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共12篇)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1

1.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关系

终身体育是大学生在自己人生中接受体育教育和培养的总和。终身体育教学理念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培养终身体育者,实现培养理想人最终目标。因此,大学生在人生各阶段都应有机安排和科学对待体育锻炼,将其作为生活组成内容,享受终身体育乐趣。快乐体育是体育教学创新思想,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有机结合体育技能教育和德育教育内容,寓教于乐,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打破传统体育教学限制,构建趣味性大课堂,实现创新化、现代化大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精神,侧重于大学生享受终身体育长远效益,是集育体和育心于一体;快乐体育教学改革旨在突出大学生体育全面发展培养,注重大学生育心,全面协调育体和育心。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区别只是强调对大学生身心不同程度的培养,教学侧重点不同而已,究其本质均是基于大学生育人基本认知提出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教学中,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突出大学体育教学不同阶段的层次性和侧重点,结合不同阶段大学体育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体育指导思想,全面贯穿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融合

2.1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促进大学体育快乐化教学结构改革。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体制下,体育教学呈现枯燥、单一模式,所以引入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为大学体育教学结构改革优化。具体而言就是,大学体育教师要以大学生体育能力为基础,适当降低大学体育教学技术难度,简化大学体育运动规则,促进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优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体育快乐感;第二,促进大学体育趣味化教学内容改革。大学体育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应用,体育教师适当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性体育活动,增加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助推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同时,大学生体育运动中,体验体育快乐,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交互对话。大学体育教师也可以以错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为反面示范,增加大学体育教学诙谐度的同时,实施体育纠错教学,增强大学生对错误动作的印象,留下深刻体育教学印象;第三,促进大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大学体育快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体育教学活动整体快乐性有直接影响,大学体育教师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要注重大学生心理特征,关注大学生情感感受,在体育教学中给大学生减负。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实施分层体育教学,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大学体育教学要求,实现大学生自我超越和完善,在大学体育学习中,体会和感受成功感和快乐感。

2.2指引未来大学体育发展之终身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和快乐体育教学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更强调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产生、兴起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基于各类环境的自我体育学习能力。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终身体育理念的`渗透应用。第一,创新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本校体育教学情况,为大学生设计在毕业后也可以体育运动的活动项目,增强专业性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第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大学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唤醒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进而增强大学生自我体育能力,受益终身。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就是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觉体育运动习惯,将终身体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学,将终身体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终身体育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未来发展,快乐体育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是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交互对话的教学方法,融合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注入活力,促进大学体育教学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博.终身体育思想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7:112-114.

[2]苏顺民.“快乐学习”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6:107-108.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2

1 终身体育思想涵盖内容

探究终身体育思想所涵盖内容, 首先应从了解终身教育出发, 所谓终身教育, 其是教育深化的实际体现。就社会发展而言, 知识掌握与传承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 借由何种方式, 以何种目的, 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 人类在社会活动中, 总会根据现实需求, 对相应知识获取抱有不同的需求, 而这种需求的满足方法, 往往无法借由校园内部只是学习得以满足。就此, 部分教育专业人士认为, 教育若只停留在校园阶段, 将大大阻碍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对此, 为保证教育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终身教育保障了人类对知识的摄取需求, 同时将支持人类于社会活动中应用科学知识, 促进社会发展。由此可见, 终身教育是人类文明延续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对的, 基于终身教育基础上, 终身体育思想成型则仰赖于全然不同的人类认知。传统体育教育兴起之时, 为确保体育教育的教育指导作用, 我国提出“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教育宣传口号, 一时间体育教育的校园开展如火如荼, 有效保障了体育教育开展初期培养社会群体身体素养目的。然而, 随着体育教育于应试教育中不断被忽视, 体育教育重要性认知的缺失令其终将流于形式。就此, 凭借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踏上历史舞台, 终身教育理念的诞生, 终身体育思想逐渐成型。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涵盖内容中, 其不侧重于终身体育的终身学习与终身培训, 还将终身应用与终身锻炼融入其中, 从而进化体育强身的思想, 实现体育强国的最终目标。

2 终身体育思想落实体育教育价值体现

2.1 教育价值体现

终身体育思想落实与体育教育之中, 必将带动体育教育思想的整体转型。传统应试教育下的体育教育, 已经失去了其锻炼并塑造学生身体素养的作用, 其不但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认知缺失, 教育方法的不科学以及教育形式的不合理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本身发挥功效。就应试教育视角而言, 体育教育本身便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甚至部分教育组织认为其将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 而有意忽视体育教育落实。对此, 素质教育思想深化校园后, 社会需求的校园认知令教育群体了解了素质教育下体制教育的重要性。由此, 体育教育重要性从归教育认知, 而素质教育理念下终身教育的诞生促使了终身体育的诞生。在终身体育教育中, 体育教育将贯穿受教群体一生, 辅助受教群体科学管理身体, 有效培养体魄, 优化完善行为, 从而支持受教群体的身体素质建设。由此可知, 终身体育思想的体育教育落实, 将加强体育教育的教育效果实现体育教育的教育价值, 并保证体育教育立于素质培养优势地位, 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支撑。

2.2 社会价值体现

终身教育于教育中体现的素质培养价值, 于社会活动中同样十分重要。素质培养之所以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重点看中课题, 原因在于素质缺失带来的社会活动力下降。传统的应试教育虽然培养了众多高分学员, 然而却演化成“高分低能”社会形态, 这部分学员拥有良好的课本知识, 却疏于实际应用, 自尊心过强, 自负且不懂退让, 好高骛远, 不肯脚踏实地, 从而造成了知识人才遍地, 技术人才匮乏的现象。基于社会的实际需求, 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渗透与培养的单一性, 以全面发展, 综合培养为目的进行学员的素质培养。而这其中, 确保素质培养中体制培养的体育教育, 若想确保受教群体的体制优越性,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将可大大改善当前社会病态行为, 实现真正的健康、健全社会行为规范。对此, 该文认为, 终身体育立足于体制培养将注重改变受教者不良行为习惯, 不良饮食作息, 以保证其多锻炼、少抽烟、勤运动、少熬夜, 从而实现优化全民体质, 促进体育教育成果的长效性。

3 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教育落实手段

3 . 1 校园教育落实, 深化终身体育认知

校园, 作为体育教育开展的前沿阵地, 其本身应充分认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 特别是就开展素质教育以来, 深化自身终身体育教育认知, 并将其有效贯彻校园教育之中, 是确保终身体育有效开展的前提。对此, 相关校园教育部门并非仅对学生开展有关教育, 其可通过家庭沟通方式来促进家庭整体的终身教育思想认知。对此, 该文认为, 校园体育活动, 班级导师沟通都能有效实现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与落实。因此, 未来校园教育中, 关于体育活动开展可以倾向去家庭式参与模式, 非单纯敦促青少年自身体育锻炼, 而是借由家庭式体育运动会模式促进家庭参与, 不但保证亲子时间增加, 而且可敦促全民体育锻炼, 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当然, 实现这一方式需导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还需家长的积极配合, 故此, 三方面的体育思想贯彻极为重要, 需校园于日常教学中不断深化落实形成。

3 . 2 社会媒体宣传, 强化终身体育共识

校园教育落实确保教育前沿终身体育思想贯彻, 相对的终身体育共识的建立则更青睐于耳濡目染的媒体宣传。可以说, 单方面的教育渗透毕竟有限, 学校教育尽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思想认知落实, 更全面的社会舆论建设需要媒体介入宣传才能实现。因此, 确保终身体育共识建设, 媒体的大力宣传必不可少。其需要媒体在不断体育新闻的报道过程中, 融入终身体育的引导性评论, 借由潜移默化的媒体信息渗透, 从而提高全民终身体育认知。与此同时, 借由报道先进的终身体育思想及趣味体育活动来引起全民参与终身体育教育热忱, 增加终身体育行为的魅力与影响力, 将可促进人们投身入终身体育之中, 实现终身体育的素质培养价值。

3 . 3 社区组织引导, 落实终身体育活动

学校的教育渗透与媒体的文化渗透可大大提升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教育魅力, 在此基础上, 为深化落实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 社区作为社会活动中重要的组织单位, 其有效开展终身体育活动, 建设终身体育教育咨询机构, 可有效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 并令社区群体更好的运用终身体育, 更好的开展终身体育活动。故此, 有关部门可借由校园联动模式, 打造校园社区终身体育理念一体化格局, 引进校园教育思想, 聘用校园专业教育人员开展终身体育教育落实工作。与此同时, 打造社区体育活动, 增设社区建设器材, 营造良好的社区活动氛围, 从而行之有效的促进终身体育思想落实, 带动社区体育活动开展。

3 . 4 政府机构协力, 政策化终身体育进程

校园、媒体、社区作为地方性组织对终身体育教育环境营造只能桎梏于一地, 若想保证终身体育教育的全民性发展, 政府机构的通力协作必不可少。将终身体育教育政策化, 借由政府历练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可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社会化影响, 并使其成为全民共同努力的方向。对此, 政府部门应充分放权给教育部门, 深化了解地方体育开展现状及终身教育落实潜力, 协助教育部门开展并优化社会环境, 积极建设适合终身体育开展的环境氛围, 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政策化转型, 并可有效作用于社会群体之中。

综上所述, 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思想的融合无论是对受教群体而言, 亦或是对社会群体而言都拥有着无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因此在体育教育开展中, 校园、媒体、社区、政府需通力合作, 齐抓共管, 有效实现终身教育思想的体育教育融合, 并保证其有效落实于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中, 实现终身体育的素质培养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彦庆.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S1) :140-141.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3

关键词 :创新教育 终身体育

中途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84-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提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高校培养出来的各种人才要具备先进的理论、开阔眼界、创新的能力和强力的民族精神等条件,现代的体育教学是在课堂上体现出创新,使当代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动力,为其终身锻炼和终身身心受益而用创新的理念来指导.现在的高校体育不仅是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和实践的个体表现机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追求终身体育成为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创新教育是现在众多学科和学者进行研究和发展的一种现代社会所需的新的教学方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理论,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新性人才的新型教学方法;终身体育是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保证他们终身的身心健康,终身受益.要想达到终身体育就要在学生中运用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去锻炼。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要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就要从创新教育的特点和科学的运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上.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多种体育技术、技能,从事各种运动动作的练习和运动实践。体育课堂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首先,我们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出现了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心理障碍.这是因为他们在大学和中学的学习任务、内容、方法、生活环境。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和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导致了部分学生盲目自满、自我陶醉、失望、失宠、畏首畏尾等现象,在生理上大学生的青春期成熟,使其在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发育成熟,在学生没有科学的利用就会使部分系统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在创新教学中我们就根据以上情况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心理,造就创新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为大学生造就出健康科学的身心。

其次现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靠以下几点:

1.注重智力的开发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是人脑功能的表现,但人体发育智力器官机能却要依靠体育运动.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图解.示范和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上除锻炼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外,还锻炼了学生的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2.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创新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教师的心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求教师仪表要整洁大方,着装整齐,表情喜悦。讲解要扼要简练,易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示范要正确到位,动作优美,产生强烈艺术感。教师精神饱满、和蔼可亲,耐心辅导,多鼓励,及时肯定。例:跳远中助跑结合踏跳教学,对于掌握好的学生一个“好”字,一句“不错”对掌握较差的学生则应鼓励,“助跑加快”“上板 快些”等。

3.发挥创新教育的自主性教学,我们所提倡的创新就是鼓励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法的灵活多样,使学生在学中不仅得到身心的锻炼还受到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为终身受益。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在课前先教给学生练习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需要,学会思考,自己使用器材,让每个学生都能活动起来提高上课效率。

4.在创新教学中要使学生对体育健身功能进一步了解,在他们的头脑中树立健身意识,这就靠为学生开展喜欢的能陶冶情操塑造美感锻炼体魄愉悦身心终身锻炼的多种形式的体育项目. 学生普遍喜爱体育活动,更喜欢体育比赛。在体育教学中,要组织好多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篇4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论文

试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院 *********专业 *****

指导老师:***** 摘 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终生身体)的意识培养,应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 专长的形成,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应积极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和欣赏体育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使之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关键词: 关键词:终身体育;体育意识;意识培养;大学体育

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
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为人们的生活 带来了许多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电子计算机 的广泛应用,机械化、自动化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交通电信的现代化,缩短了人们之间空间距 离;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家用设备的电器化,大大减少了人们身体活动的机会和日常生活中的体力 活动;食物构成的改善,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越来越多;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的破坏等等,这一切都严重地危害了人体健康,造成了肌肉萎缩、适应能力降低、机体退化 等“现代都市病”和“现代文明病”。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终身体育锻炼,体育锻 炼不仅能够调节和愉悦精神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能够强身健体,使人们保持 生命力,提高有机体的工作和适应能力,以及反抗疾病的能力,体育健身还能够消耗人体内过剩的 营养,维持营养的供需平衡,使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健美的身材,并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多彩。终身体育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近年来,人们对生活方式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社会历史 的发展来看,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电的发明和利用、汽车进入到家庭等,很大 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人们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迫 切要求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现代生活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人们余暇休闲时间 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作为能够丰 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愉悦心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身体机 能和适应环境、反抗疾病的重要手段,很自然地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大学在人才产出系统增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据对

我国知识分 子的调查显示,平均寿命为 58。52 岁,比同期人口短 10 岁,直接降低了科教兴国的人才效益。据 1995 年发表在 《中国体育报》 上的一份对一千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各行各业人员的调查表明,90% 有 的人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既无体育锻炼的能力,又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与大学体育不无关联,大 学是个体在校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关键时期。假如大学 体育培养了个体终身体育思想,必将避免上述调查类似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大学体育在人才产出中 增值。
1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论文

2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原因
2.1 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有过重要影响的思想主要有:(1)增强学 生体质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打破了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确立了以技能教学为 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体系。(2)技术教学的思想。有些学者认为,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思想,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思想之一。(3)快乐体育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否定体质锻炼和 技能学习的枯燥乏味的基础上流行起来的。快乐体育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兴趣方面是与素质 教育的思想相通的,但是否应该使体质和技能的目标由显性转为隐性是值得讨论的。(4)终身体育 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是把人一生的身体锻炼问题 看成一个系统,把学校体育看成人一生身体发展的子系统。它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的当前 扩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甚至终生。它也体现了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5)综合性学校体育思想。由于体育多功能的特性,也由于上述学校体育思想存在的问题,有不少中国学者产生了综合性学校 体育思想。综合性学校体育思想引出了学校体育多目标的问题。虽然在体育目标关注问题上有一个 两难问题,检查与评定无现存的模式,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它。只有贯 彻终身体育思想,才能形成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2.2 当代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新要求 2.2.1 大学生个体主观需求 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已基本形成,并日趋成熟、稳定,他们对在中 学阶段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的认知、目的和意义有了一定的水准。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中,更热衷 于追求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向终身体育方 向发展。2.2.2 社会发展对当代大

大学生个体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归纳为健壮的体魄、高超 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健壮的体魄应当是体质良好、体能全面、自理健康、道德高尚。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进入社会后,终生从事体 育锻炼才能维持机体健康。所以,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只有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才会在校外、在进入社会后终生从事体育锻炼。

3 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转变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高校体育将表现出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市场化趋势,高校体育应根 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来指导和规划高校体育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使之顺利地与社 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接轨,并纳入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的轨道。同时,还应突出高校体育的特点,符 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大学体育教育与学生实际贴近,使体育教育的目标具有个性,使学生 不仅懂体育而且也喜欢体育。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 的体育爱好。爱好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动机培养的起点,它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 体验,动员其心理的积极性。运动爱好和良好锻炼习惯是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坚持终身
2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论文

的体育锻炼,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 体育的爱好和爱好,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要善于发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爱好和爱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并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角度出发,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将爱好爱好转化为自觉锻炼身体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 识。培养大学生的各项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大学时期是“教育体育”向“自我体育”过渡 的关键时期,教会学生按自我需要而进行自我锻炼的技术技能,教给学生在各种条件和社会环境中 坚持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学生能否进行终身体育锻炼,要看他们是否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即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 力、适应能力等,也就是人们应具有的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本领。完善治理体制,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方便目前,大部分高校除满足学生体育课的场地器材外,课 下为学生提供锻炼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改;终身体育

随着身体素质与社会进步之间所具备的联系日渐紧密,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高校体育开始受到广泛重视,而为了能够保证这一重视所展开的高校体育教改顺利实现,正是本文就高校体育教改对终身体育的影响进行具体研究的目的所在。

1终身体育概念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6

终身体育作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提倡的体育观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角度探讨了人、体育及社会三者的关系,目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切实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实现体育锻炼对人类及社会发展的功能。终身体育是一个人一生接受体育教育并从事体育锻炼,从而实现身体健康、终生受益。高校体育作为学生体育的最终阶段,体育课程除了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及原则,同时还需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注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在高校接受体育教育的大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这个关键阶段若施以科学的体育教学,可有效能促进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与认同,从而为其一生的健康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高校体育教学中需努力促使大学生认识到高校体育并非其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的终结,只是终身体育锻炼的某一阶段,帮助大学生提高对高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从而成为自我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及终生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二、认识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指的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并接受体育指导与教育,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指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人一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使体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次,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体系化及整体化为目标,为不同时期的人在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体育锻炼机会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是促进人体健康,并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1.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伴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愈发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体育课程革作为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需要从教育入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运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实践锻炼加以巩固,在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中,可以发现锻炼的效果,才可以对体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最终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2.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动机作为推动并指引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因。体育锻炼作为一定动机唤起,并指向活动目标的行动过程,动机是唤起人们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并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内在动力。大学生良好的体育动机需要有意识去培养:首先,需从激发需要入手。大学生若对体育没有需要,或主观体育意识非常低,则难以形成积极的体育动机,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即传授终身受用的体育保健知识及方法;其次,体育教师需积极创造环境。在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之下,需要才能转化为活动动机;第三,促使大学生享受到体育的快乐。大学生通过积极体验获得良好的体育动机,从而产生出浓厚的体育兴趣,进而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调整运动行为。

3.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某一内涵及指向的客观精神,需通过某种载体来表现。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学校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使大学生从而获得不同形式的教育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并转化成体育行为,继而使其经常化与固定化。在校园体育文化创建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并激发大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热情,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

4.实施课内外一体化:课内外结合作为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高校体育一贯强调教学手段及方法的优化,却忽视大学生对体育深层次的理解,未能促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及能力。所以,有必要建立个性化的锻炼模式,将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所以,需要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课内计划,促使大学生真正从观念及行动上确立终身体育观。

5.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带动作用: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视觉、心情及行动,所以,不同的环境能够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建立各种项目的单项协会,并通过协会来组织大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比赛,积极营造体育运动氛围,提升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达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6.大力开展体育知识讲座活动:各高校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体育理论知识讲座,作为对体育理论授课的有益补充,可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文化教育的任务来组织知识讲座,具体包括体育理论、竞赛、保健及体育欣赏等方面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可通过举办与体育知识相关的竞赛活动,来促进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使终身体育意识落到实处。

7.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需具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不断扩展知识面,唯有如此,体育教学实践过程才可以得心应手,从而赢得大学生的信任与认可。随着多媒体及网络信息等先进手段进入课堂,作为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一步提高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对创新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与客观的评价,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创新性。此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将促使大学生感受到体育的知识性,从而对体育产生兴趣。

8.创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体验,而此成功体验具体反映在体育技能的提高方面,还反映在通过体育教学与锻炼,大学生提高了身体素质、增强了意志品质及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等方面,这就要求实施体育教学评价与考核时,不仅仅要考虑大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并对其参与程度及协同能力等各个方面实施综合评价,从而实现体育教学评价发挥出推动每一个大学生积极锻炼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四、结语综上所述,教育的发展趋势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而终身体育着眼未来,其核心是实现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基础,终身体育不只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体质的需要,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需充分利用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体育考核机制,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能力。

作者:晁嘉文 单位:************艺术部

参考文献:

[1]沈洪钧.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强化[J].中国成人教育,2***.

[2]吴伟.谈高校体育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3]赵专,李平.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

[4]尚俊梅.浅谈体育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职教论坛,2***.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7

摘 要 大学体育的教育之根本就是终身体育,这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终身体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思想,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传承,更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障。本次论文对终身体育的内涵特点进行了分析,从终身体育的视角分析了高效体育的教育现状,并提出教育改革的相关策略,希望为大学体育教育树立终身体育健康意识。

关键词 终身体育 大学体育 教学改革

一、终身体育内涵及特点

(一)终身体育内涵。终身体育是在国民体育需求的前提下提出的,将终身体育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存在重要意义。终身体育的核心在于让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做体育锻炼,这是提高全民身體素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策略之一。当终身体育作用于大学教育,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们掌握必备的体育运动技巧,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们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们在思想上享受体育运动,并自觉地进行锻炼。

(二)终身体育特点。第一,终身性。变现为时间层面的终身性,强调一个人一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同传统体育的区别就是强调了时间的宽广度。第二,多元性。主要是体育运动内容的多元化,终身体育要考虑参与运动个体的差异性,为人们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项目,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能够有适合自己的运动。第三,全民性。终身体育的最佳状态就是做到全民参与,是整个社会范畴的事情,是推动我国全民健身的策略。

二、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意识浅薄。我国当代的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明显的“轻理论,重技术”特点,而理论教学才是加强学生们了解体育项目、培养体育意识最重要的环节。传统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旨在提升学生们的运动技能和体质,忽略了对学生们运动习惯的塑造和培养,不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校的体育生基础都很薄弱,体质表现的并不乐观,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影响了整体的项目推进。

(三)场地器械受限。大学时期的教学场地和设施有限,即使有配备也不能够做到普及,这和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经费不足有很大关系,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所以,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当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提升硬件环境的建设,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设施基础。

(四)教师素质有限。体育教学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综合水平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教师综合素质都不够,在专业上的素养有待提升,这也是制约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三、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一)有利于提升体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大学,是我国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设置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系统教育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人才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内在的价值。根据《中国体育报》对高中以上学历各行各业人的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体育锻炼的意识都比较淡薄,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转变,并且对身体状况的影响比较不乐观,这种情况下终身体育的理念显得十分重要。

(二)有利于中国特色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形成。自建国以来,我国就开始构建社会主义性质学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终身体育理念同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结合十分符合中国特色的时代需求,由知识传授向意识转达的过程显得十分必要。

四、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在大学的教育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积极努力地做好终身体育思想的宣贯,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大学信息水平越来越高,教学形式也必然随之改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接收终身体育理念,可以举办体育相关知识竞赛,可以观看和收听相关的体育节目,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

(二)转换教学目标。高校的学习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最高层次的体育教育过程,在终身体育的背景下,学校一定要重新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重视对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的激发,第二要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实践能力。让学生们产生自发运动的潜意识,并且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都能够一直保持,并影响到周围的人。

(三)更新教学观念。体育教学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要淡化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体育带给自己的快乐,认为体育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舒缓方式,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且能够更加乐观和自信,更加适应社会,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自由是终身体育目标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

五、结束语

体育教学的改革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到国家和高校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又要结合学生们的需求进行不间断的探索和研究,总结经验提出方案,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修正,在终身体育的目标下,大学体育改革是一场关系国民未来生活方式的关键点,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欧阳萍.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121-124.

[2] 赵日萍.论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01:23-25.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8

论文关键词:终身体育;学校体育改革

论文摘要:现代体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使体育活动为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终身教育的提出,给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高校体育整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何对我国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引言: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是学生学习重要的一站,是学校到社会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点,因此,大学体育教学要顺应现代教育思潮,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必须以终身体育为主导,重建大学体育教学新体系。

一、转变对体育的认识和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政策不尽完善,使得大部分学校的领导不重视体育。一方面是人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导致体育教育根本提不到学校的议事日程上来。二是体育课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考试方法和严格的考试制度,许多学校只把体育课作为考查科目,导致学生不重视上体育课。此外,部分体育教师本身也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无计划,上课无教案,再加上体育师资.包括体育教师的劳保待遇、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我国的体育教育不尽如人意。终身体育的理念认为,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应该是“终身体育”。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极好时机。因为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锻炼身体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个人志向和奋斗目标也趋向集中,从而为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加强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将体育锻炼延续终生,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工作的需要。

二、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体育课程改革必须特别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开拓精神,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等使他们在身体、心理上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在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具备的学识与能力,使其更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大学生具备的鉴赏力与判断力,将使建立的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具有多向与多元化的显著特点;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渐趋成熟,对各种环境条件、运动强度、运动形式的校园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适应力与选择性。因此,要将大学生本身作为实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主体,使其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增大,为其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进行终身体育的提供更大的时空自由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

三、创新体育理论,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下体育教学的效果明显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在于受到现有体育理论的影响,它的很多陈旧的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教材内容,打破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向健康型和娱乐型体育多样化发展,建立起实效性强、学生喜爱、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体系。同时,教材内容应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统一性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灵活性是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根据这种思路与理念,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课程并存的改革,一方面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生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统一课程,另一方面各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设计因地制宜的课程,同时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该校学生的需求和对学校的课程资源评估基础上自行设置课程。

四、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

教学内容应该以传授新的体育文化知识、保健知识、运动健身的方法和技能,以增强体质为主,让学生学会多种健身方法等,让学生充分体现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的价值。因此,应增设更多运动项目以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如保健体育、武术、散打、跆拳道、滑冰、游泳等不太常见的体育活动。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运动项目对提高人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作用以及正确的练习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应把教、学、练统一起来,应有利于实现知识、机能传授的教学过程与锻炼养护的健身过程及体育意识、能力培养的过程和谐统一。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趋向于“综合”型,即以游戏、韵律操等形式为先导,自然过渡至学习教材,最后以音乐放松活动作为课的结束。在课程的管理方式上,依据大纲、计划,在体育课中实行以必修为主,以选修为辅,在必修课中对体育基础、接受能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采用游离和递进定位方式进行教学,选修课以普及、提高某一专项为主,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宽松式教学来提高授课效率。

六、改进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之中,普遍存在用“达标”、“技评”等竞技体育的手段来衡量、评价成绩的作法。然而,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别很大,这种考试方法不能全面、综合地评定成绩。在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过程中,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已是高校体育改革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评价和考核方法必须与终身体育目标相吻合,把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确保课程评价更好地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服务。同时,考试内容应坚持全面性原则,使单一技术考试向综合性评价方面发展。

七、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观念的出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已超出了与课堂体育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成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一环。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在发展自我锻炼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这一体系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核心,终身体育教育是以校园体育活动为媒介,谋求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整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近期目标,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保持终身健康为远期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和导向,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1992)11号文件.

[2]刘丽朋,高延军.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4).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9

论文摘 要:本文着重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机会及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1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

2 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10

【关键词】游戏    培养    体育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观念普遍得到人们的认同,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改革。在此背景下,体育课游戏教学(以下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有趣的形式,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它具有简单易行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从而使课程更加生动活泼,简约易懂。我们应该怎样在体育课中通过体育游戏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情感体验强烈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动、生活、学习等都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影响着其他非智力因素。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在趣味和娱乐中学习与锻炼。兴趣引起动机,使学生思想开阔,条理清楚。兴趣的扩展,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另外,富有趣味性与娱乐性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气质和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发展相应的文化素质。

二、刺激性和竞争性富有现代气息

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运用也表现了刺激性与竞争性。从现代社会发展看,竞争意识的培养包括重视智力因素和时间观念的培养,以及对新事物感兴趣、对事物有分析态度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体育游戏教学,是在规则要求下,通过学生自我或群体的身体锻炼过程达到教学目的,表现了相当的刺激性和竞争性。通过引导,进一步把游戏的内容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技术和社会发展信息变化,这都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游戏教学,强化了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竞争意识加强。

三、知识性与智能性的结合使能力得到发展

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 为了取胜,在规则范围内学生表现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法,这有助于学生智力因素发展,而且智力因素的发展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游戏的知识性、智能性使学生产生不甘落后的心理,在自我鼓励、自我命令的过程中完成各种练习,这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教师也应该合理运用,而不能滥用,随便安排一个游戏让学生练习。如果这样的话,所产生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甚至适得其反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呢?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准备部分就可以安排一些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准备部分,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运用是为了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起到热身的效果,为上好基本部分打好基础。因此准备部分安排的游戏就应该是密度大而运动强度一般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使学生活动开。准备活动可以根据课的内容来进行:

一般准备活动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又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地控制和调整。

基本部分是教师要传授基本技术的时间。因此,一堂体育课质量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基本部分的安排是否能被学生接受,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基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传授的是一些技术类项目或素质类项目,如果一直练习这些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从而不会认真对待、正确运用游戏法。因此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适当的时机安排一些跟本练习项目有关的游戏就会起到一种比较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教学方法灵活化,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地跑,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进行追逐游戏、越野跑、障碍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等,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改变场地与规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endprint

在结束部分运用的游戏以放松为主,一般以集体练习形式展开,有助于调节呼吸,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例如,跟着音乐手拉手跳踢踏舞;跟着老师哈哈大笑;“鼻子、嘴巴、眼睛”,教师喊这三个名词,并且速度要快,在喊的同时让学生指自己相应的部位。由于速度较快,学生就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引起其他同学发笑。在发笑时,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恰当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不仅有利于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三基”的目的,而且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情节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条件和创造条件,根据学生的心理,安排适合学生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所安排的运动中,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普遍对体育游戏感兴趣,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极高。绝大多数学生在体育游戏课上能够做到注意力集中,愉快、积极主动地完成一些运动量比较大,且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练习,教学效果非常好。游戏的最大特点是使人们的情绪高涨,正确组织并开展游戏,能使学生始终是愉快和兴致勃勃。体育游戏与很多活动相比,更能够吸引学生,其动作丰富多样,有助于训练注意力、灵敏、机智、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集体性体育游戏则有助于培养团结友善的精神,学生在游戏时总是积极主动的;同时游戏的条件和规则又迫使学生约束自己,正确地开展这些体育游戏就能使积极性和克制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是非常自然、纯真的,因此能够充分表现出各方面的性格特征,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体育教师应该以育人为目标,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本点出发,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的新要求,转变教育理念,正确认识体育游戏的意义和作用,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而有效地开展体育游戏;按照教育目标并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创造体育游戏的新内容,进而使游戏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适应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需求,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参与体育活动,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关槐秀.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教学中游戏的作用与善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6(2):16-18.

[3]柳永青等.篮球游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范珍妹.浅谈游戏在快乐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6(1):64-66.

[5]娜布琪.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63-64.

[6]陈剑昌,刘连山,苗广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7]郭敏刚,童周.中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价值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1).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11

经历过了那个艰难的黑色的5月,我终于进入了我为之奋斗的大学,从此又开始了我的新的生活,新的起点,新的方向与目标。

这一切是那么真切却又那么让人稍感悲伤,在很多方面来说我觉得我们在高中时本做的很不错的事情,现在我们却做的不那么尽人意,至少我没有了当初的那股毅力与奋斗精神,我记得以前我是很爱运动的,可是现在来看看吧,这么些日子里我都如何了。

以前我晚上下了课之后总会去操场的单、双杠做做引体向上或者撑一撑,爬爬杆,再跑跑步,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早的话我会跑个4、5圈,现在变得懒了,懒得我只依赖体育课上的老师安排的可怜的锻炼机会了,由此我不得不说大学体育对我来说变得重要了。

我觉得体育课不仅仅只是我们的一种户外课程,也是我们锻炼身体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节课里我们可以和老师互动,认识到自己以前锻炼方法的不当之处,学习新的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对待体育课我们要有新的认识。

我心中理想的大学体育应该为:传承与创新体育文化的体育;学生充分体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激扬青春展现活力的体育;培养精英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体育;学生更为自主、更为自律的体育;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体育;不仅使学生当下有益,而且能够是终身受益的体育。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体育观念、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形成的最后时刻。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会决定着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决定着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也决定着能否“为祖国健康地工作50年”。

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钱伟长在回顾自己的大学体育与人生关系时不无深情地说:“六十多年来,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马老师的教导使我有勇气承担风雨;有毅力克服困难;有意志不断战胜自我,今天还能坚持为祖困服务,战斗在教育科研岗位上。缅怀马老师的教诲,铭心不忘。”颜吾佴也付大学生满含深情地说:“从这所大学出去的每个学生,都能正视体育对生活的影响与改变,参与体育也不仅是上学阶段的事,该是伴随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

“真正到了社会上,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那样的压力,但你真正投入到体育中,去感受身心投入的酣畅淋漓,你就会忘却烦恼与不如意,感受生命深处自然成长的力量。”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如今的工作时这样说“我过去是一个标准的体育运动爱好者。记得20多年前在苏州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体育运动是每一天的必修课。清晨,先是迎着晨曦在400米的跑道上跑10圈,然后回到宿舍洗一个冷水澡。在神清气爽的状态下背外语单词,学习的效率十分高。傍晚,一般是与同学们一起打篮球,水平很臭但是乐此不疲。”

他们都是我们时代的先驱,我们辉煌历史的创造者与美好未来的领路人,他们尚且崇尚体育,热爱体育,我们这些晚辈们有何缘由可以不重视体育,不参与到锻炼我们身体的行列当中?

在体育课上我们不单单只是获得体育锻炼知识与体育健康常识,我们也能获得人格魅力的提升,它能教会我们如何在活动中与人相处,如何协调他人使自己

能最大的发挥出水平,让我们能更加积极的投身体育,获得身体的锻炼与心灵上的洗礼。

在这之前我们还需要一个老师,一个指导我们如何锻炼以及怎么获得最佳锻炼效果的人----我们的体育老师,没有他(她)我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全面的锻炼。如果没有他们也许我们会在错误的方向,错误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最后肯定是我们自己受害。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名称,是一个庄严的职业,是它引导我们社会发展到如今,是它为我们时代发展提供动力,为我们人类的未来打下基础。所以对老师亦是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当然不是说得完美的人才能胜任这个职业,只是说有很多是需要老师们注意的地方。

19世纪美国哲学家、文学家爱默森在他的书中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正当喜剧演员卡里尼使整个那不勒斯城的人都笑断肚肠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去找城里的医生,治疗他致命的忧郁症。医生劝他到戏院去看卡里尼的演出,他回答:“我就是卡里尼”。

今天,我们的教师不能也不该成为卡里尼。他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应该照亮自己。——那么,今天怎样做教师?

我觉得应该是做一个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做一个追求课堂诗意的教师,做一个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得到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次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教育事关民族兴衰。一份又一份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与欧美国家学生相比,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少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严重缺失,将使中国无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知识经济的今天,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我们这样一个很难吸纳其他国家优秀人才的发展中国家,培养本土的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如果这一点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中国还将在漫长的岁月里徘徊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作为一个理想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课堂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问题,才能唤起孩子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如果教师们整个关心的是名次,是分数,孩子们的心胸怎么能开阔?学校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应该是息息相通的,而现在却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校的生活很无奈。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生活,要使今后的社会更加理想,更加完美,首先要净化我们的校园,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追求。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从自身开始。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会发觉前方有那么多需要自己担当的事。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

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即便你再聪明,也没有用,因为这个世界已经证明,最有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而往往是有一般拼劲乃至傻劲的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来讲,一个教师不管你想不想做出点成绩来,都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么学生也许就会被埋没,因为没有老师的约束与监管。

好的老师不一定带的是好的学生,但是好的学生一定是好的老师带出来的试想工作和事业合二为一,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又能做好研究和学问,多好。我们把教育做好,对学生有交代,对社会有交代,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交代;我们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会过得更坦然,更舒心。

这是我对大学体育课和大学体育老师的一点拙见。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 篇12

3.1高中学生的体育意志力普遍较弱。体育意志力是指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主动性,是在体育锻炼中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意识。当下我国高中生的体育意志力普遍较差,是因为高中时期学习压力较大,严重缩短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高中生体育意志力异常薄弱,例如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考试科目不达标,日常体育锻炼时坚持时间短等,成为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难题。

3.2高中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特殊时期,降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强化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增多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顾忌,如:男女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时,他们会极其担心自己做体育锻炼时的形态,担心自己出丑;一部分女同学因为性特征发育较明显,导致参加体育锻炼时较笨拙。由于以上原因,使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大打折扣,降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3高中生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指导。学生从小到大深受各种各样的学习压力,以及教师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重视,使学生从小养成重视文化课,忽视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也忽视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的关注。因此学生除去在体育课堂的锻炼时间以外,没有其他锻炼时间,加之体育场地不足等因素制约,使学生难以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无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上一篇:01 股东会会议通知下一篇:大学生党课学习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