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报告(通用8篇)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我们这些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来说,运动更是青春、朝气的体现。与一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身体是一切活动的本钱,拥有强健的身体可以让一个人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去为社会做贡献,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就需要通过锻炼得到。运动作为健康的重要部分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运动的关注。奥运会、亚运会的成功承办体现了我们国家人民对运动的关注,我国运动员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金牌数和奖牌数都位列榜首,但是,金牌多少是不能反映国家人民普遍的运动状况。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决定一定时间内国家的发展,而我们的身体素质决定着我们能否将贡献最大化,而运动又是决定身体素质的关键。在这里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探索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成因。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对河南工业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生59份,女生21份。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主要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形式是匿名的方式,这样可以合理的避免被调查者的主观偏见影响。
附表: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
敬爱的同学们:我们为了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特此进行调查问卷。我们诚恳地希望您的支持和配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独立的回答有关问题。占用了您宝贵的时间,向您致以深切的谢意!
1.您对运动的兴趣如何()
A几乎没兴趣B一般般C比较喜欢D热爱
15人次选A19人次选B22人次选C24人次选D
2.您是否安排自己有规律的进行体育运动()A是B否
65人次选A15人次选B
3.您认为大学的运动氛围如何?()
A.很好B.不浓烈 C.很少见运动的D.人们有空时运动
22人次选A11人次选B5人次选C40人次选D
4.您平均每次运动时间多长()
A半小时或更少B0.5-1小时C1-2小时D2-3小时E更长
22人次选A43人次选B13人次选C2人次选D0人次选E
5.您运动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A锻炼身体B减肥C打发时间D放松,缓解压力E其他
35人次选A10人次选B20人次选C13人次选D2人次选E
6.您喜爱的运动()<多选>
A足球 轮滑B篮球 网球C瑜伽 D跑步
25人次选A19人次选B23人次选C24人次选D
7.您的运动强度一般如何()
A大量出汗并感到很疲乏B少量出汗感到较累C几乎无汗感觉不怎么累D不累
14人次选A23人次选B23人次选C20人次选D
8.您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形式()
A体育课 B体育社团C与朋友一起D单独E学校组织
45人次选A10人次选B15人次选C10人次选D
9.您有时候不参加运动的原因是:
A学业或其他事 没时间B设施或场地差C无人陪同D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
15人次选A19人次选B22人次选C24人次选D
10.您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A较好B一般C较差
24人次选A44人次选B12人次选C
11.您现在的体育运动量与原来相比如何()A不如原来B差不多C比原来大 35人次选A22人次选B23人次选C
12.您认为参加体育运动对学习有帮助么()A有B很少C没有D对学习有负面影响22人次选A45人次选B13人次选C0人次选D
13.您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设备有什么看法?
大部分人认为学校体育设备较少,教学单一,且设备老化;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教学方式丰富多彩。
三、结论和分析
(一)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较小,项目较单一。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偶尔进行体育锻炼,且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整体来说,锻炼时长、频率都不太高,这也反映出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跑步与球类是多数学生选择锻炼的方式。虽然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有教授舞蹈类,武术类等,但是真正将其当作体育锻炼方式的学生占少数。总体来说体育锻炼较少,同时也可见大学体育课程所教的内容并没有很好地被运用到实际中。
(二)学校与个人是限制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两大因素。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自己的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他们表示自己偷懒而不想锻炼,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点问题需要同学们自己努力克服。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参加运动是因为学校设备条件有限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和引导,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终身体育思想得到加强,娱乐、休闲体育逐步
取代竞技体育将成为高校体育的热点。学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运用体育传媒,推广、传播体育知识,创建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声势,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活动。
(二)完善体育资源配置, 适应学生的项目要求
目前学校的设备不是很完善,学生进行锻炼的场地只局限于操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没有其它场地,这使得很多学生因没有场地而无法进行锻炼。同时, 学校体育场所的开放时间也很短,学校的公共器材也未对学生采取开放的形式,这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运用学校的体育资源。对于场地、器材,学校应通过良好的组织管理和精心的设计编排使之能被充分利用,组织起吸引力更强的课余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也应继续加大体育的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器材规模,建设更多的同时适应男、女生运动的场地。充分发挥现有学校体育设施,吸引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有组织地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为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三)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通过教
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 种体育锻炼的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增强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以至于终身受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教与学和谐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乐于投身于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坚持课余体育活动的习惯。
(四)建立奖励机制,定期奖励体育活动的先进
集体与个人在全校开展体育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每年要定期举行,由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学生会联合组织评选工作。在此基础上,每年举行一次全校的先进班级与个人的表彰大会,除给予精神鼓励之外,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奖励一些体育器材,如篮球、排球、足球等,促进大学生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学生科学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从2015年5月至8月,在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笔者采用问卷法(纸质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在湖北省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活动,对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武汉市金银湖中学)、青山区(武汉市钢城十一中)、洪山区(武汉市英格中学)以及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宜昌市、潜江市、黄石市、十堰市等地区的28所中小学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并利用空闲时间,在大街上对一些中小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另外,为了比较中小学生和大学生锻炼情况的异同,笔者还对湖北省大学生锻炼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主要是向本人所在的武汉体育学院和其他高校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的对象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也有大学生;既有城市学生,又有县城和农村学生。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50份,回收率高达97%。其中小学生300人,初中生469人,高中生681人;男生658人,女生792人;大中城市学生472人,县城767人,乡镇211人。而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中,共调查273人。其中男生163人,女生110人;大城市学生195人,中等城市学生78人。
一、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力图从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课外活动和身体素质等相关的各个层面反映其真实的体育锻炼情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且与抽样调查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全面的对比。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活动比较热爱和关心,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日益减少,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和了解程度也逐渐降低。并且在与大学生的调查对比中,反映出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扩大中小学生接收体育消息的信息量,加强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度,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1. 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少数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极少数学生持完全消极的态度
(1)大多数中小学生表示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对加强体育锻炼持赞成态度。
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热情有加,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被调查的所有1450学生中,有1120名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占总比例的77%;对“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持赞同态度的有1248人,占总比例的86%;认为中小学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的有1311人,占总比例的90;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的人数高达1406人,占有97%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有着非常积极的态度。
对体育锻炼持无所谓态度和消极态度的中小学生,占极少的比例。对体育锻炼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不超过10%,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也不超过5%。虽然不热爱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多,但是这些数据表明出来的情况着实让人担心。一个人如果连对体育的兴趣都没有,何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呢?
与中小学生相比较,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感兴趣度反而相对较低。喜欢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为63%,比中小学生少了14个百分点。大多数中小学生尽管学习任务繁重,应试考试和升学压力巨大,但是对体育活动却充满了渴望。相反,当下经济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一些学生,特别是大学生都开始对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产生了兴趣,逐渐沦为低头族,开始“宅”起来,也就逐渐远离了体育活动。
(2)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认为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97%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9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由此可见,正是基于对体育锻炼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这些情况对身体发育是极其不利的。身为青少年,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地运动,空闲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暂时抛开厚重的书本,外出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呢?这样既增强了我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心情放松,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
2. 体育锻炼途径多种多样,形式和种类丰富多彩
许多中小学都有绿化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设备和相关器材,学生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进行体育项目选择。学生们开展体育锻炼的形式五花八门:跑步、跳绳、球类运动,等等。其中,以跑步为主要选择的人数最多,占61%,其次便是球类运动(多数学生以打篮球和羽毛球为主要活动方式),占51%。这些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形式的数据相差无几。据了解,湖北省的一些中小学开展了课间跑操的活动,学生们也遵守了相关的规定。平时没有时间提供给学生锻炼,充分利用课间10—20分钟的时间活动,目的是为了应付中考和锻炼身体。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篮球场和足球场随处可见,几乎每所学校都配备了球类场地等设施,尤其是篮球和足球在青少年的普及度高,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青少年,不仅应该多学习,也要多运动,不要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样不利于身心的发展。学好玩好才是王道。
二、中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
1.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调查显示,虽然有4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但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的人数比例最高,占46%,12%认为较差。对于“你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下降么”这个问题,有40%的学生回答感觉到了,41%没感觉到。但是没感觉到不代表自己的身体素质真的就没下降,毕竟意识和事实还是有差距的。
另外,还有57%的学生具有眼睛近视的症状,其次便是经常生病。身体肥胖的学生人数虽不能说多,但也超过了20%。在我国,近视学生的数量居高不下,这和过度用眼,长时间埋头学习或看电子屏幕而忽略用眼卫生有关,也与不重视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有关。
2. 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成为目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突出问题,是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有较大距离。14%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每天锻炼30分钟一1小时的人数较为集中,占35%,真正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仅为9%,比大学生(15%)低了6个百分点。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段,42%的学生都是选择在假期,因为假期时间长,活动选择余地大,效果好,况且平时上学期间基本没有锻炼的时间。
三、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主观因素包括自己对体育的感兴趣程度、对体育锻炼的意义的认识水平、对自身的体育能力和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等等;客观因素包括锻炼时间拥有度、家庭和学校的影响等。
1.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以主观因素为主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以主观因素为主。69%的同学都只有一个目的——锻炼身体。这些学生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素质正在下降,于是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因感兴趣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的学生也有很多,占42%;只有20%的同学是因父母和学校要求而被动、强制参加体育活动。
2.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课外时间严重不足,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锻炼效果
其实,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因此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这类学生占45%;也有42%的学生对体育锻炼很感兴趣,却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而不得不放弃参加,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无奈和遗憾。
现在国内的学习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氛围越来越紧张,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参加体育锻炼,这几乎已经成了中小学生们得出的共同结论。
3. 中小学生对国家的体育政策等信息有一定了解
大部分学生知道国家有“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占总比例的69%,少数学生偶尔听说过,完全不知道的只有13%。调查表明,有的学校把《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一重要的通知告诉了全校学生,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重要性;有的学生是从电视和网络媒体上得知的,有的从父母口中听说,也有的是同学之间相互传递的信息……然而,不少学校压根本就没把这一重要的规定告知学生,这是对学生身体健康及其不负责的表现,也表明了个别学校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的不重视。
国家主席习近平酷爱足球,他也向全国点明了足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近期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已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关注。但是多数中小学生只是对其略知一二,占46%,他们对改革的具体内容并不是特别了解,甚至53%的大学生都不知道,这与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的问卷是在方案出台后的一个星期内发放的,或许不久之后,熟知此改革方案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毕竟关注足球的中小学生不在少数。
4. 多数父母支持孩子开展体育锻炼
多数父母支持自己的孩子锻炼,占84%,他们不仅希望子女成绩好,还希望子女能玩得开心,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愿;不支持的为极少数,仅占4%,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就会耽误学习时间,就会分心,因此影响学习,影响升学;12%的家长对此观点是没有主见的。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其适当地放松,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不让孩子沦为学习的工具。
四、改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建议
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道“特别参与”的题目,即请同学们提出改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许多学生都写下了很好的建议。下面,笔者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和个别中小学校长的建议为基础,再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和全体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真正认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加强宣传,组织学生学习文件精神,让全体同学明确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改革考试制度,增强体育考试成绩对升学考试的影响力度。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考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指挥棒,所以要科学制定体育考试办法,严格执行考试标准,坚决杜绝体育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增强体育考试成绩对中考和高考的影响力度,借此提高学校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
3. 确保体育课时间落实到位。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体育课程,严厉禁止学校和文化课教师占用、挪用体育课时间。
4. 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建设。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的关注与投入,比如可在学校建一个健身房,学生在下课的时间能在里面运动,既方便又有效。学校可多购买各种新型体育器材,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保证够用。
5.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缩短早、晚自习时间。
缩短早、晚自习时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同时可以保证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使之精神饱满,提高学习效率。
6. 尽量有效地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为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制度,规范学校和学生的体育行为,有效规避体育风险提出了指导意见,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积极落实。各地政府和学校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规避体育运动风险的措施和办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的目的不是让学校减少或取消体育活动、降低体育难度,而是为了促使学校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
7. 学校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运动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特别提倡在假期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增强体质。
健康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让青少年学生拥有健全的体魄是中小学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因此,教育管理部和学校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建设体育强国成了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中小学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业余活动
体育锻炼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习惯养成的主要时期,因此大学生在此期间应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为以后的坚持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1研究对象
随机调查浙江师范大学2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58人,女生142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相关书籍和期刊,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动态,为研究做准备。
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问卷的框架与内容。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1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41份(男生107人,女生134人),占总发放问卷的96.4%。
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从数理的角度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软件为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终身体育观念的认识
调查发现,只有13%的人对终身体育概念的了解情况处于“了解”的层次,有近一半的学生处于“没听说过”和“听说过但不了解”的状态,其中 “比较了解”的只占了3%,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只是听说过但不了解。从性别分析来看:女生有一半以上是“没听说过”和“听说过但不了解”,但也有学生是知道的非常清楚的。而男生“了解”和“比较了解”均比女生好,但没有一个人是“非常清楚”的。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掌握并不完善,体育锻炼意识并不高。高校体育的各种课程的开设,虽注重了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却忽略对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的认识以及培养,更没有养成关注体育知识的习惯。大学生已经上了十几年的体育课,然而仍有许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不了解,这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术动作的练习而轻视甚至忽视体育理论课和体育保健常识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
3.2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
调查发现,在球类运动项目中,最受学生喜欢的是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而足球和排球喜欢的人数较少;在田径运动项目中,学生感兴趣的人数最多、最具有广泛性的运动项目是跑,而跳跃和投掷项目感兴趣的人数较少。健身健美类项目中,学生对健美操和交谊舞比较感兴趣,健美操可以健身又可以提升气质,交谊舞既可以建立友谊,振奋精神,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又可以提高文化素质,让锻炼者在有趣味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的最佳效果。在武术类运动项目中,学生对太极拳比较喜欢。由于太极拳的锻炼价值较高,而且可以终身受益,又不受场地设施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锻炼;在其他娱乐项目中,学生对游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棋类和台球喜欢的人数也较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球类、健身健美类和娱乐类体育项目,学校应多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教学和活动场所,而对田径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则相对不大。从性别分析来看:男生以运动量大、对抗性强的球类运动为主,超过一半的男生喜欢打篮球,46.73%的男生喜欢打乒乓球和羽毛球,45.79%的男生喜欢踢足球。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的项目进行锻炼,51.49%的女生对羽毛球感兴趣,38.06%的女生对乒乓球感兴趣,29.85%的女生经常参加跑步。所以除了学校搞好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之外,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兴趣爱好,不要单一的喜欢一项,而是多参加其他项目,自身对体育锻炼得到重视,同时配合宣传栏、广播站加大对体育宣传力度,以此制造一种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使大学生真正了解体育活动对工作、学习有益而产生了兴趣爱好,增强体育锻炼意识。
3.3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觉得有意义的,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需要的,而且目的比较明确。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于强身健体、健美减肥、消遣娱乐、调节情绪。其中 64.31%的学生都把强身健体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价值有较充分的主观认知,认识到体育锻炼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本质功能的体现显示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趋于一致的。其次为消遣娱乐48.96%,调节情绪38.59%,提高能力25.73%。这说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出发点基本正确,也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多功能性。但也不可忽视,有51.87%的同学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健美减肥,对健美身材的追求在体重身材和减肥等问题上的关注程度较大并希望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减肥和健美的目的,有 20.15%左右的同学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不正确思想。从性别进行分析:男生锻炼的目的大部分是以强身健体为为主,其次是消遣娱乐,说明男生的体育锻炼动机是比较明确的,但还有小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女生锻炼的目的大部分是健美减肥,其次是强身健体,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说明女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尚不明确。从这些数据中还可以看出体育锻炼者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强身健体和调节情绪都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丰富体育文化知识
结论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知识比较匮乏大多数学生处在知道一些的层次,50%左右的学生几乎不关注体育知识;大学生对运动项目比较单一,大部分学生以球类项目为主,小部分以健身健美类项目为主,对田径和民族传统项目感兴趣的学生相对较少,学生应多方面加强自身的运动兴趣,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他们的兴趣;大部分的学生其动机有着明确的指向呈多元化趋势,男女同学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分布所不同,女同学对健美减肥的指向尤为明确;总体有55.2% 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有85.9% 的学生具有体育锻炼欲求,14.1%的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持消极态度,需加强学生的主观思想。
参考文献:
[1] 程国庆.试论现阶段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24-56.
[2]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8-96.
[3] 季浏,孙麒麟.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7-52.
【摘要】 本次调查针对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研究,以了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找出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表明:(1)山东大学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是锻炼情况不容乐观,锻炼时间、频率达不到国家要求;(2)增强体质、减肥、丰富课余生活、缓解压力、兴趣娱乐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慢跑散步、乒羽网、篮足排、自行车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发结伴和单独行动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自身惰性、场地设施限制、天气条件、学业太重是制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6)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及考核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学校没有发挥出在推动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正文】
随着“山东大学阳光体育运动文化节”的启动,山东大学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旨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这再一次提醒了我们课外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意识到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为重要的问题。一直以来,国家和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情况着实堪忧,心血管系统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力量、协调性、耐力均仅仅出于及格水平,大学生体质状况总体不良[2]。这种情况与大部分学校教育的“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体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大部分学校在近年来都开始重视体育,对体育的教育、考核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举办大量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但是在发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面却明显滞后。学校往往只重视体育赛事、活动的外在宣传效果,但是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整体状况关注度极为有限。课外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本次调查针对山东大学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越来越多的终身体育者,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文化节”的深入贯彻实施。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期刊和论文,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2)问卷调查法。根据选题的目的,设计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以山东大学济南市的6个校区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0份。
(3)访谈法。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在各校区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并且与本校体育学院的校区主任、任课老师进行座谈,就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程教育考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和调查。
(4)数据分析法。采用SPSS和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数据基本分布情况
性别人数百分比专业人数百分比人文8025%表1:性别分布男生女生18613458%42%表2:专业分布社科理科工科61486719%15%21%表3:年级分布大二大三749623%30%总和320100% 总和320100%医科6420%(注:下文将人文、社科学生并称为“文科学生”,理科、工科、医科学生并称为“理工科学生”)
年级人数百分比大一7022%大四8025%总和320100%
2.2 大学课外身体育锻炼的时间、频次
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态度就越积极稳定,而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又能够产生良好的锻炼行为。所以,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强度是衡量体育态度的重要指标[3]。2.2.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
表4: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周次数基本每天3~5次1~2次28421359%13%42%频次人数百分比基本不参加11536% 表4的调查数据表明,山东大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并不高,只有少数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中基本每天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只占总体比例的9%,每周锻炼3~5日的学生占总体比例的13%,而每周只参加1~2次和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总体比例高达78%。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实行的体育人口标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4]才能算是体育人口。那么,我校大学生仅仅有22%的大学生符合国家体育人口标准,情况非常糟糕。
图1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上要比女生多。男生中基本每天、每周3~5日和每周1~2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男生总数的百分比均比女生同项目的百分比要高,而女生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百分比为49%,比男生同项目的百分比16%高出很多。在访谈中,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大多是个人兴趣爱好。而女生则正好相反,大多数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并不感兴趣,根本就不想参加体育锻炼。其重要动力来自于保健和减肥,因而难以坚持课外体育锻炼。
图2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文科专业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上要比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其总数的43%,远高于文科专业学生的27%。而在其他项目上,文科专业的学生百分比均高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和各专业之间的课程设置、学业压力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理工科学生普遍课程较多,课后作业繁重。尤其是工科、医科学生,课后时间被各种实验、实验报告、设计图所挤满,很难挤出时间放松自己,参加体育锻炼。
图3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整体上比大三大四的学生要高。其中大一大二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所占其总数的百分比为16%,遥遥领先于大三大四学生的3%。其余项目大三大四学生的百分比均不比大一大二学生低。在访谈中我们得知,这和高年级未开始体育课、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有关。
2.2.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
表5: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30~60分钟30分钟以下64838020%26%25%时间人数百分比基本不锻炼9329%
由表5可知,我校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比较分散,其中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人数相对较少。除了基本不参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以外,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同学大部分锻炼时间都在1小时以内。
结合图4,得知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学生女生占多数,女生在这个时间段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百分比比男生同项目的百分比高出13%。结合访谈,这与女生的体质有比较大的关系,女生体质相对男生较差,耐力、身体素质等方面均不如男生,因而锻炼时间往往比男生要短。锻炼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时间段里,男生占其总数的38%,在这个时间段里的学生占了绝对多数。除了体质原因,这和男生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有很大原因,男生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的人数较多,而这些项目往往会耗费比较长的时间。
根据上文提到的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人口标准(每次身体活动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为达标),男生达标率(64%)明显要比女生(33%)高。对于这件事应该辩证的来分析,女生如果锻炼30分钟以上,可能会对大多数女生产生比较大的刺激,锻炼效果并不一定会好。如果不是为了提高专项技能或参加比赛,女生锻炼时间在15~30分钟比较合理,能够达到增强体质和健身的目的,若锻炼时间较长,易产生疲劳和损伤。但是女生中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高达39%,这一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得到重视,女生是需要被动员参加运动的主要人群。综合2.2 大学课外身体育锻炼的时间、频次,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很不乐观,其中女生情况相对更为糟糕,另外理科生、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也并不理想。
2.3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
表5: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单独活动自发结伴社团活动991731331%54%4%时间人数百分比统一组织351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方式和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和组织力度[5]。
从表5可知,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的主要形式为自发结伴、单独活动、社团活动和统一组织,这四种活动方式各有优缺点,分别发挥了学生、学校和社团组织的主体性作用,如何有机地把它们结合起来是高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好坏的关键。根据调查数据,有54%的学生选择了“自发结伴”的形势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选择“单独活动”的学生占了总数的31%。而“社团活动”和“统一组织”分别仅仅占4%和11%。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同学或朋友一起,或者单独锻炼,而学校和社团组织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作用极其有限。
在访谈中,我们得知我校学生参加的主要体育活动为慢跑和球类运动,其中慢跑运动中女生占多数,而女生多是在夜间参加慢跑,所以往往结伴而行。而球类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团体性运动,因此选择“自发结伴”的形式的学生超过半数。选择单独活动的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缓解压力、舒缓心情,故单独行动;二是学习压力较大,闲暇时间比较零散,不便结伴行动。但是,需要注意的社团活动和统一组织在其中占的比例很小,这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方面。学校、学院、班级每学期组织的体育活动、赛事有限,每年学校的体育文化节以举办五大球类比赛和田径运动会为主,大众化赛事很少,而学院则以学校举办的赛事组织内部选拔赛,大众化赛事和运动同样很少。因此,学生根本并没有很多机会通过学校学院统一组织的活动进行锻炼。社团活动占的比例很少这与社团的性质和学校的政策有关,我校的体育类社团本身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学校“精品社团”、“十佳社团”极少会有体育类社团。另一方面,学校给社团设置的限制太多,社团缺乏充分的自主和自由,以我校羽毛球协会为例,一直以来都是我校体育类社团的大协会,但是由于学校注重表面,要求协会定期开会、交报告,二者产生矛盾,羽毛球协会已来到解散边缘。
综合2.3,学校在推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善的方面。
2.4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种类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活动项目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强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体育行政部门和大学开展体育工作、提高体育参与度所必须了解的重要方面,因此,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项目现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图5的调查数据,慢跑散步、球类运动和自行车是我校大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其中通过“慢跑、散步”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总数的42%,在个项目中一枝独秀。选择“乒羽网”、“篮足排”这六大传统球类运动的学生百分比分别为20%和17%,仅次于慢跑散步。选择“自行车”的学生占了11%,剩下的体育项目则普遍比较冷门。结合访谈内容得知,慢跑散步之所以一枝独秀,原因有两点,一是场地设施比较健全,活动本身技巧和技术要求低,门槛低,属于大众化运动;二是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耗费时间容易控制,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六大球类则属于我国传统项目,在我校受欢迎的原因一是项目本身,该项目集健身性、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集体性于一体,参加这类运动对于增强体质、增进同学交往、发泄情绪、缓解压力都有很大帮助;二是学校原因,学校及各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为数不少的六大球比赛,并有丰富的学分,成为学生参加该类运动的一大动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六大球参加人数少于散步慢跑,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学校场地设施的不健全。我校通过自行车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与山东大学在济南的校区设置有关。山东大学济南各校区距离并不是很远(除兴隆山校区和软件园校区),大学生在各校区之间来往走路太慢,坐车太麻烦,所以很多学生采取自行车的方式,尤其是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与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这两段路程学生骑自行车来往较多,路程耗时在15~25分钟之间,同样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也算在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之中。
由图
6、图7的调查数据可知,我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同样有差别。在男女生之间,男生参加对抗激烈的活动较多,女生往往会选择比较温柔、低烈度的运动。这与二者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性不同有关,女生往往是为了健身减肥,而男生则是因为球类运动的竞争性、对抗性强而被吸引。在专业之间,理工科学生参加的运动则要比文科生更具对抗性,这与各学院的政策有关。相对于文科学院,理工科学院在我校地位相对更高、财力更强,会更重视、更支持学校比赛较多的球类运动,甚至每年在招生时都会特招特长生。2.5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形成后会对个体体育的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6]。2.5.1 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态度
表6: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态度态度重要无所谓不重要人数282326百分比88%10%2% 根据表6的调查数据,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很积极,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重要”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88%,认为“无所谓”和“不重要”的学生仅分别占10%和3%。由此可见,我校大部分学生都十分重视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如果学校加以正确引导,在改善学生生活方式方面会有比较好的成效。2.5.2 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满意度
表7: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满意度满意度很满意还可以不满意人数5417393百分比17%54%29%
根据表7的调查数据,我们得知我校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素质的满意度并不高,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很好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7%,认为“还可以”的有54%,“不满意”的有29%。这一点和我校现实基本符合,在访谈中,多位体育老师在谈到每学期一次的学生长跑测试(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中,能够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的学生并不多,达标率只有四成。在今年全国进行了大学生体育测试改革,增加了长跑测试,我校学生替考、漏圈的现象十分严重,成绩注水、弄虚作假的成分很高。这都表明,我校大学生体质情况堪忧。
另外根据图
8、图9的调查数据可知,男生中对自己身体素质“很满意”的比例为25%,高于女生的12%。从访谈中得知,大部分女生均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自身的惰性成为她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限制因素,因此女生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满意度较低。另外,大一大二学生中对自己身体素质“很满意”的比例为25%,“不满意”的比例为20%,相对应的大三大四学生的数据分别为12%和35%,可见高年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身体素质不满意。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校大二结束后就不再开设体育课,没有体育考核,并且全国大学生体育测试改革刚刚进行,因而高年级学生并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推动力、压力;二是高年级学生面临实习、找工作、考研等压力,没有精力和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综上所述,我校学生有着相当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比较容易被动员“走向操场”,但是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却不理想,身体素质也不乐观。这与学校在这方面的不作为有关,也和学生自身的惰性有一定关系。因此,接下来将分别研究学校和学生没有将意识付诸行动的原因。2.6 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现状的态度 2.6.1 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
表8: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 评价满意不是很满意很不满意人数4822745百分比15%71%14% 根据表8的调查数据,我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对教学满意的学生仅占15%,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持比较中立的态度,承认有问题,但也觉得还说得过去,并无大碍,这部分学生占总数的71%。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有14%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很不满意”,这部分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必须得到每一位任课老师的重视。学生不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老师的自身水平、教学态度和课堂气氛这几方面。
2.6.2 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评价
表9:大学生是否愿意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态度愿意不愿意无所谓人数1619267百分比50%29%21% 山东大学的体育课和其他大部分高校相同,均开设2年(4学期)体育课程,高年级(大三开始)不再开设体育课。但是表9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有50%的学生希望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不愿意”的学生占29%,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21%。因此,我校学生运动意识普遍比较强烈,有比较强的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学校需要重视这部分学生的意愿,可以考虑高年级继续开始体育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支持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的学生主要是男生。根据图10,男生中愿意高年级继续上体育的学生占男生总数的61%,而女生的百分比只有42%。这也进一步显示了男女生之间体育运动意识上的差别。
2.6.3 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考核的评价
表10: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考核的评价 评价合理不是很合理很不合理人数5120267百分比16%63%21%
表10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考核方法也并不是很满意。认为体育课程考核“合理”的学生占16%,认为“很不合理”的学生占了21%,认为“不是很合理”的学生占了63%。我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考核的评价情况和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情况基本一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访谈中发现,学生对于体育课程考核方法的不满大多是因为每学期体育课都有长跑测试,认为体育考核方法不科学、流于形式、打分没有客观标准的学生并不是很多。
图11的调查数据可以做出一定的解释,理工科的学生认为体育考核方法合理的学生占了21%,高于文科学生的10%,理工科学生认为体育考核方法不合理的学生占14%,低于文科学生的29%。理工科学生整体上比文科学生体质要好,另外我校理工科学生中男生所占比例极高,因此理工科学生相对而言对于长跑测试的不满的程度会比文科生低。所以,我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考核的不满应该辩证的来看,耐力是大学生评价身体素质一个重要标准,我认为有必要开展长跑测试,学校在这方面不必负责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认为学校体育课程考核“合理”学生比例很低,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考核方法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的。
综合2.6的调查研究,我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各方面满意度不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和老师在这方面责无旁贷,有很多需要改进、提升的方面。
2.7 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 2.7.1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能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的一种心理活动[7]。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可以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行调整运动手段、方式、时间等,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自己的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图12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影响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中,“增强体质”所占的百分比最高,为28%,“兴趣娱乐”占18%,“缓解压力”占14%,“丰富课余生活”占13%,“减肥”占12%,这几项是主要的几个动机。“增强体质”所占百分比最高,成为首要动机,这表明我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要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比较正确。“兴趣娱乐”、“缓解压力”、“丰富课余生活”也是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了体育锻炼在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已逐渐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也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崇尚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体育观,即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个性发展、人际关系和谐、休闲娱乐[8]。“减肥”也占据一定的百分比,说明大学生对自我形象更加注重。这也提示大学体育老师要把我年轻人对时尚体育的向往心理,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适时地引入时尚体育的内容,以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图13的调查数据显示,男女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女生中选择“减肥”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17%,男生内部则仅有6%的人选择减肥;其二,男生中选择“兴趣娱乐”的人数占男生总数的24%,女生则只有13%。这可以看出男女生之间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一些细微差别,女生相对而言有更多人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提升身体的自我形象。这也与以上关于男女生运动持续时间的研究有关联,女生有更多人希望通过锻炼减肥,若运动量大则会产生肌肉,女生对此很排斥,因此女生会比男生的运动持续时间整体上要短。男生因为“兴趣娱乐”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则为以上关于男女生对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的调查结果提供了解释,正是因为男生中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较高,把它视为一种日常娱乐,因而会更加支持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同时,以上两个差别也解释了我校男女生之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项目上的不同,男生选择球类运动较多原因在于兴趣,女生选择散步慢跑较多原因在于减肥。
2.7.2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阻碍因素
根据图14的调查数据,阻碍我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限制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主观因素是最大的阻碍因素,选择“自身惰性”的学生占了19%,是所有因素中百分比最高的一项,另外“课余时间安排太满”占了9%,“没有同伴”占了8%,“缺乏兴趣”占了6%,“自身条件不允许”占了3%,因此主观因素加总共占了45%。学校方面则是第二大因素,选择“学业太重”的学生占了13%,12%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场地、设施限制”,9%的学生选择了“缺乏学校组织引导”,学校因素加总为34%。环境因素在济南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阻碍因素,11%的学生因为“空气质量”不参加体育锻炼,10%的学生则是因为“天气、温度”,环境因素加总为21%。另外,图15表明,阻碍我校理工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和文科生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因素是“学业太重”。在以上各种因素里,除了客观的环境因素并非是我们学生和学校力所能及、短期内可见成效的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值得我们的研究和重视。主观因素成为阻碍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自身惰性”又是所有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表面上看是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原因,但是学校难逃其咎。大学生运动量不足是整个中国普遍的问题,解决的根本不在于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我们之前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我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很强。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的组织和引导,学校必须主动的想办法把学生从宿舍、从被窝、从电脑手机前拉到操场上,拉到阳光下,学校可以组织活动把学生“拉”出来,也可以增加体育学分把学生“逼”出来,这都是解决“自身惰性”和“没有同伴”的方法。至于“课余时间安排太满”、“缺乏兴趣”和“自身条件不允许”则需要学生自己解决,但这几项也仅占了18%,并非主要阻碍因素。学校因素里面场地设施、学业、组织引导都是几个主要的因素。其中,学校场地设施的改善需要学校的资金和空间的支持。组织引导方面的改善需要学校提高整体的设计规划能力,全面考虑体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课余体育活动的整体安排,大幅度提高大众化运动的数量,同时各个学院也要配合学校的活动,发挥出班集体的积极性。学业方面的改善则需要与学校教学机构的配合,压缩无用课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调查问卷最后设置的一道开放性选作题是“你会采取什么办法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这道题一共回收86份有效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在这86份回答中,认为需要改善场地设施,组织比赛、集体活动,增加体育学分的一共有79份,占了90%,只有少数人认为需要学生自己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意识。这也和2.7.2的调查研究完全一致。
综和2.7的调查研究,改善大学生体院锻炼的情况,学校必须发挥出主体性作用。
结论
(1)山东大学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是积极的,但是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较少、持续时间较短,达不到国家体育人口划分的主要指标。其中女生、理工科学生、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相对更加不理想。
(2)我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形式主要是自发结伴,其次是单独锻炼,参与统一组织和社团活动的人数较少。其中男生偏重于球类运动,女生则集中于散步慢跑上,理工科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比文科学生强度、对抗性高。(3)在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我校大学生最受欢迎的是简便易行、低强度的散步慢跑,其次是集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对抗性为一体的球类项目,和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自行车。
(4)我校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评价、考核方式普遍不是很满意,大部分学生愿意高年级继续上体育课。
(5)增强体质、兴趣娱乐、缓解压力、丰富课余生活、减肥是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表明我校大学生体育观念在转变,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和需要有较理性的认识。其中男生较偏重于兴趣娱乐,女生较偏重于减肥。
(6)限制我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自身惰性、学校场地设施限制、学业太重、缺乏学校组织引导、空气质量。其中学业因素对理科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校需要继续推进和改善“阳光体育运动文化节”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和比赛,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物资保障,改善场地设施,改善学分设置、课程设置,以改善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了解、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最终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2)不断优化锻炼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学校应加大投资,改善体育器材和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经常性的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比赛。
(3)建立政策性奖惩制度。把体育成绩和课外体育锻炼挂钩,吧体育课时间完成不了的任务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得到弥补。对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奖励,给予体育加分。提高体育课的学分,增加体育成绩在综合测评中的比重。
(4)学校及学院要积极组织各类体育社团。通过开展一些列丰富的课外体育集体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寻找志同道合的运动同伴,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5)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辅导。
(6)学校应更加重视女生、理工科学生、高年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参考文献
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中问卷填写要求;请认真 如实的填写,把你所选的答案填写在()
1、你是几年级学生?()
A大一B大二C 大三D大四
2、你的专业:()
A.体育专业B.非体育专业
3、你是否参加体育锻炼?()
A经常B偶尔C基本不
4、你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A增强体质B减肥、塑造体形C减压的活动D娱乐E其他
5、你是否给自己制定了锻炼计划?
A有B有,但一般不能坚持C没有
6、你每周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
A.1次都没有B.1~3次C.3次以上
7、你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A.我不参加锻炼B.不到30分钟 C.30~60分钟 D.60分钟以上
8、你在学校有参加什么体育类社团吗
A有B有,但不怎么参加活动C没有
9、你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有:()
A篮球B足球.C乒乓球D羽毛球E网球F排球G跑步H游泳I其他
10、什么情况下你会参加体育锻炼?()
A规定的出操B体育课C课余时间D其他
11、你喜欢在什么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A早上B下午C晚上D不固定
12、以往你参加体育锻炼的感受是:()
A.非常愉快B.比较愉快C.一般D.比较痛苦E.非常痛苦
13对于大三 大四的学生有繁重的课程和较大的学习的压力、你认为我们学校大三大四的学生有没有必要开设体育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非体育专业作答)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满足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新设置的体育专业。国家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从事社会体育领域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这就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工作。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应该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的特点和方向。本文对他们的相关情况作出研究调查。
本次调查由体育专业教师指导下,大三年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完成。调查时间为2011年6月15日6月25日。通过对社会体育各个年级学生以及已毕业学生的情况的相关调查问卷。
—。调查方法及内容分析
在2007.2008.2009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随即发放了调查卷107份,收集有效调查问卷98份。回收率为91.5%。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设置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1,对所学专业等自身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2,就业期望值;3,就业意向以及择业范围。
1,对所学专业等自身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
a.对所在学校及所在专业等自身专业能力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在被调查学生中,对本专业在就业中的形式如何的回答:认为好的占16%,一般占45%,不好的占39%。
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目前就业的信心不是很足,这一方面是就业环境的影响,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就业压力逐年加大;
b.他们在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评价,自认为很强的占25%,自认为强的占37%,组认为一般的30%,自认为较弱的和很弱的占8%。
c.在回答你如何评价过去学校学习生活的价值时,认为很有帮助的占43%,认为有一定帮助的占 54%,认为毫无帮助的只占3%。
d.在对你认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与其他体育专业毕业生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中,认为不是的只占10%,认为不一定,看个人实力如何的占57%,同时仍有33%的同学认为相比之下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说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自信心不足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毕业生们对专业的认同度不算很高。不能合理的发掘自身专业优势,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经过老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努力,无论在专业知识、道德修养、意志品格还是人际交往等知识能力培养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学到了专业知识并提高了综合素质,但在面临择业或择业过程中却又常常感到手中的毕业证牌子比不上其他专业,从而怀疑自身的实力。
2、就业期望值
在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中,对就业前所期望的工资标准的调查结果是:1000-1500元的占 21%;1500-2000元的占41%;2000-2500元的占23%;2500-3000元的占3%;2500以上的占12%。总体看来,我们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对工资标准的要求并不高,大多数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基本呈正态分布),只有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毕业生才有稍高一点的工资水平的要求。而在实际签约中,签约单位的工资标准则是1000-1500元的占50%;1000-1500元的占35%;1500-2000元的占 10%;2000-2500元的占3%;2500元以上的仅占2%。因此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的期望值变化是:期望值上升的占24%;期望值因本专业就业形势不好而降低的占31%;期望值因当初自己定位过高而降低的占18%;期望值基本没有变化的占26%。近50%的毕业生对工资标准的期望值是下降的,总而言之,当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呈总体下降趋势。而毕业生选择单位时最看重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发展空间和工资、福利待遇这两个方面,各占了 41%和36%;其次是工作地点,占13%,因为社体毕业生80%~90%来自农村,其家庭经济状况都不算很好,近20%属于贫困生或特困生,许多毕业生在校学习了四年之后,已经花费了家里大多数的积蓄,甚至是债台高筑。毕业时不仅家里而且自己也希望马上能找到工作。因此在第一次择业时对找单位是慎之又慎,多方考虑,难下决心。
3、就业意向以及择业范围
就业范围方面
a.老师占40%。
b.俱乐部教练占30%
c.其他行业占20%
d.继续深造的占10%
就业意向
a.大型城市:(北京 上海 广州深圳等)占37%
b.中型城市占42%
c.西部占3%
d.其他占18%
由此看出体育生的择业范围和去向都比较窄小,而毕业生也日趋增多,这将是体育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问题。
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市场转轨的宏观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并不同于其他专业,例如医学、数学、机械等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欠发达,因此,社会体育并未在整个社会中生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对于社体毕业生而言,整个社会还没有给与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开通一条职业化渠道,现在要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极少数在其知识结构范围内择业。因此,社体毕业生就业观念及就业定位如何往往成为能否及早顺利签约的关键,因此,毕业生自己拓展就业领域,不拘泥于专业对口岗位的就业生占85%以上。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择业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紧张,既憧憬又担心的。兴奋的是经过多年苦读,现在即将要学成毕业了,憧憬能够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设计属于自己的天空,与此同时,他们又紧张将要开始独自承受生活的压力。
二、对策研究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体育专业作为建立在经济发展平台之上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解决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应规范就业市场,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调整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结构,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另外,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意识,改革教学环节中的计划模式,切实做好针对性指导服务工作。
1、规范就业市场,建立和完善就业法规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社会体育专业作为建立在经济水平发展平台之上的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就要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是社会体育向整个社会输入人才的必然趋势,是优化毕业生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宏观手段,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现行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必要的监督和调控,减少学生择业和用人单位录用上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公平竞争,从而保护一些用人单位和新兴学科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2、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创新就业思维,拓宽就业思路,鼓励毕业生在就业中敢为人先,现在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思维方法也要与之相适应。伴随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也要发生转变,拓展就业领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可见,自主创业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强化对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的创业理念,加强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从新生入校时就能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帮助,使他们及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范围,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全面的准备,积极增进职业适应,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3、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调整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新兴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克服其与社会之间的脱轨,以减少人才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从而提高就业率。学校要不断拓宽知识口径,加强与其它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使学生具有较宽的适应面,同时开设辅修专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与实用型人才。
4、改革教学环节中的计划模式
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技能操作能力的训练,力争使学生的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相接轨,完全按照市场需求来培养学生,并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所必需的扎实的基本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设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的需求,不断的完善其培养体系。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结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 (下简称“奥院”) 的“运动康复与健康”“新闻学”“社会体育”“英语”“数字媒体艺术”“表演 (影视艺术)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经济管理”8个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3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其体育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集和查阅大量与大学生体育消费相关的著作、论文等国内外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问卷, 并通过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对奥院8个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随机抽取20名学生 (其中男生10名, 女生10名) 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480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96%。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2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推动体育消费者去从事体育消费活动以满足对体育消费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或者说是体育消费者针对特定的消费目标而发出的一种内驱或冲动[2]。从表1可以看出, 48.23%的学生表示是自身专业的需要;46.14%的学生是为了塑身减肥;35.91%是出于对运动的喜爱;31.32%的学生是因为体育课程的要求;只有22.55%的学生是为了追求身体健康。研究表明, 绝大数学生主要的消费动机还是在自身专业的需求上。
男女生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区别很大。从表2可以看出, 55.98%的男生表示是出于对运动的喜爱, 而女生这项数据只有23.39%;19.02%的男生是因为体育课程的需要, 而女生这项数据达到38.98%;男生的增进同学友谊的动机明显高于女生, 男生23.91%, 女生只有8.47%;男生体育消费为了塑身减肥的有31.52%, 而女生为了塑身减肥的高达55.25%。由于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的特征不同, 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消费需要及行为上也有很大差异。以上数据表明, 男生体育消费主要用于加强专业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素质, 这与我校是一所具有体育特色的院校有很大的关系。而女生体育消费主要是出于对美的追求和课程需要, 和男生相比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2.2 大学生体育消费基本特征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体育消费过程中消费各种体育资料的比例关系, 它反映高校学生消费的具体内容, 也反映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层次[3]。从表3可以看出, 我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比较多元化, 其中实物消费最多, 如购买体育服装及配件 (65.76%) 和购买体育器材 (占27.77%) 等。因为这些消费项目不仅可以用于运动健身, 还可以兼具日常生活功能, 而且款式新颖, 线条流畅, 舒适耐用, 具有超强的现代感和个性感, 所以很受大学生消费者青睐。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参与健身 (28.81%) 、观看体育比赛 (13.78%) 、参加体育培训班 (10.86%) 、购买体育彩票 (7.72%) 等支出。
2.3 大学生体育消费场所
数据表明, 40.92%的学生会选择校园内收费场所, 34.45%的学生会选择社会上功能和设施一般的中等场所, 只有14.2%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在社会上功能和设施先进的高级场所 (见表4) 。
从表5可以看出, 51.98%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校园内体育收费场所的价位是10元以下, 29.23%的学生可以接受10-20元, 50元以上的只有2.09%的学生可以接受。
调查显示, 在学校提供的体育场馆设施和校外提供的场馆设施中, 77.45%的学生表示会选择校内场馆设施, 22.55%的学生会选择校外场馆设施。而学生选择校内或校外体育场馆的最主要原因 (表6) , 有42.17%的学生表示是市场距离;35.07%是配套设施;31.11%学生认为是价格水平。
2.4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项目
学生的体育消费项目分布情况, 直接会影响学校未来的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和师资引入与培训。表7是对不同性别体育消费项目的调查, 结果显示:男生体育消费项目主要有篮球 (51.09%) 、羽毛球 (37.5%) 、足球 (25.54%) 、电子竞技 (23.91%) 、健身 (21.2%) 、游泳 (17.93%) 、田径 (16.85%) 。这表明, 男生比较喜欢刺激的、对抗性较强的集体运动项目。
女生体育消费项目则主要集中在:羽毛球 (57.29%) 、田径 (21.02%) 、篮球 (20.68%) 、游泳 (14.24%) 、徒步旅行 (12.2%) 、排球 (11.86%) 、健美操 (10.51%) 。与男生相比, 女生更倾向于自由洒脱, 有一定运动量, 对抗性相对弱的运动项目。
2.5 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高校学生购买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服务消费的总体消费数量[4]。调查显示, 66.6%的学生认为现阶段的自身体育消费水平适合自身的需要, 25.05%的学生认为不满足自身的需求, 8.35%的学生认为超过了自身的需求。47.39%的学生认为当前体育消费水平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消费水平, 维持即可;42.17%的学生认为当前体育消费水平较低, 不适应社会的消费需求, 应大力扶持;也有10.44%学生认为当前体育消费水平过高, 超过当前的社会消费水平, 应适当抑制。现阶段, 有57.2%的学生觉得应该采取有效手段来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2.6 学生体育消费观念
数据表明, 45.72%的学生对体育消费会追求性价比和一定的品牌档次;43.84%的学生不会考虑档次平台, 满足体育需要就行;而一味追求高档、高价、高知名度的体育消费的学生只占10.44%。说明了奥院大部分的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理性态度, 以追求性价比和满足体育需求为总原则。
2.7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 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课业负担重, 课余杂事多, 无暇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氛围不浓;我院属民办机制, 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但当前质量较好的体育品牌产品 (如运动服饰、鞋袜、运动器材等) 价格太高, 社会上的一些健身场所和体育赛事门票费用也很高, 而在校学生尚缺乏经济独立性, 表示很难承受较高的体育消费;此外, 学校体育场地有限, 体育消费场所设施也不够完善, 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
表9表明:57.62%的学生表示对体育消费的投入会适度增加, 只有5.85%的人表示会快速增长。
3 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 南京体育学院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 独立性较差, 愿意“花钱买锻炼”的学生比例不大, 整体体育消费水平较低。除了购买运动服饰和体育器材等实体性消费, 其他非实物型体育消费比较较小。针对这次调查结果, 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体育文化宣导,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在当前大力提倡教改的背景下, 体育教改也刻不容缓。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加强体育基础理论、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的操作, 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文化的兴趣, 而这些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与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的建立密切相关。
4.2 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开发体育特色消费项目
学生体育消费场所主要是在校园。调查中发现, 南京体育学院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相对比较理性, 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水平。但学生反映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匮乏, 健身房等体育消费场所设施也不够完善, 这些都是影响他们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 学校在保证学生基本运动场地设施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以及主要体育消费项目 (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健身等) , 有针对性地加强场地器材基础建设, 完善健身房等场所的设施设备和管理。另外, 还可以结合学院实际, 整合资源开发特色体育消费项目和服务, 收费水平以学生可以接受的中低水平为主。例如:运动推拿按摩;球类、游泳、跆拳道、健美操、体育舞蹈、保健按摩、急救等各种项目体育培训服务, 这些培训服务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消费, 而这些体育消费会进一步的带动和拓展, 形成一条长期的消费链。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 又可以提高学生健身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天朗, 徐琳.体育消费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23-28.
[2]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 :10-12.
[3]崔兰英, 刘鸣鸣.湖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与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5) :46-49.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河南省内23所高校内的540名特殊群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病残弱”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动机和价值取向及体育锻炼习惯等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高校“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病残弱”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一、前言
就现在而言,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慢慢增多,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社会助残意识的明确度增强,在现代的大学中,伤、病、残学生和体弱(“病残弱”)学生也可以得到相应良好的教育,前者占5.5%,后者占13.7%。但是如何保障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更多人群关注的问题。通过了解“病残弱”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让他们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不但是增强了体力,也保证他们在健康的基础上,调节与矫正身体的缺陷,这是“病残弱”学生的一个更好的选择,使他们自信、乐观的面对正常人所拥有的生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病残弱”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取我省540名特殊身体条件的学生(23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
参考查阅与本研究有关联的论文、报刊等资料51篇,并从《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事业计划纲要》、《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等法规中查阅相应的有价值资料。
2.问卷调查
编写《“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保健课的调查》问卷,采用重测法,剔除了信度在0.80以下的题目,问卷的效度检验主要是通过9位特殊体育教育领域的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为0.86和0.92。
对回收的检验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和相应调整后形成正式问卷。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539份,有效问卷535份,有效回收率为99.1%。
3.数理统计
对回收有效的问卷用SPSS进行处理统计。
三、“病残弱”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一)“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表 1 “病残弱”学生参与
体育活动的状态程度调查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 从不参加体育活动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人数 84 15 160 73 26 177
百分比 15.7% 2.8% 29.9% 13.6% 4.9% 33.1%
合計 18.5% 43.6% 37.9%
本文的中所指的“态度”是促使“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他可以反应出学生的内在思想,对体育活动持肯定因素的学生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做出相应的锻炼,他们总是积极、乐观的参加体育活动,而对体育活动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即使场地条件再好,他们也不会自觉的参加体育活动。
从上面可以明显的看出,偶尔参加的学生占有最高的比例43.6%,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37.9%,他们自身所给的态度不主动不乐观,偶尔参加的活动的学生也只是因为“大家都去了,我才去”的原因去参加活动。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二)“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价值取向
简单的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每人的目的都不相同。在调查中(表2)发现,以“强身健体”和“减轻学习压力”的两部分占有率相对较高,分别占到了32.9%和20.6%。由于身体的原因,大部分“病残弱”学生都是以学习为首要任务,他们在上课时间与业余时间,大部分的经历都放在学习上,所以减轻学习压力也成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取向之一。
(三)“病残弱”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表 3影响“病残弱”学生参
与课余体育锻炼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回答数 百分比%
适合参加锻
炼的场地不足 139 26.0
自信心不足 149 27.9
安全措施不行 17 3.2
没有合适的锻炼器材 50 9.3
不懂科学的锻炼方法 89 16.6
不知道参加何
种体育项目 24 4.5
缺少专业人事的辅导 36 6.7
志愿者太少 26 4.9
其他 5 0.9
合计 535 100.0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病残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宿舍,97.1%的学生从不参加课外活动,仅在体育课过程中进行体育活动;每周能坚持1-2次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仅有4.3%。说明“病残弱”大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在表3中,认为场地不合适的学生占26%,27.9%的都是觉得没有自信,导致他们失去参加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病残弱”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病残弱”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方面主要有两个:一是自身身体条件;二是心里因素;三是社会因素。
表 2 “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
强身健体 提高社交能力 培养健康
生活方式 减轻学习压力 缓解
不良情绪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人数 98 78 56 49 42 20 44 66 34 48
百分比 18.3% 14.6% 10.5% 9.2% 7.9% 3.7% 8.2% 12.3% 6.4% 9.0%
合计 32.9% 19.6% 11.6% 20.6% 15.3%
由于自身条件存在着差异,此类学生内心深处,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在体育活动中,他人的态度与言语,对该类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他们表现的更畏缩、羞涩、懦弱或强硬、固执、反叛等性格特征,逃避学习,甚至逃避正常交往。
(五)“病残弱”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
表 4 “病残弱”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
锻炼方式 选择数 百分比%
在教师、志愿者有指导下进行锻炼 97 18.1
和同伴一起锻炼 55 10.3
个人自主锻炼 292 54.6
社区或郊外锻炼 66 12.3
其他方式 25 4.7
合计 535 100.0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表4),该特殊群体的学生,以个人锻炼形式的學生占有292人(54.6%),而在教师或志愿者指导下进行锻炼的学生占有97人(18.1%),选择自主锻炼的学生,往往会更加自闭,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病残弱”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病残弱”学生群体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大部分大、中专院校没有针对“病残弱”学生群体单独开展体育技术教学课,“病残弱”学生对目前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的课程评价方法满意度较低,特殊体育课教学在许多大、中专院校没有开展,由于学校针对性与创新性不够,因此,体育健身活动在“病残弱”学生群体中无法广泛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病残弱”学生体育课程体系
“病残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应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特殊教育救助制度,以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为目标,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和器材设备、协助学生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等方面,全方位支持“病残弱”学生,实现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协同发展和有机整合。“台面性球类项目”课程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适合在大中专院校开展,是对现有“病残弱”学生参加的体育保健班课程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三)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病残弱”学生体育锻炼
“病残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应该更注重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动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对“病残弱”学生的体育课考评应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体育实践考试应根据不同学生个体情况,制定达标要求,以促健康、强体质为主,以合理的评价考核方法去促进他们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韩景军,王悦.对我国普通高校特殊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07):145-147.
[2]谢陶.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03):80-83.
[3]李波,岩岗研典,朱琳琳.日本高校体育特殊教育实施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04):1-7.
[4]潘跃林.高校特殊需求群体体育教学“4.5.4评价”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03):82-85.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调查分析07-18
关于大学生电脑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06-22
关于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10-27
关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07-16
小学生体育锻炼表10-22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10-08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的促进作用09-17
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0-30
关于大学生实践报告07-06
关于大学生鞋子市场调查报告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