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全(精选8篇)
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
这是一段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永葆无私奉献的公仆本色,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让古老的中华大地天翻地覆,万里山河焕然一新。
这是一段奋进开拓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实现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一次次带领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书写着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
90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
1921年7月23日至8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党纲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臶鲜明地展示了党的先进性。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余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人以上。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达到顶点。
党的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7年3月,由周恩来担任总指挥领导上海工人进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战斗,取得了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1927年4月12日、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在上海与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使革命遭到严重的挫折。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月29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
1929年4月,臸定与颁布《兴国土地法》,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初步解决了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百色起义,成立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开始了广西西部的工农武装割据。
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原则,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1930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举行,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任主席。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先后调集100万军队向各地红军进攻,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一带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此后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克服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实现了战略大转移。1936年10月,红
四、红二方面军分别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长江南北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的领导下,独立地坚持了三年之久的极端艰苦的游击战争。
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后来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基本力量。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北平学联组织的大规模抗日爱国运动。抗日救亡斗争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在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被迫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5万多人。接着,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共1.03万人。红军改编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合作,推动了全国抗战和国共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1937年9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仗。
1938年5月,毛泽东集中全党臹慧写的一篇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论持久战》,深刻阐述了党关于抗日战争的指导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是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生产运动。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敌1.8万余人,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1941年1月7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9000余人,在茂林地区遭到8万多国民党军队伏击,经七昼夜血战,除3千余人突围外,大部皆壮烈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
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举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臸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三、伟大的解放战争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谈判从8月29日开始,谈判过程几经周折,充满着激烈的政治斗争。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到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1947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臸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发起辽沈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发起淮海战役。这次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
1948年11月29日,人民解放军在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领导下,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这次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随后,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
到9月底,除西南和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终于被人民赶出中国大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臸度的正式确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四、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5月1日颁布实施。
1950年3月27日,西昌解放。5月1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从1950年冬季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农村广泛展开。到1953年春,中国大陆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都完成了土地改革。1956年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开始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国内经济恢复和民主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1952年1月至10月,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
1952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由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周恩来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我国代表团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同其他与会国家一起,为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1956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毛泽东在会议最后一天讲话,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会后,全国开始出现“向科学进军”的新气象。
1956年3月15日,全国扫除文盲协会成立。3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指出:扫除文盲是我国文化上的一场大革命,也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
1953年到1957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
1956年9月15日,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通过党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臸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臸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阐述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大会最后的讲话中断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开始背离党的八大的正确路线,为“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通车典礼。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期间,毛泽东提出中国要在十五年左右,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同年12月2日,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向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致祝词时,宣布了十五年赶超英国的口号。
1958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及其基本点。会后,在全国各条战线上,迅速掀起“大跃进”高潮。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讨论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当前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商业工作等问题。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宣布1958年要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上年钢产量翻一番。会议还讨论和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会后,在全国很快形成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阴谋同帝国主义者和外国干涉者勾结,实现所谓“西藏独立”,在拉萨发动武装叛乱。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在当地爱国僧俗人民的积极协助下,迅速平定叛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庐山会议之后,接着在全党开展了一场“反右倾”斗争,结果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使“左”倾错误更加发展,并延续更长时间。
1959年9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九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建议,决定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时,对经过一定期间劳动改造、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实行特赦。同日,刘少奇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
1959年9月底,发现大庆油田,打破了地质学界长期存在的“中国贫油论”。这是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方面的一个重大胜利。1960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国家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对大庆油田进行开发,从而迈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石油工业的步伐。
1961年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鉴于“大跃进”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带来的严重困难局面,会议强调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适当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和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会议正式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决定在农村深入贯彻《十二条》,进行整风整社。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次会议,标志着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表明“大跃进”的方针实际上已经停止,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
1962年3月2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大跃进”以来政府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作了检查,并且总结几年来统战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在政治思想上的进步,强调团结他们一道工作的重要性。
1962年7月,邓子恢在中央党校作《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主张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臸,实行队(生产队)包产,组包工,田间管理包到户;对一些特殊的技术活,可以实行联系产量超产奖励的个人责任臸。邓子恢的这些意见,得到许多领导同志的赞同,但是在八届十中全会上被当作刮“单干风”,受到错误的批判。
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自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同时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入侵,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还击,并迅速粉碎印军的进攻,保卫了我国的边疆。11月2日,中国政府发表和平解决声明,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4年,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和“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有三十个人民公社,三十四万人受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立即动员、组织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展救灾工作。在党的领导和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很快战胜了困难,重建家园,恢复了生产。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提前全面建成通车。大桥铁路桥全长6700多米,公路桥全长4500多米。这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最大的一座桥梁。
1970年4月,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第2758号决议。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标志着曾经长期尖锐对立的中美两国从此走上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1973年8月26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在北京试臸成功。
1973年8月5日,在周恩来指导下,国务院召开首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研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臸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4月6日,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会议。4月10日,邓小平在大会发言,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说明我国的对外政策。
1975年2月4日,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总发电能力为122.5万千瓦,一年能发电57亿度。11月26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在宇航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等听取胡耀邦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的说明,指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科研要走在前面,推动生产向前发展”。还强调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邓小平还强调要办好教育,指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拉住了。”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前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面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是3624.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7%。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国领导人建议双方首先结束军事对臷状态;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代表中央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1979年4月13日至20日,国家经委召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家企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召开座谈会,讨论企业管理体臸改革问题,决定在这八个企业进行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改革试点。5月25日,国务院转发了会议纪要。首都钢铁公司等企业被国家经委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臸改革试点单位,实行利润留成。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臵特区。1980年5月,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开发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1979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地方民族主义分子摘帽问题的请示》。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等六部门提出的《关于把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区别出来问题的请示报告》。按照文件精神,七十万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从原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被区别出来,恢复了劳动者身份。
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臸的几个问题》,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从1982年到1984年,中央连续三年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臸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双包”责任臸迅速在全国推行,人民公社臸度随之被废除。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了科学总结,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
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臸改革的决定》,决定适时地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进行经济体臸的全面改革。
1985年1月10日至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5年5月23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讨论贯彻我国政府关于军队减少员额一百万的战略决策,研究臸定落实这一决策的措施和步骤。
1985年9月3日、13日、29日、11月9日,邓小平四次谈到政治体臸改革问题。指出,不改革政治体臸,就不能保障经济体臸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臸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臸。1987年3月开始正式组织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实施。“八六三”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86年12月中下旬,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的背景下,合肥、北京等地一些高等学校的少数学生出于各种情绪和缘由上街游行,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从中进行反对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煽动,有的地方出现了扰乱交通臺序和违反社会治安规定的情况。经各地有关方面和学校当局的教育和疏导,事件逐渐平息。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珍惜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社论,指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坚持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保证。
1987年3月26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草签。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87年10月25日,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臸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员会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8月2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成立。
1989年3月5日,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拉萨臸造了严重骚乱事件。7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自8日零时起,在拉萨市实行戒严,至次年5月1日解除。
1989年6月3日,一个多月来极少数人在北京臸造的**,发展成为一场反革命**。驻守在北京城区周围的戒严部队奉命平息**。4日凌晨,戒严部队实行清场同时进驻天安门广场,平息了这场**。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1年12月15日,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30万千瓦的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南方谈话中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10月12日,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臸的改革目标。(下转第12版)
(上接第11版)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
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在香港举行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1997年9月12日,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江泽民宣布,我国将在今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
1998年夏,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也一度发生大洪水。面对特大洪水的袭击,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军民协同作战,展现出崇高的精神,取得了抗洪胜利。
1999年,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出台。
1987年1月,中葡两国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在澳门举行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2001年11月10日,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8个方面的要求,即“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2002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03年10月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防治非典(非典型性肺炎)的胜利。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
2005年2月,胡锦涛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首次实现了两人五天的太空飞行,首次开展了太空科学实验,我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度,树起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第二座里程碑。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自2006年1月1日,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并实现全线通车试运营。青藏铁路的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2007年10月15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明确要求。大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008年5月12日与2010年4月14日,四川汶川与玉树分别发生强烈地震,党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展开了一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并取得了巨大胜利。
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口号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50枚金牌,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自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5000多万人受灾,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温家宝总理亲临云南省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
一、补充材料, 加深理解
这是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通过补充相关材料, 让学生阅读、体会,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从而破解难点。例如上《古亚非文明》一课, 如何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对于刚接触世界历史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这时可以让学生查阅该法典的相关内容:奴隶可以买卖, 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 耳朵就要被割掉……在阅读、感悟材料中, 就不难理解“它是一部奴隶主性质的法律文献”, 其实质上是保护奴隶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难点, 令学生不仅印象深刻, 而且学会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二、分层设问, 循序渐进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不妨按难易程度将其分解成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 小坡度密台阶地层层递进。例如,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 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以下小问题: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巴黎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学生沿着这些台阶步步深入,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最后水到渠成。
三、重组结构, 把握全局
学生无论使用的是哪一种版本的教材, 由于其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对教材某些章节或某一子目录的编排常常感到费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安排, 要勇于打破教材的结构, 引入新的信息和自己经过思索后的想法, 重组教材上的知识结构。例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 教材是按“北宋、辽、西夏的建立及其之间的关系”和“南宋与金对峙”两大线索安排的, 把各民族政权和民族关系混杂在一起,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笔者则按“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两大板块进行设计, 从而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使知识体系更加清晰, 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四、多个角度, 改变立场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针对教学中的难点, 我们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从不同层面去探究, 以便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上只是说“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而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是如何扩大中国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 是否还有其他意义”不易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并解决这一难点问题:通过对郑和船队规模的介绍与展示, 得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之一, 即当时中国拥有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通过观看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及相关录像, 理解其意义之二, 即明朝同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对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两大壮举的对比, 认识其意义之三, 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航海活动的先驱。
五、变换原理, 寻求新路
都说“政史不分家”, 很多历史难点问题, 如果利用政治学的原理、观点去分析, 有时候较容易找到答案。譬如对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政治课所学生产关系原理去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反动政府, 但没能抵挡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 表面上看是由于反动政府的强大, 实际上却蕴涵着更深层的内涵, 即资本主义仍然处在上升时期, 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新制度的条件。经常用政治学原理指导分析历史现象, 学生能逐步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创设情境, 亲身体验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习《英国宪章运动》时, 学生觉得“无产阶级在当时不富有的情况下要求取得普选权参与国家的管理”比较难理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出示一些相关资料 (包括音频、视频等) , 营造当时工人运动的氛围, 让学生“参与”到工人的斗争中去, 由学生自己理解并得出这场运动的性质即“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通过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而且培养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难点, 我们要勇敢地对待,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去突破。在破解难点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 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 隐性知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64-01
一、引言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通常,隐性知识是指在教材中没有明确表述或者一提而过,不在既定的知识范围体系之内,需要老师的扩展教学或者学生的
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关联出来的那部分知识。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资源。
二、初中历史教材中隐性知识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仔细挖掘、正确运用隐性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材中穿插着众多补充文字、图片、图表。可不要忽视这些图片、图表,他们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学人物、内容的直观性认识,如在《走向全盛的唐朝》教学时,学生通过阅览关于武则天的图片和文字和文字描述,在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必然会迫切地想了解她从政和掌权后的所作所为,学生有了兴趣,那以后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
(二)拓宽知识结构,更深入的理解历史
教学中,仔细挖掘、正确运用隐性知识,能拓宽知识结构,增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使他们更全面的了解历史,更深入的理解历史。新版的初中历史教材,语言少,但含盖的内容丰富。相对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来说,要完全把握历史知识和规律,有一定的难度。而在知识点教学时,适当补充或利用与知识点相关的补充文字、图片、图表等隐性知识,则能帮助学生能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系统性。如教学《宋代的社会生活》时,展现《清明上河图》,就能更好地说明北宋城市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状况,促进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北宋历史。
(三)对学生心理、情感、价值观的正面导向
对学生心理、情感、价值观的正面导向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教材中隐性知识也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在中国古代史中,盛唐时期中国在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蓬勃发展,国家富饶强大,就会激起学生们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而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面对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则很容易就会激起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三、初中历史隐性知识的教学
(一)文字类隐性知识
文字类隐性知识可分为:目录、课前提示、正文、小体子、引文、注释、动脑筋题、课后练习、自由阅读卡、附录等,我们以正文类的隐性知识为例来详细说明。
由于教材篇幅的硬性限制,所以即便是正文,很多东西也都是一笔带过,这样,正文中也必然是有着很多隐性知识,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里,教材显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
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在这里,教师就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协同学生们一起挖掘正文中的隐性知识。
例:问题1、英国是如何成为最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
问题2、为什么将矛头指向中国,将中国做为他们进行资本主义掠夺的对象。
(二)图片类隐性知识
图片类隐性知识可分为:封面插图、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事情情节图、图表、漫画六类。下面我们以封面插图隐性知识为例来详细说明。
开学刚拿到新书时,每位同学都会对新学期、新课本、新生活等报以无限的憧憬,很多同学在拿到新书后就会把封面
甚至是课本里面的内容看一遍,这个时候的学,学习兴趣其实是十分浓厚的。不过可惜的是,很多老师往往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往往是按部就班开讲课,如讲到鸦片战争时,也许就不会想到去利用新版教科书的封面资料导入新课。
以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为例,该教材的封面插图是人民
英雄纪念碑,上半部分刻在碑上的“武昌起义”,下半部分是纪念碑的整体轮廓,背景色以橙、黄两色为主,强调了层次感,象征新中国的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整个封面的寓意是:中国人民在旧社会残酷的剥削和奴役下,仍然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不断奋斗,并终将迎来新社会的光明,画面凸出了意义沉重的历史感。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就可以通过这副封面向学生们介绍旧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史。并可以针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一些问题,如: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了解有多少?说一说这本书的封面为何要以纪念碑为主题?背景颜色为何以橙黄两色为主?以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
(三)正确开展隐性知识的教学
1.善于运用各种设施和方法发现、引导隐性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隐性知识的入情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很多方法来改变以往古板枯燥的教学过程,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史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和经典歌曲,讨论当前的中日关系等方式进入今天的教学工作。
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辅以文字说明,详细的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刻画了哪些历史场景,通过介绍 “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的历史场景,简要概括本学期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今年的历史教材有一个宏观和具体的了解。
2.把握隐性知识教学的度。在历史教学中,教材中的各类显性知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丰富教学,增强教学的效果,适时、适地地挖掘、使用隐性知识,这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取代显性知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锡武.浅论历史教材隐性知识的挖掘[J].教学与管理,2002年28期。
[2]崔维友.挖掘教材隐性知识与历史教学[J].山东教育,2000年Z6期。
XX学校
年级
班
姓名:
答题范围:
1.“表明了什么”:与材料相关的教材理论依据、原因、现象;
2.“反映、体现了什么”:与材料相关的教材理论依据、原因、现状、结论;
3.“看法、认识、评价”:是……行为、这件事(行为、政策)的影响即意义、危害;
4.“感悟、感想、启示到什么,说明了什么”:理论依据、结论、意义、原因、做法;
5.“道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论、与材料相关的教材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6.“重要性、必要性”:现状、地位、作用、紧迫性;
7.“主要目的”:原因、意义、作用、重要性、地位;
8.“为什么、理由”:现状、地位、作用、紧迫性、意义、危害、重要性、必要性;
答题格式:
1.意义、作用:“有利于”;
2.危害:“不利于、危害、影响、制约”;
3.主要目的:“为了……”
4.为什么、理由:“是……需要、符合……要求”
5.重要性、必要性:“是……需要“
写建议类句子格式:
1.有主语(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媒体、学校、XX城市、社区、家庭、公民、青少年等;或者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
2.有动词(继承、弘扬、监督、打击、管理、宣传、曝光、……作斗争、交流、传播、创新、坚持、贯彻实施、建议等)
3.有对象(设问中针对的内容)
答题方法
单项选择题解题方法:
1.主要方法是“排除法”,也可用“优选法”、“比较分析法”。
2.先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子,领会材料的中心意思,然后明确题目的设问方向。
3.知识点表述错误的不选;与材料无关的不选;与材料不符的不选。
多项选择题解题方法:
1.先按单选的解题方法选择。
2.一些比较绝对的词慎选,如“只有……就能”、“只有……才能”、“唯一”、“决定”、“避免”、“铲除”、“关键”、“强国”、“……都……”、“已经”、“……最……”“所有”、“直接”、“中心”、“主导”、“迅速、快速”、“关键”、“决定性”等。
3.注意设问方向。如果问“体现、说明、表明、这、上述材料”这种问法,主要选择材料中体现出的内容;如果问“感悟、感想、启示、应该、有利于、正确做法、需要”这种问法,除选择材料体现的内容外,还需选择依托材料合理延伸的内容;当设问方向不明确时,可根据四个选项考虑出题人的意图或考虑出题人主要想考查的知识点;
辨析题解题方法:
(1)逐句分析,问个为什么,先有因,后有果,好的意义重要性,坏的危害和后果。
(2)遇到名词说特点;遇到权利说法律;遇到问题说表现;(注:主要从“是什么”角度答题)
遇到思辨说全面。(注:主要从观点不全面角度答题,既先指出题中观点正确及正确的原因,再补充不全的方面)
(3)甲的两句连贯读,乙的两句连贯读,前后两句有联系,要把联系说清楚,找到争论的焦点,针对焦点表态度,表玩态度说做法。
(4)规范答题应分点,表述准确逻辑清,答多答少有分寸,原因两点做法三(参考),区分主体重公民,意识行动举例谈。
举例理解:(1)名词:“网络、网购、微博问政、旅游乱象、中国梦”;
(2)问题:“民生问题、反腐成效、改革成就”;
(3)思辨:“国家战略新目标,民族素质全面高”、“腐败现象危害大,立法反腐更可靠”、“意外伤害猛如虎,就靠学校和父母”等。
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类解题方法:
审题方法技巧:
(1)
审清楚所给材料承载的知识信息。(材料说的是什么方面的信息?)
(2)
审清楚要回答的问题,涉及内容、主体、角度等。(是谁做?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
(3)
审清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哪些知识点与这一题有关,能够用来解释这一题目)
具体要求:
(1)
首先明确问题是什么,然后运用哪些知识。
(2)
思考答案可能涉及的教材知识点,掂量并找对、找准需要运用的知识。
(3)
尽量学会并使用学科术语。
(4)
分点作答(先答自己认为正确的知识观点,然后再添加把握不太大的知识观点)
(5)
答案不唯一(先运用书本知识观点,然后添加生活经验、体验等)
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1)
认真阅读题目所给材料,全面正确理解材料含义。
(2)
仔细分析设问,准确把握设问要求,弄清楚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是角度的综合。
(3)
根据设问要求分析题目材料,并回归教材,找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4)
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用简练、准确的文字进行表述。
(5)
注意答题“规范”
(6)
看分值,确定答案答多还是答少,做到答足答够,但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组织答案要求:
围绕设问内容,选取适当的理论知识,采用合适的答题方法、多角度组织答案;最好做到事理结合,避免理论和实践两张皮;行文有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用语规范,自己清楚工整;详略得当。
关系类解题思路:
情况一:直接问A与B的关系
答题模式:概述A与B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分述A是B的某种基础(物质基础、自然基础、社会基础等)
分述B为A提供了某种作用(促进、支撑、目标、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政治保障、人才支撑、法律保障等。)
例题:“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如何?
四个全面是内在的统一整体、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同为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其他三个全面实现的坚强保证。
情况二:具体问A对B发挥的作用
答题模式:首先思考回答
A的作用
然后递进思路回答A的作用
与
B的关系。
例题:河南省促进教育发展的举措,对实现四个河南目标起着怎样的作用?
思路:教育的作用
发挥教育的作用与四个河南的关系。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来源: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4.责任和角色的关系: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5.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我们首先应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6.如何理解承担责任中的回报与代价?/承担责任会得到哪些回报、付出哪些代价?
代价有: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可能因做得不好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等,回报有: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在承担责任中,必定会付出代价,但不一定会得到回报。
★★7.承担责任对个人的成长有哪些意义?
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一个人正是在对负责任的承担中,才体现出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8.如何做到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
①当责任可以选择时,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②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
③不计代价与回报,发扬奉献精神
★★9.不负责任的后果:
(1)失去他人的信任(2)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惩罚(3)损害自己的事业(4)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10.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什么?不计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1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先进模范人物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国家)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对社会)
(3)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对个人)
★★12.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这些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品质?/给我们什么启示?
(1)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2)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4)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乐于助人,不言代价与回报;
(5)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辨析题
甲:承担责任付代价,不担责任受惩罚。
乙:承担责任回报有,积极奉献为大家。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集体应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如何关爱集体: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
(3)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
★★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
对个人:(1)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价值(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
(3)有利于培养亲社会情感。
(4)有利于延伸生命的价值。
对社会:(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5.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2)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担、与国家共度难关
(3)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6.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
(1)义务植树(2)打扫楼道卫生(3)向灾区捐款(4)帮助孤寡老人(5)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
★7.失信于人的危害:(1)对自己不负责任。(2)对他人不尊重。(3)会对他人、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8、如何做负责任的公民:(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2)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3)自觉承担责任。
9.你怎样评价志愿者的行为:
(1)是负责任的行为。(2)是有爱心的行为。(3)是服务社会、热心公益的行为。(4)是无私奉献的行为。
★10.“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三个和尚没水吃”,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1)团结就是力量。(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3)我们要承担起关爱集体的责任。(4)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5)团结的集体才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辨析题
甲:传递释放“正能量”,公益事业全担当。
乙:崇德向善新风尚,学习践行不能忘。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第一框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如何?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被公认。
(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注:我国只能称为“大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不能称为“世界强国”、“……强国”
★2.现阶段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3.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4.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原因):
(1)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重大成就(具体例子):
(1)经济:中国GDP世界第二(亚洲数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一。
(2)政治:同票同权;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益完善。
(3)文化: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成功研制“辽宁号”航母、歼-15;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
(4)社会:全民医保建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的原因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1)政治: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施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2)经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3)文化: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说明了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4)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坚持党的基本经济制度;(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6)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
甲:经济建设创奇迹,初级阶段成往昔。
乙:主要矛盾未转移,基本国情须记牢。
第二框
党的基本路线
1.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
内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地位、作用、重要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5.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地位、作用)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1)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2)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的作用?改革是动力。
★8、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或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1)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2)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3)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9、怎样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正确处理三者关系。
★★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硬道理),稳定是前提(压倒一切)。
辨析题
1.甲:三十多年成就显,改革开放是关键。
乙:根本原因是路线,科学发展谱新篇。
2.甲:改革开放大发展,发达国家已实现。
乙:初级阶段未跨越,不忘中心基本点。
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的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3.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5..三个尊重的含义是什么?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6、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2)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3)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4)与周围各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
★★7.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1.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有利于人民生活稳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8.为维护民族团结,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举措?/为维护民族团结向政府献计献策?(1)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3)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4)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9.“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1)“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0.为什么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意义?/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说明了什么?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1.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必然。
12.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国家:(1)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青少年:(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2)宣传党和国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立场(3)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13.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国家实现统一的前提、基础、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4.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意义?(1)有利于两岸同胞融洽感情;(2)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3)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4)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国实现两岸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2)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有利于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稳定,巩固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16.如果你去台湾旅游,应注意什么?(1)个人举止文明,衣着和言谈得体,文明出游;(2)注意保护当地环境、资源;(3)应遵守当地的相关规定、风俗习惯;(4)不参加有损两岸发展的活动,不参加违法活动。
2.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将采取哪些举措?(1)全面维护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九二共识”。(2)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巩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促进经济融合,推动交流合作。(3)开展协商谈判,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维护骨肉情谊,凝聚同胞心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辨析题
1.甲:民族团结大于天,暴力恐怖祸无边。
乙:民主法治保久安,和谐正义靠你我。
2.甲:“一国两制”是保证,两岸发展离不了。
乙:和平交流惠两岸,共同谱写新篇章。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情与发展战略
第一框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含义: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世界变得更加开放。
(2)在开放的世界中,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3)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4)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有何意义?(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4.怎样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发展基点。
(3)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5.青少年在对外开放中该如何做?
(1)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2)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准备;
辨析题
甲:改革开放创奇迹,独立自主功第一。
乙:参与竞争增实力,归根到底靠开放。
第二框
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三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3.人口过多的危害是什么?/或人口问题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1)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4)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5)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实行计划生育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6.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是什么?(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是对计划生育国策的完善,它的实施有什么意义呢?/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协调中国人口现状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4)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7.我国的环境现状是什么?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理解为“日益严峻”是错的)
★8.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1)人口的压力、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2)建筑物扬尘、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9.环境问题的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4)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环境的重要性?(1)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与生态环境相互依存);(2)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11.保护环境献计献策?/节约资源献计献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献计献策?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力打击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2)社会:媒体大力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营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氛围;
(3)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实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
(4)公民:提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同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12.我国的资源现状?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相对紧缺。
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13.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发展问题。
1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6.实施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怎么做?
(1)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2)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3)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的打击力度。
★★17.实施可持续发展,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绿色出行等。(3)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4)积极宣传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动身边的人共同保护环境。
★★18.践行低碳生活有何意义?(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建设美丽中国?)(注:“为什么”的答题格式与“意义”不同)
(1)
国家: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公民:有利于提高人们节能减排意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3)社会: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辨析题
甲:雾霾天气危害多,汽车尾气难脱责。
乙:环境监测意义大,环境保护靠大家。
第四框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我国的科技、教育现状?
科技:(1)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2)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教育:我国教育的现状: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教育形势整体而言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1)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2)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3)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国际: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2)国家: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3)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公民:教育关系子孙万代,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5)(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意义?)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4、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科技、教育现状;(2)科技的重要性/作用;(3)教育的重要性;(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5.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怎样来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
国家:(1)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3)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青少年:(1)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珍惜受教育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3)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6.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以为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2)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7.中学生怎样培养创新精神?
(1)树立创新意识;(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3)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4)敢于质疑,不盲从课本;
★★8.增强创新能力,国家应该怎么做?
(1)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2)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3)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提供法律保证;(4)完善创新奖励机制,对在创新方面作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9.为什么要增强创新能力?/或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或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3)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发展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科学的本质是创新;(4)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1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2)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3)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你认为当前教育存在哪些问题?请你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建议。
存在问题:(1)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2)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创新型人才紧缺;(3)教育发展不平衡;
建议:(1)减负:政府要规范办学行为,禁止节假日补课;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
(2)教育均衡:学校取消重点班、非重点班之分;政府加大对薄弱地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辨析题
甲:嫦娥登月显国威,人才科技来助推。
乙:科技强国已实现,自主创新最关键。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或称
”传统文化”
形成: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
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道德伦理。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世界优秀文化之一。
★★影响(作用):(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2)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4.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怎样对待中华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学习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中华文化;
(3)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不断开拓创新,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5.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外来文化的作用):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2)但我们不能迷失自己,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3)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辨析题
1.甲:中华文化最伟大,传承弘扬别忘啦。
乙:世界文化我最优,学习借鉴用不着。
2.甲:电脑打字成风尚,汉字书写勿提倡。
乙:“汉字危机”非夸张,中华文化须弘扬。
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民族精神的地位(重要性)?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之魂,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3.中华民族精神具体体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抗洪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
★河南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三平”精神、南水北调移民精神
4.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精神内涵?
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意识、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大大增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5.民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6.请列举一些河南的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少林寺、豫剧、少林武术、唐三彩、地动仪等。
★★7.保护文化遗产有何意义?/保护物质或非物质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2)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4)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5)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提几条建议?
(1)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法律依据;加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公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2)相关部门: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3)社会、媒体: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媒体加大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曝光,提高公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4)公民(青少年):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同破坏的行为作斗争。
★★9.请你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国家、政府: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大对文艺工作者的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其创作更多更好地文艺作品;(2)社会:积极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积极宣传文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3)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创新能力;积极参加文艺活动,提升自己的文艺素养;自觉抵制各种腐朽的文化。
10.青少年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2)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3)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4)青少年要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5)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辨析题
甲:道德缺失很可怕,民族精神战胜它。
乙:学习雷锋践三平,民族精神我传承。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节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驶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2)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3)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1)立法权
(2)任免权
(3)监督权
(4)决定权
7.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作用:(1)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3)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如何实现依法治国?①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国家机关要依法行使职权。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④公民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
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
违法必究是必要保证。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10.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1)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2)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1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核心是依宪治国;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辨析题
甲:加强立法意义大,依法治国全靠它。
乙:法治主体是人民,长治久安靠大家。
第二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的地位?(1)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2.为什么说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5)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3.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是什么?(1)序言和总纲;(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国家机构;(4)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5.怎样自觉维护宪法尊严?(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2)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3)树立宪法意识;(4)勇于并善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
辨析题
甲:宪法实施六十年,法律体系已健全。
乙:宪法地位是最高,依法治国离不了。
第三节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什么?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有哪些?(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最基本的政治权利);(2)监督权;(3)批评和建议的权利;(4)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5)揭发举报的权利。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1)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2)可以采用书信、电话、等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3)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4)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途径进行监督。
★★4.行使监督权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2)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3)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4)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
★★5.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义?(1)有利于依法行政;(2)有利于司法公正;(3)有利于防治腐败;(4)有利于国家机关科学民主决策;(5)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6)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力。
6.国家安全包括哪些?(1)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2)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3)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7.国家安全的重要性?(1)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2)关系着公民个人的安全。
★★8.公民如何维护国家安全?(1)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2)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3)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4)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机密。
辨析题
甲:反腐倡廉惩贪官,依法行政最关键。
乙:公民监督立大功,依靠网络来曝光。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前两步已经完成);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未完成)。
2.“三步走”战略的目的是什么?(1)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3)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两个100年”的目标(1)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建国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4.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5.公有制:(1)地位:主体(2)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态度:巩固、发展。
6.国有经济:(1)属于国有经济的行业:国防工业、造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2)★★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3)为什么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因为国有经济
①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②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③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④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4)★★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7.集体经济:(1)★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用①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
②可以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③缓解就业压力
④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8.非公有制经济:(1)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③缓解就业压力
④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⑤增加人民收入(4)★★态度:鼓励、支持、引导,监督、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什么?(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2)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基本经济制度(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确立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二节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基本分配制度确立的依据:基本经济制度(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3)分配原则: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4)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共同富裕:(1)怎样理解共同富裕?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②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不等于同等富裕。(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如何让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坚持完善分配制度,落实相关政策,调动公民的劳动积极性②从社会层面来讲,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③从个人来说
a.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b.培养多方面能力,用于创新,敢于实践
c.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部新跨越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取消农业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
请你说出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中的四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1)
★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为什么“尊重劳动”?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现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为什么“尊重知识”?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为什么“尊重人才”?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为什么“尊重创造”?创造的结果是产生新知识和新事物。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其内在动力就是创造。
第三节
学会合理消费
★1.如何合理消费、理财?(1)了解一些银行、债券、股票等方面的知识。在消费前:(2)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3)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4)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在消费时:(5)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6)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7)消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2.我们怎样进行绿色消费?
认清绿色食品标志,保护自身健康;选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购买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购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选择绿色包装,减轻垃圾灾害。
3.怎样进行文化消费?适当购买中外名著;进行红色旅游;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
4.什么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
甲:分配制度要完善,同步富裕可实现。
乙:全面小康能建成,消费以后可随性。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
★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这五方面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2)经济建设为其他各方面建设提供物质基础。(3)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4)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5)生态建设提供自然基础。
★3.文化的重要性:(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4.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有何意义?(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3)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5)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程;(6)有利于实现文化强国。
青少年应怎样做?(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自觉抵制不健康文化的侵蚀。(3)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或见:第五课知识点9)
5.什么是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什么重要性?①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根本的要求和根本保证。
7.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什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重要保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1.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什么?发展教育和科学。
为什么发展教育和科学?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只有发展教育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地位?(1)是兴国之魂。(2)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3)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作用?(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公民。
★★1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哪些要求?(1)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2)树立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观念,(3)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4)培养创新精神。
★17.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青少年个人应当怎样做?(1)青少年首先必须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远大志向。(3)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的中学生。
辨析题
甲:践行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要率先。
乙:民族复兴要实现,教育发展是关键。
第二节
灿烂的文明之花
1.精神文明活动创建活动形式有哪些?(1)“创三优活动”
(2)“文明户”的评选活动(3)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4)
“万村书库”活动(5)“青年文明号”活动(6)“手拉手”爱心活动(7)“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8)“扶残助残”活动(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10)“最美孝心少年”等等。
★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作用是什么?(1)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3)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4)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5)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
★3.不健康文化的危害是什么?(1)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业,甚至诱发违法犯罪。(2)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
★4.如何抵制不健康文化的危害?(1)学好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崇尚科学,反对迷信。(3)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举报违法行为。
(4)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的加以抵制。
★5.青少年怎样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2)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扶残助残”活动、献爱心活动等。
辨析题
甲:道德建设很重要,和谐社会少不了。
乙:学习先进记心中,崇德向善树新风。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理想
第一节
我们的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国一百年的目标)
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1)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2)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3)在现阶段,我们为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4.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6.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建党一百年的目标)
为什么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3)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4)是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要求。
实现更高水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有什么重要意义?(1)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2)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7.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1)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2)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是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8.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9.国家和青少年应怎样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国家:(1)经济上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2)政治上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3)文化上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4)社会上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5)生态上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青少年:(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2)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3)树立和提高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自觉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5)热心公益、服务社会。(6)积极培养创新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辨析题
甲:全面小康要实现,对外开放是关键。
乙:创新驱动为根本,“创新”、“开放”不能分。
第二节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1.列举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格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故事或典故: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成针、大禹治水、卧薪尝胆
2.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什么?创业精神
★★3.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2)实现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3)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4)艰苦奋斗(创业)精神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5)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
4.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是什么?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精神。
★★5.青少年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生活方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学习方面:顽强拼搏、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知难而进;思想方面:不怕困难、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辨析题
甲:代表责任重如山,理应铺张显排场。
乙:勤俭节约人赞赏,会场新风美德扬。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1.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却源于现实,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在现实中努力。
2.理想含义?是人们对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
人生含义?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
★3.理想的重要性?人生需要理想。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4.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5.怎样才能实现理想?(1)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2)对理想进行适当调整;(3)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6.为什么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1)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2)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3)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
7.如何缓解学习压力?(1)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2)了解学习压力,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8.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1)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难度过大;(2)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3)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
9.考试焦虑的影响?(1)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2)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3)我们要克服过度的焦虑,从容对面对考试。
10.怎样才能从容面对考试?(1)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2)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3)要增强自身实力。
11.我们的生活充满选择,选择越来越多,选择机会越来越多,选择面越来越大。对影响我们人生较大的人生岔路口和关键点,要认真对待和慎重选择。
12.选择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在作出人生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
★13.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4.团队精神作用: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15.为什么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6.终身学习要求我们怎样做?珍惜在学校的机会。掌握知识,增强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17.为什么要具备创新精神?(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3)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发展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科学的本质是创新;(4)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辨析题
甲:人生在世当自强,白手起家创业忙。
乙:天之骄子勇担当,农田岂能铸辉煌。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的确立形式有哪些?(1)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2)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的家庭。(3)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4)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3.家庭结构的类型有哪些?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4.家庭的功能有哪些?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育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5.我们为什么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父母子女关系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
6.父母的爱是:无私、永恒、无微不至、不求回报的爱。
7.父母对子女的义务是:抚养、教育、保护。
8.家的作用是什么?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的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9.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原因?(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2)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3)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10.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父母与子女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由于年龄和阅历差异引起的心理差异
2.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3.逆反心理有什么危害?惩罚了自己伤害了父母
4.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基于什么?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5.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是什么?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6.与父母交往的艺术是什么?赞赏父母。认真聆听。帮助父母。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1.闭锁心理的危害是什么?(1)影响身心健康。(2)容易形成孤僻性格。(3)甚至导致自杀念头。
2.怎样克服闭锁心理?(1)正确认识自己、客观看待自己(2)主动开放自我(3)要善于关心别人(4)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4.朋友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要交朋友)(1)带给我们温暖(2)给我们支持和力量(3)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5.怎样交朋友?(交朋友的原则有哪些)(1)交友是一个平互等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2)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不能违背道德,触犯法律。(4)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6.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意义是什么?
(1)
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2)促进身心健康发展。(3)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4)可以增进性别意识。
或:(1)有利于学习。(2)有利于身心健康。(3)有利于扩大交往范围。(4)有利于取长补短。
★★7.男女生应该怎样正常交往?(1)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8.与异性交往时应如何保护自己?(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3)学会自律。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1.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2.老师工作的特点有哪些?(或老师的作用或我们为什么敬师爱师?)①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②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③老师在我们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又是我们的益友。
4.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特点?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5.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6.与老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或如何化解与老师之间的矛盾、隔阂?)(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原谅老师的错误。(4)礼貌待师。(5)注意场合。(6)勿失分寸。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结合九年级第五课复兴)
★1.世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
2.世界文化的特点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1)通过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2)有着不同的标志和代表人物。(3)语言存在差异,不分优劣。(4)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着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3.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单一化?(1)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2)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
(3)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于文化多样性。(4)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该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局面。
★★4.面对文化差异我们的态度和做法分别是什么?
态度: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既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也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平等交流,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做法:消除误解,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等。
★★5.如何对待外来文化?(1)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2)但我们不能迷失自己,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3)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6.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7.如何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1)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2)要宣传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3)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1.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利: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弊/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1)沉迷网络荒废学业;2)影响身心健康;3)诱发违法犯罪。
★★2.如何正确利用网络信息?/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1)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2)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3)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4)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5)做网络的主人;6)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3.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
★★4.在网络交往中应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1)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的积极促进作用;2)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3)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和抗诱惑能力;4)遵守网络规则即道德和法律。
5.网络规则有哪些?道德、法律。
6.★青少年容易受到网络侵害的原因?/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会自我保护?1)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不强;2)网络交往的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营业性网吧违规经营,使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
7.★★网络谣言产生的危害:1)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上信息传播秩序;2)损害我国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3)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4)给人们造成恐慌情绪,可能诱发违法犯罪。
8★★.国家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有何意义?
(1)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有利于实施依法治国。
9.★★未成年人应该怎样自觉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
(1)丰富课余文化生活,陶冶高雅生活情趣;
(2)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登陆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信息;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网络欺诈行为;
(4)遵守网络道德,做到文明上网,遵守法律规定,不传播不良信息;
(5)发现不良信息及违法违规网站,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10★★.为整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网络文明/抵制网络违法行为/打击网络不文明行为),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为整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网络文明/抵制网络违法行为/打击网络不文明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2)政府: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强化网络管理,司法机关对恶意造谣、践踏法律者,依法惩处。
(3)社会:大力宣传科学精神和诚信美德,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人人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4)网站: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法办网,文明办网,从严自律。
(5)网民:要文明上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不信谣、不传谣、不信谣,主动检举揭发造谣者。
11★★.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请你提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黑网吧,整治网络低俗之风。
(2)社会: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网吧经营者和网站管理者的素质,加强监督管理。
(3)家庭:家长要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4)个人:未成年人要依法自律,坚决不去营业性网吧,不浏览低俗信息,学会自我保护。
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
1.什么是礼貌?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
★2.为什么要讲礼貌?(礼貌的重要性)(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3)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礼貌待人的体现)是什么?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4.礼仪的重要性是什么?(1)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2)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3)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5.个人礼仪的表现是什么?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
★★6.不讲礼仪的危害有哪些?(1)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2)影响自身形象(3)影响民族国家形象
7.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是什么?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8.如何对待传统礼仪?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9.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
★★10.你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2)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11.如何在旅游时,展示自己的文明风采,做一名文明的旅游者?
遵守社会公德,依次进入、退出游览区;遵守游览的拍照摄像规定,遵守地域和时间约定;爱护景区设施,不乱刻乱画;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衣着整洁;对其他游客要有礼貌;尊重境外游客的差异;敢于纠正其他游客的文明行为。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1.竞争的作用(竞争的利和弊)是什么?
竞争的积极作用: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能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提高自己的水平;能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竞争的消极作用: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可能引起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
不正当竞争的危害?
(1)对个人:不利于催人奋进,激发人的潜能;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对社会:影响集体的凝聚力,导致集体涣散;不利于国家的强大和社会健康发展,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如何正确看待忌妒心理?忌妒是竞争的副产品。有时是人们进取的动力。但忌妒心理是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危害。它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人际交往,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3.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遵守竞争中的基本准则,即道德和法律。
4.参与竞争的目的是什么?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的作用是什么?合作的核心是什么?合作的作用: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6.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什么?合作与竞争相互依存。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是一潭死水。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
7.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是什么?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8.如何做到竞争合作求双赢?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要善于找准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与他人竞争。在合作中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要发扬团队精神。
9.什么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10.★★为什么要发扬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
(2)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的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的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3)个人的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
11.★★如何发扬团队精神?(如何建设良好的团队)
(1)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奉献,在集体中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个人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
(2)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3)各成员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勇于承担对集体的责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的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4)在于他人的竞争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共享等。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1.什么是宽容?宽容是指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宽容合作的基础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3.宽容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宽容)①宽容是一种美德②宽容是一种境界③善于宽容,利人利己
★★4.如何做到宽容(宽容的原则是什么)
①宽容是有原则的②宽容要讲究策略
③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宽容不等于纵容。④要宽厚待人
⑤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⑥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
5.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6.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在谋求自己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8.换位思考的实质是什么?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如何理解平等?
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②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9.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有哪些?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如何对待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①平等对待他们
②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③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0.怎样做到尊重他人?①要求我们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②要尊重社会
③要尊重自然
11.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12.社会公德的含义?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13.遵守社会公德的原因?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
(2)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社会公德的提高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4.列举不遵守公德秩序的表现?
(1)课堂上不遵守纪律;(2)上下楼梯时追逐打闹;(3)观看体育比赛时乱扔矿泉水瓶子或各种垃圾;(4)车站购票时插队;(5)在图书馆、阅览室大声喧哗;(6)旅游期间,游人纷纷挤进花圃竞相照相,践踏草坪等;(7)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
15.如何遵守公共秩序?
(1)讲文明礼貌,不讲粗言脏语;(2)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刻乱画;(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4)不向窗外、走廊扔垃圾。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1.什么是诚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2.做人为什么要讲诚信?/诚信的重要性?
(1)对个人: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前提,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德,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诚信是立身之本)
(2)对企业:诚实守信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讲诚信才能生存,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诚信是立业之本)
(3)对社会: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讲诚信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秩序顺利进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对国家:诚信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要求,在国际竞争中讲诚信可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诚信是立国之本)
★★3.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信守承诺的重要性是什么?①是诚信的表现
②能够为自己赢得信任
③是负责任的表现
★★5.失信有何危害?/不讲诚信的危害?
(1)对个人:会失信于人,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事业难以成功,个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2)对国家、社会:会造成诚信危机,败坏社会风气,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6.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
★★7.诚信守则有哪些?①坚持实事求是
②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③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④站在法律一边
⑤尊重他人隐私
⑥诚信的核心是善
8.诚信和尊重隐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①是我们应当恪守的品德
②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
③是我们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况,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9.讲诚信是不是不能说谎?①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说谎
②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有时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
③但这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10.诚信的核心是善。
★★11.请你为建立诚信社会建言献策?
(1)国家:加快建立和完善诚信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为打击不诚信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2)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制裁不诚信的违法犯罪行为。
(3)社会:要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进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
(4)学校:以“讲诚信”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建立学校诚信制度和诚信档案,评选学校“诚信标兵”;培养学生诚信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等。
(5)公民:摒弃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坚守诚信美德,对他人诚实守信,不说假话,不做坏事,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言而有信;积极参加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同不诚信的行为作斗争。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构成: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p4)
3.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人民和公民的关系,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区别: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但中国公民有:①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华侨是中国公民,华人不是。)
6.我们享有的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
7.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是什么?(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权利。
8.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
★9.宪法---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10.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11.怎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①要尊重他人权利。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2.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负法律责任。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1.什么是法定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权利义务的关系是什么?)(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2)我们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③履行义务是爱国的表现。
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4.列举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首要义务);保守国家秘密;爱物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
5.什么是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6.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1)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2)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3)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我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我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9.如何忠实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10.列举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的行为:依法服兵役、遵守交通规则、保护野生动物、遵守公共秩序、依法纳税、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1.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的原因:(1)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2)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1.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是什么?包括什么?人身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公民人身自由权的重要性是什么?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3.公民最根本、首要的人身权利是什么?其重要性是什么?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4.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健康为什么受特殊保护?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5.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6.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主要方式有哪些?(1)积极锻炼身体(2)患病时及时医治(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4)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7.损害生命与健康的危害有哪些?害人害己;违反道德和法律;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侵害生命与健康的行为有哪些?自杀、自残、打架、轻生、车祸
★9.威胁校园安全的因素有哪些?校园暴力、安全设施、食品安全
★★10.如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社会:重视校园安全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学校: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
个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11.醉酒驾驶的危害?(1)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2)危害公共安全;(3)扰乱社会秩序
★★12.当生命健康权受到伤害,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增强法律意识;(2)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3)依法维权。
★★13.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请你提建议?国家:制定和完善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法规,为保护其权利提供法律依据。政府及相关部门: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社会:媒体及时曝光侵权行为,努力营造维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格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安全措施;加强校园进出人员登记;检查学校周边设施及校园安全隐患。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掌握安全常识和自救知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
3.什么是名誉权?主要表现是什么?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4.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5.侵害名誉权的危害有哪些?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6.侵犯名誉权的行为------①侮辱行为
②诽谤行为
7.侵害肖像权的行为------①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③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8.侵害姓名权的行为------①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②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变更姓名
★★第五课
隐私权受保护
★1.公民的隐私包括哪些内容?个人信息:家庭住址、身体状况、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情况;公民个人私事;私人领域:公民住宅、书包、行李等。
★★2.保护隐私的意义(必要性)(1)获得内心世界安全感。(2)获得私人生活安宁。
(3)体会到做人的尊严。(4)保证人们自由舒畅的生活。
3.什么是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4.保护公民隐私权有何意义?(1)促进社会和谐。(2)维护社会安定。(3)有助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4)是现代文明的标志。(5)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5.公民隐私权的内容有哪些?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害;公民的通信内容不受非法侵害。
6.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非法侵入公民住宅;非法传播、利用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他人通信秘密。
★7.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1)树立隐私意识。(2)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3)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8.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3)认真选择倾诉对象,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9.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该怎样做?依法维权。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结合九年级第四课复习)
2.★★教育的作用(或
为什么接受教育)?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2)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教育的含义(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受教育权的含义(什么事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4.义务教育的含义(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5.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统一性、公益性。
6.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依法维权
★★7.青少年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3)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中学生如何珍惜学习机会?(1)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认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2)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3)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增强自身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8.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什么意义?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2)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和均衡发展;(3)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4)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5)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国家为什么重视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的作用)
(2)
我国的教育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教育的现状)
(3)
见上题答案(把有利于句式换成是……的需要)
9.★★教育发展不均衡有什么危害?(1)不利于社会和谐;(2)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3)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10.★★对改善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国家、政府: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提高薄弱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
教育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规范各级各类办学行为;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交流;
学校:取消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加强教师的师资建设;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1.社会上的财产分为几类?国家、集体、个人
2.公民个人财产包括的内容?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什么是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4.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保护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有利于保障公民专心致志的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有利于促进公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6.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武器有哪些?(1)民事法律: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2)刑事法律:刑罚处罚。
7.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怎么做?依法维权。
8.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死者。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
9.遗产: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必备哪些条件?(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3)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10.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产的继承顺序是什么?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法定继承人是依据什么确定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抚养关系。
11.我国的继承方式包括哪些?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法定继承:是指既有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2.遗赠:是指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遗产。遗赠受我国法律保护。
13.★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要怎么做?(1)依法维权;(2)注重情义、互谅互让;(3)在遗产继承中,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不要见利忘义、斤斤计较;(4)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14.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
15.智力成果的含义(什么是智力成果)?表现为哪些方面?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文学艺术作品等。
16.智力成果权的含义(什么是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17.★★我国为什么要保护智力成果权(保护智力成果权的原因)?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
或:对个人: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国家、社会: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利于发扬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18.★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何危害?对国家:影响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及地位;影响我国民族创新能力与积极性;不利于国际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和谐世界的建设。对社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形象,甚至影响经济效益;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形成“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风气。对个人:损害个人形象及名誉;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9.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
20.★★怎样保护智力成果权?国家:完善关于保护智力成果权的法律法规,为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提供法律依据。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社会:努力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媒体及时曝光侵权行为。个人:依法维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破坏知识产权的行为作斗争。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
1.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法律为什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1)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2)消费者势单力孤;(3)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有什么意义?(重要性、作用)(1)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有利于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3)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4)有利于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3.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法律是什么?《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
5.★如何做一个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1)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2)选择商品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3)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4)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6.★★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1)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2)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3)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4)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5)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6)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7.★★消费者维权的合法途径有哪些?非诉讼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诉讼途径:(5)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8.★★消费者应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1)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不盲从,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2)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3)当侵权行为发生时,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
9.★★【消费安全】
列举存在的消费安全问题?地沟油、注水猪肉、速成鸡、假奶粉等
这些消费安全问题说明了什么?(1)生活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还是有发生;(2)社会上存在着部分生产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3)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不诚信现象;(4)相关部门监管还存在不严及缺失现象。
消费安全问题频出现的原因?国家:关于消费安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生产经营者:没有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如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为解决消费安全问题献计献策?国家:完善有关消费安全的法律法规,为保护消费环境提供法律依据;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消费环境(或消费安全)的行为;生产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消费知识;同各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代言明星:要增强责任感,依法代言、谨慎代言,处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面对严峻的消费安全形势,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1)不购买“三无”产品;(2)发现生产和销售不合格食品要及时举报;(3)对购买不合格食品者给予劝阻;(4)认真学习和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5)积极宣传有关食品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6)围绕食品安全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1.★如何理解公平?(为什么要维护公平?如何理解公平是相对的?)(1)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力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2)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3)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4)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5)公平总是相对的,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2.★受到不公平对待会导致什么后果?(危害)(1)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2)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3)合作难以为继;(4)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5)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6)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3.★★怎样维护社会公平?(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2)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3)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4)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4.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5.★★公平合作有什么意义?(好处?作用?)(1)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2)个人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3)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4)有利于社会高效、和谐的运转。
6.为了更好的合作,我们应该做些什么?(1)承担自己应该做的;(2)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7.★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同工不同酬、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任人唯亲、高考移民、偷税漏税、假冒伪劣、重男轻女、就业歧视等
8.★我国为了维护社会公平采取了哪些措施?取消农业税、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免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农村贫困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建立健全“新农合”“新农保”、提高我国个人税起征点、提高我国最低工资标准。
★★结合九年级第七课来理解有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热点知识
9.★★我国当前为什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分配制度的需要;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保证。
10.★★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解决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1.★★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国家: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
政府: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提高劳动报酬;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中底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社会: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让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2.★作为中学生,你能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些什么?
(1)
学习并宣传我国的分配制度,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献计献策
(2)
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
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维护正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宣传有利于保障、改善民生问题的惠民政策
13.★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近年来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1)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严格执行;(2)全面取消农业税;(3)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4)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3.正义行为的含义?(什么是正义行为)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4.非正义行为的含义?(什么是非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5.制度的正义性在于什么?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制定的,而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6.★★社会的发展为什么需要正义?(正义行为的好处)(1)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3)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7.正义制度的存在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意义)(1)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2)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3)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8.怎样自觉维护正义?(1)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2)做有正义感的人。
9.★★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2)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3)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的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4)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思,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10.★★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什么意义?(1)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2)有利于人们共享经济发展成果;(3)有利于社会的发展;(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1.★★开展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活动有什么意义?(1)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2)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12.★★请你为实现社会公平建言献策?国家: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权利,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法律依据;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社会公平的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加强维护社会公平的舆论宣传,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公平意识;公民:树立维护社会公平的意识;崇尚公平、主持公道;积极同破坏社会公平的行为作斗争。
七年级上册政治总复习知识点提纲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1、升入中学后,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新起点?(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答:①尽快适应环境,转换角色。
②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
③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生活,珍惜新起点。④树立新目标,适应老师新教法。
2、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你心目中良好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P7-8
答:①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②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③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3、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的诗词俗语有哪些?
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②众人拾柴火焰高。③人心齐,泰山移
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
1、怎样学会做学习的管理者(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什么?)P12-16
答: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
④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P13
答:①课前认真预习;②上课专心听讲③;课后及时复习
3、如何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学习中有哪些苦和乐?为什么说有苦也有乐?)P18-21
(1)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了交织的,学习中有苦更有乐。
(2)苦是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
(3)乐表现在:在学习中,我们①不断发现自身的潜能,超越自己
②了解世界的奥秘,③好奇心获得满足,④不断地获取知识,⑤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快乐的。
4、对几句名言的认识:P1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主动学习或乐学的重要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说明实践和探索的重要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第三课
珍爱生命
1、生命为什么需要相互关爱?(为什么要尊重地球上其他生命?)P25-26
答:①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生命的脆弱需要我们关爱生命。
③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间共生共存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关爱生命。
2、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那些方面P27
答
(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2)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P29-31
答:①永不放弃生的希望;②肯定生命,尊重生命。③提升生命的价值。
4、紧急情况下的求生知识?P29-30
答:遇火灾:用灭火器扑灭小火灾;火小则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离现场,拨打119火警电话;大声呼救;滑绳自救,缓降逃生。
遇到溺水者:向旁人呼救;投救生圈、长杆、木板救人;会游的可从后方出手救援
5、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P30
答: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为社会多做贡献;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勇敢面对挫折,不抛弃不放弃。
第四课
欢快的青春节拍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35
答:(1)身体外型的变化;(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2、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各种生理变化(如变声、长喉结,身体发育等)?
P36
答:①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生理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②我们身体的成长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所以,我们所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
3、如何看待青春期心理矛盾?
P37
①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②心理矛盾处理的好,会构成促进我们发展的动力,如果处理不好,则成为妨碍我们发展的阻力。因此,我们要学会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内心心理矛盾。
4、怎样处理好青春期的心理矛盾?试举例说明
P38
答:①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②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如:听音乐或者打打球,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感到孤独的时候,与同学聊聊天,或给朋友写信等等。
5、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和独立?
P40
答:追求个性不一定要在装扮上标新立异,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
人格独立不是故作姿态,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敢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6、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哪些益处?
P40
答: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团结合作的氛围
7、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怎样保持与异性同学的友谊?
①、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尊自爱);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8、如何珍惜青春?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加强道德修养,勇于承担责任,提升人生价值③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让青春更有意义
9、几个知识点的详解:
①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②在青春期,彼此尊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③决定青春的是什么?——心境。(一个人虽然年事以高,仍可以保持青春的活力)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1、怎样认识自我?认识自我需做到哪些方面:
①、用全面的眼光看自己,既看自己的优点也看自己的缺点,既看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注重自己的内在素质。(内在美促进外在美)
②、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通过发扬自己优点不断改正自己缺点来完善自己。
2、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哪些?
P49-50
答: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③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3、对待他人评价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和做法:冷静分析,不盲从也不能忽视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人身上的有哪七种基本智能?
P52
答:①语言智能;②音乐智能;③数理逻辑智能;④空间智能;
⑤身体运动智能;⑥人际交往智能;⑦自我认识智能。
5、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有哪些?(或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P52-53
答①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能帮助我们发掘潜能。
②在心中想像一个更好的“自我”形象,来激励自己的斗志,有利于释放自己的潜能。
③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
6、怎样看待喜欢明星现象?
P54-55
①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②我们应该正确追星,理性追星。
③盲目追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④我们应善于从不同榜样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
7、如何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从社会需要与自身的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8、几个知识点的详解:
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告诉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⑤最了解的人是自己;
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P49
⑥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重在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P57
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P57
第六课
做情绪的主人
1、情绪的四大种类:喜、怒、哀、惧。
2、情绪的双刃剑作用:积极作用:①充实人的体力精力;②提高活动效率能力③有利于身心健康。
消极作用:①使人感觉难受;②降低自控力和活动能力;③做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
3、调节情绪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P66
(1)注意转移法,具体有:改变注意焦点法,改变环境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2)合理发泄法,具体有: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的运动,大声叫喊。
(3)理智控制法,具体:自我暗示、心理换位、目标升华
4、怎样正确表达情绪?为什么?
P68
答: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我们在表达情绪时要顾及他人感受,学会在合适场合、用合理方式表达情绪。【所以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5.几个知识点: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中,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第七课
品味生活
1、情趣和兴趣的关系?
【主要理解两者的联系】
答: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
2、高雅情趣对人生的意义或作用?
教材74页
3、低俗生活情趣有什么危害?
答:生活情趣低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
到眼前的事物,只图暂时的感官快乐。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
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成绩;甚至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4、怎样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①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这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②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基础。
③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是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④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5、怎样看待从众心理?
答: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该之”。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
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6、几个知识点的详解:
1、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
2、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3、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4、我们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生活内容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和提高自己。
第八课
学会拒绝
1、身边的诱惑有哪些?
答:
①金钱的诱惑,②游戏机的诱惑,③黄、赌、毒的诱惑(不良诱惑),④邪教的诱惑(不良诱惑)
2、不良诱惑的危害有哪些?
①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②可能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③侵蚀人的肌体,毒害人的精神④影响学习成绩(对个人)⑤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对社会和他人)⑥影响家庭幸福(对家庭)
3、中学生应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答:①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利用网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②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④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业的关系,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4、如何远离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自觉远离不良诱惑的侵袭;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制力,远离不良诱惑;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克服猎奇心理,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避开不良诱惑的侵袭
5、如何战胜不良诱惑?
答:①战胜不良诱惑,要结合自己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受其伤害。
②掌握战胜诱惑方法: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联想后果法;主动请人帮助法;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专时专用法;提高认识,端正动机。
6、如何对待金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决不能沾染法律禁止的“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违法行为,更不能触犯刑法。
第九课
保护自我1、对青少年的侵害有那些?如何防范侵害?
答(1)青少年可能遭遇到①自然灾害;②意外险情;③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法侵害
(2)防范侵害:①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保护;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A、提高警惕;B、用智慧保护自己;C、用法律保护自己。
2、青少年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
答:①青少年自身还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②生活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③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3.党和国家为什么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①②③(见上题)④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4、遭遇意外伤害或不法分子的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怎样用智慧保护自己?)
答:①遭遇意外险情和伤害时:需要冷静,要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
②遭遇不法侵害时:a、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与其搏斗;b、如没有能力
将其制服时,可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c、万不得已时,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保住最大的权益;e、及时报警,并记住坏人的相貌特征和其他线索,以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5、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得体的衣着打扮是女生自我保护的防护衣。
两部保障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冷静判断、镇静应对是我们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才能减少伤害,挽救生命,这是科学避险的关键。
6.在创建安全校园过程中,中学生该怎么做?
①自觉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②掌握有效的自护方法;③不在校园里追逐打闹,不做任何危险的游戏;④不用暴力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⑤体育、实验等课程要严格按规定去做;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报告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
1.什么是自尊?自尊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5.自尊的表现是什么?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3.知耻与自尊的关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4.虚荣心的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为什么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2)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3)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4)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5)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的、有价值的人。
7.自尊的人会如何做?(1)自尊的人是最看重自己的人格。(2)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3)为了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绝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4)自尊者达豁达。(5)自尊要适度。
8.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有哪些?①对人有礼貌
②尊重他人的劳动
③尊重他人的人格
9.如何真正做到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及他人。
第二课
一、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1.自信的作用是什么?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有助于成功。
☆我们要树立自信意识,增强自信心
2.自信的表现是什么?“我能行”就是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在行为上表现“我能行”,在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信含义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4.为什么说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①自卑者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②自负者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③自信者实事求是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能看到自己优点。
5.自负与自卑的共同点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卑与自负都远离成功。
6.自信者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①乐观
②好奇
③专注
7.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8.实力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9.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10.民族自信是个人自信的根基
11.怎样唱响自信之歌?①看到进步与长处
②增强信心与实力
③做自信的中国人
第三课
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表现在方方面面。
3.为什么说人生需自立?①自立锻炼我们的生活能力、心理和道德品质②不断完善自己,学会自尊自信③
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善于与人沟通交往④积极融入社会,关爱奉献社会
4.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5.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6.要独立地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7.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
8.自主的含义: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9.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当前,从小事做起
10.依赖危害的表现?①依赖思想对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②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③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精神④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⑤会造成人格的缺陷。
11.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①不能再有依赖②学会自立与自主③多实践多锻炼
第四课
1.自强的含义?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
2.自强精神的主要表现?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②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④志存高远,执著追求
3.自强的作用?①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
②自强是我们进取的动力
③自强精神使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4.分析自弃与与自强的关系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培养自强品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少年如何做到自强?
①理想,自强的航标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6.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期?初中阶段。
7.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8.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
第五课
1.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什么?①自然因素:如不能预测和防范的天灾
②人为因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③个人因素。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
2.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什么不同的结果?(1)胆怯、懦弱的人——结果一事无成(2)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半途而废,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3)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获得成功,实现价值,享受人生
3.挫折的影响
\为什么说挫折是把双刃剑?挫折是把双刃剑。①一方面,挫折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②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4.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③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④会自我疏导
5.自我疏导的方法有哪些?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
6.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①面对挫折,我们要选择坚强②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③我们要善于把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功
第六课
1、坚强意志的表现是什么?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力
坚韧性
2、坚强意志的作用是什么?(1)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2)走出失败的阴影(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成就一番事业
3、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4、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1)树立明确的目标(2)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3)应善于管理自己(4)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第七课
1、社会中的规则有哪些?道德
纪律规章
法律
2、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是什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规范和保护作用
4、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违法行为的分类: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
6、犯罪最本质的特征:严重危害性
法律标志:刑事违法性
必然后果:刑罚当罚性
7、刑罚的分类: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8、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9、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10、无规矩不成方圆
说明了什么?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1、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12、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什么?法律
13、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是什么?道德
14、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不违法
15、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后果说明了什么?法不可违
违法必究
16、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国家专门制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洞不补,小洞吃苦,说明了什么?我们要怎么做?
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第八课
1.凡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保护我们设置的四道防线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5.司法机关指的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
6.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
7.法律帮助和服务机构有:律师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
8.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手段有: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
9.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诉讼手段。
10.我国诉讼的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
11.为什么要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即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掠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生贵族力量日益壮大,他们要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历史意义: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利,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b.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2.<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为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3.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英国采用海盗方式,在海上进行抢劫活动.16世纪晚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法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英国战胜了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4.来克星顿的枪声和美国独立
a.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b.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整编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c.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d.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e.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f.意义:
1.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实行总统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它同时又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5.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1年6月,奥地利和普鲁士采取军事行动,帮助路易十六镇压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统治,9月,法国军队也把外国军队赶出国境,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后,法国政局动荡,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联盟,扩张法国势力.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1814年反法盟军开进巴黎,帝国灭亡.7.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革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进程:a.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利纺纱等机器相继问世;80年代,水利织布机的出现
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机械师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气机,1785年,这种蒸气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c.蒸气机的使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诞生.d.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8.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离的整体.9.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意义:使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0.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北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南部实行大种植园经济,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双方在关税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意义:使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为摆脱落后状态使俄国成为近代强国,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它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农奴主推行的富国强兵改革.作用: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极其缓慢.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它实际上是一场沙皇自上而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12.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主要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世界历史>第二册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成就:a.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和煤炭构成了三大能源.b.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德国的西门子创制了第一辆有轨电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c.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 19世纪中期,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有线电话和无限电报也研制成功.影响: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晚期,随着生产力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其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美国和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和过分依赖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工业生产被美国,德国赶上和超过.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竭力进行武装扩张,促进了经济发展;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和主要成员
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来参加到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
1914年6月底,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三大战役:交战双方是英法和德国,分别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5.美国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大战爆发时,美国利用中立的地位与交战国做生意,通过出售军火,提供贷款,大发横财,国力大增.1917年,在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加入协约国,终于参战了.美国的参战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财力方面,使协约国受益极大.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经济陷于全面崩溃,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亲自领导下,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推出”一战”,颁布了没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法令>.苏联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28年和1933年的两国五年计划,其重点都是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1937年苏联基本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同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7.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919年1-6月,参加国有27个,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成为和会的主宰.其主要内容有: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分别和德国盟国签订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对德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决定成立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和约内容见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35页)
8.华盛顿会议
在美国倡议下召开,共有九国国家参加,美,英,日三国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签订了<四国条约>,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际上成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其内容有:金融方面,首先从金融业开始,使私人现款重新流通;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拨款补偿;工业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赈济方面,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评价: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b.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改变,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成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11.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a.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和强化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侵略;
b.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军民英勇捍卫国土,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初,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开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美,英,苏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了会议,确定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达成重大协议:德国由美苏英分区占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12.二战后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和影响
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在斯大林领导下,集中精力恢复并发展经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苏联工业的发展重点.苏联人民取得了经济振兴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13.”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967年,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互相间的合作,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建立后,成员国数目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14.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美国通过提供经济援助,抵挡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冲击,控制西欧各国.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围,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世纪50.60年代,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战争.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立的增强,苏联也走上了霸权主义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末,苏联出兵占领了阿富汗,企图建立在南亚和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力不从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变称霸政策.15.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战后亚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一、精选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永恒主题, 应该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之中, 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青少年从小立下爱国之志。地理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养成爱国主义情感, 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日本》这一节中, 讲到日本的文化, 不得不提其与古代中国的密切联系。日本的古建筑风格、传统服饰、书画艺术以及佛教法事, 都有着深深的中国印记。白村江海战, 是日本与唐朝的一次直接较量, 在这次较量中, 日本惨败。日本人降服于强大的唐朝, 派遣众多的使者来唐学习科学、文化、艺术。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爱国情绪高涨。在《俄罗斯》教学中, 西伯利亚大铁路最东端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 东北人称它为海参崴 (音:wai) , “崴”是洼地的意思。根据中国历史记载, 1860年沙俄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 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提到这段历史, 学生议论纷纷, 有学生提出我们应该把它夺回来。可是怎么夺回来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 才有拿回来的可能。
地理教学中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 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 巩固了地理学知识, 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引入历史故事化难为易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季风气候的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在讲解时可以引用历史上的一个故事“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曹操的军队从北方来, 打到长江北岸的赤壁, 与南岸的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是北方人, 不善水战, 晕船, 于是将船首尾相连。曹操的谋士中有人提醒, 这种情况最怕对手使用火攻。但谋士中还有人说:这不可能, 因为现在是冬季, 主要吹偏北风, 他们使用火攻, 那不是烧自己吗?于是, 大家都放心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孙刘联军中的诸葛亮, 通过看天象, 预测三天后将会吹东南风。于是孙刘联军就按火攻来做准备, 只等三天后的东南风。三天后, 果然风转向了, 刮起了东南风, 孙刘联军便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赤壁。通过这个历史典故, 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记忆季风气候区, 夏季主要吹偏南风, 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再通过冬夏季风源地的认识, 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性质了。通过历史故事, 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会被简化, 利于学生的理解, 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
三、适当引入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 而且印象深刻。初中地理课堂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
例如《中东》这节, 在导入部分可以通过中东地区战争不断、冲突不断的历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东地区自二战之后冲突不断, 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1948~1982年,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进行了五次战争, 统称中东战争;1980~1988年, 伊拉克和伊朗之间进行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1991年,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海湾战争开始了。自杀式袭击, 恐怖主义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学生对战争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听得津津有味。但是战争带来了什么, 中东地区的老百姓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分析, 并展开讨论。
通过运用历史事实, 为地理原理提供了例证, 便于学生加深对抽象地理知识或规律的理解, 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源于单科知识, 又融合各科知识。教师必须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 适当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历史知识的有效引入,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化难为易, 激发学习兴趣, 深化理解, 增强记忆, 而且在适当的时机下还可以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柳晓飞.浅谈地理知识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联系[J].地理教育, 2008 (5) .
一、精选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永恒主题,应该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之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青少年从小立下爱国之志。地理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日本》这一节中,讲到日本的文化,不得不提其与古代中国的密切联系。日本的古建筑风格、传统服饰、书画艺术以及佛教法事,都有着深深的中国印记。白村江海战,是日本与唐朝的一次直接较量,在这次较量中,日本惨败。日本人降服于强大的唐朝,派遣众多的使者来唐学习科学、文化、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爱国情绪高涨。在《俄罗斯》教学中,西伯利亚大铁路最东端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东北人称它为海参崴(音:wai),“崴”是洼地的意思。根据中国历史记载,1860年沙俄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提到这段历史,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提出我们应该把它夺回来。可是怎么夺回来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有拿回来的可能。
地理教学中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巩固了地理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引入历史故事化难为易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季风气候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在讲解时可以引用历史上的一个故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曹操的军队从北方来,打到长江北岸的赤壁,与南岸的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是北方人,不善水战,晕船,于是将船首尾相连。曹操的谋士中有人提醒,这种情况最怕对手使用火攻。但谋士中还有人说:这不可能,因为现在是冬季,主要吹偏北风,他们使用火攻,那不是烧自己吗?于是,大家都放心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孙刘联军中的诸葛亮,通过看天象,预测三天后将会吹东南风。于是孙刘联军就按火攻来做准备,只等三天后的东南风。三天后,果然风转向了,刮起了东南风,孙刘联军便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赤壁。通过这个历史典故,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记忆季风气候区,夏季主要吹偏南风,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再通过冬夏季风源地的认识,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性质了。通过历史故事,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会被简化,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
三、适当引入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而且印象深刻。初中地理课堂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
例如《中东》这节,在导入部分可以通过中东地区战争不断、冲突不断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东地区自二战之后冲突不断,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进行了五次战争,统称中东战争;1980~1988年,伊拉克和伊朗之间进行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海湾战争开始了。自杀式袭击,恐怖主义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学生对战争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但是战争带来了什么,中东地区的老百姓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分析,并展开讨论。
通过运用历史事实,为地理原理提供了例证,便于学生加深对抽象地理知识或规律的理解,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源于单科知识,又融合各科知识。教师必须重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适当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历史知识的有效引入,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化难为易,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解,增强记忆,而且在适当的时机下还可以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柳晓飞.浅谈地理知识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联系[J].地理教育,2008(5).
[2]郑云清.谈谈中学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0).
【初中历史知识点全】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07-25
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12-02
初中的历史知识梳理11-29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06-22
历史初中总结06-01
初中历史方法06-02
如何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初中)12-24
初中历史导入案例06-14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07-04
初中历史教育心得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