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及对策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境教学为教学法专家李吉林首创, 经过几十年来的实践, 这一教育模式得到了更新发展, 从单一学科走向全面的素质教育, 为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条广阔、有效的教学途径。情境教学是李吉林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呆板、繁琐、片面、低效”, 压抑儿童兴趣、特长、情感、态度、志向等素质发展的种种弊端, 在吸收、借鉴我国古代文论中的“意境”理论和外语教学中运用情境进行语言训练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不断的理论加工和实践创新而总结出的一套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激发学习的情感, 有效的训练感觉, 培养直觉, 发展创新, 达到说教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

1 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

1.1 设定情境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 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 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解决了长期以来因重认知轻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 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强调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 从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 而且发展了学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情境教学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历史教学导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情境教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从开发全脑功能的角度, 通过教学活动, 进一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协调发展,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水平,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含义;其人文意义在于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和高尚情操的陶冶, 不是将学生看成是单纯的知识容器,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致力于培育具有美好心灵的活生生的人;其学术意义在于倡导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其道德意义在于树立了教育事业的光辉榜样。

1.2 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

教学情境的设计必须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有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 教学情境是一个文化的复合体。情境中的任何细节、任何因素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时这些“默化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比教学目标知识对学生的影响还要深刻、久远, 所以,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统一、优化的情境, 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教学情境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设计、选择。真实性。真实性是情境教学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传统的“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的单纯讲授式教学, 其最大的不足就是知识被从其实际应用的情境中剥离出来, 成为抽象、空洞的概念、规则。而脱离真实情境获得的知识常常“沉淀”为不具备实践作用的“惰性的知识”。情境教学正是立足于反思传统教学脱离真实生活而建立起来的, 它强调按照真实的社会情境来改造教学, 使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可以说, 真实性是情境教学的生命所在。教师应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生活, 留心收集、积累能设计或利用成为教学情境的事件、信息, 把生活融入教学, 使教学面向生活。由于教学情境多为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所设计, 所以必须充分考虑教学情境的可操作性及设计、运作教学情境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设计、编制教学情境, 制作有关工具、课件时, 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应该选择那些既优化教学又便于操作的教学情境。如果情境教学的运用增加了教师、学生的负担, 则不能认为该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成功有效的。

2 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对策

2.1 创造角色情境, 启迪学生心灵

角色情境的营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 在课堂上扮演有关历史人物、演绎有关历史事件, 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能力的锻炼。《中国历史》《明清经济的发展》一课讲到:明朝中后期, 商品经济空前发展,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内容在课本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学生对于什么是资本主义, 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为什么会在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迷惑不解。就可将明朝小说《醒世恒言》中的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作为这节课的教学材料, 让学生根据此材料自编自演。由此, 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 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的理解。实践证明, 历史课堂采用情境教学有着明显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潜力, 对于改革历史教学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和突破。

2.2 创设语言氛围激起情感交流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 重视语言的魅力, 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 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 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一种美的感官享受, 这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譬如在讲授《甲午战争》一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言渲染气氛:“同学们,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 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 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 回到历史的1894年, 共同体会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这样的语言使课堂一开始就笼罩了浓重的气氛, 学生的思维与课本内容的氛围相融合, 对于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历史教学中, 教师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以真挚, 饱满的情感, 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 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 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 刀光剑影, 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 把历史本身的魅力, 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去吸引学生, 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 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2.3 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 展示直观

激发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所谓的实物是指具有历史教学价值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文物, 如古钱币、古器皿等历史文物;还包括文物的赝品, 历史人物或历史场景的模型等。教师在讲授历史时, 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材料, 很好地创设物具情境, 展示物具并配以有说服力的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 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经久不忘, 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使学生易于理解,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参与其情境去探索新事物, 提出新观点。

摘要: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 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健全理性的人, 还要培养情感健康的人。本文主要总结了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 重点提出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情境教学,设计原则,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 叶小兵.历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下一篇:邻卤苯乙酸合成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