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个案分析(精选10篇)
(二)案例:裴女士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已婚女性。一段时间以来,连她自己都感觉到自
己的心理越来越不正常了。前不久她刚调到新的单位,怕在新单位搞不好人际关系;她怕丈夫出差,自己就没有了主心骨;怕同桌的同事今天不来,自己单独应付不了工作;这种担惊受怕的感觉,就像幽灵一样时时地困扰着她,越想摆脱它,反而被它纠缠的越紧。这也直接导致她对自己工作的不放心,对别人的不放心,以至于,她不仅多次到我们厂里来直接了解情况,在了解了情况后,她仍不放心,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到我们客服部,“咨询”她已经咨询过的情况。
案例分析:在最初几次的与裴女士的接触过程中,我都是针对她咨询的问题做出
回答,而我的回答在当时也的确让她满意了。然而,在她多次的“咨询”下,我意识到,要通过其他办法了,否则,电话她是会一直打下
去的,这样就影响到我的工作,毕竟还有客户在等着拨通电话。这就
让我想起用我的专业来帮她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年纪轻轻、人生尚未
过半的女性,怎么会有如此老态的心境?怎么会这般忧心忡忡、心神
恍惚?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任何性格的养成,必然与其成长的家庭背景有关。
介入策略:当裴女士再次打电话过来的时候,在回答了她的咨询后,我试着向她
要她的手机号,以便随时与她联系货的情况,她很爽快的答应了。下
班后,我拨通了她的号码,在交谈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过后,我试着
把话题拉到她的身上,也很顺利,她也希望与别人交谈。在这次谈话
过程中,我了解到她是成长在重组家庭中,新的家庭里经常闹矛盾,常常吵得不可开交。她觉得自己的家根本不像个家,与家人基本形同
陌生人。裴女士面临的主要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是缺乏父爱
母爱。她需要改掉坏习惯,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怀疑,要让自己变得
坚强,变得正常。而这过程就需要多与人接触,多参加集体活动。于是,在最后我建议裴女士在平时工作后,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不要
项某, 女, 16岁, 温州某幼师专业学校学生, 智商属正常水平, 专业成绩较好, 文化课成绩一般。在她初一那年, 父母离异, 她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 外婆外公家庭经济条件很好, 又怜惜她缺少母爱, 非常溺爱她, 包容了她的一切。她很少接受是非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正面教育, 导致项某幼小的心灵中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所以说谎的行为, 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成因分析
缺乏全面的“爱”
据项某的口述和她外公外婆的言谈, 上初中以前, 她在家庭中缺少父母的疼爱, 得到的是祖父母的溺爱, 这种不平衡的爱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情感世界。在学校, 她缺乏教师的关爱, 缺乏同学之间的信任和友爱。在社会上, 她缺乏朋友之间的真爱。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没有感受过适度的爱, 就不会有对他人的爱。
自尊心受挫, 丧失了自信心
“自尊心是个体要求自己与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的一种心理倾向。”项某从上初中开始就经常受到教师的责骂, 同学们也鄙视她, 把她当成坏学生, 排斥她, 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为了找回自尊, 她就开始说谎, 用美丽的谎言来逃避周围人的斥责。但适得其反, 谎言总能被拆穿, 结果人们对她更不信任。渐渐地老师和同学们对她失去了信心。外公外婆对她也开始产生怀疑, 确认她在说谎后, 也不再相信她, 这导致的最终结果是, 项某彻底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力量完成任务去实现目的。”在访谈中, 她说:“我一遇到事情总觉得自己做不好、或者不会做而根本不去尝试, 最后, 怕人知道后没面子, 就编些谎话, 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由此可见, 撒谎是人们为了逃避惩罚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一种心理机制。所以, 对于孩子的错误一定要谨慎对待, 切勿滥施惩罚, 一旦惩罚不当, 就会导致孩子说谎。
物质欲膨胀, 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项某从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在物质生活上有求必应, 而精神生活却很匮乏。她从小就没人告诉她什么事情该做, 什么事情不该做, 不自觉地做了像说谎等不该做的事情, 渐渐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而这些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 加之其祖父母对她非常娇惯, 总担心孩子受委屈, 一味地袒护她, 从未真正教育过她, 而学校的教师和同学们又排斥她, 使她从小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做事情只凭感觉, 为所欲为。做错了就说谎进行遮掩。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物质占有欲, 常常编造谎言来骗取别人的信任, 以获得钱财用于自己消费。
引人注意、相互逗乐的心理在作怪
项某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重视, 有些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谓的好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所谓的“差生”, 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对她的关心和教育, 因而导致了她产生遭到冷落的感觉,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故意说谎。为了排除自己的孤独, 证明自己的存在, 有时也会说起谎来。项某有时会对好友说一些逗人的谎言, 相互取乐。因为她心理空虚, 感觉生活很无聊;以说谎为幽默, 经常在同学之间通过说谎来娱乐;有时由于学习压力较大, 在课余时间里与其他同学通过说谎来调剂一下气氛, 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达到放松的目的。
个案的启示
项某经我校的教育转化, 说谎行为有了很大改变。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重要作用, 现在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子女无原则的迁就与娇纵, 势必产生溺爱, 这种爱对孩子身心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小洞不堵, 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孩子的小毛病必须及时纠正, 否则势必养痈成患。
经常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教育他们说实话、做实事, 在家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在社会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在学校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对说谎的学生, 教师和家长应诚恳对待。没有搞清问题之前不要以极不信任的态度追问, 在弄清确实是谎言之后, 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并对其动机表示理解或以幽默的方式让他感受到教师或家长在为他惋惜, 使之从中领悟说真话的可贵。要鼓励学生承认自己说了谎言, 对勇于认错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不要歧视他们。批评要多注意策略, 防止产生不良后果。
学生刘某,10 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四五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在未教他之前,我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将家长让他上交给老师的晚托班费“弄丢 ”了,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用作它途了;另一次是因过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案例分析
我认为,学生刘某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3方面的特性: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学生刘某不管从认识,还是从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偏激心理的表现相符合,究其偏激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因素。由于学生刘某是独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大伯平常比较关心他的生活,父母最多的是给孩子钱,以此来弥补所谓做父母的责任。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孤单,生活无目的性,迷恋打游戏机,经常找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由于父母对他的关心较少,他就将自己的各种不足都归结到父母身上。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地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学生刘某偏激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个人因素。学生刘某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他人因素。由于学生刘某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使其他学生对他退避三舍,同学们认为该生气量特别小,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没有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所以学生刘某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地“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偏激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
由于学生刘某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支圆珠笔,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地對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激心理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
制定目标,让学生刘某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
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学生刘某的闪光点,对其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作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
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两个多月的辅导,学生刘某已经能和父母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
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教育,培养心智健康的学生。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苏宁小学)
编辑∕高 伟
一、基本情况:
王彤是一位我们班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她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上课还时常摆弄东西,注意力不集中,面对比她强的同学,她总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王思彤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消除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王思彤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王思彤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王思彤同学„„”渐渐的,王思彤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王思彤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王思彤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鲁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王思彤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一、个案现象:
学生贾晓亮,他平时的作业书写潦草又脏又乱,每篇都被抹得黑乎乎的,有些字老师很难辨认。
二、个案分析:
1、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书写习惯被忽视
有的家长或老师只顾着学生书写的结果,而忽视了写字的过程,或者自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也有些老师不够重视写字教育,教给学生要写的字,却没有教给他们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认真的态度,发现学生错误的、不良的写字习惯没能及时指出、纠正,老师本身就缺乏培养学生正确书写习惯的观念。
2、学生的学习吃力,没有余力顾及书写
据调查,张某由于缺少学前教育,小学低年级就不及格了,学习成绩尚且如此,平时完成作业相当吃力,根本顾及不上书写的整齐.3、教师没能对写字教育常抓不懈
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不能一蹴而就。在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太多的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抓反复、反复抓。如果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提醒学生,一再强调良好的写字习惯及重要性,而是讲过一次就算数,学生也就不可能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端正的态度逐渐转化为自发的一种良好习惯。
4、养成的不良书写习惯难以纠正
有的学生没有意识到正确书写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完成作业,姿势和字迹无关紧要,加上大量书写和长期以往,已经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方法一旦内化成学生的一种不良习惯,就必须花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时间来纠正。
针对他的情况我决定先从作业的干净整洁入手,让他初步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个案采取措施:
1、在平日学习中,注重保护其积极性,一旦发现写字进步就给予肯定,及时表扬。
2、在生活上多关心他,让其感到集体的温暖。并从良好的写字习惯入手,拉近与他的距离,耐心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不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
3、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照书上的范字监督孩子练字;附近有邻居,可以将孩子的字与邻居孩子的字加以比较;给孩子买字帖,照帖练习;家长谦虚些,走进教室,欣赏“好孩子”的作业;不可放任自流,一方面孩子要练,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辅导,提醒家长对孩子负责任,对孩子负责任才是最大限度地爱孩子。
4、课堂上,孩子只要写作业,老师走到孩子跟前,俯下身耐心辅导,时刻关注孩子的书写。
5、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那么他在学习时就能集中注意力于学习的对象上;相反,一个人总是马马虎虎、粗心大意,那么他在学习中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往往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或者稀里糊涂、敷衍塞责。
案例结果:
五、个案阶段性效果: 他逐渐在变,上课能认真书写了,能注意个人卫生了。上课走神的毛病也改了,听课也专注了。
钟昌洲,男,10岁,桂林民主小学四年级
(一)班学生,成绩优秀,各方面也表现得很优秀,善于表现自己,喜欢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钟昌洲的妈妈是民主小学的一位音乐老师,爸爸是搞运输的。他是家里的独子,父母从小就很注重培养他,也因为这样他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成绩在班上也一直都是在中上水平,可以说他是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他在一年级时曾学过拉丁、书法还有钢琴,他也在这几个方面拿过奖。他得过桂林小学生拉丁舞三等奖,他在04、05、06年全国中小学生的书法比赛中得了一个金奖和三个银奖的好成绩,钢琴虽然只学了一年但是他还是过了钢琴三级。他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拉丁、书法、音乐、数学、科学、电脑、美术等都是他喜欢的。他在我去他们学校见习的这些日子了,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形式知道了一些有关他的情况。和别的小学生不一样的是他的独立能力很强,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自己洗自己的衣服了,平时在家他也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生活和学习的习惯都挺好的,每次我去见习我都会看到他很认真的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他很好,我觉得他几乎没什么缺点,但是随着和他接触时间的增加,我发现他有一点很不好,那就是他有点看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不知道这是他自身的原因还是他受班里同学的影响,毕竟他们班里很多人都不喜欢和老拖他们班后腿的---杜仲鑫和黄国浩玩,甚至是有点排斥。还有一点不好就是他有时会取笑同学,他对他们班的任课老师倒是挺讲礼貌的,老师也很喜欢叫他帮忙做事。但是对我们几个见习老师就没那么讲礼貌了,他甚至给我们当中的一位见习老师取了绰号,我觉得这是很不礼貌的,即使是对自己的同学去绰号都是很不好的了,何况他是给自己的见习老师取绰号。虽然总的来说他各方面都挺优秀的,但是他这两个不好的习惯还是挺不好的,我做为他的见习老师我应该帮他把这两个不好的习惯改了,让他成为更好的学生。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应该怎么帮他改掉这两个不好的习惯呢?总得有个办法啊!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并和我周边的同学讨论了有关钟昌洲的情况,我认为他的这些习惯可能不仅与他自身有关还与他身边的人或事物有关。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他的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
1、在他排斥差生这个不好的习惯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我先让他说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再让一些同学说说他的缺点,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知道当他听到别人说他的缺点的时候他肯定会不高兴。这时我就让他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他嘲笑、排斥差生时,对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我发现他有点惭愧了,他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嘲笑和排斥差生!”之后我对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给与了表扬。(2)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排斥后进生的习惯有所改变了,但是有时还是没改掉,我于是又找他谈话了。我对他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后进生对于我们班而言,也许是五十分之一,对于学校而言,他们可能是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他们却是百分之百。每个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后进生也不例外。(3)告诉他我们班是一个班级体,只有每个人都进步了我们班才会一起进步,而他作为我们班的班长应该带领同学们一起进步。于是他对我说:“老师,以后我会带领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帮助后进生的,让全班一起进步。”当他和我说这么一句话时,我很高兴我相信他以后会改掉这个排斥后进生的习惯的。
2、在他给见习老师起绰号这个不好的习惯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我先和他说给老师起绰号是不对的,就是给自己的同学起绰号也是不对的。同时我也肯定了他的聪明,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
(2)我告诉他起不好听的绰号是取笑别人,特别是那些针对别人的缺点、弱点所取的讽刺性的绰号,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给对方带来心灵的创伤。给老师取绰号是很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自己做为班上的班长很容易影响班上的其他同学。(3)我建议他要多注意观察一下别人的闪光点,不要老只是注意别人的缺点,取笑别人。让他想一想如果别人给他取一个绰号,他会高兴吗?他回答我说:“我一定会不高兴的!”(4)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也没再叫见习老师的绰号了,但是他对同学起的绰号,他还完全改掉。我于是再对他说,给同学起绰号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的。此后,他基本上把自己对别人取绰号的习惯改了。
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我基本上帮他把这两个不好的习惯改掉了。我的见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也要走了。在我见习的最后一天,他对我说:“见习老师,我很喜欢你,谢谢你帮我把我不好的习惯改了,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我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的。”经过这件事我深深的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么他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
学生案例分析
[日期:2004-11-02]
来源:史燕群
作者:公园路小学
[字体:大 中 小] 转眼之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满9年了,其间有欢笑,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一点可能是没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无法体会到的。管理班级,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几十个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问题似乎也越发多了,而社会也要求我们教育出充满创造力,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应富于创造性。我下面就想谈一谈自己在管理班级上的一些自认为有些创造性的管理方法。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我不否定传统的教育方法——说教与处罚。我甚至认为它们在某种情况下还特别有用。其次,我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说的“说教”与“处罚”是狭义上的,否则,我底下谈的所谓诀窍就与它们混淆了。
一、沉默是金。
俗话说,班主任要嘴勤,怎么还冒出来个沉默是金呢?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我现在所带这个班有名学生叫周康,在五年级刚转来时很令我头疼:作业不做,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开始时,我对他除了说教,就是处罚甚至惩罚,但收效甚微。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我将他叫进我的办公室,但他就是那样不在乎地等待我的批评。正好办公室没老师,我看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就那样平静看着他,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说啥,但是很奇怪那时我一点不生气。我发现,他慢慢有了变化,从刚才的满不在乎到有点局促不安。又过了一会儿,他低下头,偶尔抬头瞟一下我,我知道他在窥测我的内心,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看着他的脸,就好像在欣赏一幅画。他的头越发低了,也更加不安了。良久,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你可以走了。”他抬起头惊讶地望着我。“你可以走了。”我重复了一遍。他默默地走了。但这次他竟连着几天表现很好,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后来尽管他有反复,但经过我又几次的沉默疗法,他变了。现在,他是个好学生,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个样。
案例二:有一次,班上语文测试,我事先说了复习范围,可我发现,学生普遍很自信,认为自己考好没问题,很少有人踏实复习。成绩出来的,整体情况很糟糕。发完试卷后,我发现学生很多都在看我,照常理该是说教的好时候了。我当时只是平静地看着大家,目光慢慢地移过每一个学生的脸庞,最后轻轻说了句:“好了,过去了,关键是以后。”自那以后,学生复习踏实了许多。
分析: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沉默有时更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心。
适用范围:常规疗法效果不大或者没效果时。
使用禁忌:目光决不可带有气愤、轻视等。
二、以身作则。
案例:五年级时,班级有了打扫操场的任务,刚开始学生还挺好奇,拿着打扫把一阵飞舞。后来就没人愿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着竹子做的扫把,太冷,就更少有人愿意打扫操场了。看到这种情况,我早上带头下去扫操场,当然,还有几个学生是被我叫去或者主动去帮我的。每天,当我们扫完操场,带着一些微汗,面色红润走进教室,回到教室的时候,面对全班学生,我总是大声对同我一起打扫操场的同学说:劳动使我们快乐,我为你们自豪!现在每天早上,早来的男生争先恐后地下去打扫操场,我相信:他们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分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这个榜样是自己的老师呢。
适用范围:几乎所有范围。
三、顾左右而言他。
案例:一天上课,叫起一名学生张旭回答问题,他回答后学生发出一阵笑声,为何?他上课没认真听,回答的是前一道题,当然牛头不对马嘴。我也笑了,不过是微笑,我对这名同学以父母般的语气关切地说:“你辛苦了,快吃饭!”学生都笑了,那个同学也笑了,剩下的时间里,他听讲得很认真。
分析:生活需要幽默,严肃的课堂也需要幽默,如果能使犯错误的同学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乐而不为呢?
适用范围:合适的场合与时机。
四、顺其自然,案例:小学高年级男女生之间产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这不,到了五年级后,班上议论纷纷,好些同学神秘地告诉我:某一男生很奇怪,每天下午放学后都要绕好长一段路,为的是送我们班的班长(女)回家。我听后笑着说:“好呀,他多热心呀!”好多学生有来告诉我,应该找他们谈一谈,但我都拒绝了。当然,在班队会上,我讲到了在他们这个年级男生女生之间产生好感是再正常不过的,应该正确的对待与处理。我的这些话绝对不是只针对那个男生讲的。但是,可以看出,在他身上产生了影响。他和班长现在相处得很好,很正常,同其他同学一样。当然,现在这个男生不送班长回家了。
分析:所谓的“早恋”是完全正常的,只要讲清了道理,就应该先充分相信学生,一定程度上放任自流也是可以的。
适用范围:所谓的“早恋”。
五、收回权利。
案例:班上有四组,每组轮流值周,组长全权负责。有一小组完成值周任务情况很糟糕,我调查一下,原来是小组长的失职。指导过后,他们组的工作仍不见起色。于是,我就物色了另外一名有能力的同学接替,小组工作大有起色。一段时间后,我将原来的被撤换的小组长调职另用,这次,他对待新工作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分析:收回权利,是为了让某些班上担任一定管理任务的同学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不足。
适用范围: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肯定有一些班主任老师会有更多的富有创造力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方法,基本前提是我们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我心目中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班主任老师“无为而治”!
阅读:10101 次
录入:
小学生案例分析
上传: 方国海
更新时间:2012-5-28 17:11:11
一、基本情况
戴静是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她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张姣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张静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姣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张姣同学……”渐渐的,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一天。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这时一次上课时的片断。
……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师:请你来读一读好吗?
生:(摇头)。
师:你不愿意读吗?
生:不愿意。
师:有进步,刚才是摇头,现在已经能开口说话了。这样,整篇课文你就不读了,读第1自然段好吗?
生:(默不作声)。
师:如果你觉得站着读不太好意思的话,可以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读。
生:(停顿了几秒之后便开始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有几个字读错了,魏老师帮助改正了,当读完这一段后老师示意班里的学生为她鼓掌)。
师:你第1次尽管有几处地方读错了,相信第2遍一定比第一遍读得要好些。
生:(读第2遍时,明显的比第一遍有了进步)。
师:进步很快呀!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第一遍读不好可以读第二遍,第二遍读不好还可以读第三遍,甚至是更多遍。
生:(微笑并点着头)。
……
从这以后,有机会就让她在同学面前表现,她变了好多,不在独处,课堂活动时主动和同学参与游戏并且还参加了学校的文艺队,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而且我们班学习的口号是“相信自己,我才是最棒的。”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她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张姣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张姣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张姣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不断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刚入中学时, 这位学生表现出了自信心不足, 课上回答问题时总在看别人怎么说, 就算被老师点名提问, 他或默不作声, 或是“顾左右而言他”;所写作文段落很短, 一行多就算一段, 一篇文章就像一首诗歌, 分段频繁, 没写几句就没有自信再写下去了;在日常的交流中, 他又表现超然物外, 比如当问起他的考试分数时, 他总是说, “已经挺好了, 考那么多分干嘛?怪累的……”关于人生, 他说, “人活那么长时间干嘛?活到30岁就足够了……”遇到严肃的问题或老师家长找他正式谈话时, 他总是这么轻描淡写, 总是这么一副“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的姿态。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表面越是表现得过于满不在乎,越能折射出其内心的在乎程度之高。这位学生的“病因”,主要来自于长期以来成绩差所带来的打击和自己内心的不屈所形成的反差,而他又无力改变,就表现出了如此的怯懦和表里不一。解决此类学生问题的关键,就是设法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但不是直接地从学习到学习,而是运用迁移理论,先培养其学习之外的自我效能感,然后再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学习上。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班杜拉 (1977) 提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例如,只有当学生不仅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真正认真听课。在这里,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否有效地作出某一行为的判断, 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对杨跃轩的有意引导开始于他母亲的一次来电。他母亲说, “我们家孩子说, 他入学半年来一直听不懂语文的现代文阅读课……”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自己以为现代文阅读课是自己的强项, 在课上各种对话形式并存, 从来不是“一言堂”, 学生踊跃发言, 课堂对学生是安全的, 怎么出来了一个“半年来一直听不懂”的学生呢?我找来杨跃轩, 发现他对我的表态竟和他对母亲说得截然相反, 他说他能听得懂。后来我分析, 可能是当他母亲问及语文成绩时, 他拿“听不懂”搪塞他母亲;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学习语文时, 他的“自我效能感”不足。
我对他的引导开始于让他独立完成一件班内日常事务, 在生活中培养其自我效能感。一次我让他替我输入cmis成绩, 我发现他对电脑有很浓的兴趣, 并对电脑硬件知识了解很多, 正好班中缺少一位电教管理员, 我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他去做, 并要求他独立承担。由于在这方面的特长和爱好, 他做得不错。遇到问题需找电教老师, 开始总得拉个人去, 在我的坚持下, 后来他开始能自己一人去了。在我的引导下, 他每节课前都去问老师是否用多媒体, 使用电脑还是用实物投影, 他好提前做准备。在老师的夸赞声中, 在帮助老师顺利演示课件中, 他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逐渐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为了实现他这种在电教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向学习方面的迁移, 我以作文为切入点, 对其进行“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倾向。我拿来十班王浩然的读书笔记, 让他阅读, 并让他谈谈读后的感受。想不到, 他读后感慨颇多, 说王浩然的读书笔记写得有思想有深度。后来, 我提供机会让他和王浩然交流读书及写作的经验, 他的读书笔记的质量也逐渐提高, 作文的段落也逐渐加长, 在学习语文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也随之加强了。
一.个别学生成长节选案例简要陈述
周灿灿: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倾向于活跃型,从平时情况来看,他在小组活动中很积极,只要是自己懂的总是抢着说,常说的是“这个问题,我会”,“看我的”,“让我来”。虽然反应快,由于欠思考,出错率相对偏高。成绩中等略偏上,习题或测试中出错的题目大部分能自己订正出来,在考试中多因粗心或答题要点不全而被扣分。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笔者找他谈了几次话,将他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他进行了交流,建议他保持目前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发言或答题前思考再全面一些,他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表示会按笔者的建议去做。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周灿灿的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到期末成绩基本稳定在中等偏上。
周春梅: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典型的偏科,文科学得较好,理科则较差,经常不及格。上课时复习旧知类的问题回答得相当好,但学新课时老师的提问则大部分回答不出。对物理试卷上的探究实验和其他学科探究发现类的问题尤其感到茫无头绪,对试卷中出现的老师未讲过的题目有畏惧心理,遇到这类问题总是空着不做。就这些表现来说,属于感悟型为主的学习风格。平时成绩波动较大,主要看数学物理试卷的难易程度。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她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她平时多记录一些有用的心得体会。继续发扬自己做事实际和仔细的优点,多与同学讨论,多做题,克服对新题型的畏惧心理,理科学习时多去思考某种可能性和事物间的关系。另外与数学和物理老师进行了联系,请他们平时多加关注,着力提高她对这两门功课的兴趣。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特别是专门和她进行了一次关于偏科的危害及克服对理科的畏惧心理的谈话之后,她明显在数学物理上花的时间多了,有不懂的也能主动问同学和老师,遇到新题型也不再是空着不做而是能自己先进行思考分析,实在不会的留着。目前数学和物理的进步相当明显,数学已能考及格,物理则能保持在70分以上了。
二.案例体会
面对这两名同学的改变,我更加认识到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学业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学习风格的形成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受性格、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各种学习风格都有其各自的长处与缺点,要扬长避短。每个人也不一定就完全是哪一种学习风格,只是偏重不同罢了,以上两名学生只是众多学生中学习风格比较明显而突出的两人。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老师要多观察细分析,综合思考,提供因人而异的解决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效。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了学生的现状与需要。
除了个体学生之外,对于学生整体来说,要教育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查互查相结合,发现并力争自主解决自己学习问题上的短板。教师要改变的也不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的策略,还有自己的教学策略。
除了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各门学科的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既可以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又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效果。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要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制定好短期及长远的目标并加以监督,另外应配合老师针对孩子的不同风格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学习风格多种多样,以上两例还不包括视觉型、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和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对于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来说,在小组活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让各小组的学生学习风格互补应该比同一风格类型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要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当然,这是本案例分析中未涉及到的也应该是接下来的研究中所应关注的。
三.结束语
虽然对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与学习策略的调整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与学策略的不断调整,再加上各方面的教育合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在一个班集体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可能个个都优秀,没有学困生是不现实的,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学困生在一个班集体中的影响很大,若其所占比例太大,就会对班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班级质量,影响班级育人环境,对整个学校教学也会带来很大影响。因而,对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学困生也等待我们老师用爱去感化、去帮助。
在我教的四年级班里,有这样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苏荣博:以前成绩一直不错,后来是还可以,但他现在一直不按时完成语文或数学作业,对英语来说,更是肆无忌惮。上课纪律也是非常差,有时会制造一些噪音,有时还要吃东西。在我看来,他犹如一张白纸那样,是空白的,跟英语绝缘,所以我也是由于学生太多而无暇顾及。在一节课上,由于整个班级纪律实在不像话,所以逼得我不得不停下来训话。当我以一种反语的口气说了句:有些人实在是无药可救了。没想到的是,全班的学生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位学生。也许是因为那么多双眼睛的缘故,他突然“唰”地满脸通红,一直红到脖子,我看了,意识到这句话对他的影响有多大,虽然他已经是班里习以为然的被批焦点了,但是,这次,他无语了,只是那么低着头,好像要窒息了。“但是,他还是有救的哦,只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听课,好好做作业,以后一定能让人刮目相看的。”这句话还是从我口里脱口而出,全班还是把目光献给了他,他明显有点很尴尬的样子。这次流露出的是感激的眼神,我知道,他是在感谢我为他解围,但是,俗不知,老师的良苦用心还不是为了每一个人好啊,只是好多学生还没来得及体会。此后的每节课,他尽管听的很吃力,有时还是会开小差,但是,他变了,开始听课了,有时还会主动来寻求帮助。是的,我看到了一个“爱迪生”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了。“他在进步,这就足够了,只要好好引导,他会出色的。”我在教学后记中这样写道。
由此及彼,我想通过这个简单的案例,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给心灵一个自信的窗口 白银市白银区第四小学 丁兴霞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小颖(化名)性别:女。年龄:10岁。所在班级:四年级四班。
二、问题行为概述:
1.她是个很腼腆的女生,性格十分内向,在学校沉默寡言,而且从来不和同学们交往,总是独来独往。
2.在学习上,她显得很被动。作业经常拖拖拉拉,上课没有精神,听讲心不在焉,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靠后。
3.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时上学不洗脸、不梳头,穿的校服也不够整洁。
三、个案分析:
1.个人因素:经过我与小颖以前的老师交流,得知小颖从上一年级开始,性格就很内向,胆子也很小,在别人面前从不大声讲话。上课,只要老师一看她,她就赶紧低下头,害怕老师叫她发言。有时叫她去黑板上写生字,她也不上去,只说:“我写不好,写不好。”所以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2.家庭因素:
小颖的父母工作很忙,两人在家里还经常吵架,这对小颖童年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父母没有时间照顾、教育小颖,与小颖缺少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使得小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在班里学习成绩差,父母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后,很不满意,不是打就是骂。时间一长,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便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差,学习赶不上,不愿意和同学交往,这就形成了自卑的心理。
3.学校因素:
在学校,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所带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就要及时研究与引导。有时,由于老师的疏忽,个别学习困难或行为偏差的学生渴望学习的进步,渴望与同学们一起活动,也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与夸奖,老师却没有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有利的心理疏导,慢慢地这些学生在心理上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失去了自信,自卑的心理越来越强。
四、辅导策略: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爱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于成才来说,居里夫人认为成才的窍门在于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要阶段。如果一个小学生缺少自信,那么就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应对缺少自信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赏识教育,唤起自信。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教师只有表现自己对学生的赏识才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加。
在小颖的自信心培养中,我首先利用的是赏识教育,唤起她的自信。通过我的仔细观察,我发现小颖喜欢画画,在她的美术作业本上,几乎每次作业老师都给她评的是“A”。在学生搞卫生时,她也很积极,而且搞得很干净。同学们做操时,她的动作很到位,这些都是小颖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在学校组织绘画竞赛时,我就把她推荐给美术老师;有时学校大扫除后,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小颖的劳动成果;有时同学们做完操,我夸赞小颖做得好,让大家想她学习。这使小颖感到自己得到了教师的赏识,从而对自己有了自信心,在学习和活动上更加努力了。
2.家校沟通,培养自信。
小颖自信心的培养单靠学校教育是很难达到的,还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为了培养小颖的自信心。我经常与小颖的父母沟通交流。起初,小颖的父母以为孩子在学校学习不好,老师家访是兴师问罪来了,他们显得很紧张。当我谈到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时,他们很无奈,只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我看到小颖的父母对孩子的培养也缺少自信心,就将小颖在校好的表现详细地说给小颖的父母听,当他们听完后,对小颖的培养也有了新的想法与信心。之后,我经常与小颖的父母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首先自己要做有自信心的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再教给他们一些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与措施,比如对待孩子的过失,家长要在鼓励的基础上,更重要地是给以多种途径的引导,耐心的向孩子解释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同时引导孩子多向身边的人请教和学习,使孩子在失败的基础上走向成功,在失败的挫折下重树自信。平时要善于从孩子身上发现他的优势,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帮助孩子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树立牢固的自信心。经过我们家校的及时沟通,一个学期后,小颖的学习和性格有了可喜的变化,她的各科成绩有所提高,开始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活动了。
3.尊重学生,增强自信。
小学生常常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心理感知世界。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给学生宽容、理解和期待,才能使学生天生具有的自信,不会被受到压抑和打击,学生才能积极地面对世界,充满自信,通向成功。
在学校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时,我事先与小颖进行沟通交流,问问她自己的想法,如果她愿意,就让她参加,不愿意,就暂时让他当观众,用热情和温暖的话鼓励她,给她打气,让她对活动充满信心,等她有把握了再参加。渐渐地,小颖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她的想法赢得了老师的尊重,自卑感慢慢消除,对于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了兴趣,在各项能力发展中增了自信,取得了进步。
五、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携手努力,小颖有了很大的变化。她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课后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她心中拥有了自信,所以愿意尝试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够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六、结论:
【大学生实习个案分析】推荐阅读:
中学生学生个案分析12-15
德育教育学生个案分析09-19
小学生个案咨询分析11-20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09-13
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个案分析12-14
大学生实习舞蹈老师实习总结11-09
大学生社会实习07-23
大学生兼职实习07-26
大学生法院实习10-13
大学生专业实习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