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共11篇)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1

关键词:工程建设;人员管理;问题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37-01

工程建设之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最大作用,要凭规范并且合理的制度来强化管理,同时不忘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管人,做到全方位的提升员工的能力。本文便以工程建设作为分析的样本,通过对工程建设中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找加强人员管理,提升人员积极性,最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的途径,以期为当前工程建设提供较好的启发和建议。

建筑工程人员管理常见的问题

1.1 施工现场管理的问题

建筑施工周期一般较长,施工时需要投入大量劳力,这种情况想要合理管理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变得复杂和困难,下面便对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一概述。

首先,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存在着部分施工企业至今未建立起项目经理负责制度的情况,在管理技术上没有较大的提升,甚至依然使用旧的管理模式,这表现为对施工中的各种资源未进行分体管理,从而致使了工程管理的混乱情况。

其次,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并非都是专业人员,有些是临时性的非专业施工人员,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所以不清楚什么是安全施工和规范施工,不会利用施工工艺进行熟练施工。再者,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因为不戴安全帽施工或施工方法错误造成的坍塌事件等安全事故在现实中频频发生,这就为现场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最后,在当下的各种管理及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形式主义”,这为施工现场管理买下了隐患。同时,很多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建设不完备、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项目经理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这些都会制约施工现场的管理,致使工程的成本增加,利润降低。

1.2 施工中的人员安全问题管理薄弱

在建筑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整体素质却没有提高,有些还出现整体素质变差的状况,这就对工程建设人员管理造成了麻烦。再者,目前项目经理的任职标准是由工作业绩决定的,而缺乏健全的继续教育和知识进修制度,项目经理队伍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知识老化,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于建造规模小、结构较简单的建筑工程,管理层只能凭借多年施工经验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一旦进行大规模、结构复杂且其中还要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新型建筑工程就暴露出管理上的弊病,如:制定的施工方案没有针对性、安全防护计算错漏,还有防护设施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等问题,导致现场施工过程中状况频出,所以只凭借经验做的现场安全措施,为安全施工留下巨大隐患。

安全事故的频出不仅仅会给建筑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伤害。现实中,项目经理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技术素质差是造成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施工管理单位普遍对安全员这个职位不重视。大部分施工单位的专职安全员的职责是制作安全资料,只是应付检查而设置,根本没有按照规定为施工人员配置安全员。安全员整体素质不高,建筑单位对其进行考核的内容较少涉及现场安全管理中的机械设备和安全技术等专业知识。这类安全员不但没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会因为瞎指挥造成安全事故。目前部分施工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招收大量农民工,对他们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各种针对农民工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他们对现场施工中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进行违章作业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很多,所以针对农民工建立系统性的培训和管理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

加强建筑工程人员管理的措施

2.1 引进、培训专业技能人员

为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必须大力提高施工人员素质。首先要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建筑施工中有很多员工不具备专业施工技术,专业素质不过硬,对这部分人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使他们根据施工图纸来科学施工,严禁违规操作。施工现场的情况复杂多变,矛盾重重,问题往往层出不穷,所以遇到特殊情况时,要按照规范的施工方法来灵活施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定期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保持施工过程中的高效性。

2.2 强化现场施工的人员管理调度

工程项目是很多人运用建筑材料共同创造出来的,所以建筑工程的成败取决于人。如果建筑单位拥有一个纪律严明、综合素质高、富有创造力的施工队伍,就能完成每项质量优良的建筑工程。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但执行时无法落实,使现场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原因在于施工现场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或落实的不彻底。所以管理人员除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外,还需要将施工任务合理分配到具体到个人。当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直接找负责人了解情况,杜绝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

2.3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

通过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施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以及设备性能、操作规范和安全法规等。通过实施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自我保护技能,降低在工程中发生人身事故的风险。此外,对不同种类的施工人员要分别进行安全教育,达到全面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和技能的目标。当然,安全员要在全体员工中坚持不懈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思想,让安全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全体员工树立起安全意识。

2.4 加强持证上岗管理

施工现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施工人员没有专业的素质,那么极易产生危险状况。所以,为了保证安全,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此,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全员持证上岗的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在真正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所有人员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及演习工作,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作业。因此加强持证上岗管理,不断完善项目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对于加强成本、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

2.5 加强奖惩制度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会给给予职工奖励,从现实情况来看,如果能够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且工资较为理想,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会显著提升。此外,管理者还应善于发现员工的特长之处,积极鼓励员工的特殊才能,发掘具有潜力的员工。同时,要把发展和效益紧密结合。

成功的管理者,要懂得满足员工的需要,如果做到了这点,员工才能听从管理,努力积极地工作。此外,还应注意的是,面对员工的需要,还应该要在精神上给予其一定的满足。总之,让员工感到自己是工程集体中的组成部分,对员工价值的肯定有时胜过物质奖励的影响。结 语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公路施工也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质量管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做好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对于公路工程能否顺利地进行施工、对于公路未来的安全使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所以, 我们必须严格地控制公路工程的质量, 把公路工程质量放在第一要素, 一切工作都要以质量为前提条件, 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一切管理工作。为了将质量管理工作做好, 必须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抓起, 并且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重点, 只有每道施工工序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施工, 才能保障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

1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措施

“安全为本, 质量第一”、“质量即生命, 责任重于泰山”, 不少公路工程施工现场都打着这样的宣传标语, 但是, 公路工程质量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就像前中国足球国家队主教练米卢说的那样:“态度决定一切”。公路工程质量安全不是只喊口号就能提高的, 还需要真刀真枪的去做, 去提高施工人员的公路工程质量意识。

(1) 做好公路工程质量宣传工作。

做好公路工程质量的规范操作宣传工作, 使施工人员时刻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提高施工人员对公路工程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让施工人员自觉地树立“人人要安全”的意识, 自觉地遵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创建平安公路工程, 构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2) 建立健全质量考核机制。

施工单位要搞好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 切实把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在质量与工程施工进度等产生矛盾的时候, 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质量第一”的原则。建立健全质量考核制度, 经常开展组织各种形式的考核和检查, 考核时要做到全面、细致、深入, 考核结果要与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先进评比等直接挂钩, 实行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制。

(3) 做好公路工程质量预防工作。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更要如此。必须坚持“综合治理、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方针政策, 严格落实质量问题分析制度,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经常查找公路工程质量中的各类隐患事故苗头与不安全因素, 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做到防患于未然, 事事时时都要有所警惕, 时刻保持良好的安全心态。

(4) 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学习。

丰富的质量管理知识有益于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学习质量法规法律、制度可以增强大家的法制观念,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自觉地按照法规法律办事。学习施工操作规范, 可以使施工人员合理施工, 精心施工。“干道德工程, 让百姓放心”。

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 加强质量控制的途径应从检验、施工、路面、设计四个方面着手。

(1) 控制公路设计方案质量。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影响因素非常多, 公路方案设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只能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的进行, 修改不合理的设计。一些重大的设计变更要严格按照设计变更报批手续办理, 非重大的设计变更要由工程监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会审, 决定处理办法。对公路设计中存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漏误、不详细的地方, 监理单位的工程师可以进行补充规定, 或者进行书面的明确解释。对设计进行最大程度的完善, 消除设计隐患。

(2) 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

对于公路工程所使用的砂石、生石灰、沥青、水泥、钢材等材料, 必须严格把住使用关、运输保险关、检测关、采购四个“关卡”, 要选择优秀的材料保管人员和采购人员, 提高质量鉴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要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 选择有一定资金和技术保证、国家认证许可的材料厂家。要选择有良好市场口碑、合格证等证件齐全的材料。针对目前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同时要对材料的使用、运输保险、检测、采购等加强监督, 保证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进工地。

(3)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前, 首先要做好工程试验。如做好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的设计;做好沥青路面面层、路面的基层混合料的击实试验, 准确地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佳级配;做好路基土工的击实试验等。路基是整个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承受着路面的重力和本身自重, 而且还承受着路面上的车辆传递而来的重力。在路基施工过程中, 要控制好压实厚度, 在施工中应当先确定分层, 要保证每层厚度不能超过最大的松铺厚度, 也能不低于最小的松铺厚度;控制好碾压过程, 合理选择碾压机械, 在选择压路机的时候要根据土质, 合理地选择压路机。在施工过程中, 质量管理人员要随时抽查一些基础项目, 例如钢筋的绑扎长度或者焊接长度是否达到工程施工要求;配置混凝土的水、砂石料、水泥称量是否准确, 模板的搭设是否坚实牢固等。在施工过程中全程跟踪管理, 发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

(4) 公路工程的竣工验收。

公路工程的竣工验收是检验施工质量、检验设计、考核公路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对提高公路质量、公路质量管理水平以及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验收过程中应对最小视距、坡长、最大纵坡、加宽、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等进行仔细检查;对水文地质不良地段, 应对排水设施、边沟、边坡、路拱、厚度、宽度、中心线、压实度、稳定性等逐一检查。

3进一步做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建议

(1) 作为中标后的施工企业, 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充实项目经理部的质量管理与监理工作人员, 制定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 使质量管理与监理工作贯彻于整个工程施工之中。

(2) 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教育, 加强施工队伍的岗前培训, 层层分解质量目标, 使质量目标落实到最基层的施工人员身上, 落实到各个单项工程及各道工序上, 确保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3) 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的作用, 通过认真细致的试验检测工作, 为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切实做到试验数据指导工程施工, 使各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有据可查, 真正起到工地试验的作用。

(4) 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只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严把工程质量关, 提高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 才能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目标实现。当工程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 进度必须服从质量。但如果只抓质量, 不抓进度, 对施工企业来说, 毫无效益可言, 再好的质量也就没有依托。在工程施工中, 要做到以质量促进度, 以进度创效益, 所以, 最关键的是抓好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理工作。

(5) 施工企业要建立强有力的工程质量自检机构, 从上到下, 认真进行工程质量自检, 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使“企业自检”成为质量保证体系的第一关, 只有通过“企业自检”这一关, 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严把工程质量关。

(6) 承包人必须同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密切配合, 通过各方的协作配合, 齐心协力抓好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理工作, 坚决落实“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 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 把功夫用在平时, 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与监理中。平时严格要求项目中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 端正工作态度, 形成一种凡事有人负责, 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据可查的良好工作习惯, 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达到建设优质公路的目标。

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发展, 各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相互竞争, 以质量取胜, 以信誉占市场已成为必然。公路施工企业要在强手如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强化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理, 才能在竞争中占领市场、站稳脚跟。在质量管理与监理工作中, 实行“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笔者结合工程施工的实践, 对公路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谈一些体会。

关于加强值班人员管理的通知 篇3

各单位:

近期BWC对公司各单位夜间检查时,发现个别单位值班员存在不按时到岗、串岗、空岗等现象,致使安全防范工作存在隐患。为了防止被盗案件发生,确保公司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各单位要强化值班人员的管理,加大考核力度,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对本单位重点部位的巡逻检查,发现情况及时向BEC报告。现对公司各单位值班工作做如下要求:

1、值班员必须严格遵守各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中尽职尽责,服从管理。

2、值班员要准时到岗,检查值班区域内的门、窗、物品是否完好,夜间要做好重点时间段和要害部位巡查工作,并做好记录。

3、值班员不得擅自串岗、调班、换班,严禁带家属一同值

班或让家属替班。

4、严禁值班员酒后上班和在值班室喝酒。

5、值班员之间要相互协作,凡值班员不能履行职责,多次违反值班制度的,BWC将要求用人单位将其调离或清退。

6、值班地点必须配备值班电话,保持通讯畅通。

7、值班员要积极配合BWC的检查监督工作,熟知本单位领导和BWC值班电话,熟悉消防器材的存放地点及使用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8、BWC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将向该单位下发书面整改通知,在期限内达不到要求的,将对该单位行政第一负责人的绩效进行考核,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9、各单位更换值班员必须报BWC审核备案,由BWC统一办理出入证。

10、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请填写《值班员登记表》于X月X日前报BWC,联系人XXX,电话XXXXXXXX。

特此通知

BWC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4

县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

通海县人民法院

关于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

7月6日最高法院召开了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为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7月29日召开了全省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学习贯彻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二是总结98年以来我省法院队伍建设工作情况;三是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法院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重点是第三个问题。现根据会议精神,就通海法院今后如何

抓好队伍建设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法官职业化是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法院队伍建设的一条主线。

审判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法官作为国家公权的行使者,担负着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公正与正义的责任,是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最终裁决者。社会对法官的职业操守、专业能力、业外表现等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法官是正义的象征、公平的化身和良知的守护神。因此,法官要履行好法官的职责,除了具备公务员的任职条件外,还需要具备法官职业所需要的一些素质。即要拥有系统完整的法律知识结构;独特的法律思维方式;具备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公正信仰等。

但多年来,法官的职业特殊性在我国一直被忽视,把法院等同于行政和其它部门,尤其是《法官法》实施以前,对法官的选任几乎与其它机关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导致一些根本无法适应法院工作的人员进入到法院工作,虽经长期的培养教育,现仍有一批法院工作人员法学理论水平低下,缺乏现代司法理念的人留在法院队伍中,裁判不公、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治,严重影响了法院和法官的社会公信力。就通海法院来说,现有干警43名,正规院校毕业的法律本科生仅有2名,其他41人有的是高中毕业就进入法院,有的是化学、财会、纺织等专业毕业的大专生、中专生,没有经过法学理论的学习就直接进入法院工作,这些人边工作边学习,通过参加法律业余大学、党校法律专业、函授、自学考试等学习途径,取得了法律大专文凭、本科文凭。现还有22人参加法律专科升本科的函授学习。在文凭滥发的今天,文凭与水平相称的人廖廖无几。今年通海法院12名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结果只有一名通过考试,就是例证。我们一方

面审判力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有文凭但无法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官资格的人员却有一大批。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

最高法院和省法院召开的队伍建设工作会都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法院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法官法》,大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格高尚的法官队伍,为全面实现“公正与效率”世纪工作主题,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法官职业化的内涵和要求

法官职业化,即法官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专门职业,并具备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

强化法官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法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法官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思想基础。具体包

括八个方面的意识:一是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二是要有审判独立意识和中立意识,根据自已对法律的理解和对事实的判断作出裁判,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三是要有平等意识,坚持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依法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是要有公正意识,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守公开公平的司法程序,确保司法公正。五是要有效率意识,迅速、高效地履行司法职责,树立“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迟来的正义就是不正义”的思想,坚决消除拖拉现象,确保案件在审限内审结,使当事人尽快摆脱诉累,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何保护。六是要有自尊意识,深刻认识自已从事的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事业,自觉提升职业的神圣事业感和使命感。七是要有司法文明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尊守司法礼仪,坚决防止和克服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等现象。八是要有廉洁意识,做到清廉如水,一身正气,执法如山。

在法官的职业意识中,公正意识是核心,公正是法官的生命,是法院形象的基础。失去公正法官将一无所有,失去公正法院作出的裁判就无公信力可言。

提高法官的职业技能。法官的基本职责,就是通过审判工作“定纷止争”来实现社会正义。合格的法官不仅应当具备深厚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经验,同时还必须具有熟练驾驭审判活动的能力。新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审判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法官不可能通晓所有审判领城的理论与实务,因此,必须实行审判工作的专业化分工,着力培养法官在不同岗位所需的业务特长,才能熟练地运用法律审理案件,解决纠纷。

培养法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条件。按理,法官办理案件,只要

严格遵守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规定,排除自身能力因素影响外,就不应当有司法不公的问题出现。但我们现在为保证司法公正,法院内部有不计其数的规章制度要求法官遵守。这还不算,法官还需要遵守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的规定,还有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廉政措施也要求法官遵守,目前要求法官遵守的有关廉政、审判纪律方面的规定可以汇编成一本书,但不公正的问题仍然不能杜绝,这说明了仅靠制度管人是不行的,制度总有漏洞,制度的监督落实也使我们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保证司法公正的根本措施不是制度,而是法官自身公正理念的确立。我们要按照《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要求,以确立公正意识为核心内容,教育法官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遵守司法礼仪,保持清正廉洁,树立求实、严谨、刚直、廉洁、文明的职业形象。使“公正高效”的司法理念成为每一位法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品格,融为其生命和灵魂的一

部分。让“公正”成为扎根于每一位法官内心深处的坚强信念,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谁也拿不走、抹不去。做了不公正的事,会自责和不安,会有出卖自已良心和人格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不公的问题。

加强法官的职业保障。完善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是法官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保障法官的职业权力。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要坚决排除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排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同时,也要杜绝法院内部的行政干预,落实合议庭、独任法官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第二,要保障法官的职业地位。法官一经任用,除正常的调动外,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第三,要保障法官职业收入,逐步提高法官待遇,通过厚其待遇,达到隆其地位的目的,以此增强法官职业的吸引力,维护法官职业应有的尊荣。

三、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法官职业化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司法文明的标志和必然结果,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是审判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法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公正与效率”世纪主题的关键。法官职业化建设要根据审判工作的特点和法官职业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法官的职业素养,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

最高法院肖扬院长和省法院赵仕杰院长在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上均明确指出:在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整个系统工程中,要通过确定法官的员额、法官的遴选、法官助理、书记员制度等改革,建立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法官的素质;通过建立职业保障制度确保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官管理、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司法廉洁公

正。主要从七个方面来提高法官的职业素质。

改革法官的遴选工作制度。第一,要严格按照《法官法》规定的标准,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中择优遴选法官。在规定期限内未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法官,依照法定程序免除其法官职务。第二,逐步推行法官逐级选任制度。在确定法官员额制的前提下,上级法院的法官职位出现空缺时,可以从下级法院的法官中择优选任。上级法院录用的法官,逐步实行先到基层法院工作,根据自身素质和工作业绩,再选拔到上级法院工作,使上级法院的法官有足够的经验积累。

严格按照《法官法》的要求选配法院领导干部。法院领导干部首先是一名法官,必须具备比普通法官更高的业务素质条件,同时他还是法官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领导才干、管理能力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实行法官员额制度。在中国,人们

习惯地认为,只要在法院工作的人都是法官,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现在全国30多万名法院干警,真正从事审判工作的只有15万左右,占法官人数的二分之一左右,有许多法院还达不到这个比例。就通海法院来说,现有干警43名,有法官资格的仅有23名,除掉院领导4人和从事后勤工作的2人,在审判岗位上的只有17人,仅占干警总数的四分之一多一点。绝大部份人是从事与审判有关的辅助性工作。因此,在现有编制内,确定法官员额,减少法官数量,进一步优化法官队伍,把现有法官中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担当行使审判权的重任。在实行法官员额制的同时,推行法官助理制度、书记员、法警单独系列管理。现在法官所承担的与审判有关的一切辅助性工作将分离出来,由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承担。法官的唯一工作就是专心研究案件、审理好案件,不断提高司法水平成为专家型的法官。

推行法官助理制度。实行法官员额

制度,法院现有的一部份法官将列为法官助理使用。法官助理不是法官,是从事审判业务的辅助人员,本身没有审判权。设立法官助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合理划分审判工作职责,理顺法院审判人员与其它各类审判辅助人员的关系,保证法官专事案件的审理工作,以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5

近期,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发现施工电梯开机人员无证作业现象严重,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近几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的施工电梯坠落事故,基本都是无证人员擅自违章开机因素在内造成的严重后果。为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结合近期施工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应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塔吊、施工电梯大型特种设备开机人员配备与使用,严禁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上机操作。

二、应有具体措施确保施工电梯操作人员准时跟班作业,防止班组工人已经上班而开机人员未到位的状况出现。

三、施工电梯操作人员上班过程中如若临时离开岗位时,应负责将梯笼的电源切断并上锁,防止班组工人擅自随意开机。

如发现人货电梯卸料平台架防护门未及时关闭的,对操作人员处以50元/扇罚款。

签发人:

安徽豪伟建筑有限公司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6

1 高校党校培训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 大部分高校党校培训采用集中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多为政党概述, 党的基本知识, 党员义务与权利, 入党条件、程序和党章等知识, 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某些授课教师沿袭传统授课思路, 教学内容陈旧, 不能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并与学员生活、学习及社会热点、重点问题相脱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加上培训时间有限, 上课时间紧张, 互动交流不够, 这势必会让学员感觉党校培训枯燥乏味, 导致学员缺乏学习积极性[3]。同时, 随着高校扩招, 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急剧增多,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已远远不能满足学员学习需求。

1.2 考核形式单一

高校党校培训存在的较大问题是考核形式单一。考核以学员上课出勤率和结业考试为主, 致使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使党课更加刻板和枯燥乏味。

1.3 社会实践少, 学员间缺少交流

高校党校学员来自不同班级、学院, 加之时间有限, 很少有机会组织学员参加社会实践, 仅通过几次党课, 很难让学员充分交流, 致使集体凝聚力缺乏。

2 提高高校党校培训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分析、研究, 总结出以下提高高校党校培训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2.1 优化师资队伍, 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党校应建设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师资队伍, 在提高专职教师教学效果的同时, 聘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党组织中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专家到校讲解党史、党章和国家大政方针等内容, 使学生有效梳理、分析和巩固各种理论知识。但仅从教师外部强加理论修养是不够的, 还需学生通过自身体验, 自觉提升理论素养、党性觉悟。

2.2 创新培训模式, 加深认识

高校党校的教育对象是思想活跃、热情向上的青年学生, 因此, 必须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特征和社会发展特征, 科学地开展培训工作, 并找准切入点, 不断开拓创新, 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 既让学生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国家大政方针, 又摆脱了“知识中心论”的束缚,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这条主线, 根据具体学习内容, 确定知识、能力目标, 根植于党的知识,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使党校培训实现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如在党校培训中安排一系列实践课程, 以班级或党小组为单位开展党校知识竞赛, 寓教于乐, 以生动的形式让学员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也可以组织学员观看爱国主义系列教育影片, 如《南京!南京!》《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等。以问题为中心, 组织学员进行讨论, 不仅可以让学员大胆发表见解, 在讨论中批驳错误观点, 纠正错误思想, 还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校园活动课主要以党小组的形式开展, 党支部、支委是活动的指导者与考察者, 党校要鼓励学员在支部活动及支部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树立个人威信[4]。

2.3 开拓网络教育新途径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高校党校更应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创新, 从根本上形成党校的特色与优势[5]。随着入党积极分子数量的急剧增多,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员学习需要, 高校党校在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开拓适合时代需要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新途径, 对提高高校党校培训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高校党校都在抢抓机遇, 依托信息技术搭建富有吸引力的党员教育网络平台。专题学习网站是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 它强调通过学习者的探索、研究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习者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 提高学习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 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6]。它不仅可以为学员提供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背景材料, 展示各种多媒体信息, 还可以创设各种具有逼真效果的虚拟情境。学员可通过浏览网络信息, 结合自身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确定课题, 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数字化学习模式, 它是一种生成学习资源的良好方式。黄娟提出了“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研究性学习模式[7]。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一定要求, 参与网站设计与开发。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学员利用网站自主、协作学习;学员的自主学习成果通过评价整合为网站资源, 并可利用网站提供的形成性练习和考试功能, 检测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和学生既是资源的直接使用者, 又是资源的开发者, 学习的过程也是专题学习网站不断建设与完善的过程[8]。网上教育, 从学员学习需要出发, 提供学习资源与工具, 能有效解决教学交互问题, 是完善高校党校培训的有效途径。

2.4 完善管理, 健全考核机制

根据高校党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 对保障党校培训的严肃性、组织性和纪律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加强完善党校管理, 从教学目标、教师选择、考勤、培训学习、沟通交流、社会实践、参观调研、结业考试、学员评优、颁发证书、档案管理等方面对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作出规定, 确保党校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9]。

建立“以班级为单位, 分级管理, 专项监督”的管理模式, 明确职责, 力求形成学员互相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也可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或专题讨论, 便于集中, 利于管理;在严格考勤与结业考试的同时, 制定详细全面, 切实可行的党校行为考核管理办法, 规范学员日常行为, 引导学员认真对待党校培训和考核, 如建立学员党校培训学习档案, 以督促学员认真对待党校学习[3]。

3 结语

高校党校培训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 为开展党校培训提供保障。高校党校要积极探索, 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为推动学生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坚强后盾。高校党校加强学员教育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是保证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教师要准确把握党校培训的重点内容, 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抓住时代特征, 紧密结合学员学习、生活实际, 创新教育形式, 丰富教育内容。办好高校党校, 对于保障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对高校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培养,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 2009-10-12.

[2]习近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党校工作新局面[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2009-10-12.

[3]董颖.高校党校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性发展研究[J].文教资料, 2010, (7) :183.

[4]马国庆, 叶访春, 温多红.构建高校党校“一体多元化”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3) :26.

[5]申振东.关于高校党校教育创新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 2005, (8) :33~35.

[6]谢幼如, 尹睿.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1) :34~39.

[7]黄娟, 李克东.开发专题学习网站及进行相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及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5) :25.

[8]林伟涛.高校党校网上入党教育的新途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 :102~104.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7

苏通亚[2010]第 2号

关于加强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进出公司管理的通知

(暂行)

各部门:

近期进出公司的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较多,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意外发生,特发布本暂行通知。

1、外来访问人员需在公司大门门卫处登记,由值班保安电话通知被访对象,被访对象(可指定人员)需到公司大门门卫处说明情况,并陪同来访人员进入公司。若被访对象拒绝领取,保安不得让来访人员入厂。

2、外来施工人员应按要求佩戴施工证(或工作证),公司保安做好检查,无施工证(或工作证)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公司。

3、外来大型送货车辆和施工机械由驾驶员在大门保安处登记,值班保安联系相关部门确认后,派人带领到公司的指定区域。外来小型车辆一律停在大门外西侧。送货到仓库的车辆须由公司保安陪同到仓库,卸下货物后应立即离开,不得在公司长时间逗留。

4、特殊情况,由保安请示人事行政部处理。

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请各部门遵照执行!

亚通科技人事行政部

2010年10月14日

抄报:董事长室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8

—— 以吕梁学院家属小区为例

[内容摘要]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物业管理服务作为后勤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几年的努力,高校物业管理有了一些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离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目标还存在不少差距,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从引入竞争机制及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新思路 Keywords:estate management(物业管理); university logistics(高校后勤)university rear service(高校后勤服务)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由来及基本状况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由来

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实现教学、科研及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有为这个目标提供保障的服务,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是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物业管理服务作为后勤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高校实施物业管理,因高校后勤中涉及物管的部分项目多、范围广、焦点多、矛盾多;同时受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学校长期的统包统管、福利思想等影响使高校的物业管理与城市物业管理有着差异。搞好高校的物业管理工作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一个重点,是学校后勤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与普通物业管理的区别

我们所说得物业管理,通常指业主方通过市场化的选聘一家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并委托它从事物业的设施管理和环境秩序的维护等。业主自治不在《物业管理条例》法规所要调整的法律关系内,因此不能视作为物业管理。所以高校后勤如委托市场的公司进行管理,则可以视作物业管理;如直接所属部门承办,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不管两者所作的工作内容是否一致。

(三)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基本现状(从此处引发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引出下文中吕梁学院的后勤物业管理情况)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发展对后勤服务需要的日益增强,服务市场不断扩充,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也给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目前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主要还是由学校后勤集团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经营,人员由学校分流人员及聘用临时工组成。与此同时,社会很多专业物业管理企业开始注视并逐步渗透,把高校作为一个广阔而有潜力的市场进行开发,高校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展开激烈竞争的重要市场。这样,一方面学校从安排人员,减少成本等因素考虑,占据着高校物业管理的大部分市场,而另一方面,社会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为了抢占市场,拼命想挤进来。

高校后勤市场化、社会化是一种趋势和过程。高校后勤及其物业管理的经济杠杆或价值内涵由综合因素构成,而不是单一的市场价格形式;高效后勤服务的利润,也是综合性多方位低价位的。高校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后勤及其物业管理经营模式,才能达到学校、学生、后勤服务三赢的目的。其实高校后勤物业作为物业行业中的一个分支,比照物业管理的四大基本特征“企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经营型”,我们不容发现高校后勤物业要真正意义上发展起来,存在着很多有形或无形的瓶颈。

二、吕梁学院后勤物业管理基本现状分析(一)学院概况

吕梁学院是在原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一所省属本科学院,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学院。吕梁学院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北郊,学院现有三个校区(东校区、西校区、新校区),占地1039.71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8896人,学院现有教职工610人,学院家属小区目前主要分布在东、西两校区,新校区家属区正待开发中。学院现有家属楼11栋,学生公寓楼8栋。

(二)学院后勤物业管理中心经营状况

从1998年起,原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撤消总务处,并将原总务处及其它部门、单位管理的后勤资产全部转归后勤处经营和管理。2005年后勤系统从学校规范分离,成立了吕梁学院后勤集团,建立了“小机关、大实体、多服务”的准企业运作模式,后勤实体与学校后勤处形成甲乙方关系,为建立新型后勤服务实体迈出了第一步;2006年又在吕梁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吕梁学院实习总厂物业管理中心,形成独立经营实体,企业法人与后勤集团实行“一体两制”的运作方式,逐步建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在后勤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上引进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并把工资、奖酬金标准与工作表现及工作实绩挂钩。在对待后勤正式职工方面,按照“老人老办法”适当给予照顾,以保持队伍的稳定。原事业编制人员的档案工资仍由学校支付。其它分配制度由后勤集团自主决定,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按任职资格和岗位责任的不同适当拉开差距,按岗定酬。逐步形成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企业(实体)自主的分配制度。在管理上,实施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后勤物业管理中心形成之初,学校采取贷款、贷款贴息、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大对后勤设施的投入。这种全新的体制可以实现教育公益性与企业经营性的有机结合,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探索新型大学校园后勤服务管理提供一种模式。同时也从市场化运作的尝试中力图改变传统观念,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后勤实体的自我发展与成长。

(三)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现状

学生公寓管理与教学管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形成学生教育管理新平台 在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中,学生公寓投资主体目前仍是学校,后勤集团承担物业管理服务;为规范后勤物业管理,院校领导、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三方以契约形式界定学校、物业管理中心的权、责、利关系,使学生管理教育、物业管理与生活服务密切结合,保证学生公寓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物管中心下设有公寓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为使管理更加有效和便捷,公寓管理中心聘请学生担任管理员助理,形成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宿管科定期评选“文明寝室”,开展寝室风采竞赛活动,以及科技、艺术、健身等适应青年学生特点的文化活动。在学生社区形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服务对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谐相处、互相促进的关系。成功地建立了与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相适应、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后勤社会改革相结合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四)家属小区物业管理现状 自吕梁学院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创办以来,家属小区物业管理改善了许多,由刚开始的慢慢摸索到现在逐步完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小区的大部分业主对于物业管理中心还是很满意的。

1、加强物业管理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作风。提高文化内涵,开设物业网站和宣传栏,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等以提高监督力度和透明度。严格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主要筹资渠道有:学校按时拨付的管理费用,住户缴纳的管理费,经营用房的租金,自办实体的收益,住房维修金(房产局申请),其它服务性收费。

2、全年360天报修接待,急修20分钟到现场,小修不过夜,修后要回访。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信息、网络、数字化等管线一次规划设计,布置经济合理,用途区分明确,小区内所有管线均以暗线铺设。

3、物业公司受业主委员会的委托,负责对住宅小区内的房屋及设施维修养护、绿化养护、环境卫生、车辆停放、治安和环境面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服务好业主和使用好员工,并接受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的监督。投诉处理快、信息跟进快、问题解决快。

三、吕梁学院后勤物业管理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一)成效:创新后勤物业管理服务,提高师生满意率

吕梁学院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始终以师生为关注焦点,以提高师生满意率为目标,以人为本,积极为师生提供规范、优质、高效、贴心的后勤服务。

1、加强质量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吕梁学院后勤集团一直把服务质量当作集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集团的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对此,集团除了加强质量监控部的常规监督工作外,还采取措施,加强指导性的、随机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一是推行督导制度,由督导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监督检查,及时改进。二是物业管理中心领导和督导员每周在报修中心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维修服务质量,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

2、推行标准化物业管理,提高后勤服务档次。学院物业管理中心自注册成立以来,制定详细的高标准管理制度,配备得力人员,并加强监督检查,收到较好效果。

3、后勤物业管理层经过社会化实践,改革意识日益增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干部和职工的市场化观念已基本确立,服务育人,敬业爱岗、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氛围为改革的深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校园过于分散,新、旧校区相距十几里,这对于集中管理和就近消费的原则存在矛盾;

2、是后勤保障手段不多,由于学院长期以来,后勤处于维持状态,服务设施较少,除了食堂以外再没有其它的经营发展手段。

3、是基础设施不足,由于学院多为过去旧校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类设施除了部分老化外,很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不足,给后勤的今后发展带来难度。

4、是后勤自身的技术力量、技术水平与社会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5、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低下。目前高校物业管理人员普遍还停留在值班员、保洁员的身份上,服务意识弱、水平低、办事效率差,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

6、物业管理队伍知识老化,年龄老化问题严重。高校物业管理者中大部分是从学校各部门分流的人员,没有系统学习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而大部分值班员、保洁员来自招聘的年龄偏大民工,本身素质较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这样必然造成管理上不去,服务不到位。

7、高校物业公司盈利能力低,缺乏造血功能。大多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费用还是靠学校拨款,物业管理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广大师生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从福利型服务观念转变成有偿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水

以上几个方面相互影响,造成了目前高校虽然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但离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目标还相差太远。

四、对策与建议

学院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外校相比,的确存在更多的困难,但是,全国的后勤改革形势逼人,我们既要看到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要抓住当前许多有利的机遇。因此,必须紧跟形势,迎头赶上,尽快制定符合我校特点的改革方案,与全省高校的改革步伐保持同步。

1、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推进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

为使后勤实体经营尽快适应新形势、健康、顺利地发展,学院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在改革的过程中,学院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校制宜、模式创新,分步实施、逐项突破,整体推进,全力以赴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2、切实加强领导,稳步推进改革

在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时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积极慎重、精心操作,稳步推进改革,深入作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后勤职工要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市场理论的教育,使他们在实践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全面增强素质。尤其是竞争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必须加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3、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快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向管理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因此必须有配套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价格标准,才能按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依法办事,针对这方面的弱点,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在经营服务中要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在人事管理中推行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实施了按效益、按质量、按责任、按贡献发放工资的分配机制。在经营服务中改变了传统的拨款制,试行按规范的服务标准、合理的收费标准收费的运行机制。

4、强调基本设施要到位。

后勤服务设施是后勤社会化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凡属于后勤生活服务应有的设施和设备应逐步的交给后勤使用,对那些年久失修的陈旧的设施学校也应该给予必要的投入,使后勤职工能够以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迈向社会化的征途。在后勤物业管理运营初期,学校还应采取贷款、贷款贴息、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大对后勤设施的投入,后勤也用自己的积累。

5、强调基本手段要到位。

经营手段和创收办法是后勤社会化的基础,在后勤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开阔思路,千方百计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对外多种渠道开源、对内增加服务的手段和品种,使后勤有充足的精力和较强的能力投身改革,主动进入市场,按企业化管理,依市场法则经营。在管理中突出讲成本、讲效益、讲质量的意识,严格进行成本核算,设法把国有资产盘活,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强调要作好学校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要严格按契约管理,信守合同,自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6、尽快建立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 目前,我们高校后勤在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对吃、住、后勤物业服务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校区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增加,管理服务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校区分散,部门众多这就要求提供服务保障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也要适应这一新形式的变化。因此,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后勤管理平台就是要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汇总处理形成信息管理链。处理分析统计各个中心部门的管理数据,资金使用情况、收益情况、资产情况,人员情况,绩效考核情况和模糊查询等等信息。以达到降低整体运行成本,有效规避运营风险,资源重组,创造效益最大化,使后勤管理成为统一体。同时,平台体系将不受地域限制在不同校区、不同部门间建立起高效信息互动。

7、加强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随着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在立足高校为师生服务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用质量和信誉去赢得市场。反过来,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对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可以这么说,加快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建设,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是高校物业下一步地发展方向。

8、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

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的好坏,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反馈服务质量的意见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高校物业管理有着有别于其他物业管理的特殊性,它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在高校物业管理中,让部分大学生参与到物业管理中来,一方面有助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服务对象——广大师生的沟通,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给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提供一些打工的机会,给以他们关爱。让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和广大师生一起共建一个和谐的校园。

总之,吕梁学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山西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院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正在积极的推进,稳步的深化,一个有特色的、符合改革要求的、适应联大改革发展需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正出现在省内高校的改革大潮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由于其特定的教育属性,他担负着高校的教学、科研、生活的后勤保障工作,在管理上要有新思路、新策略。我国物业管理起步较晚,继续探索新型的物业管理模式,尤其是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新模式,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9

1 技术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1.1 保证工程质量

无论是对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管理, 还是对工程所用施工技术进行管理, 只要保证技术具有科学性与高效性, 那么有关建筑工程的测量就可以变得更加精确, 原材料以及施工技术参数的检测也会更加科学可靠。可以说, 技术管理对于建筑工程能否顺利施工, 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包括许多方面, 施工组织措施、施工技术方案或者是施工具体流程, 都是工程技术管理的一部分, 这些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工程整体质量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故建筑工程只要严格执行技术管理,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质量。

1.2 保证企业经济利益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 每年都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建筑工程可以获得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所以建筑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 有限的利益空间内聚集了过多的利益争夺者, 这就使得建筑市场不得不面对越来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 竞争环境也随之越来越差。然而, 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多为国企或合资企业, 私营企业通常规模较小, 竞争力的不足使得这些企业只能通过技术管理来提高其施工质量。也就是说, 这些小规模施工单位只有立足于技术这一优越性, 才能与大型建筑企业稍有一拼之力, 在经济效益上有所保证。

2 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2.1 问题

技术管理涉及到建筑工程的许多方面, 所以技术管理工作将会面对着许多问题。笔者对其中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1) 技术图纸。技术图纸通常由设计师在设计阶段进行绘制, 在交予工程应用之前要进行可行性的评估, 评估是需要所有与该建筑工程有关的企业都在场参与。然而, 各企业的评估能力是参差不齐的, 于是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有所不同, 在发现问题后, 在众人商讨解决方案时, 也会出现分歧。

(2) 计划方案。建筑工程施工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规划方案, 计划方案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合理的计划方案应该是符合施工对象特征的,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却难以实现方案与施工对象特征的完全符合。

(3) 技术交底工作。所谓技术交底, 主要是指将上一层的施工理念传输给下一层的施工人员, 使其在掌握了上级的意图与理念之后可以付诸于实践。这也是技术管理的一个方面。在现实中, 上下层之间的施工理念传输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错位, 很难实现施工理念的“无缝衔接”。

(4) 技术档案。建筑施工期间, 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将许多繁杂的内容记录技术档案之中。在这些档案之中, 质量检查报告和竣工检查报告是最为重要的。若档案出现了错误或者遗漏, 将会为工程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2.2 原因

(1) 管理体制有问题。现阶段, 建筑工程通常由责任单位下发, 建设单位通过分包给不同的施工队来完成。工程的分包使得各单位难以实现工作范围的明确界定, 而现行管理体制下, 各企业又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主, 在实施技术管理时通常是避重就轻,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技术管理的整体水平都比较地下, 难以在施工中实现协调进展。

(2) 技术工艺有问题。科技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涉及到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更是与许多专业理论相关, 再加上新发展形势对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 使得技术工艺难以与时代需求相衔接。

以山西省运城市某居民区建设工程为例, 当地的复杂地质条件需要施工方采用更加高技术含量的施工技术, 所使用的机械设备, 在参数设计上也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 部分环节的施工需要交叉进行, 建筑不同部位的施工所使用的技术也要满足协调性的需求。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不是所有施工单位都有考虑到以上所有因素, 施工技术上存在着随意性和不严谨性。于是导致建筑的某一部分或整个建筑存在着安全隐患。

3 解决对策

3.1 建立技术管理部门并明确其职责

若要保证施工质量不受影响, 前提是建立结构完善的技术管理部门, 并在施工过程中彻底明确其职责。这就需要首先做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工程中的所有技术人员都能权责明确, 从而使制度得以被切实的落实下来。简单的说, 就是要在每个分包的项目中做到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技术要求的明确, 通过对施工操作、施工检查、施工评估的严格要求来确保施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其次是需要培养技术人员, 使其通过定期的学习与培训来保持其管理经验的先进性, 同时通过学习与培训, 这些技术管理人员还会在素质上有所提高, 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他们也能做到预见性的解决, 即对于工程事故发生风险, 具有非常明显的降低作用。

3.2 加强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可谓是一种另类的战场, 技术管理必须要立足于施工现场来为各施工目标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施工现象, 技术人员应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 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协调, 对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把握与管理。于是, 现场技术管理需要追求施工过程标准化, 需要重视施工质量检查, 还需要通过强撑制度来评比。而执行以上管理措施的前提, 首先企业必须具有符合自身情况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还要实施定期检查制度, 最后要将行政与技术结合, 来调动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其发挥出自身的潜力, 完善对工程技术的管理。

4 结语

工程技术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与工程施工质量有关, 甚至还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绩效。对于建筑工程来说, 技术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始终。对于现阶段存在于施工管理过程的几个问题, 应该重点去解决, 以此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玉蕾.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J].门窗, 2014 (01) .

[2]王远, 许学刚, 蒋林.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科技与企业, 2014 (13) .

[3]刘志雄, 王若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华建设, 2015 (06) .

[4]李定清.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几个问题[J].门窗, 2015 (08) .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10

教财[20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直属事业单位: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发布施行,对于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定》,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规定》

《规定》是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依据的专门规定,是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认真贯彻,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要充分认识到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教育系统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规定》精神,完善和修订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经济责任,加大审计力度

《规定》明确了经济责任的内涵,界定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对存在问题所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内涵,明确应当履行的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相关的责任和义务,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各地、各高校(单位)要根据《规定》将应审计对象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同时,可以在其任职期间进行任中审计,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审计监督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依法界定审计内容

根据《规定》,各地、各高校(单位)要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确定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同时要在审计内容基础上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

四、公布审计结果,严格责任追究

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

从2011年开始,对所属高校、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结果,视不同情况采取通报、公告和重大问题向党组织汇报等形式,提高审计工作和审计结果透明度,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整改。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责任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要专门研究处理。对违纪违规行为,依据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处罚或移送有关部门处理。要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要求,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健全教育审计机构,配备与本单位审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审计人员。特别是规模较大、资金量较多的单位要重视和加强审计机构和审计队伍建设,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基本保证。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要建立教育内部审计管理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认真执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教育内部审计规范,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重大审计情况及时报送我部财务司;部直属高校和事业单位要将半年期的审计情况于当年7月底和次年1月底前报送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

教财[2007]29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系统的基本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加强建设工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些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对建设工程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价。通过审计,对有效控制并真实反映工程造价,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完善建设工程管理,维护教育部门和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审计,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4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17号)的有关规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部门、各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应实施全过程审计;也可根据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内部实际情况,对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部分阶段或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

二、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的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勘察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

三、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施。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委托费用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管理若干规定》列入建设成本。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受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四、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应以促进控制工程造价和规范工程管理为重点,将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审计评价相结合,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

五、各部门、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实施情况,对建设工程各阶段的管理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各部门、各单位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工程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应认真组织落实。

六、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应充分认识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在规范建设工程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同时,根据本意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制定或修订关于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制度或实施办法。

教育部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管理的思路 篇11

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威人社函[2011]24号

各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事劳动局,工业新区人力资源局,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各继续教育基地:

为切实做好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国家、省继续教育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强和规范我市继续教育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需施教,讲求实效,严格规范继续教育培训班管理

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要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立足科技前沿,体现专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为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班的针对性、实用性,要严格申报审核程序,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一)各单位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前,须填写《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办班申报审批表》(一式两份),同时将培训内容、形式、学时、师资、收费等情况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于开班前20天报同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未经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培训项目,不得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各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班申报审批事项,按《威海市继续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威人社发〔2011〕号)有关规定执行。

(二)培训结束后10天内,将培训人员花名册、出勤记录、培训情况等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并办理《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结业证书》(以下简称《结业证书》)。

(三)凡参加培训时间不足三分之一课时的,不予办理《结业证书》;参加培训时间不足三分之二课时的,按实际培训课时降低学分后办理《结业证书》。

(四)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对继续教育培训班的教师授课、学员出勤和教学管理等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

(五)各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及市级继续教育基地应将本年度继续教育培训情况总结、下年度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计划于12底以前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

二、紧贴实际,细化内容,改进和完善继续教育学分计算办法

继续教育学分是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数量和质量的主要依据,其计算办法,国家、省有规定的,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行业主管部门与市级以上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发文确定学分计算办法的,仍按原办法执行;没有规定的,按以下办法进行分类计算。

(一)培训类

1、参加市和市区各部门(单位),以及经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继续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经考核(考试)合格后,以颁发的《结业证书》为依据登记学分。为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教学的,凭继续教育基地或施训机构出具的授课证明、本人备课记录,可获得所授课时的2倍学时计算学分。

2、参加省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培训或进修,以及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高级研修班,按实际学习天数计算学时,以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为依据登记学分。

参加上述两类培训,学分计算标准,一天为6个学时,每5个学时折算1学分。每项培训计算和折算的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

3、参加市和市区各部门(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等,参加人员按实际听课学时数,凭举办单位的证明,每5学时折算1学分。

4、参加国际和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专题研讨会等,每次按实际天数计算学时,以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或会议通知、与会人员名单为依据登记学分(参加不同级别、同一专题会议的,按最高级别登记,不得重复登记)。同时做主题演讲的,以演讲稿等说明材料为依据,分别增计10学分、8学分、6学分、4学分。

5、出国考察学习的,以单位出具的证明和护照为依据,每次登记3学分;出国讲学或出国留学进修的,以单位证明或进修证书为依据,每次时间在半个月内的登记10学分;半个月以上至一个月的登记15学分;一个月以上不满二个月的登记20学分;二个月以上不满三个月的登记25学分;三个月以上不满四个月的登记30学分;四个月以上至半年的登记35学分;半年以上至一年的登记40学分;一年以上的每超过二个月增计5学分。

6、参加自学考试的,以单科合格证书或学校出具的有学籍编号的成绩单等为依据,每门登记5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承认的各种学历教育的,以录取通知书、毕业证和成绩单为依据,在规定的学制内每年登记10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以结业证书为依据一次性登记20学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职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教育者,以学位证书为依据一次性分别登记30学分和50学分。

7、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所在单位重大技术项目引进、安装、调试和重大技术项目改造期间,以单位出据的有关证明(项目合同、验收报告复印件和单位证明)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时间在半年内的计10学分,超过半年以上的,每满1个月增计2学分,1年最多可计20学分。

(二)科技成果类

获得的科技成果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依据,计算登记学分。

1、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计200学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计150学分,二等奖计100学分。

2、获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计100学分;获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计80学分,二等奖计60学分,三等奖计40学分。

3、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0学分、40学分、20学分。

4、获市区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0学分、15学分、10学分。

5、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40学分;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5学分。

6、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计20学分,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计15学分;承担省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计15学分,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计10学分;承担市级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的,主课题(项目)组人员前5名每人每年计10学分,子课题(项目)组人员前3名每人每年计5学分。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需提供课题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课题申请表、开题报告、课题阶段性检查材料,课题结题的还应提供结题报告、结题证明等。

(三)论文著作类

1、发表的学术、技术论文,以发表论文的刊物(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下同)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被SCI收录,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25、20、15学分;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10、8、6学分;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第一至第三作者分别计8、6、4学分;在市级刊物上发表,第一、二作者分别计4、2学分。各种内部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计1学分。同一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发表的,按最高级别登记学分,不得重复登记。

2、出版的具有统一书号(ISBN)的著作、译著,以出版物为依据计算和登记学分。主编、副主编、编委分别计20-

25、15-20、5-10学分。

(四)其他

1、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每个模块(专业)计2学分;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计2学分。

2、参加援藏、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计10学分。

三、明确规程,严格考核,加强规范《继续教育证书》管理

《继续教育证书》(以下简称《证书》)是全面记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登记和核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的重要证件。要加强证书监管,明确相关规程,认真做好证书登记、验证和考核工作。

(一)《证书》印制、发放和保管

1、《证书》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一制定样式。国家和省对行业有统一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2、《证书》发放对象为我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每人一册。证书由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统一到所属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领取。

3、《证书》编号由各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市直主管部门(单位)自行编写并登记存档,格式为部门简称加5位发证顺序号;实行人事代理的单位,由其负责人事代理的机构编号。

4、《证书》应粘贴本人一寸近期免冠照片,并加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印章,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或单位统一保管使用。如有损坏或遗失,个人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到发证机关进行补办。

(二)《证书》登记及验证

1、《证书》登记。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后,一般应在10日内持有关依据材料到本单位办理审核登记手续,将接受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学时、学分等情况分类登记在证书上,并由继续教育管理科室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否则无效。对弄虚作假的,证书原始登记内容 和当年度继续教育学分全部作废。

2、《证书》验证。证书验证实行分级管理:

(1)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全市当年拟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市直部门(单位)当年拟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以及市直部门(单位)当年拟聘用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证书验证。

(2)各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市区当年拟晋升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当年拟聘用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证书验证。

(3)市直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当年拟评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的证书验证。

(4)人事代理机构负责实行人事代理单位拟评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的证书验证。

验证内容为:证书内规定的项目是否如实填写并签字盖章;学分是否按规定的办法计分登记;学分完成情况。登记的依据材料即为验证的依据材料。

3、《证书》的使用。验证合格的证书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聘任、执业、从业资格注册以及考核的重要依据。

(1)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其任期内继续教育学分平均每年须达到或超过20学分。

(2)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聘期内继续教育学分平均 每年须达到或超过10学分。

(3)执业、从业资格注册,注册期内继续教育学分须达到执业、从业资格注册管理机构规定的学分。

(4)专业技术人员任期内继续教育学分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

国家、省另有规定的,按国家、省规定执行。

上一篇:再谈教学反思下一篇:病理生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