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方案

2022-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方案

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案探新

摘要:为了加强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密切校企合作,促进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本文从学生顶岗实习、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服务社会等五个方面对校企合作方案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校企合作的具体案例,说明了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

引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目前,我国通信技术专业人才正面临供求矛盾的困惑,要改变现状,校方应在校企合作方面有所创新。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但目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通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至今仍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中层次的起步阶段,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相距甚远。深圳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通信产业的重要基地,作为深圳高新技术的主导产业,深圳的通信产业链以电信运营企业为龙头,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内容服务商共同参与,聚集了约4500家公司。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通信企业拥有最高端的研发能力、最密集的生产企业和日渐成熟的行业模式。据统计,目前全球近1/3的通信终端是产于深圳,深圳有以华为、中兴、比亚迪、金立、宇龙等为代表的数百家通信终端制造企业以及300多家研发公司、超过3000家经销和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超过400万,已经建立了信息产业部南方手机检测中心。深圳在真正意义上已成为世界通信及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基地。因此,选择适合深圳通信企业与我院特点的校企合作方式,培养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适应深圳通信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有现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应紧密依托企业,根据通信技术典型岗位能力要求,与企业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基于通信产品或工程项目的实习实训环境,并以通信产品或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或开发通信技术行业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及课程。应根据通信行业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从职业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通信技术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以核心职业技能为抓手,开发系列证书课程,满足特色鲜明的岗位(群)技能要求,构建校企合作的通信技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要通过校企合作,大力推行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实践产学研合作的课程体系,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种职业技能相互渗透,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设施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及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形成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优势。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方案如图1所示: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建设根据通信行业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从职业分析入手,以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通信技术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抓手,打开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沟通渠道;以通信行业产业链的数据网络、程控交换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传输网络岗位群为核心,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课证相互融通”的通信技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要加强校企合作,每年建设至少1个以上新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该基地每年可为学生提供为期6周以上的顶岗实习,每年为1名专业教师提供1个月以上的企业实习。要分阶段与深圳通信产品生产企业合作,校企共建一个集生产、维修、销售于一体的通信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研发助理岗位、生产岗位、维修岗位、销售岗位的生产性实训场所;为专业教师的科研提供试验环境;为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和配套教材提供条件;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提供方便。要紧密围绕通信专业,结合本专业学生面向的工作岗位,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探索适合于未来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走出一条高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道路。要将提高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

校企合作进行学生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阶段,要完全按合作企业正式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工作岗位的实际能力要求,逐渐成为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应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和学生自己的职业定位确定学生的企业顶岗工作岗位,经过短期的岗位培训后,学生可直接按照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参加岗位工作,并由企业核发相应的实习补贴和相关福利。顶岗期间可分为试用期和非试用期。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按照企业规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试用期。试用期和非试用期学生的实习补贴待遇问题可参照企业标准,由企业与学院共同商讨,制定学生顶岗期间的实习补贴和福利待遇标准,然后参照执行。学生在合作企业顶岗工作期间,可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情况进行岗位轮换,以增加学生对各种岗位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就业拓宽渠道,但轮换岗位必须得到合作企业的批准。

校企合作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要通过从企业引进、在职进修提高、参加岗位实践等手段,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技能丰富、结构合理的专职师资队伍。学校可与企业签订合同,发放聘用证书和津贴,遴选企业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指导教师,建设一支稳定的企业界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要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强化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

1.专业带头人培养。以提高专业带头人技能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负责专业规划建设、指导培养骨干教师、承担科(教)研课题、到职业教育发达的院校或行业企业进行培训等手段,在现有的通信技术专业教师中选出1名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

2.骨干教师培养。将本专业现有教师培养成技能型骨干教师,选送现有的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使他们成为通信终端检测与维修、通信网基础、电子信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骨干,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分期、分批到国家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要根据学院相关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选派中青年教师到通信企业一线岗位参加实践轮训,强化实际操作能力;要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增强实际工作能力;要鼓励教师承接企业项目,开展技术服务,提高研发能力;要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内的各种职业资格(如通信终端维修员、网络工程师、ARM工程师等)培训与考核,使教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得到提升和拓展。

校企合作开展社会服务要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承担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的任务,利用专业优势,积极为社会服务,创造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教师优势,创建服务社会的技能鉴定中心,该中心可以同时为本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相关的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鉴定通过后可以颁发信息产业部认可的鉴定证书,这有助于本专业的学生和相关社会人员持证上岗,增加其就业机会。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全国信息化工程师技能鉴定(培训)中心,将工学结合内容与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等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与企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为企业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建立通信技术实训基地,面向学生、企业及社会开放,使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成为深圳通信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通信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统筹、整合实训室;(2)制定面向社会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方法;(3)构建实训师资激励机制,建设企业、学院双向流动的实训师资队伍等。

结论

校企合作办学能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要紧密依托企业,根据通信技术典型岗位的能力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基于通信产品或工程项目的实习实训环境,并以通信产品或工程项目为载体,实施或开发通信技术行业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及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使专业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将专业融入通信产业链中,使学生培养工作成为通信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要深化教师与企业合作的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要建立教师下企业的培训机制,特别是要求新参加工作的博士到企业锻炼实践半年以上,通过从企业引进、参加赛事指导、在职进修提高、企业岗位实践等手段,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技能丰富、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通过与通信行业的一线岗位及行业核心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积极实施招生、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一条龙校企合作,探索、开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通信类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培养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探索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卢瑛.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7-119.

[2]陈康林.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5-39.

[3]王松.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2):69-71.

[4]马彪,孙艳霞.关于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8):35-36.

[5]马钧,曾祥君,何纯芳,等.校企合作办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2):17-18.

作者简介:

管明祥(1979—),男,工学博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通信技术专业主任,主要从事无线通信与通信教育方面的研究。

作者:管明祥 王瑞春 谢 华 袁 芳

第2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研究

摘要:本文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为出发点,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期进一步完善学院专业建设和行业融合的渠道和方式,拓宽教学思路和创新教学方法,让教学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分类号G258.6

一、产业融合、校企合作现状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我院的省级重点骨干专业,是学徒制试点专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毕业以后直接来学校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即使有一些老师来自企业一线,但由于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原有的经验也会过时或与脱节,导致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思想。研究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进一步完善学院专业建设和行业融合的渠道和方式,进一步加强学院和企业“共育人才”的机制建设,让我们的教师时刻联系现在行业的发展动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更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同时,更多更好的校企合作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让我们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二、产业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内外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我院重视产业融合、校企合作但实施不够

我院非常注重产业融合、校企合作,但多流于表面,仅仅与有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合同,却没有开展实际合作。这种形式的合作不能从根本解决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技能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度介入和体验。

2.课程教学模式和缺少合作平台是限制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

学校和企业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基本都有合作意识和意愿,但是主動性不够,在限制校企合作的因素中,课程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用于校企合作和实践实训教学。另外校企合作双方之间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或模式顺利解决,需要政府出面成立合作平台,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于企业和学校。

3.产业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落后

现阶段,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方式不断更迭,B2C业务逐渐成为主流趋势。此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托收结算方式比重在不断降低,而新型的移动电子支付比重在不断增加。鉴于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调整。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原则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在研究制定中,首先从国际贸易企业对人才能力、素养和技能需求入手,明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任务,进而依据国际贸易行业发展现状,规划好行业体系总体要求,立足于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培养,革新专业人才培养格局,保证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教学体系与产业发展能无缝对接,保证专业教育能促进国际贸易行业的科学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校企各取所需,树立合作的目标,以此为校企合作提供保证。 明确行业对人才需求后,需要统筹我院中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产业融合、校企合作资源,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制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配套制度。

四、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办法和步骤

1.产业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国际贸易行业调研

对京津冀国际贸易行业开展调研,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首先主要对我院所在秦皇岛地区国际贸易企业进行调查,然后调查周边城市例如唐山、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国际贸易企业。对企业状况、人才需求、政策支持和未来趋势等进行长期有计划的调研统计分析。

(2)岗位需求分析

对京津冀区域范围内的国际贸易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进行跟踪研究,对岗位需求数量、质量和技能等要求进行分析,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与时俱进。

(3)产业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学校和企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企业派专业人员到学习进行实训课程授课,形成共同培育链条。教师按项目运营需求开发岗位课程,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包括:

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实现校企合作,形成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②人才联合培养,我院采用 2+1 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两年学院进行学习,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讲授,为职业能力准备;最后一年,采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能力形成教育;企业提供综合实践课程和真实实践岗位,提供统一食宿,发补贴奖金,毕业后可安排就业。对自主创业的优秀学生,政府和企业要扶持,免费提供创业环境、创业项目和创业指导。

2.实践和学习一体化

有偿承接企业外包项目,企业化运作,教师学生按时打卡上下班,项目团队取消寒暑假,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执行。

3.实现项目运营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1)理论知识点,技能知识点传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大班授课,讲授基本理论,传授基本方法。

理论课程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提供基本的经济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较高,故需要设较多英语课程。同时开展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以后实训课程学习提供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2)技能转化,以项目为单位小班化授课---企业技术骨干进行岗前培训。

主要通过开设实训课程来进行,即通过国际贸易模拟平台来进行实训。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运作,为实习做好准备。

(3)基于真实项目分岗位进行顶岗实践,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4)方法和经验总结提升。项目负责人组织工作例会,项目成员进行项目汇报和经验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再来指导实践,全面形成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宁莉.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深度合作策略研究与实践[J].商讯,2020(3).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311)

作者:孔祥敏

第3篇: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校企深度合作勢在必行。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两者相结合的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办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对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在高等教育已经普遍化的今天,慢慢出现了企业人才难觅,学生一职难求的矛盾现象,目前市场迫切的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有效提高学生自身技术素养的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办学以双赢、互信、互惠为原则,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提升各自的社会影响力。校企合作办学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有效提高了高校学生就业率,另—方面也提高了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达到了为社会输送高层次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既保证了企业顺利吸纳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符合企业实际操作技能要求的实用型人才,更好的在岗位上实现价值,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现阶段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装饰专业采取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从“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理念出发,来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师资力量的多层次深化合作。达到培养技能型的高素质建筑装饰设计人才。本文通过对高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相关课题提供参考。

国内各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法各异,其中很大部分是按照高等院校的环境艺术类专业培养模式来制定的人才培养,该种教育方案是以高等学校的教育艺术类专业力学思路作为范本。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对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有着很大区别,本科学院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以打造创造性设计力的设计师作为目标。这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创造能力有一定要求,所以对高职生源的素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另一部分学校是仿照高职院校的其他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虽然说对于学生的培养定位更加准确,但这对学生的理性思考要求多于创造性设计开发能力,对于建筑装饰专业本身行业的性质也不适合。建筑装饰专业的定位旨在培养既懂施工又能设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结合,具有高技能应用型的建筑装饰复合人才。由此可见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过程中主要依据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政策,主要以建筑装饰行业作为教学依托,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教学与市场紧密相结合,具体体现到建立专业技术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及标准,以标准指导本专业的办学方向,达到构建“五学三实”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模式。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院校在做好大量建筑装饰行业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可以多次与相关专业的资深专家深^交流,进行研讨,确立好本专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其中主要是要为建筑装饰行业去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素养、良好人际交往与表达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掌握有建筑装饰一线施工技术或者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建筑装饰绘图能力,以及良好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造价能力,材料采供、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能力等。达到为行业培养能够胜任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建立“五学三实”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应当以“工学交替”为切入点,构建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五学三实”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学生校内学习岗位的基础技能知识模块外加暑期校外实训基地体验职业角色。第二学年校内建立“专业社团”,“教师工作室”等强化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模块外加暑期校外实习基地的轮岗实训。第五学期校内组织专业提升的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第六学期实行进企顶岗实习。总共三年的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一体化。

所谓“五学三实”中的“五学”指的是一到五学期,学生需要完成基本的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等一系列系统的校内知识学习:即第一到二学期需要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到第四学期通过“专业社团”,“教师工作室”的技能训练,达到强化专业核心技能的目的。第五学期学生可自选学习更高层次的创新和核心技能板块。

“三实”即是指学生在校外实习的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第—学年基本的岗位基础技能模块学习后,需要在暑假校外实训基地的进行职业体验,这个过程主要在体会本职业的工作氛围和岗位技能要求,为后面学校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让学生对于本专业和从事职业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指学生在完成第二学年校内的技能知识学习后,让学生暑假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实习过程中将要求学生将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使用到实际案例中,从而有效实现学生的“入行”。第三阶段则要求学生在第六学期,学生经过双选会,进入用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达到成功实现学生“入职”的目的。

“五学三实”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实习的体验过程中,达到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递进式的提高。不断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拓展是能够保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在教学中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工学结合模式,让学生在工作的环境中学习,通过进入企业进行实际案例的锻炼,达到培养学生核心技能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目的,才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所以建立“五学三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一方面达到行业中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有效摆脱了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尴尬困境,最后确保学校和企业双赢。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校企“资源融合、互利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市场接轨,保持与企业的共进,践行“五学三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实际需要的岗位人才,才能实现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不断进步。

作者:刘兴宇

第4篇:护理专业校企合作方案

护理专业校企(医院)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王春先

(新疆伊宁卫生学校教务处, 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在创建国家改革示范校的过程中,大力深化校企合作,结合护理专业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专业校企合作 实践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卫生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学校近几年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机制,护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 1.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

加强和完善了“学校、医院(行业)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立由学校、医院(行业)领导、相关处室及专业学科主任组成的学校、医院(行业)合作管理理事会,按照医疗行业用人标准,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体制。在校院合作管理理事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与、医院(行业)的合作,共同参与行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行业专家及专业教学骨干的科学论证,研究制定以提高素质为基础,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制定和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开展科技项目及教研合作,合作申报临床研究性课题,共同探讨临床教学和实践,参与课程开发和编写实用性教材;共同投资建立共享型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制订相适应的学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使工学结合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及开展技能比赛;共同制定并实施“双师型”教师培

养和教育资源共享方案;共同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及招聘工作;共同制定并实施学校、医院(行业)、社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由此形成学校与医院(行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双赢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与机制,呈现学校、医院(行业)合作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卫生专业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国家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台,卫生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学校迎来了科学跨越、改革创新的历史性关键时刻。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2.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用人单位对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就业受到挑战,学校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为此,寻求提高办学层次、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和与医院(行业)合作的办学体制,探索并实践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方案,探讨学校与医院(行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如何紧密对接,加强职业教育针对性和吸引力等,是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就目前学校临床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通过何种有效渠道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和培养效果,利于专业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使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是学校需通过学校、医院(行业)合作办学实践的课题。

2.3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生质量如何来自市场、用人单位的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正探索建立由学校、医院(行业)共同参与和以市场评价为指导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医院(行业)、学校、学生三级教学评估制度。

3.学校护理专业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院合作的目标

3.1 不断完善“学校、医院(行业)合作”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体制,开辟与医院(行业)定单式培养的有效途径。

3.2 成立由学校、医院(行业)领导、相关处室及专业学科主任组成的学校、医院(行业)合作管理理事会,签订各专业与相关医院、行业合作的协议书,明确各方责任与权利。 3.3 在由医院专家参与的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制定与临床岗位职能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将行业标准融入专业培养全过程;实施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改革。

3.4 共享教育资源及实训基地,与(医院、行业)筹建6个具有实习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室的教学基地,聘请行业人员参与制定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控办法。明确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 4.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院校合作的思路

4.1 院校合作办学体制建设 充分发挥校院合作管理理事会、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制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吸引行业专家主动参与学校护理专业建设,逐渐形成校院(企)共同管理的格局。

4.1.1 协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审定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参与专业教学活动,评价标准及临床实习方案,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和医院岗位设置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紧密对接,并突出护理职业教育培训技能的特点,将临床一线的最新护理技术引入日常教学中。

4.1.2 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标准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所属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执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制订课程标准原则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

4.1.3 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针对校院结合、工学交替、校内实训、临床实习的特点和教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以校院合作机构组织安排、教务处统筹协调的教学运行管理模式,针对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运行与管理,明确管理职责。

4.1.4完善学生临床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实习单位、学校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管理职责,制订管理工作规范,修订学生临床实习管理机制,完善临床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考核鉴定制度。加强对临床实习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确保实习效果。校院共同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倡导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改革考试、考核方法,突出技能考核。

4.1.5 建立“三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衡量办学质量以外部评价为主、对教学环节的监控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对教师的评价以学生为主的“三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校内外质量评价信息互通机制。 4.1.6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听课评课制度、

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实训管理实施细则,通过教学检查、督导听课、网络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等多种手段对教学过程、教学纪律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1.7完善毕业生质量信息跟踪调查反馈体系。建立各种反馈渠道,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质量反馈,将学生执业资格通过率、与首次性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根据调查与反馈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改进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2 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建设 4.2.1 制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聘任制度》。 对吸纳临床护理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实现医院与学校的融通,促进双方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2.2 修订《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兼职教师培养、考核管理办法,发放聘任证书,对合作好的兼职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4.2.3 制定《兼职教师津贴发放办法》,规定向医院有关兼职人员、特聘教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他们劳有所得。 4.3 院校共用实训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校院合作管理理事会的作用,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纳入校院双方的建设规划中。在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分别建立6个实习教学技能室。选派优秀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学生临床实习,同时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的成效。同时与医院专家共篇二:校企合作方案

附件: 08—09年度校企合作紧密型项目中期检查情况汇总表 篇三:护理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ok 院校合作“订单培养”协议 甲方:毕节市护士学校

乙方:

毕节市护士学校(以下简称:甲方)与 (以下简称:乙方)经友好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就由甲方为乙方“订单培养”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事宜达成一致,并签订本院校合作协议,由双方共同恪守。

一、 合作背景 甲方护理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始终立足于自身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通过院校合作,发挥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于社会、行业的功能,努力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乙方是专业化从事 ,在护理专业方向存在对中职学生的人才需求,并希望甲方为其每年提供相对固定数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愿意为本专业相关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实习岗位支持与配套协助。

二、 合作原则与指导思想

基于双方以上的合作背景,甲乙双方就院校“订单培养”的事宜,达成了以下的合作原则与指导思想;即:平等互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 合作内容

1 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1 甲方从学生入校第二年开始,择优选择优秀学生成为乙方的“订单培养”对象; 1.2 甲方应根据乙方的订单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发专业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配套的教学、资料资源,以确保所培养的学生能够从理论和实践学习上满足乙方的用人要求;

1.3 对于甲方不能独立完成开发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料、资源,乙方可安排人员主导或协助开发,但是:

1.3.1 如果所开发的内容,乙方要求仅限于乙方使用,则相关开发成本由乙方承担; 2 3 1.3.2 如果甲方希望拥有相关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并以将相关开发成果应用于本专业其他学生或专业群的教学,那么,则甲方需向乙方支付合适额度的开发费用,具体开发费用的支付标准,将有甲乙双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建设要求另行商议决定,并另行起草“院校开发协议”; 1.4 甲方应安排专业教师到乙方进行调研、考察与实践,以较深入了解乙方的用人要求,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5 甲方应安排乙方的“订单培养”对象到乙方进行顶岗实习,从而确保相关学生能够尽早进入乙方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并且毕业后到乙方就业; 1.6 如果存在“订单培养”对象毕业后未到乙方就业的情况发生,甲方必须从应届毕业生中选取同等能力的学生,安排到乙方就业; 1.7 如果“订单培养”的学生在乙方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存在知识及技能不满足公司及岗位需求的情况,或者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乙方有权要求甲方重新择优选取学生替换原有培养对象。 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2.1 乙方在确定了自己的“订单培养”对象之后,如无学生成绩下降或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则不得轻易变更培养对象; 2.2 如果乙方需要合理变更培养对象,则必须与甲方充分商议并达成一致; 2.3 乙方有责任安排自己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一起,制定 “订单培养”的培养标准和教学要求,并充分配合甲方教师到乙方的调研、考察与实践活动; 2.4 乙方在有甲方需要的情况下,可以为甲方“订单培养”教学内容的开发提供支持,并且对于仅限乙方“培养对象”学习的教学内容建设,由乙方承担相应的开发费用; 2.5 乙方应为“订单培养”的学生顶岗实习,按照公司员工标准提供所需的工作场地和环境; 2.6 乙方应安排员工、技术能手与专家,指导“订单培养”对象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并进行有效管理和进行职业化教育; 2.7 乙方为甲方教师的现场教学与指导,提供支持,并配合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评,甲方教师要负责协调好双方的院校关系; 2.8 实习期间,“订单培养”对象与乙方不存在劳动关系,但须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并做好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9 实习期间,“订单培养”对象为乙方创造的劳动成果或收入,归乙方所有,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乙方可考虑发放实习补助; 2.10 对于在“订单培养”之外的优秀学生,乙方也有权优先择优聘用。 双方如有意向发展更进一步的院校关系,则另行签订协议进行约定。

四、 “订单培养”人数与合作期限

乙方对甲方的订单培养人数要求为 名。根据乙方的业务发展与变化情况,相关人数可能存在调整的情况,对此,乙方应提前三个月通知甲方,以便甲方及早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安排与调整。 甲方双方约定,本次“订单培养”合作的周期为 年。本协议于 年 月 日开始生效,至 年 月 日结束。

根据双方的合作状况、合作意愿以及届时的具体实际情况,双方还可以续签合作协议。

五、 保密规定

甲乙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对方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双方都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对方的相关商业、技术秘密。

六、 协议的变更、补充和终止

如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需变更、补充和修改,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友好协商,经双方同意后变更协议。

在协议履行期间如因单方面原因提出中止合作,双方应进行友好协商,经双方都同意后方可终止本协议。

七、 协议的签署与生效

本协议一式 肆 份,双方各持 贰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甲乙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正式生效。

第5篇: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

根据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以及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会议精神,我系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厂中校”建设方案;希望以此为契机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加快推进我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一、建设背景

“厂中校”建设是学院示范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与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厂中校”的建立能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校企一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领导机构

成立以系主任与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与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教研室全体教师、系办公室科员以及学生辅导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制订、完善“厂中校”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 2.组织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 3.组织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

4.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为学生授课。

三、建设任务

学院校外教学基地的基本建设任务:

1、满足学生部分实践与顶岗实习的要求;

2、满足我系教师调研、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学员学习,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四、运行机制

1、建立“厂中校”的管理与沟通机制 “厂中校”能否顺利进行,应靠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为此我系根据学院制订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明确了我系与合作企业的职责,通过制度保障与合作企业的良好关系。“厂中校”的建设过程很大部分是沟通的过程,建立校企沟通机制是建设“厂中校”的重要内容。我系通过与相关企业的有效沟通,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协调发展。

2、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管理机制

以“厂中校”项目为纽带,实现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互兼互聘、共同培养”,确定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校企轮换”的机制。特别是聘请有能力的企业专家为我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以及举办专业讲座,对促进我系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3、建立校企合作的学生管理机制

根据学院院制订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明确了实习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学生管理职责。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制订了《学生企业实习管理规定》,加强对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4、建立健全校企文化共通、资源共享机制

一是建立校企共通的校园文化。把企业相关制度和文化引到我系,使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自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对企业规章制度和文化的认同感。二是建立校企设备的共用制度。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设计时参照企业生产实际,从实训环境到设备操作规程均按生产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仿真。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院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也能满企业员工的培训要求。

五、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我系拥有一支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在多年的办学中达成了坚定不移地走校企融合办学之路的共识,为“厂中校”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思想保证。

2、制度保障。根据学院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为我系“厂中校”的高效运作提供保障。

3、经费保障。学院不惜财力,计划三年内投入10 万元,在资金上全力保障“厂中校”项目的顺利运行。

4、组织保障。完善系部相关组织机构,选好配齐专兼职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将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5、监督保障。系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对“厂中校”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建成后的使用情况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6、人才保障。我系聘请企业中热爱教育事业、业务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指导学生实习,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提供了人才保障。

第6篇: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两个率先的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部门主任、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以办公室、教学秘书、学工秘书及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厂中校”合作模式

厂中校模式,即学校进企业。厂中校模式可采用: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与合作企业建立“一体化模块式培养”方式的“车间课堂”“企业夜校”“短训班”“强化班”的学生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对接的教学培养机制。 2.“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3.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4.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5.顶岗实习模式(2.25+0.75 模式)

2.25+0.75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25 年,之后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2.25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6.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酿酒生产操作、分析与管理、菌种生产操作、分析与管理,以及相关质量监控与营销服务等培训基地。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院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8.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院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学院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医药与健康管理系

二〇一二年十月八日

第7篇: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李春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性专业建设内涵要求,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坚持本专业以服务汽车工业、汽车后市场为宗旨,培养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具有“精维修、能操作、会营销、懂管理”和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组织机构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汽修教研室主任

成员:教研室各老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工作;

6、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7、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

8、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9、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

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

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

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6.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中,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专项资金执行。

2.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由学院制作统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举行挂牌仪式。对已挂牌的校外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

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3.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4.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第8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合作方:秭归职业教育中心(下称甲方)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下称乙方)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通过甲乙方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 特制订“秭归职教中心空调制冷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一、建设总则

以甲乙双方互惠互利为建设原则,甲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项目给予适当安排,并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甲方派员跟随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乙方负责为甲方教师提供免费培训。

二、合作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甲方以乙方为中心安排顶岗实习活动。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训室:甲方积极扩大实训室建设规模,加大投入,更新设备设施。在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乙方按照台套/4人的标准无偿提供焊枪、空调等约20万元的设备新建焊接技术、装配维修两大实训室。

三、建设内容: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乙方生产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并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学生从面试到签订实习合同、实习鉴定评议等整个过程中,甲方需安排一名额教师进入企业配合乙方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在此期间为甲方教师免费提供食宿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为甲方教师的转岗培训、提升培训提供必要支持。

2.甲方每年春季开学10天后安排学生进乙方开展为期3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乙方充分满足活动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并保证与乙方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3、甲方需向乙方提供实习生实习推荐表(盖有学校公章、贴有照片)、学籍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如甲方提供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乙方有权随时通知甲方退回学生。乙方必须向实习学生提供《劳动法》规定的相应权利保障。

4、乙方负责对实习生进行考勤,实习生不得擅自离职,如有正当原因确需离职的,需提前一周提交书面申请,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职。

5、甲方积极加强技能教学,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操作考试,对于成绩优秀者乙方拿出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予以奖励。

秭归职业教育中心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9篇:高星级饭店运营与服务专业校企合作方案

一、合作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速学校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解决酒店用工短缺,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甲乙双方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员互动、分工协作;共同探索特制定以下校企合作方案。

二、合作单位

甲方 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

乙方 青岛康大豪生大酒店

三、合作背景

(一)学校发展背景

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始建于1981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学校”,是全区唯一一所国办职业中专。

1.高星级饭店运营与服务专业发展历程:

1.1 2010年成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酒店两个方向) 1.2 .2011年更名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1.3. 2015年省教育厅统一更名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服务专业

2.办学条件:

2.1学校现占地135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建有综合办公教学楼2栋、实训楼1栋、学生宿舍楼2栋、学生餐厅1个,体育馆1个;专用实验、实训室(车间)35个,图书12余万册,全校固定资产达8000余万元。

2.2其中酒店专业设备总值130余万元,实训中心2个,实训教室18个。双师型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其中2人获得硕士学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200余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大,校外实训基地8个。

3. 办学特色与成绩: 3.1 2014年酒店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示范专业,为青岛市第一家。连续三年在青岛市技能大赛中获得

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16年成功入选国赛集训队(青岛市前六名)。

3.2 根据青岛酒店业经营淡旺季分明,酒店业旺季对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成功践行“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经营旺季进入酒店实践学习,在酒店经营淡季回到学校学习。该模式在全市职教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3.3 该专业为“青岛市饭店业协会”会员;山东旅游业半岛联盟副理事单位;青岛西海岸酒店业联盟牵头单位。

(二)康大豪生酒店发展背景

温德姆酒店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多元化的酒店集团企业,总部设于美国新泽西州帕西帕尼,目前在六大洲68个国家经营15个品牌,近7,440家酒店,拥有638,300多间客房。

豪生为温德姆酒店集团旗下具有代表性的连锁酒店品牌,在全球拥有近450家酒店。大部分豪生酒店提供多种免费设施及服务,包括免费无线高速上网、免费Rise & Dine®欧陆早餐等。许多酒店还设有会议和健身设施,以及游泳池。 青岛康大豪生酒店是美国豪生国际酒店集团进驻山东省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青岛康大豪生大酒店拥有客房486间(套),六间风味独具的餐厅及酒吧。 酒店设有1200平米的宴会场所,包括一个820平方米的无柱大宴会厅和6个大小不同的多功能会议厅。酒店在三层设有室内阳光泳池、水疗、健身中心、瑜伽房等娱乐设施。 此外,豪生“超乎期望,精彩难忘”的品牌内涵,旨在让每一位追求高品质商旅体验的宾客,从酒店的每一处细节中体验到豪生精彩难忘的尊崇礼遇。

四、合作办学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一)设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由双方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人士为主体,邀请酒店专家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围绕合作办学的目标和任务,负责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负责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拟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办法、措施。

(二)专业人才合作培养办公室

由甲方教务处和乙方行政人力资源部等负责人及专业教师、酒店师傅等人员构成,作为合作办学实施机构,负责合作办学各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三)建立双方实习、培训基地并挂牌。可采取“冠名班”的形式进行培养。 2016级新生在校设立“五星豪生班”。

(四)按照建立现代职教、教育与生产结合的要求,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五)共同设立奖学助学基金,帮助完成合作办学框架下的中职阶段教育。

(六)合作办学成果归甲乙双方所有;合作培养学生根据学生自愿,乙 方可按需求安置工作。

(七)合作学生对象:2016级新生,人数不少于20人不超过30人。

(八)合作时间:从2016级开始初定三届,根据合作意愿及双方要求到期考虑是否续签。

其他未尽事宜最终以合作协议为准。

上一篇:商业贿赂案例分析下一篇:委托办理医保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