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

2022-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加强实验室常规管理

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及管理制度, 设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集中管理学校的实验室。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 承担教学实验任务, 组织编写实验讲义和实验指导书, 认真准确按时开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实验内容, 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积极创造条件,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逐步达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最新实验技术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技术的研究, 不断创造条件, 更新和配置现代化的设备, 充分挖掘现有技术和设备潜力, 积极研制教学科研设备和实验材料。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 积极开展社会性服务和技术交流。保管好技术档案, 严守国家秘密。

二、加强实验设备和实验经费的管理

实验室的大部分仪器, 特别是专用仪器, 在每个学年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 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保管室内。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仪器设备, 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要求实验员按照物资管理的一般原则, 做好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教学仪器是一种知识的载体, 学生通过使用仪器设备, 即亲自做实验或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巩固并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在使用中管好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对实验教学及课外做实验和开展科技活动的管理。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 用而不乱。在实验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用身被尤其是一些精密、过重的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规范。每次实验结束后, 都要作详细的使用记录, 作为以后检查和维修的凭证。

做好实验室经费、实验设备物资管理工作。实验室经费要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实验设备要加强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努力提高完好率;实验设备、实验用物资均要有专人管理, 建立账目与使用记录卡。对已建实验室要进行实地考察, 包括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清查, 考虑实验室建设是否能够平衡于实验教学及学科建设需要, 结合学生在实验技能操作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实验室。针对仪器设备的购买, 应该根据学校的经费及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评定后购买, 特别是科研方面的仪器设备。该种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 在购买时应该考虑其可行性及操作性。加强对已购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利用, 在科研课题完成后, 科研仪器设备由学校统一调度, 确保科研仪器设备按规定合理利用, 提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学校实验室又是再现各种自然现象, 探索自然规律的场所, 在仪器室中或在师生做实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 因此, 教学仪器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 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 确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实验员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高度警惕, 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 其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实验室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调查表明, 高校现有的实验室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缺乏系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等弱点。

高校要加强重视实验室建设的管理, 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及工作积极性。就要建立一支稳定和高素质的实验室技术队伍, 重视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高校应该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及学科发展交叉的要求, 制定一套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 让实验室技术人员有更多进行学习、进行、交流的机会, 对于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培养前途的实验员, 可采取上学深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丰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 掌握新的管理技术;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 激发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在实验室具体的管理中针对仪器设备的管理, 应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要做到有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维护和保养。根据公正性、合理性、可操作的考核制度, 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激励, 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的工作效率。另外, 高校还应设置一些专职实验教师, 这些教师不同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当前各类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是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而不懂专业技能。我们需要的实验室专职教师必须是既懂专业知识, 又可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各门课程的理论讲授之后, 承接指导学生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这样, 一方面可以减少任课教师的工作量, 减少因教师时间紧而导致实践课安排不开的现象;再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实验队伍。

在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的同时, 还应引进和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高校实践教学需要既通晓理论又强于实践的教师, 即“双师型”教师, 而当前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却严重不足。由于职称、科研及学历等多方面的切实压力, 大批年轻教师无心致力于费时费力的实践性教学工作。“双师型”教师的缺失制约高校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和推进。对于“双师型”教师, 学校要从职称、福利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建立一套“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 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另外, 对于那些不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 要制定出一套让他们到实际业务部门学习的培养计划, 安排他们在业务部门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从事具体实践工作, 使他们经过实践掌握业务部门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走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工作之路;安排相关教师作为学生实习、实验的专兼职指导教师;教学管理部门要有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只有培养和打造一支既有业务技能又有理论素质的过硬的教师队伍, 才能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运行机制, 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 也是保障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日益突出, 许多年代较早的管理制度已不再适用。因此, 必须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适应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在怎样建立高效的、科学合理的制度上, 必须结合本校、本学院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与实际相符合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达到克服实验室教师的不正确思想、提高实验室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目的, 最终达到提高高校实验室在实际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际运用价值, 适应教学和科研的发展需要。

摘要: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的重要基地, 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水平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如何管理好实验室,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 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对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设备

参考文献

[1] 张袅悍.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 2001.4:71-74

[2] 冯翠菊“.破窗”理论与高校实验室软环境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1:146-147

[3] 曾祥炎, 黎文导.现代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趋势.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24 (2) :149-151

上一篇:浅析拼贴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意运用下一篇:浅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资金集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