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心理学专业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人格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适的教学内容,还需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教学中应妥善处理好课程考核问题和理论知识的本土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应用能力。

第一篇:心理学专业论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如何有效讲授“幼儿学前心理学”专业课

[摘 要] 中职学前幼儿心理学是职业学校学前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以便为今后在不同的地方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做准备,可以说是专业性特别强的课程,对培养现代化的学前教师队伍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学校教学的主战场就是学校的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要想学生学习的收益性大,使得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幼儿学前心理学的课堂授课有效性与实际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必将在幼儿教师这一特殊教学岗位上带来不少的影响。因此,认真、有效地探索中职校幼儿心理学课堂授课措施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幼儿学前心理学

[

一、职业学校幼儿心理学高效课堂授课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幼儿教師教学意识、思想落后,缺乏开放性

在幼儿学前心理学的普通教学过程中,教师受陈旧课堂教学思维的影响,主要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把讲授知识过程看成中职学生服从教师完成讲课的过程,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现代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辅导的要求。以死搬硬套为本,过多依赖教材,照本说教的现象比较严重,没有重视情感、思维目标,教学创意过于简单或甚至没有,主要是重视知识目标,教学策略、技巧、方法比较少又单一,多数都是照本宣科,没有价值,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职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学习的激情和积极性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扩招步伐加快,而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素质不高,基础知识和基本相关能力薄弱,相对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养成,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参与性比较差,学习效果不明显。中职学生刚刚接触幼儿心理学,都觉得心理学是一门非常神秘的课程,教材理论内容很长,几乎看不懂,多数学生认为学好这门课难度大,这些与学生对学前幼儿管理和教学缺乏感性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学习兴趣淡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还有抵触心理。

(三)上课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课堂上以教师的教为主要,学生围绕课堂教学转,教师死搬硬套过多地讲课,学生只能长时间听,教师偶尔才提问一两次,学生爱答不答,教师写或用多媒体放内容,学生总是抄,造成课堂教学单调、枯燥、乏味,教师洋洋洒洒讲不停,学生整节课没有发言机会,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教学变为教师一言堂,氛围死气沉沉,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应有效果。“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职业学校学前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培养现代社会急需的幼儿教师起着必不可缺的作用。作为一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的教师,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怎样讲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这门课程。

二、学前幼儿心理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专业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旧的教学思路,努力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和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的效果,要起到启发、引导作用。专业教师的教学思维意识和教学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们要经常自我学习,跟上时代步伐,转变落后的思想,转变“以教师上课、讲课为中心”为“上课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该科的学习热情,力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操作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从学生实际入手,发挥学生的全面覆盖性和主体性:在授课过程中,高度重视中职学生基础内容、操作技能等能力的发展,另外,还要重视以学生探究、学习、合作的自主性为主等方法和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对自己的“充电”要持续不断,努力提高教学涵养和水平,强化自身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和方法更有感染力、灵活性,教学过程细致有效,争取在课堂教学上产生最大的效果。

(二)物色好教材,弄清教材,研究教材

我校学前教育教师按照上级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复比对,向学校提出教材使用的建议,最终选用了“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这是中职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中职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编写而成。这本教材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入手,介绍了心理学领域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派别。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并从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分析了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内容包括:(1)绪论;(2)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基础知识;(3)学前儿童的记忆与想象、学前儿童思维与言语的发展;(4)学前儿童的直接感知;(5)学前儿童情感与意志、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上)、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下);(6)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维护等。

(三)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学习特点及其心理状态

中职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对专业的认识不足,对专业学习内容和重点理解过于狭隘的错误。他们对幼儿心理学等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像我校的一些学生就觉得“弹琴、跳舞、唱歌、画画、讲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专业课,将来到幼儿园里工作也是靠“弹、跳、唱、画、讲”这五项技能吃饭。所以,就比较轻视理论课学习,而把精力主要投入技能学习上。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觉得理论课比较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当然,一年级也会有不少学生热情、活泼、有理想和职业规划。他们虽然在专业理论课上也学得费劲、吃力,但却能做到积极主动请教教师、刻苦钻研、努力学习。

(四)专心备课,设计好教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目标,认真了解学生原有的爱好、具体的需求、方法、行为习惯和知识水平,学习相关幼儿知识将会有什么困难的情况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根据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把知识通俗易懂地讲给学生,包括怎样组织相关教材、怎样合理布置每节课的相关活动,采取怎样相应的教学措施,来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此要求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课堂形式多样化,提高教学艺术,上好每一节课

1.生动、巧妙、成功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不仅是为了简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后引入新课,注意新旧内容的自然联系和衔接,同时也要像许多戏曲的开场情景,开头最好就要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所有科学的课程本质上都是以心智启迪为基础。科学的教学引入都是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发学生思维的功效。俗话说得好:“开头最重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提问、猜谜、讲故事、唱歌词、IQ题、看视频、做游戏……都是我成功用过的新课导语形式。

2.营造幽默、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例如,在讲到“学前儿童的注意力”时,我会先问问大家还记得《小猫钓鱼》的故事吗?用它比喻小朋友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转移。再进一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为什么这样不稳定、容易转移?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性质有关。第二,与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有关。第三,与学前儿童的生理成熟水平有关。第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有关。

3.加强师生互动,杜绝一言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尽量用生动并且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辅以一些实际例子,以便同学们容易消化知识。同时,我也會督促他们做笔记,提高听课的效率。但是我仍然要增加和同学的互动,加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深入当地幼儿园,多用案例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容易理解

例如,在学习到“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A.不稳定B.外露C.易冲动D.情感不断丰富以及变得深刻E.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均有发展)时,我就让学生结合在幼儿园见习时的见闻,举例说明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这些特点和表现。

5.在“做中学,学中教”灵活多样,避免满堂灌

要教给学生“动手、会想、敢于说、勤思科、拓展”的钻研式学习策略,要加强体现学生自觉参与、团结协作的机会,想办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获取基础知识的路径,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使学生有“学”有“思”,通过认真的“思”有真正的“得”,“练”有所“获”,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学习“幼儿情感的培养”,(1)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大胆利用在课堂上的各种活动,培养幼儿学生优美的情感。(2)高度重视进行友好、爱心教育。(3)加强培养学前幼儿的感知能力。a.引导他们接纳旁人的情感。b.向他们倾诉友情。c.想方设法让幼儿换位思考。d.给他们学会表达语言。e.正确疏导他们的各类不良或危险的情绪。我让学生扮演幼儿、家长、教师进行分角色模拟表演,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6.关注后进生,提供给他们更多学习进步的机会和空间,尽量做到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例如课堂提问或练习时,对他们要更多地耐心地鼓励、启发和不失时机给予积极肯定和表扬。

7.学以致用,处理好课堂突发情况和不良表现

对现场出现的负面状况,教师要善于处理。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治”,心理学本身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因此对学生课堂上的精神不集中、开小差、聊天、玩手机、睡觉、与老师唱对台戏等反常现象,教师更应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懂得找准原因,对有关对象进行心理指导,尽量有效地掌控场面并花最短时间解决问题。

8.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在课外时间,通过参考书、网上查询花费大量心血,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所有内容要点都制作出精美的PPT软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一体机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好的直观内容,更多的知识视野,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广泛喜欢。

参考文献:

[1]柳勇.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思路[J].都市家教,2017(5):282.

[2]胡振娟.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33):235.

[3]高玉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4(A4):181.

[4]田淑英.试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J].考试周刊,2017.

◎编辑 原琳娜

作者:许少泉

第二篇: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研究

摘 要 目的: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现状进行初步的了解。方法: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调查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的一般情况。结果:①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理论均值。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结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良好,女生的在专业认同上的得分高于男生。

关键词 本科生 应用心理学专业 专业认同

0 前言

在心理学中,“认同”一词的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他指出,认同(Identity)是一个人与其他人、某个群体或被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国外学者认为专业认同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是个体针对现实中的专业所产生的,它具有自己的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2]国内研究者安芹认为专业认同是指肯定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从事该行业。[3]李慧敏等认为专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专业的认可。[4]秦攀博认为专业认同指个体在对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接受和认可,并表现出积极的与专业有关的外在行为,内心有适切感。[5]

应用心理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从80年代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许多分布在社会各岗位的心理学工作者。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但与热门专业相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具体是什么情况,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调研了湖北省的两所本科高校,期望能了解到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情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了两所高校在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现场共发出标准化问卷400份,回收36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69份。由于大四学生正处于实习中,没有抽取到该年级的学生。269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52(56.5%),女生117(43.5%);大一学生136人(50.6%),大二学生81(30.1%),大三学生52人(19.3%)

1.2 研究方法

1.2.1 专业认同量表

采用秦攀博在2009年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一共23道题目,从四个维度来测量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其中,认知性认同共5个题目,反映了学生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情感性认同共8个题目,反映了学生对专业情感的喜好程度;行为性专业认同6个题目,反映了学生表现出专业行为的程度;适切性专业认同包含了4个题目,考查学生的专业与其自身特点相匹配的程度。问卷采用五级评定,分数越高代表专业认同感越高。

1.2.2 对数据的处理

本研究使用 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用到的具體统计方法包括对专业认同一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

由表1可知,专业认同总分、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维度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理论平均值。

2.2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人口学特征

2.2.1 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总分以及认知性、情感性维度都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其他维度在性别变量上无显著性差异。

2.2.2 专业认同及其四个维度在三个年级上的比较

结果如表3所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在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于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对专业基本情况了解程度良好,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情感表现为喜好,乐于做与专业相关的事情并认为此专业与自身比较匹配。研究者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评价较高,认为这个专业有用和有趣。

但学生的专业认同有性别差异,在认知性、情感性和总体认同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更了解自己的专业,也比男生更喜欢这个专业。张田(2008)、李巍巍(2011)等总结了许多研究发现,专业认同有性别差异。如果男性所从事的行业是以女性人数居多的,那么男性的职业满意度要低于男性在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内就职。[6][7]比如在护理、旅游服务等专业中,男性的专业认同低于女性。应用心理学是一个女多男少的专业,更多的女生选择这个专业,这一现象本身就反应了女生应该更喜欢、更看重心理学,女生也比男生更看重心理健康。同时在大部分班级中,女生比男生占有学习优势,学业成绩优良。可以说这是一个女生既擅长又有兴趣的专业,所以女生比男生的专业认同高。但在行为性专业认同和适切性专业认同上没有性别差异,说明男生和女生一样,乐于表现与专业有关的行为,并认为专业与自身特点相匹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把这些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参与一些心理健康的公益活动,既对自己有利,也能获得他人赞赏,所以男生和女生都乐于表现与专业有关的行为。心理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每个不同个性的学生,只要认真学习,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兴趣和位置,所以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能发现自己与专业相匹配的切入点。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没有年级差异,三个年级的专业认同都比较好,说明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喜爱是一贯的,并没有随着对专业了解的深入而减少。这对专业建设来说是个好现象。遗憾的是没有大四的学生,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当他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现实的压力是否会减少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喜爱和认同。

4 结论与建议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从整体上看情况较好,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都高于理论平均值;女生比男生的专业认同程度更高,尤其在认知性认同和情感性认同上;三个年级的专业认同没有显著性差异,专业认同狀况都比较好。根据这些统计证据,研究者认为本次调查可以提供以下建议:

第一,发挥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的热情、兴趣和认同,勉励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学生爱学、乐学心理学,也愿意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因此,心理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举办更多的心理学公益活动、心理剧等,让学生的专业热情有用武之地。

第二,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有如此良好的专业认同,却没有很好的就业率。根据现有的毕业生去向,只有一部分学生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其他学生只能无奈转行从事其他行业。虽然心理学知识可以广泛应用,学生从事其他行业也能用的上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但学生既然普遍对自己的专业有良好的认同,可见转行并非他们的理想。如今市场对心理学的本科生是有一定需求的,只是有的学生并没有充分了解就业的信息。所以,学校和院系应该在就业指导上多做工作,帮助学生找到对口的、能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被转”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Henning Sailing,Olesen.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learning processes in life histories[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1.13(7):290-298.

[3] 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2(14):203-206.

[4] 黄涛.上海地区.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6] 张田,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8.10(15):40-42.

[7] 李巍巍,韩冰,胡秦.我国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2011.30(12):21-22.

作者:孔祥娜 李腾

第三篇: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人格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适的教学内容,还需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教学中应妥善处理好课程考核问题和理论知识的本土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应用能力。

【关键詞】应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

“人格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涉及人格理论和人格研究两大知识领域。人格理论是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与解释,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及控制。而人格研究是对人格及其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基础,而人格研究则是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高等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人格心理学”课程,需要凸显其应用性,除了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人格理论知识,还应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格心理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人格心理学”教学大多强调人格理论的讲解,忽视了人格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何在“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将人格理论与人格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1.“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明确、合理、可行的课程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必要前提,对课程教学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注重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领域中去。目前,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依然以“大而全”的知识贮存为主,忽视了“人格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教学。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掌握人格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领域中去,如在临床中的心理咨询、在监管场所的心理干预,对药物滥用者人格的分析及干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上各用人单位开展的人才测评与选拔工作等。所以,明确可行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人格心理学”课程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一般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制定过程中得以体现,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和实现。

2. “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高等院校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方面,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完整教学过程。首先,选择合适的“人格心理学”教材。目前“人格心理学”的本科教材版本很多,但是适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材却并不多见。很多教材都倾向于对人格理论的介绍,也有部分教材专门增加了人格测评的专章,但总体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其次,选择合适的内容。很多教师都过分强调了人格理论的重要性,过分注重对人格理论的讲授,而忽略了“人格心理学”理论与生活实践层面的结合。出于对体系的完整性考虑,“人格心理学”教材编排中可以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阐述,但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教师应该有所选择,重点培养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例如,针对生活中问题解决、人际关系、健康、职业等几个方面的“人格心理学”知识应用,可将其作为几个独立的章节;再如,针对人格评估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人格评估的方法、人格评估量表的使用等;人格培养也是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形成与发展、人格改变和塑造的方法等。

3. “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得以展现的手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受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多采取大班讲授形式进行“人格心理学”教学,虽然有教师采用案例教学,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实行了互动式教学,但较少使用小组学习/讨论、基于问题的学习、交流分享等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这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深入,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在“人格心理学”教学和人格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仅仅通过简单的知识讲授来进行人格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格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与讨论、小组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等有机结合,特别要注重“学以致用”,即在学习人格理论时,尝试使用理论知识对自己、家人和朋友进行人格分析和人格评估,对比各种人格观点,并进行有选择的反思和应用,以便更好地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使用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辅助方法,把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案例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特点和规律,结合“人格心理学”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或案例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使用学到的人格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教师应精心选择案例,并根据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事先设置相应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发散式思考和讨论,以体验、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并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理解。案例教学不仅使“人格心理学”理论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又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思维,深入浅出地理解抽象的“人格心理学”理论,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案例虽说具有个体化的特点,但也可蕴含具有普遍意义的与人格理论相关的内容。

此外,教师在人格理论的教学中还可以尝试采用基于小组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改革。先将全体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小组,设置小组讨论主题,如社交焦虑、抑郁、亲社会行为、幸福感等,供小组选择。根据课堂讲授的各种理论观点,收集相关资料,结合国内外该主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最后,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引导并把握小组学习的方向。在小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目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充分体现了理论学习的应用性,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形式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对“人格心理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1. 教学效果的考核问题

“人格心理学”课程学习的考核形式一般都比较单一,主要采取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主要人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这种考核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主观上认为“人格心理学”学习的目的和考核只有“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一唯一标准,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考前背诵课本理论知识,就可以达到考核要求。这种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进行考核的要求,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人格心理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难以提升应用“人格心理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修订教学大纲的考核要求及考核形式,改变单一评价形式,增加对实践环节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具体可以包括对案例体验讨论、小组学习等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还可以考核学生应用各派“人格心理学”知识分析人格的能力,以评估报告的形式进行评价。

2. 教学内容的本土化问题

本土化就是使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我们固有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有很高的契合度。“人格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西方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及应用为主,缺少对中国人的人格理论体系及应用的探讨。由于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对应用心理学在中国实践领域中的应用造成潜在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选择并讲解中国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与“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以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视野和思维去思考、分析问题,并鼓励学生树立承担心理学本土化大任的理想。

总之,“人格心理学”教学不仅是传授人格知识理论及技能,更是师生人格的互动与积极品质的教学相长。在“人格心理学”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改革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更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出更多充满希望和幸福感、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适应社会环境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魏昌武.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2,(1):317+228.

[2] 王玥,张伯华.案例体验式教学在中医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4,(5):799-800.

[3] 衡书鹏.人格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的效果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2):31-33.

[4] 朱婧.社会心理学本科教育模式的本土化改革初探[J].大學教育,2015,(5):120-121.

[5] 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31-34.

(编辑:秦俊嫄)

作者:朱千

第四篇: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内容摘要】犯罪心理学作为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在目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课程改革包括课程目标设置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把课程建设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优化配置教学团队,把心理学、犯罪学、法学等各相关专业团队进行整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创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尝试融入音乐心理剧等全新的教学方式;突出医学院校特色,整合医学资源。

【关 键 词】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

一、医学院校背景下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课程的现状

犯罪心理学是各高校广泛开设的一门课程,在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属于选修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远离犯罪行为伤害,健康成长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犯罪心理学课程学生学习热情高昂,自发组织形成犯罪心理研究小组,部分学生致力于考取犯罪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或者毕业后从事司法工作。

目前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课程在教学实践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①师资队伍还需有待加强,结构不够合理需要优化。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一线的工作者理论基础相对匮乏。②已有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能很好地与犯罪心理学内容结合。往往缺少或者根本没有专业的实验实践教辅人员,就算配备了实验人员,也因为身兼数职而难以展开犯罪心理学专业性工作。实验教学也因此而出现停滞现象。③犯罪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投入不够。国内目前犯罪心理学教材来源比较单一,数量较少,可供选择有限。④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难度。

已有研究探讨了案例教学法[1-2]等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还有研究者提出在进化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视角[4]、生命教育视野[5]、心理传记学的案例教学实践[6]等视角下展开教学改革尝试,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关于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探讨较少,而且多集中在公安警察系统的学校[7-8],少数探讨了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9],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医学院校背景下心理学专业的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应该突出时代性和创新特色。

二、犯罪心理学课程目标的与时俱进

一流本科课程体系要求“让课程优起来”,在新形势下应该把犯罪心理学课程建设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通过犯罪心理学等课程去落实教书育人目标,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抓起,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预防犯罪行为健康成长。

三、犯罪心理学教学团队的优化配置

犯罪心理學是一门交叉学科,介于犯罪科学、法学与心理科学之间,需要多学科的专业背景。课程团队中应该以心理学、犯罪学背景的老师为主,同时也有法学背景的老师参与,才能更好地体现和结合了犯罪心理学这一学科特点,让学科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和偏重于社会科学,具有文理兼具的特点。课程师资团队知识结构需要完整平衡,既有偏自然科学的,例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等内容主要由犯罪学背景的老师讲授,又有偏社会科学的,例如关于犯罪心理起源的社会学和心理学解释等内容主要由心理学背景的老师讲授。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学科。师资队伍中需要有理论功底非常深厚的高校教师,长期从事心理学与犯罪学、法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需要长期从事预防和打击犯罪的一线工作者,例如有一线的警官、公安等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心理学专业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犯罪心理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犯罪心理学教学过程的改革创新

传统的犯罪心理学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的形式,结合案例分析、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已有研究探讨了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电测试技术[10-11]、心理评估技术[12]、心理应激“微反应”[13]、项目教学法[14]、微课[15]等引入犯罪心理学教学。我们需要改革创新犯罪心理学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尝试融入音乐心理剧等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心理剧是西方最负盛名的团体心理治疗技术之一,心理剧疗法在改善大学生人际安全方面已有应用研究证实其明确效果[16]。我们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尝试融入音乐心理剧发现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演绎授课老师根据以往实际工作经验改编的校园心理剧剧本对于犯罪心理学案例有更深的体会,这样的教学改革方式无论是音乐心理剧演员还是学生观众都给予了一致好评,提高了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质量水平。

五、突出医学院校犯罪心理学课程特色,整合医学资源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广泛,包括心理学、犯罪学、刑事侦查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其中犯罪心理画像是犯罪心理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实践经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医学院校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生理心理学是跟医学有关的,需要深入研究人的神经系统;犯罪生物学也跟解剖学密切相关;刑事侦查学跟法医学、检验学等密不可分。在整合相关医学资源的基础上更能突出医学院校犯罪心理学课程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马春玲.犯罪心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0:38-39.

[2]袁小姗.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以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法制博览,2017,17(06):285-286.

[3]云祥.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353(10):139-141.

[4]段水莲.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初探[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02):65-67.

[5]吴宁.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犯罪心理学”课程设计探索[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109-111.

[6]雷永生.基于心理传记学的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实践[J].西藏教育,2014(12):46-50.

[7]彭慰慰.浅议犯罪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改进[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04):156-158.

[8]刘重兴.关于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工法律天地,2015(03):289-289.

[9]康钊.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6,19(03):115-118.

[10]劉洪广.犯罪事件相关脑电位检测技术与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106-110.

[11]唐风玉.论新的科学技术在犯罪心理测试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5(02):133-136.

[12]延艳娜,张晶.心理评估技术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科技视界,2014(33):10+20.

[13]谢瑜.心理应激“微反应”辅助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14]杜霞.项目教学法在犯罪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C].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2012.

[15]段水莲,皮华英.基于“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0):65-67+71.

[16]刘成东,轩希,毛富强.心理剧疗法改善大学生人机安全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6,317(01):50-53.

作者:吴颢 谭慧

第五篇: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构成思考

摘 要:在分析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的过程当中,我们可对多种方式进行使用,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等都在其中,这需要我们立足实际实现对上述方法的科学选择,进而促使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实现顺利构建的目标。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专业能力、问题解决核心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六个因子,是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构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对其进行分析过程当中,必须充分融合上述六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考虑对心理学专业顺利建设目标的实现有极大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

引言:特色较为明显以及实践性较强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明显特征,在上述特征的影响之下,心理学专业再教育和新中所占据的地位相当重要。现阶段我国高校已经逐步提高对心理学专业的重视程度,对心理学专业课程的不断开设可对上述现象进行直观体现,但是从总体发展情况来说,我国心理学教育在整体上呈现出发展就慢以及起步较晚的现象。一般在开办心理学专业的过程当中都会采用师范类办学模式,这是导致心理学专业价值以及特色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发挥的主要原因,所以学生实践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能实现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相适应,这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构成方法

在研究过程当中,我们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不同岗位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访谈内容为专业实践能力,这也是学生所最重视的半结构化内容。在分析记录访谈内容时所使用的方法為文献资料梳理以及一系列分析等,其中还会涉及到整理、编码以及统计,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注意也要结合原有的调查经验[1],对应用心理学实践能力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在校生以及毕业生的调查,也是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象。在处理数据的同时,我们也可实现对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结构的进一步确定于使用。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构成的结果讨论

实践能力与认知能力之间呈现出一种相对的关系,在解决问题过程当中也需要对知识以及技能进行科学使用,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上述能力的几种主要形式。知识以及技能是构成任何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首先,我们可从专业实践能力角度分析,在完成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我们必须利用一定的实践能力。受到专业的影响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心理学原理知识以及技能充分融合,是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实现的基础与前提,并且在科学运用的同时,对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临床和咨询心理学是现阶段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几种主要形式,注意环境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以及工程心理学也在上述范围涵盖之内。通过相关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心理问题的诊断能力、评估能力以及方案咨询能力是专业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专业能力也与认知疗法技术实施能力以及行为疗法技术实施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心理学专业进行临床与咨询的过程当中,必须实现对上述内容的综合考虑。针对服务对象的心理进行进一步了解,是心理测量以及相关能力测评工作所侧重的重点问题。但是心理咨询以及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服务对象心理进行一系列的补救工作。心理学专业当中始终被心理实验设计以及操作能力所参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这项能力会对定量分析以及实践研究技能提出一定的要求与挑战。

心理教学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教学中遇到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其中还会涉及到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等,也就是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结合需求科学使用上述知识与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应用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设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的充分融合,才能实现对心理教学能力的有效获取。教学运用能力以及教学评估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心理教学能力。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我们必须实现对上述能力的综合使用,所以说在开展高效课堂的过程当中,上述能力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2]。

专业的学校与教育心理学方向是上述能力所应用的主要范围。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也必须提高对关系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两种能力的重视程度。学科分支是应用心理学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分支学科的同时我们会对其进行有效使用,亲和力、价值中立、引导他人能力以及责任心能力等,都是心理学分支学科应用的主要内容。在细化沟通能力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可将其进一步分为影响力、倾听力以及分析能力的。

三、基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建设思考

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针对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所开展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进一步提升心理学专业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以及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几个角度着手,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也可在这一过程当中实现,进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的一系列能力。

(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心理学专业在实际建设以及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还,要提高对学生意识教育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且利用多种方式与手段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运行体系的构建必须得到各种教学以及实践环节的支撑,这也对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心理学专业生命力可在多个方面进行直观体现,科学设计以及合理构建就是其中之一。在培养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过程当中,专业能力、心理教学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体系设计工作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培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专业技能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实践等都可对其进行不断支撑。实现对教学环节的进一步突出是教学计划所提出的明确要求。在课程体系构建当中,主干课程以及实践课程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在其中,最终将一定的心理学领域以及应用性课程提供给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与进步,注意要在衔接教学内容以及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熟悉与掌握。

(二)建设校内实训体系

校内实训中心主要作为平台,支撑心理学理论知识逐步实现向实践化转变,同时也作为中间环节存在于心理学与社会应用中间。在巩固与运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当中,校内实训中心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构建专业实训中心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将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作为主要依据,进而实现对心理学专业能力建设培养工作需求的进一步满足。注意也要提高对其全面性以及完善性的重视程度,并且保障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性与综合性,这可作为桥梁实现对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有效沟通。学校教育服务在拓展自身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实现对专业校内实训体系的合理使用。

(三)建设实习基地

从专业的时间角度分析后可以发现,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对心理学专业的不断应用与实习[3]。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对综合性专业实践技能的进一步掌握与熟悉,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实现对校外实践以及一系列实习活动的真正参与。教师在不断开发心理学科研究的过程当中,也可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心理学项目当中,通过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效提升。

(四)构建专业师资队伍

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重要保障。既要鼓励心理学专业教师到著名高校和心理学研究机构学习进修,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实验、社会实践、服务与研究活动,丰富专业实践经验;更可聘请校外高层次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教师以及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心理工作者,参与组织、指导和评价心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结语:从心理学学科发展自身角度来说,应用是其核心与基础。在探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从量化角度着手,这也是进一步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构成要素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我们可实现对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了解,并且帮助学生实现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最大限度提升。在心理学建设以及发展的过程当中,从量化角度分析专业实践能力所提到的作用不可替代,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对上述现象的重视程度,并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结合需求对其进行科学使用。这为应用心理学科进一步发展与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熊玫.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7):112-114.

[2]冯伟.“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學体系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6):189-190.

[3]赵剑.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1):134-135.

作者:吴慧中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管理论文下一篇:新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