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化浅析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化浅析(精选8篇)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化浅析 篇1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化浅析

今年7月,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加强全国国土资源业务网建设,加快了市县国土资源业务网建设的步伐.笔者从基层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对遵义市国土资源局和下辖14个县局现有业务系统和网络平台进行调查、整理和比较,剖析了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 者:蒲云贵 赵毅 作者单位:遵义市国土资源局,贵州省遵义市,563000刊 名:国土资源信息化英文刊名: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年,卷(期):“”(2)分类号:P23关键词: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化浅析 篇2

1 通信网络资源的概括

科技在不断创新进步, 人们对网络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虽然互联网较过去的web网络服务具有更多优点, 它已经能够对处于不同位置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但是, 由于通信资源的管理体制仍旧是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 因此管理工作难度系数在不断加大的同时管理效率却异常低。网络的状态长期处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 这也大大加重了网络管理的难度。由于网络资源会极大地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因此, 管理系统必须对系统的故障进行相关分析而非仅仅提供故障报告。

事实上, 在网络管理中网络资源是管理关键。就目前而言, 人们通常将网络资源称为“被管对象”, 而同一概念上的被管对象又被称为管理信息库。这些被管对象和管理信息库都是人们实现网络管理的主要依靠。在现代通信网中, 通信网络资源是组成部分中的关键。因此, 通信网络资源的技术和功能也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2]。

2 基于策略对通信网络资源管理

企业如何才能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答案是有针对性地对通信资源活动与网络产业活动进行管理。下面我们对这两大内容进行细致研究。

2.1 基于策略的发展

简单来说, 网络资源的管理必须有一个规范化的执行策略。策略能引导网络管理的有序进行, 客户的需求只需通过设备设置就能反映到企业, 无需花费人力, 从而提高网络资源管理效率[3]。在基于策略的网络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中, 1996年, IETF创建的策略工作组根据“基于策略”本身所具有的灵活实现管理自动化的优势从而首次将基于策略运用到网络资源管理中。当初其将基于策略运用到网络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管理、控制网络资源。

2.2 基于策略的管理

“授权管理、智能代理、管理策略”是目前基于策略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三个部分。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要从开网、开户、保障、维修这四个方面下手。在通信资源网络的管理过程中, 注意及时对新开网用户和退网用户状态进行处理。网络管理虽然很方便但依旧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中, 代理可分为两种:自动代理以及手工代理。这就必须使用一些手段对代理进行相应定义以控制这些代理, 确保其所代理的管理责任所分布的正确性。

目前为止, 无论国内外, 基于策略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依旧处在研发时期, 全球统一的管理标准并没有形成。综上所述, 基于策略的管理模式对整个网络企业的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2.3 基于策略的研究

“基于策略”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将网络资源管理同网络资产管理的有效连接。例如可以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器设备, 将现场的情况同步到企业固定资产的记录档案上;或者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统计企业的固定资产;或者企业可以根据工程的仪器管理表数据调查整个网络额生命资源周期。

可进行新的编码、可改变管理状态是基于策略这个网络管理方法的两大优势, 使网络管理存在一定的可调整空间, 省去了一堆复杂的程序, 给网络管理带来便利。

2.4 基于策略冲突的处理

策略冲突的含义是:实施于同一个的被管对象时其本身所具有的几条基于策略的条件都互不冲突。我国通信网络资源包括了铁塔、长途光缆线路、卫星地球站等等各种点线状数据, 因此, 若使用基于策略的管理模式, 很容易受到制定策略的管理人员的影响。例如由于管理人员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产生了失误从而导致策略之间的冲突。

若要很好地实现网络管理系统中可应用和可扩展的程序, 策略的冲突检查十分重要。由于网络上许多设备中不同的策略都需要被执行, 必须保证这些策略在管理中的一致性。

3 开展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工作

通信网络资源管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灵活性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源的管理是在mapgis k9平台的基础上, 与信息地图相结合, 能快速定位从而精简资源管理。通信网络的管理系统可以精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同时能够与新网络技术完美结合。

3.1 统一管理网络资源装置

对网络资源装置进行一体、标准的编码和管理。运用对照管理技术:同一个设备能够在同一时刻显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循环拓扑屏幕上, 即有多张地图体都属于同一属性信息。比如发电站要在光缆拓扑图和循环拓扑图上出现, 图片的出现形式也许不一样, 但是它们的属性信息是一样的。这样能够确保资源数据的准确性, 防止关联出错。

3.2 对网络数据资源的采集

对网络资源的采集要经过以下步骤:将登记数据、转变数据、加载数据、检查数据, 每一步都进行认真采集, 反复一一检查数据, 避免数据出差错, 同时要注意建立资源的关键信息和对里程碑认真检查。

3.3 用户授权管理

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要求按照不同客户的不同专业、所在地区领域进行规范化的授权管理, 比如能否维修的权限、能否查看的权限、屏蔽权限、检查关联权限等。同时还要每天进行管理, 记下用户每一天的操作程序, 以便将来的调查追踪。网络资源的添加、删除、修改都必须得到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通用, 为网络资源的准确性做好保卫工作。

3.4 通信线路位置的管理

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对通信线路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 并且根据位置的坐标数据输入到资源管理系统之中。特别是远途埋于地下的光纤缆线, 更应该注意这点。

3.5 对通信资源进行动态管理

旧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就是缺乏这一灵活性。因此要在原有的资源管理基础上, 加强资源的动态管理, 设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阶层资源管理模式。对于刚建立、要进行大变动、全面改造、已经不能使用的报废网络资源等导致的资源状态改变的, 必须及时对资源数据进行处理, 时刻保持数据的最新状态。同时, 资源管理系统要设置一个能够与各个职业网管、管理设备、监测设备等相融合的接口, 保证数据之间的顺利更新与交换。最后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信息化资源管理系统, 让网络资源数据能够在信息操控下自动更新状态, 保证网络资源的管理设备上的显示数据与现实的实际状况完全符合。

3.6 网络资源生命周期管理

网络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是整个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网络资源的数据变化随着管理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只有将网络管理程序同网络资源变化状况结合在一起, 才可完成网络资源的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在这一管理步骤中,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资源变更程序管理、网络资源设备的管理、网络资源测量仪器的管理以及调表管理和维修管理。这些步骤都是网络资源管理的重点, 经过这些步骤将能够实现资源数据的统一储存管理。

既然网络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是整个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重点管理工程, 就有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一方面管理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 这是实现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首要条件, 经过对网络开户、网络运营生产、线路维修、设备更新、退户等这些过程的正确管理, 精确、全新的资源状态才能显示在监控设备上。另一方面设定资源间接运行的支撑口, 因为生命周期管理能够通过管理设备直接运行, 比如配置的更改、角度的调转管理等。其中一些管理是在办工过程中进行的, 因此要对资源数据端设置交接口, 将网络资源的变动状况同步到到主管理设备中, 方便资源管理的维修和检查。

4 结语

通信网络进行的有效管理能够有力地保证网络的有序进行。而网络技术也会随着网络规模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现代化通信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信息产业的变革和融合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同时, 在通信网络当中由于各种设备容量的不断增加, 从而致使网络资源的管理难度加大。因此, 加强通信网络资源的管理网络企业成为提高通讯网络产业质量技术的手段之一。

虽然到目前为止, 无论国内外, 资源管理都依旧处于研究的状态。但是随着基于策略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模式越来越规范化, 它们常常能够很好地解决网络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将最初由总网络管理基站所承担的计算、管理任务分布到网络的各节代理上, 从而减少了网络管理对宽带的要求也提高了网络管理的灵活性。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开始, 网络在生活中的普及应用, 使得网络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要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 提高网络资源的应用率。但由于网络管理是个很复杂的工程, 管理方法的好坏会影响到网络的运行效率。传统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是以设备为管理中心, 使用特有密码指令来执行设备的管理功能, 过程冗长复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 必须对这种旧的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改革, 并且注意改革要本着“网络管理者必须对设备进行规范化操作”的网络管理原则。文章通过通讯网络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完善网络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网络资源,管理,基于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1]张雪婧.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关键技术及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2

[2]张静, 刘骥.通信网络资源管理浅析[J].信息技术, 2012 (8) :293

[3]艾红波.基于策略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 2009

国土资源局网络管理 篇3

计算机及局域网管理制度(试行)

为加强我局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更好地发挥我局局域网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局域网是为业务工作正常开展配备的系统设备。控制中心设在信息中心,各科、室、所、中心计算机为网络的终端组成部分。系统设备实行“谁管理、谁负责”“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

二、信息中心由网络管理员专门负责管理,定期对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安检、除尘、查杀病毒等,出现故障应及时联系处理,确保各项设备正常工作。除网络管理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或删除软件,不得更改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的各项系统设置。未经同意,严禁为局外用户提供局域网络服务,不得擅自与其他网络进行联通。

三、各科、室、所、中心确定专人对本办公室计算机进行管理,定期对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进行保养、维护,每周对病毒库在线升级并查杀病毒。各终端机在调试完成投入使用后,除特殊情况外严禁对相关设置进行改动,如有改动要求必须通知网络管理员,在网络管理员同意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改动,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转。

四、各各科、室、所、中心使用计算机,要严格落实安全保密措施,重要文件和软件要存档备份,保密性文件及软件严禁随意拷贝和外借。严禁局外闲杂人员操作机关电脑。计算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应确保数据安全备份方能维修。

五、各各科、室、所、中心必须按照事先规定的权限使用网络资源,严禁非法访问或使用各种手段及相关的软件攻击或进入局域网内的服务器和其他部门的计算机。

六、各终端机不得安装与工作无关的游戏和盗版软件,不得私自更改和删除操作系统及其他程序。并且上班期间,严禁使用局域网进行聊天、游戏、看电影等与业务工作无关的活动,严禁登录浏览不良网站,严禁在计算机上使用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秩序的信息及软件。

七、计算机的名称、IP地址等信息由计算机管理股统一设定,严禁私自修改计算机的MAC地址、名称和IP地址,内网计算机不得擅自修改网络IP地址连入互联网。严禁一机两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得接入内网,在内网使用的计算机也不得接入互联网。

八、为保证局内计算机信息安全,信息中心将于7月1日停止局内所有电脑访问互联网(电子阅览室除外),确有工作需要开通互联网的请用书面形式于6月25日前上报行政办公室,批准后由信息中心负责开通。为满足一般工作人员使用互联网需要,我局电子阅览室已经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电子阅览室所有计算机均开通互联网服务。所有工作人员均可以到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阅资料,信息中心会对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定期进行维护,重要资料请工作人员查阅完毕后用U盘拷贝带走,严禁在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上保存资料。(U盘使用前必须先杀毒)

望各各科、室、所、中心工作人员认真遵守,共同维护本单位局域网系统,使电子政务建设为我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土资源局

国土资源局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 篇4

时间:2009-07-10 11: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办公室 点击:

810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局机关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第三条 市局、各县(市)局信息中心负责本单位计算机网络的统一建设、维护、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处室(单位)负责人是本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内部管理,全面落实本制度的各项要求。

第二章 计算机管理

第五条 信息中心负责建立计算机类设备台帐资料,领用计算机时须履行领用登记手续。

第六条 信息中心在计算机上贴有专门的标签,任何人不得故意损毁标签。

第七条 局机关计算机的更新周期一般为五年,使用未满五年的计算机原则上一律不予更新。

第八条 计算机使用人要负责计算机的日常管理,涉密计算机明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应专机专用,专人管理,严格控制,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使用或物理接触涉密计算机。

第九条 计算机的名称、IP地址等信息由信息中心统一设定,严禁私自修改计算机的MAC地址、名称和IP地址。

第十条 计算机须由信息中心统一安装经国家保密管理部门认可的杀毒软件,不得私自安装杀毒软件。不得在涉密计算机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第十一条 计算机使用人应定期不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面杀毒,每周不少于2次,发现处理不了的病毒或木马时要与信息中心联系解决。对于一周内连续两次由于使用不当感染病毒或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的,信息中心将暂时断开该使用人的网络连接,以保障全局网络安全。

第十二条 严禁一机两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不得接入内网,在内网使用的计算机也不得接入互联网。

第十三条 计算机使用人应对计算机设定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密码,杜绝他人未经授权使用随意使用本机。

涉密计算机必须要设定BIOS密码、操作系统登录用户密码、屏幕保护密码,密码应是字母与数字的组合,长度不能少于8个字符,密码更换周期不能长于30天。涉密机密码应由专人保管,严禁将密码转告他人。

第十四条 禁止使用涉密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或其它非涉密信息系统;禁止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第十五条 计算机发生故障时,要在第一时间向信息中心申报,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私自打开机箱,更换、添加计算机硬件。

涉密计算机发生硬件故障时,须送有涉密资质的公司维修;涉密计算机硬盘损坏,需要做数据恢复的,必须送交保密部门指定的定点单位进行相关处理;涉密计算机更换硬盘时,须报保密部门审批备案,原硬盘交保密部门集中销毁。

第十六条 计算机维修维护过程中,计算机使用人应将重要信息进行拷贝,否则由此造成的信息丢失自行负责。

第十七条 需要将非涉密计算机带出单位使用时,必须征得所在处室(单位)领导的同意,并告知信息中心。

涉密计算机原则上不得带出单位使用,有特殊情况需要带出单位使用的,要报保密领导小组审批,并登记备案。

第十八条 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的升级、更新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自升级、更新计算机。工作人员由于工作调整、职务变动等原因需要移交计算机的,必须将计算机交信息中心登记后重新发放,不得私下移交计算机。

第十九条 计算机申请报废工作由信息中心根据相关规定按程序进行,报废后的计算机由信息中心收回,经请示局领导后根据相关要求公开、集中处置。

第三章 网络管理

第二十条 局机关现有网络包含电子政务外网与电子政务内网两套网络。其中,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相连,电子政务内网接入国土资源主干网,是全省国土资源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运行内部办公业务。

第二十一条 电子政务内网的保密管理实行领导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第二十二条 市局信息中心对全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保密工作负责,各县(市)局、分局信息中心对县乡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保密工作负责,电子政务内网各接入单位负责接入网的安全保密工作。

第二十三条 电子政务内网必须与电子政务外网以及国际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入,任何设备不能同时连接内外网。

第二十四条 电子政务内网所使用的安全保密设备必须采用国家主管部门认定或认可的产品,网管软件和防病毒产品须具有公安部销售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电子政务内网中的涉密信息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信息产生部门确定并标明密级,密级标识不得与正文分离。处理多种密级信息时应按最高密级进行防护。

绝密级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电子政务内网上运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 电子政务内网的应用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得越权调用电子政务内网的涉密信息。因工作需要接触国家涉密信息的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 信息中心要对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等关键设备设置管理密码,密码应是字母与数字的组合,长度不能少于8个字符,密码更换周期不能长于30天。

第二十八条 信息中心要定期对全网进行安全检测、病毒查杀,并形成记录。

第二十九条 单位互联网仅用于信息交流、发布、检索等工作用途,不得利用单位互联网发布、传播不良信息,上班时间不得利用单位互联网玩游戏、聊天。

第三十条 电子政务内网必须具备信息完整性校验和抗抵赖措施,防止信息被非法读取、篡改、删除等,确保信息收发双方行为的真实、可信。

第三十一条 电子政务内网中存储有国家秘密信息的各类设备(含软件)维修、销毁时,须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进行清点、登记,建立维修、销毁档案。

维修、销毁各类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第三十二条 电子政务内网设备报废处理时,涉密载体必须在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监督下由信息中心集中销毁或送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单位销毁,不得捐赠或当作废品出售。

第四章

中心机房管理

第三十三条 局机关中心机房设在办公楼613房间。

第三十四条 严格控制机房人员进出管理,非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外来人员须经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入内。

第三十五条 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机房操作规程,每天都要定时检查机房环境,定期检测机房设备健康状况,若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向领导汇报,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十六条 要保持机房整洁,定期清扫机房,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门窗必须保持密封,防止外来粉尘污染。机房内禁止放置任何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电磁、辐射性、流体物质等对设备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的物品。

第三十七条 机房内严禁烟火,外来人员不得将手提包等物品带入机房,不得将机房用品及数据资料带出机房。

第三十八条 机房工作人员须做到防静电、防火、防潮、防尘、防热,禁止将机房内的电源引出挪做他用,确保机房安全。

第三十九条 机房工作人员应恪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中心各种信息资料与数据。

第四十条 非机房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上机操作和对运行设备、线路及各种配置进行更改。

第四十一条 严格按规章制度要求做好各种数据、文件的备份工作。所有重要文档定期整理装订,专人保管,以备后查。机房内服务器、网络设备、UPS电源、空调等重要设施由专人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严禁随意开关。系统管理员的操作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系统设置。

第四十二条 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数据资料和软件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拷贝、下载和外借;严禁任何人使用未经检测允许的介质(软盘、光盘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挪用和外借机房内的各类设备、资料及物品。

第五章

奖 惩

第四十三条 对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化浅析 篇5

目前, 原由省级管理的15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审批管理权限已下放到位, 由所在地人社部门负责年检、日常监管、组织招聘会、换发许可证以及法人、经营范围、地址变更等管理与服务。省厅原下发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仍然有效, 待需变更或有效期满时一并换发新证。

同时, 按照“先证后照”改革精神, 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审批已调整为后置审批, 人社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浅析地方政府间的市县互动关系 篇6

在正式展开讨论之前, 有必要对市县的边界或者说市县的外延作出界定和说明, 本文主题中的市, 乃是指地级市, 包括一般性的地级市和副省级意义上的地级市以及计划单列市, 但不包括直辖市和县级市以及新近出现的“镇级市”;本文主题中的县, 是指县级行政单位, 包括县以及县级市等县级行政区划;本文中的市县关系, 是指区域经济范围内联系紧密的市县关系, 而不含括超出区域经济范围的笼统的市县关系。之所以作出这样一个交代, 乃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理解的误会或困难, 同时亦是为了保持本文前后一致的逻辑自洽。

现在可以回到本文的主题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探讨市县互动关系的文献主要沿着三个分析进路展开: (1) 市管县体制的分析进路; (2) 省管县体制的分析进路;以及 (3) 地方政府间关系或府际关系的分析进路。其中前面两种分析进路是一种问题主义的研究逻辑, 立足于在体制的框架内寻找到市县互动关系的平衡点;后一种分析进路则是一种制度主义的研究主张, 旨在透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构建市县的长效互动关系。本文的分析进路将采用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 在此基础上透视当前地方政府间的市县互动关系。总体而言, 在理想状态下, 当前的市县互动关系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即市县的互补关系、互惠关系和互强关系。

首先, 市县的互补关系, 是市县良性互动的基础。市县互补, 是指包括资源、优势、人才、产业、功能等方面的互补, 是市县分别利用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为对方提供各种便利和支持, 从而达致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人才互补、产业互补以及功能互补的共赢局面。市县关系的多重互补, 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减少重复建设, 避免资源浪费和产业同构, 而且可以在区域内实现资源、优势、人才、彩页和功能等方面的科学配置, 从而实现各种要素的最大价值。一般而言, 没有一个市县能够同时拥有或占有资源、优势、人才、产业和功能等方面的绝对话语权, 甚至也无法同时拥有或占有上述若干方面的相对话语权。即便是最发达的地级市深圳和权力最大 (仅指和同类县级政府相比较) 的县级市义乌, 也无法同时具备资源、优势、人才、产业和功能等方面的相对话语权, 更不具有与之对应的绝对话语权, 深圳尚且如此, 更遑论义乌了, 其他地级市或县级行政单位的情形同样也不例外, 甚至可以说, 与深圳行政层级类似的地级市以及与义乌行政层级类似的县级单位, 在资源、优势、人才、产业和功能等方面的话语权只可能更少, 而不会更多。如此一来, 市县在各自的发展中就有必要相互取长补短, 从而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 发挥出最大程度的效益。市县互补关系的形成, 是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基础, 亦是实现两者互惠和互强的前设性条件。

其次, 市县的互惠关系, 是市县良性互动的保障。市县互惠, 是指包括经济、社会、交通、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互惠, 尤其是经济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互惠。实践证明, 只有互惠的人际关系才能持久, 也才能稳固;同理, 只有互惠的市县关系才能确保双方持久稳固的良性互动关系。如果在市县互动的过程中, 经济、社会、交通、教育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利益或好处基本上为其中一方所独占或垄断, 那么市县的良性互动就无从谈起。经济上的互惠是市县良性互动关系的润滑剂, 社会、交通、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互惠则是市县良性互动的催化剂。如果没有润滑剂, 要驱动市县关系前进的车轮会十分吃力;如果没有催化剂, 要加速市县关系前进车轮的转速也不是很现实。因此, 市县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 有赖于双方互惠关系的形成和保障;只有在互惠的基础上, 市县良性互动才能结出双赢的果实。也因此, 下述情形是理当避免也必须规避的, 即在市县互动过程中出现零和博弈或赢者通吃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市县的互动还必须全力避免囚徒困境中的两败俱伤或双输的博弈结局。也因此, 市县的互动唯有实现互惠互利, 才能保障双方良性互动的实现, 也才能实现市县关系的互利双赢。

最后, 市县的互强关系, 是市县良性互动的根本。如果说市县互补是双方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 市县互惠是双方实现良性互动的保障的话, 那么, 市县互强则是双方实现良性互动的根本。市县互强, 是指双方在发展能力、发展水平、发展优势以及发展自主性方面的互相强化和提升, 同时还意指双方的共同富裕和繁荣。因此, 市县互强乃是指一方的发展会促进另一方的进步, 反过来说, 另一方的富裕亦会增进一方的繁荣;也因此, 市的发展不但不会以牺牲县的进步为代价, 反而会以促进县的发展为基础;县的发展不仅不能以阻滞市的发达为成本, 反而会以提升市的繁荣为条件。由此可见, 区域内的市县互强关系, 实质上或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是市县良性互动得以最终实现的根本。换而言之, 市县之间能否形成或构建起牢固坚实的互强关系, 从根本上决定着市县能否在终极意义上实现良性互动。如果市县之间的互强关系一直不能形成或构建起来, 那么, 即使市县之间已然形成了互补互惠的互动关系, 也不能从根本上持久保证双方的良性互动。因此, 互补互惠的市县关系, 是且仅是形成互强的市县关系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构建互强的市县关系的充分条件;也因此, 市县关系不能满足于或止步于互补互惠关系的阶段上, 而应当也必须进一步提升到互强关系的水平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市县的互强关系, 是市县良性互动关系的最高水平和最高层次, 相较于互补互惠的市县关系而言, 是一种更具根本性的互动关系。

综上所述, 地方政府间的市县互动关系可以从三个关系维度来分析和描述, 即市县的互补关系、互惠关系和互强关系, 其中互补关系是市县良性互动的基础, 互惠关系史市县良性互动的保障, 互强关系史市县良性互动的根本。因此, 地方政府间的市县良性互动的形成, 应当且必须从互补、互惠和互强三个方面入手, 从而为最终实现市县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创造基本的制度条件。

摘要:市县关系是当前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亦是地方府际关系调整和变革的重要内容。市县的互补关系、互惠关系和互强关系是市县关系实现良性互动的三个基本前提, 其中, 互补关系是基础, 互惠关系是保障, 互强关系是根本。

关键词:地方政府,市县关系,良性互动,互补,互惠,互强

参考文献

[1]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其问题[J].战略与管理, 1996 (5)

[2]孙学玉、伍开昌.构建省直接管理县市的公共行政体制——一项关于市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证研究[J].政治学研究, 2004 (1)

[3]孙学玉、伍开昌.当代中国行政结构扁平化的战略构想——以市管县体制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3)

[4]何显明.市管县体制绩效及其变革路径选择的制度分析——兼论“复合行政”概念[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7)

[5]孙学玉.强县扩权与市管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06 (5)

[6]陈国权、李院林.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府际关系的调整——以金华义乌府际关系为个案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07 (2)

[7]李明强、庞明礼.“省管县”替代“市管县”的制度分析[J].财政研究, 2007 (3)

[8]汪大海、刘金发.地方政府利益调整的角色重构与制度创新——从“市管县”体制到以分权为特征的“扩权强县”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 2008 (8)

[9]何显明.省管县体制与浙江模式的生成机制及其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 2009 (1)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化浅析 篇7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内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 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就已在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界引发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图书馆资源共享”定义为:在一些图书馆之间形成合作、协作、协调关系, 旨在提高图书馆的经济及社会效能, 共享实物、人员或资金等图书馆资源的全部活动, 其中包括馆藏典籍、图书馆目录、馆员专长、存储终端和微机等硬件设备。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人类社会知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都迫切地要求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新一轮的整合、发展。相应地,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享定义则应发展为:通过互联网技术, 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读者对于文献信息的需求, 建立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间的综合开发协议, 利用计算机、数字通信、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构筑跨越地域限制的馆际文献资源综合化平台, 为用户提供实时检索和文献的远程化传递。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内容

1. 文献实体共享。

文献实体共享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最早的方式, 起初表现为馆际互借的服务形式。馆际互借, 是指在读者需求的基础上, 依据馆际文献交流利用的合作协议, 以邮寄、快递等实体文献传递手段进行的文献利用活动。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传递服务是在馆际互借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形式。首先, 馆藏书目查询手段更新, 图书馆可利用OPAC检索其他馆的书目信息;其次, 文献传递手段发生变化, 经数字化转换的电子文献传递更加快捷、便利。

2. 书目资源共享。

联机联合编目是网络环境下特定区域内的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出版发行部门之间协作编排书目文献, 共同使用编目数据的重要措施。实现书目资源共享, 能够避免图书馆重复劳动的发生, 对于统一文献信息著录格式有着重要意义。

3. 图书馆业务共享。

第一, 虚拟联合参考咨询。随着Internet的普及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咨询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中最具活力的一项工作, 专家能够直接“面对”读者, 在线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它充分借鉴了电子商务中在线客户服务的成熟经验, 采用了公告板、BBS、常见问题解答数据库、网上实时咨询服务等数字参考服务, 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窗口。第二, 个性化服务。网络环境下, 读者可借助于以“My library”为代表的图书馆集成服务界面接收图书馆资源共享信息, 该方式的特征表现为:首先, 这是信息资源一体化的服务方式。经过图书馆馆际文献资源的标准化整合, 用户检索查阅得到无缝透明的统一资源馆藏, 而非异构性明显的分散资源。其次, 信息内容实现了深度加工与综合鉴别。除全文文献检索外, 图像合成、影视解码等也成为读者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的措施

1. 资源建设方面:

满足全社会各层次的信息需求。第一, 建构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图书情报部门应建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组织协调机构, 合理布局区域文献资源, 分工协作, 以奠定资源共享的保障基础, 解决文献资源的及时更新问题, 力求使图书馆的有限经费实现最优化利用。如采用CASHL期刊联合采购模式;组建文献采访业务网络交流平台;依照书目采购补充缺藏等。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沟通协调功能, 全面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形成馆际文献资源间互通有无、互相补充的良性循环。第二, 加强馆藏联合书目数据库建设。图书馆应统一采用CNMARC标准、LCMARC标准构建馆藏书目数据库, 并利用现有的标准书目数据源如CNMARC数据光盘, 完善书目信息数据库, 并积极参与区域性、全国性书目数据库的建设, 实现书目资源共享, 便于读者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检索。第三, 推进各地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数据库建设。要做到资源共建、资源共享, 就必须要求成员馆各自发挥优势, 建设出具有地域文化或专业特色的数据库, 分担联合采购的任务, 整体规划, 以降低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冗余和浪费。

2. 知识服务方面:

推陈出新, 适应数字化信息服务需求。第一, 加强文献传递服务。网络环境下, 要实现“5A理论”所提出的“一站式”文献传递服务, 关键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转换, 提高数字化文献信息的传递比例。Email、VPN远程登录、网络传真等都是文献信息数字化传递的重要手段, 印刷型、光盘型文献传递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第二, 加强联合参考咨询服务。随着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的推进, 读者用户的范围也拓展至图书馆联盟范围内, 参考咨询服务也应体现特色馆藏资源的专长优势, 经咨询管理系统将不同的问题分配给相应的图书馆, 由更多的图书馆联合提供网络参考咨询, 进一步整合图书馆文献资源, 提高资源共享的有效性。参考国际化的合作参考咨询服务程序, 我国图书馆服务中的联合参考咨询可以引入商业领域发展成熟的部分在线咨询系统。第三, 建立读者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用户满意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最终归宿。图书馆在深入掌握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 要注意用户潜在信息需求的发掘与引导, 技术层面上要构建稳定、交互功能广泛的个性化服务系统, 为用户提供在线馆藏资源目检索、图书借阅情况查询;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 使用网站页面展示如个性化检索、个性化推荐、专家咨询等服务, 提供可选择性服务组合。

参考文献

[1].赖辉荣.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形态之比较[J].情报资料工作, 2009.4

事业单位市县级财务管理初探 篇8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所进行的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的总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依托自身资源优势, 不断拓展业务服务领域, 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基层单位业务现代化建设以及科技服务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财务收支总量迅速增长,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逐步完善财务监督和财产监管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现阶段做好事业单位市县级的财务管理工作, 使各项资金安全、完整、有效运行和发挥效益, 完善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值得我们每个基层财务工作者深入地研究思考。

一、加强市县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往来资金结算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机构等管理。

账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和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合理、完整、准确地编制单位预算, 严格预算执行, 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依法组织收入, 厉行节约,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加强经济核算, 实施绩效评价,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利于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防范财务风险, 对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 事业单位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得到巩固, 基层单位的资金总量不断增加, 可用资金逐年增长, 保障事业发展的能力得到加强。与此同时, 各市县级单位财务收支业务频繁, 财务核算、资金管理也日趋复杂和繁琐。现有的基层单位财务核算力量相对薄弱, 管理和监督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适应的现象。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 市县级财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更高要求地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迫在眉睫。只有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才能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确保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二、目前市县级财务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1、基层单位领导缺乏财务监管意识

部分基层单位领导仍对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缺乏足够的理解和配合, 认为会计集中核算以来, 财务收支等置于上级财务监督之下, 削弱了单位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部分单位在财务管理上不规范, 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不严格, 制约机制不完善, 支付程序不合规, 致使一些原始凭证记载不详细、附件不全、项目不真实、单据填写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

2、报账员队伍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报账员队伍中仍有部分人员无从业资格证, 会计基础知识匮乏, 而且人员流动性大。报账员是市县两级沟通的桥梁, 作为第一手会计资料———原始凭证的传递人员, 报账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处理能力严重影响到本单位的财务基础信息, 从而影响后期财务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另外, 报账员原始凭证粘贴的规范化程度也是直接影响财务档案是否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重要因素。

3、现金管理仍有漏洞

基层单位现金管理仍有漏洞, 库存现金数额较大的现象较为普遍, 白条抵库, 超范围、超限额使用现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单位对报账员监督力度不够, 库存现金盘点不能做到日清月结。

4、固定资产“重购买”“轻管理”, 账实严重不符

基层单位还存在国有资产管理不善, 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单位监督机制不健全, 缺少内部机制的制约和监督等问题。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 自行采购公开透明度也不够;国有资产管理粗放, 责任未落实到人, 长期不进行资产清查, 造成账实不符;资产变卖、报废不按国家规定程序进行,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5、预算执行力不强

目前, 基层单位预算编制和预算支出“两张皮”的状况还普遍存在, 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理解上有误区, 对预算、执行和决算三者关系认识不到位。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强, 如项目资金支付、人员支出、三公经费支付不严谨, 造成超支、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相互挤占等现象。项目资金缺乏足够的预见性,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滞后。

6、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乏力度

随着事业单位的迅速发展, 预算外资金近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已成为事业单位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财力, 它缓解了国家财政支出紧张与事业费开支日趋增大的矛盾, 弥补了国家拨款的不足。但部分事业单位将预算外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服务性的比重较大, 事业发展性投入较少, 直接用于职工的投入资金过多。甚至部分基层单位利用会议培训、知识竞赛和文体活动、旅游等形式发钱发物, 变相超标准发放各种奖励等等。

三、完善市县级财务管理的设想

1、转变观念, 不断提升人员素质

基层单位领导要高度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 不断加强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提高财务监管和依法理财的能力, 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责任意识, 督促各单位财务制度落到实处, 因为指导和督促各项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度的落实, 才是加强财务工作监管的首要任务。

同时, 加强报账员队伍的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报账员整体素质是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 应建立履行职责的监督考核机制, 加强《会计法》等国家各项财政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 努力提高报账员队伍的财经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保证报账员做到以诚信为本、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客观公正。

2、加强市县两级的沟通, 发挥报账员的桥梁作用

在财务核算工作运行过程中, 与核算中心联系最密切的是单位报账员, 作为会计信息的传递人员, 其所传送信息的有效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核算中心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核算中心会计工作的质量, 有效发挥报账员的桥梁作用成为市县两级会计信息沟通的保障。所以, 报账员工作的规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应建立健全报账员奖惩办法和机制体制, 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力度,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责任意识。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完善固定资产的领用、清查、盘点等日常管理, 严格定期盘点制度, 责任落实到人, 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保证账实、账账相符。合理配置资产, 做到物尽其用, 对调拨、转让、变动、报损、报废资产, 应履行报批手续, 未经批准, 不得随意处置。加大宣传力度, 从思想上扭转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 确保国有资产有效运行和保值增值。

4、提高预算管理科学性, 强化预算执行力

预算管理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三个部分内容。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 执行“零基”预算编制法, 将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 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严格执行部门预算, 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 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要坚持以收定支, 确保年度收支平衡。保障项目预算资金的安全性及支付及时性, 强化对项目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和控制, 对项目资金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财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不仅会计核算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还要严把资金出口关, 严格支出管理, 变预算额度控制为预算支出内容控制, 没有具体预算支出内容的开支一律不得核销支出, 建立起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实现支出与预算统一, 确保预算统筹集约作用的充分发挥, 最终实现各项资源的统筹集约。力争做到“经济活动目标化, 管理方式精细化, 资金控制提前化, 绩效管理依据化”。

5、加强内部审计, 注重外部审计, 严肃财经纪律

加强内部审计的同时, 要主动要求和接受来自外部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 来自外部的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审计和纪检部门审计可使单位财务管理更加合规合法, 从而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

6、重视预算外资金的科技化管理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 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要坚持预算外资金管理“量入为出, 分类管理, 综合平衡”的原则, 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管理办法执行, 强化制度。加大对市县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从源头上、流向上、收支管理上、监督检查上建立全方位的政策管理体系。

7、充分发挥财务核算中心在市县级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核算中心要发挥“规范核算、财务监督、综合分析”三个作用, 尤其是要切实负起责任, 不能只核算不监督, 要寓财务监督于财务核算之中, 把好支出关。加强财务工作日常性的监督检查, 是了解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有效手段, 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推进市级财务机构在省级和县级财务管理之间的衔接和监管作用, 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指导一级、一级监督一级, 达到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财务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淑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10 (2) .

[2]宛传俊: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2) .

[3]张媛:浅析事业单位管理问题的改革策略[J].时代金融, 2011 (12) .

[4]王岩: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J].现代商业, 2012 (2) .

[5]周文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J].财经界, 2011 (7) .

[6]裘方岚: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J].财经界, 2011 (12) .

上一篇:政府诚信建设探析论文下一篇:最拽最霸气励志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