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推进,“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理念也逐渐在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不断被采用和深化。但从10年全国19-22岁年龄段青年学生在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还是在进一步下降的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中,以及高校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仍存在以技术教学为主要内容、内容的结构设置、教学方法、评价考核等方面的统一性与传统化。推进高校在体育课程上的改革,对教学的改革是核心,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对教学内容及其结构的设置调整。2014年,国家教育部针对07年颁布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变化,这在完善和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构的同时也对各级各类学校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上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根据2014年国家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提出的“每节体育课中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上得到不少于30%的锻炼”的硬性要求,以及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精神要求进行落实,本文将14版新《标准》中的体质测试内容穿插到体育课堂中,主要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来转变传统的以技术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利用游戏、比赛的教学方法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问卷法、教学实验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主要针对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同时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大学体育课,以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对云南师范大学2013级足球选项课的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2014新《标准》中体质测试指标来看,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提高。主要表现为:在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对比中,实验班学生在速度、力量、柔韧素质上均优于对照班,P值<0.05,耐力方面也有所提高,但不是很明显;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及柔韧素质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其P<0.05,而对照班在肺活量、柔韧和速度上同样也有所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2.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学生的足球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在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大部分高于对照班学生,主要体现在颠球、绕杆射门和定位球踢远的技术上,其P值<0.05。说明在融入身体素质练习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后对学生足球技能的提高同样能起到促进作用。3.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调整课堂内容的结构及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对比中,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锻炼态度、运动动机方面均优于对照班,P值<0.05;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锻炼态度、运动动机上也有了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班仅在学校兴趣上提高,锻炼态度和运动动机没有发生改变。4.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两个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在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对比中,实验班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班,且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而在合作能力方面进步不大,但实验班也稍比对照班好。由以上结果得出结论:1.通过在课堂中融入2014版新《标准》的体质测试内容进行教学,同时在课外利用QQ进行身体锻炼及健美的知识宣传,学生通过课内锻炼和课外的自主练习使自身的速度、心肺耐力、柔韧、力量素质方面得到提高。2.在整体的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技术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结合游戏和比赛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态度和学习动机,最终提高足球技术水平。3.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优化,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要求将身体素质练习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教学方法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身体素质的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克服自身惰性、挑战自我,不怕困难的意志,即坚持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4.通过教学实验证明,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合理可行的。身体素质练习的融入不仅使学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重视程度和认知态度有了提高,也由于多元的教学内容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最终端正了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态度和认识。

关键词:体质健康;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学科专业:体育教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相关政策的提出

1.1.2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突出

1.1.3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1.1.4 完善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需要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1.2 教学内容

2.1.3 体育教学内容

2.1.4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2.2 国内外体质研究现状

2.2.1 国内体质研究现状

2.2.2 国外体质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关于大学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2.3.1 国内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研究

2.3.2 国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教学内容优化改革的依据及原则

4.1 当代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4.1.1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明确化和分层化

4.1.2 大学体育教学应多元化和现代化

4.1.3 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和教学内容

4.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教学内容优化改革的依据

4.2.1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

4.2.2 班巴斯基的教学思想

4.2.3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4.2.4 体能训练教学模式

4.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教学内容优化改革的原则

4.3.1 增强体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原则

4.3.2 健康性原则

4.3.3 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原则

4.3.4 终身体育原则

第5章 实验分析

5.1 实验的设计

5.1.1 实验对象

5.1.2 实验地点与时间

5.1.3 实验假设

5.1.4 实验因子控制

5.1.5 实验的分组设计

5.1.6 实验内容

5.1.7 实验测试指标

5.1.8 实验测试方法

5.2 实验班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5.2.1 实验班教学程序设计

5.2.2 实验班教学方案实施

5.3 对照班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第6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

6.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6.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运动心理的比较

6.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比较

6.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

6.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6.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足球技术的比较

6.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运动心理的比较

6.2.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比较

6.3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

6.3.1 实验前后对照班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6.3.2 实验前后实验班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城镇化民族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