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同树有树干的支撑才能参天而立、人有脊梁为支柱才可昂首为人,一部侵权责任法也需要有贯穿其始终的支撑和支柱,需要有中心轴的贯穿才能成立和运转开来,而侵权责任法的中心轴之一就是――“归责原则”。“成文法的理性在于逻辑”[1],自媒体侵权和其他所有侵权一样,它的逻辑起点自然是归责原则。

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将归责原则作为一个中心轴来确定整体体系。采用一般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相应规定所集合而成的体系就是总则内容,而情况特殊的、采用过错原则之外的特别归责原则的相应法条集合所成的体系就是分则内容。这样总分结合的多元归责原则体系使法官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更具层次性和逻辑性。下面就从归责原则角度逐层分析自媒体网络侵权:

一、过错责任原则之于自媒体网络侵权

作为一般条款,过错原则首先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这种普遍适用性主要体现在既适用于某行为造成实际损害又适用于未造成实际损害的情况,也就是说只要某民事主体在主观具有过错的前提下实施了危害行为,那么不论这样的行为有否造成实际损害都可能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这表明某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并不以是否造成实际损害结果为构成要件,而是以过错为其判断标准。过错原则作为一般条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的存在是因为一般条款所具有的涵盖功能,它如同一只张开的大网,将以“过错”为共性特征的行为兼容并包,以同一标准加以处理和解决。

当然,优势和劣势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无法分割的,过错责任在具有诸多的特点和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令人无法忽视的缺陷。过错责任,自然是有过错则承担责任,那么它的言外之意是――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这所导致的结果是,受害人在证明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侵权时,必须举证证明行为人的行为是具有主观过错的,这经常导致应该获得补偿的受害人无法获得应有的补偿。这样的缺陷使过错责任原则需要有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甚至公平责任原则的弥补和补充。

从自媒体侵权的角度论及过错责任,同样发现过错责任的问题与不足。如前所述,过错责任在保护行为人的行为自由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到自媒体环境中,则是对民事主体的言论自由的保护,但是,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却经常会危及到言论中所涉及的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而过错责任固有缺陷中所隐含的被侵权人的举证困难加之自媒体网络环境本身所导致的举证困难使被侵权人所要求的权益补偿难上加难,这表明过错责任在保护自媒体的受害人的民事权益上是有缺陷和严重不足的,对过错责任在自媒体网络侵权中的适用着实是值得商榷的。况且,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使其免责事由颇多,只要证明没有过错就可以免责,这不利于网络安全的规制。

二、过错推定原则之于自媒体网络侵权

过错推定原则规定在《侵权责任法》总则中的第6条的第二款,紧随过错责任原则而规定。分则中,在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物件管理责任以及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侵权责任中皆体现了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原则与过错原则皆围绕过错展开;二者的区别可以表现在内在区别和外在区别两个方面:内在的区别是过错推定原则中法律将利益保护的天平倾向于受害人,而过错原则中法律在利益平衡上基本处于中立地位;外在的区别也是直观的区别,即过错推定原则是法律明文特别规定的,往往有“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当承担责任”的字样。

过错推定原则较之于过错原则更适用于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因为该种侵权类型所自然派生出的一个难题就是受害人举证的困难,这种举证困难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因为网络平台的限制,受害人与加害人往往是分处两地的陌生人,受害人很难单凭一个用户名来知晓加害人的信息,对加害人的加害人的行为证就更是难上加难;其二,一条信息经由一处发布后,经常被无数次的转发,从而构成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这时,如果要求受害人就每个共同侵权人分别举证,是靠受害人的力量无法整个完成的,这样只会使受害人的民事权益无法得到及时的加害保护,从而导致信息传播环境的不稳定。基于这两点举证上的困难,对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是再适合不过的,一来,可以解决受害人对人的主观过错举证难的问题,二来,在共同侵权中,先推定各共同侵权人存在过错,再由各侵权人分别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者则不构成侵权,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者则对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这样的归责原则适用模式是比较合理的。况且,即便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受害人也并非不承担任何举证责任,受害人需要首先举证损害事实的发生、损害事实是行为人所为、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这些举证达到法定的证据标准之后,才进入过错推定的环节,而且,在适用过错推定之后,行为人也可以反证自己没有过错,可见,过错推定原则虽然侧重于对受害人民事权益的保护,但对于加害人也不是显失公平的。

三、严格责任之于自媒体网络侵权

严格责任体现在我国总则的第七条中的就是:“行为人损害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依照其规定。”在分则中法律明确规定了适用严格责任的具体情形。可以看出,这种“忽视过错”的法益取向,与前述的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大相径庭,这使严格责任成为与前述两者相并立的归责原则,这也大概是由于严格责任有与过错原则以及过错推定原则完全不同的归责依据和立法目的。

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归责依据是过错,严格责任的归责依据则主要是风险。这就是说,不论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只要行为人所从事的行业达到法律认定的危险程度,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危险成为现实,这时,行为人就要对危险的发生承担责任,只有在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免责事由时方可不予承担责任。

严格责任的另一个归责依据是转承责任。也就是,某民事主体并不是某一个侵权行为的直接行为人,但是因其与直接行为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监督、指示、利用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时,则由该民事主体作为责任人对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

看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是否应该适用严格责任就是看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是否符合严格责任的归责依据。其一,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不具有法律上的危险性。严格责任的归责依据所谈到的危险,是指对民事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所造成的实际危险,这是自媒体传播模式不会具有的。如果将自媒体传播的危险性夸大为严格责任的危险性,将会极大影响民事主体的言论自由,恐怕无人敢发表言论。其二,自媒体的网络传播模式中,网络用户之间、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不存在转承关系。网络用户与网络用户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大家共处在一个网络环境中却是互相平等的,应该是互不侵犯、互相尊重的关系。

四、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

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到底应该适用哪种归责原则呢?笔者试从前述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概括。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是一种以新闻媒介为手段的大众传播领域的侵权;从以网络为主要侵权方式角度讲,它又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侵权。不管是从传统侵权法理论还是比较法,都认为大众传播侵权和网络侵权应该是以过错为归责依据的侵权,这样,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作为二者的交叉概念,亦应该是以过错为归责依据的责任形式。而且,以过错为归责依据,也有利于促进网络用户表达自由与网络用户的民事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即网络用户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各种方式参与到网络环境中,只有在因为过错侵害到其他网络用户的民事权益之时,方须承担侵权责任,这对于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和网路用户自身民事权益的保护都是大有裨益的。加之,以严格责任的立法目的、价值取向和归责依据来讲,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显然不应适用于严格责任。

可见,对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应该首先排除严格责任。那么,在以过错为归责依据的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中,哪一个应适用于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呢。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归责依据相同,二者是“本是同根生”的,区别在于过错推定原则更加侧重于对受害人的保护、对加害人的严惩所以确立更便于受害人举证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而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最棘手的就是受害人的举证问题,特别是受害人对加害人主观过错的举证问题。同时,在数人侵权中,使受害人免于对各个加害人主观过错的举证,而以各加害人举证自己没有过错代替之,是减少诉讼成本,促进对受害人的利益保护和利益补偿的尽快实现,保持法律公平和正义的最佳方式。

综上所述,对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应该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由于过错推定原则需要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所以在对自媒体网络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的整体立法中,关于它的归责原则应该有一条这样的法律规定,“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如果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摘要: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使自媒体独立于传统媒体而存在,其势头之强劲并不亚于传统媒体。可是,自媒体所传递信息的真真假假,这些真假信息对被涉及人所造成的各方面的危害,已经不是传统的网络侵权责任立法所能震慑和修正的了,甚至最新的《侵权责任法》中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也无法企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自媒体侵权的规定可以说是为其打开了新的篇章,但是仍有待深入研究,关于自媒体传播模式下的网络侵权责任的系统规定呼之欲出,此文将从归责原则角度分析现行的侵权责任法能否合理适用于自媒体网络侵权,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侵权,归责原则,立法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44.

上一篇: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对策下一篇:基层财政预算管理问题以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