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革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是指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 是指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 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 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第二种是工程价格管理, 属于价格管理范畴。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以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 当前在开展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工作中, 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市场供求关系失衡, 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 造成市场竞争不规范

这几年来, 由于建筑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使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而作为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普遍认为他们的任务是用最少的钱干最大的事情, 一般不考虑中标价格是否低于成本。而施工企业由于任务严重不足无节制地压价、降价, 接受苛刻的招标条件, 如垫资施工、压缩工期、肢解发包、指定分包??为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施工企业只有不计成本甚至不择手段, 采取不规范甚至违法的行为, 长此下去, 造成企业效率低下、成本亏损、发展滞后。也冲击了正常的工程造价管理, 助长招标投标中腐败行为。

2 工程造价管理令出多门、各自为政, 严重影响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率

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招标投标、合同实施、竣工结算等各方面,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现行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现状是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建设前期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属于发展改革部门, 工程设计、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属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制定造价管理政策又涉及到财政、审计、物价、税务等相关部门。由于工程造价的部门条块分割管理体制, 使涉及工程造价的制度和措施缺乏有机的联系和相互协调机制, 造成工程造价管理的管理水平不高和整体效率难以发挥。

3 建设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手段不力, 难以建立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在工程实施阶段, 而对于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实践证明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据统计, 投资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最大, 其次为技术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 而过去所着重的施工阶段对投资的影响只有10%左右。强化项目前期工作, 规范项目投资决策, 合理控制投资应该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內容, 然而实际上有些工程在投资决策阶段缺乏科学的论证态度, 加上由于我国投资体制管理中存在着部门或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 有些建设单位不按照工程造价管理的规律制定投资计划, 造成相当多的建设投资管理领域内“三超”现象严重, “钓鱼”项目不断发生, 甚至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尤其在设计阶段, 根据国际行业权威的数据分析, 在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中, 设计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3%~5%, 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设计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70%~80%。设计阶段应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但由于建设单位主动控制工程造价意识不强, 对建设工程项目事前主动控制少, 事后被动控制多;重竣工结算, 轻施工图预算。对施工图预算缺乏审定和报批程序, 使工程造价管理链条出现脱节, 给工程造价超投资限额提供了条件。随着我国加入WTO, 如何尽快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系统, 并遵守国际经济合作活动规则, 特别是如何遵守WTO规则如《服务贸易总协定》, 是我们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肯定现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又要认真分析它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弊端, 要充分运用价值规律, 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以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笔者认为, 当务之急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3.1 加快工程造价法制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要依法管理, 尤其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更应加强法制建设, 要健全法制, 完善法规,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建设全过程的始终, 是建筑市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但由于各地工程造价管理职能的限制以及造价管理法律法规滞后等原因, 工程造价计价的监督管理不像工程安全质量监管有法可依, 对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不规范计价行为的监督执法缺乏有效手段和综合执法力度, 而其中关键在于作为建筑领域法律体系的核心《建筑法》, 一言以蔽之“质量安全”而已, 工程造价管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而只有在更高层次法律中明确工程造价监督管理的地位和责任, 并以此为契机制定有关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使工程造价行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才能使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工程造价计价行为中有法可依, 其合法权益在法律法规中得到保护。

3.2 逐步推行全过程造价监理制度,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要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就必须在基本建设领域全方位加强工程造价管理。而我国传统的做法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帐的后果。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长期难以实现。而造价监理是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开始就受投资人的委托对项目投资实行动态控制, 从组织上明确项目组织结构, 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从经济上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与实际偏差, 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从技术上严格检查监督各阶段工程任务, 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审查设计施工方案, 深入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所以实行造价监理制度, 有以下显著特点: (1) 注重事前的主动控制, 以过程中的监理为主, 事后的造价控制仅作为投资控制的辅助手段; (2) 注重动态控制, 可以定期对投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及时报告突破控制目标的趋势和可能, 并提出调整措施和建议, 而不仅仅是验收计价、现场签证、变更调整、索赔等常规工作; (3) 将招投标阶段的咨询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向前延伸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审和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评审、推行“限额设计”, 向后延伸到协助或代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并进行项目后评价; (4) 将项目实施过程的基建财务核算管理与造价控制相结合, 实现建设资金从计价、运用到核算的一体化; (5) 从对概算第一类费用的投资控制拓展到对项目全部建设成本的投资控制。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投资控制、造价监督和管理。

3.3 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契机, 深化工程造价计

价依据改革以适应工程造价控制和招标投标竞争定价的需要

2003年2月17日, 建设部以第119号公告发布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以下简称计价规范) 自2003年7月1日起实行。为招标人和投标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定价方式以及为投标人提供公开、公平竞争平台。有利于企业自主报价, 有利于实现政府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是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发挥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平台作用的是关键在于实现企业自主报价。企业自主报价就是引导企业根据《计价规范》的方法和原则, 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消耗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已收集整理本企业的报价系统资料, 作为新的投标报价的依据。在我省预算定额改革中, 虽然已经实行了定额中的量价分离, 但现行消耗量定额中的消耗量和有关措施性费用仍是按照社会平均水平编制的, 由于施工企业未能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 企业按照定额的报价不能反映其实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造成了企业只是在按定额计算成本低水平上竞争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建筑企业要想提高自主报价的能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 应当尽快建立自己的企业定额。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积极扶持先进企业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相关规定, 针对市场的变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定额, 使企业能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调整优化企业内部结构, 来适应市场, 发展自己, 由市场形成价格。消耗量部分可以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测定, 从而确定企业分部分项工程生产要素的消耗量;综合价格部分可以通过对建立历史资料项目库以参考过去类似项目来确定工程的造价。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在依照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通过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和监督市场的计价行为, 并依法采取可行的方式来控制建筑市场中的恶性竞争的发生, 防止低于成本价中标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建立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相配套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1) 经评审的合理最低价中标法 (下简称“最低价中标法”)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投资效益, 有利于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遏制腐败现象, 是国际通行的评标办法, 虽然在近几年的试行过程中, 业界存在普遍担忧, 认为最低价中标法扰乱市场秩序, 特别产生了工程质量下降的隐忧, 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应当看到最适合于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是最低价中标评标办法, 所以我们应充分研究其合理内核,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 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起一套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定标方法, 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堵住建设市场恶性竞争的漏洞, 净化建筑市场环境, 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促进我国有形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2)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必须有详细明确的工程合同管理方法, 我国由建设部颁发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GF-1999-0201)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实施后已不适应, 如工程索赔、风险管理办法、清单工程量的合同地位等未作出详细规定, 有必要参考菲迪克 (FIDIC) 合同条件及时出台与新的计价模式相配套的工程合同管理办法, 以满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需求。

3.4 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 建立并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包括经济、设计施工、工程材料、价值工程、数学统筹、财务金融、统计及法律等内容。各种工程造价信息的内在联系千丝万缕, 传统的管理模式、收集、整理和发布方法显然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更不适应入世后国际竞争的要求。信息技术不止是一项技术, 更是管理思想、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所以必须加快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管理系统、工程造价确定系统, 工程造价控制系统;工程造价资料系统;积极推广使用计算机建立资料与信息数据库, 开发通用管理软件程序, 实行网络管理, 资源共享, 通过网络发布国内外有关信息, 为政府和社会投资或参与建设项目的各方提供信息服务, 同时为我国建设工程逐步由市场形成价格创造条件。

4 结束语

中国加人WTO以后, 作为服务贸易的工程造价管理无疑也将被纳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但就目前的行业竞争力而言, 远远不能满足人世后竞争的要求, 今后我们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人员要更加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工程造价管理和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内容, 逐步建立起在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 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如何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改革

参考文献

[1] 姚立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行政管理改革, 2002 (78-104, 336-355) .

[2] 中国计划出版社尹贻林等: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2001 (7-9, 198-347) .

[3] 建质[2005]119号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一篇:自控系统信号干扰问题探讨下一篇:经济法视野下企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