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生会文化体育部工作计划(通用12篇)
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之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关注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研究,为每个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将体育文化与科学文化、思想道德融合,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文化活动,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心灵更高尚,知识更丰富,并最终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合格的现代人才.
作 者:白莉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刊 名:黑龙江高教研究 PKU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年,卷(期):2007“”(10)分类号:G80-05关键词:校园 体育文化 大学生 身心健康 和谐发展
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 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或正、或负、或大、或小的作用。育人工作有特色、对外声誉高的学校, 一般都有优良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 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形成的主体, 既是体育文化的参与者, 体育文化的创造者, 也是体育文化成果的分享者。其体育文化素养的水平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 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 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和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文化有以下特点:鲜明的时代特征, 每一次重大活动对校园体育文化都产生巨大影响。如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姚明”成功登陆NBA等等;渗透性,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以其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和造就人才, 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追求和行为习惯;客观性, 它是在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下形成的, 从总体上看是客观的, 独立的;封闭性, 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由一个个相对封闭的体育文化圈组成的, 存在相对的封闭性;动态性, 大学生既能享受到充满动感的校园体育文化, 同时通过参与体育比赛或擅长的体育项目, 也成为动态体育文化的创造者。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调适功能、育人功能和窗口功能。[1]高质量、高水平的体育文化,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意志、道德品质、体育能力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当代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
马宏霞[2]对河南省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体育素养 (注:调查问卷涉及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品德、体育行为四个维度) 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普通高校教育学专业大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体育意识较强;体育品德整体水平相对较好, 欣赏体育比赛意识不强;从事的体育活动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体育消费水平普遍偏低;体育行为缺乏科学性并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总体来讲, 整体体育素养偏低, 且学校间、年级间、性别差异显著。
调查分析揭示, 造成大学生体育素养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各个院校开设体育理论课的情况与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成正相关, 学校理论课规范, 教学时数饱满, 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越好;反之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滞后, 体育课重技能、轻知识, 学校体育传承体育文化知识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 大学生对体育的价值、体育与自己的关系认识比较清楚, 对体育的存在状况有着较正确都认知。男生较女生更爱好体育运动, 在体育运动中对体育的认识更加客观, 体育体验丰富, 体育意识较女生更强。但由于高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缺少场地、器材, 影响和制约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和积极性。 (3) 大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意识不强, 体育消费水平普遍偏低, 在体育时间和空间的利用上, 每周锻炼1次或2次者居多, 体育行为缺乏科学性。体育文化修养低、体育文化意识淡薄,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缺乏,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锻炼的主动性, 表现为随意性等特点。 (4) 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文化素养的内涵不太清楚、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都目标不够明确, 整体体育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体育文化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水平。狭义上讲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竞赛、群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思想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从广义上讲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与各民族的发展历程、思维方式, 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密不可分, 其体现出的核心价值不可低估。
3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对策
3.1 规范大学体育理论课教学, 课程设置更科学
高校应当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顺应时代要求, 重视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教学大纲中对体育理论课比例、授课时数明确规定, 严格按计划执行。体育部专门组成教学小组, 出体育理论课考试试题库, 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状况进行测试。同时通过公开课的方式对教师的理论课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体育理论课程内容设置上要更科学、更全面。教师在讲授各专项理论知识的同时, 其教学内容还应涉及体育发展史、体育欣赏、体育文化、民族体育等各个领域。通过对体育教育功能的宣传, 使学校体育传承体育文化知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2 改变传统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
传统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 教师将熟练掌握整个套路作为教学目标, 教学中教师以示范为主, 学生单纯模仿。由于忽视对太极文化内容的讲授, 学生对太极拳的起源、发展、特点、独特的健身价值、攻防技巧及与美学、哲学、医学等相关知识领域缺乏了解。学习兴趣低, 主动性差, 大部分学生为了考试成绩而练习。太极拳教学随着学期结束而终结, 与培养学生将太极拳作为“终身体育”项目, 通过学习太极拳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3.3 重视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
教师是最直接的体育文化素养教育内容的设计者和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教师的体育文化素养、态度是一个关键因素。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 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能否具备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储备, 帮助学生甄别真伪, 对学生进行科学性指导非常必要。教师必须重视职后教育, 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 提高教学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 才能与高校教育改革相适应。学校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为教师职后教育提高支持。
3.4 提高体育资源利用效率, 营造良好体育文化氛围
实行体育经费融资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推动高校体育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开发外围资源-体育赛事, 例如CUBA、“飞利浦”足球赛等, 进一步激活体育参与性消费。同时也可以通过俱乐部与企业商家拉赞助的形式, 承办校内各项赛事。如我校的“红箭篮球俱乐部”、“火红舞协”、“跆英社”、“龙狮协会”等体育社团通过向企业、周边社区组织、商家、校友等筹备经费的方式, 成功举办了多项校园内体育比赛。作为回馈俱乐部通过义演、商演的途径走向社会、企业进行互动。我校的“跆英社”在中山公园演出, 受到楚天都市报的追踪报道。校园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学生积极参与, 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 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3.5 加强体育文化硬环境的建设
体育场馆、器材设备是体育文化建设的硬环境。学校在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建设力度的同时, 要增强对体育文化环境的投入。要充分合理利用学校空间, 合理开发体育场馆, 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体育部门和学校应积极支持俱乐部开展余暇体育, 倡导大学生参与社会体育, 广场体育等大众健身活动。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宣传网站、培养体育骨干, 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蓬勃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健, 冯坚.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6) .[1]张健, 冯坚.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6) .
一、体育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体育运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体文化,它包含了人类的劳动、锻炼、娱乐、竞技等生活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加以概括总结,形成了一定的动作技能与运动技术,成为人类一项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体育文化作为人类发展的历史产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时代性与民族性,同时,作为主要以身体语言为主的文化,具有以体为本、易于交流等特征。
体育文化也是一种人文文化,因此也有一般文化的特征。同时,由于特殊的环境,使体育文化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校园的空间确定性、教师和学生作为参与主体的固定性、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以及体育锻炼时间的灵活性等。这些都使体育文化呈现出充满活力的特点,包涵积极、乐观、拼搏、坚持的精神。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着体育意识的形成、体育制度的建构、体育行为的实施,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健康等级、塑造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已经实现了创新性的突破。如在体育文化传递过程中注入人文教育的新鲜血液,有助于保持体育文化的新鲜性。体育文化新试验尤为关注情感化的文化试验,不但创设多样性的文化活动,还借助多种媒介手段建构情感氛围,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使大学生切身感知文化的内涵,进而透过文化的感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境界。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随着社会文明行为的倡导推广,我国人文素养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社会营造出了浓厚的人文素养氛围,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随着大学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导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
高校人文素养的建设也受到一些现实问题的困扰,比如建设经费和研究经费的问题,人文素养行为评价、引导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专门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尽管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人文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人才真正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的关键,只有兼具知识和高素养的人才才能够真正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体育文化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人文素养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借助体育文化的力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国的体育文化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行符合自然规律的体育运动能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在锻炼体魄的同时培养人的人文素养。如现代体育倡导、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这显现了体育文化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也是我国体育文化注重人与人和谐发展的最佳例证。讲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发展是我国体育文化的典型特点。体育文化注重人文素养主要就是提倡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成长。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文化与人文素养在很多方面都是统一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成为红极一时的热词,完美体现了两者的和谐关系。
四、体育文化助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要加强以人为本的教育。体育文化在许多方面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内在的联系。因此,在体育文化中渗透人文素养并且依靠体育文化促进人文素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势在必行。体育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1. 秉承体育文化传统,挖掘体育文化精神
(1)弘扬高尚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最初是体育运动中展现出来的高尚的、积极的、不断催人上进的精神。体育运动者坚持不懈、奋力拼搏的精神,已经超越了体育运动的竞技范畴,成为社会普遍认同和值得借鉴的人文素养。体育精神更是得到了学生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展现出高尚的积极进取精神。深厚的体育精神一旦形成,会在大学生中不断传承。无论老师、学生怎样转换,这种精神始终存在,大学生只要置身于这种环境中,就会不自觉地受到它的感染,心中充满了力量。
(2)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
体育运动可以是强身健体活动,也可以是竞技性运动;可以是单个人的自我挑战,也可以是众多人展现实力的平台。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要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良好的体育道德、正确的体育行为习惯能够保障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也能共同形成健康的体育文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体育文化的引导,在体育活动中做到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公开公平、真实竞争,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学生在这一方面行为规范了,生活中其他方面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培养出良好的人文素质。高校整体的人文素养水平也会大大地提高,良好的体育道德就会充满整个校园,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普遍提高。
(3)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文化不单单包含运动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状态,还包含很多具体的文化素养内容,比如运动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活动习惯,运动者对本项体育活动的了解程度,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的保健自救知识、身体的承受程度、运动项目的技能要求、体育意识等等。此外,通过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培养人文素养,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精神也得到了满足,成为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2.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传承体育人文真谛
(1)摒弃传统管理手段,创新管理理念
传统落后的体育管理理念,不仅阻碍体育文化的深层次发展,更限制大学生人文素养理念的创新,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高校应放开思路勇于探索,不断深化管理改革,因地制宜地实施各种新型的科学化的政策和措施,使体育文化具备鲜活生命力和独特的发展特色。
(2)放弃旧的课程编排,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课程倾向于以竞技体育模式为核心,但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高校应积极地调整课程设置的模式,不断构建以身体练习为基础,以强身健体和身心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多元化教育方式。并将体育课程的锻炼价值和体育的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
此外,应增加体育课程的设置,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并积极开设多种形式的大众化的休闲体育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还能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减轻他们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
(3)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塑造特色人文素养教育
近年来,高校开始关注体育文化,并通过举办风格迥异的体育文化节,有效地将体育文化升华为一种校园文化,体育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艺术节要坚持服务全校师生的宗旨,以体育运动的形式,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体育文化艺术节为个人风采的展现创设了平台,为团队的合作提供了契机,真正呈现体育文化的内涵,即有效地将体育的健身性、竞争性、教育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大学生可借助体育文化艺术节中多元化的竞赛活动磨炼自身的意志,树立公平竞争和相互尊重的道德风尚。体育文化艺术节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力地创建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3. 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拓展人文素养培育渠道
物质文化是由校园内的建筑和风景折射出来的,不同特色的校园建筑和风景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名片,对身在其中的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也是校园精神的一种载体,传达出本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精神。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精神的默默阐述者,时刻感染着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净化大学生心灵,提升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因此,校园的建筑与风景应该着重强调体育文化的特色。通过物质景观的形式彰显体育活动的深层次本质,并努力将体育精神融合在其中,构成体育文化与物质艺术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熏陶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文化对他们人文素养的塑造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道路上的催化剂。但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精神升华过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对体育文化内容的了解上,还要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真正发挥体育文化对德才兼备社会型人才的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人文素养. http://baike.baidu.com/view/50585.htm.
[2] 张雪临,马晶,龚德胜. 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素养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 体育与科学,2012,(9):27-29.
[3] 孙克诚. 论高校人文素养建设的实质[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7-78.
[4] 李学武,彭艳飞. 校园体育文化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42-46.
[5] 胡树祥等.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J]. 青年研究,2011,(4):46-49.
[6] 施霏霏,潘绍伟. 高校体育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应注意的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4-86.
[7] 陈炜. 高校体育呼唤人文素养的回归[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2,(8):91—92.
[8] 文闻.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J]. 中华文化论坛,2012,(4):92-96.
[9] 光明日报. 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5):51-54.
2010第十八届大学生体育、文化艺术节开闭
幕式晚会
计 划 书
院文宣部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体育文化艺术节
闭幕式晚会
为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稳定校园秩序和社会秩序,根据学校学生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次活动工作实际,特制定
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李阳 唐明军
副组长:木合塔尔
李坤旗 热米拉
组
员:张松阳 刘洋 邵帅 陶伟 詹克亮 董明杰(二)主要职责
1、组长负责召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处置工作,安排、检查、落实会议中的各项安全重大事宜;
2、副组长负责会议安全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处理突发性安全事故,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3、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会议中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并保证领导小组指令的畅通。做好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落实、检查、处理等,把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三)设立职责,分管到位
1、学生进场前,纪检部人员与场地负责人及管理做好场地安全检查工作,要求做到防火安全,应急照明设备正常工作,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并通知安全出口的方位,是参加会议的人员都清楚发生事故后的疏散出口。
一、晚会主题
2010年第十八届大学生体育,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晚会
二、晚会目的
大学生艺术节着眼青年、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放眼未来,为大学生搭建一个提高素质、展现自我、飞扬青春和激情的舞台,以充分挖掘大学生各项潜能为宗旨的综合性的大学生自己真正的节日。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第二课堂,正成为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参与校园活动、延伸求知领域、扩大交友范围的一种重要方式,各节目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的多种形式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为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出优秀作品和人才,活跃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晚会时间
2010年11月24日晚
三、晚会地点 我院俱乐部
五、为办好此次活动的办法:
1. 召开各系部会,强调此次晚会重要性,保证节目质量。2. 每个系至少选送3-4个节目,各系文宣部应在11月20日前把本系节目单、演员名单报送于院团委马莎莎老师处,以便院文宣部进行统一的安排。
3. 节目内容新颖,有品位,思想健康向上。对节目要进行多次筛选、彩排。
4. 各项工作找专人负责,做到各司其职 5. 主持人选拔
选出主持人后由办公室秦雯负责(包括主持人演讲词)
六、节目流程
节目待定
七、具体工作安排
1.筹备组分配
第一组:组长:周亚*** 主要负责(体育部、纪检部、生活部、社践部、网络部)
体育部(孔祥龙)***:主要负责入场及退场秩序。泡泡机以及烟雾机(工作人员不够时,可被全场机动人员调动,前往协助)纪检部(李阳)***:主要负责场内安全及秩序。(其中学生不能在场内大声喧哗、打闹,如有打闹,告知其班级负责人。随时应变意外情况发生的处理。可被全场机动人员调动。)生活部(马文祥)***:搬运演出道具、环境卫生、场内布置其中包括(横幅、主持人演出人员休息室、桌椅、饮用水的供应)。财物保管其中包括(电池、话筒、横幅、演出服装、饮用水、桌椅摆放)
社践部(张鹏)***:拉赞助、服装安排、化妆安排。网络部(王旭)***:照相,第二天早晨发新闻(必须)。第二组:组长:祖帕尔*** 主要负责(组织部、办公室、文宣部、学习部、女生部)。组织部(唐明军)***:前场衔接、更换节目歌曲,对讲机保管。对讲机的分配
办公室(焦凯)***:PPT设计,节目单制作,主持人选拔、以及演讲词、文宣部(吴姗姗)***:后台催场,节目筛选,邀请函。
学习部(闫琴)***:主要负责晚会的新闻稿。女生部:(黄卉)*** 礼仪,清点财物(包括话筒数量、服装总数、电池、胶带等剩余财物,其中清点财物与生活部共同进行)。
机动组组长:周亚,组帕尔 负责协调:陈龙
全场机动组:体育部,纪检部,学习部
注:如有问题责任追究其负责人,所有人员在晚会前一天,必须把场地布置好。
2.节目彩排:由院文宣部负责 第一次彩排时间(待定)。第二次彩排时间(待定)。第三次彩排时间(待定)。第四次彩排时间(待定)。第五次彩排时间(待定)。
第六次大型彩排时间(待定),地点在我院俱乐部。由各负责人准备服装、道具、歌曲伴奏带以及场内布置由各筹备小组布置。3.派发邀请函:在晚会前两天,由办公室负责写邀请函,邀请学院领导及学生以扩大晚会的影响力。邀请函由主席团负责联系院领导、各系主任以及各赞助单位负责人。4.宣传和扩大影响力:由文宣部负责出海报。其中海报宣传分为前期宣传针对全院招收文艺节目,给充分的时间准备节目、中期宣传要做到节目节目敲定,再做宣传,如有更好的节目随时更换、后期宣传做到吸引,让大家感觉到一票难求,都踊跃参加本次晚会。另外,文宣部干事必须定时地检查海报有否被撕毁,若被撕毁应及时补贴。在晚会的前一天,制作好节目单,节目单共70份(其中20份要封皮正式点的发给学院领导及嘉宾 50份要正统的发放给各学生以了解节目程序)。节目单派发给到场嘉宾。由院学习部负责提前写稿,以便登于学院网站中,文宣部负责晚会现场的拍摄工作。
5.礼仪小姐训练与安排:由女生部部长黄晓婷负责礼仪小姐8名,并向经管系主任借礼仪服装及绶带。礼仪小姐安排在礼堂入口前2名,礼仪负责迎接嘉宾老师,并带领他们入席;现场6名礼仪负责节目单和饮料的分发。另外,还要安排人员负责晚会当天的后台工作。
6.晚会的现场座位安排和秩序维持:纪检部负责维持晚会现场秩序,负责具体安排如下:
①在晚会前三天拟定座位表 ②前一天晚上十点前,安排筹备组布置会场 ③当天下午晚会前一个小时,礼仪小姐到位
7.体育部负责入场及退场。生活部、负责晚会结束后的会场卫生工作及财物保管。
8.由纪检部负责对现场的监督、协调和落实。负责整场晚会现场人员的安排各项事宜的分工,解决突发事件。
八、拉赞助
一、赞助方式
1、活动所有经费由赞助公司承担。
2、为了更利于赞助商产品形象及服务宗旨的宣传,公司亦可加入到整个活动的筹备工作,在策划过程中可有公司宣传内容。
3、赞助商可以派公司员工参加晚会现场布置(可穿代公司标记或带有公司宣传内容的任何得体的服装)。
4、赞助公司也可以为我们晚会的服务人员统一服装。
5、如果赞助商有其他要求,请联系晚会负责人。
二、经费预算
横幅:300元/条×1=300元 宣传海报10元/张×8=80元
策 划 书 5元/份×3=15元 服装租用 3000元 道 具 100元(电池6节 10元/份×6=60元、宽胶带6个 5元/份×6=30元 餐巾纸10包 1元/份×10=10元)节目单 10×20=200元 0.2×50=10元 礼炮 30×6=180 矿 泉 水 100元 礼 品 500元 PPT 200 共计:6685元
演员化妆 2000元
院学生联合会文宣部
2.1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包括体育设施、活动场地、师资、校园教学环境等,为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创造了前提。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教学环境、体育设施和师资等,才能开展教学、竞赛等群体活动。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首先应具备相应的体育场馆、运动器材、校园地理资源等条件,如:网球场、游泳馆、塑胶跑道、操场等。所以,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准备。但目前,随着高校扩招、全民健身的参与和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增长及高校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日益跟不上大学体育教学的步伐。所以,各大高校需根据校园规划和实际发展需要,合理适当地对体育物质文化加大投入力度以满足师生强身健体、释放心情的需求。
2.2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由师生共同完成,由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致力于打造一种适合本校师生共同参与和发展的精神文化氛围。校园体育文化精神方面建设包括体育精神、价值、拼搏进取、团结奋斗、克服困难险阻等精神,构建公开、公平、经世致用的体育道德精神。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体育学术氛围和群体交流氛围,帮助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大学体育教学除了具备专业的师资水准,还需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严谨的教学态度,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环境,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解和共建,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参悟和坚守。如:健美操项目是一项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体育项目,集形体、舞蹈、音乐和健身为一体的全民运动项目之一,但如果没有参加健美操锻炼的学生只能通过健美操观赏到形体之美,而如果参与这一运动项目中,则不止体会到形体之美,更能体会到健身之乐、拼搏之乐,对体育专业知识和团队合作的集体意识加深理解,并能形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而对体育精神文化的进行补充。
2.3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健全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保证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高校领导致力于建立健康、有序的制度条约和活动准则来规范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和完善体育参与主体的行为和体育活动的成功开展,帮助师生养成共同管理的文明规范。大学体育教学在体育课堂及课外活动中开展,在制度文化的指导下规范、安全、有序地进行,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及体育设施保管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及遵守制度的习惯。
2.4应用型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大学生体育文化节兵乓球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口号:活力四射,风采无限
三、活动主题:强身健体,增进友谊
四、活动目的: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明精神建设,展示我院同学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五、活动宗旨:弘扬国球文化,丰富同学生活。
六、组织机构:
主办:*******学院委员会
承办: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协办:乒乓球协会
七、活动时间:四月上旬--------五月中旬,于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16:30举行(先团体赛,再到个人赛)
八、比赛场次:现场抽签决定
九、活动地点:
十、****:教职工活动场所
官塘校区:F1一楼(超市旁边)
十一、活动对象:柳铁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在校生
十二、比赛项目:
个人赛:男单、女单
团体赛:每个系一个代表队
参赛方式:每个系出4名男队和4名女队员参加团体赛,个人赛每个系出4名男队员和6名女队员。(注:参加团体赛的队员可以参加个人赛,参加个人赛也可以参加团体赛)
十三、开展形式:个人赛:比赛采取淘汰制
团体赛:比赛采取循环淘汰制
十四、比赛规则:
个人赛:
(1)男单。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均采用11球发球制,先满11分的胜出,每人轮流发两个球;分为N组(抽签决定),赢的晋级,输的直接淘汰,直至逐出前三名。
(2)女单。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均采用11球发球制,先满11分的胜出,每人轮流发两个球;分为N组(抽签决定),赢的晋级,输的直接淘汰,直至逐出前三名。
团体赛:
(1)比赛有五个项目:男单、女单、男双、女双、男女混合;
(2)比赛采取五局三胜制,每局均采用11球发球制,先满11分的胜出,每人轮流发两个球;
(3)初赛:采取循环赛的形式,赢的一方的积分1分,输的一方得0分,取积分多的前4名,如遇积分一样的,则再比赛一次。决赛:分为4组(由抽签决定),采取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形式角逐
出前三名。
如果在正式比赛时有队员因故不能参加,我们仍将按该队员参加比赛处理,其对手本场比赛获胜。抽签没有抽到对手的队员则无需比赛直接晋级。其他兵乓球规则一切按国际惯例,其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解释权归总裁判。
十五、奖励办法:
比赛按名次分一、二、三等奖分别颁发奖金和证书
十六、比赛器材要求:
(1)兵乓球及兵乓球拍由院社团联联合会兵乓球球协会统一供给;
(2)计分采取国际惯例:口报与记分相结合。
十五、人员安排:
(1)裁判:在院社团联联合会兵乓球协会中进行选拨;
(2)工作人员:兵乓球协和及各系体育部成员
十六、经费预算:
1、奖金
单打:第一名 男女各一名 50*2=100元
第二名 男女各一名 40*2=80元
第三名 男女各一名 30*2=60元
团体:第一名 男女各一名 80*2=160元
第二名 男女各一名 70*2=140元
第三名 男女各一名 60*2=120元
2、其他
乒乓球18元*4=72元(每桶18块钱)
矿泉水5元*2=10元(裁判饮用)
水杯3元*3=9元
打印复印5元
透明胶2元
水性笔一盒15元
多功能记分牌7个(学院供给)
记分公布成绩用笔纸等杂费20元
共计793元
十九:注意事项:
(1)运动员要注意安全,不得发生争吵、斗殴等事件,如有不良现象,立即取消比赛,并向老师回报,周边环境要注意安静,不得干预比赛的运动员。
(2)裁判员要检查运动员学生证,发现冒名顶替者立即取消比赛资格,比赛结束后由双方运动员签字(团体赛由队长签字),防止弄反胜负队员。
(3)迟到者的处理:当有任何一方迟到十分钟以上当自动弃权论,若双方都不到,则作双方弃权论,下一选手轮空进入下一轮。
(4)每场安排一个裁判员,由裁判负责记分。裁判员有义务向运动员解释比赛规则,并有权利临机裁决,希望参赛运动员与裁判员相互配合,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运动员要服从裁判员裁决。
(5)各位裁判员及工作人员于16:20以前到场,对参赛队员信息进行最终核对(裁判及工作人员需佩戴工作证)。
(6)参加团体比赛的同学,在团体项目的5个项目中,只能报一个项目,更不能跨系参加比赛,如经发现立即取消该团体的所有比赛。
目前, 国内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素质的理论研究较多, 而通过实践探讨的相关研究较少, 鉴于此, 本文以广东省为研究范围, 以广州大学为例, 详尽探讨了高校建设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旨在为推进广东省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提供些实践方面的借鉴和参考。
一、人才培养方案
综合性院校中, 体育学院在构建全校文化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因此,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努力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 使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制定学院《2008人才培养方案》时, 充分体现了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精神, 使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 具有专业之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 培养“一专多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2]。第一课堂适当增加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如体育史学、心理学、武术、艺术体操等课程的课时量;同时, 引导学生选修学校晚上开设的通识类选修课, 增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心理学、宗教学等课程的知识。第二课堂主要是组织开展一些专题讲座, 并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卡拉OK大赛、文艺体育表演、有奖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 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陶冶情操, 增长知识, 提高文化修养。
1.2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需要有一大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因此, 学院把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师资培训纳入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去, 统筹规划, 狠抓落实。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争取一切机会, 派出相关老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 必须还要有高质量的教材做保证。学院针对体育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一些质量高、针对性强的好教材, 同时, 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整体革新, 几乎全部课程使用国内最权威的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1.3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教育实习
文化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结合体育学院所开设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学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体育俱乐部及训练基地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和访谈活动, 并与一些社区、俱乐部及训练基地形成长期互动关系, 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 积极寻找适合体育学院学科发展和学院师生特点的实习单位, 并在教育实习中把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习中。如在鱼窝头中学的教学实习中, 学生们把啦啦操动作代替热身活动, 在专项技术学习过程中融入体育游戏内容, 把瑜伽动作代替放松活动, 效果显著, 并受到实习单位师生的一致好评。
1.4结合体育课程特点, 寓文化素质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3]。我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 把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很好的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武术课程, 重点教导学生要讲究武德、武艺,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及民族精神;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 艺术性较强, 与音乐、舞蹈有密切联系,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审美的能力和美的表现力;球类等集体性项目, 重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配合能力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因此,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就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革新, 把文化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经过实践验证, 效果良好, 值得广泛推广。
二、大学体育课程
校园体育文化教育是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体育课程面向全校近2万大学生, 能否把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实际教学中关系到我校学生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成败。因此, 在实际的大学体育教学中, 体育学院教师把校园体育文化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教育、陶冶情操、促进社会规范化、增强校园凝聚力、强健身心和育人等功能的内容较好的融入实际教学中。
2.1加强大学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学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资源和师资力量, 努力加强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努力培养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和形体等课程的师资, 并增大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比例。武术的普及和开展, 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还可以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中国的传统哲学、医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 伦理学、宗教学等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受其全方位的教育和熏陶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传统体育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健美操等课程的开展和普及, 不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落实全民健身战略, 而且能够增加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 促进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
2.2加强大学体育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体育理论知识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有形式, 体育理论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体育课上的理论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应突破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余体育中来。因此, 体育学院根据这一现状, 采取了以下措施:在各类竞赛及课余活动之前,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各专项体育知识讲座和裁判员培训班, 举办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在学校承办的各类别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中, 让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竞赛的编排和组织工作;根据学生对体育相关知识的实际需要, 开设了瑜伽、体育舞蹈、形体课、推拿与按摩、营养与膳食、NBA鉴赏等通识类选修课程。同时利用校园网, 积极宣传体育知识、各项目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及时发布各类别竞赛信息和我校运动员参赛获奖情况。
三、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建筑、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4]。在文化环境的构建中, 物质文化是基础, 是前提, 是保障。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不管是学校组织还是学生自发, 都需要物质条件支持。因此, 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物质环境和建设, 包括建造体育场馆, 添置设施, 并合理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品是很重要的。2005年9月, 广州大学整体迁入大学城, 学校体育场馆、场地得到实质性改善和提高, 拥有各类场馆73个, 占地面积达14万平方米, 但学生人均使用面积仅有4.36m2, 在整个大学城处于中下游水平, 特别是大学体育课, 经常出现“打游击”的现象, 特别是需要在室内上课的课程场地更是急缺。针对这一现状, 学院经多方努力, 在学校一些教学楼架空层搭建出一些室内场地, 较好的缓解的室内场地缺乏的窘境。同时, 计划借助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契机, 抓住机遇增大我校场馆规模和增强场馆功能。
四、体育竞赛活动
4.1积极开展校内外体育竞赛活动
校内体育竞赛不仅是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通过组织校内体育竞赛, 可以达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活跃校园体育气氛的目的[5]。学校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竞赛形式, 选择适合普通学生的竞赛项目, 调动学生竞赛和参与的积极性。例如:2009年广州大学校园里组织的一些竞赛活动如, 广州大学新生拔河赛、女教工“庆三八”趣味比赛、广州大学“万人健身跑”活动、体育学院网球比赛等等。
4.2抓住大型体育赛事的契机,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根据学校的运动项目水平和师资条件, 组织校体育代表队, 加强训练, 参加国内外各类别体育竞赛活动。既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同时找出自身体育工作的差距, 扬长避短, 促使学校体育工作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例如2009年我校高水平运动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第五届跆拳道锦标赛、全国毽球锦标赛、第三届亚洲室内运动会毽球比赛等, 均取得优异成绩。高水平运动员即为学校争光, 促进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也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
五、结语
广东省高校文化素质基地建设时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文化素质建设亦是如此。广州大学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加强场馆建设和积极推进体育竞赛工作的发展途径和模式, 通过实践验证成绩斐然, 效果显著, 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其体育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升。但仍有许多不够完善和待加强的地方, 如师资培养, 学校场馆建设有待加强, 对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不够, 高水平运动队梯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平衡发展等问题。因此, 高校体育文化素质的建设工程, 必须不断巩固现有成果, 开拓进取, 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适宜各自学校整体发展的文化素质基地教育发展模式, 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复合型的现代大学生。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 以广州大学为例, 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设施建设及体育竞赛活动等四个方面的实践, 来探讨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为广东省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提供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体育文化,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4) :71-72
[2]钱杰, 等.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技, 2003, 39 (6) :38-40
[3]蔡艺, 等.浅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0 (2) :86-88
[4]乔梁.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4) :56-57
关键词: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引言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目前,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促进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这些文化瑰宝一部分在传承中创新发展,重放异彩,而另一部分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传承青黄不接,濒临失传的危险。由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突出重点,做好体育文化遗传项目保护规划,加强管理,建立完备的传承机制,有效的依托各种途径进行,实现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全方位多层次传承与发展,推进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本文即结合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从而实现我国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所面临的问题
1.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法律体制不健全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传统体育在于现代体育的对接中明显处于劣势,现阶段,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加强我国体育文化遗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然而,目前,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法律体系,在体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内容、形式、方法和措施上,也都没有具体、详尽的法律规定,致使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盲目、混乱,多数情况下只能以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以及地方性法律制度作为参考,造成不同地区依据不同的法律制度实施不同的保护措施,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
2.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受经济因素的严重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的现象,甚至有些地区落后现象严重,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更是严重滞后。许多地区经济跟不上,财政收入少,势必造成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就有限,资金投入比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部分地区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发展,使得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形不成规模,严重制约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开展。
3.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忽视了学校教育的作用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是一种历史文化,需要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为学校教育在这一传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历史,从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体育文化遗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靠政府或是民间组织,学校教育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将其引入校内体育课程教材中,直接影响了传统体育文化在学生中的普及。
4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群众参与度不高
我国体育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承载着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生命的密码,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体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前景令人担忧,传统体育文化已经被人们逐渐被人们淡忘和遗失,甚至有些人都不了解什么是体育文化遗产,这势必会降低群众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热情和参与度。
二、中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是多样的,但立法保护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保护方式。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具体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和方法,规范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同主体的法律权利和义务,明确破坏体育文化遗产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惩罚,能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及时和稳定的保护。针对我国体育文化遗产法律制度的现状,目前,加强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就是应该加大力度推进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构建权威性、系统性、针对性的体育文化保护遗产的法律体系,提高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层次,建设全国性的、高层次性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同时,各地体育文化行政部门也应该根据国家的上位法,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从而形成自上而下,体系健全、涵盖范围广泛的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对我国体育文化遗产更为有力的法律保护。
2.加快经济发展,为中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构建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两者的共赢,是推动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措施。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以经济的发展促进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经费、场地等物质条件的支持,以为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将传统体育文化充分的与现代体育形式相融合,通过对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再通过经济的发展所获得的收入来实现对体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3.将中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学校教育
中国体育文化博大精深,若想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关键是将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将传统体育文化整理、编成文字教材、音像资料,从学校教育抓起,利用学校的教育优势,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专题,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意识。将学校教育作为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台,能够充分的展现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魅力,营造有利于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学校氛围,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体育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中去,并以此拉动社会对于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从而将我国体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4.实现群众的广泛参与,加强宣传力度
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到群众社区文化中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群众的广泛参与。汇集体育文化专业人士,将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中的舞蹈、杂技、武术和太极拳等重新编排整理,丰富其内容和形式,融入现代体育因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体育文化遗产的更好传承。同时,加强对于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将体育文化遗产的发掘利用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内推外联营造良好氛围,让全所有的人知道我国体育文化遗产,从而推动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结语
中国体育文化遗产是我国体育历史发展的有效见证,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礼物,是一个国家及民族体育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精神象征,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好我国这些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对于推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具。(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 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 张玉强,陈有忠.我国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5:86-90.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生会整体的工作。保证大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我部认真对以往工作及开展得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制定出新的活动安排和工作计划。
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围绕三个部分开展工作:
1、部内建设
2、我部对学生会的贡献
3、我部对学校的贡献。下面我将具体的介绍的接下来的工作:
一、部内建设
体育部简介:
体育部是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给同学们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活动开展是以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组织本校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并结合实际需要,开展各项具有创造性的体育活动。并负责举办各类大型赛事,如赛足球联赛,体育运动会等等。体育部在重视比赛可观性的同时,也重视体育运动的普及性。积极完成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本部的积极性,尽最大的能力作要好本职工作。因此,必须要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的基础上,还需有强有力的制度来协调内部工作。
管理制度:
第一条:我体育部是在校团委领导下,校学生会指导下,隶属于校学生会的学生部门。
第二条:体育部各成员应服从主席团的统筹安排,并积极完成本部门工作,同时配合学生会其它部门开展工作。
第三条:副部长应全力协助部长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及其日后的完善工作,组织人员做好会议记录,协助部长拟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第四条:体育部全体成员在学生会工作期间应服从领导的指挥,听从部长的安排;要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牺牲精神,善始善终,积极努力地完成各项工作。
第五条:在工作期间,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席,如有特殊原因,需向部长请假批准;出现问题或困难时应该及时向上级提出,并尽快得出解决方法,保证工作的继续。
第六条:成员对老师要做到尊敬、谦逊;对同学要做到礼貌,认真,耐心。
第七条:既入本部,即都为兄弟姐妹,并无严格的职务、阶级之分。部长、副部长有何不当之处,每个人都可提出合理的建议。部长、副部长应耐心接受,积极改善。
第八条:全体成员应该本着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精神,齐心一致地做好学生会工作。
工作制度:
1.体育部成员在参加监督组织活动过程中应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
2.体育部成员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时,要保持积极、乐观、主动的工作态度,不得敷衍了事,逃避责任。
3.在与老师、同学交流中,要礼貌、忍让、谦虚、稳重,不得对老师同学进行语言攻击或滋生事端。
4.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舍弃个人利益,服从全局。
5.举办活动经费统计报销时,须有正规发票,不得已口头形式上报。
6.举办活动后,及时清点物品,及时归还,并做好记录。
7.举办活动后,所有成员应尽早起草活动总结,及时上交,以便汇总上交学生会。
8.活动中如果遇到纠纷,应冷静处理,并及时上报,不得冲动闹事。
9.每个月或隔一段时间开一次部门会议,总结分析工作上的得失、出勤情况的总结以及讨论如何搞好本部工作。
10.体育部在部门搞活动期间,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席,如有特殊原因,须提前向部长请假批准。
11.对于提出能更好的搞好本部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者给与评优奖励。
12.对于本部副部长对部门事务不闻不问者,给予退出部门的处罚。
13.本部副部长以部门名义参加活动,并取得成绩者,学生系干评优时给予加分。
14.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工作,为学生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素质培养:
1.定期的组织我部成员思想交流,确保我部成员思想一致,齐心协力。
2.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例如:女生的数据处理;男生对比赛制度的掌握。
二、学生会建设
我体育部是在校团委领导下,校学生会指导下,隶属于校学生会的学生部门。体育部各成员应服从主席团的统筹安排,并积极完成本部门工作,同时配合学生会其它部门开展工作。
我体育部作为学生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参与学生会的建设。我部将与生活部,办公室等部门定期的举办学生会内部的趣味活动增进各部成员之间的了解,使我们学生会更加团结,我们的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三、校园建设
为体现“建设校园文化,培育学校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我校体育部在学校建设方面有如下计划:
1.为更好建设学校的体育活动,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保持密切地联系,尤其是篮协、足协、羽协等一些深受广大学生们喜爱的体育社团,多做经验的交流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和各学院保持紧密联系。
3.积极增进与体育部老师的交流。
4.与勤工部联手,和其他兄弟学校建立友好的交流平台。主要是在学习他人之长的同时补己之短;并把我校的体育文化向校外推广,加强我校在其他院校中的影响力。
5.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多为同学们传播最新的体育新闻及体坛盛事,使我校同学能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同学们全民健身的体育意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才是振兴强国的保证。
体育文化节是我这一年工作内最为重要的构想:
体育文化节以我们原有的足球联赛为基点,综合各项体育活动,形成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校园体育月”。由以下几个体育运动组成:
1.足球联赛
2.校园拔河
3.羽毛球比赛
4.跆拳道比赛
具体的比赛策划在附件中。
祝愿下学期我校体育部在校学生会的领导和我们体育部人员的努力下可以再
创佳绩,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同学们多服务,服好务!
体育部
2007年是我校大力推进“一体两翼”工作格局的一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体育部〃体育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全面推进“一体两翼”战略格局,提高体育工作水平,构建和谐校园,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全校统一要求的工作任务
1、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了全体教职员工和党员参加隔周一次的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按照学校安排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同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以及国家民委党建工作会精神。
2、部门管理有条不紊,廉洁高效。体育部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作风正派,勤政廉洁;部门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协作精神良好,团队精神强,政令通畅,执行力强;坚持“收支两条线”,单位收入纳入计财处进行统一管理,并按有关程序开支,不私设“小金库”;部门所有文档归档完整。
3、教学科研工作稳步发展。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学分制为契机,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
4、注重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本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兄弟院校进行了体育课程教学经验交流。同时长期与省教育厅体卫处保 持联系,参加省高校体育理事会及省高校体协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宣传报道工作,主动将我校体育的有关信息传递给有关的部门,有力地宣传了学校。
5、紧紧围绕“使学生成才、健康成长”这一中心,积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制度建设,切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全年体育系学生没有发生一例违反校规校纪的事;先后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优秀社会实践队伍”(全校仅设六个),体育系学生学习努力,学风良好。
二、日常工作任务
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学分制改革。本体育部招收了第二届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学科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圆满完成了本体育专业课和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氛围浓厚。
2、教师积极主动地致力于教学改革,及时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授课技能大赛。刘晓梅老师获得2007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3、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本通过人才引进,拥有了全国高校中唯一的足球双国际级裁判员,教师中硕士比例有所提高。
4、结合民族院校体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各位教师积极投入科研工作,本体育部教师共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各类学术期刊24篇。李忠梅老师获得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会科学论文汇报会省部级三等奖。
三、有影响力的工作
1、成功举办了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校新生篮球赛、校教职工篮球赛、校5人制足球比赛、校第三届网球公开赛。协助学校排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轮滑协会等开展了一系列体育活动。为了不耽误教学,这些比赛很多都是放在工作时间之外来进行,体育部教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勤奋努力地工作,确保了这一系列比赛的圆满完成,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2、组织学校代表队参加了四川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国CUBA篮球选拔赛(四川赛区)、四川省高校网球赛、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赛事(组队代表四川参加)。比赛中,我校运动员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的风采。我校运动员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传统弩女子跪姿银牌、标准弩女子跪姿铜牌、标准弩混合团体铜牌、传统弩男子跪姿铜牌、传统弩混合团体第四名、标准弩女子立姿第五名、传统弩男子立姿第六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四川省高校网球赛男子单打季军、男子双打亚军;第十届CUBA(四川)篮球选拔赛女子第五名、男子体育道德风尚奖等。
3、今年上半年,体育课教学分散在三个校区进行,加上学校实行学分制改革后,学生选课比较分散,很多体育课的上课时间在周六、周日。体育部教师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奔波于三个校区之间,利用 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完成了共计884学时的课时量,全年无一起教学事故发生,使得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学校的发展。
4、做好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为全校性的运动竞赛、文娱演出、集会、各院系的活动(包括著名乒乓球球星瓦尔德内尔中国球迷见面会、2007年新生接待、高雅艺术进高校等23场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当这些活动一个接一个地圆满完成的同时,体育部的场馆管理工作也逐一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
5、常年坚持我校运动代表队的训练工作。我校现有八支运动代表队,其中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项目具有很高的水平,这些代表队通过各种比赛,增加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四、有待改进的工作
1、教学硬件设施仍比较薄弱。
2、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五、2008年工作设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践行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实现学校的“一体两翼”格局。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进修,利用工作之余从事科研工作。
3、继续深入教学工作。不断加强课程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 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完成好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学生的需求,尝试开发更多独具民族魅力的、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课程。
4、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维持良好的教学和学生工作秩序。
上述各项工作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使体育部的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根据处级单位测评细则,体育部〃体育系自评为A级。
XXX大学体育部〃体育系 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摘 要 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历史重任,这些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民族振兴者。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价值取向关系着我国民族发展的未来。把每一位体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神圣职责。在目前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形势下,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其健康思想的发展。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找出适合他们思想特性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措施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现存状况
(一)对文化知识重视不够,轻文重技思想严重。长期以来,体育专业大学生受重专业轻文化思想的影响,认为文化课是虚的,是无形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很难用尺子去衡量。而体育专业课才是实的,比如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那是要用时间去计算、用尺子去丈量的,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取得好成绩。由于此种思想的支配,很多大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只要专业好就一好百好。有的学生也能认识到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但懒于用脑,自律性差,最终导致文化知识课成绩平平,思想文化素质不高。
(二)考虑问题简单粗糙,遇事鲁莽冲动。应该看到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多数学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坚韧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以及较好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思想文化素质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待人接物上易受干扰,容易冲动,道德修养不够。这样的文化底蕴,一旦在奋斗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很容易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大学通知书不是通过文化学习挣来的,而是以奖品的形式获得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采取的是三级培养模式,即业余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这种模式的教育是特殊形式的职业教育。从教学形式上看,运动训练是主体,文化知识课的学习是业余,二者不同程度的出现脱节现象。从教学成果上看,学历有时成为一种政治待遇,有些获得某项荣誉的学生未完成规定的学业就能拿到文凭,或保送到名牌大学深造。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现存状况的成因
(一)来自本人的因素。当代体育大学生虽然在生理年龄上发育成熟,看起来俨然是一个“大人”,但是他们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还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还难以准确选择正确的方向。如果他们做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坚持自己的思想观点,那将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应采取科学、正确的文化教育来引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来自学校教育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承认,多年以来,高校始终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配备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从课内到课外对大学生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文化教育。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教育的成绩并不尽人意,其个中原因恐怕是只讲形式,不重实际。问题的根本是传统的教育案例内容缺乏科学性,没有吸引力,更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来自社会影响的因素。当代体育大学生的社会观念、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因为只拥有专业技术特长,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旦失业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实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就业压力,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开设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践证明,第一课堂的教育,依然是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阵地。当前的问题是,各个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很难保证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质量。现在很多高校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程,这是很明智的做法。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校应针对他们开设一些文学、哲学、历史等概论性课程,内容应浅显一点,通俗一点,尽可能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条件下,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让他们学到一些基本的人文常识,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为以后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努力营造“三体合一”的文化素质教育环境。“三体合一”即是校园、社会、家庭三个文化素质的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内部环境,社会、家庭教育则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要想真正做好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就必须内外结合,将家庭、社会、学校三者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文明健康教育熏陶,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修养,确保文化道德品质的优良。
(三)实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文化素质教育手段。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逐渐养成诸多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养成教育”。但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身行为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教育者长时间的耐心教育,积极引导,日积月累,逐渐行成。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是当前摆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大学生党员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认识和提高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它是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出的新概括、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深理解,认真贯彻落实。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各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这其中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有其不同的特点,体育专业的学生党员除了具有其他学科专业学生党员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如何正确把握这个群体学生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2. 体育专业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院(系)青年学生入学后发展的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专业学习优秀的青年大学生积极分子。体育专业大学生党员热情高、富有朝气,崇尚“健康向上,不懈奋斗”的精神,提倡“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精神,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思想活跃,接受教育程度高,对中国共产党有明确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坚定的信念,这些是他们的显著特点。但是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他们好强、好胜、好动,容易静不下、坐不住、学不进,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如不能很好地引导教育,会出现学习下滑、爱出风头、容易激动、遇事不冷静,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倾向。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要求,如何正确把握专业特点,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 不断深化体育专业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
3.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使他们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解决好从思想上、灵魂上入党的问题。由于体育专业学生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党员的特点。院(系)党总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常规管理和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院(系)党总支党建工作要以常规管理、监督管理为内容,进一步促进党总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增强党总支的战斗力。基层党组织常规管理包括以下方面:(1)做好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2)过好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3)确保党员先进性。在制度方面包括大学生党员学习制度、定期组织生活的制度、大学生党员示范岗制度、大学生党课制度、辅导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制度(由高年级大学生党员辅导入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业余党校培训、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优秀党员评议制度等。
3.2 高校院(系)级党总支在监督管理方面主要是对大学生党员通过重大活动场所示范岗制度、定期座谈会制度、评议制度等保证大学生党员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先进性。推进院(系)党总支基层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这方面仍须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特别要认真开展好党员考评和评议,注意总结经验,使党建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4. 改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法,为党组织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高校各院(系)党总支大学生党员管理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定期组织生活、大学生党校培训、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并在党组织重要活动中实施“一名大学生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大学生党员示范岗位”行动;尤其是体育专业大学生党员在感性的、具体的工作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党员先进性的理解,深入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1 根据高校学生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实际,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吸收优秀青年大学生加入党组织,提高党在高校院(系)的影响力。要发挥体育专业课教师党员的育人功能,体育专业课教师党员比其他专业教师在发挥育人作用上更具优势,他们与学生党员接触面广、时间长,大学生党员与专业教师党员有更多的一对一的交流机会,更容易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每一次示范和练习都是一次感情的交流。教师党员教学中精益求精的态度,既是敬业精神的反映,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党员进行熏陶。根据高校学生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实际,加强专业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教育大学生党员明确自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立志成才,投身改革,自觉奉献,才能真正体现大学生党员的价值,才能永立改革开放的潮头。
4.2 青年大学生是高校各院(系)党总支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青年大学生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朝气,而大学生在我国青年群体中又是接受教育程度高、掌握科学知识的核心群体,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并且是科学技术进步、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因此,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积极开展青年学生政治信念、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同广大青年紧密联系,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的培养,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就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加大发展青年学生党员的力度,吸收广大政治思想成熟、信念坚定、专业学习成绩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到党组织中来,补充新鲜血液,壮大党的力量,是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当然,加大发展青年学生党员的力度不等于简化发展党员的程序或缩短考察时间,还必须坚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
4.3 加强和改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关键还在于要有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支部班子。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尤其要选好党支部书记。大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担任,首先要按期换届,将辅导员中德才兼备、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有较强党务工作经验的充实到支部班子中来,注意能力结构、年龄结构的搭配,强化支部班子的整体功能。其次,要把党性强、作风正派、有较强工作开拓能力的大学生党员推荐选举为支部委员,另外要加强支部班子成员理论、党建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工作水平,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
总之,应加强和改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各院(系)党总支的顺利贯彻执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贯彻落实到学习、生活、日常管理中去,并把高质量完成高校教学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党总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体育思想道德标准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履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平公正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拼搏精神、奉献精神等体育思想道德标准。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宣传动员工作,了解他们的观念,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切实开展有成效的青年学生政治信念教育;充分尊重青年学生、关心爱护青年学生、理解青年学生,以服务于青年学生成长的宗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理论教育;在高校党总支的各种工作中要始终以党员常规管理、党员教育、制度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各院(系)党总支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完成学校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使院(系)党总支工作在发挥高校大学生党员作用和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仝东峰.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5, 第27卷.
[2]中共中央国务国务院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
[3]仝东峰.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 2007, (41) .
[4]黄彬.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盐城师院学报, 2003, (9) .
[5]林蓉.浅谈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J].福建党史月刊, 2008, (03) .
[6]杨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上半月) , 2008, (09) .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生会文化体育部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11-20
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和对策研究05-29
中国梦研究生11-25
校园体育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论文07-20
我的中国梦研究生11-2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刑法研究生复试题11-11
中国养老保障研究06-26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10-16
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中国话语情结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