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篇1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和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应运而生。最近东明县农机中心通过对全县14个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调查走访,对用地的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一、农机合作社用地基本情况

东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20余万亩,到2010年底,全县农机总值达到6.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87%,农机总动力达到127万千瓦比“十五末”增长77.5%;近年来,我县外出务工人数激增,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民对机耕、机播、机收及农田管理等农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农机作业服务的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2007年开始,东明县农机中心抢抓机遇,积极引导,本着“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东明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至2011年5月份,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46家,入社社员达830人,农机总值5126万元,固定资产达到9031万元。

这几年来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和在我县建设农机示范区带动下,随着全县农机社会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合作社用地也会水涨船高。其用地类型可概括为村集体所有型、购买型、租赁型和农业合作组织内生型。

1、村集体所有型。由集体经济比较好的村投入资金建立村农机大院,兴办合作社,更多地为本村服务。如城关镇后渔沃村的惠民农机合作社、武胜乡强民农机合作社、陆圈镇建军农机合作社等以村委会大院、办公室作价入股,吸引其他农机户带机入股,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展跨区作业的同时,以每亩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与本村及周边村庄签订作业合同,实施小麦机收、玉米贴茬免耕机播“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服务。

2、购买型。农村农机大户、农村能人,他们思路清、头脑活,懂经营、善管理、勇于探索、创造力强,且拥有较多资金,自己出资购买废旧场地,动员组织有机户组成合作社。如长兴乡黄土地农机合作社。

3、租赁型。由村干部牵头筹措资金、发挥他们群众威望高、组织能力强,善于协调处理问题的优势,租赁场地,组织农机户建立农机合作社。如陆圈镇益民农机合作社,是由村委成员牵头,组织村民50户带资入股组建的,与本村362户农民签订作业合同,并组织跨区作业,去年作业面积达5400亩,直接经济收入41万元,作业费的50%提给机手、40%按股分红、10%为合作社办公经费。

二、农机合作社用地存在的问题

1、农机合作社用地紧张。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装备不断完善,配置逐步齐全,农机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存放仓库很难跟上农机具的快速增长,农业机械的存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机合作社用地缺乏相关的扶持政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机服务行业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多,但是各级政府对农机合作社用地政策却没有跟上来,不利于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3、关于合作社用地,从省到县都出台相关政策,但村里落实难,加之土地部门严格控制审批,使我县大多数农机合作社大部分没有库房用地,以致价值数百万元的农机具露天搁置,遭日晒雨淋,影响性能和使用寿命,损失巨大。

三、对农机合作社用地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级有关规模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的文件规定,我中心依照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全县规模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荒地以及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的原则,合理合法安排规模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

1、合理利用废弃砖瓦窑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土砖瓦窑场的取缔力度,东明县目前有很多已经停产砖瓦窑场处于废弃中,一些历史久远的老窑场,更是一时难以达到复耕的要求。由于原有一些基础设施如:道路、房屋、场地比较齐全,因此此类地发展农机合作社有很大的可行性。

2、充分利用荒地。目前在东明县农村,仍保留着一些场院及盐碱地,由于这些地势低洼,土地盐碱化程度很高,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场院基本都处在闲置状态,而对于土地条件要求较低农机合作社来说,这些闲置的荒地就成了很好的选择,目前我县已有多家农机合作社就将社址选在这样的类型土地上。

3、充分利用已占用土地资源。为了减少对基本农田的占用,农机合作社建设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东明县有大部分农机合作社选址在一些大型农机修理厂、工厂,棉厂等场所。目的是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无谓资源的浪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

4、鼓励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现农机合作社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严格落实和完善鼓励节约集约用地政策。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篇2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底,东明县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3个,吸纳社员513人,固定资产达到3176万元。从运行模式来看,形成了以强民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农田作业型和以前沿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多种经营型两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从运行机制来看,23家合作社均建立了财务管理、机械管理、利益分配、安全生产等制度,初步形成了产权关系明晰、责权利明确、具备一定“造血”功能的运行机制。从发挥作用情况来看,合作社已成为联系政府与农民的纽带、联结农民与市场的桥梁、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生力军、协助农机部门搞好管理和服务的有效组织载体。一是将机手与作业市场连结起来,通过开展跨区作业和本地合同作业,扩大了农机作业规模,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2009年,全县农机合作社完成作业面积38.4万亩,作业收入1380多万元。此外,可置换出农村劳动日近8万个,为农民增加务工收入320万元。二是合作社能够及时向农机管理部门反映机手的真实想法,从管理部门获取及时准确的政策和市场信息,帮助社员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在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带动下,2009年,全县农民投资6500多万元,购置各种大型农机具1000多台,明显提高了全县农机装备水平。三是通过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引导,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等新机械新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所认识和接受,加速了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进度,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四是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农机“三率”水平的大幅提高。五是合作社在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的过程中,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交流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在利益上互助互惠,在信息上互相传播,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民主协商观念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培育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合作社数量相对较少,影响带动小。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数量仅占全县农民合作组织总数的20%,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影响力和带动力不足。二是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多由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合作社大多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服务领域窄,与实现农村各业机械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运作机制不够健全。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许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等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

三、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永吉县;农机合作社;调研;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07-1

1 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永吉县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7个,其中口前镇3个,一拉溪镇7个,岔路河镇5个,万昌镇19个,金家乡1个,西阳镇1个,北大湖镇1个,2009年注册10个,2010年注册15个,2011年注册7个,2012年注册5个。从法人文化程度上看,大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4人,其余都是初中文化程度。从法人身份上看,人大代表1人,村干部2人,其余为农民。成员农民数492人,服务农户的数量为1.4万户,机具数量达2200台套,固定资产总额3435万元。2012年作业服务面积30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3000万元,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服务引导作用。

1.1主要发展类型

1.1.1农机专业大户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29个,是由农机专业大户把周围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如:永吉县柏林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5台,水稻收割机4台,水稻插秧机3台,旋耕机4台,其他配套机具10台套,入社农户66户,2012年通过水稻插秧、水稻收获、水旱田整地、旱田播种、水稻脱粒、水稻销售等,年纯收入1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村干部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6个,是在村干部带动下,村民带机或带资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如:吉林乡绅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永吉县广惠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1.1.3企业牵头型 此类合作社有1个,是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参加组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永吉县晓刚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1.1.4经纪人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1个,是通过农民中头脑灵活、信息灵通、组织能力强的农产品经纪人组织起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永吉县农丰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1.2主要服务类型

1.2.1土地流转、承担、托管型 根据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的实际,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其土地流转、承担、托管,为农户服务。

1.2.2“套餐式”“一条龙”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机具多、配套全、规模大的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通过“套餐式”“一条龙”的作业方式,为农户服务,有效提高机具利用效益。

1.2.3产加销一体化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人才实力、机具实力、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市场信息实力等优势,开展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统一加工联合销售一体化服务。

2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永吉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上发挥出显著作用。

3主要做法

3.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倾斜,在农机购置补贴上,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具的优先给予补贴,在农机补贴政策上给予倾斜,利用补贴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的插秧机、收获机等部分机具给予累加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3.2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规章制度,并上墙公布,帮助他们谋划固定办公场所、机具库、配件库、油料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便利条件。

3.3结合农机示范村建设,积极与上级农机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沟通,对部分典型合作社机库、维修间等建设给予适当的补助,调动了他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3.4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聘用的人员优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田间作业指导和服务。

3.5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土地、资金、装备、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生产作业服务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 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思路看,目前主要集中在水稻的机插机收、机耕及少量的农用运输,忙完农忙,大部分机械闲置在家,机械利用率不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入社社员也闲在家里,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使合作社发展缺乏后劲。

4.2组织程度不高,稳定性差 农机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强,应对风险能力差。

4.3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主要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运行有待规范,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也不完善。

4.4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国家、省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导致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支持,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无力购买高效、低耗、环保、多功能的先进的机械,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5经营管理程度较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篇4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

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前,我市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88个,农机维修网点735个,农机经销点248个,各类农机户26800户,其中农机服务专业户670户,农机大户(农机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160户,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农机作业合作社17个、各级农机协会13个。,我市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机作业合作社――北镇市新立农场农机作业合作社,该社以乡镇农机站为基础,吸引农机大户入社,统一作业、统一管理、分车核算、自负盈亏,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联系点”。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民营农机专业合作社――北镇市吴家乡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该社旱田冷棚育秧新技术和“五包、两定、一分散”统种分管经营服务模式在全省水田区得到广泛推广。

,全市各类农机户发展到30154户,其中农机服务专业户2460户,农机大户573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79户。近两年来,全市农机主管部门抢抓机遇,积极引导扶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我们本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坚持发展、规范、提高的原则,相继培养起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北镇市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经过发展壮大,现在拥有10×100米育秧冷棚14座,久保田水稻育秧播种机组一套,水稻插秧机29台,其中久保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9台。经过三年的资金积累,农机固定资产达400多万元。20为稻农机械育插秧1.8万亩,利用自己拥有的3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引进跨区作业机车近百台,实现水稻机收达13万亩,按建社初衷,目前已经达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的标准。黑山县新兴镇三喜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160万元,购置水稻插秧机44台,购置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2台,目前拥有水稻插秧机62台,其中久保田高速插秧机2台、久保田手扶插秧机60台、久保田水稻育秧机组一套、拖拉机11台,农机固定资产达到540万元。实现水稻育插秧4000多亩。凌海市翔翼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23台(套),其中水稻联合收割机(久保田588)6台,久保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5台,久保田水稻育秧机组一套,农机资产总值达260万元,年合作社与稻农实现了订单作业3000亩,完成水稻机收1万多亩,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二、创新机制,因势利导,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坚持把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措施来抓,明确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总抓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特别是农机大户自主创新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六种形式: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积极协调、牵线搭桥、周到服务,有计划地组织机手外出跨区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推动了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但从整体情况看,合作社发展步伐缓慢且欠规范,略显后劲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桓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在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查找影响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发展壮大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和发挥农机增收潜力的新思路。

一、县域农机化及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值4.4亿元,农机总动力59.5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21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700台,玉米收获机889台,秸秆还田机966台;旋耕机1120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7498台。小麦机收率100%,玉米机收率达到97%,全县农业生产综合农机化水平达95.2%;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2001年,针对桓台县农机队伍不断壮大且相对分散的实情,县农机局为尽可能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组织化程度,首先在陈庄镇探索成立农机合作服务社;2003年,注册成立“桓台县农机协会”。至今,全县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已达7个,入社会员1450户、机械4600多台。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推动农机化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桓台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和农机化水平较高的县,近年来,县农机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扶持农机基层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大力整合县域农机

装备优势,搭建组织化平台,发挥集团化强势,实现规模化效益,为农民撑起一片持续增收的天地,促进了县域农机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1、方便群众、帮民解忧

开始,农民对机械化收获认识相对滞后,顾虑较多,农机推广缓慢。合作社成立后,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与交流,帮助社员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为社员提供新技术和新机具信息;组织外出实地考察作业市场、地域,确定作业时间、路线,协调农机跨区作业价格,并签订作业协议,保护入社社员合法权益。协调农机生产厂家,让社员享受购机优惠(至少10%)、配件供应及免费维修等服务,并对外出作业机手全程跟踪服务。同时,大力宣传各级惠农扶持政策,提供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农机户做大做强。先后树立了一批典型农机户,通过实实在在地收益对比(据统计,农机户入社后收入平均增幅达30%以上),打消农户的顾虑,坚定其购机积极性。陈庄镇的崔佃信,对农业机械的认识较超前,入社后买了一台玉米收获机,当年收获玉米500余亩,纯收入1.5万元。第二年,他又买了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至今,他已拥有3台上海50拖拉机、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更新)、3台旋耕机、2台还田机等各种配套机械,总资产达50余万元,年纯收入10万多元。在崔佃信等农机大户地带动下,其他社员纷纷添加或更新机械设备,全县社员数量也由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今的9570人,入会动力机械(具)达5585台。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从机手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健全章程和完善服务,除提供购机优惠、配件供应及机械维修便利外,还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推出小额贷款业务,解决农户购机资金短缺的难题。目前,已为217户农民协调贷款434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机推广和为农机户解忧的重要平台。仅玉米收获机由2001年的78台猛增到现今的8

32台,全县玉米机收率达95%,被中国农机协会、农机化分会命名为“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第一县”,并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机化示范区”。

2、贴心服务、助民增收

在春、夏、秋三季跨区作业中,合作社积极协调,引线搭桥,周到服务,让机手外出放心、作业安心,被机手亲切地称为“娘家人”。一是做引路人,全程护送机手开展跨区作业。每年三夏、三秋前,合作社都提前到河南、安徽等地作实地考察,联系作业地点,签订作业协议。此外,每次出发前除对机械进行检修“会诊”,对机手进行技术、技能和安全培训外,还印发跨区作业路线图、服务指南、注意事项等,并将机手一直护送到作业地点,全程跟踪服务。二是做有心人,为机手排忧解难。跨区作业中,机手在外人生地不熟,对机具的“三包点”、配件供应点不了解。合作社配备了服务指挥车、作业机械维修服务队,机具生产厂家的维修人员携带配件跟随农机队昼夜服务于作业现场。机械发生故障,他们通宵达旦及时予以维修,确保不误农时。三是做热心人,及时解决各种纠纷。遇到机车作业纠纷和麻烦事,合作社积极协调当地政府给予妥善处理,使很多纠纷得以化解,确保了机手安全和权益。一次跨区作业中,陈庄镇一名机手不慎将当地邮政部门的电缆线割断了,对方索赔3000元,最后在合作社的协调下,只赔了300元,机手感激万分。

3、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农机专业合作社快捷有效地跟踪服务机制使跨区作业规模不断扩大,战线有序拉长,机手收入逐年增长。

一是作业面积持续增加,作业市场逐步扩大。机手原先一般只在住地附近区域作业,作业面积有限,制约了农机作业收入的提高。入社以后,社员之间互相

联系,走出了原来固步自封的方寸之地,机具利用率明显提高。单独经营时,机手怕到其它地方作业后费用得不到保证,一般不愿外出作业。成立合作社后,由合作社负责交涉作业费,机手再也不用担心服务费用得不到保证了,大大提高了机手参与外出作业的积极性。二是互相合作,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合作社成立前,各机手分散经营,信息不灵,造成农户有地要耕却无法及时联系到农机服务;机手机具闲置,却找不到服务对象,农户耽搁了农时,机手也失去了作业机会,小农经济的制约明显呈现。合作社成立后,及时发布作业信息,机手一个人忙不过来,合作社可以安排其它会员帮忙,确保不误农时;农户需要服务,可以通过合作社及时得到农机服务。农业生产和机具利用率都得到了有效保证,农民和机手的收入也有明显提高。据初步测算,机手合作经营比分散经营可增加30%的收入(光维修配件就可节约四成以上),农户由于能保证农时,也能增加10%的收入。2008年,全县外出作业机械达1800多台次,全年三季跨区作业农民实现增收达到7600万元。如:陈庄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马成东拥有大型先进农业机械2台,2008年农机跨区作业收入突破10万元。合作社被省农机办评为“全省农机跨区作业明星作业队”。

三、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政策扶持与引导,职能相对弱化,业务经营拓展和规模发展受限。二是没有经费来源,缺少资金投入,阻碍其发展壮大。

三是县域农业机械更新步伐缓慢,大型先进机械拥有量较少,农机装备水平偏低,整体作业质量偏低,影响作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四、建议与对策

1、提供政策支持。借助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农机局配合搞好服务与引导,帮扶合作社进一步完善章程、规范运作,强化组织服务职能,为实现农机产业化经营提供助力。

2、加大资金投入。在落实基本经费、保障合作社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帮扶合作社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优势,拓展农机增收渠道,促进全县农机化健康发展。

3、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多年的跨区作业实践证明:大型先进机械因其作业质量好、效率高很受农户欢迎,而中小型老式机械的作业市场越来越小。我县农机保有量大,但大型先进机械太少,农机装备优势渐弱,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政府应着力搞好示范引导,依托巨明集团,加快新型产品研发与推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购机补贴力度,鼓励农民更换大型先进的农业机械,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步伐,以适应作业市场需求,实现农机效益最大化。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篇6

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对高新农机具推广的政策倾斜,促使了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对农机维修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了解东明县农机维修网点在新形势和新技术水平下的维修、管理、资金、技术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农机经销企业、维修网点和机手的配合情况,日前,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县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经销企业和农机手进行了调查。

一、东明县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农机经销商情况

东明县境内主要有4家农机经销商:东明盛达农机有限公司、东明翔龙农机有限公司、东明金山农机有限公司、沃得拖拉机经销处,主要经营:欧豹系列、雷沃系列、东方红系列、时风拖拉机系列、巨明系列、大丰系列、沃得系列等主流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及其它农机具。所有的厂家没有常驻技术人员,只有在销售旺季才有个别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2、农机维修网点情况

目前我县维修网点达到182个,星级网点24个,其中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2家,三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 5家,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7家,主要分布于县城及各乡镇驻地,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规模较大,此外的维修网点规模很小,设备简陋。每个网点从业人员一般是2人,个别网点有3-6人,但多是家庭成员,从业总人数保持在1300人左右,持证人数823人。农机维修网点年收入在2-5万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不力。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分布散乱,多集中于县城附近、乡镇政府驻地,规模小,场地内油污遍地,工具杂乱放置等原因,相关部门无力管理或不想管理,政府又没有统一的集中治理活动,部门之间缺乏合力联动机制,这就造成了监管不力的现象。还有些网点是农忙时开门,农闲时关门,这也给监管工作造成了困难。

2、收入低,无力扩大再生产。90%的农机维修网点收入水平很低,年收入不足3万元,再除去房租、水电等杂费,所剩人均1万多元,别说扩大再生产,有些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干脆关门去打工了。这种情况下,很难出现高标准、高质量、上档次的规模化维修网点。

3、维修网点设备简陋,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多数维修网点是家庭式作坊、门铺式维修,维修设施、工具不全,场地简陋,环境卫生达不到维修技术的要求,造成了农机不能维修或不能按技术要求维修,相应地减少了收入,又给机手带来不便。多数从业

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只是跟别人学了一段时间(更有甚者是“自学成才”的老机手)便上岗,技术水平低,对老式农机还不能完全修理,对新农机出现的故障更是无从下手,这样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机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个别农机维修网点的从业人员素质低,出现漫天要价、以次充好、夸大毛病、过多更换部件等坑害机手的现象,以此增加收入,但损害了自身的形象,从长远来说,不利于维修网点的扩大再生产,也不利于整个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4、农机经销企业、维修网点和机手三者之间缺乏沟通,延缓了新技术的推广。在农机经销企业内所有的厂家没有常驻技术人员,只有在销售旺季才有个别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这样,农机经销企业主要是卖农机,机手只是单纯的买农机,缺乏购机前的技术培训,使机手不能了解农机的构造、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等,农机一旦出现故障即使是小故障机手也可能解决不了。对于农机维修网点来说,更不可能得到厂家的技术指导,对新农机具出现的问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逐渐积累经验,这给新农机技术的推广带来阻碍,也给机手带来不便,既增加了维修成本,又因维修时间延长而增加了损失。

三、对提升农机维修行业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1、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联动,加强对农机维修行业的监管力度和服务力度。在政府的牵头下,农机、工商、质检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销售,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维修点,制止在维修过程中坑农害农的行为,为维修行业打造一个干净有秩序竞争的环境。同时,相关部门还应为维修行业搞好服务,多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修理设备,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服务,积极扶持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使其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

2、加强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新机具的维修水平。以农机修配站和农机培训学校为主导,以阳光工程培训为依托,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试,不合格的不发给维修资格证;提高农机维修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从业人员数量与资质、资金、规模、设备等做相应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发证,不准开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相结合,把农机科技送到家,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到农机维修技术知识。

3、争取财政支持,增强农机部门监管能力和对农机维修行业的扶持力度。随着我县农机保有量的增加,只有2人的农机修配管理站已无力对全县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监管。这就要求我县财政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农机修配管理站人员,更新设备,以增强农机部门的监管能力。同时,还应争取财政对维修网点的支持,对符合要求的维修网点给予资金帮助,助推其扩大再生产能力以扩大规模,鼓励高标准、高技术、规范性的网点建设。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篇7

一、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背景

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农民对生产资料、农机新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机化发展机制对农民的农机装备水平、结构以及运用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扩大农机化生产和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户与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量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对各种组织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推动作用。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如何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为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我们在宣传指导、扶持和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推进农机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二是在合作社组建上,农机部门搭平台,给政策,用优先享受国补资金等优惠政策来引导和扶持。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宣传和推广。组织农民和乡村干部进行学习和考察,互相交流,增加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信心。四是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搞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二、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我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10家,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形式基本上都是采用股份合作制。即:各农户以自己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按照入股的农机资产的多少确定股份利益分配,机具统一管理,对外代耕、代运等作业。自愿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具有独立的法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济实体。这些合作社共有入股社员70人,拥有各种型号农机具259台,资产总额1709.1万元,主要是机耕、机收和机播作业,随着我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区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合作社在当地都是很有影响力的组织,承担着主要的机械化作业任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先导作用。一是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各家各户的机具组合到一起联合作业,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买不起大机具又避免了重复购置机具,浪费资源,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二是发挥大型机械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以大型机具为核心,从整地、播种、中耕、植保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整地和播种效率,保证不误农时,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三是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四是加快了劳动力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解放了部分劳动力,使农民增收途径不断拓宽,发展养殖业,开办加工厂,外出打工,积极投入到二、三产业发展中。五是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改善了乡风民俗,促进建立和睦邻里关系。

四、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营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只有7家注册,机械化作业辐射面和带动力不够明显。二是国家优惠政策上支持力度不够大,资本投入机制比较单一。国家财政没有专项补贴,金融部门没有专项贷款,农机专业合作社资金筹措困难,难以继续发展壮大。三是培训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由当地的农机户组成,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人员,规模化经营管理和组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受到一定影响,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四是发展比较单一。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以农田作业项目为主,而进行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的很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有待完善。我区合作社多数没有标准的农机库棚、晾晒场地和维修设备,机具保养维修难度大,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具体有效的管理制度,长远规划不足,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五、促进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 篇8

为了更快更好的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将农民从繁重的农田劳作中解脱出来,增加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发展,近日,定陶县农机局组织人员,深入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农机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定陶县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情况

1、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

目前,定陶县现拥有农机合作社46家,社员690个,注册资金达2900万元,农机具2175台套。大多数农机合作社开展了几十到几百亩不同的土地流转承包。全县农机合作社已流转土地9万余亩。

2、定陶县农机局加快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的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承包工作的认识。在新闻媒体、网站上宣传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承包工作的优势。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不仅可以节省大笔农业机械投入,劳动生产率将会更高,经营效益将会更好。

二是做好服务,为合作社承包土地当好参谋。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为合作社提供机械调配、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合作社降低土地承包风险。

三是帮助农机合作社联系土地流转地块。定陶县农机局结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以及各行政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帮助农机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合同或协议,揽下作业地块。同时,指导各农机合作社根据自身情况,以各种方式开展土地流转,指导这些农机合作社除了在租赁、托管或承包的土地上作业外,还进行跨区作业、良种供应等服务,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四是积极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困难。定陶县农机局积极帮助处理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中的纠纷,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土地流转后遇到的机具配置、操作技术、资金及农业生产中的其它问题。五是将清山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会彬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等的典型事例、经验、做法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印制成宣传资料,重点进行经验推广,用先进典型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土地流转。

六是在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优先满足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机合作社;

七是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及时对农机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和农机手进行经营管理和操作技能方面培训。

3、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一是土地租赁。农机合作社从农户手中租赁土地。这种类型,主要是针对务工经商、常年脱离农村的青年农民,以及农村中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具体做法是,双方协商,确定双方认可的租赁起止时间,租赁费额度及付费方式与时间,最后双方鉴订土地租赁合同。例如,定陶县清山农机合作社以每亩地每年500

斤小麦的价格从农户手中租赁土地2000亩。

二是代耕代管。农机合作社与农户鉴订代耕代管协议,确定各季节耕、种、收的具体机械作业量和相关费用,双方保证履行各自义务。目前,定陶县农机合作社采取这种土地流转方式的比较多,占流转土地的70%。

4、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

一是农机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承包后,成为社会化、专门化的农业生产单位,它克服了“小而全”的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生产模式,避免了大量农业机械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机械利用率。

二是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可以统一批量购进(享受进价或批发价),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开展统一连片作业,降低了作业成本(统一耕、耙、播、收等连片作业,减少了机车转场路程),提高了作业效率(大面积统一机械连片植保作业,减少机收清仓次数)。

四是农机合作社推广新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农机合作社是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先锋,农机合作社推行的保护性耕作作业减少了作业次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五是开展科学种田和市场化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农机合作社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测土施肥,推广滴灌、喷灌技术,推广化肥深施等。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目前定陶县的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都没有烘干设备,土地大规模流转,刚收获的粮食晾晒成了问题,遇到阴雨天,问题更是严重,收获的粮食无法晾晒,造成损失。

2、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离开自己那块有限收入的土地。

3、土地流转缺乏应有的监督约束机制。有的农机合作社本来已经与农民签订了耕地承包或租赁合同,但看到土地产出效益提高后,不少农民嫌承包价低了,要么涨钱、要么退地;也有农民看到别人种植经济作物发财了,也想把地要回去。虽然签订了合同,但部分农民单方面毁约,由于缺乏有效有监督约束手段,从而迫使土地流转行为停止。

4、农机合作社受资金限制,承包的面积还不是十分大,大都在30亩至100亩之间。靠自我积累来扩大承包面积需要一个过程。

三、进一步加快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的建议

1、解决粮食收获后的储存问题。建议农机生产厂家生产一些配备烘干设备的联合收割机,为土地大规模流转、种粮大户解除粮食烘干的后顾之忧,便于粮食收获后储存。

2、进一步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及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

3、健全土地流转制度,解决土地流转不稳定的问题。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确保流转主体和行为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指导流转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规范的流转关系。在土地流转协议上详细写明土地流转期限、流转价格、违约责任等内容,可以申请司法部门进行公正,避免合作社或农民单方面毁约,使土地流转在一定时间内有相对稳定性。

4、提高农机合作社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不应斤斤计较于承包价格能从农民手中减少多少,更应该考虑的是适当提高承包价格从农民手中流转到土地,通过市场引导来种植高效益农作物,通过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各种方法节本增收,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机合作社的收入。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东明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服务协议书10-14

学习王东明书记讲话06-11

上一篇:择业or就业辩论赛下一篇:案例学习体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