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考试要点(推荐8篇)
第一节 工程造价的基本内容
1、工程造价的概念:通常是指工程建设预计或实际支出的费用。
2、工程造价的含义:
(1)含义一:投资者(业主):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建设工程造价就是建设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
(2)含义二:市场交易角度:指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工程发承包交易活动中所
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或建设工程总费用。
3、工程计价的特征:
包括:单件性、多次性、组合性、多样性、复杂性。
(3)单件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特点决定了每项工程都必须单独计算造价;
(4)多次性:工程项目需要按一定的建设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工程造价也需要在不同
阶段多次进行,以保证工程造价计算的准确性和控制的有效性。
(5)体现在:投资估算、概算造价、修正概算造价、预算造价、合同价、结算价、决算
价
(6)组合性:工程造价的计算是分步组合形成的,这一特征与建设项目的组合性有关。
(7)工程造价的组合过程是:分部分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
项目总造价。
(8)计价方法的多样性:工程项目的多次计价有其不同的计价依据,每次计价的精确度
要求也不相同,由此决定了计价方法的多样性。
(9)计价依据的复杂性:由于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较多,决定了计价依据的复杂性。
4、工程造价的相关概念:
(10)静态投资:以某一基准年、月的建设要素的价格为依据所计算出的建设项目投资的瞬间值。
(11)静态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
预备费、(12)动态投资: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预计投资需要量的总和。
(13)动态投资包括:静态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有关税费、涨价预备费等。
1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管理过程, 它贯穿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始终。
1.1 决策阶段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因此其决策阶段受到许多管理因素的影响, 既有主观因素, 又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决策部门对方案的选择,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产水平以及资金基础等等。因此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的决策阶段是一个需要特别慎重和严谨行事的阶段, 对此阶段进行管理的主要方面之一就是财务评价, 计算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 以评估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 很多电力工程在决策阶段进行财务评价时忽略了价格的相对变动, 导致对项目盈利能力的评估产生偏差。而且由于市场对电力的需求量很大, 很多地区仓促进行电力建设, 对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 财务评价只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内容, 给电力工程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1.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阶段, 它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电力工程的成败, 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的正确与否, 结构和材料的运用恰当与否都是设计阶段直接面对的问题。长期以来, 电力工程都难以达到技术和成本的和谐, 普遍存在着, 只管技术不管成本和只管成本不管技术的不良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竞争机制被运用到设计阶段中来, 上述不良现象有所改善, 但新的问题也被引入, 在投资成本和工程质量的把控发面没有取得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1.3 招标阶段
招标阶段意味着电力工程的施工任务外包, 各施工企业投标竞争, 从中选出强者, 跟发包单位签订合同按规定进行施工。然而由于电力工程的专业性太强, 电力工程的施工存在行业垄断的现象, 使得很多电力工程的招标成为形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投标的企业不再特别重视报价的分析整理和对重要资料的收集, 这样就无法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这种不公平现象使得电力工程的施工长期缺乏合理的竞争, 电力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给电力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4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电力工程的具体实施阶段, 也是整个过程中花费最多的阶段。电力工程浩繁重大, 影响因素较多, 故而有时会出现工程变更的现象, 虽然工程的变更可能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引起, 也有可能由承包单位和自然因素引起, 但工程的变更往往会导致各方出现矛盾和纠纷。而且受到灾害性天气和地理条件变化等影响, 电力工程在工期和造价等方面容易出现超出合同规定的事情发生, 这时也会引起各方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给电力工程的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2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要点
为解决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 并着重把握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要点, 真正促进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当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是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 为改善当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混乱的局面, 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首先, 合同管理要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减少和避免因合同规定不详细或不规范而导致的纠纷的发生。其次, 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井然有序的招标投标环境, 建立一个开放有序、规范法制的市场体系, 使所有的电力工程企业可以凭自己的真技术去投标。只有按照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道路走下去, 电力工程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2 建立电力工程造价信息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信息化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发展趋势,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 但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引进信息技术, 绝对不是简单的添加软件设施而已, 而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能够随时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组合, 充分积累大量的资料, 并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变化。这样就可以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服务支持, 使有关各方更高效更准确地进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有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网站, 但是我们仍需努力研究创新, 加快创立一个可以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全面共享的平台, 这样才能有力促进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持久发展。
2.3 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审计工作
电力工程规模比较大, 且周期特别长, 其设备投资也比较大, 因此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审计工作, 及时发现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缺陷和薄弱的地方是十分必要的。而此项工作主要是对电力工程的投资以及各种造价相关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有利于监督电力工程的各个项目正确地贯彻落实法律规范和制度, 促进各个项目加强内部管理, 节约成本, 提高收益。可以及时发现有关违规或违法行为, 维护正常的运行秩序, 减少灾害损失。另外, 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审计工作还可以对电力工程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促进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正常进行。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审计工作要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和落脚点, 去审查各项建设活动的成绩与不足, 正确处理好节约成本与提高效益之间的关系, 保障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高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 该文分析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并深入探讨其问题及其成因, 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要点, 以实现对电力工程造价的科学化与法制化的管理, 只有使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走上科学化、信息化和法制化的发展道路, 才能提高整个电力工程的效益, 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成.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J].时代金融, 2011 (3) :43, 49.
[2]黄乃明.电力工程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要点分析[J].才智, 2011 (11) :25.
[3]张俊音.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安全, 2013 (11) :70-72.
[4]李建武.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 (8) :51-52.
[5]刘仲华.浅析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J].电子世界, 2014 (14) :414.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要点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程建设项目。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有必要对项目进行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顾名思义,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即为在整个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对工程造价动态地进行监理、控制、检查,这个管理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
1.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下,改革需要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配置社会资源也需要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有关项目工程方面的多项管理制度的确定,以及一些工程方面索赔的大量出现,增加了对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其不仅要具备经济法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工程计量与计价方面熟悉,以在工程造价方面能够全方位地给予建筑投资者帮助。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循环、科学地对项目成本支出进行估算、计划、控制、考核、分析、纠正的管理过程,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投资的经济收益。通过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可使项目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投资利润,顺利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的目标。
2.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要点分析
2.1投资决策阶段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均有必要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管理,尤其是投资决策阶段的管理尤为重要,此阶段的一些技术经济决策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应确保技术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整个项目的重点,只有项目决策正确,才有可能最终实现优化资源的目的,因此应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及管理的合理性,以顺利地实施项目。经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幅度在80%~90%,由此可知项目决策阶段的内容会对后面阶段的工程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投资决策阶段估算工程项目造价过程中,应该根据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劳动力投入等方面的指标,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如匡算法、比例法、系数法、单位指数法等),以高精度的投资估算,编制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向项目决策层提供完备的决策依据,使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成为预测和考核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
2.2设计阶段
由于投资决策阶段都是根据估算进行投资,因此工程造价会有很大的差距。在项目的投资决策作出后,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即为设计,只有在设计阶段,结合施工图所确定出的工程造价才更加的合理。因此在设计阶段加大控制水平。工程设计阶段要注重技术与经济的有机连接,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对项目开展的意图进行具体描述的过程,是工程项目的灵魂,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我国在设计阶段一直是对技术较为重视、对经济方面一直有所忽视,而技术设计人员又往往不关心工程的造价而仅负责设计工程的质量,导致优化设计方案无法通过。若设计较为先进、合理,则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还能节约项目投资成本、增加经济收益。但在项目工程施工的开始阶段,节约工程造价受到技术组织措施的影响幅度约为10%。因此,在确保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若合理地进行设计,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工程的造价,其关键在于充分地对设计潜力进行挖掘。
2.3实施阶段
(1)有效控制项目前期的拆迁成本管理。工程造价中比重较大且控制难度较高的部分为拆迁成本,应在开始实施工程前采取一定的手段(包括精细勘察、行政干预等),对工程项目要拆迁的范围及规模予以明确,选择的评估公司一定要确保其有充足的经验,估算出土地使用权及附属物等的价值,再选择有资质和业绩良好的拆除公司完成拆迁工作,通过对辅助单位的考核与奖励,实现工程造价在项目前期阶段的有效过程管理。
(2)加强施工图图纸审核。对施工图要加强审核,对设计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审核,除此之外,在施工图图纸的会审过程也要加强管理,尽量将漏洞在项目开工之前予以消除。
(3)强化管理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实施。对招标及投标过程的管理要加强,这是确保建筑市场逐渐规范、走向国际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对于承包单位,原则上是择优选择,从多个方面降低工程造价,以促使价格的规范,确保工程投资的合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强招标文件编制的准备性。正确表述工程内容、合同条款、施工条件、投标文件编制依据等内容,避免后期由此引起的洽商;强化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全面熟悉施工图纸,依据工程量编制办法,准确地计算出工程量,正确选取工程量清单编码,全面确切表述工程项目特征,尽量减少由此引起的大幅度造价变动;强化控制价或标底的编制工作。选择合适的工程造价工作团队,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充分掌握和了解施工过程,准确理解招标文件的有关内容,正确选择和运用预算定额及组价相关规定,合理采用人力、设备材料、机械等价格信息,确保控制价或标底数据的合理性;充分使用招标过程中清标的造价管理手段。通过清标,使投标单价中不平衡报价方法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工程结算时工程造价飙升风险,节约工程造价,实现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合同的签订。合同是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依据,在合同起草、编制起始阶段,应由技经、技术、法务、财务、合同执行等相关人员充分参与或主持,在合同签订的源头控制内容风险;在谈判阶段,应由合同执行人员组织技经、技术、法律等人员共同讨论,达成合同谈判共识,由技经人员统一合同条款的内容口径,形成工程造价管理的文件依据,有效管控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合同条款理解定位模糊、错误执行等风险;工程合同价的控制。要突破工程合同价,关键在于变更洽商工程,而各工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均存在变更洽商工程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应有效控制变更洽商工程。
合同签订后,应由技经、法务等人员对项目管理技术团队进行合同交底工作,详细充分的解读合同中各关键条款,强化项目管理团队控制工程造价的思想意识,减少设计变更、洽商的签署。
(4)核实施工图的预算。应对施工图的预算进行严格审核,参考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地核定预算。
2.4竣工结算阶段
在对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中,竣工结算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业主和施工单位均相当重视项目工程的竣工结算工作。竣工阶段阶段的工程造价要根据施工合同,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地做好造价管理。一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合同对竣工内容进行核对、验收;二是结合工程竣工图核对验收项目中所有的隐蔽工程;三是对于工程设计的变更,要实行签证制度;四是综合竣工图、签证等现场对项目的工程量进行核实。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既了解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又明确了重要环节的管理方法,然后将之落实到工程实践当中,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在今后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增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思想意识,把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郭进.基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2219-2219.
[2]鲁怡,夏建龙.关于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3).
一、食品食物
食物--自然界生长的可供人们食用的各种动植物统称为食物。
食品的概念
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
根据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和爱好及其他特殊要求,利用各种动植物原料,采用各种加工处理方法,制成形态、风味、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等各不相同的花色品繁多的加工品。《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意义。
1、提高人民的营养和健康水平--------首要任务
食品对健康的重要性表现在三方面:营养功能、感官风味功能和生理调节功能。
2、新食品的开发-------理论基础
宇航食品、专用功能性食品(婴儿母乳替代品)
3、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重要职责
食物中毒现象、食源性疾病都是因为食物遭受到了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化学物质的污染而引起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
4、食品法规和标准的建设--推动作用 HACCP、GMP、5、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物技术、膜分离、速冻技术、气调保鲜技术、灭菌保鲜技术。
三、中国食品工业可分为哪十个行业。
1.食品加工业及相关行业2.食品制造3.乳制品制造业4.罐头食品制造业5.发酵制品业6.调味品制造业7.食品添加剂制造业8.其他食品制造业9.饮料制造业10.烟草加工业
四、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意义
1.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盛衰和国家的强弱;
2.推动农业的发展,促进生态平衡;
3.推动其他工业的发展(如包装材料、加工机械、设备材料等);
4.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5.食品工业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积累资金和外汇收入
6.增强国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7.在军事上、政治上具有保证作用和支持作用
五、食品工业存在的和问题
(1)食品加工程度低,综合利用差。
(2)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缺乏高素质技术人员。
(3)食品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食品工业比较落后。
(4)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形成,食品加工长缺乏稳定优质的原料基地。
(5)行业结构与扩大内需、提高人民营养健康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
◆粗加工食物多,深加工、精加工食物少;
◆烟酒等嗜好食品所占比重大;
◆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发展较慢。
六、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种类
食品中的很多成分在空气中都会被氧化,如VC,VA,胡萝卜素等。另外,某些金属如铜、铁都是氧化作用的高效催化剂。
目前食品中用的最有效的抗氧化剂:BHA(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BHT)、(PG)没食子酸丙酯、(TBHQ)
七、生物体内酶的作用
所有生物体中都含有酶,其作用包括:
①果蔬生长过程中,酶控制着与成熟相关的生化反应
②果蔬收获后酶仍然控制着后熟过程直至腐败。
③酶可改进加工食品的色泽、风味、组织结构、营养价值。
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加热可使酶、微生物灭活,可保持食品的贮
藏稳定性。
⑤酶促反应的专一性较强,通过调节温度、pH等措施可促进酶促
反应。
八、膳食指南的核心与内容
指南的核心: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满足需要。
指南的主要内容: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及瘦肉,少吃肥肉及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保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落实: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图
九、果胶物质的种类与作用
果蔬中的果胶物质以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三种形式存在。
根据果胶分子中的羧基被甲醇酯化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
1.果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2.果胶是亲水性的胶体,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凝胶。
十、肉的食用品质和物理性质
肉的食用品质
1颜色(色泽)2滋味和气味3保水性4嫩度
物理性质
体积质量(容重)kg/m3
比热容:1kg肉升降1℃所需的热量。
a.冰点以上C=a/100+0.2b/100
b.冰点以下C=0.5a/100+0.2b/100
热导率:肉在一定温度下,每小时每米传导的热量
肉的冰点:肉中水分开始结冰的温度。
十一、肉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1.加热
——风味——色泽
——肌肉蛋白质——浸出物
——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腌制
——色泽——持水力
十二、水产原料的特性
1.多样性 2.多变性 3.鱼体大小、部位对成分的影响 4.不同季节鱼体成分的变化 5.容易腐败变质
十三、鱼贝类死后的变化和保鲜
变化:僵直——自溶——腐败
保鲜:
1.鲜度判定法
(1)感观法
(2)细菌学方法
(3)物理学方法
2.保鲜方法
(1)冰冷却法(0~3℃,7~12d)
(2)冷却海水冷却法(0~1℃)
(3)微冻保鲜法(-3℃,20~30d)
(4)化学方法:1.测K值 2.测VBN量 3.测三甲胺量 4.测pH值
十四、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
1.微生物的影响
2.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
3.呼吸作用
4.蒸腾和失水
5.成熟和后熟
6.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十五、HACCP的特点
1.针对性 2.预防性 3.经济性 4.实用性 5.强制性 6.动态性
十六、应用HACCP的优点
1.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可采取纠正措施,因而是积极主动的控制。
2.通过易于监视的特性如时间、温度和外观实施控制。监控方法简单、直观、可操作性强、快速。
3.只要需要就能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迅速进行控制。
4.与依靠化学分析微生物检验进行控制相比,费用低廉。
5.由直接专注于食品加工的人员控制生产操作。
6.由于控制集中于生产操作的关键点,就可以对每批产品采取更多的保证措施。使工厂重视工艺的改进,降低产品损耗。
7.HACCP能用于潜在危害的预告,通过监测结果趋向来预告。
8.HACCP涉及到与产品安全性有关的各层次的职工,包括非技术性的人员,即全员参与.十七、GMP和HACCP的关系
二者都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GMP是适用于所有相同类型产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原理。
HACCP依据食品生产厂及其生产过程不同而不同。
GMP的内容是全面的。HACCP突出对重点环节的控制,以点带面来保证整个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的安全。
从各自特点来看,GMP要求是硬性的、固定的,HACCP是灵活的、可调的。GMP和HACCP在食品企业卫生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GMP是制定和实施HACCP计划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果企业没有达到GMP法规的要求,那么HACCP计划就是一句空话。
十八、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异同
1.概念不同:有机食品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名称;绿色食品只是国内的称谓。二者的原料来源、生产标准、技术要求也存在一些差别。
2.认证渠道不同: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从事有机食品的检查认证。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是绿色食品的检查认证机构。
3.相同点:都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的食品,代表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十九、食品污染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食品污染是指食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食品污染的特点:
1.直接污染,食物链富集(陆生、水生)
2.急性,慢性危害
3.不能通过感官识别(细菌污染除外)
4.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完全消除(特别是有毒化学污染)
食品污染的分类
食品污染物大致可分为:
(1)食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物(如毒蘑菇、河豚鱼);
(2)环境污染物(如工业“三废”);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食品加工、贮存、运输及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或工具、用具中的污染物。按污染源的性质: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按污染物的来源与方式:内源性和外源性
按污染源的特性:生物性污染和非生物性污染
二十、食品污染和来源和途径
内源性污染: 食品动物在生前受到的污染,又称第一次污染.内源性生物性污染: 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由本身带的微生物或寄生虫而造成的食品污染.(1)畜禽生前感染人兽共患病.(肉,蛋,乳被污染)
(2)畜禽生前感染固有疾病,抵抗力下降引起继发性感染.(3)畜禽生活期间带染某些微生物,畜禽抵抗力下降引起这些微生物浸入肌肉,肝脏等部位,造成肉品污染.内源性化学污染:畜禽吃食受化学污染的饲料而使污染物富集.(富集浓度可达饲料或环境浓度的上百万倍.”垃圾猪””垃圾鱼””垃圾….)
内源性放射性污染:
水生生物对放射性物质的浓集作用:浓集系数=机体放射性物质浓度/水体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外源性污染:动物性食品在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烹饪等过程中受到的污染.又称第二次污染.外源性生物性污染:食品在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烹饪等过程中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使起受到微生物等的污染.(1)通过水的污染(2)通过空气的污染(3)通过土壤的污染(4)生产加工过程的污染(5)运输/保藏过程的污染(6)病媒害虫的污染
外源性化学性污染:食品在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烹饪等过程中受到有毒害化学物质的污染.(1)空气(2)水(3)土壤(4)运输(5)生产加工
二十一、食品生物性污染的评价指标
细菌菌相;菌落;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菌群MPN;致病菌;寄生虫。
细菌菌相:动物性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的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称之为优势菌种。
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数。
细菌总数:将食品经过适当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这种计数结果称为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致病菌:指在100ml(g)食品检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最近似或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
:主要指肠道致病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病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食品中不得检出致病菌。与
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相比,致病性微生物与食物中毒和疾病发生的关系已不再是推测性和潜在性的,而是肯定性和直接的。
我国列入国家标准的致病性微生物有12种,每种都有详细、完整的检验方法。
寄生虫:食品中不得检出
二十二、食品污染的危害
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可以归结为:(1)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2)造成急性食物中毒;(3)引起机体的急性、慢性危害;(4)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引起动物性食品腐败变质;人类感染性疾病;微生物性中毒
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急性,慢性中毒;致突变;致畸形和致癌.部分有毒化学物质的急性中毒:
二十三、导致食品腐败的原因
导致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种类型。
具体说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微生物的生长活动,一般指细菌、酵母和霉菌;
②食品中酶的活性和其他化学反应;
③昆虫、寄生虫和啮齿动物的侵染;
④食品温度控制不当;
⑤吸水或失水;
⑥氧参与的反应;
⑦光;
⑧物理胁迫或滥用;
⑨时间
二十四、常用卫生指标有哪些
安全系数、日许量、最高残留量、休药期、菌落总数、大肠菌群MPN、致病性微生物等
工程咨询评估(了解)
(一)概念
指咨询工程单位接受委托,对其他单位编制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等进行的评估论证,提出明确评估结论和建议。
(二)分类
(1)企业委托的咨询评估
对企业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评估。
(2)金融机构委托的咨询评估
受金融机构委托对企业投资项目借款偿还能力及违约风险等进行评估。
(3)项目核准机关委托的评估
对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进行评估。
(4)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委托的咨询评估
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咨询评估。
(5)政府部门委托对资金申请报告咨询评估
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政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或政府外债资金,政府主管部门接到资金申请报告后,委托工程咨询机构进行咨询评估。
典型题目:
[2008真题]下列工作中,属于项目前期阶段咨询服务范围的有()。
A.进行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B.进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C.进行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D.编写政府投资补助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E.从事金融机构委托的企业资信调查
答案:[ACDE]
来源:环球网校咨询工程师
分享
首次分享者:___Flona§ 已被分享41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2.管理的职能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人角色
(2)、信息角色:监督人角色、传播者、发言人角色
(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科学管理理论
(1)、目的: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2)、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3)、主要内容:a.工作定额
b.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
额完成工作定额;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6.组织管理理论
(1)、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
(2)、韦伯:a.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b.特点:(1)、存在明确的分工;
(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
(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
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3)、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a.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
b.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
c.明确组织的目标
7.行为管理理论
(1)、霍桑试验: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
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1.决策的定义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过程
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
3.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
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
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的因素
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4.决策方法
一、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1)、“瘦狗”型的经营单位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只能带来很少的现金和利润,甚至可能亏损。对这种不景气的业务,应该采取收缩甚至放弃的战略。
(2)、“幼童”型的经营单位业务增长率较高,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
(3)、“金牛”型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多的利润,同时需要较少的资金投资。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
(4)、“明星”型经营单位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代表着最高利润增长率和最佳投资机会,企业应该不失时机地投入必要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二、确定型决策方法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普通的连续型规划和整数规划
单目标规划、多目标规划、目的规划、网络优化。见P98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P101
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四、决策树的应用P104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计划是一个包括环境分析、目标确定、方案选择的过程,决策只是这一过程某一阶段的工作内容。
区别: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计划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
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联系: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2.计划的性质
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3.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时间长短)
(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职能空间)
(三)、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综合性程度)
(四)、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明确性)
(五)、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程序化程度)
4.计划编制过程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在(三)、研究过去
(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八章组织设计
1.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2.组织结构的三种特性
(一)、复杂性是指每一个组织内部在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上存在着的巨大差别性。
(二)、规范性是指组织需要靠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划地引导员工的行为。
(三)、集权性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利在管理层级中分布与集中的程度。
3.组织设计的原则
(1)、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控制幅度原则
(4)、权责对等原则
(5)、柔性经济原则
4.职能部门化
优点: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最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缺点:由于人、财、物等资源的过分集中,不利于开拓远区市场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同时,这种划分方式也可能助长部门主义风气,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部门利益高于企业整体利益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到组织总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职权的过分集中,部门主管虽容易得到锻炼,却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也不利于“多面手”式的人才成长。
5.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优点:各部门专注于产品的经营,并且充分合理地利用专有资产,提高专业化经营的效率水平,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不同产品和服务项目间的合理竞争,而且有助于比较不同部门对企业的贡献,有助于决策部门加强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指导和调整。另外,这种划分方式也为“多面手”式的管理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成长条件。
缺点:企业需要更多的“多面手”式的人才去管理各个产品部门;各个部门同样有可能存在本位主义倾向,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另外,部门中某些职能管理机构的重复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总部对“多面手”式人才的监督成本。
6.矩阵型结构
优点:一方面可以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
缺点:组织中的信息和权利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之间势必会为争取有限的资源或因权力不平衡而发生矛盾,另外,一些项目成员接受双重领导,他们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矛盾的技能;成员之间还可能会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这同样会影响组织效率的发挥。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1)、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
(2)、选配合适的人员
(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2.企业对管理人员的一般要求
(1)、管理的愿望
(2)、良好的品德
(3)、勇于创新的精神
(4)、较高的决策能力
3.外部招聘的优势
(1)、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
(2)、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4.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1)、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2)、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
(3)、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5.内部提升
优点:(1)、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弊端:(1)、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
(2)、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6.绩效评估的作用
(1)、绩效评估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绩效评估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绩效评估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4)、绩效评估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5)、绩效评估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有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组织变革的过程
(1)、解冻阶段
组织在解冻期间的中心任务是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组织必须通过积极的引导,激励员工更新观念、接受改革并参与其中。
(2)、变革阶段
组织要把激发起来的改革热情转化为改革的行为,关键是要能运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减少对变革的抵制,进一步调动员工参与变革的积极性,是变革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事业。
(3)、再冻结阶段
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后,还应采取种种手段对员工的心理状态、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进行不断地巩固和强化。
2.组织变革是一种对现有状况进行改变的努力,任何变革都常常会遇到来自各种变革对象的阻力和反抗。
第十一章领导概论
1.领导权力的来源
(1)、法定性权力
(2)、奖赏性权力
(3)、惩罚性权力
(4)、感召性权力
(5)、专长性权力
2.有效的领导者的共同特性
(1)、努力进取,渴望成功
(2)、强烈的权力欲望
(3)、正直诚信,言行一致
(4)、充满自信
(5)、追求知识和信息
3.管理方格论P230
(1,9)型: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1,1)型:贫乏型管理
(5,5)型:中庸之道型管理
(9,1)型:任务型管理
(9,9)型:团队型管理
第十二章激励
1.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2.需要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保健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以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
4.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第十三章沟通
1.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
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2.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2)、培养“听”的艺术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6)、组成非管理工作组
(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1.控制的必要性
(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的差异
2.控制类型
(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
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2)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
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1.预算的种类
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预算、资金支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
2.库存控制P300
3.经营审计
1 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职责
1.1 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协调作用
为了使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得到提高,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对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都要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并且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在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进行选择中,必须高度重视,选择一些口碑好、信誉高的单位,并且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工作要处理好,在这期间,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能就是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好这一作用,对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有直接的作用。因此,要求建设单位将自身的协调与沟通能力有效的发挥出来,为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通过与各个单位之间进行良好的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开展。
1.2 设定工程项目实施计划
在对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设定中,建设单位应从对项目管理的重视角度出发,合理制定计划,在管理部门中落实项目管理工作,并且项目管理工作要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设计阶段一直到竣工阶段,为了使项目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在管理形式的选择上,要选择动态化的管理形式,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工程需要变更的时候做出合理的调整。合理的项目计划,是工程现场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支撑,同时也是项目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1.3 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性问题是各参建方都应该重视的首要问题,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工作中,也必须要对安全问题高度重视。项目进展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问题,一方面,安全纠纷会造成建设单位经济方面受损,另一方面,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会对建设单位项目开展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建设单位在参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将完善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并且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将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提出并要求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并且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合理化控制安全问题,将房建工程项目开展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此,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中,必须要对安全管理问题加以重视。
2 建设单位在房建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工作要点分析
为了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提高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就必须要将自身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从设计变更、项目监理、施工及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将施工现场管理机制制定出来,并不断进行完善,使之与施工现场管理的实际需求相符。
2.1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
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是房建工程项目质量提升的保证,所以,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将质量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首先,组织各参建方定期举行例会。如每周一或周五组织一次例会,要求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分包方及建设方都要参与其中,会议具体内容主要包含:施工承包方要将工程进展情况向各单位进行汇报,并且将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并且对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工程的计划进度等做出相关的建议及介绍;监理方要对自己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上报,通过对施工承包方的施工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对施工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列举,并且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提出来。根据定期监理例会中相关单位的发言,建设单位按照当前施工的实际情况,将自身的合理要求及意见提出。其次,严格审批施工材料。施工过程中,材料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质量与工程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为了确保房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建设单位必须要从材料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求监理单位对材料质量要做出相应的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施工要求,则不允许材料进场,严禁用于施工中。第三,对隐蔽性工程要注重验收。一般而言,项目管理的死角往往是由于建设单位不重视引起的,导致整个工程在部分环节施工质量方面不符合要求,影响了整体质量,因此为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合格,建设单位在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所有的工程环节全面进行验收,特别是针对隐蔽性工程更应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在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填写报验单,然后报经建设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质量检测站共同验收与监督,只有验收通过后,才能开始下一环节的施工。
2.2 对施工质量加强管理
对于任何工程来说,施工质量都是建设单位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产生决定性作用,并且对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产生影响作用。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建设方需严格要求监理方发挥自身的职能,严格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对施工材料、人员、技术及设备等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实现对项目质量的控制。此外,还需要求监理方应该定期组织各参建方进行联合质量检查,检查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敦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解决。在材料质量控制中,从材料采购环节开始,就要进行重视,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材料,并对所选材料进行现场抽样,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杜绝使用,避免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且留下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对于房建工程项目而言,建设单位有责任进行项目的管理,通过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加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施工造价等得到合理的控制,保证项目效果的实现。基于此,建设单位必须重视项目管理,并且管理的核心要放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对施工现场人员、技术、材料等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保证工程按照要求规范性的实施,促使项目管理质量的提升,并在确保安全、经济、进度的情况下建设出更加优秀的建筑。
摘要:随着当前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对房建工程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整个房建工程项目的开发而言,建设单位的作用十分关键毋庸置疑,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参与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不可缺少,并能够有效的使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得到强化,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及进度均能得到提高。本文主要针对房建工程现场管理中建设单位的工作要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房建工程,现场管理,管理要点
参考文献
[1]张聪燕.浅析施工阶段建设单位的现场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214.
[2]陈铁生.关于建设单位做好现场签证管理的探讨[J].粮食流通技术,2014(04):42-44.
[3]张志红,柯贤辉.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国外建材科技,2007(04):164-166.
[4]田国晏.建设单位技术人员在项目建设中有效发挥现场管理职能浅议[J].河北水利,2011(10):33.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63-1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行业的改革也逐渐深入,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总体水平日益提高。生态园林城市概念的一经提出,全国各地纷纷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争先提出要创建园林示范城市,这一举措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优化了城市的人文居住和投资环境。因此,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是城市面貌的关键部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否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而言,我们应充分重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工作。
1 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合理规划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主管部门难以掌握,导致很多绿化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如工厂厂区内的绿化,工厂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行政审批部门的绿地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了迎合职工休息时间的休闲要求,提高其工厂的整体环境,就必须要进行园林绿化,同时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就随便种上几株树,大面积铺设草坪。整个园林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规划,景观效果差。
1.2 绿化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技术性不是很强,至使许多素质不高的施工队伍纷纷加入的绿化行业,施工中机械的照搬图纸,不能很好的跟设计者沟通,结果导致了竣工之后的景观效果与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大相径庭。
1.3 缺少专业的监理公司
园林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缺乏专业的监理知识,导致绿化监理单位在接受施工监理任务后,工程开工没有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从而影响了绿化工程地按期完成。
2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要点
2.1 提高园林绿化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从事绿化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事业进取心、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直接影响了景观效果。我们应充分调动园林绿化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牢牢树立起“保质保量”的思想,认真地做好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以优秀的工作作风,创造优质的园林绿化工程。
2.2 严把苗木质量关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流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选用原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非常关键,如果填方质量、苗木规格、铺装材料、亮化设施等如果不符合施工要求,工程竣工后也就不可能符合设计的标准,因此,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控制采用材料的质量。对苗木材料的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等均应进行全面控制,苗木出厂合格证、无病虫害记录、苗木规格表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工艺要进行充分论证,力求做到技术完善,材料过关。
2.3 确保苗木成活率
园林绿化工程是以植物景观的展现为主的,因此,苗木的成活率高低将影响到园林工程作品,苗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化植物,不同品种的苗木具有各自的生长规律,其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栽植季节和恰当的栽植时间也各有差别。我们只有充分掌握苗木的生态习性,遵循其生长规律,在恰当的时间栽植不同苗木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可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
2.4 控制施工工序
每个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和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工序,使每一个分项工程都符合竣工验收标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對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检查,自检与抽检缺一不可,只要当上一道工序符合验收标准时,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只有将每一道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好,整个工程项目才能够顺利完成。
2.5 实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实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理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应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既维护建设单位的利益,又能够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从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竣工。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作品的景观效果。
2.6 后期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限为一个月,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五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五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率。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后期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枯死;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 小结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同时要具备现场施工指导等方面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创造出宜人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志佳,古洪生.试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5.
[2] 梁爱娟.试论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科学之友(C版),2009,09.
[3] 郭亚卓.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09,31.
【工程造价管理考试要点】推荐阅读: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要点整理笔记11-17
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06-07
2019年造价工程师考试10-02
造价工程师考试每日学习计划表12-08
浅析工程造价管理07-21
工程造价管理教案11-05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调整09-13
工程造价管理的案例11-12
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12-20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设置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