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案例分析

2022-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全护理案例分析

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护理分析

【摘要】护理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为护理人员要始终坚持以安全护理为第一要素,尽心竭力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更是如此。因为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不仅关乎到患者自身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还关乎着患者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因此作为妇产科的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坚持以患者为核心,落实安全护理工作,最大程度的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一个可靠的护理保障。本文笔者就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护理进行一些分析。

【关键词】妇产科 安全护理 问题分析 对策

护理阶段是患者接受治疗并恢复健康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给予患者以生理上的护理,同时还要给予患者以心理上的慰藉和疏导,保证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来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在预定的时间之内恢复健康。而在妇产科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群体较为特殊,绝大多数为产期孕妇,这个阶段的女性心理比较焦躁,很多初产妇极为紧张,心理非常脆弱,再加上很多患者家庭情況比较复杂,更是为患者的心理增添了许多的压力,导致很多患者在临床接受治疗的时候由于心理压力而出现身体上的不适症状,给治疗和护理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安全护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隐患。为此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切实有效的贯彻安全护理原则,作为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坚持以患者为核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不是仅仅的将患者作为“客户”来对待,要关心患者,细心照料、耐心开导,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早日恢复健康;其次护理人员还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时刻不放松安全思想,认真对待每一次的突发以及常规事件,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家庭和谐。

一目前国内安全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的临床护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中等及高等职业院校,年龄相对偏小,缺乏良好的工作意识,在临床的护理中时有护患争吵及纠纷的现象发生,还有很多的护理人员虽然没有发生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争吵纠纷的事情,但是工作中态度冷漠,缺乏耐心,更缺少责任心,由于态度上的欠缺而导致的医疗护理事故并不在少数,值得全体护理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还有很多护理人员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工作过程流程化、表面化,缺乏实质性的护理工作,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苦不堪言,为护患纠纷埋下了不可预料的隐患。

2、护理机制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

目前很多国内的综合性医院以及妇产专科医院,在护理制度上存在较多的漏洞,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甚至很多护理人员并不惧怕患者家属的投诉,这就为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也为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由于制度上的欠缺,使得护理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根据,对于出现失误的护理人员不能给予必要的惩罚,而对工作优异的护理人员又缺乏必要的奖励,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给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二加强管理,落实安全护理工作

为了有效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家庭和谐,提高护理工作管理质量,落实安全护理工作应以人为本,以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专业技能为基本出发点,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安全护理管理制度及表彰奖惩制度,激起护理人员内在的竞争和服务意识。

1、加强培训管理,提高护理人员个人素质

加强安全护理的管理工作应从加强培训管理开始,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为基本手段,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中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基本表现,有针对性的提高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培训过程实行考核上岗,对于漠视培训及考核的护理人员要坚决予以惩治。

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奖惩机制

正是由于制度的缺陷才会导致护患纠纷以及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事故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或者是思想意识上的失误所造成的,而产生这些的根本原因还是制度上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很多护理人员对于不规范的操作以及不到位的思想缺乏必要的改正意识,再加上制度的欠缺更是使得这些护理人员产生倦怠,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完善制度,对于任何一个小小的护理环节以及护理操作都要做到有制可循,同时也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激发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良好的奖惩意识也是促进护理人员个人发展以及安全护理工作有效落实的根本途径。

三结语

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不仅仅是关乎到患者个人生命安全的工作,同时也是关乎到患者家庭幸福以及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安全护理为原则,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对患者细心照料、耐心劝导,保证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在预定的期限之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丽平.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

[2] 张春晓. 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下旬).2013(10)

作者:刘华春 张晓黎

第2篇: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評价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住院的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订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后,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缺陷分别为53%和17%(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983%vs907%,P<005)。结论 正确评估患者状况、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改善病房环境、规范护理操作和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 护理安全;老年;综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77

本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综合护理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为临床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住院的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制订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并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实施,抽取实施前后病例各300例,评价护理效果。2007年2月——2009年2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60-85岁,中位数年龄746岁。其中冠心病86例,脑血管疾病80例,2型糖尿病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6例,肺癌18例。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抽取的30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60-84岁,中位数年龄753岁。其中冠心病82例,脑血管疾病78例,2型糖尿病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0例,直肠癌18例,肺癌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安全隐患

121 患者及家属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常常罹患慢性疾病,病程迁延不愈。有些老年人平衡功能差、感觉迟钝、听力视力及理解能力减退,临床上易发生坠落、摔倒、烫伤等意外事件[2]。患者离开工作岗位,自觉自身价值消失,会产生孤独感。部分老年人固执偏执,不执行医嘱和护理措施。部分患者家属工作忙,照顾不周,对老人关心不够,会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

122 病房环境因素 病房摆放物品过多,患者活动空间小,地面积水、灯光不够明亮以及卫生间没有扶手等均可能引起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23 健康教育不到位 老年人往往记忆力差,对于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及运动度等指导需要反复讲解。如果讲解不到位,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会增加。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反复和患者讲解便秘的危害,不能用力大便,否则可能导致心衰加重等情况。

124 护理人员因素 对老年人安全护理,应强调加强责任心[3]。部分护理人员因为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够,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工作中发生的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和患者解释病情时,有时过度夸大,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13 综合护理措施

131 评估患者病情 采用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护理,在床尾给出警示标志,并告知家属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患者安全。

132 改善病房环境 患者床上标识防跌倒及坠床的警示牌,保持地面干燥,病房照明充分,患者去辅助科室检查时由专人陪护,避免患者摔倒。房间不放置过多物品,患者在卫生间时不能反锁门,万一发生意外可及时抢救。

133 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护理流程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责任心,特别是对评估的高危患者。加强病房巡视,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严格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

134 加强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解释各种辅助检查的目的、治疗药品的作用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等。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纠正其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增加治疗依从性,积极地配合各种诊疗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前300例患者共发生意外事件10例(34%),实施后共发生2例(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缺陷分别为53%和17%(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983%vs907%,P<005),见表2。

3 小 结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核心,对老年病房患者实行安全管理,在为患者提供医疗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4-5]。本组结果显示:正确评估患者状况、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改善病房环境、规范护理操作和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应加强护理操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制订改进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制订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加强病房风险管理,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理风险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付凤齐,邢娟青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健康教育需求及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63-64

[2] 赵敏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7-48

[3] 姚红英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J]上海护理,2011,11(2):82-85

[4] 任少芝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138-139

[5] 冉春芳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107-108

作者:彭小红

第3篇: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对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在护理程序中设计和使用统一、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将使用护理标识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并将护理标识作为考评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结果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减少了患者识别错误、意外伤害、药物核对错误、查对执行不到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护理标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标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49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护理人员12名,主管护士3名,护师8名,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28岁。将他们组成护理责任小组,选择15例患者作为护理和参照的对象,严格执行责任病区中护理责任和护理标识的应用。

1.2方法首先,设计护理标识,由责任护理小组依据自身护理体会和病区的实际情况,对护理标识的颜色、形状、字样等进行设计,以醒目、美观、实用、规范,体现护理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宜。其次,将护理标识进行分类,运用无毒无味的塑料制作粉色、蓝色、红色的腕部标识带,粉色代表女性,红色表示有药物过敏患者,蓝色表示男性患者,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其不同的性别及病情使用不同的标识带,在标识带上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将腕带戴在腕部,并对其进行仔细的核对,患者出院后方能摘去[2];在患者的各引流管道中用黑色防水笔注明置管时间、护理人员的名字等信息;在对患者进行特殊药剂的注射时,需设置警示标识,切忌对输液速度进行随意地调节;在患者住院后,在其床头卡上注明正确地个人信息,将有关注意事项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做好标识,如:注意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明晨手术注意禁食水、口服XX药注意事项等;在开水炉边设置“谨防烫伤”的标识,在浴室中设置“谨防滑倒”的标识等。

提高护理标识的规范使用和监督,将护理标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中,成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并对使用护理标识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3]。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5.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使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意外伤害、药物核对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见表1。

表1护理标识应用前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对比

项目1应用前1应用后患者识别错误1310意外伤害1611药物核对错误1711查对执行不到位1810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给予医疗护理的过程中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伤害,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的操作和设计。护理标识是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最快捷、最直观、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意义重大:

第一,护理标识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起到了警醒的作用,护理标识不仅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能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起到警示的作用,在忙碌的工作中,醒目的标识能很好的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醒,避免各种因主观原因出现的失误[4]。

第二,护理标识有利于医护人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的整个过程,护理风险的直接原因来自医护人员的本身,一些极其微小的护理活动都会有护理风险。护理标识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避免风险事件和失误的发生。

第三,护理标识有效促进了医患和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护理标识体现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理解和关心,也使患者了解到很多细微护理操作的重要性,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和医院的信任感,减少了医患事件的发生。

第四,护理标识便于患者参与和监督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传统的护理程序中,患者扮演着接受的角色,缺乏维护自身医疗安全的认识和行动[5]。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护理标识的运用使得患者对自己治疗和护理情况进行关注,也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实现了监督。

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符合了新形势护理管理发展的需要,对护理安全管理的预警体系进行了完善,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鼓励和促进患者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中去,预防了很多不良事件的发生。总之,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保证护理安全、维护患者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杨芹,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05(06):191-193.

[2]谈红霞.NICU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及效果[J].价值工程,2012,11(27):145-146.

[3]朱瑞芳.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04(07):177-178.

[4]马黎容.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3,10(10):121-123.

[5]胡利民.護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10(08):133-134.

作者:李静萍

第4篇:安全护理案例分析

要求:

(1)针对提供的案例分析案例性质、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2)分成4大组,按组号1-4号相对应选择案例2个。

(3)各组轮流上台汇报,组内成员进行补充。其他各组同学可同时参与讨论。 (4)汇报时间15分钟。讨论5分钟。

(5)请每个同学讨论课前亦要了解一下别组的案例内容。

案例1.1 患者,女,68岁,诊断:阻塞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合并糖尿病,病情危重。5月19日当班护士戴**上前夜班,当时班内工作量非常繁忙(接收四位急诊病人,另有一位抢救出血病人),导致未执行翻身计划。23:45分夜班接班时未执行床头交接班,夜班护士翁**也未执行翻身计划。5月20号责任班接班时发现病人尾骶部皮肤发红未见破损,当时即予以一系列防范措施,因病人病情较重,无自主翻身能力,于5月26号尾骶部出现一约5×6cm大小褥疮(Ⅱ度 )。

案例1.2 患者于22:10急诊入手术室拟行“左全肺切除术”。右下肢静脉通路由病房建立带入手术室,穿刺部位在右小腿内侧浅表静脉,由微泵维持垂体后叶素和立其丁。入室后与麻醉师共同检查穿刺局部无红肿、通畅、有回血,予继续使用。术中在右小腿静脉通路上输库血并加压。于1点30分左右发现该处静脉周围红肿,滴液不畅,立即停止在此路静脉输血输液。术毕4点30分发现右下肢发红肿胀明显,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

案例2.1 患者女,56岁,诊断:动眼神经麻痹、2型 糖尿病 。于9-16由内分泌科转入。10-2中午 李**护士给病人注射诺和锐30R特充时,打开笔盖时,发现里面有气泡,就先旋3U,再向前旋,见有液体排出,就认为这种笔可以旋转注射,便旋到20U给病人注射,但觉得没有阻力,不对劲,就把余液用按压法按完。10-4中午给病人注射时,发现阻力较大,就改为旋转注射。接下来晚餐护士虽发现阻力较大,但能把液体注入,未引起重视。10-5早餐、中餐及下午补注射时有三位护士均发现注射时阻力较大,液体不能注入,就告知可能笔坏了,患者解释说:“前面阻力也较大,但回旋一样能把药物注入,前面有护士这样做过”。护士就按照患者说的把药物注射。事后证明特充笔回旋时不能把药物注入体内,此次阻力较大的原因为针头阻塞所致。

案例2.2 患者,男性,82岁,患者4天前因进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逐渐加剧,伴恶心呕吐,吐出为胃内容物,尿淀粉酶:3172U/L,拟诊:“急性胰腺炎”收住入院。入院后,经补液、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由于输液量很多,病人疼痛难忍,在床上展转不安,出现静脉输液外渗,当班护士知情后立即予患处硫酸镁液冰敷,密切观察局部的变化。第二天明显消退,患处轻度疼痛,保姆用热毛巾外敷,出现烫伤现象。经SD凝胶治疗后,患处无疼痛,创面修复。现患者仍住院接受急性胰腺炎治疗。

案例3.1 2006年12月3日晚上11点,监护室中夜班护士交接班,交接完两个患者后,其中一位气管插管患者较烦躁,接班护士就忙于处理此患者,而忽略了另一患者的输液情况,仅口头交接患者的病情。当时患者一直在胡言乱语,回答不切题,脂肪乳剂针在缓慢静滴中。约过了15分,家属从外地出差回来要求到监护室看病人,发现患者下肢浅静脉穿刺处有较多的渗血,拿出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当时情绪较激动。当班护士立即向患者家属道歉,拔除下肢留置针(当时留置针回血已经凝固,肝素帽衔接处有少许松动)予以上肢静脉重新穿刺,并报告值班医师和护士长,经值班医师解释,护士长到现场向患者家属道歉,患者家属情绪平稳,要求护理交班做记录。

案例3.2 本科室现口服药发放分三餐前后,qn 、qid、q6h、q8h等药较少,发现有护士将时间口服药按tid发放给病人,可能导致有些药没有按时间服用,影响药物疗效,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案例4.1 患者因解黑便拟“上消化道出血”收住我科治疗,患者是个孤寡老人,平时住在老人公寓,因年岁已高缺少照顾,入院时全身多处褥疮,当日予睡气垫床,双侧床拦保护,并有专职保姆陪护,2006.5.31晚睡梦中发现山上有人追杀他,于是梦中在逃跑,致使从床上爬起从床尾掉落在地以双脚及双肘着地,导致肘部一个0.5×0·5㎝大小皮肤破损,夜班值班护士黄**知情后立即安置好病人,询问病情,检查受伤情况,碘伏消毒伤口,并通知医生,测血压正常。经过1周病情观察未见明显与坠床相关病情变化,肘部破损皮肤已痊愈。

案例4.2 患者,女,45岁,诊断:系统性硬化病、心肌病。11月23日早班护士赵**为19床患者王**输注CTX0.4+生理盐水100ML(化疗药物),输液过半时,家

属来反应输液处有点肿。早班护士赵**立即查看,发现输液处已肿胀,立即予停止输液,拔除静脉针头,压迫止血。并告知责任护士程**,当时立即给硫酸镁湿敷。随后护士长即予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5ML局部封闭,并继续硫酸镁湿敷,随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下午查看时局部肿胀基本消退,患者出院。(患者原有心肌病,此次拟“系统性硬化病”收住,四肢浮肿明显,皮肤发硬,右指端、双足后跟皮肤破损,四肢末梢累诺现象明显,采用CTX一周一次静脉滴注治疗。该患者四肢浅表静脉条件差,曾建议患者行深静脉针留置,家属以经济条件为由予以拒绝。)

第5篇:护理安全案例分析

2.药物剂量查对失误 案例:

一名1岁的患儿因呼吸道感染在一家医院治疗,医生的医嘱是庆大霉素一支,1/4肌注,护士边打针边同熟人说话,把一支全部注射了,拨针时才记起出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到北京同仁医院去治疗,好在患儿没有留下后遗症。这名护士被医院除名了。

3.病人姓名、床号查对失误

案例①:

某护理人员将本该给甲产妇用的催产素注射到同病房的乙产妇身上,结果造成了乙产妇子宫强直性收缩,使胎儿室息死亡。还有一护士将本该给肺内感染患者注射的青霉素用到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身上,造成后者过敏性休克死亡。

案例②:

湖北襄樊一家医院就曾发生错抱婴儿案。两产妇住进了同一家医院待产,又于某日同时各生下一名男婴。护理人员疏忽,结果将甲的婴儿给了乙,乙的婴儿给了甲。 l周后,两位产妇分别抱着对方的孩子出了院。12年后,甲抱回去的孩子生了重病,需要输血,一查血型,才发现孩子的血型不符合遗传学规律。甲的丈夫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其妻对已不忠实。与他人有了外遇.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血型不符”的孩子。甲有口难辩,遂找到孩子出生的医院,要求查对原始材料。幸亏该医院很正规,原始资料保存完整,通过核对产妇的指纹等确认该该子不是甲所生,并根据甲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乙,真相终于大白。

(二)执行医嘱不严格

1.盲目执行错误医嘱

当医生医嘱出现错误时,护理人员有责任在执行医嘱前的查对过程中发现错误.并请医生及时纠证。反之,如果医生医嘱错误,护理人员也未认真查对就执行了错误的医嘱,则对此发生的不良后果,医生要负主要责任,护理人员也将负次要责任。即护理人员要负没有发现或指出医嘱之错误的责任。有人认为这样对护理人员是不公平的:医生医嘱正确,护理人员执行错误要负责任;而医生医嘱错误,护理人员只是按医嘱办事,却仍然要求担责任,显然对护理人员要求太严了。事实上,医院管理制度中之所以要作出这样的规定,就是要护理人员严格把好治疗施行这最后一关。医生的医嘱是写在病历上或处方上的,错误再多,因其并未直接进入人体.所以并不会直接给患者带来伤害;反之,护理人员因其工作直接和病人接触,稍有疏忽、即可对病人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护理人员比医生的责任更加重大。然而,有些护理人员却意识不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凡事不动脑筋,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医嘱错我也错的事情时有发生。

案例:

某病员因截肢术后伤口疼痛,夜间无法入睡而请经治医生给予解决,医生下达医嘱:“25%硫酸镁l00毫升静脉注射,一日二次”。按照用药常规,静脉注射时应使用2.5%的硫酸镁,而不该是25%,医生疏忽,将2.5%错写成了25%,而护理人员也末发现其中的错误,照样给患者静注了25%硫酸镁,结果药液尚未注完,患者就出现了颜面苍白,脉搏变缓,还没来得及抢救,患者即呼吸心跳停止死亡。 2.执行医嘱错误

对于医嘱中的错误,护理人员有责任发现并做到不执行;反之,对于正确的医嘱,护理人员则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地执行,容不得半点马虎。然而,实践中这种不能正确执行医嘱的情况却依然存在。

(1)执行医嘱失误

由于有些护理人员工作疏忽,将医嘱中的药物剂量或名称看错,或将用药途径看错,将肌肉注射误认成是静脉注射,将静脉点滴误认为是静脉推注。将口服误认为是肌肉注射等等情况都有发生。如:某病人因呕吐腹泻致数日造成体内钾大量丢失,急需补钾。医生下达医嘱:“15%氯化钾10毫升加0.9%氯化钠许射液500毫升静脉点滴”。可是该护理人员认为静冰点滴和静脉推注没什么大区别。反正都是进入静脉,早进晚进都一样,于是,在氯化钠点滴过程中,将10毫升氯化钟一次注入(实则起到了静脉推注的效果)。结果病人心跳骤停死亡。 (2)擅自改变医嘱

某些护理人员为图自己省事,将医嘱中的静脉推注用药改为静脉点滴,影响了药物正常效应的发挥;也有的护理人员将医嘱中分次执行的脱敏疗法改为一次执行,结果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除了擅自改变用药途径之外,有的护理人员还自恃工作经验丰富,竟然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自行施治。例如,某腹部外伤患者夜间出现腹痛加剧,家属找到值班护士,护士认为病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遂自行给予杜冷丁50毫克肌肉注射.病人用药后疼痛感减轻,认为病情缓解,可第二天发现该患者已肠穿孔,并出现—系列腹腔感染的症状,最后丧失了手术时机。感染性休克而死。

(三)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 1.静脉穿刺输液时忘松止血带

一名护士给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且意识处于模糊状态的病人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时,穿刺成功后护士忘记解下止血带而直接静脉推注。药液推完后,护理员仍未想起解开止血带,待5个小时之后被发现,病人的左上肢已出现青紫肿胀,幸而抢救及时,才避免了肢体组织的坏死。

2.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

如某女青年因失恋而服用了大量度安定,同事发现后急送医院抢救。医嘱立即洗胃。但由于从事洗胃操作的护士未认真记录出入量,出量少、入最多,病人感觉腹胀.疼痛难忍,并吸出血性液体。经剖腹探查,发现病人因胃内张力过大而出现了急性胃扩张破裂。

一名护士在给一位70岁的男性患者提供早餐鼻饲营养液时,误将营养液滴入了留置于患者气管的管道,待发现有误时,营养液已进入患者肺内200ml,患者窒息死亡。 3.灌肠造成肛管、直肠烫伤

(四)护理工作不负责任 1.擅离职守

护理人员在值班时间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病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到处找不到人,因此而延误病人抢救的情况时行发生。

(1)护士不坚守特护岗位

对于特护病人来说,病情随时都可能出现紧急变比,所以,在特别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当一分一秒都不离开岗位,否则就可能出现差错或事故。如对一烧伤病人,为了防止高营养放在开放条件下被污染,而采用氮气加封闭输液装置。在准备更换液体时,护士离开特护岗位,致使气体进入体内,造成病人气体栓塞死亡。

(2)护理人员在岗时间不忠于职守

有些护理人员在值班时间内不是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而是凑在一起打扑克、织毛衣、谈天说地,甚至关上门,躲在值班室里睡大觉。遇到病人家属来找时,又往往极不耐烦,不是埋怨家属,就是责怪患者,不能及时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以致常延误诊治,一级护理制度每半小时巡视一次。

2.不仔细观察病情

如某孕妇因高血压妊娠中毒症而住进医院。入院1周后患者段现恶心、头晕。医嘱:冬眠灵1号2毫升肌肉注射。护士于当天下午执行了医嘱。晚8时左右,病人症状仍末缓解。再次用冬眠灵 l号2毫升肌肉注射,以后病人入睡。夜间护士曾一次巡视病房,均以为病人是正常入睡,并末走近床边听听呼吸,摸摸脉搏。次晨6时该护士去病房发药时,才发现病人口唇、面部及四肢青紫,牙关紧闭、心跳、呼吸全无。

案例:一位69岁的女性住院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死亡,究其原因发现输液管与静脉留置管分离、脱节,大量血液从静脉留置管流出,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移往ICU,但患者终因失血过 多死亡。

(五)对神志不清的患者、行动不能自理的患者、小儿患者,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发生患者坠床,造成身体外伤,各种引流管及静脉动输液管脱出,气管切开病人套管脱出堵塞。

(六)遗忘对危重患者的特殊处理。骨折全麻病人保暖被烫伤。湖北省医院恒温箱断电,两患儿脑瘫。

(七)特殊病人护理失误。儿童医院、精神病院,实行封闭式管理,患者受到伤害或者伤害了别人,医院应承担全部责任。

二、做好护理安全,防范护理纠纷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是人员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

人员素质数量

二是技术因素:主要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技术水平低

经验不足

协作能力不强

第6篇:护理安全隐患分析[推荐]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对策

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药物方面:

(1) 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 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 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4) 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 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

(1)体温单: 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2)医嘱单: 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3)护理记录单:

1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 ○2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 ○3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 ○4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是否进行处理,是否恢复正常,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

5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 ○6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或漏记等。 ○

3、护士技术因素:

(1)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 (2)护理经验不足,静脉穿刺成功率低。

(3)在抢救病人时,抢救流程不熟练,延误抢救时机。 (4)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1)病人对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 (2)护士宣教不到位。

(3)没有做到有效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 (4)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

(5)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 (6)值班时间窜岗、离岗或睡觉。

(7)工作中我行我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5、护士语言行为:

(1)护士对病人解释不耐心,主动服务意识薄弱、态度生冷、淡漠、甚至厌烦。

(2)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损害病人的自尊,侵犯病人的权利,如导尿、灌肠,术前备皮时未遮挡病人。

(3)做健康宣教不及时,注意事项未交待清楚。

(4)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有不满情绪苗头时没有及时报告或处理。 (5)对有意见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口头争辩,激化矛盾。 (6)交接班不清楚或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

(7)发现护理缺陷或处理不当时在病人面前讨论或表现不满情绪、发牢骚。

6、物品、配备和放置: (1)地面过滑致跌到。 (2)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 (3)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

(4)各种消毒液未及时更换,消毒浓度不符合要求。 (5)病人多,感染性病人与非感染性病人同住一室。

7、病人违医行为: (1)病人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不信任医护人员,加上家庭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拒绝治疗。

(2)病人做完治疗后擅自离开病房。

二、防范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如 《护士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对护理安全缺陷进行护理案例分析,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加强工作责任心,增强职业责任感,自我保护意识,对病人及家属也进行安全教育,取得病人理解配合。

2、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

按广东省护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要求年轻护士多看书,做到理论扎实,遇到问题要请教,书写完毕再次检查的习惯。

3、完善药品安全管理:

1注意药品配伍禁忌,输液速度,随时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 ○2对节假日、霉雨季节,易出差错人,时间进行超前监控,超前教育。 ○3统一规定药品、针剂、毒麻,限制药品保管要求。 ○4建立贵重药品登记本,毒麻药品上锁等。 ○4对失效、标签模糊的药品不使用,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5高危险药物如氯化钾、浓氯化钠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放,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并在贴○瓶标签上用红笔注明滴速,挂警示牌。

4、加强对护士素质培养,使护士言语,行为规范: 1建立有效沟通,风险告知制度,充分尊重病人知情权。 ○2对手术,特殊检查治疗病人,向病人解释手术方式、效果、并发症,检查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防治措施,让病人及家属充分知情,必要时签名认可。 (注:手术方式、效果及并发症最好由主管医生去解释。)

5、完善病人识别制度,预防跌倒与压疮制度: 1做好入院教育和在院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 ○2做好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避免不合适的运动造成的意外。 ○3对手术,昏迷的病人在治疗活动中使用“腕带”○,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4在床尾挂各种“警示牌,拉好床栏,告诉病人有关具体注意事项。 ○5对不合作者与病人或家属签订告知书。 ○

6、加强沟通,消除隐患: 1在执行医嘱时发现疑点及时与医生沟通,确认后执行。 ○2与病人的交流,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发现异常病情、体征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检查前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 ○4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不良习惯、先兆要及时阻止或报告。 ○5护理人员每月开小会时把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说出来,互相交流,共享。 ○

7、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结束语:护理安全不只是管理者责任,是整个护理团队要共同遵守的原则。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病人的健康和安全。每个护理人员都要保持“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充分认识到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是保证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护理安全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多分析、消除不安全因素,鼓励护士之间的团队合作,护理质量就明显提高。

第7篇:七月份护理质量安全分析

一、护士配备:妇产科5人(包括供应室、手术室),平均每天在院病人6个,高峰期达12个左右,手术每月约20台左右,分娩每月约22个左右,综合科护士4人、跟班护士8人,平均每天住院人数50在右,高峰期超过60人次,在病人增多,护士相对配备不能足的情况下,护士们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提早上班,推迟下班,有时出班也要上班,全院护士都不能按常休假,两位护士长不但要抓科室管理工作,还要上晚夜班,在她们的带领下全院护理工作紧张有序,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

二、护理部组织了核心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个案、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学习,让护士长、护士懂得工作中为什么要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如果违反操作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明白为保护病人和自身安全,是自己要执行护理管理制度,而不是医院护理部强求执行。

三、完善了护理管理资料,制订了护理质量评分标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调配方案,就护士长如何抓护理管理进行了有效的沟通,护士长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四、与部份护士进行了沟通,表示支持护理部工作,能接受目前护理部管理方法。 五:存在问题:

1、护士配备不足

2、住院病人用药由陪人在门诊拿。

3、治疗室配药不戴口罩,放置私人物品(如茶杯)、有的护士没事在治疗室休息。

4、护士仪表不符合要求,头发过眉过肩、有的穿拖鞋。

5、科室设置不规范,换药室设一楼不便于护士管理。

6、护士应急能力相对较差。 六:整改措施:

1、正在按护士配备标准招聘护士,目前跟班护士妇产科1人、综合科8人

2、妇产科已落实科内备药品基数,今后不需病人到门诊取药,综合科8月份必须落实科室内备药品基数,夜班护士备好白班长期治疗药品,中班核对无误后配药,一般二人配药,每个病人液体一次最多配1大1小2瓶,多余的护士不能在治疗室滞留。

3、已取消浸泡器械,正在准备将换药室搬至综合科。

4、为解决住院病人多床位少,一床多个病人治疗给护士带来工作不便,甚至会引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医院准备设置输液大厅。

5、护理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已制订护士奖罚制度,组织护士学习后,准备在9月份执行。

梅仙中心卫生院护理部

2012年8月1日

第8篇: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这段时间读了很多关于医院内护理安全的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现报告如下: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特别是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对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虑和分析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针对的对策。

一、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一)、护理人员因素

随着医疗效率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长,但是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这样就达不到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的床护比。结果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护理人员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增加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行为过失发生几率,即增加了病人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的自我素质对护理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一些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过关。个别护士工作态度不认真,巡视病人病情不及时,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心中无数,延误病人病情;有的护士对患者解答不耐心,治疗不细心,对各种抢救技巧技能掌握不熟练,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另外,护理

人员对医生的医嘱执行不利。有些护士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不按照医嘱对病人护理,例如,不按时用药、或者用错药,这都给护理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除了以上两点外,护理记录书的书写也是应该注重的问题。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护理记录时间不统一,内容不相符;2.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不完整,甚至无记录;3.护理记录书写字迹不清晰,涂改现象多见;4.护理记录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5.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现象时有发生;6.存在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不统一现象,出入量记录不准确。

(二)、环境因素

病人所处的医疗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好,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形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1.设施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等。3.危险品管理。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煤气、蒸汽锅炉等潜在不安全因素。4.病区治安。病区的治安问题,如防火、防盗、防止犯罪活动等。5.病人的经济状况,家庭、单位及社会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对病人的情绪均构成一定影响。

(三)、质量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强,监控措施不力,对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以及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重视成本核算减员裁员等。

(四)、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在护理过程中给病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危害。病人自己有时也会成为影响护理工作的一大因素,例如,有些病人对护士的工作很不配合,这就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护理是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病人和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增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及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改变目前紧张的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把不安全护理隐患降到最小。从医院角度讲,改善服务,提高医护水平才能让更多的病人的入院治疗。从社会效益讲,提高医护服务水平可以让病人得到很好的护理,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完善护理文书记录,减少安全隐患。

规范护理文书记录,按照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认真记录护理文书。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护理工作独立性强,虽然不断强调严格遵守工作标准及行为规范,但个别行为总有意无意地忽略要求,个人行为的好坏不仅关系自己形象及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的职业形象,促使护士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达到要求的标准,根据病人的需要及期望,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学习心理学、管理学、护患沟通技巧等专业知识,在这基础上,各科室根据不同的疾病护理特点,进行专科专病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专业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并鼓励护士进行各种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

(二)、改善医疗环境

任何人患病之后,都暂时地丧失了控制生理良好状态的能力,有些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较脆弱,患者被迫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他人决定和支配自己的行为,这本身就给患者造成了心理压力。所以我们应该改善医疗环境,让患者在医院里有种家的感觉,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养病,有利于疾病的治愈。首先应该把潜在着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减少不利因素对病人的治疗的影响。另外,要对病人有足够的关怀,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理上都要给予足够的关心。

(三)、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模式质量,它不仅是与最

终结果有关,并且与生产(服务)过程全部活动有关,所以质量管理应首先抓组织内部管理、维护成果质量信誉,而质量保证是帮助组织建立质量信誉,要让外部相信,我们的质量管理是有效的,同时也大大强化了内部质量管理,这是质量管理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的标志,是管理思想的进步。现今的管理模式,多强调组织内部的管理,忽略了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是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所以我们必须让病人参与质量管理,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要将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告知患者,这样才能让患者监督我们的管理,真正起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

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将病人所需护理活动量化,计算出工作量指数,以科学方法合理分配工作量,如确定每位护理人员照顾几个或照顾什么样的病人合适,做好人力的调配,充分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潜能和特长,又不造成人力的浪费。厉行节约、避免浪费,消耗性物品的领取、保管,使用,要有计划及要求,防止囤积过期造成浪费,一次性用品,虽然由病人承担费用,但我们要为病人着想,减少浪费。延长器械物品的使用寿命,正确掌握操作、清洁、保养的方法,专人保管,定期维修,延长使用寿命,以提高经济效益。

安全护理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需要护士应扎实的理论,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护理服务行为及高尚的综合素质来为病人服务,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特别是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遵循护理法规,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在为病人提供护理的环节上,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从安全角度出发,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尽最大努力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我学习医院内护理安全相关文章后总结的一些内容,望评正。

第9篇: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我院在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现已出院的160例骨科患者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其在住院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对策。结果 骨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医院医护管理监督工作不完善;护理人员技术不够;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病房环境因素。结论 探索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骨科护理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康复训练知识,对骨折患者进行院内的康复训练和院外的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而且骨科的患者相对其他科室的患者存在年龄差异较大、年轻人与老人的骨骼特点不同、骨折病因较多等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现已出院的16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为16~65岁,平均年龄为32岁。患者骨折原因主要有:车祸骨折62例,硬物撞击骨折45例,跌倒骨折43例;其中四肢骨骨折有82例,盆骨骨折38例,胸腰椎肋骨骨折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都经过骨科手术治疗,主要进行康复训练和住院静养治疗。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原因等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选择的160例患者进行走访调查,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情况,总结其在住院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其原因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2 结果

通过走访调查,160例骨科患者在住院期间有20%的人发生床上跌倒,25%的人发生磕碰,12%的人发生褥疮,发生意外人数占总人数的30%。

2.1根据结果总结出骨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医院医护管理监督工作不完善 患者由于医院医护管理监督工作不完善因素发生意外的有15例。对于严重的骨科患者术后一般不能自主活动,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指导才能起身,但是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当患者有需求时,不能及时的帮助患者,造成患者跌倒、褥疮等甚至造成二次伤害;由于医院对医护人员的监督力度不足,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约束力、质量意识等,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容易造成护理工作不到位,引起患者的不满。

2.1.2护理人员技术不够 患者由于护理人员技术不够因素发生意外的有18例。护理人员只具备基本的护理知识,缺乏专业的骨科护理知识,不能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于一些特殊性损伤的骨科患者比如脊柱损伤、瘫痪、截瘫等,需要较高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否则容易造成二次伤害[2]。

2.1.3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发生意外的有8例。由于大多数骨科患者行动不方便,疼痛难忍,而且术后还需要悉心照顾,很长时间才能够康复,所以患者常常情绪烦躁、易怒,容易不遵循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进行作息、饮食、体育锻炼等,甚至在住院期间擅自外出等,导致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1.4医院病房环境因素 患者由于医院病房环境因素发生意外的有9例。由于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医院病房环境也是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之一。比如:病房地板太滑,骨科患者本身行动不方便,在进行室内锻炼时非常容易滑倒,造成二次伤害,威胁患者人身安全[3]。

2.2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

2.2.1在医院医护管理监督制度工作不完善方面 加强医院的医护管理制度建设,针对骨科护理程序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由专人管理一个或两个患者。组建应急小组,保证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专门设定制度监督小组,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加强制度的宣传和监管,增加对医护人员的约束力,提高质量意识,减少患者意外的发生。

2.2.2在护理人员技术不够方面 医院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学习和指导,选择技术较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对参训人员进行定期技术考核,并设定激励奖金或奖品,鼓励护理人员自主学习,增加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较难的病例护理,采取以旧带新的方式,让医护人员逐渐累积经验[4]。加强护理人员的康复训练技术,增加专门的康复科室,辅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2.2.3在患者自身因素方面 加强骨科护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护理人员要按照医嘱及时、耐心的对患者讲解术前准备、术中术后风险、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饮食、作息、体育锻炼等注意事项,同时争取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一起监督患者有效执行。

2.2.4在医院病房环境因素方面 根据患者发生意外情况,增加病床护栏设计,护栏不牢固的进行加固,避免患者发生坠床事件;地板进行防滑处理;对于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标示;并定期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宣导和对患者的监督,约束患者进行大幅度的锻炼,减少患者发生意外的可能。制定专人对病房内的电器和用电设施的存放和使用进行监管,避免极易造成漏电乃至火灾的发生[5]。

3 结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升高,医疗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医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院方要做好日常医疗和护理管理工作,全方面的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医院要规范制度,细化流程,强化管理,责任到人[6]。骨科护理安全是促进骨科患者恢复、防范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方面。有效的提高骨科护理水平,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医疗纠纷,降低护理不良事故的发生,提升医护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琼枝.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包头医学,2010,34(1):34.

[2]杨在英,阮小琴,朱美红.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12):63.

[3]余莉.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50.

[4]蔡丛萍.骨科患者的护理安全对策[J].哈尔滨医药,2008,28(5):67.

[5]刘桂琴.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4):280.

[6]林彩霞,伍一,陈小玲.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4(30):177-179.编辑/金昊天

上一篇:西安四天最佳旅游攻略下一篇:文明村创建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