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问题研究(精选9篇)
2一部分网民有“是官必贪”的心理定势,使得网上只要出现某位官员失误的消息,网民必然以为其是贪官进而群起攻之。这种盲目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结:网络反腐存在失真性,、盲目性的弊端,导致多数网民被误导,被利用,不辨真假就乱抡道德大棒,不问事实就群情激愤。扰乱民意成为可能,从而破坏反腐机制的运行。
二:网络反腐是对法制的更大破坏和危害。不利于反腐工作。
1.网络反腐的资料通常是利用非法手段获得,根据我国法律中“非法获取
资料不能作为证”的这一规定,就算这些资料属实也无法作为证据指证贪官,还使贪官有理由脱身,严重阻碍了反腐工作的进行!这点你方做何解释?
2.网络反腐通常伴随着过量的私人信息曝光,在此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侵犯
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情况。这点你方做何解释?
3.网络上一旦曝出有官员疑似腐败的信息,网民们便认定其有罪,对其群
起而攻之,这种“疑罪从有”是否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总:网络反腐是对法制的更大破坏和危害。阻碍了反腐工作的进行,侵犯他人名誉权和隐私权,不否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三,网络反腐会对政府工作造成影响。
1.如果网络爆出官员疑似腐败信息后,纪委就要介入调查,造成纪委疲于应付,是否阻碍了纪委的正常工作?
2,网络反腐这种通过舆论压力,风风火火的反腐,假如此官员无腐败,就算日后澄清了,他又该如何的为曾诬陷谩骂过他的人们服务呢?
结:网络反腐的确揭发了一些贪官,但是其对政府工作造成影响不容忽视,而过大的舆论压力,会误导“舆论审判”,甚至可能影响到司法公正。
1.2.从网络曝光到纪委介入搜查是否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许多网络举报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举报是过度夸大和捏造事实,这点你方怎么看
3.网络提供的官员疑似腐败信息,纪委是否要查
1. 网络反腐方便、高效
与传统反腐手段涉及群体有限, 单个民众力量单薄导致反腐效率低相比, 在网络环境下, 民众可以将相关腐败信息放在网络这个即时信息交流平台上, 通过粘贴、转载等方式, 快速地传递和散播腐败信息。由此可见基于互联网的便捷性, 网络反腐更方便、高效。
2. 网络反腐成本低
信访、举报和上访等是几种传统的反腐渠道, 但这些反腐渠道耗费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都是比较高的, 而反腐成效又不大。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 不同阶层、不同职位、身份和地位的个体都能够进行直接沟通, 举报人通过网络渠道能够迅速地传递有关举报材料, 引起社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并迅速做出回应, 反腐成本低。
3. 网络反腐隐蔽性强
在网络环境下, 举报人可以在微博、论坛、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 进行匿名举报, 使网民能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来保护举报人的个人信息。这既是网络反腐的隐蔽性强的特征, 也正是因为网络反腐的特征, 网民能在网上畅所欲言, 提供大量的反腐信息和线索, 推动反腐工作的顺利进行[1]。
二、网络反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网络反腐容易侵犯他人隐私
网络反腐具有隐蔽性强的特征, 也正因如此, 实践中部分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这个工具, 恶意诬陷、诽谤他人, 无事生非, 导致政府有关部门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虚假的举报信息进行处理, 而在对被检举人的调查过程中, 必然会扰乱到被检举人的正常的生活秩序, 并对其名誉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2]。
2. 网络反腐缺乏理性
在网络反腐过程中, 由于网民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网民法律意识不强, 甚至恶意制造谣言, 而部分传播者不能理性分辨, 人云亦云, 导致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的谣言极易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对反腐审查人员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3. 缺乏相关制度对网络反腐进行规范
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对推动网络反腐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网络反腐缺少必要的机制和制度的规制, 导致网络反腐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有时还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三、完善网络反腐工作的策略
1. 对网络反腐进行积极的引导
网络反腐的隐蔽性特征, 导致网络反腐中经常会出现虚假的举报信息, 难以保障其真实性。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会对他人的隐私造成侵犯, 同时还会污染网络环境, 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政府作为社会舆论发展的引导者, 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引导工作, 积极关注舆论走向, 进行引导。一方面要使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反腐意识、加强反腐观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教育、引导, 提高其道德素质, 限制不实的、虚假的举报信息的传播、扩散, 保证反腐信息的真实性, 避免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虚假的信息进行社会犯罪。
2. 完善反腐制度建设, 规范网络反腐行为
由于与网络反腐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性, 导致网络反腐工作屡出纰漏。因此面对网络反腐这种新生事物时, 我们首先要对目前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思考, 研究目前制度上存在的管理缺失和空白, 思考针对这种缺失需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改进弥补。同时我们要推进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相结合, 积极探索网络举报与现实其他举报对接的组织机制, 为网络反腐的制度化提供组织基础[3]。
3. 提高和加强网络反腐的自律性
互联网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了传播的效率。但是在网络进一步普及的情形之下, 网络不文明现象也屡见不鲜, 虚假信息、谩骂信息等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网民在网络反腐中的不理性、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对网络反腐的不理性严重阻碍了网络反腐的发展。因此需要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 对网民进行正确引导, 增强网民的自律性, 使网络反腐健康、有序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倪敏.新时期网络反腐的困境与出路[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党玲.当前我国网络反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学理论, 2014 (29) :42—43.
【关键词】网络;网络反腐;廉政建设
1、网络反腐的发展阶段
1.1网络反腐的起步阶段
自2005年,党中央出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中纪委、监察部于同年12月28日,初次公布了中纪委信访室和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2007年12月,中国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正式启动,设有多项互动的专栏模块,保证民众能够自由、自主、自发的参与反腐的全过程。
1.2网络反腐的爆发阶段
2008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作出了重要讲话,并初次登陆的人民网论坛与广大网友进行对话,这极大的促进了网络反腐的深化发展。2009年10月28日,中纪委、监察部在开通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的当天,就收获了 1920万次的高点击率,这充分表明了公众对此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腐败案件在网络和网民的监督下陆续被曝光和处理,网络监督的实力不停显现,逐渐展现出一股强大的反腐势力。
1.3网络反腐的深化阶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反腐的形式也不断开发创新,相继开设了手机短信、微博互动平台和QQ窗口举报等方式,为网络监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此后国内各大知名的网络社区和论坛也慢慢演变成网民监督检举、民意表达、政治参与以及反腐的一个平台。
2、网络反腐在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络自身局限性
网络信息真实性。网络安全性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威胁。虽然举报者可以匿名进行举报,但是如果网络安全存在漏洞就会出现通过某些技术手段查到举报者信息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使举报者的个人信息被暴露,容易出现打击报复的行为。因此,网络的安全性也显得尤为重要。
2.2政府方面
对待网络反腐态度消极。面对网络反腐一些官员并不引起重视,他们习惯了传统的工作模式,还有一些官员会迫于舆论压力才会出面应对,更有一些官员对网络反腐存在抵触情绪,滥用职权对举报者进行打击报复。这些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民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反腐的发展。
2.3网民方面
我国网民的自身局限性。网民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对接受信息和看待问题的态度都会产生影响。一般文化水平高一些的人比较理智,能够公平公正的看待问题;相反则容易盲目的跟风,影响了网络反腐的真实性和反腐效果。网络表达低俗化、情绪化。这些情绪化行为不仅不会为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举报信息,还会给政府部门带来更大的工作量进行确认。这无不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影响,使民众对政府的工作效率以及处理进度产生意见。
3、网络反腐在廉政建设中的发展路径
3.1客观认识网络反腐的重要地位
网络反腐作为反腐的新兴手段之一,民众应该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待它。第一,要规范网络反腐并且确定网络反腐的地位和重要性。必要的相关文献和明确的官方声明,能够肯定网络反腐的地位,同时也能调动民众通过网络参与到反腐中来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使民众全方位的了解网络反腐肯定网络反腐,严肃认真的运用网络进行反腐。第二,要清楚的了解网络反腐与其他反腐形式之间的关系。网络反腐仅仅是一种补充手段,而非主要形式,但是却是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形式。
3.2完善法律机制加以引导
随着网络反腐的发展也不免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虽然我国在网络反腐方面已经出台过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还缺乏一套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法律。首先,要明确公民网络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纳入到法律制度的层面加以保护。其次,要实现网络实名制原则,方便规范网络监督的行为。
3.3网络舆论监督体系亟需完善
目前,我国网络反腐正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舆论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缺憾与问题。首先,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加强软、硬件建设,为网络舆论监督提供必要的基础平台支撑;其次,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反腐网站,由专业人士进行网站管理,为广大网民提供举报平台,使广大网民能够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部门应实时掌握网络舆论动向,快速分析与统计,更要及时在网络上公开发布对举报案件的处理情况,使网民得到最快的信息反馈,不断完善网络反腐信息公开机制。
参考文献:
[1]葉笃初.中共党建辞典[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2]李斌.“网络反腐”的政治学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9).
一、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存在的问题
(一)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制度局限
相关研究表明,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建设情况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深度与广度。例如,近年来网络反腐呈现高速发展状态,我国公民之所以更愿意选择网络参与反腐的形式,主要因为我国当前反腐制度并不健全,制度供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原因如下:(1)相关部门未真正认清反腐倡廉的主体,过分强调以权力来制约权力,忽视以权利来制约权力,未充分对公民参与反腐倡廉予以足够重视。(2)我国在过去若干年虽然相继构建部分保障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制度,但很多制度并未真正有效、切实落到实处。例如,以“重庆公众参与反腐”为关键词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重庆市并未制定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制度。这种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庆市民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
(二)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不畅
为真正切实提高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成效,应不断拓宽和开辟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途径,保障各途径有效畅通。不过,在现实中我国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并不丰富,相反呈现出单一状态。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途径主要是举报、上访或信访等。由于诸多现实方面的原因,我国在上述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方面仍需进一步进行疏通。例如,公民上访举报腐败现象及行为的时候,往往会被相关职能部门相互推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再如,在对重庆部分群众进行访谈时有群众表示:“我曾经因为本村干部腐败问题曾多次向本地政府的反腐举报信箱进行过检举,但是多次发送的举报邮件均未得到有效回应。多次举报不成致使我对举报失去信心。”
(三)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阿尔蒙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在其编撰的《比较政治学》一书中,大体将政治文化几种不同文化圈中的社会成员分别称为参与者、顺从者及偏狭者。参与者既是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者。当公民发展成为参与者的时候,无疑是对政府工作的有效支持,其有效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在过去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儒家政治思想无疑是政治文化的主线,儒家所始终提倡的三纲五常让臣民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最终造成我国的很多公民均不同程度上缺乏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始终提倡公务员应是人民的公仆,但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长期腐蚀及影响,官僚主义思想和作风仍然在部分政府官员的身上存在,官为本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公民参与反腐倡廉流于形式。很多公民仅对政府相关政策被动接受,对与自身利益缺乏密切相关的事物极少关注,对于参与反腐倡廉则更少。
(四)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能力不强
我国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能力普遍不强。虽然我国公民素质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得到很大程度提升,公民对参与反腐倡廉也普遍拥有较为强烈的意愿。但是,我国很多公民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公民对于反腐倡廉方面的方针政策不太了解,也不够熟悉。很多公民在遇到腐败现象的时候往往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去揭发、举报相关腐败行为。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均不同程度上出现拆迁户、失地农民举报贪污腐败行为的弱参与行为。
(五)公众对腐败的危害认识仍不够
腐败对整个国家、社会及公民利益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受到利益的驱使。换言之,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即是为了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不过,假如公民对于腐败具体危害性的认识并不强,对于腐败对整个国家及自身利益造成的损害并不了解。那么,公民很容易丧失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从具体的反腐倡廉实践来看,举报人一般举报的内容均是与自身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腐败行为,很少有人会举报那些与自身利益毫无相关的腐败行为。之所以会产生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很多公民对于腐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例如,在对重庆市部分村民进行访谈时,有群众表示:“如果不是切实会危害到自身利益的腐败行为群众是不会进行举报的。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即使发现有村干部出现贪污腐败行为,因为担心得罪村干部,也很少有群众会举报村干部的腐败行为。”由此可见,目前很多公众对于腐败的危害认识仍不够。
二、促进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对策
(一)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公民参与反腐倡廉是一种时代趋势,公民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力量,如果缺乏科学、合理、健全的制度有效加以引导,很容易造成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出现混乱,不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性。对公民参与反腐倡廉进行制度化建设,必须做好如下几点:(1)对现有制度进行有效完善和落实,如信访制度、听证制度及质询制度等。(2)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具体制度。(3)不断对奖励制度和举报制度进行有效完善,特别是对举报人保护制度进行有效完成。对于反腐举报有功的举报者必须予以更高奖励,激发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对于诬告的事实必须要及时予以澄清,并对相关举报人予以严厉惩处。这样的制度建设不仅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打击恶意举报行为,可以让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呈现出更多的制度化特征。
(二)完善公民参与反腐倡廉渠道
在未来我国必须进一步对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进行完善及拓宽,具体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1)进一步畅通公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利于对腐败现象进行公民监督。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首要条件。如果相关部门的相关信息不透明、不公开,那么公民则很难对相关腐败行为实施监督。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尽快有效实行政务公开,将公共权力的运用透明的置于阳光之下,充分发挥公民参与的积极作用,让相关权力执行者很难滥用掌握的权力。(2)对举报网络进一步健全,拓宽信访举报的原有渠道。例如,专门设立信访机构,积极开通举报电话,打造群众举报网站,并保证上述公民参与渠道的畅通性,进而有效保证公民的举报及诉求可以得到更加及时、有效、合理解决。(3)让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得以提升和完善,应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及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提高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组织化程度。在现实生活中,公民个体参与反腐倡廉的力量很容易受到相关部门的忽视,而社会组织则有很大不同,它可以将公民个体的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巨大的合力,从而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增强公民意识且改变传统观念
现代公民精神的核心便是公民意识,与传统的臣民意识相比公民意识更具先进性。公民意识是公民个体对自身政治地位及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理性认识,它是在特定宪政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民众意识。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也在逐渐形成,在我国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很多障碍,而臣民意识则是其最大障碍。在臣民意识的影响下,我国很多民众普遍缺乏主体意识。公民的主体意识缺乏在腐败现象较为严重的现代社会中,只会造成更多公民对腐败行为进行容忍,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怂恿腐败。我国要想真正有效引导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必须要有效彻底地将公民对腐败的漠视及容忍态度进行扭转。(1)有效清除臣民意识对我国公民的不良影响,对公民实施必要、系统的法制教育及公民教育,帮助我国公民逐步树立健康的公民意识。(2)不断增强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引导我国公民对自身的权利进行正确认识,并学会采用相关手段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唯有如此,方能尽快有效帮助我国公民树立较为独立的政治人格,引导我国公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
(四)有效提高公民参与反腐倡廉能力
不断加强对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热情进行有效引导,将提升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科学、有效且有步骤地提高广大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能力,提升公民的反腐倡廉能力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1)积极调动社会多方力量有效参与公民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国公民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公民参与重要作用的认识。(2)加强对我国公民普及反腐倡廉相关知识,对相关反腐倡廉政策进行积极宣传,让公民的反腐倡廉意识不断得以培养和提升。(3)引导我国公民采用合法手段参与反腐倡廉,不断提升我国公民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五)增强公民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意愿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
实践永不停步,创新永无止境。当前,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一方面,反腐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在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决策部署,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把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改革创新的实际成效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大局来开展工作,是对纪检监察机关的根本要求和职责所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同样也要按照这一要求来进行。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
掌握新手段、开辟新途径。要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掌握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组织学等理论和知识,积极运用心理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要强化舆论宣传,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和主导权,努力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创新。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的研究,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拓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内涵、丰富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宝库,增强反腐倡廉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增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预见性。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政策措施的研究,不断提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的独特优势
第一,网络反腐弥补了传统制度反腐的缺位。网络反腐的兴起,实际上也是传统反腐通道不畅的表现。由于腐败本身具有高度隐蔽性,而且高层干部的权力大,可获利资源多,权钱交易的范围广,单纯依靠传统反腐手段不足以使腐败行为完全快速曝光,况且反腐部门本身由于权力行使程序的复杂性,使得传统反腐方式难以深入到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如前所述,与传统制度反腐相比,网络反腐更快捷、更彻底、更透明、更隐蔽、更能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网络反腐省却了传统的信访等上传下达的缓慢过程,提高了反腐效率,效果自然好;网络具有虚拟匿名的特点,使得网民在网上的言论更加自由,从而降低了举报人的风险;通过网络,集聚大众集体力量,网民可以多渠道地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惩治腐败的进度和广度。
第二,民间网络反腐扩大了群众的政治参与。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为更广泛的群众参与议政,参与各方面的政治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和平台,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国家公民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反对贪污腐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充分调动了中国国民关心国家大事参政议政的主动意识,网络反腐是中国公民国家主人翁意识的充分体现。
第三,网络舆论的集聚十分快捷,强化了网络反腐监督的威慑力。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人们不但可以非常方便、迅速地参与各种反腐新闻的评论和意见交流,还可以通过犹如现实中的俱乐部、聊天室等虚拟社区,将遍布各地的网民汇集到一起,共同关注反腐热点信息和事件,各种观点互相碰撞、交锋和融合,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集聚广大网民的意见,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反腐力量,给腐败分子及其行为造成一种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压力,凸显其揭露、鞭笞和抑制腐败的优势。不仅如此,网络舆论监督还可以转化为专门机关的监督,起到遏制腐败现象和对腐败分子震慑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网络反腐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网络反腐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对于它的正确认识和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另外,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或当事人依然采用传统的反腐形式,并不将其作为一种主流的形式。所以,明确网络反腐的指导思想,应该成为推行网络反腐的首要目标。
第二,网络反腐容易造成对他人隐私的侵犯。网络匿名举报可以起到保护检举人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的“泛媒体”传播特性使得网络舆论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可能会泄露他人的隐私,对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甚至(下转249页)(上接247页)由舆论监督演化为网络暴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出台法规,严令禁止“人肉搜索”。[8]第三,网络反腐的构成要素上有问题。首先,网络自身的安全问题。网络不但是一把双刃剑,而且是一个虚拟空间。对于网络信息的真伪,如果不加以核实,难以辨别其真伪。其次,网民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素质问题。网民的不良素质可能带来虚假信息和捏造事实现象。再次,政府职能部门对接收到的大量信息,如果核实不力容易造成网民的误解,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办案不力,有可能导致对政府职能部门失去信心,不利于反腐的进一步推行
法学113班
张林
一、当下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
网络反腐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群众监督形式, 主要是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 方便快捷、低风险、低成本的技术优势, 更容易使腐败信息形成舆论热点, 成为我国近年来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腐败之外的有力补充。
近年来, 由于网民的积极参与、传统媒体的热情关注加上政府方面对网络反腐的逐步认同, 使网络反腐在中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种民间的、官方的反腐监督网站相继开通, 尤其是中央党校出版社在2009年在其出版的《中国党建词典》中正式收录了“网络反腐”这一名词, 这个现象对网络反腐而言都具有方向标的意义, 显示了网络反腐在我国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监督形式, 在发挥监督腐败功能和反映民意方面具有传统的反腐方式不具备的特点, 呈现出自身具备以下的优势:
1. 信息传播及时快捷
当下网络能够实时更新并全天候传播发布信息的特性使得普通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热情急剧高涨。便捷的网络给了广大老百姓一个通畅的监督渠道, 尤其是政府机关各类监督网站、网上举报邮箱的设置更是大大减少了以往群众举报反映问题的中间程序, 为查处各种腐败案件赢得了珍贵的时间。网络视频、微博等技术的发展, 更使得公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腐败证据, 并以最快的速度向社会发布腐败事件的发展进度, 抗干扰性强。典型的案例如江西宜黄强拆导致当事人自焚的案件中所显示的, 在自焚者家属因去北京上访而被当地官员堵至机场卫生间后, 为寻求救济而在微博上现场直播, 从而引发众多关注, 最终导致相关官员受到应有的惩罚。
2. 有效保护举报者
和传统腐败举报方式中举报者常常由于信息泄漏而被被举报者打击报复的尴尬局面不同, 网络反腐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网络的“隐蔽性”, 网民在网上发布举报信息或反映腐败问题的时候, 从担心自己或家人安全的角度出发, 可以匿名发布, 这样不仅可以极大的减轻了百姓网络举报遭受打击报复的心理负担, 更可以有效的保护举报者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另外网络反腐的低成本优势也可以很好的保护举报者反映问题的积极性, 相比较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举报途径, 网络举报只要求举报人在网上发布, 无需另外的费用, 无需上门, 这就大大节省了举报成本, 简化了相关程序, 更有利于保护举报者反映问题的积极性。
3. 证据形式立体直观
从技术层面来看, 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一个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的全新的综合性媒体, 它本身与传统的报纸、广播及电视的价格媒体是不同的, 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典型就是它的表现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立体直观, 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微博、视频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网民可以以多种方式或渠道搜集腐败相关证据和资料, 网络的便捷性也使得这些资料可以在全社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酵, 吸引社会公众的目光, 更可以使得腐败事实以各种逼真的方式展示给全社会。
二、当前我国网络反腐的制约因素
网络反腐本身所固有的快捷性、隐蔽性和直观性使得网络已经成为当前一股不可忽视的反腐力量,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本身的这些属性也带会来种种弊端, 容易触碰法律底线、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 带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实践中也确实带来了如下一系列问题:
1. 网络反腐相关法律规范缺乏
虽然根据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的监督权受宪法保护, 其中就包括公民的网络监督, 但是网络反腐方面相关法律的不足是我国当前网络反腐的硬伤, 也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网络反腐未达到应有的效果。目前我国没有直接针对网络反腐制定具体的相关的法律规定, 网络反腐举报人保护制度、网络行为监督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几乎都是空白, 即使存在有关的个别法律规定, 也是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一盘散沙。这种相关法律缺失的现状容易造成案件相关公民名誉权和隐私权的被侵犯, 种种不实的网络信息被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会造成诽谤诬告的后果, 这种诽谤被网络上不明真相的群众传播扩大后, 容易引发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 对相关人员造成不可控制的影响。另外网络反腐法律的缺乏从法的作用的角度看, 在规制网民行为等方面法的教育和指引作用显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无法发挥从源头治理腐败的功效。
2. 网民素质有待提升
当代中国网民数量急剧高涨, 分布在各个阶层和不同职业群体当中, 这一方面造成网民规模和力量的增大, 另一方面由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和网络信息的不对称性就容易造成网民对腐败案件作出不全面、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判断, 进而出现以讹传讹, 造成网络群体性事件等非理性状况。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 它在发挥信息传播功能的同时, 也成为了满足社会宣泄需求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网民素质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其参与网络反腐事件的不稳定性和非理性化。在当前我国网络反腐人员的组成上, 有相当大部分的弱势群体, 在现实社会中, 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健全、诉求渠道堵塞、利益保护机制缺失等种种原因, 造成了他们的利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 出于宣泄的需求, 他们往往成为网络反腐的积极力量, “仇官、仇富”等心态的使然容易造成“广场效应”的出现和他们非理性等暴力手段的运用。这种状态甚至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造成突出影响, 典型的像在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中网络信息传播对当时事态的发展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网络信息传播易打草惊蛇, 加大办案人员的查处难度
首先, 相对于办案人员而言, 网络腐败现状的曝光, 波及面广, 侦查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些网络已曝光的腐败案件时, 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网络对办案流程公开广泛的监督会造成侦查工作人员各方面的压力增加, 难免会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 这样最直接的后果是影响法律的公正、公平和严谨, 形成冤假错案。其次, 在以往的网络反腐案件中, 最常见的证据材料是网络上上传的相关腐败的视频证据或者视听资料, 这类资料由于在网络上传播迅速、影响大, 不仅办案人员和普通公民易于获得, 腐败分子也可以在轻易获取。这样就造成了在遭到曝光之后, 相关腐败分子会迅速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自己的犯罪证据, 减轻自己的罪责, 甚至会打击相关的网络信息举报人。一般而言, 腐败犯罪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所以针对腐败案件, 侦查机关一般是采取秘密手段, 然而提前在网络上公布犯罪证据势必会给腐败分子相当的时间造成相关证据的灭失, 这样就给我们的侦查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会浪费巨大的办案资源, 造成侦查工作的被动。
三、如何构建网络反腐新模式
当前社会, 如何更好的运用网络技术平台, 增强群众参与意识, 提高网络反腐的效果, 是网络反腐模式的核心。从长远看, 一方面新闻媒体和理论界对网络反腐期望值过高, 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反腐案件, 网络反腐毕竟在现阶段仍属少数, 表现出很大的偶发性。故要想发挥网络反腐的巨大威力, 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将网络反腐融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整体框架内, 才能使其健康发展:
1. 完善网络反腐模式的法律制约机制
首先, 要制定具体的规制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其中要包括:设置网络反腐的具体程序, 确保公众参与反腐的权利;规制反腐方式、防止恶意举报和诋毁;保护普通公民隐私权和保护举报人等相关条文。其次, 针对网上曝光的腐败案件, 相关部门要建立具体的处理机制, 要及时处理相关案件, 防止消极反腐的出现。对于网络举报行为, 要形成法制化, 制定专门程序进行处理。最后, 要设置相关制度增加网络反腐的透明度,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以体现公众的监督权和增强公众反腐的信心。
2. 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 正确引导网民的反腐行为
首先, 要建设健康的网络环境, 改变网络上非理性、极端的风气, 争取形成一种相互尊重、有利疏导的氛围。规范健康的网络举报行为, 通过舆论正确引导和监督网民的各种行为, 防止过激行为出现。其次要培养网民的公民精神, 通过建立网络公民高度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引导网络舆情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避免网络暴力发展成为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
3. 加强网络反腐信息的整合
网络信息资源纷繁复杂, 信息量大, 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信息的泄露、举报流产甚至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因此相关机构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资源收集机制, 应更具信息类型及时处理相关信息, 将相应资料交由对应部门处理, 有条件的还要设立廉政专栏, 对网络反腐信息进行整合梳理。要积极建立网络反腐信息反馈机制, 并且形成规章制度, 才能使反腐倡廉工作做到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摘要:网络反腐是当前我国新兴的反腐方式, 并且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等优势, 迅速成为当今反腐方面的舆论热点, 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方式, 网络反腐也面临着法律依据缺失、网民素质堪忧和保密环境缺乏的困境。故本文最后就如何构建网络反腐的新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粗浅的思考, 希望能使网络反腐健康发展, 使其在我国反腐倡廉工作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反腐,监督,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金超, 马晓杰.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措施[J].技术与市场, 2011 (08) .
[2]时伟, 孙丽丽.规范网络反腐创新倡廉渠道[J].理论月刊, 2011 (06) .
[3]杜治洲, 任建明.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 2011 (02) .
[4]韩恒.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J].河南社会科学, 2011 (02) .
[5]江勇.论我国网络反腐的动因探析[J].南方论刊, 2012 (07) .
[6]鲍泓, 徐媛君.当前中国网络反腐现状及完善措施[J].人民论坛, 2012 (14) .
对于这件事,多数官员坚持“沉默是金”,周久耕局长从事发之后就“不在局里”,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县委书记杨光远则是“喊冤”。在这三种方式中比较,无疑杨光远的辩解是最为可取的。有回应总比没回应好,某些官员惯有的不予理睬的傲慢,人们已经见惯不怪;辩解也总比打击报复好,那是典型的公权私用。
杨光远称自己是被网友误会了,他举了一些证据来证明其佩戴的手表并非是价值52万元的劳力士名表,而只是一只价值2000多元的梅花牌手表,还是他用援藏津贴购置的。当然,目前人们还无从判断网友与杨光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孰对孰错,但这种“自证清白”的姿态和行为首先应得到认可,在当前还应得到鼓励。杨光远虽然也说过“已委托专人为自己开始维权”这样的话,在杨并没有更过激或不当的行为之前,我们也应该对这样的维权姿态作无罪的推定。
假如杨光远的“名表”真是梅花牌,在法律上杨光远确实有权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通知相关网站对涉嫌侵权的信息进行删除,还可以要求已经构成名誉侵权的网站以适当的方式予以澄清等,甚至诉诸法律。网民虽有对官员保持“合理怀疑”的权利,但在官员已经有确凿证据反证怀疑的事项不成立时,也应及时停止怀疑,避免对守法的官员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问题恰恰在于,为何目前只有一名官员站出来向公众说出自己手腕上的“名表”不过是只“山寨版”?其余多数官员保持沉默,反而增添了民众的合理怀疑。网络监督或公民监督到了这一步,理应有反腐机构介入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及时给公众一个真相。早在两年前,最高检察机关就曾发文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应抓住新闻媒体曝光的问题,深挖案件线索,加大查办力度。那么,有关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大约也是有必要的。
但事实上,反腐败从来不是一件“依申请”的政府行为,而是一件必须“依职权”进行的国家行为。或奢侈名表、抽高价名烟的官员有可能涉嫌受贿,或者涉嫌财产来源不明。对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收到举报”从来就不是一个必备的选项。从媒体报道中发现线索,从案件调查中发现线索,已经成为“腐败发现机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反腐败上, 检察、 纪检等反腐机构要增强主动意识。
网络舆情汹涌,昭示着民众并不缺乏反腐的热情。对于公权力机关来说,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尊重民意表达,并更好地汲纳和整合民间智慧来推进反腐败向纵深发展,已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梅婷婷 201007064024 案例
2012年,网络反腐可谓风生水起、格外耀眼。
人称“表哥”的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因在车祸现场“微笑”引起网友注意,被“人肉”出戴十几块名表,继而被陕西省纪委查出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销党内外职务,近日又被查出现金存款超过1600万元,涉及20多家银行。
今年8月,有网帖称在广东省县级以上机关2012年招录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中山市人社局纪委书记梁国影指使他人调高了其子林某对外公布的笔试成绩。8月6日,梁国影被“双开”。10月30日,有网民发帖称,山西省孝义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任林生名下,有“豪车十几辆,价值超过2000多万元”,还有“豪宅别墅十几套,总价值近两亿元”。帖子称,任林生有宝马一辆、奔驰四辆、路虎一辆、丰田一辆、雷克萨斯两辆、林肯 领航者一辆,大众辉腾 一辆,“听说还有辆白色路虎,因为没见过不敢确定”。
近日,网友发帖称,深圳龙岗街道南联社区村委主任周伟思在当地拥有私家住宅、别墅、厂房、大厦超过80栋,豪车超过20辆,估计资产超过20亿元。周伟思称是他人故意中伤自己,其名下有多少房产自己也不清楚,但随后又承认6套房产属实。
记者28日从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了解到,深圳社区干部周伟思坐拥“20亿资产”一事的举报人周某某已于27日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案被该局逮捕,龙岗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其举报周伟思无关。
分析
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风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回看过往,从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到一波三折的虎照丑闻,从黑砖窑官员的撤职、复职、再撤职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公务员出国“考察门”到“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被曝光后半月成为阶下囚,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这个信息来源的多元聚合体,极大地增加了反腐败信息的来源度,同时也很好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信息共享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舆论潮”,“舆论潮”增加了某个问题的曝光度、透明度以及被公众广泛的知晓度。
表哥、房叔都落马了,雷政富的艳照也传遍天下了,网络反腐的号角越吹越响,腐败贪污的资产数额也越曝越大,雷政富的问题还没有定论,20亿资产又成为网络反腐的最新议题。其中,涉事官员的级别之高,纪检部门的回应之快,又是之前的网络反腐所不及的,可以说在现实影响力上又上了一个台阶,让“围观改变中国”更加深入人心。
一、网络反腐优点
(一)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使中国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与扩展。
(二)小鼠标可以拉下大贪官,低成本也可以催生高效率,网络反腐以其独特的现实魅力正在感染着更多的人,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现行的反腐格局。网络给当下的官场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傲慢与跋扈都可以点燃民意,进而促使网民寻找巨额财产和男女关系方面的线索,以官员最忌惮的方式对其进行惩戒。这种随时可能引发“灾难”的反腐手段,让官员变得低调,更主动地去倾听民意,也让普通人感觉到了公民的力量,让“以弱胜强”成为可能。
(三)一个人的呐喊从来就是无比单薄,再有“利”度的声音没有“通行证”都难以穿透那堵厚重的红墙。人们有力无处使,眼见民间疾苦却只能顾影自怜。而如今,网络反腐已成为当今监督腐败行为的重要途径。在网络这个发达的自媒体平台上,每一个围观者都是事件的参与者,公民声音以小见大,一则网络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的转发量就是舆论发酵最天然的培养皿。
二、网络反腐缺点
虽然网络上不乏真实的原生态民意,但网络本身的虚拟性既是其先天优势,也是其内在缺陷所在。
(一)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问题官员既可以一夜“成名”,为全国人民所关注,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介入,也可能会随着事件本身变化和时间推移或新噱头的产生,关注度骤然降温,乃至一夜间归于沉寂。现实中,问题官员一旦被网友“盯上”,待东窗事发、激起舆论风浪后,一般当事官员很快会被“严肃处理”。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待舆论的风头一过,高调复出者有之,悄悄异地为官有之,官位革去待遇不变者更是不在少数。
(二)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但网络反腐基于网民爆料,真实性无法保证,很有可能出现诬告和诽谤等现象,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或骚扰他人生活等问题。另一方面,爆料人常为了保护自己而拒绝透露其真实信息,由此带出来的信息真实性也就无法考证、责任无法追究。
(三)网络反腐的出发点不明确,具有偶然性。很多情况下,网络反腐只是舆论关注某一现象的附属品。在表哥杨达才的案件中,网友关注他最早并不是因为他手上的那块表,而是他在事故现场的微笑。对其人肉搜索后爆发出的贪污受贿情况,只不过是网友对其“微笑”行为不满的一个赠品而已。
三、网络反腐前景
十八大上习近平主席讲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这是一番诚恳的讲话、一个鼓舞人心的信号,人们可以从习主席的讲话中看到一颗要跟腐败斗争到底的决心。
近日,中共中央纪委近日印发了《关于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中央通知精神,带头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反腐问题上的不断发声,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于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反腐道路上,网络反腐还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要明确的是,反腐最终还是要依靠合理、合法、合情的透明制度。网络反腐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和副作用,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它。
如果不是因为极其偶然的线索而被曝光,“表哥”和“房叔”们可能依然稳坐泰山。也就是说,在网络反腐和现行反腐制度之间仍有巨大黑洞需要弥合,与偶发性的网络反腐相比,常态化、制度化的反腐体系可能更加有效,也更加有利于建成一种前置型的防腐机制。
正因如此,纪检部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表态固然值得肯定,但比当下严厉查处更重要的,恰恰就在于平日如何主动发现和有效预防。与网民的“定点清除”相比,针对所有官员的反腐大网才是解决腐败的根本之策,无疑也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效果。
四、具体方式
(一)微观方面
首先,要做到中纪委提出的“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有关部门应主动在网上收集举报材料,随时接受网民的举报与投诉,将政务网络建成反腐倡廉的网络平台。通过与举报者的网络互动,迅速获得第一手的举报材料,并对群众举报和已经形成社会舆论热点的问题及时回应,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像对这次重庆不雅视频事件的处理一样,及时向社会反馈处理过程、公布处理结果。
其次,保护网络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及其合法权益。随着网络实名举报越来越多,举报者受到迫害、打击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就网络反腐来说,保障群众的表达权和监督权,就是不仅保障广大网民敢于举报,而且保障他们在举报腐败恶行之后,仍然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第三,明察秋毫。在网络管理过程中,对已经获得身份认证,通过“长网络”、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充分反映举报事实的帖子进行调查核实,但也应警惕那些以“举报”之名,行诬陷、造谣之实的“不实举报”。所以,如何使网络反腐趋利避害,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拿出方案,形成机制。
(二)宏观方面
1.专家的顶层设计——网络反腐纳入到政府推出的制度框架中
网络反腐的实质在于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加强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对接,形成新的监督体。网络反腐是制度反腐的具体体现,制度反腐是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更重要的是,在网络反腐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能整合必不可少,只有通过人大、司法监督机制的介入和相互间的职能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对接,反腐工作必定变得更加高效。
2.上下层——合力
一旦反腐工作开始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最终需要的还是一个通畅的反腐渠道,一套有效的反腐制度。既要求新一届领导人有排除万难之决心;也需要民众积极呼应,与中央一道为反腐提供动力。换言之,反腐既不是上层领导可以单独完成的,也不是底层民众可以独自推动的,反腐的动力和制度建设,无一不需要上下两股力量的汇流来实现。
3.权力阳光运行
要继续深入开展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积极推广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提拔任用干部票决制、干部考察公告制、任前公示制等公开透明的制度,加强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工作,扎实推进“阳光党务、政务”建设,切实履行好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拒腐防变教育工作的职责。
五、结束语
【网络反腐问题研究】推荐阅读:
关于当前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0-11
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10-12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效果的研究10-04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30
无线网络安全问题浅析10-17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研究06-30
网络教育营销策略研究07-18
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思考07-10
服装网络营销的策略研究09-30
高压反腐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