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22-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是素质教育理念下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之一。特别是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第一要务。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勇于创新教学技术和教学方式,善于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更多积极活动的平台,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本文从几方面简单阐述了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构建措施

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理念下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以往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学科往往被教师忽略,一方面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师往往忽略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并没有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学情;再者,学科活动的开展相对较少,学生并没有对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机会和平台。基于上述几方面问题,教师如何改变传统教学局面,搭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成为当前教育要务之一。

一、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意义分析

(一)理念更新的需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升逐渐被教师关注,特别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逐层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始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再加上,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可能稍显枯燥,因此课堂教学中理念的更新是基础,需要教师积极学习、落实新理念,为高效课堂的创设奠定基础。

(二)方法拓展的需求

小学阶段学生个性发展差异较大,同样的学习内容可能需要教师按照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进行传授,那么单一的课堂讲解并不符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因此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性格活泼好动的特征,再结合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特征等,可以选择故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中,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推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活动丰富的需求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以往信息技术学科活动组织相对较少,多数课后活动都以语、数、外等学科为主,缺少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入和渗透,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无从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相对较差。

基于上述几方面需求,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从多维度入手,从理念的转变到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都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与活动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二、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创建措施研究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建生本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提高学生素养的主要学科,更应该落实新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模式。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分类来看,主要分为陈述性知识,比如了解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认识桌面图标等;程序性知识,比如复制、移动、删除文件,设置桌面背景、屏幕保护等。这两种类型的知识在教材中占据了绝大部份比例,而且陈述性知识相对来讲比较枯燥,程序性知识又显得比较复杂,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创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三年级“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为例,作为学生系统接触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堂课,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在最初接触阶段,教师要关注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通过创设不同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更加积极的活动场景。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三年级开篇章节,这一章节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并理解信息的定义,同时学会一些查询、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同时在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起最初的合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学习中、从生活中找到更多“信息”。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教师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身边问题入手,寻找信息的来源渠道等;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过程,逐渐认识到信息与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开始注重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并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通过各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逐渐脱离了原本的讲解、背诵、练习、考试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而是开始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并不是只在微机教室中应用,同时也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

(二)拓展教学方法,深化课堂内涵

以游戏教学法为例,借助游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游戏教学法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游戏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例如“信息与信息技术”一章节中关于信息的传递内容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传播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你说我猜”游戏。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呢,我们先来开展一个小游戏,(看看搭建对于搜集整理信息、提炼信息以及信息的综合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看看哪一组能够又快又准确地猜出更多的词语。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词语卡片拿到活动中来,卡片的内容可以进行分类,比如食物类、动物类、学习用具类、玩具类等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进行猜词;两两一组,一人用肢体动作和一些与卡片词语相关的语言来表述,另一名同学根据表述猜测词语是什么,2分钟时间看看哪个小组猜对的词语个数较多。(你“说”我猜游戏的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摸索的过程中寻找最为有效的信息傳递方式,虽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并不一定能够体会到消息传递的效果,但是通过最后的传递结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引导性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对刚才游戏过程和结果的总结,接下来我就来考考大家,你们认为最为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呢?

结合刚刚的游戏过程,教师抛出需要课堂讨论的活动,然后开展后续的小组合作,通过高效学习小组的搭建,将学生分为4人(ABCD四人)学习小组,A为信息技术知识较强的学生,比如对于计算机了解较多而且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B、C为学习成绩中等,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有兴趣,且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D为综合评定较差一些的学生。结合四人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学科学习的具体学情,开展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能力较强的人可以负责小组讨论活动的组织,能力较弱的学生负责记录相关讨论结果,或者负责总结性发言等。比如针对有效信息传递方式的讨论中,小组四人通过总结与分析刚刚的游戏活动,同时借助多媒体、资料书等根据教师的问题提示查找古、今、中、外多种信息传递方式;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信息获取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更多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也了解了更多关于信息传递的历史事件比如烽火戏诸侯、电话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通讯卫星的发明与应用等等,在信息技术学科交流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信息搜集与整理的方式,这对于学生来讲这可谓一举多得。

(三)丰富学科活动,搭建多元平台

1.学科活动,夯实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夯实学生基础,同样以信息的获取知识点探究为例,除了多媒体、小组合作等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在实践中感知信息的获取方式。比如从日常生活经验入手,辨别水、牛奶、白醋等几种不同的液体;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摆放在桌子上,然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辨别方法。

学生1:老师,首先可以通过观察最先辨别出牛奶,因为颜色与其他两者不同,然后可以通过闻气味的方式来辨别水和白醋。

如此,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能够非常轻松的总结出信息的获取方式,然后教师在通过拓展,引入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作为实验的补充,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应用技能。

2.综合活动,提升素养

综合活动也可以成为跨学科活动,比如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學相结合,特别是学生学习了简单的PPT制作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并进行“小先生”课堂活动。比如语文学科古诗词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互联网搜集整理作者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履历以及代表作,在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完善,制作成教学课件,然后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如此,学生既能够将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应用,同时也能够提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创建要从多维度入手,从理念、方法、活动等多位角度入手,改变传统局限、枯燥、单一的教学现状,从更多维度进一步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情,构建符合小学生需求的学习与活动平台,从而拓展学生学习渠道、学习思路以及知识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徐瑶瑶.设计创客教育活动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以《画多边形》教学为例[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65.

[2]周迎春.以课堂非良构化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基于项目的小学信息技术智慧课堂例谈[J].创新人才教育,2021(3):82-86.

[3]郑燕琼.网络与生活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第二课堂(D),2021(9):65-66.

作者:沈陆梅

第2篇: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兴技术,因此,国家与社会对于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增加的,并要求相关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以及创新思维。基于此,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为学生后续的信息类科目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课程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希望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则应努力寻求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重点关注目标。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些教育策略,以通过多元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

一、设置学生探讨话题,增进学生交流

教师为学生设置可探讨的话题,可以扩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使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了有计划的讨论,知道自己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提供怎样的贡献,能够养成怎样的习惯等,将学生凝结在一起,增进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在学习“小报主题要确定”时,为了使学生熟悉搜索引擎的使用,让学生知道怎样快速找到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合理分类,能够使用多种方式来浏览图片,笔者在课堂上先是为学生设置了探讨的话题,让学生围绕如何“确定小报的主题”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熟悉使用网络进行查询、收集信息的过程,熟悉关键词检索的应用。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先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聆听了他人的想法,接着利用课本对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明确了讨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学生借助搜集资料、求助教师等途径解决了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了大胆交流的勇气。对于合作中存在的分歧,学生能够合理应对,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解决,优化了合作的环境,构建了和谐的交流氛围。

二、结合现代技术、发展创新思维

多媒体形式会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视角优化课堂教学指引手段。例如,在学习到“初识画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用画图软件画出的精美图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摆脱恐惧,主动地参与到软件学习中来。然后老师可以在多媒体技术中播放从打开软件到作画再到作品完成的整个详细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作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及重要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于作画的整个步骤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然后再结合老师的分步讲解与学生的不断练习可以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确保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参与到后期图画制作工作中。

三、突出重点内容

就信息技术实践来说,重点内容就是实践的表达能力。实际运用的好坏不仅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真实的信息技术水平,更是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在具体进行实践练习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练一遍,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在了解大概运用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练习加工。这一过程需要教師的全程参与,保证学生彻底掌握。其次,教师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学会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新媒体技术对这些重难点的概念做一个具体的阐述,化抽象为具象。信息技术实践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在实际表达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概念、巩固基础,让学生能扎实地学到一门技术。最后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在平常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在实训中要十分注重他们对理解指令的练习,让他们对理解逻辑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做一些理解方面的练习,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适当开展差异化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可以在自身基础知识、情感态度方面综合成长,确立良好的发展方向,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进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知识的获取、处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究,并且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开展“遨游网络世界”的主题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对互联网的想象,以及讨论探究当前互联网中的技术,激发他们参与课程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在尝试完成基础电脑知识的操作时,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经常接触电脑和不经常接触的学生在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教学的进度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当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通过他们的客观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想象内容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强化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严谨性。而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践课程的组织形式,利用新方法、新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将贯穿始终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优化教学目标,明确高效课堂构建的价值,尝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奠定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基础;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深化学生的学习感悟,吸取信息技术学习的优势。在符合学生学习能力、思想契机和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教师落实不同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让学生高、精、准地掌握相关内容,获取信息技术学习的不同方法,为学生日后对信息技术内容的操控和延展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孙湘君.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学以致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80.

[2]杨文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散文百家(下),2019,(10):289.

[3]逯仁峰.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32):183.

作者:罗志华

第3篇:浅析打造优质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融合了知识、兴趣和技能。为了使我们的继任者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是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础。每个老师都希望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教授高质量和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程,因为许多学科领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计算机的愿望。但是,许多学生尚未掌握实用的信息技术技能。除学生自身因素外,确定原因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强的关系。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必要将小组合作与个人指导相结合

新的课程改革建议,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并应尽可能满足差异化学习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学生是课堂的关键要素;在教学中,应积极使用小组协作,以使学生的实力可以通过小组协作而发扬光大,并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以研究为基础的培训活动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学生的学习机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学习很快,有些则很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提出个人建议。当老师面对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缓慢的学生时,应考虑到这些学习缓慢的学生的缺点,将“自信,不放弃”作为对教学的信念,并提供个人指导。当面对有潜力和高素质的学生时,教师应为这些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并考虑到这些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适当的入学计划,以充分开发学生的优势。

二、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开始教学的准备活动。只有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并刺激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才能满足“有效”教学的条件。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全面分析学前教育准备过程中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據学生的“最新发展”确定教学问题。

如,在“我爱大自然”一课中,学生必须学会使用FrontPage创建网页并完成有关网页的信息技术。在准备本课程时,我分析了小学生的当前知识水平:计算机的普及使小学生从小就可以浏览网页并从Web内容中提取信息,学生都可以根据网站上的信息满足需求,他们需要学习并玩得开心,所以这个网站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小学生具有独立的网站体验,因此“我爱大自然”的知识是小学生的一种吸引和挑战。为此,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在课前收集大自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学习FrontPage的基本技术;了解有关如何基于FrontPage软件创建网页并完成网页创建的各种技术操作任务;表示网站、网页和网络信息之间的连接。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玩、活跃和容易分心。这将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粗心大意,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以及教师教学的质量。为了创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做?学生的粗心大意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例如看到有趣的东西、课堂纪律差、分心、无聊和无趣的教学内容和老师教学方法相对简单等,因此创建了一个有效的课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成长。在开始课程之前,讲师应合理选择新的课程介绍,并且不能直接进行课程学习。

老师比如在学习“有趣的纸牌游戏”第二课开始时,询问学生如何找到一种能够增强上一课内容的纸牌游戏,并且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信心。教师还必须保持课堂秩序,并及时提醒正在课堂里玩小游戏的学生。对于不断提醒他们还没有改变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讨论课外主题的行为是错误的,还可以组成班级督导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此外,师生还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应严格限制学生,但要保持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等。允许学生与老师讨论。在讲教、教学和解决难题时,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老师。当师生关系良好时,课堂气氛将更加和谐。

四、下课后及时复习

许多老师没有考虑放学后复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在艰苦的学习压力下也忽略了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复习和研究。但是人的思维遵循“遗忘”法则,如果不及时加以审查和巩固,无论小学生的操作多么熟练,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都会忘记这些操作技能。因此,课后及时复习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可以延长小学生的记忆周期,并使小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在此级别上,还需要课后复习以创建有效的课堂。

在使用课堂动画工具Flash之后,我鼓励小学生放学后创建自己的Flash动画。通过将动手练习分配成作业,老师可以彻底测试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完成这项动手任务,大多数小学生还将主动复习课后课程,并通过复习简化课程知识和操作程序。当然,为了提高小学复习的效率,我通过QQ和微信与教学软件分享了这一课。该培训软件以简洁的语言显示Flash动画软件的各个操作要点,每个工具的工作方式,使用动画的效果,小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随时完成复习。

五、开展协作小组学习

协作学习可以被归类为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但是它通常被单独用作教学方法。学生自行完成作业有优点和缺点。缺点是他们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有限。当他们面临问题时,他们可能无法独自解决问题。他们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差,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弥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研究发展思维和创新技能,增强学习热情,体验合作成功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优质高效的课堂不是口号,而是真实的培训。一篇文章中无法通过几种方法来实现,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高质量和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师研究和改善教学观念的过程和经验。教师需要以学生为基础,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取得有效的成果和高质量的协同增效,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开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72.

[2]邴大勇.探究实现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69-170.

哈巴河县第二小学 新疆阿勒泰 836700

作者:热依扎·那孜木汗

第4篇: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摘 要:当代教育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无论针对哪个教育阶段,教育界都怀着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如今的教育从两个角度出发,学生和教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主观意识的培养很重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高效的课堂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合作化

小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进而深入学习的意识,实现此类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循序渐进,通过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呢?下面我就小学信息技术分享一下我的课堂教学经验。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知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这门课操作性很强,操作教材中的内容,多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力,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意识,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打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学习的动力便大大提高。

如在一年级的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任务,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性的情景,像“我家的聚会”“森林音乐会”“草原运动会”等,这些任务情景将教材与生活相联系,教师通过阅读章节任务,在实际生活中找寻能与之相联系的内容,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生活范围和兴趣爱好,设置操作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思维不再局限于书本中的硬性要求,而是发挥自己的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根据教材的知识技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教学不仅会提高学生在操作中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学习兴趣,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合作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容易做错而慌乱,教师一个个指导既费时又费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小组进行互助学习,在学习和操作的时候,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在旁观察引导,引导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竞争和比拼,在操作和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各组的作品进行选优,选出做得最好的一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友好合作精神,进而拓展思维,一堂枯燥的课充满了愉悦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突破。

三、教师的自我督促和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领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40分钟内,以最好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教师需提高自我教学能力,比如,在备课时,向其他教师学习,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对于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要虚心接受,定期回顾和总结自身授课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可以从简单开始,然后以提问的方式或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了解属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总结学生的学习想法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操作的时候,教师要多多指导、辅助,作为教师,要排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以一种很放松、快乐又带有好奇心的心态学习这门课程。

总之,面对新一代的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要采用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育方法。一味追求成绩的提高,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和烦恼,这是对学生最不负责的变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要让学生热爱这门课,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氛围也很重要,教师要用快乐的心态将学生带入信息技术的快乐课堂,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王宪东.探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路径[J].考试周刊,2015(24).

?编辑 杨兆东

第5篇: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课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出于这一点,许多信息教师都会觉得既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那么课堂的效率自然会很高,因而忽略了建立高效课堂这一方面。其实我觉得兴趣只是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学习的目的性还没有达到一事实上的层次,故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只是处于表象的一种热情,真正领会的却不是很多。所以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注重高效课堂的建立。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在建立高效课堂方面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 师生交流绿色化

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的氛围,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也掌握了一些,如果这时教师还是采用传授式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一起讨论着学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效果、兴趣,从而达到调节教学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和学生建立了一条课堂交流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传递信息的是我们约定好的一套动作语言:拍拍手。当我听到有拍手声时就知道有的学生需要求助,这时再适时的去帮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我们还可以用空间留言,从面在课下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课堂上的这条绿色通道让师生体验了默契,教学内容遵循大纲,但看似是学生在拟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了,高效的第一步也就达到了。

二、 课堂训练立体化

信息课的课堂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几乎整堂课都在动手操作,面对一计算机的吸引,学生很难再去认真的听老师所传授的新知识,这时如果采取“广播”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反感。这就要求课堂训练时有一定的技巧。以下是我从以下七方面进行分析:

1、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学生对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小组组长给学习小组分配探究学习的任务。例如在三年级“用规则图形画图”这一课中,我让学生首先明确这节课只是用“圆”这个工具,如果有的小组不是用圆来做图就“违规”了。这样学生自然的就会把精力放到这里。

2、组内分工,自主探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实际水平差异及个人愿望,把本小组所承担的任务向本小组成员分配更加具体的任务。各成员领到任务后,根据学习目标和所分配的任务,贯彻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明确思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看法。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下一环节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此环节落实与否的关键是合理分组,学习小组以2到4人左右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小组内由教师指定或定期选举正副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活动、检查、监测、考核等组织工作,保证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运转。注意小组内男女生的搭配,落实好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逐步落实“兵”教“兵”策略。例如在讲授课文时,我先是展示了一下成熟的作品,然后把问题全部留给学生,学们们对课题有了兴趣自然的会去课本中找相应的命令,几个成员把找到的进行交流后组成一段能发出声音的程序,这样的成就对于学生来说比教师单纯的传授要好的多。

3、互助学习,相互答疑:即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兵”教“兵” 策略。在交流中相互答疑解疑,并对仍存在的疑问寻求解决方法。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化,继而去伪存真,逐步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

4、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即组内交流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为小组展示作准备。学生在相互质疑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重新修正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初步的内化知识体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推荐代表,为展示本小组的新成果作好准备。这充分使用了学生的“竞赛”心理,例如在三年级“精心之作”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采取让每位学生作一幅画的方法,而是让每们学生对这自己心中的作品进行粗略的构思之后进行小组作业,让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互补。

5、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在教师的调控下,各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这一名代表,须是学习中下游的学生。目的:一是督促在第二步的探究学习时,把“兵”教“兵”策略落到实处;二是为后面的再交流、再补充提供机会,做好铺垫。指导思想:面向全体,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

6、本组补充,纠正提高:即针对小组代表的成果展示,先由同组成员进行纠正、补充。为使本组的成果被全班同学认可,在本组代表展示时,同组成员聚精会神,以便及时进行纠正、补充。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激励。指导思想:小组代表展示时,全体同学积极思考。

7、异组交流,质疑拓展:即在本组交流基础上,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成果进行质疑,通过相互质疑与补充,达到拓展知识与提高能力、展现智慧的目的。这一环节中,需要对质疑活跃而有效的小组给予奖励。指导思想:相互质疑,锻炼思维,锤炼语言,拓展知识,展现智慧。

以上各环节,可以彼此交错,教师要适时调控,把握全局。此种课堂教学以小组教学为主,辅之目标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质疑学习等多种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和展示为主,辅之教师的适时点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因理解深度或广度不够而影响课堂达标的问题要做好适时的诱导,对于学生自身仍解决不了或存有争议的问题给以适当的点拨,对于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属课标要求范围内的,做好恰如其分的讲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不思考前不讲;对于问题,学生不展示之前不讲;以对小组评价为主,辅之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力争达到面向全体,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 学习状态最佳化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建立高效课堂,光是教师激情洋溢地投入是不够的,随时把学生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才是关键。否则,再好的设计也只能让教者黯然神伤。

1、表扬调节

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表扬,让学生保持在一种兴奋、自信的状态下学习。表扬多了,就要避免雷同平淡,那样的话表扬效果会打折。有针对性的,充满感情的表扬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对于发言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随时插进自己的评价语言,而不一定要等到发言完毕,让学生早一点得到鼓励,更利于提高他下面的发言质量。

2、激将调节

有时,知道一些问题有难度,担心学生不肯深入思考,便故意自语似的说:“这个,恐怕完全答对的人不多。”学生都想成为那“不多的人”中的一个,阅读得便格外仔细,思考得也特别认真。这个,不需要等到汇报交流,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有时,就要下课了,看一看表,明确告诉他们还剩最后几分钟,再抛出一个任务。“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呢?”话音落下,你就看吧,这最后的几分钟绝对会掀起一个小高潮。

3、幽默调节 一堂课40分钟,学生难免会有疲倦的时候,而有的学生当众发言又总显得胆怯、紧张,抓住时机幽默一把,能够放松身心、调节状态。

4、比赛调节

内容适合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小比赛,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调节学习状态。

第6篇: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摘 要:目前,正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每班配备先进的班班通一体机,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班通;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我区正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先进的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走进学校日常课堂,如今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知道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根据课程特点,如何做到行之有效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精彩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课堂教学的导入,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比如,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视频动画“钉子的故事”“袋出新天地”,通过两个动画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到动画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激励学生只要你用心去学,就一定能够利用它创作出精彩的动画作品。通过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优化课堂结构,还能培养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通过如何利用“直观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来阐述。

1.直观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的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使得教学内容更具体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促进学习积极性,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Excel时,通过演示本班参加旅游国内城市的人数统计,并配备精彩图片,从而反映我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建筑宏伟壮观的景象;通过演示制作Excel表格步骤,知道Excel表格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功能强大,并结合本省的旅游特色,要求学生制作本省旅游情况表;最后让能力强的学生试着给大家演示讲解,演示过程中,教师可给予提示和纠正,这样,既促进学生的探索、创新,又吸引了所有学生注意,引发他们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认识后,教师再进行演示和总结,学生及时、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每节课之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提出学习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紧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每节课都要做到能够提供三个层次的任务:

(1)基本任务。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基本达至教材和课标要求的任务,一般要求简单,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现有素材完成任务就行。

(2)巩固任务。一般在基本任务完成后,教师就某些多出现的错误和操作的技巧提示,让学生对自己的基本任务有一个认识和对照的过程,并激发他们继续完善学习的兴趣,这个任务主要起到一个温故知新的作用。

(3)拓展任务。这个任务就是照顾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他们探究拓展深层次知识。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知识,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在Word中修饰文字为例,教师展示出学生的写作范文,班级准备举办“优秀作文集”展出交流活动,要想让自己的作文看起来像语文课本里的课文一样整齐美观,就需要对作文进行文字修饰,要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文字效果等。

三、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前评价:采用观察、访谈、档案袋记录等,结合一些教学软件,运用多种方法,采取量化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中评价:通过教学中评价,加大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运用一般的解决问题办法,更能够发现和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各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新境界。

教学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教学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李勇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1(1).

作者简介:黎树志(1974―),男,汉族,广东省云浮市,大学本科,小学一级。

编辑 马晓荣

第7篇: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96―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可以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文字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用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听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使语文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生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设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疑点及难点时,教师因势利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恰当地解析疑点及难点,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情感在激励中得到升华和陶冶,在重难点的突破中达到学文与悟道的和谐统一。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詹天佑》一课时,教师讲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由于教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运用教学媒体设计了一个动画教学环节,动画使学生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由于笔者巧妙地运用了信息技术,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同时更加深刻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活化知识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行教科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的呈现方式,而学生所学知识的呈现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知识呈现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西门豹治邺》一文,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声音图象随时插入展示,这样学生虽坐在教室里,但其视野却可以随着多媒体的展示扩展到战国时期,对文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感受随着画面和声音不断地延伸,同时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视频思考西门豹言行,提炼总结人物性格特征,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上课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了它的最大价值,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拓展文本,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师及学生的参考书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语文资源。如,教完北师大语文六年级下册《美猴王》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还要对《西游记》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大量有关《西游记》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西游人物传”的黑板报。课后,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开拓了视野。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为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注:本文为2015甘?C省“十二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5]GHB0605)

编辑:张慧敏

第8篇:善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本人结合近几年工作实践,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过程的融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丰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庐山瀑布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庐山瀑布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庐山瀑布的美。在学习“飞流直下三千尺”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瀑布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瀑布的飞溅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第二、善用信息技术,融入课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文字阅读,有些字词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课本中的材料信息生动地展现出来,用悦耳的声音,优美的动画,绚丽的色彩有机地联系与整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所教的材料内容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一一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把学生的感官器官同时调动起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秋天》时,通过下载的Flash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了小草从青翠变成枯黄,稻子从“绿油油”变成“黄澄澄”,苹果从青绿变成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秋天”的概念。再如,在教学《白雪公主》这课时,我通过播放皇后谋害白雪公主的画面,让学生对“恶狠狠”“津津有味”“七窍生烟”等词语有更直观的感受,最后不需解释,同学们再次阅读时便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第三、开拓学生思维,启迪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一位老师在教学《游园不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思维练习:诗人正站在园门前,抬头欣赏“出墙红杏”,却听“吱呀――”一声,柴扉竟开了!此时画外音响起:“游园如愿又如何?”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色图”。其中,一位学生大胆求异,说:”或许这园中除了这一枝红杏,什么也没有呢?诗人还能写出像《游园不值》这样好的诗篇吗?”这种思维的求异、逆向,不正是创新思维擦出的火花吗?我趁热打铁,布置学生以《游园》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学生写得又快又好!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这是学科整合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我们要做到的。

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之后,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课堂的活力和教学的魅力所在,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而能令其“点石成金”的“点金棒”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我会尽最大努力让它与语文课堂完美结合,交相辉映!

第9篇:关注常态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摘要】常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真实写照,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常态课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是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常态教学体现的是一个教师正常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事先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在满足学生对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再进行认真有效地教学活动,从而真正让学生得到发展的课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的位置,信息技术教学正不断兴起,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优质高效的课堂,让高效课堂平实化、常态化,本人根据自身实践,反思、总结得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常态化的一些策略。

一、课前准备——构建高效常态课的前提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殆。作为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很重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课前准备不仅仅是教学软硬件的准备,而是包括以下几点:

1.备好课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将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也可以清晰地了解各学段的训练重点和要求,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深度地解读教材,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老师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熟知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每个单元的内容,更要掌握其重点、难点。简单地说,只有教师潜心地解读教材,用心地与文本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堂的真实交流。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才会有扎实的基础。

3.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接手一个新班,都要对本班级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包括学生组成情况,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习惯、水平,新旧知识的掌握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保证高效性,教师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由浅入深,

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

二、课堂教学——构建高效常态课的关键

古人云:“凡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凡天下大事做于细”。 信息技术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获得什么,都在课堂。课堂上既要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要有学生“主体性”的体现,真正做到高效率的课堂。

1.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在突破知识的难点、重点时,教师应探索针对学生实际的特别方法。对待不同学生的指导,有时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键是教学方法是否对某些学生有特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才能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引导、指导,与学生互动起来。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的关系融洽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充满关爱的微笑、耐心细致的帮助、真心实意的鼓励,都会为他们驱除心中的阴霾,融化心中的坚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形成和谐、高效的教与学环境。

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灵活地利用课堂评价好比“春雨”“润物”,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可以使学生重拾自信。比如在课前设计好“作品评价内容”,在作品展示、评价阶段,让学生围绕“作品评价内容”讲解制作的过程(即自评),看完所有展示作品之后,其他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即互评:作品好在什么方面?哪张还不足,若再加以„„的修改,效果会更好。)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使评价更加具体化、有针对性,而不是空泛地给予“这个作品做得不错”、“做得挺好”这样的评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及时表扬

和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好地创新作品。

三、课内学练——构建高效常态课的保证

1.课内确保有练评。有些课堂教学,在一阶段时间以后的评估结果、实际效果却不一定能令人满意,所授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训练、评估,是出现此类情况的关键原因。有些内容学生当堂课上好像掌握了,时间不久又会迅速遗忘,必须经常巩固和练评。为确保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能让学生牢牢地正确掌握,课堂教学中必须及时训练、评估、反馈和巩固,根据评估的情况反馈,有时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安排,确保每一个知识点和方法的教学落到实处,不能指望在后面的复习时再去回顾。

2.学练过程有归纳。许多学生每章每节的内容好象掌握的不错,但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较多的遗忘,这本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看起来已掌握的内容,由于没有及时地归纳和整理,很快就有了陌生感或仅仅是似曾相识,在考试时根本不能灵活运用。实际上许多学生的学习,只会跟着老师走,自己不注意及时地整理和归纳。因此说,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归纳和总结,让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地、有条理地存入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仓库”,使之能牢固掌握、举一反三。

四、教学语言——构建高效常态课的催化剂

1.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要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通俗易懂,要善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如在Photoshop图层的教学中,借助课前自制的教具我这样解释图层:可以将图层理解为透明胶片,可将图像中的不同内容画在不同的透明胶片上,最终将这些透明胶片叠放在一起就形成一张完整的图像。再通过我的现场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图层的概念了。

2.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会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心情,从而走进高效的学习氛围之中。比如我在《海底总动员——画笔工具和橡皮擦工具》一课的教学中,当学过了画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后,有少部分学生还沉浸在画笔工具的深层次探索中,为了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新的探究学习里,我没有采用简单的“停止操作”命令,而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说:“同学们,小鱼儿在岸上急得快喘不上气

了,让我们快来帮助小鱼儿回到海底吧。”话一出口,大家都开心地笑了,继而开始了橡皮擦工具的探究学习。

五、课后反思——构建高效常态课的正能量

事实证明,经常在课堂教学以后反思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能够很快地提高。在教学的同时,养成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一段时间后,就会在某些知识领域和方法上有独特地见解,就有可能成为教有所长的学者和专家。反思让人避免重复失误,反思使人进步,经常反思必有收获。

1.不因反思而反思,做到有感而发

反思要服务于课堂,成为常态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师必须要做到有感而发,有人可能会问,胸中无物,感从何发呀?对,要做到有感而发,心中必然有物,要使心中有物,课堂是关键。因此,反思要做到有感而发,首先,要认真上课,教师只有认真对待平常的每节课,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细节,才能在课后正视并找出这节课的成败得失。其次,了解学生需求,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毫无收获,那这节课定是失败的。教师应与学生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将他们的意见融合到教学中。

2.反思要有深度,做到科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能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种随意性的反思往往主观性过强,反复纠结同一个问题,忽视了教学中的其它问题,教师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很难再有所进步。反思是课堂问题的反映,教师在认识问题、总结经验的同时,还需让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智慧,所以,教师在写反思时应具备科学的方法。可以分别从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的达成度,课堂任务的完成度),学生评价,教师教态、教学语言等方面着手进行课后反思。

常态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堂的回归,也是课堂教学本色的显现。关注常态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新课标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在常态课堂中落到实处,满足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需求。让常态课呈现出魅力与精彩,是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政府融资平台工作好吗下一篇:建行服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