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货币政策是政府部门进行经济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措施。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或者货币供应量,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在内的重要经济目标。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世界各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下降。这主要体现为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其他国家带来重要影响。美元是重要的全球性流通货币,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很容易对其他发达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环境造成外部冲击。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与资本流动牵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随着中美贸易冲突加剧以及新冠疫情冲击,美国停止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脚步,致使联邦基金利率重新步入零下限。美国货币政策频繁地在传统与非传统货币政策之间切换,不仅对中国经济金融造成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本文研究试图回答两个重要问题。第一,美国传统以及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到底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哪些方面的冲击?第二,这两种不同的政策究竟通过哪些途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为全面衡量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传导机制,本文研究有两个特征:首先,强调传统与非传统货币政策影响的异质性;其次,量化政策冲击的动态演变及时变特征。具体而言,本文在系统地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展开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系统梳理美国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机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货币政策长期以传统的利率政策为主,经历了三次利率周期。在金融危机后,为提振经济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零下限,并转而实施非传统的货币政策,以量化宽松政策和前瞻性指引政策为主。相比之下,中国是维持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少数国家之一,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充足。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一方面通过创设新型的政策工具,进行短期以及中长期的流动性管理;另一方面也积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政策从价格型向数量型转型。第二,深入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向中国经济外溢的理论机制。从传统的政策工具看,利率传导、汇率、资产价格以及信贷渠道是主要的渠道;非传统的政策工具看,信号传导也是重要的传导渠道之一。量化宽松和前瞻性指引,意味着向金融市场参与者做出长期维持低利率水平的承诺。第三,通过实证分析讨论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金融冲击的路径分析。本文将传统货币政策和非传统货币政策放在统一的框架中,选取2001年至2018年的月度数据,基于递归与符号约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具体的传导渠道。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表明,在本文选择的样本区间内,美联储传统与非传统货币政策的意外冲击均能在短期内对中国的GDP和通货膨胀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汇率和利率是主要的传导渠道。从美国传统货币政策看,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以及增加广义货币供给,会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水平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这与净出口增速提高有很大的联系;而且中国广义货币供给以及利率水平变化有波动特征,但是总体效应为正。对于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而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以及基础货币规模的扩张,也短期内促进了中国宏观经济总量和通货膨胀的增加,但在长期影响并没有发生变化;并且国内金融资产价格以及全球原油价格也在短期内增长。第四,通过实证分析刻画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本文通过含有时变参数的TVP-VAR模型,衡量了传统和非传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时变传导机制。基本结论发现,对于传统货币政策而言,美国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在20个月内对中国的总产出是正向冲击,这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的过程。与此同时,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环境也将受到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向冲击导致中国的利率水平也随之上升。对于非传统货币政策而言,美联储总资产负债规模的正向变动,导致中国总产出水平呈现短期下降压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负向影响逐渐减弱,在5个月后趋近于零。对于中国股票市场而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利好消息,上证综指迅速呈现上涨趋势在5个月时间内正向影响逐渐减弱至零。不同冲击的动态变化,可发现以利率为代表的传统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约在20个月左右,而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般持续5个月左右。综上所述,本文揭示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在零利率下限中,美国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导致基础货币和资产负债表规模显著增加,引发全球美元供给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本文的研究对理解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供参考。一方面,本文详细梳理了美国政策的实施背景、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等;另一方面,准确测度了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能够为中国经济应对外部风险提供建议。美联储的传统与非传统货币政策冲击,均对中国GDP以及通货膨胀影响显著,其中汇率和利率是主要的传导渠道。美国提高传统利率导致美元升值,国内净出口增速提高。中国广义货币供给以及利率水平变化有波动特征,但是总体效应为正。对于非传统货币政策而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增加,造成宏观经济与通胀的短期波动,但是长期影响趋近于零。以利率为代表的传统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约在20个月左右,而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般持续5个月左右。

关键词:传统货币政策;非传统货币政策;中国宏观经济;溢出效应;TVP-VAR模型

学科专业:世界经济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标和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传统货币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2.1.1 传统货币政策定义

2.1.2 传统货币政策的外溢性研究

2.1.3 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2 非传统货币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2.2.1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定义及分类

2.2.2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外溢性研究

2.2.3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3章 美国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机制分析

3.1 美国传统货币政策演变机制

3.2 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演变机制

3.2.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3.2.2 前瞻性指引

3.3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机制

3.3.1 改革开放初期的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3.3.2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初期的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3.3.3 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3.3.4 流动性过剩期间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3.3.5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演变

第4章 美国货币政策外溢性的理论机制分析

4.1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研究的理论模型

4.1.1 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

4.1.2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

4.1.3 模型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

4.2 传统货币政策外溢性传导机制分析

4.2.1 利率传导渠道

4.2.2 汇率传导渠道

4.2.3 资产价格传导渠道

4.2.4 信贷传导渠道

4.3 非传统货币政策外溢性传导机制分析

4.3.1 利率传导渠道

4.3.2 汇率传导渠道

4.3.3 信贷传导渠道

4.3.4 信号传导渠道

第5章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路径分析

5.1 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

5.1.1 美国货币政策变迁描述性特征

5.1.2 中国宏观经济变化特征

5.2 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中国经济的传导路径

5.2.1 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中国经济的理论基础

5.2.2 数据选取和模型建立

5.2.3 实证分析

5.3 量化宽松政策前后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比较研究

5.4 本章结论

第6章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冲击的时变性分析

6.1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传导的时变性机制

6.2 数据选取与模型建立

6.2.1 数据选取与指标构建

6.2.2 TVP-VAR模型设立

6.3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冲击时变性的实证结果

6.3.1 美国传统货币政策冲击效应

6.3.2 美国非传统货币政策冲击效应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上一篇:初中美术创造性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