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特点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研究问题

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外界沟通能力相对不足,聋人大学生成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于这个群体的关注,对于体现教育公平乃至和谐校园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关注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聋人大学生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状况。具体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研究,是过去40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学研究领域。通常意义上,社会网络可以被定义为由一些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相对稳定的体系。或者说,社会网络是由一群行动者组成的结构,处在结构中的行为人通过一系列关系彼此相连。社会网络在个体的信息沟通、心理情感支持以及其他社会支持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对于聋人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分析并不多见。目前公认的社会网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Simmel)。他在《群体联系的网络》(1922)中第一次使用了“网络”概念,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则首次提出了“社会网”的概念(1940)。后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1934年对实验性小群体的计量学研究为社会网研究奠定了基础。巴恩斯通过对一个挪威渔村阶级体系的分析,把形而上学的社会网概念转化为系统的研究。1960年代,是社会网专业研究的起步时期。到了1970年代中期,社会网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学领域。该领域的著名研究包括科尔曼关于社会网对信息传播、发明推广的影响,格兰诺维特、林南关于社会网与社会资源的关系,波特关于社会网的结构特征对个人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博尔特关于个体在社会网中的地位与它所拥有的权力大小的关系等。国内有关社会网的研究,阮丹青、张文宏、林聚任和张其仔、刘军等人分别以个体中心网络和整体网的方式对于天津、山东和福建、黑龙江等地的城乡居民社会网络进行了研究。随着社会网研究走向深入,一些特殊群体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包括所谓优势群体如干部、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农民工、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流动人口,都有相应的专门研究出现。不过专门针对聋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研究,目前并不多见。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中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包括了自我中心社会网络分析的两种常用方法。[1]

其一是提名法。针对特定个体询问为他或她提供社会支持的其他若干人(通常是5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与受访者的社会关系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形成对特定个体社会网络状况的全面了解。自我中心网络分析,可以首先要了解与你关系密切的“讨论人”或“帮助者”“都是谁”,进而探讨他们与受访者的关系强弱状况以及他们自身的社会背景知识,如是否拥有相同的性别、隶属于共同的群体、具有相类似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等。如此一来,通过个体中心的社会网络分析,则可以获得特定个体以及个体的集合(群体)社会关系状况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首先调查了个体“讨论网”的基本情况。即询问受访者“最近半年中与你讨论过重要问题的五个人(不足五人以实际发生的人数为准)”都是谁?他们与受访者的关系密切程度如何?是否具有相同或相近似的特征?通过这些问题,描述受访者社会网的基本情况,包括关系的强弱程度以及是否拥有相同或相近似的社会背景,即对所谓同质性进行说明。

考虑到大学校园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本研究对个体社会网络的关系构成分析,主要从这个人的身份入手,看这个人是否属于受访者的以下关系人:(1)室友(2)同班级同学(3)本学院同学(4)本系同学(5)本学院同学(6)老师(7)(包含家人在内的)其他人。社会网络中特定人员身份(与作为中心的受访者的关系)在全部社会关系中构成的比例。社会网的关系构成常常用某个特定关系占总关系的百分比来表达。由于是在大学校园的环境下,进而,询问这些人的性别、年级、是否为听障人士等,以考察网络的趋同性或同质性。网络的趋同性,是指个体中心的社会网中居于中心的“自己”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成员的在社会特征上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大学校园表现为是否为同一宿舍、班级、系部等组织上的同质性,以及在性别、家庭出身等方面的近似性。对于聋人大学生而言,反映这种趋同性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对方是否为听障人士而非健听人。最后,要询问受访者与这些网络成员社会交往的密切程度。主要通过频次来体现,其备选项为:经常(每周若干次)、有时(每月一两次)、很少(半年一两次)、几乎没有交往。讨论网考察的是受访者在信息沟通和情感支持方面接受援助的情况。

本研究还调查了“课业网”。考虑到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的特点,即他们的社会支持情况可以通过学习上相互帮助与彼此支持得到体现。因为存在听力与语言表达障碍而在学习上面临更大困难的聋人大学生,这种学习中的相互支持显得非常突出。为此我们还询问了“最近半年中在学习上帮助过你的五个人”的基本情况。这方面的信息是对所谓“课业网”说明。并对这些人的身份,性别、年级、是否为听障人士以及交往的频次也进行了调查。

第二,资源嵌入法。华人社会学家林南后来发展了个体中心网络分析的内容。他提出以“网络嵌入资源研究法”重点对个体所处的微观社会网络进行纵向结构性描述,即通过对社会网络中所蕴含的社会资本分析,说明该个体的社会资本状况。所谓社会资本,就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蕴含的可能被动用的社会资源。这种分析法就是在询问受访者是否认识从律师、工程师、公司经理到保姆、业务员乃至无业人员等各个阶层的人,从而分析出这个人的社会关系构成,并可以计算出社会资本的总量。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聋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嵌入的社会资本状况。利用林南的网络资源嵌入研究法,询问聋人大学生与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系主任、教务人员、学生工作人员、院领导、学校管理人员、宿舍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上的公务员、公司职员、公司管理者等等各个群体中人的熟识程度等问题,从而构成了对聋人大学生群体社会资本的测量。

2018年12月,在天津某高校聋人大学生中进行调查。共有401名聋人大学生接受调查。

对于以上调查数据,通过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提名法所展示的交往背景信息

通过讨论网与课业网的人员构成分析,能够对聋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的网络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见表1)。

可以看到,能够为聋人大学生提供情感支持或者信息的人中,宿舍及同班同学占据了较大比重。而家里人始终是最重要的支持者。而教师在讨论网中所占比例不大。由于聋人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的限制,他们在学校层面能够获得支持相对较少。

在提供学业支持的人中,室友及同班同学占据了突出位置。不过家人在这个方面仍然占据一定比例。表明该群体所能获得的社会资本总量和种类都受到限制。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不得不转向家人。教师在学业求助中占据了一定比例。以上情况在表3所显示的汇总表中更为突出的表现。

(二)资源嵌入法表明的交往结构特征

我们以交往的熟悉程度来说明社会资源嵌入的情况。经过简单排序,会发现聋人大学生在校园学习体制下的交往对象,除了聋人大学生自身之外,排在前四位的是专业课教师、毕业生(学长)、班主任和学生工作老师,排在最后四位的是企业普通员工、企业管理人员,公司企业老板和公务员。前四者是该群体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群体。其中与毕业生的交往较为密切,反映了他们在群体内部的交往较多。后四者是他们在校园内很难见到的人,只有在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社会活动中才可能接触到,而这些群体往往以健听人居多。因而聋人大学生能够克服交往障碍还是存在较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聋人大学生社会网络结构中存在的社会资源种类相对单一的问题,同时校园之外的社会资本也相对较少。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由于交往方式的限制,聋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整体上较为局限。从背景人群上看,空间上与本宿舍、本班级的同学交往较多,在聋人大学生之外的群体上,与家人、毕业生以及学生工作老师交往较多,而与社会上的企业、政府机关人员交往较少。

第二,以上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足,正好为我们做好聋人大学生工作提供了切入点。要鼓励聋人大学生群体在校园之外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与企事业单位为聋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这个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摘要:聋人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情况值得关注。本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方法,采用“提名法”和“资源嵌入法”分别分析了聋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人员的身份背景,以及他们社会网的结构性特征。本文最后提出了改善聋人大学生社会关系状况的建议。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社会网络,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1]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

[2] Lovibond SH, Lovibond PF.Manual for 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s. Sydney:Psychology Foundation,1995:112-118.

上一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下一篇:RTK技术在城市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