各相关重点部门按要求落实(5)、手卫生

院感科督促医务人员按要求落实(临床、医技科室)(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

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小组文件,有方案、具体措施,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附2011年7月以来定期检查用药分析及评价记录(院感科、医务科)

②开展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抗感染药物敏感性检测,附2011年7月以来的相关记录(院感科、检验科)

13、病案质量:

(1)、下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制定确保病历安全的措施,有2011年7月以来组织学习的资料记录。(医务科)

(2)、2011年7月以来运行病历(现行病历)检查结果,包括检查发现的问题汇总、评价、整改措施并建立有效反馈机制(医务科、质检科)

(3)、病案使用计算机管理,建立快捷查询系统,使用ICD-10进行疾病编码及手术分类管理,有病历归档、借阅、复印制度,附2011年7月以来借阅登记本记录,要求双签名(病案室)

(4)、病历保管符合相关要求(病案室)

(五)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院有健全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责任明确。

1、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⑴ 建立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管理(院办、护理部)

⑵ 建立护理管理成员资料,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相符(护理部、各护理单元)

2、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⑴护理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护理部)

⑵有2011年7月以来目标管理责任制、计划、总结等相关资料,年计划目标达标率≥85%(护理部)

3、护理管理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⑴ 有护理工作制度、相关制度的监督机制资料(护理部、各护理单元)(2)2011年7月以来护理部与相关科室的协调情况记录(护理部)

4、有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并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文件。(护理部)

(2)有2011年7月以来护理质控年计划及季、月考核内容,整改措施(护理部)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对护士的管理有明确的规定。(1)护士管理相关制度(护理部)

(2)护士使用、任免、奖惩制度(院办、人事科、护理部)(3)为聘用护士办理“三险”(院办)

2、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1)各类护士的资质资料(护理部、人事科、各护理单元)(2)2011年7月以来护理人员排班本(护理部、各护理单元)

(3)2011年7月以来特殊专业科室(如重症监护室、急诊室等)护士接受相关培训的记录(护理部、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手术室、新生儿室、产科)

3、对各护理单元护士人力的配置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确保满足实施等级护理的质量与患者安全。

(1)制定各护理单元的配置原则与标准(护理部)(2)人员配备满足相关标准及要求(院办、护理部)

4、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员资源调配的方案

制定具体调配方案(护理部)

5、制定并实施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实施对护士的绩效考核和工作评价。(1)明确专人分管护士在在职培训工作,附2011年7月以来在职培训计划(护理部)

(2)满足相关培训标准,有2011年7月以来在岗5年以下护士规范化培训记录(护理部)

(3)有护士长护理管理知识培训记录

三、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及各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1、结合科室实际制定护理工作制度、护士岗位职责、各科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部、各护理单元)

2、护士知晓并落实相关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各临床护理单元)

四、制定并落实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1、建立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部、各临床护理单元)

2、建立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护理部、各护理单元)

3、建立质量可追溯的机制,有2011年7月以来定期与部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整改记录(护理部、各护理单元)

4、加强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护理部)

5、制定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处理程序(护理部)

五、临床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

1、按相关要求督促落实(护理部)

2、制定术前访视及术后支持服务制度(护理部)

3、配备基础护理用品(护理部、设备科)

六、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1、制定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根据要求正确记录,记录真实、准确、规范完整(各护理单元)

2、保证监护仪的有效使用,定期检查,有2011年7月以来检查记录(各临床护理单元)

3、对重点部门进行重点管理,附2011年7月以来定期检查记录、整改措施(护理部、重点部门)

4、按相关要求督促落实(护理部)

5、制定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附2011年7月以来相关记录(护理部)

(1)业务查房:护理部1次/季,护士长1次/月(2)夜查房1次/日

七、制定并实施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

1、制定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应急预案,附2011年7月以来处理记录(护理部、各护理单元)

2、制定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部)

3、有2011年7月以来护理差错分析评价、改进措施记录(护理部、各护理单元)

八、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管理

1、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应急预案和操作常规(手术室、中心供应室)

2、中心供应室工作流程合理,附流程图(中心供应室)

三、医院安全(一)医疗服务安全 1:加强医疗服务安全管理

(1)、建立医疗安全管理组织的文件(医务科)。

(2)、有2011年7月以来开展医疗安全服务监督检查、评价和改进措施记录(医务科)

2:开展全员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树立医疗服务安全意识

(1)、2011年7月以来,开展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活动相关资料,包括简报、文件、照片等(党支部、院办、医务科)。

3: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安全分析,努力减少医疗安全隐患 2011年7月以来,质量管理组织和相关职能科室定期开展质量和安全分析的报告,每年至少4次。(质检科)

4: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

(1)、2011年7月以来医院医疗事故统计表(医务科)。

(2)、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2011年7月以来,如

有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应有报告处理结果(医务科)。

5:有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

按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要求,制定各类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意外伤害事故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后勤科)

6:有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1)有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措施。(院感科、设备科)(2)医务人员掌握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院感科、医务科)(二)建筑、设备、设施安全

1、建筑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1)医院总体规划(后勤科)。(2)医院总体规划图(后勤科)。

(3)对现建筑改造的方案及措施。(后勤科)

2、设备、设施安全运转,防止漏电、漏气、漏水等现象。

(1)2011年7月以来大型设备、重要设施安全运行记录(设备科、后勤科)。

(2)大型设备、重要设施有防漏电装置及安全警示标志(设备科、后勤(3)供电、供气、供水管道无泄漏现象(后勤科)。(4)重点设备用房设置空调和通风设施(后勤科)

3、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1)医院建筑通过消防验收,有消防验收文件;(后勤科)(2)建立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职责明确;(后勤科)(3)消防设备、标志及预警系统齐备、有效;(后勤科)(4)消防疏散通道畅通,应急通讯联络可靠;(后勤科)

(5)2011年7月以来医务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资料。(院办、后勤科)

4、具有双路供电系统和自备发电配送能力(1)医院具备双路供电系统;(后勤科)

(2)医院配备自备电源,其配送能力能保证重要科室的用电需要。(后勤科)

5、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符合有关规定

(1)医院建立污水污物处理程序、检验登记制度并有专人管理,职责明确,附2011年7月以来登记记录(后勤科)

(2)污水处理系统通过验收,有验收资料(后勤科)(三)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安全

1、建立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1)建立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有专人管理,职责明确。(检验科、药剂科、影像科等)

(2)危险品仓库有防盗设施,库内物资登记资料齐全,帐物相符,附2011年7月以来登记记录。(检验科、药剂科、影像科等)

2、有处理放射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预案

制定放射事故等意外事件预案(影像科、检验科、医务科)。

3、重要设施、设备有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检修并有记录,有安全警示标志。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有安全警示标志,有2011年7月以来检查、检修记录(影像科、检验科、后勤科、设备科)

四、医院服务

(一)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1、能够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1)医院特需医疗服务的明确质量标准和收费标准(医务科、物价科)。

2、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权、选择权等权利。

(1)建立尊重和维护患者权益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医务科、临床、医技科室)。

(2)落实知情同意制度,明确并执行书面知情同意的项目(医务科、临床各科室)。

(3)临床科室严格履行知情同意手续,要求履行告知率达100%(医务科、临床医技科室)。

(4)医患沟通时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适宜的形式和语言,特别是准备手术或特殊诊疗的病人要求其了解手术或诊疗风险等情况(临床、医技科室)。

(5)对于非医保用药和检查、高额费用或耗材,应实行事先告知同意制度(临床科室落实)

3、适时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如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费用等(1)2011年7月以来我院定期向社会公布的医疗服务信息,包括公布的方式和途径(院办、医务科)。

(2)医院定期向各科室公布的医疗服务信息分析报告,附2011年7月以来的分析报告(医务科落实,临床医技科室存档);

4、建立并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和反馈患者的投诉(1)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医务科制定、临床医技科室存档并落实);(2)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如座谈会、问卷调查、来访或投诉接待等,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医务科负责完成2011年7月以来座谈会记录及问卷调查、来访或投诉接待记录等,临床医技科室负责完成2011年7月以来科室座谈会记录、投诉接待处理记录等,2011年7月以来医院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科室存档)。(党支部、医务科、临床科室)

(3)设立医患沟通办公室,制定投诉处理制度和程序,明确专人负责投诉处理,职责明确(医务科)。

(4)2011年7月以来投诉处理资料(医务科)。

(5)以醒目的标识公布投诉地点、电话(后勤科、医务科)(二)服务行为和医德医风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1)医院开展文明服务的有关制度和医德医风奖惩规定,附2011年7月以来落实记录(党办)。

(2)医院采取的具体有效措施(党办)。

2、严禁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和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1)防控收受红包、回扣和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长效机制(党办)。(2)及时处理违纪违规行为并进行通报批评,附2011年7月以来记录(党办)。

3、会诊医师按规定及时到位,严禁推诿、拒诊患者,病人对医院服务满意(1)2011年7月以来我院综合满意度调查结果(要求≥85%)(党办)。(2)医院会诊制度(医务科)。

(3)查看会诊制度的执行情况(临床、门急诊落实)。

(4)医院首诊负责制制度,查看制度执行情况(临床、门急诊落实)。

(三)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

1、门诊应该提供就诊咨询、导诊以及其他便民服务(1)有导诊、咨询台(门诊部);

(2)门急诊提供轮椅和推车数量达标(门诊部、急诊科、后勤科);(3)门急诊提供饮水和电话等便民措施(门诊部、急诊科、后勤科)

2、服务环境和设施清洁、舒适、温馨、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1)医院环境和设施清洁、舒适、温馨(后勤科);

(2)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准确连贯(医务科、门诊部、后勤科);

3、入院与出院、诊断与治疗、转科与转院等连续性服务流程合理、便捷(1)有入院与出院、诊断与治疗、转科与转院告知程序,各项服务流程合理、便捷,环节之间无缝链接(医务科、临床、医技科室)。

(2)重危和行动困难病人实施转科、转院和诊疗时应有专人护送(临床各科室)

4、优化流程、简化环节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的数量、布局合理,患者等候时间达标(财务科、医保科、药剂科、门诊、医技科室)

5、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

缩短出具检验、检查报告时间,报告时限达标(医技科室)

五、教学、科研管理与水平

(一)教学管理与水平:(1)、承担培训文件(院办)。

(2)、2011年7月以来,各种培训人数及合格率统计表(医务科)。(3)、有教学管理组织,有一名院领导分工负责教学管理(院办)(4)、有教学规划和工作计划(护理部、医务科)

(5)、有教学工作规章制度,相应教学设施与设备,附2011年7月以来监督、检查、评价记录(院办、护理部、医务科、设备科)

(6)、有在职职工在职教育规划,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实施办法,附2011年7月以来实施记录(院办、医务科、护理部)

(7)、有备课、评教评学和检查下听课制度,有相应条件满足临床教学需要(院办、医务科、护理部)

(二)科研管理与水平:

(1)、专(兼)职人员负责科研管理,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医务科)。(2)、建立科研档案,档案规范、资料齐全(医务科)。(3)、有鼓励开展医学和管理科研办法(医务科)(4)、有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应用的制度或计划(医务科)(5)、2009年以来医学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资料(医务科)(6)、2009年以来获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立项资料(医务科)(7)、承担下级医院初中级卫生技术人员临床进修和培训任务的文件(院办)

七、统计指标(均为2011年7月以来)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我院收住传染病人数、传染病报告例数。(防保科)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党办)

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政府下达的任务文件及执行记录(院办)(1)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医务科)(2)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医务科)(3)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医务科)(4)临床与放射线诊断符合率≥90%;(医务科)(5)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90%;(医务科)(6)入院三日确诊率≥95%;(医务科)(7)门诊收治待诊率≤5%;(医务科)(8)B超检查阳性率≥30%;(影像科)(9)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60%;(影像科)

(10)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实验室年平均每次PT>75;(检验科)(11)临床化学室内质控各项CV值在允误差范围内(检验科)

(12)细菌质控,参加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PT>60,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及格PT>60(检验科)

(13)尸检率≥10%(医务科)

(14)单病种治愈好转率≥平均值(与省内同级医院相比)(下同)(医务科)

(1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医务科)(16)病房抢救成功率≥84%(医务科)(17)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医务科)(18)单病种病死率≤平均值(医务科)(19)住院产妇死亡率≤0.02%(医务科)(20)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医务科)

(21)单病种术后十日内死亡率≤平均值(医务科)(22)麻醉死亡率≤0.02%(医务科)(23)门诊处方合格率≥98%(质检科)(24)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质检科)(25)住院病历甲级率≥90%(质检科)(26)X光摄片甲级片率≥40%(影像科)(2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护理部)(28)基础护理合格率≥90%(护理部)(29)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0%(护理部)(30)五种表格书写合格率≥98%(护理部)(31)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98%(院感科)(32)责任制护理病区数≤10%(护理部)(33)陪护率≥8%(护理部)

(34)住院病人就餐率≥80%(后勤科)(35)治疗饮食就餐率100%(后勤科)(36)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0%(病案室)(37)平均住院日≤18天(病案室)(38)病床周转次数≥20次/年(病案室)

(39)副主任医师以上出门诊≥2次/周,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普通门诊每周三次以上(医务科)

(40)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80%(设备科)

(41)院内感染率≤8%(院感科)

(4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医务科)(43)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数0(护理部)(44)传染病登记报告漏报数0(防保科)

(45)一级以上责任医疗事故发生数0,医疗事故正确处理率100%,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医务科)

(46)每百张病床年严重差错发生数<1(医务科)

(47)年意外事故发生次数0(含火灾、爆炸、房屋倒塌、造成工作人员人身伤害者)(后勤科)

(48)平均单病种医疗费用≤平均值(财务科)(49)平均每门诊人次医药费用≤平均值(财务科)

(50)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医务科、护理部)(51)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院感科)

要求:

(1)、全院各科室务必按照分解的任务将上述资料准备好,届时上报一份到创甲办。

(2)、分解标准涉及到多个科室的,要按照科室职责各自准备好本科室涉及到的资料,不得推诿。

(3)、资料不会的,要积极想办法补齐,做到“宁滥毋缺”,能够说明问题的材料一定要搜集好。

(4)、届时,由院领导带队组织力量深入到责任科室对照三类标准分解任务进行一次全面督促检查。

(5)、有时间限制要求的,要按照时间要求准备资料,无时间限制的,以最近一份文件资料为准。

(6)、各标准项目中要求重复准备的资料,要重复准备,以备装入不同的档案。

(7)、有文字资料的,要准备文字资料,没有文字资料的,要按照要求落实到位。(8)、要求成立的组织机构,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的,既要有成立的文件,又

要有事后成员调整的文件。

(9)、本次任务分解完成情况列入对各科的质量考核和创甲专职人员考核的内容,兑现奖惩。

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分解 篇4

关于发布《2017安全生产管理指标细化和

分解方案》的通知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总方针,统筹考虑公司总体安全生产指标,特针对各级部门与岗位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指标细化和分解方案,现予发布,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并及时汇报落实情况。

沧州运输集团特种货物有限公司

2017年1月4日

主题词:

指标

细化

分解

方案 抄送:各部门

2017年1月4日印,共印5份

沧州运输集团特种货物有限公司 2017安全生产管理指标细化和分解方案

一、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内容

(一)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领会各种安全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及安全生产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反馈情况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2、建立健全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设置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3、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制定、落实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措施。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4、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综合性安全大检查;适时组织各类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帐,做到措施、资金、人员、时间、预案“五落实”。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完成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工作,及时反馈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或修订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预案内容,掌握现场处置方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人员,建立健全必要的应急救援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及时修改完善预案。改善基础安全设施,提高预防特、重大事故的能力。

6、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

7、按照规定报告、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上报事故,做到不瞒报、迟报、漏报。对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必须认真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妥善处理好事故的善后工作,并按规定要求如实及时向公司报告。

8、全面持续的推进安全管理流程再造工作。

9、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1、杜绝特大责任行车事故;

2、道路交通责任行车事故率低于2次/百万车公里;

3、责任行车万车公里死亡率低于0.2人/百万车公里;

4、责任行车万车公里伤人率低于1.1人/百万车公里;

5、财产经济损失率低于8千元/百万车公里;

6、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7、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8、车辆驾驶员及装卸员证照审验率达到100%;

9、确保公司无“三超一疲劳”酒驾等违法行为;

10、安全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率100%,12、签订安全责任状率100%,13、车辆保险率100%,14、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二、安全副经理年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内容

(一)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组织学习领会各种安全会议精神、积极督促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2、督促建立健全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3、督促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制定、落实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措施。严格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建立健全公司各级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4、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每月召开一次安全 工作会议,总结、布置安全生产工作。每月开展一次综合性安全大检查;适时组织各类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安全管理。督促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认真完成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工作,及时反馈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5、督促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人员,建立健全必要的应急救援体系。督促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及时修改完善预案。改善基础安全设施,提高预防特、重大事故的能力。

6、督促落实安全生产培训计划。

7、按照规定报告、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上报事故,做到不瞒报、迟报、漏报。对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必须认真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妥善处理好事故的善后工作,并按规定要求如实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

8、全面持续的推进安全管理流程再造工作。

9、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1、杜绝特大责任行车事故;

2、道路交通责任行车事故率低于2次/百万车公里;

3、责任行车万车公里死亡率低于0.2人/百万车公里;

4、责任行车万车公里伤人率低于1.1人/百万车公里;

5、财产经济损失率低于8千元/百万车公里;

6、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7、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8、车辆驾驶员及装卸员证照审验率达到100%;

9、确保公司无“三超一疲劳”酒驾等违法行为;

10、安全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率100%,12、签订安全责任状率100%,13、车辆保险率100%,14、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三、安全科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领会各种安全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及安全生产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反馈情况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2、建立健全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

3、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制定、落实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措施。严格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各级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4、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每月召开一次安全 工作会议,总结、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综合性安全大检查;适时组织各类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帐,做到措施、资金、人员、时间、预案“五落实”。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完成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工作,及时反馈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或修订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预案内容,掌握现场处置方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人员,建立健全必要的应急救援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及时修改完善预案。改善基础安全设施,提高预防特、重大事故的能力。

6、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

7、按照规定报告、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上报事故,做到不瞒报、迟报、漏报。对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必须认真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妥善处理好事故的善后工作,并按规定要求如实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

8、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安全控制指标

1、杜绝特大责任行车事故;

2、道路交通责任行车事故率低于2次/百万车公里;

3、责任行车万车公里死亡率低于0.2人/百万车公里;

4、责任行车万车公里伤人率低于1.1人/百万车公里;

5、财产经济损失率低于8千元/百万车公里;

6、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7、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8、车辆驾驶员及装卸员证照审验率达到100%;

9、确保公司无“三超一疲劳”酒驾等违法行为;

10、安全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率100%,12、签订安全责任状率100%,13、车辆保险率100%,14、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四、营运科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领会各种安全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反馈情况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2、建立健全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

3、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制定、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措施。严 格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各级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4、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综合性安全大检查;适时组织各类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帐,做到措施、资金、人员、时间、预案“五落实”。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认真完成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工作,及时反馈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或修订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预案内容,掌握现场处置方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人员,建立健全必要的应急救援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及时修改完善预案。改善基础安全设施,提高预防特、重大事故的能力。

6、根据公司总体培训计划并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

7、按照规定报告、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上报事故,做到不瞒报、迟报、漏报。对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必须认真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妥善处理好事故的善后工作,并按规定要求如实及时向公司报告。

8、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营运科安全控制指标

1、杜绝特大责任行车事故;

2、道路交通责任行车事故率低于2次/百万车公里;

3、责任行车万车公里死亡率低于0.2人/百万车公里;

4、责任行车万车公里伤人率低于1.1人/百万车公里;

5、财产经济损失率低于8千元/百万车公里;

6、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7、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8、车辆驾驶员及装卸员证照审验率达到100%;

9、确保公司无“三超一疲劳”酒驾等违法行为;

10、安全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率100%,12、签订安全责任状率100%,13、车辆保险率100%,14、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五、综合科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领会各种安全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反馈情况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2、建立健全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 落实到每个岗位。

3、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制定、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措施。严格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各级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4、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综合性安全大检查;适时组织各类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帐,做到措施、资金、人员、时间、预案“五落实”。认真完成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工作,及时反馈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5、根据公司总体培训计划并落实。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

6、按照规定报告、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上报事故,做到不瞒报、迟报、漏报。对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必须认真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妥善处理好事故的善后工作,并按规定要求如实及时向公司报告。

7、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1、最大限度的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抑制较大事故发生,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2.不得出现有人员伤亡的安全生产事故; 3.不得出现有财产损失的安全责任事故; 4.签订安全责任状率100%,5.隐患排查治理完成率100%; 6.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率100%; 7.全员培训教育合格率100% 8.保障公司财务账目清晰、明了,无坏账、死账

9、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六、技术科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习领会各种安全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及安全生产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反馈情况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2、建立健全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

3、制定实施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制定、落实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措施。严格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各级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4、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每月召开一次安全 12 工作会议,总结、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综合性安全大检查;适时组织各类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帐,做到措施、资金、人员、时间、预案“五落实”。加强安全管理。认真完成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工作,及时反馈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

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或修订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预案内容,掌握现场处置方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人员,建立健全必要的应急救援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及时修改完善预案。改善基础安全设施,提高预防特、重大事故的能力。

6、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

7、按照规定报告、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上报事故,做到不瞒报、迟报、漏报。对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必须认真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妥善处理好事故的善后工作,并按规定要求如实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

8、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安全控制指标

1、杜绝特大责任行车事故;

2、道路交通责任行车事故率低于2次/百万车公里;

3、责任行车万车公里死亡率低于0.2人/百万车公里;

4、责任行车万车公里伤人率低于1.1人/百万车公里;

5、财产经济损失率低于8千元/百万车公里;

6、火灾、爆炸事故为零;

7、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8、车辆驾驶员及装卸员证照审验率达到100%;

9、确保公司无“三超一疲劳”酒驾等违法行为;

10、安全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率100%,12、签订安全责任状率100%,13、车辆保险率100%,14、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沧州运输集团特种货物有限公司

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分解 篇5

关键词:风险等级,危险化工工艺,模糊数学,指标体系

0 引言

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石化产业迅猛发展,生产所涉及的危险品品种越来越多、生产的工艺条件越趋苛刻、生产规模越发大型化、自动化,这些发展和进步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1,2]。在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工艺过程的安全是化工生产过程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工艺过程进行安全评价[3]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评价模型还是评价方法上均有所进步[4,5],但是对化工项目进行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评价的研究还不多,目前还没有比较科学的通用性评价方法。因此,对石化企业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危险工艺风险表征涉及的影响因素,在对化工企业中危险化工工艺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化工行业情况[6],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7]、系统分析(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文)、专家咨询、二手资料分析,并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吸收、归纳、重组、增删现有的评价指标,删除那些影响微弱、作用不大的因素,然后研究分析主要因素间的关系,由此建立了石化企业危险化工工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8]。

2 风险等级划分

对于危险化工工艺的风险等级划分,首先采用模糊语言构造危险化工工艺评价集“严重危险,危险,比较危险,可能危险”来评价每个指标,其次在模糊集理论中用[0,1]间取值的模糊隶属度函数量化模糊语言。本文主要采用“语气算子”来表示危害程度[9],并对其赋值。见表1。

3 指标解释及量化

3.1 指标量化方式

为了避免模糊评价中的主观因素,对于危险化工工艺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取值尽量采用一些数学方法对其量化,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采用指标分类分解法[10]对指标进行量化。以工艺固有危险性中物料为例,得到其指标分类分解图,如图1。

3.2 工艺固有危险指标解释及量化

3.2.1 物料指标解释及量化

(1)危险物料的性质

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按照危险物料的毒性、爆炸性、可燃性、腐蚀性分别进行分级,并且需要从定性到定量进行描述,完全没有该类性质的物质为不危险,记为0,对于具有一种危险性质的物质定义为临界危险,按照模糊数学理论[11](下面的指标同理考虑),记为0.5,到全部具有为高度危险,记为1,范围分别为0-0.5, 0.5-0.71, 0.71-0.84, 0.84-1(危险化工工艺风险分级)(0.5,0.71,0.84,1分别代表具有1、2、3、4种危害性质)。

(2)危险物料的能量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将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储存量与临界量相除相加,同时采用线性标度变换的方式[12],得到的值即为危险度(大于1的值取1)。至于到底以生产场所还是以储存区来计算则依照最大危险原则进行计算。倘若存在量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则取值0.5。

(3)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

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中有毒物质危险性标准及《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根据评价行业类型判断化学品毒性级别并采用插值法评判其相应风险等级,见表2。

(4)潜在职业病危害

根据《职业病目录》规定,职业病共10类115种疾病。以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和严重性(致死或致残等)进行危险程度等级划分。

(5)爆炸传播速度

爆炸传播的速度可以分为轻爆——0.1-10m/s(0-0.5)、爆燃——10-1000m/s(0.5-0.84)和爆轰——1000-7000m/s(0.84-1)。工艺物质发生爆炸的传播速度参考普通炸药的爆炸冲击波传播速度一般在2000-9000m/s之间。

(6)扩散方式

泄漏后的气体采用蒸汽云爆炸计算爆炸死亡半径,并以死亡半径划分等级,即:≤10m,10-30m,30m-50m,≥50m。4个等级按照危险性分别对应4个隶属度区间:0-0.5,0.5-0.71,0.71-0.84,0.84-1。

3.2.2 工艺参数指标解释及量化

(1)温度

危险物料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最高温度。对于温度的危险程度评定,主要以物质的标准自燃着火温度为界,在此温度上使用的,定义为1,其它的采用线性标度变换的方式,将温度与着火温度(或受热分解温度)的比值进行定义。

(2)压力

参照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中易燃可燃液体的压力危险系数图[13]进行取值。

(3)配料比

由于配料比对工艺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采取专家评分的方式进行赋值。

(4)进料流量/空速

这里讲的都是体积空速。危险物质流量分级见表3。

(5)pH值

针对材料的腐蚀程度,将pH值划分为4个等级,即7-10,10-14,3.5[14]-7,0-3.5,分别对应隶属度区间:0-0.5,0.5-0.71,0.71-0.84,0.84-1。(插值法)

(6)搅拌速率

对于搅拌速率的隶属度采用隶属度函数计算,见公式(1):

undefined

式中,υ为最佳搅拌速率。

(7)杂质含量

杂质对工艺产生的影响分为可能直接导致生产和贮运过程发生事故(0.84-1),造成反应器内凝聚结块、堵塞设备(0.71-0.84),引发副反应降低反应速率及产品质量(0.5-0.71),其它比较小的影响(0-0.5)[15]。

(8)氧含量

在这15种危险化工工艺中,有很多反应过程中存在气相氧含量这个参数,由于它可能与反应器中的物质形成爆炸混合气,因此必须着重考虑。参照化工厂危险度分级方法,将其划分为3个区间,即在爆炸极限内作业(0.84-1),在爆炸极限附近的作业(0.5-0.84),不在爆炸极限内附近作业(0-0.5)。

(9)其它特殊参数

这里的特殊参数主要是各个工艺中特有的参数,如果工艺中只有上面8种参数,或者更少,那么这个指标就不考虑,具体在软件上以灰色部分体现。比如说电解工艺中有槽内电流及电压、氯化工艺中有尾气组成、加氢工艺中有氢气压缩机运行参数等。这些特殊参数的危险值的确定可以采用专家评分、隶属度函数以及模糊分级等方法进行。

3.2.3 安全控制指标解释及量化

在体系之中,安全控制指标主要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报警联锁,物料进料及比例控制与联锁,搅拌稳定性控制及联锁,紧急切断装置,紧急冷却系统,安全泄放系统,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以及一些特殊的控制系统(比如硝化反应中的塔釜杂质监控系统、加氢反应中循环氢压机报警与联锁、安全间距控制等)。对于这一系列指标,本文主要采用专家评分的方式,根据控制效果依次分为好、较好、一般以及差4个等级,分别对应危险度区间为0-0.5,0.5-0.71,0.71-0.84,0.84-1。倘若工艺中不需要某个指标则在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时将其忽略,如果需要而工艺中没有则取值为1。

3.2.4 设备指标解释及量化

(1)压力管道

危险系数通过计算[7],对照4个危险等级在0-1之间取值。倘若工艺中的压力为负压,而且设备中的介质为易燃易爆物质,那么说明一旦设备出现泄漏,则极易产生火灾爆炸现象,因此选择其危险系数为1。

(2)储罐

对于储罐,主要还是考虑其容量及其间距问题,两者取最大值。对照4个危险等级与工艺风险划分的等级一一对应起来,在0-1之间取值。

对于储罐的间距问题,主要参考《石油化工防火规范》,符合要求则在0-0.5之间取值,不符合则在0.5-1之间取值。

(3)转动设备

评价单元中对于使用大于600马力的压缩机以及大于75马力的泵,按照个数进行危险评估,一个取0.25,大于等于4个的取1。

(4)明火设备

当易燃液体、蒸汽或可燃性粉尘泄漏时,工艺中明火设备的存在额外增加了引燃的可能性。从评价单元可能发生泄漏点到明火设备的空气进口的距离来确定危险系数,具体的过程参照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中明火设备的危险系数图[13]进行取值。

(5)压力容器/反应釜

危险系数计算文献[7],对照4个危险等级在0-1之间取值。倘若工艺中的压力为负压,而且设备中的介质为易燃易爆物质,那么说明一旦设备出现泄漏,则极易产生火灾爆炸现象,因此选择其危险系数为1。

(6)设备所处的环境

设备所处的环境比较的复杂,这里主要考虑介质与材料的腐蚀性、高温蠕变以及低温影响这3种情况。针对这3种影响设备的环境的危险性,可以判别出他们对于整个工艺的影响系数,具体取值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基于最危险系数的原则,在0-1之间取值。

3.3 安全补偿指标解释及量化

3.3.1 安全管理补偿

安全管理补偿项目包含管理制度、台账以及厂区安全操作规程3个部分23个小的项目。对于这部分的补偿,采用安全检查的方式,检查项目、内容符合相关要求,补偿系数为1,检查项目、内容需进一步完善的,补偿系数为0.5,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或者根本没有,补偿系数为0,最后安全管理总的补偿系数为各项之和与总数之比。

3.3.2 物质隔离、防火措施补偿参照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

3.3.3 人员环境补偿

(1)人员补偿

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①工作态度不端正;②缺乏安全生产知识;③生理或健康状况不良;④安全防护措施不当。通过上述4种情况,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专家评分方式,结合4种可能引发误操作情况的概率P,进行危险化工工艺安全补偿,补偿系数取1-P。

(2)环境

环境因素按其影响程度高低,依次为照明、噪声、温度及湿度。

4 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评估

风险等级评估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其中层次分析法采用指数法,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中主要是对指标的量化进行了更为准确的量化。以硝基氯苯生产工艺为例,在定性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权重的计算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整体的风险等级评估,得到的结果通过评估软件体现出来,具体见图2-图5。

5 结论

上一篇:提高肺活量的方法下一篇:党代会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