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团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就业形势不佳及原因分析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在这一大背景下软件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本该一片光明, 现实恰恰相反, 大量的毕业生无法一次就业, 与此同时企业却又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1]。

可从企业、毕业生和高校三个方面来剖析其原因。企业希望招聘来的新员工不但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 而且尽可能拥有团队协作开发经验、管理经验, 实现“零培训, 即来即用”, 并且对工作有责任心, 对企业忠诚, 能与企业一起艰苦拼搏;毕业生普遍表现出对自身职业能力不自信、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自主管理能力低下、对工作缺乏责任心, 尤其缺乏重要的职业素质, 如:文档撰写、单元测试、抽象思维、自主学习、总结、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普通高校在培养过程中教学案例分散没有形成体系、学生的实践机会少、职业技能训练不足、团队训练停留在较低层次、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不连续等。

2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普通高校既是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也是人才孵化器, 她对学生职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针对上述问题, 南华大学成立“软件工程实验班”, 对软件人才培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明确的职业角色培养为目标, 将理论教学体系与职业技能体系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提出“知识, 技能, 素质”的培养模型, 其中“知识”是指全面而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它是今后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储备;“技能”是指从事相应职业角色所必需的专业技术能力, 是“硬实力”, 是迈入职业门槛的敲门砖;“素质”是“软实力”, 是各种良好习惯的有机综合, 它是漫长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源动力”。[2]该模型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3 基于学生团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型

3.1 职业角色

职业发展规划对人生非常重要, 尤其是处于大学求知阶段的广大青年, 必须对他们持续进行职业发展教育, 引导其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 准确的结业目标。在进入大学前学生都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 或是心仪的学校或是喜欢的专业, 可当他们真正迈入象牙塔后, 却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方向, 部分人沉迷网络游戏, 得过且过;有些人无目的的参加社团活动, 最终浪费了宝贵时间且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部分同学对未来充满迷茫, 选择考研、考证, 或者出国深造, 以期望提高就业筹码。

因此, 实验班制定了明确的就业目标, 将软件开发中的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项目管理四种角色, 对应到需求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测试师以及项目经理四种职业角色, 同时它们还是软件开发团队的关键构成要素, 由此构成的学生团队不但工作职责清晰, 而且任务目标明确。在创业方面, 团队较个人表现出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灵活的市场适应能力、更高的创业成功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大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前提下, 他们经过长期的团队学习、项目开发, 技能互补且彼此相互熟悉、了解, 团队创业优势更加显著, 能够很容易地构成创业团队, 大幅提高就业能力。

3.2 职业能力

招聘时, 用人单位大多看重职业技能水平, 如:是否用C++开发过项目、是否维护过SQL Server等, 而高校人才培养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往往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锻炼不够, 正因为如此, 不少毕业生选择参加社会培训, 期望能在短期内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解就业燃眉之急。“自信源于经验”, 由于各项能力锻炼的不够, 造成相关实践经验匮乏, 进而引起毕业生对自身职业能力的极度不自信。因此, 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训练, 它既要反应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又要强化专业教学的理论知识, 更要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正常的理论教学并不冲突, 实验班通过三个方面获取职业技能点, 一方面针对上述四种职业角色, 收集企业的招聘需求;另一方面为大型软件公司的员工培训计划, 第三来源于行业专家的经验和建议[3]。

有了全面的技能点就可以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了吗?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确定了职业技能点量表, 还需要结合每学期专业教学知识点, 制订出职业技能点训练计划。

3.3 职业素质

除了知识和技能外, 良好的职业素质对职业发展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它是内隐的, 难以用指标量化, 往往不易考察。其实, 职业素质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 它通常表现为处理任务的工作细节通过养成一系列良好的习惯, 可以大幅提高职业素质水平。软件工程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撰写文档、测试驱动、抽象思维、学习 (自主学习、团队学习) 、总结、沟通以及团队协作等。

文档和注释的撰写占到软件开发工作量的30%之多, 它不但使软件更具可读性使团队合作开发成为可能, 而且极大的方便了软件产品日后的重构和维护, 但是大部分学生甚至不少具备多年开发经验的工作者均忽视了文档的重要性, 这使得他们所开发软件产品难以保证质量。测试贯彻整个软件开发的始终, 尤其是作为最基础的单元测试, 每完成一段代码, 都应该立刻进行相应的测试, 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 从而保证工程质量。软件项目间到处存在着复用, 大到构件、组件, 小到函数, 无处不闪烁着抽象思维的光芒。软件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这就要求软件从业人员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又因为团队是基本的运作方式, 所以他们还应具备团队学习能力, 将团队构建成学习型组织, 提升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总结对软件职业意义重大, 通过总结能促使个人经验形成心智模型, 并且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沟通和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软件开发不但需要与客户沟通, 而且开发人员之间也需要沟通, 只有不断交流沟通, 才能促使大家对团队目标达成共识, 才能建立信任机制。

3.4 实训体系

20世纪90年代, 团队成为管理领域的流行概念, 众多知名企业纷纷采用团队方式作为其运作方式, 团队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工作模式。团队通常由多名成员组成, 他们对团队目标达成高度共识, 并且技能互补, 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促成目标的实现。软件产业更加强调“团队”, 单兵作战个人英雄主义作风已经被淘汰, 团队素质既是社会现实、也是职业要求、更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它是软件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 因此, “团队”是整个培养的核心, 实验班以学生团队为单位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现今的教学方式大多是通过老师传授知识点、学生完成习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传播, 这种方式是单向的、灌输式的, 忽略了学习主体, 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缺少综合能力训练, 很难品尝到由知识指导实践以获得成果的喜悦和成就感、满足感。软件专业强调应用实践, 动手训练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应改革现有教学方式、方法, 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 使之多动手、多实践、多思考。

如何在团队情境下开展实践训练,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实验班将学生团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三者相结合, 运用“目标导向, 案例驱动”模式开展教学实践, 目标就是四种职业角色, 它既是培养目标, 也是就业目标, 案例是指教学案例, 有着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 它来源于实际开发项目, 教学案例以软件项目的形式派发到学生团队, 学生团队通过完成项目达到训练目标[4~5]。团队中的各个角色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特长,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 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实现团队目标, 整个开发过程遵循软件工程规范, 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 从而达到知识技能综合实践、职业素质全面提高的效果。“目标导向, 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符合软件专业的特点, 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既熟悉了软件开发流程, 又明确了角色职能, 更掌握了职业技能, 完成任务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生存能力, 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 增强了彼此间的信任和自信心, 激发了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性[6~7]。

团队中的不同角色不但对技能点的掌握会有所侧重, 而且对其人格心理的要求各不相同。实验班在任务开展过程中有意识的开展团队训练, 完善团队角色的人格心理素质。例如在实验班招收新成员的任务中, 各小组充分发挥了团队角色的作用, 释放出“1+1>2”强大的团队力量。从以实验班学习成果汇报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开始, 经过现场报名、面试、笔试, 直至新成员培训以及淘汰的整个过程, 完全由学生团队自主独立完成。每个小组为了完善各自团队, 在招新前首先确定了急需的团队角色, 并制订了相应的招聘条件、测试试题和培训计划, 这些活动细致到招新公告的起草、报名表和试题的撰写、培训内容、培训教员和培训进度的制订。在这次活动中, 团队成员之间目标明确一致, 使得良好的信任关系更加稳固, 团队协作更加密切协调。

4 结语

“知识, 技能, 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型, 运用“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训体系, 学生团队通过发挥各自优势, 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 完成教学案例, 达到技能训练目标, 使得学生既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又具备从事该角色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南华大学通过在“软件工程实验班”长达一年的实证研究, 证明该模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值得推广。

摘要:从企业、毕业生和高校三方面剖析了当前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就业不佳的原因, 运用“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训体系, 提出基于学生团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并通过实证分析, 说明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实际效果。

关键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训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张红延, 卢苇.面向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2) :84~87.

[2] 臧斌宇, 赵一鸣, 李银胜, 等.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1) :44~46.

[3] 金建设, 吕海东.独立学院软件实训教学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增刊) :69~71.

[4] 安蓉, 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1) :133~135.

[5] 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1) :22~24.

[6] 杨志耘, 刘建宾.软件工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6) :59~62.

[7] 张红.实践知识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与教学价值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2) :61~64.

上一篇:电网经营企业电力营销中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下一篇:合作原则中“不合作”现象之语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