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精选15篇)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

常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初中生,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课改中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不足

在目前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学生一切都要以教师马首是瞻,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则在下面认真的听,拼命地记,学生完全沦落为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主观能动性几乎得不到什么发挥,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与这种教学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持有这种教学观念的教师往往以年轻的教师居多,这些年轻的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上课的时候更加注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感受。这种想法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在上课的时候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面窄小、零散,而所学的知识分散,历史时间跨度大,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会出现教学内容偏离轨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等。

2、缺乏专业的历史教师 一直以来,历史课都是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副课”,历史课也往往被安排成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这是历史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心知肚明的一个问题。所以,很多学校也不重视历史专业老师的配备,很多历史老师,全是半路出家。我校历史教师搭配就反映出这个现象,全校几个历史教师只有的两个是历史专业的,别的都不是历史专业,都是因为本校历史教师紧缺,接下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自己对一些历史知识都弄不明白,于是上课就只有照本宣科了,下课就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历史课堂不存在任何的趣味,这样的课学生肯定是不喜欢。

3、对于历史学科的看法存在误区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唯有历史是固定不变的,毕竟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是可以改变历史的。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很多过去认为是史实的东西也有可能会被推翻,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五课教材中就认为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叫司母戊鼎,但是随着考古学、历史学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新教材就推翻了这一观点,而是把把它改名为后母戊鼎。相较于具体史实,历史观念的变化往往会更加频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历史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站在不同的立场,采用不同的视角,结果也会导致观念存在差别,因此,历史观念也像其它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例如在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时,在早期的观念中,往往把它的性质一分为二,即在初期,二战是属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争夺战,而到了后期就演变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然而现在史学界更为普遍的观点则是把二战的性质统统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由此可见,历史学科并不是人们观念中的“古董”,它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4、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应试教育,很多学科在开展过程中,都是围绕着各种考试来进行的。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具有客观、公正、可控性强等优点,在教学评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果单一地地依赖考试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效果,例如,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教师过分强调考试重点,学生学习时总是盯着考试内容不放等等。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学好知识、培养能力是很难的。

针对以上这些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加以解决呢?

二、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对策 第一,改变教育理念 我们教师在面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时,首先是要积极学习;其次是要全面准确理解;最后是要有科学批判精神,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

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多的人会把目光盯在能力的培养上来,包括现在的考试制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像是历史科目,已由过去的死记硬背改变为能力的考试。然而无论是什么能力的培养,都要以基础知识作为根基,这就与盖再高的高楼大厦都需要把地基打好是一个道理。因此,要想学好历史,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基础的知识,接下来才能谈得上能力的培养。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的年龄阶段,那种照本宣读的枯燥的教学方法当然无法吸引他们,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使学生参与教学,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第四,提高自身素质

无论秉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它的直接实施者就是教师,因此只有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只有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历史教学质量才有不断提高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无论是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还是对于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将在本次继续教育学习中,努力学习,认真和其他老师探讨,争取在教学中有所突破。

太原市第四十七中学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2

当前初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 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串联来总结历史教训和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此外, 学习历史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可以让学生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更为宏观和深入的认识。但是, 当前初中历史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旨在更好地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调查

( 一) 初中历史教学探究的必要性探析

历史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 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升。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有着明确的要求, 同时也更加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同时, 把改革落实到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而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探究, 有利于加大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提升, 并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对策。

( 二) 初中历史学习实际情况调查

根据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其他现实性因素, 本文就当下初中历史教学情况展开实地调研, 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了增加问卷调查的可信度, 分别对北京、上海、广州和福建等四地的100 所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主要调查对象是初中学生及其教职工。最后统计的数据表明, 有25% 的学生表示对历史学科有较浓厚的兴趣, 但是主动学习历史的人数比例只有1. 2% 。

三、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教学缺乏创造性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但是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的“你认为历史课中老师的讲课方式有创新性吗?”将近93% 的学生表示, 老师的授课方式较为保守, 还停留在满堂灌的层面上。另外, 在对部分教师的访谈中也有对其教学创新性意识进行访问, 将近90% 的教师表示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意识, 所以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也不会特别去注意。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教师在历史课的讲授过程中缺乏创造性, 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不良影响。

( 二)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 约96% 的初中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缺乏兴趣,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只是基于应试教育的要求。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象, 因为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在课程目的的设置上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思维方式为主的。比如, 在学习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生应该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片面性, 使得学生迫于考试压力就以标准答案为主而忽视了对这一方面的掌握。

四、解决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措施

( 一)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尤其是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授课方式的培训力度, 这两者在课堂上互为表里。首先, 应该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 只有教师具备了教学的专业技能, 才能在课堂中应对自如; 其次, 是对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须注意应该合理推进, 并鼓励教师运用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与此同时, 加强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的经验交流, 以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 在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也要加以重视, 可以尝试创建教育科研小组和优化教育管理制度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使得历史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之余更好地参与教育教学研究, 以此来丰富我国历史教学的理论内涵。

( 二)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解决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重要举措。而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学环节中特意设置的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情境, 它能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自主搜集整理信息, 与此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以获得能力、知识与技能。一般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是现有教师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 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质疑并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出结论, 并运用这些结论去解决问题。

五、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式正朝着科学化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 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念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历史课程的开设, 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程有更客观的认识, 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更为科学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教师应该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中注意融入人文教学方式, 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研究兴趣, 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客观的历史世界。

摘要:通过对当前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首先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入手, 再全面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性探究;其次是对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其中教师的教学技能缺乏创造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是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两个角度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冯长运, 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何成刚.历史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3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始终认为农村初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部分主要科目上,要在各个方面给予倾斜。至于历史等课程只要学校能够开设,有教师上就算不错了。

2.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力量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曾参加了2009年暑期初中历史教师的培训,在全区参训的22名教师中只有3名教师是学习历史专业的(城区和农村合计),其余19名教师均为非历史专业。由此可见农村初中历史的师资匮乏并非是一般性的问题了。

3.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在许多农村初中,历史课教师在担任历史课教学前基本上是没有系统地学过历史专业的理论知识,很少接受其专业培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边教边学,沿袭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4.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够合理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各地从教材的选用到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了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激活了初中历史教学,但也给教学内容的设置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就以我市为例:课程的自主权下放到地方后,将初中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合卷(各占50分),列为初中毕业升学必考科目,考试内容为八年级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九年级世界近代史。这使得农村初中为了应付中考,将部分教学内容如九年级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删去不上。这样造成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学生升入高中后又要重新学习这些被删去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浪费了教育资源,给高中历史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评价制度不完善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尽管许多学校做了很多努力,但始终没有建立起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评价制度,仍采用的是传统上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形式,过分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二、应对的措施

1.要进一步重视加强农村中学领导对基础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真正把历史这门学科的基础地位更好地落到实处。

2.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农村中学展开实际调研,切实把解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短缺的问题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千方百计选派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中学任教。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让他们安心教学工作,以缓解历史师资短缺的压力。

3.要针对农村中学的具体教学实际,加快对现有历史教师的培训工作,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农村历史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农村中学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如:请名师授课;组织观看教学录像;开展校内公开课、示范课等。三是历史课教师要立足教学岗位苦练“内功”,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以尽快适应历史教学。

4.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中考改革后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基础改革的理念和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科学地、合理地設置课程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4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作为一项覆盖范围广且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下逐渐显露许多与新课改要求相悖的问题,对高中历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献身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家积极开拓创新,在思路和方法上不断改进,创造出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制订相应的目标,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出一份力,以求能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5

【摘要】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历史是人文类学科的重要机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适当合理引入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趣味程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也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本文立足教学实践,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探寻故事教学法在历史学科中的有效应用路径。

【关键词】初中教学 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 合理引入

在初中教学阶段,历史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人文学科中的一个代表学科,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掌握历史文化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所限制,初中历史课堂往往缺乏足够的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老师来说,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应用历史故事教学方法,无疑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l 历史课堂引入故事的教学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引入历史故事,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能否适当引入历史故事,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着力点放在真实性、趣味性和针对性三个方面。

真实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线,在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选择真实的历史事件.要有足够的历史资料来佐证所选取的历史故事。教师所选取的故事内容和精神内核,要与课本内容和教学精神相吻合,对于很多杜撰的故事,不可随便引入,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造成不良的教学效果。对于很多无法确凿证实的历史故事,也要通过演绎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并增强学生的甄别能力。

在历史课堂开展故事教学,要强化引入故事的针对性,所引入的故事不能偏离教学主线,要与教学目标设计相吻合,所引入的故事要服务整体教学体系,与所教学的篇章紧密结合,避免故事和教学脱节,产生”两层皮”的现象。

比如说,在讲解《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入《封神演义》中关于姜太公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耳熟能详,同时也有相应的历史资料佐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对于服务教学主题也有帮助,通过引入这样的合理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联想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明白其中所蕴含的国家兴衰内在道理。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最为重要的还是要突出故事的趣味性,如果所引入的故事也没有趣味性,甚至还不如教学课本内容精彩,那么故事教学这种方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初中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律性,但是学习的动力依然不足,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突出故事趣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历史课堂引入故事的教学实施策略

2.1巧设悬念激活课堂

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通过巧设悬念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堂,对于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举例来说,在讲解《秦朝的暴政与灭亡》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开篇,巧设悬念,先向学生讲解秦王赢政统一天下的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对如此兴旺的秦朝如何覆灭产生兴趣,进而进入教学的主要内容当中,提升教学效率。

2.2故事教学化解难点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中,知识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难以理解。比如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名词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耳熟能详,但是,初中学生未必一下就能领会其中的具体内涵。在历史课堂中,在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名词之前,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铺垫,比如说,通过历史影片片段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清朝末年沿海地区的生活情况和状态,让学生对时代特点有一个直观上的`印象和感受,进而提升对于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这样,通过故事的引入就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提升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2.3利用故事引发思考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适当引入历史故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和历史整体脉络的思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向同学介绍一个历史小故事,这则故事或者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夯实所学知识,或者可以与下节课的内容相关,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提前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实践教学检验,通过一则故事来结束课堂,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总体性,也能减轻学生整节课学习下来后的疲惫感,减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实现教学上的首尾呼应,提升整体课堂连贯性和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6

1.根据课程标准来收集和筛选视频史料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核心,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其次,要认真学习课标,根据课标的要求来收集和筛选视频史料,找到对落实三维目标最有效的视频。

第三,在使用视频的过程中要先对视频进行处理,对时间、内容要先处理好。因为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学生会由充满兴趣产生烦躁的情绪,不但对学习没有帮助,对历史兴趣也会有扼杀的危险。

2.从实践中,我们发现视频史料在一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不要超过1/3的时间比较合理有效,以前我们觉得视频史料直观性强,学生会爱看,就多使用,但是,用多了,却发现学生也很容易视觉疲劳,毕竟是初中生,同一种注意方式不能维持太久,所以必须多种学习方式交替使用。视频史料在一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不要超过15分钟。3.何时使用、怎样使用视频史料才能达到预期的辅助教学的效果?视频史料在使用时间上应该有所选择。4.视频史料教学如何与其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7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学手法不活。有些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模式,以单向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也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导致整个历史教学陈旧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是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教师教学的信息完全来自于教材,不仅信息量少,而且不够灵活丰富,无法有效激起兴趣,导致历史教学干涩,缺乏应有的活力。

三是教学氛围不浓。历史教学中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情感,教师只要稍加发掘和营造,历史教学就会充满浓厚的情感。而有些教师没有重视这一专题研究,对情感因素发掘不够充分,或是轻描淡写未能体现历史学科对学生思想与情感的教育。

四是教学空间不广。没有将历史教学从课堂延伸开去,主动深入到课外拓展之中,优质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利用,这些方面都是影响历史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

二、突破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路径思考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上述问题,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痛定思痛、深刻思考,扎实有效地突破教学困境。

1.以灵活多变的教法活跃历史课堂。

教学方法改革是历史教学有效推进的重要源动力,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领会和有效落实这一要求。首先,教师应当广泛吸取历史教研刊物上的经验,从教学网站中汲取灵感,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进行历史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工作的参考依据,从而创造性地设计更加灵活高效、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师生互动教学法、角色互换教学法、情境再现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这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其次,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注重积累提炼,既吸收他人的教学精华,同时也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炼总结,使自身的教学经验得以沉淀,日积月累形成系统性的感受。笔者经过数年积累,成功探究出了历史五步教学法,从课前强调预习到课堂自主探究、营造情境交流、梳理检测以及课后拓展延伸,将整个教学设置为五个有效步骤贯穿于课内外,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成效非常明显。广大教师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一定要勇立潮头,站在历史教学发展的最前沿。

2.多种途径搜集补充历史教学信息。

历史教学离开了丰富的信息将寸步难行,只有搜集大量信息才能让课堂更加丰满,教学更加生动,教师教得更加顺心,学生听得更加有兴趣。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多种途径搜集补充历史教学信息。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学中,笔者在设计环节就搜集了大量信息,如文革十年前后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对比,文革前后同一地方不同景象的图片对比,以及文革期间一些典型的画面等。这些内容通过对比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大家对文革十年所造成的经济社会退步具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笔者还要求学生事先通过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搜集、了解文革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身边发生的事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讲述。这样的生动信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周围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有效增强教学的渗透力。

3.渲染情境增强历史情感渗透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牢记思想情感教育不能放松。当今青少年一代正处于信息多样化时代,鱼龙混杂的社会思潮对学生的成长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更需要历史学科发挥正能量、主旋律的引导功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深刻引领,这是历史学科所承担的独特职责。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渲染情境提高思想教育效果。例如,《难忘九一八》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牢记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永世不忘这一段屈辱的历史,笔者向学生播放了国家公祭日的庄严肃穆场景,让每一位学生从内心牢牢记住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一段屈辱的历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接着联系当前东海纷争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大家群情激昂,纷纷表示宁愿经济倒退十年,宁愿勒紧裤带过日子,也要支持国家维护主权领土完整。这样的情境氛围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远比任何口头空洞的讲解来得更为深刻。

4.组织课外研究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许多内容正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外拓展活动进行引领。例如,《钢铁长城》教学后,许多学生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充满了浓厚兴趣,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所在地区的军营,到驻军营地去真切感受部队建设的成果,听部队军官讲述我国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如作战人员构成、现代武器装备,以及在一些高端武器研制方面取得的历史性突破等。这些方面既满足了学生对军营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了强大的思想震撼,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无比自豪、无比振奋,这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问题 应对措施

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树立适合社会发展、改革需要、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等。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不足,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悖于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甚至是低效、无效,这也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学科的把握,重视历史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教学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及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都是大有好处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学习得不到高度重视

多年前,初中历史作为一门副科,不参与初中毕业水平测试,一直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尽管在近年来初中中考的考纲发生了变化,初中历史享有了中考的地位,但是由于中考所占的分值不是很高,直接导致历史这一科目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只占较少的课时比例。甚至有些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敢兴趣,将历史课看做是一门其他学科作业的时间,完全忽略了历史学科的人文社会价值。

(二)对历史学科的认识有偏差

历史本就作为一门与学习者所处年代有很大时间距离的学科,容易让学生产生本能的隔阂,只有理解贯穿知识才能有利于更好地记忆。然而有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误解,认为历史学科就是简单读读背背的学科,课堂教学缺乏思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现实的生活中,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无法运用辩证的眼光去评价历史人物,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身边的人与事,觉得历史学科枯燥无味,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所难免。

(三)课堂教学方式单调

尽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先进的、新型的教学手段,去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师重视课本知识的传递,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容易重演“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讲解,学生识记为主要特点的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生生之间缺少合作,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中。长此下去,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效果令人担忧,只会让教师“一言堂”的悲剧重演。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的对应措施

(一)转变陈旧观念

历史作为一个国家以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可以给人以教训、启发,使人“以史为鉴”“以史明鉴”,改正错误的方法,吸取文化精华。此外,历史是一门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能够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注重人文知识内涵的学科。历史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智慧、明事理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纠正学习方法,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建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以课本为中心这一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课堂教学讲解知识死板乏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毫无联系。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对历史学科学习毫无信心,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模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历史教学灵感的基本思想,利用一切可以为历史教学服务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生动,让历史知识更鲜活、更直观。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遗址、历史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有足够历史内容和文化涵养的人文自然景观等。如果教师能够对身边这些资源因地制宜加以利用,一定能够让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鲜活起来,更加有利于课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积极提问,将历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改革历史教学的教育模式

为了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教师应当能够从自身教学抓起,不断地改进教学思路,做好教学反思,逐步构建适合自身的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交流讨论活动;重视学生合作探究与学生自身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主张与见解。重视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活动、表现,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顺其自然的获得课本上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另外,其他一些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初中历史教学如今还处于一个略显尴尬的境地,既有本身不被重视又有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轨的原因,教学方式不适应也是其中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不仅需要教学环境的整体转变,也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当能够认清自我,逐渐查摆自身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应采取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维习惯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考资料:

[1]叶爱明.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2(3).

[2]苗长慧.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13).

[3]罗建荣.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4).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9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授课的蓝本,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课堂活动的进行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课堂质量的高与低。但尽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想全所有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纰漏。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不管你的教学设计怎样的全面、完善,总有漏洞和问题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

在我原来的历史教学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当着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学生学习监督者的角色,在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中,起着决定、支配、灌输的作用。

其具体表现是,历史教学过程是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主,以知识教学,即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对于教学方法则强调如何教书,即传授书本知识的方法。但对学生如何学习、学生的课堂活动、学习的方法等方面,却极少关注。有时候让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经常是以 “独角戏”的形式,完成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跟着学习。没能培养学生养成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历史课教学中没能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活跃、发散、迁延思维,更谈不上进而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培训,我认为我应在历史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正:

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课堂上,应与学生之间构成一种“学习共同体”的关系。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审视课堂教学,历史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学科意识和对学科知识的解释。发展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进而掌握认识学科知识的技能和方法。

2、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活和展开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对学习方法和他们已有经验的运用,而不能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要实现历史教学过程的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来,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和探究。

3、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在组织实施中,使学生自己亲身感受、认识和探究知识。在讲授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

4、在学生自己感受、认识和探究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关注学生。对于他们遇到的学习障碍,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错误,教师绝不能回避。在指导时,不要只告诉结果,主要是向他们介绍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必要时,还应向他们提供几种可以采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变换角度,重新审视。

二、在教学设计中,应明确几个问题:

1、需要明确和制订学生能够达到的历史学习目标。而且还应随着学生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性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2、教学方式的设计,应建立在服务学生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历史。

3、应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知的学科知识、熟悉的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和问题相联系,目的是藉此此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须的经验积累。达到在知识的迁移中,促进学生掌握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经验的积累。

4、强调学生理解记忆,不鼓励死记结论,不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向。鼓励、激励学生勇于参与或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在比较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在参与历史教学过程的同时,完成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过程。

5、在设计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需规划学生除教科书以外的学习领域及范围,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在选择供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用的资料时,需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心理、认知水平的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7年级)可向他们提供简单易懂、量较小的资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选择资料时,可以适当考虑难度和量稍大一些。以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通过使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均能得到阅读、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培养。

6、应帮助学生制订恰当的学习目标。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历史知识?历史学科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历史知识?并协助和指导学生选择能达到目标,适合自己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最佳途径,以及措施和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0

摘要: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政治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都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本文首先就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对初中政治教学的长足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政治 问题 措施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和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整个政治教学来说,某些方面还有问题有待改善和解决。下面是针对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思想比较传统

现如今,不管是哪门学科,教学目的仍然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为基础。对于初中政治来说,没有让学生利用政治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某些政治教师在思想上就存在很大的误区。首先,初中政治教师的教学思想较封闭,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忽略了初中生的思想特点,导致学生接受知识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其次,初中政治教师片面地强调课本的重要性,仍然以死记硬背来结束课程的考核,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导致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和单一。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变,更多的内容已经逐渐进入到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中,这就使得初中政治学科成为初中生的启蒙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对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上还不能真正地领会,不能把生活中的点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使得学生在面对新的教材时,仍然在学习陈旧的知识和内容。可以说,死板和传统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中学生的政治水平影响很大,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对该学科发展不利。

(三)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现在很多初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仍然作为课堂的主体,统治整个课堂,而学生只是教学过程的接受者,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此外,尽管有些教师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但是却比较盲目,比较刻意地减少教师的讲课内容,使学生较难把握重点,出现“丢了西瓜拣芝麻”,课堂教学效率不升反降。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影响到整个教学成效的提高,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转变教学思想

在初中教学中,教学思想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首先,转变教学思想是进行教学优化的重要环节,因为一个合格的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并且,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有针对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安排课堂时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和合作。在这这样的政治课堂上,学生就由原来的被动变成主动,而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思想更利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二)转变教学方法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法方法,采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因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水平。

比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政治时事来引出政治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可以使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同时,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课堂上,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的引入法和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水平。

(三)加强初中政治教师的培养

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整体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的素养,而且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以自己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地创新政治教学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避免在整个教学中出现理论知识和情感的脱节,以便推动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和水平。学校要加强对初中政治教师的考核,使教师在每个阶段都能认真工作,对于成绩不能合格的教师,实行淘汰制度,对于成绩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代初中生来说,思想政治学科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整个初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初中阶段   历史   现状  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32

当前,为了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贴近学生,教育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各科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在这一趋势下,初中历史教师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表现出旺盛的活力与生机。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及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时作出调整。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虽然一直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对此的认识仍然不够清楚,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是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一流程。诚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为系统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但过于注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完全没有思考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久而久之,不仅严重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够不理想。

(二)教学空间及策略有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由于初中阶段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和现代化,在教学中教师只能局限于课堂,无法灵活地将学生从课本引入现实,对学生的历史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止于此,教师的教学策略也相对陈旧,很多时候仍然依赖于课本和教参。这样的教学过于生硬,学生学起来不仅略显艰涩,更缺乏足够的思考空间,学习毫无乐趣可言。

(三)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功。但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历史学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学校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现有的历史教师不是年龄过大,就是主教其他课程的兼课教师,或者是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这样的师资队伍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史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还有着培育学生历史智慧,形成完美情感的任务,从更深层次来说,初中历史课程担负着训练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坚决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从“满堂灌”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智慧、情感与人格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和升华,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要求。要想做到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历史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由故事引入历史课堂。生动的历史故事,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在讲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介绍“焚书坑儒”这一成语的由来,通过故事引入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如此学生便会饶有兴趣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其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历史内容大多较为枯燥乏味,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将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提供了支持。比如,在讲授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抗日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段历史的残酷,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有了这一铺垫,学生学习起来热情高涨,远胜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千言万语。

(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完善评价体系

历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些过去的事情进行简单介绍。因此,广大教师必须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完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架桥铺路。首先,深入反思,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时代在发展,教材在变化,教师也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纠错,在反思中吸取教训,在纠错中积累经验,同时不断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提升教学水平。其次,完善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注重考试成绩的优劣,忽视了其他方面。实践表明,只有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及时找出不足之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科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更好地学习历史。

总之,历史是一个国家文明传承中的精髓。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史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总结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并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全面扩展历史教学空间,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蔚衍斌.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

[2]张正平.新课标 新课堂——对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3).

[3]唐瑜瑸.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建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4).

[4]黄伟.六顶思考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5]刘建伦.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不利因素[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9).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2

合作学习形式化表现在:教学中, 尤其是在公开课上,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自己落实课改精神, 盲目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 不依据教学内容, 无论什么样的课型、什么样的问题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缺乏实效, 使之流于形式。比如问题设计缺乏合理性, 要么学生张口就来, 要么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 久而久之, 太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太深奥的问题使讨论流于形式, 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讨论后只能靠教师总结提升, 慢慢地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失去了兴趣。还有的老师一上课就出示几个问题, 布置学习任务, 然后没有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使课堂流于表面热闹, 却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虽然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合适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所以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时, 既要针对教学目标, 又要突出合作学习特点, 选择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事实证明对那些“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学生会保持浓厚的兴趣, 并有信心去解决, 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发挥、锻炼和提高, 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目的。比如在讲《梦想成真的时代》时, 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且影响很深, 所以对于“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这样的问题, 小组讨论效果明显很好。在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上, 未必一定是小组讨论, 还可以以小游戏、故事会、小制作、小调查、看图分析、历史短剧等活动。比如讲春秋战国历史时可以举办一个成语故事会;象“文成公主入藏和亲”、“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可以用历史剧的形式加深学生印象;对于较近一些的历史, 如“土地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长辈那里了解情况并写一份调查报告。此外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 否则会使学生感到厌倦, 不能起到真正的实际效果。总之, 合作学习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感悟历史、理解历史;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沟通、合作的技能。

合作学习形式化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过分弱化。为了体现课改精神, 一些教师在整节课中干脆当起了主持人, 仅仅起到了串连作用, 有的退至教室的一边耐心等待, 还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在分组讨论之后, 派代表发言, 最后无论学生回答得怎么样, 老师统统用一些激励性语言, 然后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种合作学习, 淹没了教师主体意识, 尤其在一些有深度的知识上, 没有教师启发性讲解, 是点燃不了学生的思维火花的。其实在合作学习中,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教师的“导师”作用也不可忽视, 这种作用体现在如何组织、激励、指导等方面, 它是成功实现合作学习的关键。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成功的合作学习, 教师一方面要设法做好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比如要激发全体成员的合作动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还要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通常的“备教材”外, 进一步“备学生”, 既要对教材的每一个重点、难点熟悉, 还要对所教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了然于胸, 在上课这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积极主动地调控, 使教学达到最高效率。比如再讲《秦帝国的兴亡》这一课时,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是一个相对来说较难的问题,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不是太多, 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更是陌生, 同时又受到泛滥的戏说历史剧的影响, 所以经常听到他们用“好”、“坏”来简单的评价某个历史人物, 这时教师就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史实指出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在短短十年内兼并六国, 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应充分肯定他的功绩。在此基础上, 对学生说明评价历史人物时要结合史实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自信, 但是如果激励性语言用得过滥会让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优越感,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教师要把激励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要进行表扬与鼓励, 同时对学生一些知识性、常规性的错误也要及时指出, 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一定要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知识, 便于学生开展充分的小组合作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 关键时刻为学生指点、为学生答疑, 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管怎样, 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必须要进行有效调控, 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参与者,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富有实效。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3

摘要:在新形势下,教师只有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存在问题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

1、灌输式教学方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听讲、做笔记,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甚至会造成偏科行为,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

2、英语学习不全面

英语教学包括读、写、听、说几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但是这个统一的整体却一直被人为地破坏。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优异的考试成绩和更高的升学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读和写的教学,忽视听和说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学到的都是单词、句型和语法等知识,在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却很少接触,缺乏锻炼机会,致使学生在听力环节上很薄弱,更谈不上说英语了,学生最多就是读读课文,连简单的英语对话都不会,严重阻碍了全面发展。

3、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程的知识面逐渐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英语教师队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要广、业务水平要精、综合素质要高。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基层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英语教师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很多英语教师不是英语科班毕业,学生所接受的英语教育既不正规也不专业,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4、汉语化的英语教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进行教学,加大英语用语的比例,以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其英语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教师习惯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一方面这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关,教师没有能力完全用英语讲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的听力训练较少,教师全部用英语讲课学生也不容易听懂并接受。这一现象的存在,同样不利于学生英语语感及思维习惯的形成。

二、应对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1、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

英语学科的选择性、综合性以及均衡性都能够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得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强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相联系,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初中的英语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先需要在技有所长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对新知识进行摄取,这样有助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将英语学科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应该把它当成是组成整个教学整体的有机部分,做到积极的将各个学科融合起来。其次,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不拘泥于死板的教学方式,才有可能在教学成果上取得突出的成就。再次,为了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必须要让自己的亲和力有所提高,使自己能够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达到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局面。最后,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的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对专业的发展动向作出及时的了解,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2、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减弱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

国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开始,教学大纲已经被教学标准所代替,并且对教材的选用制进行了强调,从而赋予给教师极大的处理、重构甚至是自编教材的自主权,这就要求教师在分析课程标准、分析学生以及分析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具有自主的且有创造性的对教材进行使用的能力,对教材要具有增、删、换、改的能力。首先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所做出的新要求,教师可以适当的将许多未作要求且没有必要教授的内容适当的删减,以免在学习中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其次是适当的延伸以及补充教材内容,在初中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实际中需要教授但教材中又没有提到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说明。

3、教学方式多样化,改变传统中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想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首先是情景演绎,就是将学生置于逼真的情境中让其对学习内容进行切身体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并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要加强对感官的刺激,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具,比如工整漂亮的板书以及色彩鲜艳的图片等,将英语课堂教学加以活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再次是在教学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协助,创设出有趣新鲜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不再感觉到枯燥乏味,而是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学习。最后是设置多样化的作业。

4、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中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之所以不能让人满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中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他们很难做到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突出的主要英语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并要求教师加强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目光更频繁的转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之上,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与学习。

结束语

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严格的要求,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我认为以上所提到的方法都是有益于教学的,除此之外教学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不断被提出,我们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汲取这些理念中的精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4

湖南省岳阳县柏祥中心学校方红霞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经过了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拟就这些问题作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教于同行。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学目标单一,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长期以来,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时,注重的是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2、学生学习能力偏弱,独立自主性不强,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

3、教学方法单调。课堂一多半时间是教师讲授,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地听讲、理解与接受。

4、教学评价方式简单化。目前英语教学评价指标和内容过多指向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忽视综合运用和如何使用评价方式的最佳效果。

5、教学设施和手段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农村中许多学校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英语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仍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表现为必备的多媒体室、语音室、录音机、教学用 VCD及英语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和资源少。

6、应试成分比较重,素质培养不足

当前,老师关心更多的还是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等显性的指标,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不重视或者说重视不足。英语教学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学生能流利的背诵一篇文章,而到了实际运用英语的时候,却成为了“哑巴”。

二、初中英语教学改进对策

1、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音像教学片、故事、游戏、歌谣、挂图、卡片实物等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们在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环境中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语言能力。其次,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开展情景教学。英语新教材以话题为主线,每一个单元为一个话题,语法知识隐于话题之中,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出真实的活动场景。这就要求教师以话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层次来满足不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如讨论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谈论个人的嗜好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特点,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情景,可以采用二人对话、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讨论、角色表演、采

访等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感受和使用英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是否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学生这一主体参与的态度、状态和程度。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则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没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只能叫自学,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没有对象,充其量也只能叫“讲演”。但在实际当中,我们的教师大多数都在“表演”,学生只是观众。实际上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实践和活动才有可能将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最终发展成语言能力。这个实践过程必然是以学生的实践和活动为中心。新教材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的练习,如pair work,group work,classroom discussion,role play,debate等等。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能参与;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参与,多方面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学习策略

新课标关于学习策略培养的要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上扩展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是保障学习者将来可持续性学习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渗透与培养,教师不仅要

有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意识,而且教师也要合理选择学习策略的训练途径与方法,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传授的策略,如听力、阅读都有各自不同的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的学习策略的训练等等。

4、转变教师的评价方法

以往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实现的,这些考试以知识技能为核心,重点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这也使得英语教学的考、教脱节。英语新课程对涉及考试和评价的地方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建立了发展性评价制度,因此老师必须要改进评价方法,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5

一、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 形成了思维定势, 考试前背一背就行了, 平时学习历史花费的精力少, 所以, 历史课上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不高。

2. 历史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初中只是背背并不理解历史的深刻含义。例如, 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央集权制等学生都不理解, 这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不小的影响,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3. 历史专题学习所产生的困惑。

历史新课程结构上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初中历史是以编年体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 而高中教材的编写则以专题的形式, 把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内容进行整合, 体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规律性, 那么编排体例就可以避免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重复, 还可以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 并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史实结合起来。但是, 这种理想化的编写体例严重地脱离了教学实际,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原因是专题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 还要求学生对于初中通史的知识基础掌握得扎实、系统, 为开设专题作好铺垫。可是, 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并且教材中忽视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如何使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这一矛盾顺利解决, 是我们历史教师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4. 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时间非常有限。

新课程历史教学非常强调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尽管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带来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但实际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却十分有限, 学校图书管阅览室资料缺乏,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室只作为教师上课的手段并不对学生开放, 从早到晚, 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学生根本没有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复习和收集资料。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现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 学习新课程理念, 把握其实质和精神, 着重理解新课程的内容标准, 转变教学方式, 摸索出了一条解决新问题的新措施。

1. 要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开学的第一节历史课我就让学生讨论, 为什么学习历史?历史是人创造的, 但人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 如果古往今来的人都不学历史, 不懂历史, 人也就不成为人了, 同动物没什么区别。为什么一万年前的蜜蜂同今天的蜜蜂没多大区别?一千年前的猴子同现在的猴子没什么不同?而一百年前的人同现在的人相比, 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呢?因为动物没有历史, 人有历史。人们学习历史, 就是学习先辈的经验和智慧, 并进行实践创新, 再把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递下去, 如此代代相传。这样, 人们的知识愈来愈丰富, 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就愈来愈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不断发展。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一个人如果不懂出生前的历史, 他永远是个孩子。”使学生懂得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历史线索的把握。

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完整、系统, 逻辑性强。在初中通史教学中, 教学以时间为线索, 便于学生记忆。在新课程中, 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在历史专题教学模式下, 知识的容量比初中大大增加, 知识点支离破碎, 学生难以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历史线索的把握, 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一节课的线索是什么, 一个专题的线索是什么, 一个模块的线索是什么, 教师必须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3.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故事性强, 生动具体, 趣味十足, 感染力强, 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因为历史事件都是真人真事, 有血有肉, 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史实, 明辨真理, 激活思维, 启迪智慧, 获得人生启示。有资料表明, 激发好奇心和启发思维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应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入手,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完成历史教学内容, 使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体验, 增强学生的信心, 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 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的表现, 孙中山把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了袁世凯, 二是袁世凯欺骗革命党人, 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又达到了理解资产阶级软弱性表现的目的。

4.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运用对话式教学,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并努力探索,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 在历史教学中, 由于历史教学的抽象性, 学生思维程度的不同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难易程度, 注重层次性。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特征, 逐步分解, 降低问题的难度。这样层层设问、循序渐进, 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祖国的统一”时, 我跟学生一起探讨, 香港被英国占领的经过?中国人民又是如何顽强抵抗外来侵略的?鸦片战争为什么会战败?这样的设计,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渐次推进, 便利了学生的理解, 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上一篇:人生如树作文议论文下一篇:勉励学习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