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共8篇)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篇1

201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姓名:xxxx学院:xxxx班级:xxxx学号:xxxx填表日期:xxxxx

xxxx

二○一二年八月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xx学院 建环xxx班 xxx 200911423206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现代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不仅要求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人性的健康发展,而且还需要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所需要的生活观念和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应将自己成材、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自觉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受社会欢迎、对社会有利的合格的大学生。

关键词:责任,关注,爱心,奉献

正文:

调查背景

社会责任感是指人们对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履行各种义务和使命担当的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在当代,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为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可以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所以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一直不断;调查发现,现有资料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对缺失,这种论断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担忧。但2008年以来,在中国先后遭受的南方特大雪灾,藏独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受阻挠,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冲突与灾难面前,我们发现,在祖国利益受到侵犯,在我国同胞遭受苦难时,大学生们都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并凭借自身的力量表现出了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因此,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本社会实践小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分层研究的方式,以其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出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目的:

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查,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深入探讨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调研的基础上,一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和建议,为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二是通过我们的调研,可以向广大青年学生宣传拥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学子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达到进一步

完善自我的目的。

调查方法:

1.观察法

此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调查,我们调研组采用了观察法的调查方法。即通过我们组员对身边的人或事的观察,用照片等方式直接反映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充分利用我们组员来自大学生的特点,能够更加直观和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2.问卷法

本次抽样调查的问卷,由调研组成员根据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了解自行设计,根据不同的调查人群和所要了解的不同维度,我们总共分发了三份问卷。这三份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请他们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这一问题做出评价。

调查问卷全部由单选题组成。本次问卷发放的对象是在读大学生,为了提高收卷率和有效问卷率,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个别分送方式。即调查员将问卷印制好以后,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由专人负责收取已填好的问卷。因此回收有效问卷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数据有效,并将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统计,可以用于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研究。

调查过程

调研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调研小组成员全部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建环1092班,分别是高通、.....调查报告撰写人:高通

调查内容:

现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状况是:整体状况是不错的,是可喜的,有不少的亮点存在。主要包括思想觉悟比较高,爱国热情高涨,积极追求上进,在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更是表现出了强烈的愿望,而且也是十分努力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人有文明的言行,并且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相关机构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以上是大学生中的主流。另外,现在的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大部分大学生已经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越来越成为评价大学生合格与否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成为了衡量大学好坏的重要标准。从大学生角度来说,社会各界对于其社会责任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当代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而我们也必须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责任不完全在于学生本身,父母、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需要负主要责任的。同时我们看到,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被社会舆论无意或有意地放大,并且传播了一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促使社会各界人士在评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时,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当然,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效果还有待观察。总而言之一句话,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状况是:整体比较乐观,有亮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在肯定大部分大学

生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有少数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大学生存在。

既然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大学生存在,尽管不是多数,不是主流。但是我们也需要分析这一现象突出表现为什么,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这样我们的调研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根据我们对所收集的材料和数据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勇气不足”的“三不”现象。

第一,“兴趣不浓”。即部分大学生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趣。上课不感兴趣;实验不感兴趣;实践不感兴趣;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是娱乐放松都不感兴趣。整天待在寝室,漫无目的地生活学习。对外表现得很冷漠,做事无精打采。更加不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规划,自然不会考虑如何去履行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第二,“热情不高”。即对于什么事情都不去关注,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看似宠辱不惊,实际是对表扬、批评都无所谓。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思想。过去那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处世态度已经在这一部分大学生身上难觅踪影了。对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不关注。他们在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推了之或一味逃避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正是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一问题批评最多的方面。由此可见,这种热情不高的现象是多么的突出和明显。

第三,“勇气不足”。即有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社会责任时,不能勇敢面对和承担这一份社会责任。在做了一些体现社会责任的事之后,由于被人嘲笑,不敢勇于面对人们的议论,而觉得这样的行为没有意义,从此不再自觉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

以上三点是我们调研组在分析了收集的数据和材料之后,总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最为突出的地方。

我们在了解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突出表现之后,还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绝不是由于单一原因和单一群体。而是由一个多元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多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存在。接下来将分别阐述我们的观点。

第一,从社会方面看。由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许多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在社会上慢慢流传开来。例如世风日下,假冒伪劣,权钱交易等社会问题在商品经济的大背景下日益凸显。而社会的舆论导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从客观上传播了这种不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更加谈不上要大学生自觉履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社会转型期的激烈动荡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出现。

第二,从家庭、学校方面看。首先应该肯定现在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确实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有不到位,没效果的问题。例如,家长和师长在一些细节方面表现出的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处于思想定型期的大学生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其责任意识不足。我们的家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校合作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而我们的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纲要,用制度的方式规范其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

第三,从大学生自身看。现在的大学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平时就缺乏素质培养的平台和机会。在他们进入大学学习之后,由于心理上的调整过慢,常常会出现对日后生活的茫然。由于他们对于自己今后的路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考,那就更加难以履行社会责任了。正是由于心理上没有完全调整,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的缘故,造成了社会

责任意识淡薄现象的出现。

我们在清楚了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和建议,为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我们调研组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规范学校和社会的引导行为。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现在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理想信念没有树立起来。理想是指引大学生奋斗的明灯。有了理想,大学生就不会在学习生活上误入歧途;有了理想,大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高度统一起来,才能够使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思想道德建设,使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与个人的行为思想结合统一起来,使社会标准转化为个人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使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种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扶贫帮困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更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因而,我们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第四,规范学校和社会的引导行为。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舆论和学校在对大学生的引导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而且,有一些社会舆论和某些学校有意或无意地在客观上传播了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和事件,极大程度地促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政府各职能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出台相关的行政命令。最终达到规范学校和社会引导行为的目的。真正准确地宣传国情、民意;正确报道社会现象、社会本质和社会主流;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和升华。

以上所述,即是我们调研组对于本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调查的结论。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做得更好;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能够在帮助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建议:多难兴邦,面对中国至今的种种**或灾难,当代大学生们展现了可贵的爱国情怀和人性光辉;常言道:时穷节乃现,患难见真情;当代大学生们在事关祖国利益、民族忧患的重大际遇时刻,所迸发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此次的调查结果正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当代大学生们的主流精神风貌是崇尚自我却并不极端唯我,张扬个性也同时尊重规则,追求时尚也并不否定传统;只不过沉重的学业、就业压力让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远大于理想主义色彩,但青春的热血依旧。当然,当下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最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赵兴奎 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发展特点李洁芳 青年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篇2

一、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的四个维度

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晚期,当时战争频繁、思想混乱、道德失衡,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整个社会处于奴隶制度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转型时期。面对国家的争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兴亡,孔子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他广收弟子,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通过言传身教,发表了一系列的言论,其中蕴含了社会道德责任思想,这些社会道德责任思想是在各类社会关系中逐层展开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

1.对他人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教导弟子在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中要承担对他人的道德责任,他告诫弟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就是说,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于帮助别人,不能鼓动别人做坏事,同时还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明做事情要善于换角度思考,相互理解,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孔子深知诚信的重要性,强调人活在世上就要讲信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拥护,才能立足于社会,既“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由此可见,诚信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孔子还要求弟子们把诚信的意识落实到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他要求弟子经常反省自己,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修正言行举止上的错误,做到诚实守信,从而提升自身修养。同时,孔子还向弟子们阐述判断一个人是否诚信的途径,“听其言而观其行”,并要求弟子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要庄重威严、明礼诚信、慎交朋友。

2.对家庭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认为只有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孝敬父母、礼敬兄长,那么成人后就会成热爱国家、奉献社会,故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的家庭道德责任思想主要集中于孝悌方面,“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强调,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准责。大量的孔子与弟子谈论“孝”的内容,被记载于《论语》中,孔子强调子女在物质层面要尽孝,要悉心照料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然而,物质层面的“孝”是最低层次的孝,孔子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认为子女对父母尽孝更要注重“敬”,要尊重父母的想法,顺从他们的建议,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既要让父母生活富足,也要让父母精神愉悦。孔子对于孝道的论述,并不仅仅局限于慈孝友悌的小孝,而在于通过这小孝能扩而充之为大孝于天下,成为爱天下人的大孝。

3.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与弟子们进行了诸多问答,在这些论答中,可以看出孔子从君子和士两个层面论述个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认为无论是君子还是士的社会道德责任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责任及其具备的品质,以君子的社会道德责任为例,孔子从明道、卫道,依仁、树仁,扶正、扬善,托孤、寄命四个方面阐述了君子应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以明道、卫道为例,孔子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道”,他把整个生命的价值与“道”的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表述,可见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首要的社会道德责任就应该是明道、卫道,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4.对国家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的言论中涉及个人对国家的道德责任思想,首先,孔子认为,任何人都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孔子所说的“忠”并不是被一些人曲解的对社会统治阶级的“忠”,而是个人对国家的“忠”。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臣忠于君的前提是君必须对臣以礼。后来,孔子的弟子孟子将孔子“忠”的思想进一步论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则更体现了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由此推测,孔子、孟子所谓的“忠”应该为谁能富国强民,就对谁忠,即对国家的忠。其次,孔子还积极倡导出仕,他认为君子如果心怀治国忧民之志,就应该积极步入仕途,从而能够更好的尽社会责任,从而在政治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他提出“学而优则仕”还提出“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的论述,希望君子能够通过仕途这条出路,济世泽民,传递出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意识。

二、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启示

1.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目标的启示。近年来,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清晰,学生被动接受等情况,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何使转变学生观念,从被动变主动,学会负责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目标为: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个体,要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人、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成为诚实守信、孝老敬亲、与人为善的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要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视为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做坚定的爱国者。

2.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内容的启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去思考培养什么样的责任感,主要内容是什么,只有厘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内容,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孔子在对弟子们进行道德责任教育的过程中,从品行、忠诚、信实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内容提供借鉴。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把孔子的“孝道”引申为感恩:“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而“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则是社会责任感的特征之一,因此,感恩意识是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然而,当前感恩教育弱化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的重要影响因素。诚信教育:诚信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道德原则的最高体现。孔子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人的志向,认为“信”是为人之道,人人必须遵守的准则,他的诚信观念,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当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不诚信的例子随处可见,小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大到学历造假、诈骗他人,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爱国教育:爱国就是指对国家的忠诚、热爱和责任,孔子孔子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把忠于祖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他认为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事业中,在为国家做贡献中才能得到永生。因此,高校必须把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位置。

摘要:孔子的社会道德责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对他人的社会道德责任、对家庭的社会道德责任、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对国家的道德责任。这四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目标,养成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魏海苓.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高校的实证调查[J].现代大学教育,2014(01).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刘文瑞.浅析孔子的孝道思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2).

[4]简占东.试论孔子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5]冯浩菲.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5(06).

[6]秦维红.试论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4(04).

[7]张黎霞.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篇3

社会责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培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并不断完善,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在行为过程中表现出一些责任行为。例如,一部分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参加义务劳动、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等。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课余抽时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些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大部分还是具有社会责任。但是,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重个人责任,轻社会责任;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相脱离;责任意识存在功利化倾向等。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考取大学后,理想信念不明确,上进心减退、学习不努力,有的大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奉献社会割裂开来,往往把个人理想定位在自身物质条件的提高上,而忽视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强调个人利益,对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毫不关心,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

1.社会责任感

一般而言,社会责任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责任感。因此,笔者认为社会责任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或组织对他人、集体和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是知、情、行的统一,是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健全个人人格;才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才能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团结;才能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指相关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智力认知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实施培养社会责任的教育行为,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并最终将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使其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人。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一般包括内化和外化两个基本阶段。内化阶段是教育者将责任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完成由客体向主体的转化,主要通过讲授、学习等方式完成,例如,在大学里开设相关理论课程,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大学生首先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明白什么是责任感及其内涵,以及可以通过那些途径进行培养等问题;外化阶段是指受教育者将掌握的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完成由主体到客体的转化,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例如,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义务支教等。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养成责任习惯,践行责任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现状

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绝大部分还是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但是,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部分大学生却缺乏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的认同和遵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个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会自发地追求自身利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大学生也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只注重追求个人价值,自我责任明显增强却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以个人利益为主,缺乏对集体和社会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大部分大学生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体会不深,甚至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即使有也都很实际,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将来能自食其力,谋求一份理想的职业,而真正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而读书的则少之又少,也就很难将个人理想和祖国的前途结合起来。这部分大学生更加务实,更加注重真才实学,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缺乏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2.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相脱离

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并不陌生,但由于渠道不畅、缺乏机会等原因,最终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将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有贡献社会的想法,但这并不代表其社会责任感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是在行为过程中践行责任行为。例如,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表示肯定,他们对那些在危险时刻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表示崇高的敬意。但在现实生活中,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他们一般更多的是考虑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受到比较系统化的教育,特别是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能明辨是非,推崇正义,但更多时候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难付诸行动。

在一项涉及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调查中显示,“有60.1%的人对‘如果在公共场合发现偷窃行为我会予以干涉’的观点持否定态度。”由此可见,虽然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但是存在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相脱离的现象。

3.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较明显

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功利性倾向,学生注重培养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对那些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学科则敷衍了事。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工作轻松稳定、经济收入高。因而一些热门专业和经济收入较高的工作成了大学生的首选。很少有人优先考虑祖国的需要或考虑去边远的贫困地区工作。甚至有些学生为了高薪水而放弃了所学专业,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考研或出国留学,专修几门主要课程,对其他课程则不管不问。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而是满足自身利益。例如,有一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不能正确理解入党带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入党不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以后自身发展提供政治条件或者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前途,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身利益和发展前途,对集体、社会和国家考虑的较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

1.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视

高校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尤其要引起重视。学校的根本职责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真正的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外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必需引起高度重视,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不能忽视大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是要把大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前提。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关键是能否真正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中,真正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只有从观念上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社会责任感培育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家庭也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场所。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许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很多同学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唯我独尊”,他们大部分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关心和谦让,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以至于不明白学习的目的,不珍惜学习的机会,更有甚者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此,父母也应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学校体制

首先,应从制度上将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安排一定的章节和课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的宣传教育,丰富大学生有关社会责任的理论知识。因为,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前提。

其次,要引导广大教职工将社会责任教育深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将社会责任教育的榜样示范作用情况作为对广大教职工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在全校营造一种社会责任培育的良好氛围。

第三,明确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在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时,把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并将教育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工作人员及学生的重要指标,从而为社会责任教育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责任教育协调机制。为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对社会责任教育的合力作用,应建立起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整体机制。学校应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要求辅导员定期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在学校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以便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这种方式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工作。

3.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

一般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重公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下,应扩大大学生社会责任培育的内容,有必要加入对其政治责任的培育。

一方面,要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政治分析能力和参与能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也需要逐步地提高和完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首先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爱国热情是一个负责任公民不竭的动力源泉,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会激励大学生积极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地参与一些相关政治活动。相反,如果缺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不会主动关心身边正在发生的政治活动,也不会积极参与其中,甚至在危机关头可能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另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活动能力。大学生具有政治责任意识还要懂得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知晓国家政治结构,学会参与政治活动的时机与方法等。公民权利的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学生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也要注意掌握一些方式、方法。比如怎样才能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怎样监督政府?怎样评价政府绩效?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2009,(5)

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篇4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之中,“90后”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新一代栋梁之才跟希望,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问题让整个社会感到担忧。分析“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培养的途径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国教育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挑战了。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培养,教育,国家栋梁

正文:

自2008年以来,在大学中,“90后”开始成为了大学生人员组成的一部分了并且这个比重将会越来越重甚至最后超过了“80后”。而“90后”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能否成为民族的脊梁就要看他们有没有责任感,能不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敢于承担的一代”。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①。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是却不能没有责任感。一个没有知识但是有责任感的人照样可以为国家尽到自己的义务跟责任,帮助国家更好的繁荣发展。但是一个人再有知识却没有责任感,他不会懂得去尽到自己该进的责任以及义务,不懂得去报答社会回馈社会以及服务社会并从中体验到快乐与满足,那么他的生命将是缺乏价值以及空虚的。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就是责任感。”所以说对于当今的“90后”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必不可少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如今的社会形势来说,不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度缺乏的并且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的。正如前阵子闹的沸沸扬扬的“我爸是李刚”的李一帆开车撞人肇事案——2010年10月16日,在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李一帆驾驶汽车撞到两名女学生,造成一死一伤的结果,肇事后被人拦下来以后非但没有悔过之心,反而大肆叫嚣“我爸是李刚,你们有种去告吧!”。从这件案件以及之前发生的如杭州飙车案以及各种情感纠纷导致的杀人案等等,结合一些专家的研究报告,大致可以把当代“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归结为以下主要三个方面:

一,教育的缺失:当代的学生,从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中国目前还是很大程度上进行的是应试教育,虽然近几年开始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人才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要用成绩来说话。升学压力大,也导致了学校的教育重点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面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老师做的仅仅是“授业”而非“传道”了。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很大程度上会给学生进行了负面的教育,正如2008年出名的“范跑跑”。试想,如果中国的教育都让这种教师来负责的话那么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如何培养?

二,家庭观念:近几年,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人们思想的不断变化。许多家庭从小让孩子在优质的生活条件背景下成长着,也让他们的许多社会观念以及物质需求都比以前的孩子变化了许多,从小便有了消费欲望。而许多家长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也会尽可能的去满足孩子,以他们看来这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但是从消极方面上来讲,这其实是在害了孩子。孩子在渐渐被满足的同时,也会渐渐开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感激,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样。这也使得他们不会有一颗去报答社会,去尽到自己社会责任之心,不懂得为社会去进行自我牺牲跟奉献。

三,新闻舆论的负面消息:如今网络新媒体高度发展,人民每天都在接触着

新闻,而新闻舆论有时候传出来的种种负面消息也会让“90后”大学生们对于社会产生了一种畏惧感,甚至会想去逃避社会,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感了。2007年,南京男子彭宇称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最后被判赔45876元。新闻一出,让许多人在犹豫以后再见到这种问题是否还该去搀扶,是不是还该去尽这个责任?这些新闻舆论许多时候也会使得“90后”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社会责任感渐渐缺失了。

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结出了以上的原因,也可以看出如今如何培养“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时代问题,也是当前大学德育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唤起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热情,培养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心为纲,构建形成积极向上的大学氛围,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思想,走出狭小的校园融入社会最后接受这个社会并学会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心是可以作为当今“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一个大方向。而这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许多方面的努力。

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先意识到“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一些教育中的细节来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从心中对于这种意识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而教师本人应当首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可以通过一些如对于课程备课以及作业的批改负责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一种责任感,这也能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老师的影响并渐渐的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去关注跟努力奋斗的。广大的教师应该本着对国家跟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培养每名大学生,这是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二,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并引导他们学会为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排忧解难:中国的高等教育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知识的培育,以帮助他们通过考试,并把他们培育成一名高素质的知识人才。但是这种知识往往是陈旧的并且是应试的,不适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更多要做的还是要让学生在大学阶段中开始学会去关注社会,学会关注国家大事并让他们学会理性的去分析各种国家形势从而为国家的社会发展提出自己的金点子,为国家排忧解难。在大学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思考解决国家大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勇于发表个人意见,直抒胸臆的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自己的风格。但是许多学生进了大学以后,由于学习生活压力变得更小了而开始放纵自己了,去沉迷于游戏,电影,电子小说以及商业与金钱中了,这对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个极大的阻碍。可以看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条道路任重道远。

三,为“90后”大学生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融入到社会中:青年一代总是充满着活力与激情了。所以如果能把他们的激情转移到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和报效祖国中去,那么对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是个很大的推进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如今开始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社会事件中去了,特别是在5.12大地震中,许多学校以及个人自发组织救援团不畏困难,不畏艰险,在第一时间奔赴汶川进行救援。这种作为是值得赞扬的也是当今大学生所应当拥有的。作为年轻一代,这种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及必不可少的,是可以作为他们生命中一个毕生难忘的经历的。所以学校应当积极的去引导以及提供学生这种机会。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将在明年1月初组织了学生前赴云南支教,这种活动就很好的教导了大学生们要讲自己从教室那里所学来的知识教育给其他人,学会去回报教师以及社会对于自己的培养。让学生这样的融入到社会之中是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

结语

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5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业或参与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毋庸置疑,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尤其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8年提出,未来的人都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的,一张是职业的,第三张通行证能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因此,勤工助学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然而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例如勤工助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庸懒、推脱、违约、注重金钱、不关心他人和集体、自 中心等现象。尤其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相应地对人的道德品质要求的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个公民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人类的未来着想,并懂得如何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自己服务。以往的责任感教育常常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躬行实践的能力,却希冀通过灌输道德规范的做法来促进学生包括社会责任感在内的道德品质的养成,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现代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不仅要求学生的人性的健康发展,而且还需要他们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的生活观念和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核问题等,都要求人们具有群体意识甚至全球意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不无公允地说,其实中国历来都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无不蕴涵着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然而,时至今日,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中自私、冷漠、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极端的后果是,近年来,学生中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漠然视之,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责任感的教育是为全球人所重视的重要的品质教育,但在我国重视责任感教育的人“只有30%多一点,处在世界各国垫底的位置”。相反却把“智巧”和“计谋”看做是获得发展机会的重要因素。某特大城市教委的一项德育调查也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和艰苦奋斗精神满意程度较低。

有关经过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意取样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

1.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此次问卷调查显示,“你为什么要勤工助学?”76.3%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个人的需求”,15.6%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缓解家庭负担”,而只有8.1%大学生回答是“为了培养能力以便将来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当你遇到个人利益与社会或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吗?”64%的大学生回答是“不会”,23%的大学生回答是“可能”,13%的大学生回答是“会”。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

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 设计、自 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此次有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对“你毕业后为了什么而努力?”的问题,有74.2%的大学生回答是“既为社会也为个人”,真正“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仅为9.7%,而不太明确的占10.5%,尽管大学生兼顾社会和个人,但在两者之间更偏重于个人。对“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有3%的大学生回答没有考虑过学习目的。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显示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有13.8%的大学生以获得一张文凭为主要的学习目的。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实际,回答为今后能自食其力,谋求理想职业而学习的为33.3%,回答为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学习的为23.6%。这证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从单纯的一纸文凭转向校外竞争激烈的实际生活。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例如,回答为报效祖国和为报恩父母或教师的仅有9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功利倾向还表现在,对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加倍学习训练,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抑制。有资料显示,大学生中有45.2%人感到自己当前最缺乏的是社会责任感。

3.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一方面,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超出了实际水平。例如对“假如某单位看中你,把一项目交给你负责,你认为自己能胜任吗”的问题,有64.3%的大学生回答“能”,有24%的人回答“也许”,仅11.7%的人回答“不能”。另一方面,又不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又转化成抱怨环境、无所作为的自卑意识。这些大学生同样是对自己所负的历史责任感缺乏正确认识。

4.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是,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 实现并重。例如某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有62%的大学生考虑“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60%考虑的是“经济收入高”,有41%回答“工作轻松而稳定”,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需要方面考虑的较少,有些大学生对那些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分析

1.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正好为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所接受,使部分青年大学生以“自 ”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出现了关心自,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为出人头地而学习的现象。

2.独生子女的优势性,使大学生对自我过分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的优越,父母对于女的过分溺爱,使这一代人缺乏生活的磨炼。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意志显得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往往以自 为中心,对父母、他人、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 的要求低而少。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 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 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

3.中国教育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而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似嫌不足。们过去德育工作的失误和失范,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没有很好地重视德育的本体功能,总是想培养从社会某一角度看来在思想品德方面已经完善的、完美的人,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德育活动及学生的道德面貌,如 们经常教育学生为祖国、为社会而读书,经常要求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却很少倡导学生关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很少要求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责任要求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是对学校德育的一种苛求,也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实现的。在学生应当与可能承担的责任中,们习惯于以成人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使强加于学生身上的责任理想化,却不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人格,全面拒斥着、阻抑着青少年那些常常被成人称之为“调皮”、“捣乱”、“不听话”、“别出心裁”等等的行为,结果要么是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要么是毫无责任感可言;假大空的责任要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可能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某种“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感真空状态。

如何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1.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有了这一全方位的教育责任机制的约束,必将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避免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惟有处于严格的责任机制中的人,才能时时感受到责任的情感态度体验。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形式。任何脱离这一教育责任机制的大学生都不会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感。

2.要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作为教育者,本身要明白一点,权利和责任从来都是统一的,脱离权利的责任是不存在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赋予一定的权利人手。具体来说,教育方式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想他们之所想,解决他们之所需,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帮助时也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管理中,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平等意识,不要动辄训斥,要把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 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总之,在高等学校 们应从各方面努力创造出一种与大学生社会地位相符合的环境机制,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历史使命,这样 们的国家就一定大有希望,们的民族一定大有希望。

3.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去处理各种关系和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时所体验到一种情感,它是道德行为产生的重要助动或激发力量,也是维持人们自觉行为的重要力量,同时还是使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心道德需要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他们的包括责任感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责任感反映个体的内在倾向,正是个体的情感与责任感的倾向性大致相同,才使得情感同样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般而言,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责任感。反之,社会责任感水平会大打折扣。教师要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完善自己。同时,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以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

质的养成。

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6

身为90后的我们诞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说它和平是因为我们不必再像先辈那样经历纷纭战乱之殇,饱受颠肺流离之苦。回想革命时代,有多少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不畏屈辱,为国捐躯,他们背负着国家的使命,承载着前人的厚望,那时的他们无法逃避亦不会逃避,因为他们知道唯有众志成城齐聚一心,方能改变现状。但是即使我们没有经历战争,我们仍然活在当下苦不堪言,我们从小被迫接受“超前教育”、背负考高中考大学的重任,乃至修学不修身,强学不强体;我们的成长始终离不开毒奶粉毒馒头毒大米毒胶囊,各种置人不能死地吃了只能胃病的劣质食品;我们的百姓买不起房,看不起病,还不起债,告不起状,惹不起官,养不起娃,加不起油,跌倒的老人扶不起,碾压的女童救不起;我们的年轻人有背景的拼老爹,没背景的装孙子,有姿色的傍大款做小三,没姿色的斗二奶守空房;我们的GDP突飞猛进,我们的收入却稳如泰山;我们的物价日日开高,我们的股市却狂跌不止;我们的开发从不停滞,我们的环境却每况日下。那么,问题究竟源于何处?从何而解?

有人说:现今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充溢着隔阂、歧视、斗争,他们不再信任对方,时刻提防别人,注视自身利益,他们不懂得关怀彼此,甚至是当自己需要关怀时也不会轻言求助。这是人性的良知在泯灭,社会的责任在推卸,道德的思想在破裂。因此,造成现今社会的种种病态现象的,其实是我们的人们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是一种身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人人心中对他人他物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我们是社会的独立个体,却又都是不可分割的,唯有彼此存在某种联系才能构成一个整体,而这种联系便是对人事物的责任感!

历史上,从来不乏有社会责任感之人,从远古老子孔子传播仁德教育,到马克思恩格斯传播共产主义理念。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正是由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努力地工作。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那些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是应该为我们痛斥的,从发动世界大战的希特勒,到侵略中国的东条英机。从从事恐怖活动的恐怖分子,到鼓动他人反国家反民族的右翼势力。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为人类的进步,为国家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如果地球上的公民,每个人都有一种大义的社会责任感,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不再有战争,我们的环境将不再遭受破坏。如果我们国家的公民,每个人都有一种爱国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国家将变得更强大,人们生活更幸福。

为此,我们应该培养及增强我们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

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提升 篇7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繁荣和进步, 对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承担责任的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做任何事情的着眼点, 是各种责任感的生命线, 是各种责任感的核心和灵魂, 它有着深刻的内涵:

1. 大学生主人翁精神的体现

大学生把自己当做祖国、民族、人类的主人, 把祖国、民族、人类以及他人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去追求, 把祖国、民族、人类以及他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努力。“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大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承担对祖国、民族、人类以及他人的责任。

2. 大学生义务观念的体现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道德范畴, 体现的是道德义务观, 即大学生的义务心或义务观念。这种义务观念要求大学生不以获得某种相应的权利为前提, 而是以必要的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为前提, 无偿地履行义务。这种义务观念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的本质特点。

3. 大学生自觉意识的体现

从意识的水平看, 它是大学生对祖国、民族、人类以及他人承担责任的明确清晰并且具有深刻理性的意识, 而不是表面的、片面的、盲目的自发意识。从意识的主体看, 它是大学生自己对祖国、民族、人类以及他人承担责任的意识, 而不是他人强迫下所产生的他觉意识。

二、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当代大学生,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他们自身都是至关重要的。

1.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肩负着继往开来,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使命, 肩负着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及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 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历史使命, 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 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此,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 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2.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需要

大学生以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为重, 在社会生活中不能仅从自身的欲求和利益出发, 而要意识到他人的欲求和利益, 意识到整个社会的欲求和利益, 意识到外部世界联系发展的必然性, 从而正确地把握历史进步的方向, 摆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并不断地完善自我, 最终成为毛泽东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容乐观

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本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有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缺陷:

1. 重视自我责任和家庭责任, 忽视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责任感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由近及远, 由低到高的过程。一个人最初总是与家庭成员发生关系, 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 他们得到了家庭成员的精心呵护, 形成了对自己以及家庭关系的认识, 从而萌发出对自己以及家庭的责任意识, 这种责任意识日渐强烈。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能力的提高, 一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随之逐步扩大和深化, 未能将其发展到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未能把对自己及家庭的责任与对集体、社会的责任统一起来, 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泊。一些大学生突出弱点之一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过分关心个人利益, 对集体漠不关心, 忽视社会需要。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 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 必然严重地制约着大学生成才和成长, 阻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缺乏理性支柱, 波动性较大

社会责任感作为人的一种道德情感, 它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并交织着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活动在逻辑上先于道德情感活动, 是道德情感活动赖以进行的前提。道德认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道德情感水平。正确、深刻的道德认识可能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的无知与错误只能产生低下、庸俗的道德情感。一些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但由于受认识水平特别是道德认识水平的限制, 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坚实的理性支柱, 易受社会环境、社会舆论的严重干扰和影响。这种缺乏内在理性支柱的社会责任感, 不可能持久稳定, 往往经不起不良环境和错误舆论的干扰和影响, 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四、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提升既是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又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动因。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要有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 要努力实践, 身体力行, 还要有良好的社会条件。

1. 自我意识的成熟与健全是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心理基础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将自身对象化, 是对于自身存在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一种认识, 它能够逐步深化对“自我是什么”“自我应当是什么”“自我能够成为什么”等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并由此获得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能力。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增强, 是人格成熟的标志, 意味着大学生对个人行为责任感的增强, 行为趋于自觉化;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使大学生在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 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 进而把社会上的“他我”转化成“自我”, 进行角色认同, 即把自己当做他人, 认同于他人的角色, 肯定他人有与自己相同的意愿、需求和利益, 并同样力求满足、实现。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 个体遵循自我需求, 在人生实践活动中, 去选择和建构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人生价值观又会指导个体在实践中对外在客体进行认识、评价、取舍, 在这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运作过程中, 个体的人生价值观会得到不断地调整, 逐步得到巩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突出发展的时期, 表现为主观性、盲目性、表面性, 总体看亟待逐步自立和走向成熟。我们应该把握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征与发展规律, 引导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为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心理基础。

2. 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基础

社会责任感揭示了人与他人、社会之间最本质的联系, 这种高级情感是以集体主义原则为理论依据的。因此, 没有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就可能流于形式, 充其量只是自然本能所要求的相互需要和依赖。人生价值是指人生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人生价值的核心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体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观点和态度。人生价值观决定人生价值目标, 从根本上决定人生价值追求。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就能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也就为形成社会责任感奠定思想基础。因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中, 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选择高尚的人生价值目标, 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勇于创造、不懈奋斗, 不断承担社会责任为世界创造价值, 从而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3. 广泛的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社会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意识情感, 亦不是在人的身心成熟的转折点上突然产生的, 它需要运用各种知识帮助人们去辨析现实生活及其各种关系, 它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实践过程去证明这种高级理性情感所表现的人生价值的力量。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来进行。一方面,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和自身, 从而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人的正确认识、高尚情感归根结底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我们熟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 他们的无产阶级感情, 对祖国的热爱, 对科学真理执著追求之情, 无不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 能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时代脉搏, 认识国情, 了解社会。同时, 转变其立场、感情、思想方法, 有助于他们认清自身、自身与社会的关系, 进而认清其应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 大学生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实践中产生了愉快体验, 才会在今后更乐于参加社会实践, 巩固和提高已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层次, 进而实现我们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因而, 社会实践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4. 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是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思想、观念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环境的变化影响到人们思想和观念的变化。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良性的社会环境对思想观念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恶性的社会环境对思想观念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完善, 能使人们选择更多的符合道德的行为, 从而改善社会道德状况, 减少社会丑恶现象, 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有良性的社会环境, 良性的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公正合理。公正合理意味着民主与平等, 人格平等, 人的尊严被普遍地尊重, 不受奴役。人是社会的主人, 人就能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主人翁的精神对所在的集体和社会负责。公正合理意味着权利和义务的真正统一, 它要求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 也就是说, 全体社会成员既享有平等的基本自由权利, 又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在权利和义务面前人人平等。为此, 人们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而不会逃避社会责任。美国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通过建立公正团体对团体成员进行道德教育, 形成了团体成员的集体协作精神、共同负责精神和利他责任感, 促进了成员道德判断的更好发展, 实现道德自律。这种成功的实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篇8

关键词:西藏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义务。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和态度,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是一个人健康社会化的内驱力。【1】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担负着国家前途命运、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责任。【2】因此,能否树立西藏大学生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西藏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价值的实现,更与民族团结、西藏的稳定息息相关。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西藏大学生的特殊性

1.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青年大学生大多为90后独生子女,物质生活的满足,家庭成员的溺爱,大学生精英意识的消解造就了大学生的社会敏感性,虽然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趋于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崇尚自我价值,忽视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求之欲望强烈,面对新鲜事物勇于尝试,但是往往自控能力较差,沉迷于网络世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将家长、老师们的殷切希望抛置于脑后。

(三)物质条件优越,心里承受能力脆弱。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且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因此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缺乏吃苦精神。

2西藏大学生的特殊性

西藏大学生认知社会的视角既有同时代大学生的普遍性,又因为生源结构、民族特质和文化差异等民族因素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一)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来自边远、高寒山区,这些地区比较贫困,加之基础教育的条件和水平相对低下,因此,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进入大学以后,求知欲望不高,不善于学习积累,主动学习意识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些学生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缺少个人学业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目标迷茫,择业观念单一,部分学生只希望寻求稳定工作,缺乏创业精神。

(三)西藏大学生虽然也关心时事政治,心系国家发展,关心国家命运与前景,但是他们的关注程度和政治敏锐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迷信思想和神学意识。一些大学生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马列主义宗教观和民族观,在面对一些稀奇新鲜的事物时尚不能以科学的思维对待和分析。【3】

二、深入分析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对社会责任及价值体系的影响。

随着西藏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西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与内地联系的步伐加快,使得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容易滋生蔓延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社会负面现象扰乱了是非善恶标准,对西藏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强烈的冲击,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导致了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

(二)西藏特殊区情的影响。

长期流亡海外的达赖集团,一直从事分裂祖国和破坏西藏发展稳定的活动,散步“大藏区”、“高度自治”等言论,干扰了西藏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导西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出现偏差,走向困惑。

(三)西藏大学生自身认识的片面和观念的偏颇。

社会化过程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现实基础。而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造成大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对社会的认知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面对西藏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常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事业激情,学习无动力,无法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重塑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探究

针对西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状,结合西藏大学生的自身特殊性,笔者认为要从社会引导、学校教育、家庭熏陶和自身努力等方面着手,齐抓共管,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众传媒作为影响能力最大、传播能力最强的大众媒介,应该尽可能地把社会上积极的、能够给大学生以正面影响的人和事宣传出来。这就需要积极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学校教育方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比如,开展“两课”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使西藏大学生提高对主流文化价值观念、民族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熟悉,增加民族认同,培育西藏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社会实践,提高西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在西藏高校,由于特殊区情的影响,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开展假期“三下乡”活动,使西藏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养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发挥西藏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運,并且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自己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培养西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使西藏大学生树立起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并将这种对社会责任认识上升为道德情感,有助于西藏大学生提高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春晓.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88-90.

【2】马尔琼,宋和平,刘庆慧,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M]l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146-152

上一篇:文化太多了杂文随笔下一篇:描写文章好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