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精选10篇)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1

“减负”一词喊了多少年,我已不记得,在我小学时早已熟悉。可我教书已十年了,“减负”仍旧在呼喊,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20多年来我们找不到负重的原因,还是找不到“减负”的方法,还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育部出台“十项规定”,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保证学生每天休息时间。学生既要有足够的课余活动时间,又要学好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教学,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质量是减负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我们地处农村的小学来说,要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必须根据当地具体教学环境、条件、特点,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个核心理念,通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创造性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农村小学缺少信息技术硬件设备。石洞小学每间办公室十几位教师,却只有一台电脑,教师备课、查资料极为不便。教学班级36个,三间多媒体教室,导致多媒体课件无用武之地。大多教师只能在校际公开课与优质课比赛活动中使用,常规课一般轮不到。

(二)、教师方面

教师自身缺乏信息应用技能,导致课堂模式很僵硬。由于长期不用多媒体,一部分教师不会制作课件,在使用课件的教师中,也常有一些人操作失误,稍不留心按错键,电脑便演“蒙太奇”手法,使执教者尴尬不已。还有的教师为图方便,干脆让计算机教师专门负责演示课件,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三)、教学方面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被无限“扩大”,显得喧宾夺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把课堂装点得似乎美不胜收。但却感觉课堂花里胡哨,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甚至把语文教学中特有的很多优秀的“人”与“文”东西也丢掉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丧失了。

2、利用时机不适,限制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展。适时性原则是指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多媒体要在最合适的时候进入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火候”,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达到手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可许多教师会误以为多使用课件,对学生的情感推进会有促进作用,却不料学生在没有深刻理解文章意韵的情况下,对媒体课件的调节作用非但不适应,还有些迷惘,甚至在朗读中出现滥竽充数的局面.到了最后,课堂气氛和他们的思想情感都处于低落状态,这使得教师进退两难,很难控制课堂局面。

3、用信息技术图解文本形象,情景动画、视频虽然很精彩,但扼杀了学生想像、创造的空间,限制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跟着屏幕上的画面走,只顾听、看,而课文内容根本没有去阅读,更没有思考、记笔记的习惯了。

二、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包括教师备课时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观看课例、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录音、文档资料等,以及将生活中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整合,是所有能促进有效教学的总和。这是一种“大信息技术观”,而不是仅仅是指多媒体课件。所以对于多媒体设备不健全的农村小学教师,首先,要树立“大信息技术观”。要有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声,光,电功能,将知识通过音、像、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调动学生,激发学生思维,达到完成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逐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形成,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备课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写方式,于是把很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甚至照抄原有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我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课程资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最后,我认为农村教师要培养创新意识。作为青年老师,应加强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能将生活中、互联网上有效的信息与课堂内容整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对于条件有限的农村小学,教师是主力军,教师的创新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巧用信息技术,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合点,提高课堂质量。

1、巧用信息技术,随风潜入课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以其直观性的形象、鲜明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能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进行冲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信息技术随风潜入课,悄无声息地引领学生进入课堂预设情景。比如我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首先播放了动画MTV《快乐的节日》,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看动画,竖起耳朵听歌曲,拍手打起了节奏,有些会唱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小声唱了起来,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很轻松地将学生带入了我设计好的情景当中,个个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又如在上《一株紫丁香》时,通过看课件紫丁香的图片与倾听对紫丁香的介绍结合,把学生没见过的植物形象地展示出来,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展示课文主体画面,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此情此境中引导学生理解一株紫丁香所蕴含的同学们尊敬老师,关心老师的深厚情感就显得轻而易举。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和变化的特点,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感知课堂是轻松的、快乐的、有趣的。

2、巧用信息技术,润物细无声语文学习有条必须跋涉的河流—— 一条情感的河流,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不知不觉融为一体,可谓“润物细无声”。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首先播放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然后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当学生看到八国联军掠夺、毁园的一幕,从神情中,我看到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也看到了他们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痛心,对懦弱者的伤感……此时,播放《英雄的黎明》,让学生在这悲壮的音乐中朗读最后一自然,他们读出了心中的愤怒,读出了大火之后消失殆尽的无比心痛,也读出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学生在看、听、读中经受了一次情感的升华。

阅读需要情,习作也不例外。“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是立文之本。但学生作文时知觉麻木,触觉失灵,情感冷漠。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了能点燃学生情感火花,写作指导课上,我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现场录相,还从网上搜集有关的图片,如朱自清用心灵感受年迈而潦倒的父亲的背影,史铁生用心灵体悟伤心欲绝母亲的眼神……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做一个关注社会生活、感悟真实情感的人,让心灵之蝶起舞,在花曦里,在阳光下,去采集爱的晨露,去收获美的花蜜……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习作感人肺腑。

在新课标中,重复较多的一个词语就是“体验”——情感体验,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每一个学生只有带着自己特有的情感进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与作品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而多媒体恰恰为学生“披文以入情”创造了有利的情境。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教育信息化担负着深化教育改革的神圣历史使命。可以说,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当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教育信息化的猛烈冲击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要求就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把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使学生乐学的情感激励工具, 并把这些工具全面地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使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要素和环节经过有机组合、整体优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核裂变”效应,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使学生学会学习, 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目标的达成。

以“一起作业”网络平台技术为主体的教育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和措施, 它彻底改变了旧有的英语教学模式,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英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媒互动的过程, 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假说

基于上述分析与认识, 我们认为本课题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采取了信息积累与英语教学目标、信息传播与英语教学过程、信息加工与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等教学策略, 一方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一起作业”小学英语智能网络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 进行课外延伸, 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措施

(一)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

2.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潜能。

(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1.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南开区艺术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 把这两个平行班分别划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分别采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和传统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设计, 两班均为44 人。

2.实验变量。

自变量: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这里主要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

因变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信息素养的提高。

干扰变量:影响教学效果的其他因素, 如:教师变量, 我们这里采取的措施是两个班均为同一教师任教;作业量、教材、课时、试卷均一样, 这有利于控制其他变量中的干扰因素。

3.实验设计。

本实验是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 被试未作随机取样或分配, 采取了准实验设计中的非随机分配实验组、控制组的前测、后测设计。

在本实验研究中,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前测和后测, 前测的结果可以用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似程度, 后测结果用来说明实验操作的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实验班和对照班, 其相似程度用前测结果加以验证, 实验处理的两个水平分别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教学设计和传统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4.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分为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两大部分。

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课堂教学实施进行评价, 采用两个平行班对比。在相关因素 (教师、学生平均水平、教学内容等) 大体一致的前提下, 重点对学生的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及信息素养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对比的评价。

对学生的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评价, 以三年级上学期检测成绩作为前测成绩, 以四年级下学期检测成绩作为后测成绩。

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从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学习兴趣方面、自主学习方面、信息的获取、处理等几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5.数据处理。

应用spss10.0 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注重信息积累与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发展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 教师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媒体和网络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 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最终达到小学英语教学所要求的各项目标。

为此需要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弄清“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彩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时, 他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 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乐学、爱学, 激发求知欲望。

2. 注重信息传播与英语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电教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 生动逼真的音响, 便捷的资料检索, 组合自由、切换灵活的视屏界面, 对学生产生极为主动、深刻的教育影响,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通过网络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拓宽学生的思路, 开阔眼界, 促使他们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让学生身临其境动起来、唱起来, 使小学英语课堂成为真实的语言交际的“社会性”场所, 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组织学生投入自然、自由的语言交际范围, 使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3. 注重信息加工与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 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整合在一起, 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 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 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 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 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电教媒体的合理利用, 形色共现、声情并茂, 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取得比传统英语教学手段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且可以把学生的维持性学习变成创造性学习, 逐步使学生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这样也必然会使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具体做法案例

1.“小小歌星”。

针对以歌曲和歌谣为主要内容的供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的天津市地方版《快乐英语》教材, 利用cubase 5 软件为一、二年级学生录制歌曲, 采用小合唱等录音方法播放歌曲伴奏带并同时录音。

2.自编英语小电影。

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英语对话的学习, 可以把对话当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教师把这个环节录下来, 还可以这样告诉学生:“我们帮学校拍摄与英语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视频, 需要大家的帮忙。”这样学生们会更重视。在兴趣小组活动时可以用一定的时间拍摄英语小短剧。可直接用摄像机录, 如需要剪辑可以利用“会声会影”,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视频编辑软件, 可以回放学生表演的内容, 达到复习、巩固、评价等多重目的。

3.漫画故事教学法。

利用PS创作一个漫画的主题情景, 授课内容是《精通小学英语》 四年级关于动物的话题, 及tall, short, long等形容词、表示肢体的名词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柯南剧场版电影的开篇情境 (柯南是个侦探) , 然后柯南去宠物店买东西, 发现宠物店的动物丢了, 只有一个空空的笼子和一些羽毛, 学生猜出来丢了鹦鹉, 接下来柯南开始四处搜集线索, 通过漫画画出这个情景, 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和他一起查案子, 在做的过程中训练了本课的核心语言。

4.制作主题动画。

利用FLASH制作主题动画, 可以是上面漫画的加强版, 仅几秒钟就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主题情境。

除此之外, 课题组老师还尝试利用Camtasia软件制作微课程, 并将这种新形式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5.课外延伸。

教师们做微课程、做媒体课件都离不开互联网及相应的软件, 学生在家也是利用网络终端进行微课学习, 特别是利用“一起作业”的网络平台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 也通过网络平台记录每个学生的在线练习、作业、测验和考试, 形成知识点、单元、学科、学期等多维度的学习测评报告和分析图谱,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 学生兴趣浓厚, 都自觉地在“一起作业”网络平台上自学与所学进度相关内容, 提高听说能力, 在这个平台, 学生既能在网上复习旧知、预习新知, 还可以在家进行互动交流、挑战游戏, 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与竞争, 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研究结果

(一) 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以艺术小学实验班与对照班为例持续两年4 个学期英语检测成绩做数据分析 (限于篇幅, 这里略去详细数据) 。

前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成绩进行t检验, 两班的平均分分别为90.57 和90.33, 标准误差分别为2.14 和1.95, 无显著差异[F=0.127, P=0.934>0.05]。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很大的差异, 情况基本相同, 符合实验处理要求。

后测:对后测的成绩分析,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进行t检验, 两班的平均分分别为94.78 和89.04, 标准误差分别为1.84 和2.23, 有显著差异[F=3.540, p=0.049<0.05]。

对学生的前、后测成绩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 实验班学生的成绩相对对照班平均分均有显著提高, 从统计结果来看, 实验班各学期成绩均高于对照班, 而且两班差距呈逐学期递增趋势。另外, 我们对实验班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跟踪, 了解到学习成绩又有了提高。

(二)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从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学习兴趣方面、自主学习方面、信息的获取、处理等几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 实验班学生主体意识比例大大增强, 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大大提高, 自信心得到了极大提升。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 课堂活动的参与意识及协作精神明显增加, 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也正如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刘兆义所说, “互联网+基础教育”必然会带来新的教学生态和学习生态。网络平台除了弥补传统教育形式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 教师能力的提高

在访谈中, 老师们都说体验到了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通过做课题研究, 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以前只是单纯地制作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PPT, 现在可以将信息技术贯穿到英语教学的每个角落。无论是课上讲解、课下练习抑或是和家长沟通都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需求, 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实现了更加高效的学与教, 而且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 学生纷纷在全国小学英语竞赛、天津市英语等级考试等测试中均有优异表现, 老师们也获得了天津市及南开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及相关论文一、二、三等奖。

五、结论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以后语文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进行其他内容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

1、现代信息技术对于阅读教学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理条件。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加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加得到尊重。教师通过实际教学内容可以有选择的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之中进行学习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課本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疑问随时搜索资料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所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可以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现代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之中的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的使用主要氛围四个环节,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最终达到帮助提高阅读教学教学质量的目标。

2.1、更好的构建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之中的利用首先是帮助教师更好的构建教学情境。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更加有选择性的构建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存在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中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解读和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会更加的通畅。

2.2、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帮助就是让原本完全需要学生想像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可以亲眼感受的存在。举例来讲,笔者之前尝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皇帝的新装。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想像,但是有不少同学都觉得如果皇帝真的不穿衣服的话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他的臣民们看到了他的样子之后怎么会真的都不提醒皇帝呢等等这些问题,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笔者在上课之前会给学生放映相关的影像资料,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接受课本的内容。然后笔者在影像资料放映的基础山再进行教学。在放映之后笔者不会马上让学生进行课本内容阅读,而是让学生自己说说看简单的从影像资料之中发现了什么呢?有的说皇帝真蠢,竟然真的相信不存在的东西,还有的说皇帝真可悲,竟然都没有人跟他说实话,还有的说那个人真聪明,懂得利用人的心理弱点等等不一而足。在学生们都说完之后笔者发现学生们虽然讲的不是很正确,但是总体来说已经说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与思想。对于课本的教育意义在教师的点拨这下学生也能够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会让学生直接细读课本,结合影像资料更加深入的探究课本知识。

2.3、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可以构建一个更加方便学生交流和表达的平台。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学生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而定所思所想和在学习过程之中体会到的道理。教师通过整理将每个学生的意见都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让全体同学参考,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交流效率就会大大的得到提升。

2.4、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针对课堂氛围即使的进行调整,迅速的从网络上搜寻更好的拓展训练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更好的拓宽学生的视野。

3、现代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之中的使用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学生可以看到更加丰富精彩的世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育形成,因此学生在区分事物的时候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兴趣。所以传统的说教形式的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甚至有时候会起到消极的效果。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中运动声、光、电等多重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本枯燥的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和精彩。

3.2、拓宽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师即便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同样可以搜寻资料,这样一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的世界就会更加的宽广。通过课堂知识量的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会相应的得到积极的发展。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材虽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方向但是其实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和教师画出了一些条条框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也就受到了一些约束。互联网对于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将原本零散的资源集中了起来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和掌握,学生的阅读范围不再仅仅是文字,同时也拓展到了视频、音频等更加有趣的知识载体之上。

3.3、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开拓视野的可能,同样也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良好地条件。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有趣的看图说话的素材,这样一来学生的灵感出现概率也会比较高。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好的获取知识,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明道.阅读教学现状探因[J].语文教学通讯,2004(7):6-9.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4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也正呈蓬勃之势,它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进入小学课堂,显示了现代信息技术明显的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爱数学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致,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而这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学生十分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我校龙老师的公开课出示的课件:一条线段慢慢围成一个长方形,此时长方形的四条边闪动,表示是周长,然后出示一个长方形,闪动的是整个长方形,表示是面积。在加上他制作的一个长方形磨具。让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学生十分感兴趣,自然学得好,记得牢。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更是能在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而让他一节课兴趣高涨,也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理解学数学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比较抽象、概括,而农村的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但他们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有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如在教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时,学生无法知道到底是谁更大,有多大,上这节课时,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在屏幕上同时展示出三个单位的直观图像和与实际事物的对比图,学生一看就很清楚了,对这三个计量单位的使用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感受知识用数学 传统的教学中总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于知识的来龙去脉讲得很少,使学生学习时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断层现象的发生,也就阻断了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的动机。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教学内容范围的扩大,更新速度的加快,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进而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比如在《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贴近生活教数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同样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在本学期里的公开课上,我利用学校的假山周围栏杆和学校围墙上的柱子及学校里的树木作了一个植树问题的课件。因为是学生熟悉的环境中看到的。学生非常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在本次课上都学到了几种植树问题的算法。又如学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数学闯关”的游戏;把少数民族文化进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些都让学生十分感兴趣。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数学的古板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现在的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话都是对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总是言听计从,缺少质疑,创造性自然差。而在信息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教师和教材再也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的知识广了,视野宽了,自然疑问也多了,对教师的话他们开始思考、辩别、考证和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正确对待,及时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信息课上我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让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上课,以及学习城市里的孩子是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自己学习成果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5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由于农村孩子生活范围小,知道的知识少,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先熟悉钻研教材,然后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文本的、视频的,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非常多。教师可以选取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源,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在课堂上教师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做既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制作或选用恰当的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月球吗?月球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月球就像一个大圆球,有的说月球就像一个大黑球„„于是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月球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检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检阅仪式的盛大与庄严。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我们国家国庆检阅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检阅仪式的庄严和神圣,为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对“盛大”“隆重”、“人山人海”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的相关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在极其危险的环境里,在一片片废墟里救援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认真地寻找每一名可能生还的生命,他们出色的完成救援任务,为自己赢得了国际赞誉,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荣誉。学生被视频中救援队员的勇敢、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

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一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网上下载的课文录音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朗读课文做到有感而发,学生的朗读感情真挚,字正腔圆。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和课文中的文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那么美,那么迷人。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的深入而透彻。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 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 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 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 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 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 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 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生动的情境。在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时,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以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 学生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看到了春天的变化,但是学生们眼中的春天并不美。老师问:“你们还想看看吗?”“想!”老师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种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五彩缤纷的画面,把春天的美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会说就会写,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生活中感受不到课文中描写的内容,学生更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一篇课文讲完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人们为什么给燕子发专列,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鸟类的信息,举行“鸟类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2、写一些保护动物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燕子风采的图画。

4、创作保护动物的文章、诗歌。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对网络世界是极其感兴趣的,而网络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如何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6

近年来,我县提倡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如何才能提高我县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学质量,经过广大教师的反映双语教学是提高我县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此,仅结合我校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问题。

一、在教学工作中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高寒山区,当地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当地的小学生从他出生时开始,就一直生活在当地较贫困和落后的环境中,其中有很多学生从来没有听过讲汉语,他们每时每刻都是在用本民族的母语进行交际,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我们要搞好当地的教学工作,就要多考虑因势利导地利用当地的民族语言来进行。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双语教学是十分恰当的和适用的。

长期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急于求成,因此,有时满堂灌似地过多地用汉语来进行教学,而往往忽视了利用双语言教学法把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词语、句子解释清楚。由此而产生教学质量差也就再所难免了。在实施双语教学学校的教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采取几步走的教学方式,如:从学前班开始,就认真地抓好当地民族的母语教学,因为母语是他们的主要交际语言,也是民族学生学习记忆、理解、思考问题的主要方法;到了低年级阶段,也要抓好母语训练,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认真开始训练进行对译教学,一边学汉语,一边用民语对译给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各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在进行民汉对译教学时,要做到准确无误,语句畅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民汉对译教学,是有利于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的重要途径,给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语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外语最好最快的方式,还有利于培养民族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开拓。

二、师资力量配备要合理

我们要把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搞上去,首先就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配备入手,要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合理配备师资队伍,注重培养适合民族地区工作的民族教师,特别要注重培养民汉语都精通的业务能力又较强的民族教师。

近年来,我乡在教师配备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民族教师偏多,汉族教师缺乏,而汉族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又是语言障碍问题,教学经验不足,不是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因而在教学工作中,有时往往出现汉族教师无法胜任双语教学的情况。教学时,师生的思想感情无法沟通,导致了学生厌学,教学质量明显下降。这样教师在工作方面的困难,正是因为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造成的结果。在教学工作中,双语教学是解除师生之间语言障碍的主要方法,是民族地区的教师们深有感触的和有目共睹的。目前从新的课程改革后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是难以适应的,特别是在语言障碍、师生交流困难、学生自主学习方面都有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我建议,在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的课改实验中,双语教学要结合新课程《课标》的要求,同步实施,并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探索,使双语教学也有所发展和创新,以更适应我县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发展需求。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7

从教育部通报情况及有关资料来看高校扩招之后,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就目前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费跟不上规模发展速度, 办学条件紧张, 生均拨款严重不足, 反映出随着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 大多数高校除了教学师资不足外, 更由于实验仪器设备不足等存在着各种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 致使实验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要求, 学生很少或者没有实践及实验的机会, 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差的结果 (特别是工科、理科、医学类学校及专业) 。所以要稳定高等教育规模, 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就必须要把实验教学放到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来,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扩招必须解决及必须解决的问题。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又比较突出问题有:1、高校扩招后带来的实验设备不足、实验环境及场地缺乏、实验时间收到限制;2、现代新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带来对实验教学新的要求;3、社会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分校区太多的大学对实验教学的严重影响。

针对上述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下面浅谈一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

1 利用虚拟实验, 缓解资源紧缺, 降低实验教学成本

虚拟实验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各种虚拟实验环境, 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 所取得的学习或训练效果等值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

针对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开设的实验或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 以及无法提供用于实验教学的大型、贵重的精密仪器, 可以设计成相应的教学软件环境, 通过网络平台构建成为供实验教学用的互动式虚拟实验室 (或者平台) , 在网上进行实验教学。虚拟实验室具有诸多优点, 比如实验预备知识具有图文并茂的特性, 实验有关的数据资料丰富多彩, 实验交互过程操作灵活, 对实验操作可以实现即时指导, 学生可以一边观察窗口中显示的实验对象, 一边进行操作, 可体会到真正的实验过程, 通过操作虚拟仪器更加深刻的掌握了不同精密仪器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

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能够实现让教师和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 远程共享、甚至远程控制虚拟仪器设备、仿真模型, 共享计算资源以及获取其他信息, 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辅助功能, 管理员可以更加便捷的执行实验管理工作, 尤其是高校若设有多个校区, 那么学生虽然身处不同校区, 但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操作同一个实验, 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多数院校已实施了此策略方法, 通过网上开展虚拟实验室, 全天候对学生开放, 深受广大学生好评。部分高校应用当前一流仪器设备作为教学软件, 利用虚拟显示展开实验教学, 所获教学效果良好。

如中视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就是基于VRP依托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 融合多种互动硬件设置, 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真实的模拟仿真, 节约现实教学资源, 共享教学设施,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例子;又如:Proteus虚拟仿真实验室, 他是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和相应的硬件平台构成一个从虚拟到实际, 从软件到硬件, 从概念到产品的全过程设计的多功能实验平台。它主要用于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应用系统、ARM应用系统) 等课程的实验、研究等。

2 利用仿真、模拟实验, 提高高校学生综合实践实验能力

仿真就是建立系统的模型, 并在模型上进行实验和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既包括机械、水力、电子等诸多技术系统, 也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一些非技术系统。通过计算机具备的数据处理等诸多功能, 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得一些条件缺乏地区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真正的实验,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书本知识。

例如, 建筑物受到地震产生何种影响和高层建筑受到风产生的影响等相关实验, 能够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模拟级别不同的地震或者风对于高层建筑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且通过数据形式或彩色反映出应力在结构当中分布情况, 且该过程可重复使用, 非常直观容易理解。

若实验具有较强社会实践性, 则利用实验模拟软件, 使学生能够可完成物流管理、CA认证等模拟实验。比如房地产管理行业中的营销实验室, 则是应用了相应的管理软件安装有相应的模拟操作程序, 学生能够应用各种管理技术, 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可以有效解决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方面的实际问题。具有独特的实用性、竞争性以及趣味性, 效果远超课堂教学。

当然, 也可以象某些高校那样, 与企业合作来实现实践性的教学。联合软件公司和大学共同组建实验中心, 基于精密的仿真实验器材和一流的技术以及高质量的课堂课件, 创建仿真企业平台, 可以很好的体现出管理特性和行业特性, 对企业的环境及流程进行仿真, 对企业中不同的岗位职能等进行模拟, 且学生可自行模拟各种岗位, 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角色, 更好的定位自己, 理论联系实际, 提供管理、营销、财务等方面的实验需求。国内大部分高校为了更好的增强学生各项能力, 提高专业素养, 也纷纷利用现代仿真技术创建出多种可开展会计电算化、证券期货投资等一些实验的实验室,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国防大学的战争模拟实验室。以上方法均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使理论教学和时间工作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对当前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如通过Flash编程实现通信原理仿真实验等均属于很好的应用例子。

3 利用网上在线共享实验, 拓展实验教学领域

所谓网上在线实验, 指的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对实验室进行访问, 可使得不同区域的实验室实现教育材料与实验设备实现共享, 促使学生客座实验范围扩大, 学生可通过远程的方式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并做好记录, 不再受区域与时间的限制, 可使用各项实验设备, 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现如今, 大多数高校联合项目组已在化学工程、电子学、聚合物结晶学等科学建造远端应用实验室, 也就是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远程方位真实的实验室, 可解除部分实验以便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及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实现了高校间教学材料与实验设备的共享, 如此即可更好的开展教学, 使得实验室短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还可节省实验经费。

使用时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登陆远端应用型实验室, 并且在终端设置实验参数, 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相应实验室仪器, 实验室完成操作后会在短时间内将实验结果及数据返回至该学生所使用的终端。很多高校都有比较成功的例子。

例如基于i Lab的在线共享实验室架构的搭建、远程在线共享网络实验室的虚-实组合实验应用及基于RFID的开放实验室以实现网上资源共享等等都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 在现今高校实验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所困扰时, 虚拟仪器、仿真模拟、网络等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可切实可行的解决这些难题。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创建出虚拟实验室实属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尽管一切操作都为虚拟的, 并且由于模型建立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然而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仿真和虚拟等试验技术手段, 并且有效结合实际实验与虚拟仿真, 即可发挥出新技术的最大优势, 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 增加学生实验的时间和加强在实践实验方面的能力。通过计算机, 实现医学、文学和工科等类的模拟试验已经成功, 促使实验教学功能进一步扩展与增强, 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验成本进一步降低, 实现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面对现代教育的趋势和教育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与总结, 提出了运用虚拟实验、仿真模拟实验、在线实验等新信息技术来解决当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实验教学,模拟实验,仿真模拟实验,网络实验,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明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J].青海教育, 2010 (02) .

[2]山英, 牛汝良, 宗英.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1 (03) .

[3]王代长, 饶伟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06) .

[4]胡祖光.利用新信息技术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7) .

[5]肖化层, 赵文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法与途径的探索[J].天中学刊, 2005 (02) .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18-02

1 前言

很多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只是注重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体育教学方面也只是注重学生的室外活动或训练[1]。中职院校往往注重学生对所学技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不能在每个方面都做得到位,大部分的体育课中职教师一般只会让学生在室外进行相应的活动或必要的练习。因为中职体育教师不一定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只能对教学中要求的一些具體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但是这样学生很难真正学会,领悟不到要学的重点或细节。而且很少会有中职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上体育课。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教育领域,当然中职体育教学课堂上也应该适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而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的各项技能,丰富学生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2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在室外进行,很少会有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上课,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运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效应。中职院校学生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一些有关课程中的技能。体育课相对来说是比较放松的课程,但是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给学生讲解,然后学生再进行相应的练习。如果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模式和对课堂以外有关体育知识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体育课堂上所学的技能有更进一步的领悟,进而引起对体育课程的关注,提高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3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改善学生的练习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由于中职体育教师并不一定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所以对于教学任务中的一些动作或内容只能进行简单的讲解或示范,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掌握到动作的要领。对于学生在体育课堂练习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动作,教师只能给学生指出或提出一些简单的改正方法,却不能为学生做出规范的动作来供学生观察并进行相应的改正,所以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很难将教师所讲的动作做得到位,没有正确和规范的指导与动作展示,即使学生非常努力,也很难做到自己理想的境界,很难提高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技能。要想让学生在体育技能方面有所突破,中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习到动作的要领,进而提高相关技能水平[2]。

如学生在学习跳高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完关键的动作后,由于器材、场地等各种原因,教师无法为学生展示标准的动作,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找一些专业跳高运动员的相关视频供学生学习与参考,通过不断地回放和观看视频来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如何将跳高过程中一系列的动作做得到位。并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后还可以根据专业运动员的动作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建议,进而让学生的跳高水平得到提高与突破。

4 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学生的表现并提高技能

对于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所讲的动作要领,学生很难确保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得规范,在不断的练习中有所提高,很难清楚地掌握自己在不断练习中的具体情况。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教师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学生也很难意识到自己具体的不足之处,至于如何进行相应的改正更是没有方向。但是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将学生练习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供学生参考,通过观看练习的视频来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甚至可以慢放和回放来相互进行对比,进而让学生发现自己在练习过程中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和需要改正的动作。同时,学生通过看自己一遍遍练习中的视频,可以进行前后相应的比较,来确定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是否在不断地进步,通过不断地对比来发现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细微的变化与进步,给予自己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进而让自己在体育技能练习过程中更有信心,让自己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技能都不断地得到进步与提高[3]。

5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竞技意识

一般情况下,中职体育教师只会关注学生体育竞技方面的能力发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方面并不给予特别的关注,其实学生的情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中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安排室内体育课,让学生欣赏一些体育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将学生带入比赛的现场与运动员“共同”参加比赛,让学生融入比赛的氛围当中,与参赛运动员共荣辱。通过观看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体育技能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增进。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运动员比赛的过程中,心中默默为他们加油,为他们鼓劲,在他们胜利的那一刻为他们大声欢呼与祝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让学生在平时的体育技能练习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变得像那些运动员一样优秀。

如中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比赛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体育方面的信息。每个运动员的比赛都非常精彩,其中值得学生学习的技能也有很多,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中播放的视频来与自己的真实水平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这些我国优秀运动员比赛的视频,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赛场上激烈的气氛。当我国运动员赢得比赛的那一刻,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全球人民的关注中缓缓生起的那一刻,学生会感受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中职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变得更加浓厚。

6 结语

为了让我国中职院校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中职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利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该丰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方式。中职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的练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地改正与从多媒体中获取的有关信息来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水平。中职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教学方面的失误,对于自己没办法完成的动作,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来清楚地认识到在体育技能练习的过程中如何做才能避免失误;体育课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能够有效地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在体育技能学习方面变得更加努力,推动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贺俊峰.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2,12(8):22-23.

[2]冯春梅.多媒体技术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1):46-47.

[3]刘小红.现代信息技术在普通中专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4,11(5):53-54.

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 篇9

高中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由于目前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的不足,教材、大纲的无法定论,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那么,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是缓解这些矛盾的最好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通就是能通过课件的演示或人的表演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二、大胆放手,激发创造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十分透彻。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其弊有三:①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被动学习。②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想容易被框死。③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同理,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种手段,巩固知识

1.少讲多练

计算机课是一门讲究操作的课程,特别是高中计算机课。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

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

3.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信息技术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化解知识难点、促进学生敏捷思维、培养学生辩异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等五个方面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现代网络虚拟技术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学生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一、创设“亲身经历”情境,了解知识的重难点

时代要求我们,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而网络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性等优势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儿童仿佛“身临其境”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的要点,了解知识难点,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网络进入课堂,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如,一位教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绘制等知识,还从网上了解到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概况等,真正体会到一滴水的价值,受到了良好的养成习惯教育和国情教育,可谓受益匪浅。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老师的辅导,因材施教也就落到了实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而信息技术正好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有效工具,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三、创设“对比”情境,培养学生辩异能力

形近而实异的数学知识,常常困绕着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那些看似相同,实际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理解上的迷茫处,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对比辨析,能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创设应用情境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多媒体计算机却有模拟性强的功能,能很好的创设一个虚拟应用情境。

综上可知,教师创设情境的途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只要创设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符合学生与教材的实际,都能使课堂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只有充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规律有机的、合理的结合起来,情境教学之路才会更加辉煌,素质教育才会真正落到实处,教育教学改革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招聘外包服务合同下一篇:物业管理六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