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方案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方案(精选8篇)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方案 篇1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应用工程”,结合我市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我校的校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通过本次培训,力争基本达到学科教师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同步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四、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主要以讲授和实例练习为主,做到讲练结合,基本掌握当天所学内容。分散学习以个人为主,练习学习内容,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

五、培训地点:

小学微机室

六、培训时间:

具体安排见《培训时间安排表》

七、培训内容:

按照市教委和市电教管的安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培训的内容如下:

1、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简单维护;

2、信息化教学常用技能培训:

(1)网络搜索:培养教师利用互联网准确搜索、下载教学资源的能力;

(2)素材处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原始素材的能力,能够利用word处理文字材料,用excel处理电子表格,用photoshop处理图片。

(3)课件集成: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方案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整合

1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分析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由教师说, 在黑板上写, 而学生被动的听讲并完成课堂作业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其弊端日益突显, 如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的难点不好解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限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教学中, 将会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 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快捷, 能优化相关的教学资源,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也有着自己的不足。例如, 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合理, 缺乏对其整合的相关研究;有些教师则是应用信息技术过多, 比较盲目的使用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专注教学的重点, 以上的教学方式, 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 应该对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研究, 从而真正体现信息技术的优点。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为了赶潮流, 而是要结合教学的需要, 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 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 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是否能学好语文, 兴趣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目前信息技术的使用日益广泛, 在课堂中, 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 自制力还较弱, 很容易走神, 但他们对于相关的信息往往会更加关注, 喜欢动态的、新奇的知识信息。因此, 教师应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让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从而集中上课的注意力。

3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分析

3.1 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

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 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说话、读写的能力。但是, 很多学生对于汉语拼音不感兴趣, 不愿意学习或者学起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将能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 “o”这个拼音字母, 可以在课件中展示一只大公鸡, 在早上打鸣“OOO”, 并配上音效, 让学生模仿, 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也让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拼音。

3.2 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

识字是一个记忆的过程, 比较枯燥,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 他们的持久力往往较差, 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此时,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把每个汉字所表示的意思设计成动画, 对于每个偏旁的意思也形象化地表示。这样,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提升很多。对较难区别的汉字, 也可以设计一些动画故事,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汉字的用法。

3.3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荀子曾有“不闻若闻子, 闻之不若见之”。也就是说, 视和听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知识点, 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中的概念, 体会文中的情感, 并且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在教授《捞月亮》一课时, 使用信息技术播放文中情境的动画, 因为动画生动有趣, 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非常集中。同时, 让学生写下看过动画后的疑问与感想。如月亮为什么会掉下去呢?小猴子是如何捞月亮的?为什么又捞不到呢……动画过后, 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发言, 活跃了课堂气氛, 此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加, 并且学会了思考。信息技术的使用加强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并提高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作文是很多小学生很怕的一项作业, 当要写作文时, 往往会想半天、急半天, 却仍然开不了头, 没有思绪, 或者勉强提笔写个三言两语, 也没有条理。叶圣陶曾有“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收成什么文章”。

因此, 充实的作文依赖于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 脱离了生活的写作, 即使有着好的写作方法, 也是空的。因此, 对于作文的教学, 教师可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 使用幻灯片、电影、实地参观等方式, 让学生直接、间接地体验具体情境, 并在此时结合相关的讲解, 就会让学生感到有经验、有体悟、言之有物, 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改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认知的工具, 它的正确使用, 需要对信息技术与相关教学进行整合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 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 从而使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需要注意的是, 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学生对于文字的阅读、领悟, 如果完全依赖图像教学, 会淡化语言教学, 这与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相背离的。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要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 其应用应当立足于语文, 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落实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宝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7) .

[2]李新建, 严建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作用与原则[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 (8) .

[3]金和德.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正确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J].小学教学研究, 1987 (1) .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方案 篇3

一、农村小学信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硬件资源比较紧缺小学信息技术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主要是电脑室。许多农村小学、乡镇小学由于经费不足,教学设备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

的提高。

(二)教师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农村小学教师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等综合课程,师资更加紧张。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理解不够全面,农村教师容易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许多教师甚至把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成打字课。此外,由于各方面原因,许多农村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基础工具的应用知之甚少,有的老教师还对计算机存在排斥感、畏惧感。所以很多教师还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这是农村小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二、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及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对信息的了解相对闭塞,认识也就相对落后。他们觉得电脑是个很神秘的东西,学习信息技术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硬生生地告诉他们,信息技术是怎样的重要,要怎样去学习,一般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相反,如果给他们一些有吸引力的事情做,再给以适当的讲解说明,他们就会喜欢上这门课。在上信息技术课的硬件知识时,我根据电脑各部分硬件的特点,联系同学们在生活见到的与这些硬件有相似地方的物体来讲。慢慢打消了同学们对电脑的神秘感,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信息技术时所蕴含的快乐。

(二)利用小学生好奇这一特点,培养他们主动去学习的习惯。如在教《电脑简笔画》

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收集一些电脑制作的卡通简笔画给学生欣赏。小学生会被这栩栩如生的卡通迷住,简单的几笔出现如此神奇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会兴趣高昂,对这个学科有一种兴奋感,那么就会更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这就便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还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兴趣;创设操作情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营造竞赛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模拟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發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灵都是一页白纸。他们脑海中的一些想法有时是我们成年人很难想象得出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和培养同学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对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我常常会给同学们自由创作的时间,看看他们能创作出什么东西。比如在教“画图”时,我有时会给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画。想画什么画什么。结果,同学们画得都很好,他们的画超越现实,超越自然,把同学们想象的空间发挥得淋漓尽致。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以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借助直观的表象信息,使学生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恰能为学生提供这样形象生动的表象信息,从而激活学生灵感,使学生能主动去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把教师自己和专家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对学生也是一个启迪和提示,拓宽学生的思路。这样教学,科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五、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教师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表现不单单是一个作品的检验过程,也不单单是一方面的肯定,需要多元的认定。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作品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素材、一些已经做好的作品给学生看,让学生去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作品范例的分析,不仅引导学生对作品有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

例如,我们在上《绘上缤纷的色彩》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填充各种颜色这一任务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画图”软件中几个常用工具的使用。此刻,动物王国中的小动物被一一描绘上色彩,学生们的思路也被打开了,当动物王国的颜色被同学们描绘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同学们的思路也被打开,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除了自我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同时,孩子们也很注重同伴的肯定和认可,也就是学生的互评一样重要。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得到提高,更进一步利于学生的发展。

六、明确教师的角色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应该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情境。小学信息技术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的特点,让学生有独立操作并自我深入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固有的知识库存,必须不断进行“充电”,以满足学生知识增长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新课改要求: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而,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服务者、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和研究者。

小学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篇4

小学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15

号,以下简称《意见》)、《xx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公开工作意见的通知》(xx教办〔20**〕18号)要求,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信息公开组织机构

为更好地做好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推动我校信息公开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学校成立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职责如下: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信息校长

办公室主任

组员:

网络管理员

信息报道员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信息校长直接分管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主任承担信息公开各项具体的协调、保密审查,主要负责协同学校各中层管理部门受理和答复师生员工、学生家长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等;网络管理员负责管理、维护和更新本校公开的信息;信息报道员负责提供反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的信息。

二、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

(一)主动公开的信息

1.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办学性质、办学地点、办学规模、办学基本条件、机构职能、联系方式等;

2.学校现行规章制度以及办事流程;

3.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其执行情况;

4.学校招生的计划、范围、对象,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和评优奖励办法,学费(保育费)减免的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和结果;

5.学校收费的类别、项目、标准、依据、范围、计费单位和批准机关以及监督电话;

6.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关规定,教学与科研成果评选,课程设置方案与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

7.学校教职工招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的条件、程序、结果及争议解决办法,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教师培训等师资建设情况;

8.学校数量较多的物资采购、基本建设与维修、房产承包与租赁等的招投标结果及实际执行情况;

9.学校经费收支情况,资产和受赠物的管理使用情况;

10.学生用餐、组织活动等服务事项及安全管理情况,自然灾害、传染病等涉及师生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情况;

11.其他应当主动公开的情况。

(二)依申请公开的信息

本校教职工因自身教学、科研、生活等特殊需要,本校学生家长因行使子女监护权的有关需要,向学校申请获取相关信息时,学校及时予以答复。不能按要求提供信息的,要为他们了解相关情况提供便利。对于社会公众向学校提出的建议、咨询等,学校认真予以回复。

(三)免于公开的信息

1.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2.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3.公开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稳定的信息。

4.法律、法规规定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

三、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

对于主动公开的信息,主要采用网上公开的形式主动公开信息。

四、信息公开的时限

对于主动公开信息,学校应尽可能在信息产生后第一时间予以公开,最迟不超过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的30日。对于申请公开的信息,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XXX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五、信息公开的常规运作

1.信息公开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学校要将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开展,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本校信息公开工作实施细则,以网上公开平台为主要形式,以其他方式为辅助,认真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2.学校负责做好已公开信息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3.学校负责做好信息公开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4.学校负责做好信息公开的总结工作。

小学信息化工作考评方案范文 篇5

一、考评对象

本校教师

二、考评内容

信息管理制度建设、设备与网络维护、公文处理软件和征管软件应用、文档管理、计算机安全、其它专项工作。

三、评分标准

(一)信息管理制度建设(10分)

各年级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中要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二)设备与网络维护(15分)

1、凡出现感染病毒、软件无法运行、损坏硬件事件,每起扣5分。发生故障时,必须当天向学校网管汇报,迟报一天扣1分,扣完为止。

2、信息中心系统管理员在处理故障、进行维护过程中,维护单位应指定相关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并提供相关资料、文档,确保维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被维护单位不配合或阻挠维护工作,每发生一次扣2分。

(三)文档管理(10分)

2、应用系统和操作系统等重要数据要定期备份,对重要的可变数据应定时清理、备份。未备份的扣5分,未定时备份的扣3分。

3、应用系统及重要信息的磁带、磁盘等严禁外借,确因工作需要,须报请有关领导批准。擅自外借的,每发生一次扣5 分。

4、各单位的内部电子文档应当妥善整理分类,未及时清理的扣3分。

(四)计算机安全(15分)

1、任何微机需要安装软件时,由各单位提出申请,经学校网管同意后由信息中心负责安装。未经信息中心检测,禁止安装外来应用程序,否则每发生一次扣5分。教师严禁将电脑用于玩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用途,如有违反每次扣3分。

2、禁止外来人员操作本单位计算机,否则,每发生一次扣2分。

3、自觉提高病毒防护意识,每月定期杀毒,未做到的扣2分。

(五)公文处理软件和征管软件应用(20分)

1、局域网内工作人员,应及时打开公文处理系统查看有无自己办理的公文,并及时处理。如未及时处理每人每次扣2分。

2、局域网内工作人员在处理公文时应按有关传递程序进行公文传递,未按规定程序处理公文的每人每次扣1分。

3、各老师都应熟练掌握征管软件的使用,如有未掌握的每人次扣2分,掌握不全面的每人次扣1分。

(六)办公软件应用(20分)

1、教师都应熟练掌握汉字输入方法、办公软件(WORD和 EXCEL)的使用,如有未掌握的每人次扣2分,掌握不熟练的每人次扣1分。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方案 篇6

一、研究背景

以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相结合的网络技术,充斥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正在悄然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及学习方式。“地球村”的形成,改变着人类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新型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已来临。提高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不仅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个体乃至整个民族能否真正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给现行的教育体制带来一定的冲击,网络教育也必将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信息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利用信息,成为个人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教师是学生学习这个社会的指导者、帮助者、启发者,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信息素质的高低,而学生正是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建设者。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成为各国的强国大计。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群体的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指导教学能力不一。个体的发展并不能代表群体的素质,而群体素质高低将决定个体的发展。提高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素质,使之能够与这个时代接轨、与社会挂钩,构建了一个坚持终身学习的平台,使之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大批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全面发展、有创新能力、极具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研究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从空间维度看,社会信息化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人的事,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时间维度看,社会变迁的速度不断加快,教育已不能被动地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必须把当前需要与未来发展需求相统一,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新人,才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它就要求教师这个群体也必须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能力,使个体的发展不在凌架于群体之上,让群体共同进步,向前发展,跟上时代的脉膊,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共进,以自身的魅力改变学生,以自身的价值感染学生,通过研究使教师群体有一种坚持终身学习的平台,不断进步,不断前进。

三、研究目标与理论假说

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并非信息技术本身,而是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教育平等、公平,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促进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为其日后的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石。同时也培养研究者的开发创新能力,为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提供一般性规律或经验,为兄弟校及牡丹江市现代化教育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

理论假设: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开展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资源与开发资源,优化教学,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不仅能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有着多个未知量,可能某个量就会改变实验的最终结果。将其为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就是教师个体。因变量: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素质的过程。

因为研究是在学校自然状态下开展的,故而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几点:

1、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做到活动不冲突。

2、活动期间,要求教师全员,做到有学习笔记,有教案,有成效。

3、每期活动结束后,要求有阶段性验收。

五、实验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体现我校“人文关怀为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现代化教育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每一位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校本培训的开展。确定下面几方面内容。

㈠、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地点:微机室或电教室

培训时间:(东校区)每双周星期五第八节

(西校区)每双周星期三第八节

培训对象:牡六中全体教师(50周岁以上教师自愿)

培训方法:

采用主题讲座、疑难解惑、互帮互学、边学边练、上机操作的方法。

主题讲座、疑难解惑:是指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对某些问题进行讲座,讲解。

互帮互学:是指教师间,至少本学科的教师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边学边练、上机操作:是指要上机实践操练。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培训,每次培训要求有教案,有计划。每阶段要求有验收。

㈡、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1、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努力做好教学设计。做到细化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和建构知识技能。但是必须选择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来开展研究。

2、精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教学设计专家克拉克指出:“能引起教育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软件的设计,而不是媒体本身。”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课件的制作。应努力做到:创设情境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学生的协作交流提供条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文本功能,为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带来方便。另外学校应在教师个人制作课件的基础上创建共享性的教学资源库。

3、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评价机制。过程评价是结果评价的基础,及时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通过不断的矫正来提高研究水平。着重探讨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两个方面。评价标准以电教实验课评价表为基础来进行;评价手段以书面测试、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来开展。

4、构建合理的培训机制与良好的教师共同交流合作学习机制。做到培训有计划、有方案、有目标、有教案、有组织、有意义、有试题,达到教师群体信息素养共同进步的目标,既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互帮互助,交流合作,带动学生学习机制。

㈢、运用网络加快学习进程

1、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便利的学习工具,加快自体学习进程。网络是方便、快捷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培训、交流学习,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价值所在。形成教师群体的高兴致学习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2、利用校网络办公系统,培养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养成教师很好运用网络的习惯和方法。强化教师运用网络办公的生活节奏和技能。以QQ为代表的网络聊天系统,加深教师间的情感交流,是相互学习了解的最佳途径,是同一局域网内文件交流最迅速的方法。BBS的运用和博客网站的建立都将在很大程序上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

㈣、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及电教室是培养和提高教师计算机技能、水平的主要场所。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增加上机时间,力求在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增强教师间相互交流合作.能力,力求形成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技能整体提升的目的;四是教师操作多媒体设备的技能提高;五是专业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多学习、多交流,力求百尺竿头,更近一步。业务更精进,素质更提升。

六、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将从以下几个阶段开展:

㈠、实验研究制定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分二步进步:

第一步:教师摸底调查阶段。

方法:问卷调查与信息反馈

目标:得出现代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技能。以及日后的教育的模式。

时间:1-2周第二步:实验制定阶段

方法:集体讨论

目标:制定出最符合校实际情况与体现时代气息的研究策略

时间:2周㈡、教师培训、学习阶段

分二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与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沟通,组织全校教师参加省、市举行的信息技术过关验收考试和培训工作。通过考试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训,使更多的教师信息技术有所提高,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第二方面:自力更生,自我培训。通过与学校的商议,规定统一时间开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人员定为50周岁以下教师全体,力求使每一位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有所提高,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校本培训的开展。

培训方法:采用主题讲座、疑难解惑、互帮互学、边学边练、上机操作的方法。

主题讲座、疑难解惑:是指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对某些问题进行讲座,讲解。

互帮互学:是指教师间,至少本学科的教师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边学边练、上机操作:是指要上机实践操练。

培训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入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从基础知识到流行软件应用含括在内。

学习场所及形式:办公室、电子备课室、BBS、E-mail、微机室、校办公系统、群聊天室等。

时间:一年

㈢、成果展示阶段

通过一年的自我学习和提高过程,每位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可以初见成效。

1、课件制作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重要的组成环节之一,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外在信息。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出一位教师信息素质的高低,好的课件应能做到:创设情境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学生的协作交流提供条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文本功能,为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带来方便。

通过自我学习前后所作课件对比,初见成效。

积极参加省、市、校举行的课件制作评比,进一步提高教师制作水平与激发学习热情。

2、经验交流:定期举行的经验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与形式。可以将某一阶段某一事件的心得与体会打印出来,形成电子稿件,做为经验交流材料,促进全体共同进步。

积极参加省、市、校举行的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意识与能力。

3、学科教学方面:现代教育下,教师的角色发生的重大转变,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比如呈现方式的转变由单一型到多元化等。信息技术的提高也带动着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积极参加省、市、校举行的各类竞赛,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过程。

时间:11个月

㈣、成果验收阶段

1、形成共享型资源库,包括各类流行软件及其配套教程,论文集,素材集,课件集等;

2、构建校网站及其网页制作,包括具有有学科特色的学科网站制作;

3、光荣榜,包括教师的获奖信息及其证书。

时间:一年

七、条件保障

1、严格执行课题组活动计划。平时坚持每月二次课题组集体活动,组织理论学习心得交流,对疑难问题的研讨和各种策略的探讨。每学期每门学科至少举行一次多媒体教学研讨课,每人每年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等。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

2、严抓培训机制建设。坚持每学期中至少有一、二项信息培训具体项目,及时把流行的信息、技能传递给全体教师。达到整体信息素养提高的目的。每次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有总结、有教案、有组织。

3、成立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技术应用研究小组。学校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配置必需器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认真学习掌握相关技术,争取第四年出成果。建设并开发出最具学校学科特色的资源。

论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选择 篇7

1.1 将导航与接口统一起来, 采取开放式部件策略

医院信息系统是统一的功能导航台驱动, 利用相同的公共模块, 具备必要的设备接口和数据接口。它根据功能需求把不同的应用划分为若干独立模块实现系统的应用逻辑, 并且根据功能重组的概念, 提供虚拟模块的应用, 从而保证部件分工明确。

1.2 实时连续对象模型与事务重组机制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不间断运行系统, 多数对象实例除了具有常规的对象特性之外, 还典型的表现为时间相关实体。我们应该抛弃人为的间歇暂停措施, 采用连续对象策略, 保证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和事务并发同步执行。

1.3 利用数据库权限体系, 采取角色分工原则

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的数据安全性, 比任何在应用软件中构造的安全策略更为有效。

1.4 根据岗位角色分工原则组织系统

根据医院岗位系统, 将岗位人员的职责与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出现与岗位无关的信息, 努力使系统使用者能快速掌握必需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1.5 继承WINDOWS界面标准, 保证系统和应用界面高度一致

医院信息系统到的应用多数都是基于WINDOWS系统运行, 界面规范和操作规范同时也继承了WINDOWS标准, 将使用难度无形中降低。

2 HIS系统的体系结构

2.1 C/S模式

C/S模式 (Client/Server) 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中的一种, 简单的解释就是基于企业内部网络的应用系统。它由前端的客户机和后端的服务器组成, 客户机在客户端执行本地处理, 并在处理过程中与服务器进行交互, 从而获得服务器的服务, 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数据服务, 这种模式下, 服务器和客户端并非指的是实际的机器, 而是指在上面运行的程序。它的优越性在于:

(1) 高性能 (Performance) , Server端一定有一个完整的高效能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RDBMS,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CPU只管RDBMS的使用, 不管任何客户端应用功能, 支持并发控制, 确保多个用户同一时间内处理相同的表、行、列数据, 这就显著的改善了运行性能, 特别是医院中以高频率更新数据的应用环境。

(2) 集中式数据管理。这是医院环境的高层管理和病人医疗数据管理至关重要的需求。

(3) 灵活性方便扩充 (Scalability) 。前后台任务的分离使得前端的应用程序不依赖于后台的软、硬件平台。

(4) 开放式平台有利于加速系统的开发。

(5) 三层的C/S结构。Client端一般是使用GUI的Windows或MAC/OS操作系统, Server端运行UNIX或windows Server与单层的主机/终端方式相比, 这种开放式的体系结构的耗费大大降低, 分布式的计算结构充分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 Client端得GUI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RAD使开发人员能够迅速的开发各种应用。C/S系统也存在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用户较多的系统升级安装十分困难, 维护工作量大。其次, 系统封闭, 不同的系统交流困难, 已有系统难以利用, 造成重复投资。而且不同的系统用户界面也不统一, 培训的工作量也很大。

2.2 B/S方式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 出现了一种对C/S模式应用扩展的模式, 即B/S方式, B/S方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MIS系统平台模式。把传统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 (Web服务器) , 从而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的。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 基于Web的信息发布和检索技术以及网络分布式对象技术也在突飞猛进, 导致很多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从C/S结构向更加灵活的多级分布结构演变, 使得软件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跨入到了新的阶段。即B/S结构, 随着Web的发展, 大家越来越希望把Web技术应用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 于是基于Web技术的B/S模式应运而生。

B/S模式的信息系统通常采用三层的结构: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这种模式里, Web服务器是系统的核心, 用户端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查询要求, Web服务器根据需要再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则根据检索与查询条件返回相应的数据结果给Web服务器, 最终Web服务器将结果翻译成HTML或各类Script语言的相应格式发回至Browser, 用户通过Browser浏览所需结果。

B/S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运行维护非常方便, 能够实现不同的人员, 在不同的地点, 以不同的接入方式 (比如LAN, WAN等) 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然而它最大的缺点则是对企业外网环境依赖性太强, 只要企业外网中断, 就容易造成系统瘫痪。

3 开发工具的选择

3.1 开发语言的选择

程序的界面开发多采用可视编程语言, 一般大中型系统采用PowerBuild、Delphi, 小型系统一般采用Visual Basic、Visual C++, 一般来说, 推荐选择Delphi。

Delphi是由Borland公司推出的程序开发工具, 其特点是快速、可视化。这种语言可在Windows 9X, Windows NT等开发环境下使用。它拥有一个可视化的集成开发环境 (IDE) 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Object Pascal和基于控件的开发框架结构。Delphi提供了100多个可供使用的控件, 利用这些控件, 开发人员可以快速构造出多种多样的应用系统。成为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利器。近年来,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Borland公司向用户提供了一系列的应用开发工具, 以满足各种不同应用的开发需要。

3.2 数据库选择

数据库是有组织的, 在一定结构内存储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和网络是现代化管理和自动化生产的基础, 是实现信息集成, 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条件。在系统设计中, 系统的功能优劣与数据库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系统所用数据库应采用大型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 如SQL Server、Oracal等, Oracal和Sybase一般运用于大型系统, 而MS SQL Server2000 则多被中小型系统选用, 一般来说, 推荐MS 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

SQL Server2000作为微软家族的重要成员, 是新一代基于客户/服务器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系统, 测试表明:SQL Server2000能够满足大型Web站点和企业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存储及需求分析, 是一套组件的集合, 由许许多多的组件共同完成强大的功能。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可伸缩性。

SQL Server2000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SQL Server2000的一个实例包括数据库的备份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复制, 运行在SQL Server2000上的应用程序通过通信组件来将命令传输给实例, 当运用程序与SQL Server2000的实例连接时, 可以访问实例中用户授权的任何数据库。通信组件还允许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多种实例。

(2) 支持企业信息处理系统及大型WEB站点。

SQL Server2000支持对称多处理器技术, 允许用户自行添加处理器, 内存以及磁盘空间来满足上千的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 SQL Server数据库表中的数据可以分布在多台服务器上, 所有这些设置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用户不需要了解技术细节, 操作和单机完全一样, 方便简洁。

(3)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计算机运行环境, 该体系结构正渐渐成为共享信息系统的主流,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把应用程序划分为多个任务, 这些任务可以作为单独的程序来执行。

3.3 1SQL Server体系结构

(1) 通信。

SQL Server使用分层的通信体系结构, 将应用程序与底层的网络和协议隔离开来。它允许用户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实施同一个应用程序。组件包括:应用程序, 数据库接口, 网络库 (Net Library) , 表数据流 (TDS) , 开放数据服务。

(2) 应用程序开发。

用户通过使用一个数据对象接口或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写的程序访问 (SQL SERVER) 。

3.4 SQL Server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是指将常用的或很复杂的工作, 预先用SQL语句写好并用一个指定的名称存储起来, 那么以后要叫数据库提供与已定义好的存储过程功能相同的服务时, 只需要使用execute, 即可自动完成命令。

存储过程具备以下优点:

(1) 存储过程只在创造时进行编译, 以后每次执行存储过程都无需再重新编译, 而一般SQL语句每执行一次就编译一次, 所以使用存储过程可提高数据库执行速度。

(2) 当对数据库进行复杂操作时 (如对多个表进行Update, Insert, Quety, Delete时) , 可以将此复杂操作用存储过程封装起来与数据库提供的事务处理结合一起使用。

(3) 存储过程可以反复使用, 能减少数据库开发人员的工作量。

(4) 存储过程安全性能高, 能大量简化开发过程中的工作量。

4 系统设计的开发方法

HIS的开发是一项大型软件工程, 因此必须采取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开发效率与开发质量。一般来说, 有两种最基本的软件开发方案:一种是“自顶向下, 逐步求精”的方案, 其代表是传统的生命周期法, 另一种是“自低向上, 逐步扩展”的方案, 面向对象法是其典型。

4.1 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和结构化的设计技术是20纪纪70年代为了对付应用软件日益增长的复杂程序、漫长的开发周期以及用户对软件产品经常不满意的状况而发展起来的。

这种方法突出用户的需求, 从全局的观点出发来规划系统, 使复杂的系统简明化, 便于设计与实施。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 所开发的系统较以前更加复杂、更易变化、更面向数据, 采用传统的方法就逐渐暴露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生产率提高的幅度远不能满足要求。生命周期法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强调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必须进行评审, 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 但是开发效率的提高仍然有限。

(2) 生命周期是建立在用户能清楚、完整地提供系统需求, 同时开发者能明确、严格的理解和定义这些需求的基础上的。

(3) 过于重视书面形式的技术性文档, 与用户距离较远。用户难以理解开发人员提供的规格说明文档, 从而无法保证其准确性, 也存在着开发人员硬着头皮作无用文档的情况。

(4) 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没有统一的模式支持, 没有强调信息在语意上的一致性, 软件难以理解, 难以维护。

(5) 对错误的反馈过程较复杂, 反馈速度也较慢。有些系统分析中的不足之处要到用户实际操作到某一步时才发现, 从而导致系统的重新设计。

4.2 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法, 它与原型法有某种相似之处, 同属于自低向上思想体系的开发方法。传统的结构化方法在分析问题时, 往往只注重问题的某一方面。功能分解法通常被刻画为从“做什么”到“怎么做”, 而面向对象法则是从“用什么做”到“要做什么”。前者强调从系统外部功能去模拟现实世界, 后者强调从系统内部结构去模拟现实世界。其基本思想是:对问题领域进行自然分割, 以更接近人类通常思维的方式建立问题领域的模型, 以便于对客观的信息实体进行结构模拟和行为模拟, 从而使设计出的系统尽可能直接的表达问题求解的过程。

一般认为,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由面向对象分析 (OOA) , 面向对象设计 (OOD) 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OP) 组成。其中, OOP是基础, OOA和OOD是应用OOP的机制, 加上分析和设计的技术而形成的。

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对象”作为全过程的开发基点,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更接近人们思维过程的软件开发方法。其优点表现在:

(1) 一致性。系统从分析、设计到实现, 都是在统一的概念基础上进行, 避免了各个阶段间的语义差异, 可以做到平滑过渡, 使软件开发过程相互吻合。

(2) 涂改性。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很容易增删软件对象而不影响系统原来的结构, 使得系统对于需求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延长了系统的生命周期, 用户可以像把新的硬件插入计算机一样来扩展系统的功能。这一点意味着可以动态的将软件对象连接到系统中。

(3) 移植性。对象可以从一个系统方便的移到另一个系统。

(4) 复用性。应用抽象数据的概念模板以及对象的继承结构, 使创建新的对象时不必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空间去重复以前的工作。同时, 有可能将对象或类归纳整理成适用于一般场合的自治性和强的模板, 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复用性。

(5) 可靠性。由于对象是构成系统的基本软件单元, 每个对象作为独立的单元被测试, 而且易于保证其可靠性, 从而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面向对象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要划分出构成系统的合适的对象往往有一定难度。同时, 这种方法存在效率问题, 需要一定软件工具支持才可以应用。但是, 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相关CASE工具如Rose Ration的出现, 它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5 开发中的综合应用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不应该将各种方法绝对的分割开来, 而应分析所开发系统的具体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软件开发平台,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来说, 由于它是一项复杂的大型项目, 考虑到技术的熟练程度及实用性, 应综合利用各种开发方法的思想和表示法, 吸取其精华。具体应用原则是: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进行总体规划和分析, 辅之以面向对象方法, 主要借鉴UML中的用例图和时序图, 对子系统以功能为出发点进行划分;主要操作界面的设计采用原型法, 用Delphi构筑界面形式, 使用户有一个直观的体验, 然后再按照用户的要求一步一步的修改, 直到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瑆, 基于C/S与B/S结合模式的制造企业MIS研究与框架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2 (25) :50-51.

[2]Kenne E.Kendall, Julie E.Kendall。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Fifth Edition) .Beijing:Tsh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 11-18.

[3] (美) Xavier Pacheco, 马朝晖, 顾良翠等译.Delphi for.NET Devel-oper’s Guid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Song xiaojun, Yuan li.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System of Drug Information Maintenance and Analysis in Hospital。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2006, 1 (17) ;22-23.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8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化、三通两平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58-02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处于一个优势的位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和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和改变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干百万人民的命运,教育信息化在改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面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明确发展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优先保障农村和边远地区,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数字差距”。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要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1]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任务是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

一、 现状分析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东西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差异很大。在西部,大部分学校之间没有资源共享的渠道和平台,导致城区优质教学资源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到师资力量差的乡村学校,从而加大了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无法满足教育的均衡发展。

大部分学校的日常工作管理仍处于老式的管理状态,没有电子化,流程化,数字化的OA办公管理系统,老师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事倍功半。

同时,学生作为特殊的敏感群体,在读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及其重要,但校园安全隐患仍不容乐观,缺少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如果仅靠教育系统投入中小学信息,整个工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如何借助现有互联网资源,经济、高效的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下面从借助电信的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资源谈谈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二、 设计原则

1、经济实用性

2、开放扩展性

3、方便快捷性

三、 解决方案

基于电信覆盖面广的互联网和信息化应用可快速实现区县中小学三通两平台的基础功能,能极大的降低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中小学的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可将教育资金节约用于教育终端投入。

1.校校通

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中国电信10M/100M宽带网络接入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实现区县教委中心与各校之间的信息、资源能够及时、有效的传输,承载信息应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同时,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国家、省市数字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电信教育信息化平台以及社会教育资源。如(图1)所示:

区县教委可根据本地教育特点建设一个小型的数据中心,用于本地的教育管理应用平台、本地特色资源数据的建设和存储,与社会教育信息化资源形成互补。

采用互联网模式组网,区县教委数据中心不作为上网流量的中转节点,对于硬件设施的要求不高;同时,各个区县可根据经济情况分期分批逐步建设。

2.班班通

通过电信协同通信的多媒体会议功能,以直播、录播、点播方式,引入外部优秀的教学课件,弥补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如(图2)所示:

①远程直播教学

利用电信协同通信的视频直播功能,通过中国电信宽带网络接入各个学校进行传输,采用高清摄像头对公开课等教学现场进行实时录像,视频信息通过电信协同通信平台实时传播到其他学校、班级,实现远程视频直播教学。

电信协同通信平台支持多达300方的视频会议,能够满足区县教委和中小学远程视频教学。教委中心和各个学校均可灵活组织多方视频会议,可以自己设定任意一方作为主会场,通过会议召集、会议控制、文档共享、应用共享、网页共享、电子白板、文档下载、会议议程/记录、投票等功能。

②录播、点播

利用协同通信视频会议的在线录制功能对学校公开课等教学视频录制;然后将将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翼校通的资源服务器或教委自建的资源服务器上。各校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访问资源服务器进行点播,实现远程视频录播、点播教学。

③教学资源和电子图书共享

通过翼校通平台,实现各班教学资源和电子图书共享,任何班级均能下载或点击观看平台上的优质课件和电子图书;老师还能通过翼校通平台的公共资源进行电子备课,考卷制定,大大丰富了老师的工作手段和方式,减轻老师备课工作量。

3.人人通

通过电信翼校通的个人平台、协同通信的群组通信、教育总机方便快捷实现学习空间人人通。

3.1 个人平台

学习社区空间:翼校通拥有老师、学生、家长三个平台,关注不同信息,通过翼校通的家校短信、家校微博、亲情电话实现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

家校短信:教师可登录翼校通门户网站、通过手机客户端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发送作业通知、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学校通知等教学相关内容的短信给家长,家长手机可接收、回复教师短信,也可以通过翼校通门户网站查看短信记录。

通过翼校通,学生到、离校时刷卡后,自动给家长手机发送报安信息,通知家长子女到、离校时间,方便家长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入校和离校时间,解决了家长对学生上学的安全忧虑。

家校微博:基于已有的家校组织关系,与家校信息、报安信息紧密协同,以微博的形式提供学校信息发布服务、教师与家长以及家长之间互动沟通服务。教师、家长及学生可以通过WEB 或手机客户端使用家校微博。

3.2 群组交流

通过协同通信的群组通信功能实现区县教委、学校、老师、学生之间及时沟通。通过灵活的群组操作,组建工作群组,即时看到对方在线状态、通信状态,进行群成员电话会议、短信群发、群内资料共享等。利于教师之间沟通方便班级/年级沟通3.3 教育总机

通过教育总机,可以有效、方便的解决领导,老师之间查号难的现状。为区县中小学及教委提供一个教育通信录,教委管理员可维护教育通信录的群组信息以及所有老师的通信录信息;同时可以提供手机客户端下载、维护及查询总机通信录、通信录内成员来电弹屏、人工转接等多种功能。

4.公共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

电信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可与国家公共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进行资源互补。

4.1 电信教育公共资源平台

通过电信翼校通的资源共享服务器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器允许学校、老师、学生上传下载优质教学资源,同时还拥有中国电信已提供的全国名师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4.2 电信教育管理平台

通过翼校通的OA办公平台及校园管理系统实现通知公告,公文收发流程办理,邮件,教师管理,学籍管理等功能。并提供相应的手机客户端,方便学校教师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校园管理系统包含人事管理、学籍管理和资产管理平台等,完全满足学校的日常办公及管理需求。

四、 小结

充分利用运营商和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快速搭建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功能,对教育资金有限的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中小学,不失为一种经济、快捷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评价高血压管理报告下一篇:顶管施工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