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推荐10篇)

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篇1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2007-02-10 16:48:3

3×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谢幼如、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

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年到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一、课题研究

×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

《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随着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年,教育部批准全国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

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于年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⒈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

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⒉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⒊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

二、课题研究内容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⒈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⒊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⒋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⒈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⒉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⒊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 的开发(柯清超)

⒋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⒌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⒈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⒉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

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年月××年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年月××年月,开发软件

××年月××年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年月××年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⒈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

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⒉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⒊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⒋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

(一)创新点

⒈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⒉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⒊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

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⒈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⒉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⒊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⒋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⒈曾于年、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⒉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⒊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⒋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

用》(简称)《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个项目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⒌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名,其中包括包括教授名、副教授名、讲师名、博士研究生名和硕士研究生近名。他们在长期的

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⒈《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年第一版、年第二版

⒉《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

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年

⒋《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年

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年

⒍《教学设计原理》,加涅、布里格斯、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⒎《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⒏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年(广州)、年(香港)、年(澳门)、年(新加坡)、年(台北)

⒐《改善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年

⒑《认知过程的评估》,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⒈《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

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红副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与评价表 篇2

课题名称 零花钱是怎样在中学生手中流失的?

填表时间 2007.12.1

课题组成员 潘佳霖 杨劲松 林赟 阮挺 阮凌立 蔡宇峰 郑俊成课题组长 潘佳霖

指导老师 钟克亚

课题的由来

老师说课题要贴近生活,并且对我们有积极影响。因此经过大家一致认可,我们确定了 零花钱这个主题。因为虽然我们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但我们的消费却占了社会消费总体中 占了很大比例。盲目地追求时尚,无止境地花钱如流水已经成为我们中学生的通病,亟待给予重视。

课题的现状

目前,我们基本上已经完成,所需要的仅仅是整理和抄论文。由于某些原因,问卷调查只能取消。但我们绝对相信口头调查更可行(虽然范围会有局限性,但更具有事实性),我们是以中学生消费特征.原因.现状.金钱来源等方面展开论述。

课题研究方案

根据口头调查提供的资料进行加工润色,整理成文。从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分配给各组员攥写。然后将各文和谐地接合,并进行删改,合成一篇完整的成文。

预期成果

完成论文,并从中得出对我们有意义的结论,吸取教训。与此同时,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们以后写论文埋好坚实的基础。

需要提供的帮助

相关老师的指导,一些同学的合作帮助

心得体会

潘佳霖——通过这次研究,我们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学到了如何合理利用父母的血汗钱,及培养了同学之间的默契与合作,并为将来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林赟——中学生对于零花钱的处理与其对此的看法影响着学生对于经济.政治等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小组对于零花钱问题的研究不仅增长了我们对该问题的见识,也增强了我们的办事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这些对于我们将来立足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阮挺——通过 研究性学习,真使我们成长不少。研究的主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做为中学生,大多人没有考虑过应该如何去话零花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合理。我们应当把零花钱用到有益于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地方,这才是我们中学生正确使用零花钱的途径。让我改掉了以前盲目消费的坏习惯。

阮凌立——通过本次对如何使用零花钱这个课题的研究,我对如何使用零花钱有了更深的了解。当我们在使用零花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明白每一分钟都凝聚着父母的辛劳的。天上是不会掉金币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才能收到相应的回报。所以我们要行动起来,不乱花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勤俭节约的美德,把自己的零花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郑俊成——在这次贴近生活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如何使自己的零花钱花的更值,更科学。在过程中,每一步我都亲身参与,都使我向成熟更近一步。我们是社会的主人,更是自己的主人,学习管理零花钱,是多么有意义啊!

蔡宇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钱对于人们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也并不是说世界上除了钱什么都没有,而是我们要正确对待钱。不管是有钱抑或没钱,我们都应正确对待。

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篇3

一、本课题研究的是什么?

(一)、课题概念界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也指出: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评价的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 学会评价将成为学习的一部分,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评价能力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只了解评价的知识还不足以形成评价能力,只有通过评价的实践才可能真正学会评价。就学习的评价来说,这就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融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学习的主体不仅是教师、校长和家长,也包括作为评价的客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价值主体的学生。评价的过程不仅包括学校外部的和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之间和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增加了新的含义,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与成绩的确认,不仅是诊断和改进学习的途径,还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目标。让学生经历评价的过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与相关课题的联系及区别

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课程思想为指导,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应用价值的研究。遵循“以行动为引领、以经历为载体”的研究思路,通过大量的鲜活的评价案例,提取发展性评价方法的内核,从而生成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式。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以及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科学的、简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体系及寻找课堂教学活动评价的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更为合理,更为实效。

2、研究内容

(1)、在综合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评价指标的研究

开展评价指标的课堂教学研究,构建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指标。

(2)、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方法的研究

根据学生年龄段的教学特点,寻找出一套适合各年龄段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方法。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评价行为几个方面着手。

(1)美术—一《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研究》

(2)音乐——《音乐课对学生课堂评价方法的研究》

(3)体育——《体育教学过程评价策略的研究》

二、为什么需要开展此课题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建构新的教学有效评价体系是加强基础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2、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一线的广大教师通过自学、接受培训等方式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深刻反思以往教学的成败得失,并以积极的姿态来主动适应新课程。他们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教学观都发生或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显著标志是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还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教育评价滞后于教育实践。对课程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还没有施行新的评价尺度。甚至还存在这样的情况:依然重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依然过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且评价的对象、方法单一。对教师的评价通常与奖励、考试结果为评价标准,评价没有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甚至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题研究重要性

1、现实意义

(1)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课程的发展需要课程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任务。所以,我们认为新课程实验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研究出与当地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并且要把这些评价方式推广和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实际中。

(2)教育教学实践的需求。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目前,在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活动中以及新课程继续教育的材料中,已有较多的专家作了共识性的理论阐述,但是直接为学科服务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还不完善,还有待在课改实验中进一步探索。

2、创新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视角更侧重于应用领域,评价方式的确立和操作实验是研究主题,所以研究内容是学科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的具体化和精致化的发展。

三、怎样开展此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是什么?

1、文献法:一方面运用国内外有关课程评价的专著类资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将听课、评课、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过程性评价中的叙事性记录作为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2、观察法:在听课、评课、访谈、研究性学习、档案袋评价、素质检测等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敛特征(如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进行观察,并作好相应记录。

3、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性研究;对教师教学观与教学行为设计问卷调查;对课题研究中生成的评价方式的使用效果进行验证性调查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课程改革的操作实践中进行研究。一方面设计详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开设实验课,组织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验证和完善教学评价方案;另一方面设计系列的多元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案,通过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实验,验证和完善学习成绩评价方案。

5、案例分析法:利用大量的课堂教学评价实验的实例和学生学业评价实验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取、总结有效的评价方式。

四、课题研究程序

准备阶段 2014.2—2014.3 王海波、贾文清、米海红、罗娜娜。

罗娜娜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开题论证。

实施阶段 2014.3—2014.5 课题组成员收集教学实验、学生档案袋、听评课纪录、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中期论证 2014.5-2014.6 课题组成员教师研究资料汇编、学生档案袋展览、研究论文、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评价报告。出台评价方式、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

结题鉴定 2014.6—2014.7 课题组成员

1、完成各学科评价指标的制定与归类。

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篇4

1、我研究的问题是:

2、我研究这个问题是缘于:

3、涉及以下关键词(Key words):(含义)

4、我查阅了以下文献:(列出作者/题目或书名/出处/发表时间)

5、对以上文献的综述:(主要观点、应用的方法、不足等)

6、研究这个问题的理由:(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理论的、实践的价值)

7、我打算研究以下几个具体问题:(123)

8、拟采用的研究(收集信息)方法:

9、可能的创新之处:

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篇5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经研究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开展评价活动,让教师改变评价观念,重视平时评价,树立“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的新观念。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国外教育评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发展过程;国内也开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摸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的比较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中要注意总结经验与教训,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通过大胆实践转化为实际工作效益。一方面通过学习,自己摸索;另一方面能发挥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分析,寻找适合本学校的评价方法。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支持和协作,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建立“系统工程”“分层推进”的共识,选择最容易操作和见效快的方面,形成评价雏形,不简单、盲目地全盘否定原有的工作,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寻找突破口。

由于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熟悉身边的发展变化情况,评价更具真实性,不会被个别现象所迷惑,评价结果会更准确,更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几方面的发展。重视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

改变考试通过纸笔测验的唯一手段,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压力。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课堂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课堂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评价方案、表格:各年级语文发展性评价方案、学生发展性评价登记表。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一年,即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

(二)研究步骤 1、2004年1月——6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立项申请及相关措施等。2、2004年6月——2005年12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4年6月——2005年1月),主要工作:课题组成员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

第二轮(2005年1月——2005年6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并写出阶段性小结,接受中期检查;申请结题。

第三轮(2005年6月——2005年12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会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2004.9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篇6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观察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和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对有效的评价策略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结论。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五、研究条件和人员特点

1.研究能力和实践基础

本课题组主持人是安康市一小骨干教师,陕西省课改新秀,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多年专门从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对开展研究十分有利。

2.人员特点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一线的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六、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师掌握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对数学好学、乐学。

七、进度安排。

(一 )、4月至5月:准备阶段。

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步骤;结合个人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二)、206月至年10月:理论提升阶段。

1. 3013年5月至6月,理论学习阶段。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深刻体会,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撰写教学反思。

2. 2013年7至8月,理论提高阶段。结合上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反思提升,撰写教学案例。

(三)、2013年10月至1月:教学实践阶段。

每人准备一节汇报课,展示课堂评价策略,课题组成员一起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撰写相应的教学案例或论文。

(四)、202月至3月:总结阶段。

总结课堂评价的策略及相关教学经验,收集课堂研究成果,完成课堂报告或论文。

(五)、年4月至5月:验证阶段

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课题,是思想品德学科组为了科学实施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总结和反思前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础上,于2011年12月开始酝酿、今年3月申报的无锡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作为本课题主持人,我代表课题组,把课题的准备情况和研究规划做个汇报,请大家审议。

在本课题正式开题之前,课题组已完成了以下准备工作:①成立了《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组,明确了项目专题研究分工;②确定了与本课题研究项目相关联的部分课题实验班级;③学习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对标准进行了解读讨论;④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会议,并参加了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讨活动;⑤课题组部分老师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组织的课题培训活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按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构建新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广大学生发自心底的呼唤。如何科学地“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使“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发展健康、积极的人格”就成为我们推进新课程关注的问题。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1.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科学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时代,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常言道,育人犹如种树,凡参天之树必有深植厚土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学习也是同理,成绩是“果”,自主学习能力是“根”。教学的第一要务是教会学生会学习,为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构建高效课堂的需要。高效课堂的标志之一就是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的主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其中的秘诀不是教师“拼命教”,不是“霸占”课堂,而是站高一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为学生指方向、给方法、通阻塞,把学知识、练能力的主阵地留给学生。引导并支持学生“主动学”而非“被动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实现教师从“教书”上升到“育人”,从“教书匠”蜕变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专家”的转变。

二、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思维可视化技术来源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英国的东尼·巴赞。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东尼·巴赞也因此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

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中国思维导图第一人,东尼·巴赞先生的学生董海韬先生,中国思维导图第一人,中国的“大脑先生”,从2003年引进思维导图,创立HEARTMAP新生活方式,创办全国脑力锦标赛,创办京师大学堂思维导图北京公司,创立和构思【京师大讲堂】带领团队矢志不渝坚持教育和推广。

200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专家组联手一线教师共同开发了高效学习(教学)模式——“思维导图全脑快学模式”。它是以“思维导图”为主体工具,融合当前国际最前沿的思维技术、记忆技术、心理技术,并结合了我国中小学各科学习规律。2010年5—8月,专家组在上海、重庆、江苏、浙江、辽宁五省市分别进行了“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法”教学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1年常熟市一中(初中)对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全脑快学模式”培训。9月开学后,该校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介入实验。他们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条件

1.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期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技术、记忆技术和心理技术,整合信息技术,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变“知识灌输”型课堂为“学习力培养”型课堂,教师少讲多问,学生多思多练;变“空洞说教”为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课题研究期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真正“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技术、记忆技术和心理技术,整合信息技术,“站高一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为学生的学习指方向、给方法、同阻塞,把学知识、练能力的主阵地留给学生,从教知识的低层面教学上升到“给方法—练能力—育人格”的高层面教学。

本课题研究期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现“以学习力训练为主线”。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技术、记忆技术和心理技术,整合信息技术,把“学习力训练”作为核心目标。将“知识”背后的规律、方法、思维方式作为比知识还重要的“关注点”,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训练中得到强化,形成学习力,并在进一步的训练中得到迁移。

2.条件分析

本课题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清晰,研究方法选择得当。研究团队集中了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有课堂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优质的科研、教研和教学资源。学校另有19位老师参与的《初中学生思维可视化学习技术的应用训练研究》子课题为本课题研究营造了研究氛围和交流互动平台。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与天一中学匡村实验学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有教育学会各位专家指导。

四、课题研究的界定和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在感知觉、表象、语言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图示、符号、表格、动作、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直观、深入浅出地将思维的过程表现出来。思维可视化技术是指运用思维导图,直观的将思维过程表现出来,从而促进知识的积累、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技巧。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巴赞。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这种思维可视化学习技术包括记忆技术、思维技术和心理技术等。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初中学生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引入思维可视化技术,将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有序、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2.支撑性的理论

(1)有效的教与学,必须关注思维。传统教学过度关注“知识”却忽视知识背后的“思维”,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思维比知识更重要!”离开“思维”的知识就是“死知识”,而学“死知识”的过程当然就变成“死学习”,死学习靠的是“机械重复”,所以必然是枯燥的、低效的、令人厌倦的,更重要的是“死学习”,会使学生长期处于“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状态,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发展受阻。因此,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在“挖掘与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训练学生掌握它。”

(2)有效的教与学,必须关注思维的可视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往往是不可见的,而且师生更多关注答案,忽视答案的生成过程。然而,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不来自于“答案的积累”,而来自于“生成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因此,提高教学效能,要求我们必须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

(3)一图胜千字。图是最直观的语言,易读、易懂、易记而且记得牢。因此,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最有效方式便是用“图”把“思维”画出来。经过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师可以运用相关技术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和品质,使“教”变得更清晰。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使“学”变得更轻松。

(4)全脑学习效果好。右脑以“图像映入”方式记忆;左脑以“逻辑建构”方式记忆,右脑是“照相”,左脑是“串联”。化抽象为具像,化零散为系统,化平淡为新奇,记忆效率提高3—5倍,记得牢,过程不枯燥。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将教学活动整个设计过程建立在系统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手段、过程等变成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以实现教学高效。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记忆、学会思考、学会心理自我调节,从而形成较高的学习力,发展健康、积极的人格。

2.课题研究内容:

(1)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思想品德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在了解学生实际、研究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掌握思维导图快学方法,提升学习力纳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需求、教学要求与教学条件,以取得教学的高效。

(2)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中学思想品德新教材可视性较强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着眼于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经过实验与探索,逐步形成“五步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括五个教学环节:注意、组织、联结、总结、迁移,这五个教学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结构。

(3)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将“三主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升学习力为主线)、全脑记忆技术、系统方法、人本主义认识理论与“五教学法”(自主性学习教学法、合作性学习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教学法、体验性学习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有机整合,探索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维导学教学法”。

(4)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充分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评价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从关注“缺陷”走向关注“改进”,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思维”,为每一个学生的全脑快学建构激励性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通过对有关科研情报资料的检索、分析、研究、评价把握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研究的动态和研究成果,从中得到启发,获得课题研究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为科学论证研究结果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事实依据和数据资料。

(2)行动研究法:以思品课堂作为统摄研究全过程的枢纽,发挥课题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协同攻关、共同研究,为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同时,对思品课程进行应用性改革研究,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实施于思品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的支持模式,即由我们自己提出并选择需要研究的问题,自己决定行动的方案,专家则作为咨询者帮助我们形成理论假设,计划具体的行动以及评价行动的过程和结果。

(3)跟踪调查法。不定期对实验对象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自然观察、访谈、问卷、图表统计等形式,获取科学的实验样本,取得研究所需要的实证性数据,把课题研究从经验层次深入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把握研究策略的效果、发展特性和存在问题。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为:①确定调研目的、对象、类型、方式。②拟定调查计划。③做好各种准备,制定调查内容。④实施调查。⑤整理分析。

2.课题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达成预期,将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2.1——2012.4),本课题信息收集整理,课题组熟悉课题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目标。各成员分头查找搜集有关资料、信息、文献,三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信息资料汇综归类,同一研究领域动态与趋势分析。课题组确立研究目标,各成员明确研究任务。

四月:课题开题。

(2)实施阶段(2012.5——2014.6)

以课题组为单位对课题内容的具体研究,实验。

课题组每月集中活动一次,交流信息和研究情况,布置阶段工作。2013年9月组织阶段性小结及成果展示。(3)总结阶段(2014.7——2014.12)

整理成果,探讨理论,汇编资料,组织评估等系列结题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人员保证

本课题是实践应用性的研究课题,强调科学的理论指导与研以致用的实效性相结合。我们课题组邀请了华师大的教授,作为课题研究导师。核心组成员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其中多人是市、区级学科教学能手或教学新秀,大多发表过多篇论文并在省市或全国发表或得奖。应该说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研能力。目前课题组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全体成员对研究目标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对所研究的课题的重要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决心为完成这一研究课题而不懈努力,能很好地相互合作,严肃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2、制度保证

市教育学会和学校关于课题研究都有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我们会遵守教科研工作规范,接受领导、专家对科研课题的管理,将依据有关研究课题管理规范制定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制度,自身做好本课题的过程管理,用来保证课题的正常和深入进行。

3、组织保证

本课题从策划到申报,始终得到市、区教育学会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正是因为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注重于对研究型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培养,才让我们有信心参与课题的研究,我们相信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级领导一定会始终给予课题组帮助和支持。

4、机制保证

本课题研究过程努力体现开放的特点,研究的主题内容是明确的,但围绕主题的研究过程是开放的;研究的目标要求是明确的,但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是开放的;在研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课题研究内容的开放与自主,各阶段的研究内容既体现一定的序列性,也根据研究的进程生成的研究内容,开发和调动多方面的智慧潜能,有一定扩伸,循序渐进。

八、课题成果形式

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篇8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加盟,在教育领域激起一阵狂热的兴奋与殷切的期盼。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学校设立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课室,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开通了宽带连接,网络班班通,校内资源共享,学校有优良的网络化教学和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因此,结合我校实际,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

3、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我校建成,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中年轻老师居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很匹配,但这些资源在目前来看,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所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新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基础是最适宜的。

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是学习过程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五、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对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形式、方法的整合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而本次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台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单纯的引用别人的信息教学资源转移到了自主创新信息教学资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七、研究规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1、首先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学校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2、案例分析法:组织听课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整合模式。3、运用文献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实践行动研究,结合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组织老师课件制作培训,每位老师最基本要熟练制作ppt,个别老师要学会flash制作,并建立课件资源库,收集制作精美且质量高的课件。在研究中结合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资料,积极推广。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6月―月)

1、收集资料,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整合备课组,进行内容分工。

我们组的人员是中青结合。中年老师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青年老师。青年老师知识水平高,制作课件的水平高,特别是刘海滨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做我们组的计算机老师和课题中有关专业的老师。可以说各有所长,能做到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年11月―12月)

1、听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指导,或上网学习专家课题讲座,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实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课题研究包括哪些要素或环节,课题的模式,如何顺利结题等,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家做课题培训,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一定要参加培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进行此项活动,我会组织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上网学习。通过学习,详细了解课题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抽查等方式,调查各学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问卷的内容,韩保华负责低年级的调查问卷,秦秀娟负责中年级的调查问卷,王丽负责高年级的调查问卷,并各自总结各年级组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组员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讲两次校公开课,至少听20节课,通过讲课、听课寻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4、刘海滨、赵春阳老师负责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每位成员要把自己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福源小学信息资源库,并鼓励全校每位老师都这样做,积累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每位成员要善于把做课题研究中的所得所想变成文字写下来,总结经验,探究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1月--206月)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讲课、计算机培训,展开研讨活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二)、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九、研究成员:

廉凤霞:课题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

韩保华:市级骨干教师。

刘海滨: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微机教师。

赵春阳: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秦秀娟: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5

[3]贺海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6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设计案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7

[5]张春莉,《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0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篇9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陈翠、王翠茜(海口市第九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向第三个阶段了,其第一阶段是教师理念的转变,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第三阶段是教师磨课即研究自己的课堂。通过对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教学途径与方法的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低效仍然存在,就此提出此课题研究,以研究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为研究突破口,切实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有效而且是快乐的,切实走上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二、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界定

以所交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人教版初中教材内容进行思考、研究、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实现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有效教学、教学最优化、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合作学习、以学定教的评价理论。

四、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踏上坦途,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2)、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寻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初中化学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初中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从而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4)、通过研究,让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变,在变化中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重点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寻求理论帮助与指导,通过网络资源了解目前其他学术单位及专家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

(2)、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抽测),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作业布置情况、课堂教学实效进行调查研究,征集有关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作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3)、行动实践法:通过行动研究,将总结出来经验在同科组化学课堂教学中不断落实,不断反思,形成共识。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研究的过程与时间

1、开题论证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并研究每堂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之优化到每堂课的设计中,达到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一节课下来,学生学的扎实,学的轻松。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3、中期整理调整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课题组成员整理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组织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再次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月):根据调整后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行动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网络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篇10

[41] 李 东 奇 , 葛 文 光 , 张 雪 梅 . 农 产 品 营 销 策 略 研 究 综 述 [J]. 热 带 农 业 工程,2012,04:49-55.

[42] 唐 忍 雪 , 李 志 新 . 中 国 农 产 品 营 销 现 状 及 改 革 探 析 [J]. 湖 北 农 业 科学,2013,12:2962-2964.

[43]梁鸿。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44]龚映梅,曹新波。大数据环境下云南农产品精准营销模式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65-71.

[45] 王 艳 . 农 产 品 网 络 营 销 模 式 创 新 发 展 及 实 现 路 径 研 究 [J]. 农 业 经济,2015,09:134-136.

[46]解蕙。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09:55-56.

[47]杜岩。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4、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

2.2 理论基础

2.3 农产品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第三章 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

3.2 我国农产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4.1 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4.2 国外农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第五章 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与应用

5.1 供应链营销模式

5.2 全产业链模式

5.3 永和红枣营销模式构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看大量有关农产品营销渠道、营销策略、营销模式及红枣营销情况等相关文献,在当前环境下,认真分析现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剔除过时的,尽可能全面的将所研究方向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进行思考和创新,为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准备必要的资料。

2)比较研究法

该研究方法作为辅助研究方法,对国外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模式和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总结并借鉴国外农产品营销的经验,有效指导我国农户或涉农企业进行农产品销售。对我国农产品营销模式优缺点的分析,为提出农产品供应链营销模式奠定了基础。

3)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法

对红枣消费者市场进行问卷调查,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摸清红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的特征,并为构建永和县红枣模式提供调研数据支撑。

4)SWOT 分析

选取永和红枣作为一种具体农产品,对其进行 SWOT 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适合永和红枣的营销模式。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要求也日益严格,农产品营销理论跟不上农产品的营销实践,而农产品营销又在产品的生产、交易、销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营销观念滞后

2)农产品营销基础投入不足

3)农产品信息传递范围依然有限

4)农产品营销专业人才较少

5)销售渠道长、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

6)农产品营销规则有待规范

7)服务性渠道组织缺位

由于我国相关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研究刚走过起步阶段,正进入发展阶段,互联网+背景下相关的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各方面统计数据和资料较少,加之本人的学历背景与对资料的掌握程度,对农产品营销模式的研究创新知识处在整合的一个初级阶段。新农产品营销模式需要多方配合才能完成,且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也处于攻坚克难期,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析,对于已有研究的权威性以及实施后的效果都有待考证。对红枣需求市场问卷调查中,样本数量小,导致收集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7、预期的结果。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产品传统营销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新的营销模式应运而生。各营销模式的独立实施并不能够同时为生产者、消费者带来利益,只有将各模式相互融合,才能让生产端、消费端的人员在收入上有“获得感”.国家不断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采取具体的措施,来促进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在供应链营销模式和产业链营销模式中,互联网的普及、现代物流的建设、产品内容的研究、供应链上各企业紧密合作等都显得极为重要,也是新的营销模式实施的关键点。只有坚持创新理念,对管理和销售模式进行创新,才能抓住新的机遇并应付时代给予的挑战。借助各种模式的有机融合,促进我国农产品营销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对永和红枣现状、红枣消费者市场需求分别进行了概括和调研,通过 SWOT 分析指出永和红枣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将供应链和全产业链两种营销模式具体运用在永和红枣中,以期解决当地红枣的卖难问题。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0XX.3.01-20XX.3.19:确定论文方向,写出开题报告

20XX.3.22-20XX.3.26:实习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

20XX.3.29-20XX.4.04:通过浏览各网站和书籍了解网络农产品当前的趋势状态

20XX.7.02-20XX.7.09: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足及改进建议;结合以上内容做出总结

1.2017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土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格式

4.高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5.2016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6.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7.2017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8.有关网络的开题报告

9.室内空间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上一篇:资源包6章习题答案下一篇:广州中考语文阅读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