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控制建设方案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疗质量控制建设方案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疗质量控制建设方案1

为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我省医疗安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分期建设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下称“质控中心”),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职责与职能设置

(一)省卫生厅全面负责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统筹协调全省医疗质量控制活动;*省医院协会受省卫生厅委托,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省卫生厅负责质控中心的规划、协调和管理,组织质控中心拟订专业性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和质量信息体系,统筹协调质控中心的质控活动。

省卫生厅加强对全省三级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是省、部属医院;各市按照全省医疗质量要求,参照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实施办法,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省医院协会受省卫生厅委托,受理申报材料,收集、汇总质控信息,分析全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根据医疗质量管理的需要,按不同专业分科或专业技术设置专科质控中心,省卫生厅根据我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期公布计划建设的专科或专业质控中心名称。

(三)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条件:

1.质控中心原则上挂靠在省属、部属三级医疗机构,受省卫生厅委托,负责本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并设立由全省若干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质控工作实施专业技术指导;

2.质控中心所挂靠的医疗机构,其相关专业水平应处于全国或全省领先地位,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3.挂靠的医疗机构应为质控中心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及必要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等支持;

(四)专业质控中心在省卫生厅的组织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1.根据全省本专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和质控要求拟订本专业质控规划,并根据规划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性业务指导;

2.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颁发的医疗管理规范和医疗质量标准,制订本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标准、技术规范;

3.负责制定全省本专业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案,组织对各级医疗机构的专业质量控制督查和质量评价;负责相关专业特殊医疗技术准入评估工作;

4.对全省本专业医疗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定期向省卫生厅报告,提出改进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5.组织对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推广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6.建立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料数据库,加强有关专业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

7.充分发挥本专业专家的技术指导作用;

8.承担省卫生厅委托的其他医疗质量管理任务。

(五)质控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2-3人,秘书1-2人;质控中心设专家组,成员7-10人,专职、兼职均可,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包括医院管理和临床医学专家,原则上由相关专业的国家、省级学会(分会/组)的委员组成。

(六)质控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组织架构由省卫生厅确认。

三、质控中心申请与确认

根据全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规划与年度公布专项建设计划,符合条件单位可向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申请单位必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申请表》(附件1);

(二)可行性报告,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专业优势、工作设想;

(三)相关技术资料,科技项目、成果、专利及重要论文,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在学术团体任职聘书等复印件;

申请单位将上述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三份按要求报省卫生厅。

四、组织管理

(一)省卫生厅委托省医院协会负责质控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专业质控中心的设置,采取自主申报的形式,省卫生厅公布拟设置的专业质控中心,由符合条件的单位自主申报,经专家论证,择优确认。特殊情况可由省卫生厅直接指定。

(三)质控中心制订、修订的有关质量控制标准、质量考核方案和培训计划等,经省卫生厅批准下发实施。

(四)质控中心的日常费用由挂靠单位或所在单位负责,省卫生厅给予适当启动经费补助

(五)质控中心定期收集各三级医院的质量信息,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每年向省医院协会上报上年度工作总结及当年度工作重点。省医院协会将各质控中心的分析、评价等情况汇总后上报省卫生厅,省卫生厅将视情况对外。

(六)质控中心的设置实行动态管理,以3年为一周期,经评估确不能胜任的将撤消其资格。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质控中心要本着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态度,认真履行质控中心的各项职责,为提高我省医疗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做贡献。

(二)客观公正,依法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组建质控中心。各质控中心要严格遵守国家及各医疗卫生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质控活动。

(三)加强指导,协调发展。省级质控中心在履行自身职责基础上,加强对各地本专业质控工作指导,市级质控中心加强与省级相应专业的省级质控中心联系,接受业务指导,积极推进我省质控体系的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控制协调发展。

(四)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专科质控中心要对质控中心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完善提高,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省卫生厅将定期组织开展各专业质控中心的交流,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促进质控中心健康、顺利地发展。

医疗质量控制建设方案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转型的必然需求,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笔者所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又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这套机制急需更新、健全和完善。

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现有基础

笔者所在学校建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由教学副校长、高年级专业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学校教学进行顶层宏观把控、监督和指导。有教学检查督导组,通过推门听课、教学运行环节督查、教学文件落实执行、教学信息员实时反馈,对教学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室、学生三级教学评估制度,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年度组织校对室教学考核。具有较为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借鉴职业技能大赛评价标准,制定了各学科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做到衔接统一,积极开展基于护士资格考试教学的改革,在日常教学中贯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考核中加强实施干预及判断实施结果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设有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实行《班级德育量化考核办法》《班级智育量化考评办法》《班级体育卫生考评办法》,从德智体三方面对班级进行考核。建立有毕业生跟踪调查体系,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及岗位适应情况调查,定期深入医院(药企)调研,及r调整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岗位需求。

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意见》(教职成[2015] 6号),在现有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学校应重点做好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落实;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信息平台,凸显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师资保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三、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建设内容

1.建立工学结合专门领导机构

应建立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门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医院(药企)双方人员组成,共同对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专业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应建立负责全校工学结合管理与服务的专门机构,选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工学结合”中与医院(药企)日常事务的沟通协调及学生实践期间的日常管理。

2.健全工学结合管理制度

开展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建设。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医、护、药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修订完善笔者学校《制定课程标准原则意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借鉴、引入医、护、药岗位规范,制订完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探索弹性学制,一学年三学期或四学期,把专业课和基础课学习与工作在这几个学期内交替进行。可根据学生需求,制定新的作息制度,将某些课程放在双休日或晚间。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分管理制度,以利于教学过程开放化。比如实行完全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不受学制限制,修满规定下限学分,就可毕业。加强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把现有课程制作成视频课件,供学生网上学习。建立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实现网上指导、讨论、作业、答疑、批改。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形式,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工学结合中各方的管理职责,制定管理工作规范,健全学生实践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以宿舍或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基层化管理,推行教师并期管理制度,学生临床实践期间、教师同时进行临床实践兼任学生日常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建立入学专业教育制度,让学生入学伊始就了解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职业前景,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完善医护礼仪大赛制度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定期回校宣讲制度,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注重学生心理教育体制建设,完善心理教育机构、从企业文化和制度 、职场人际和心态等方面设置心理培训课程,引导学生对职场的理智认识 。在班级设置心理委员、企业心理通讯员,及时反馈处理学生心理危机。

3.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围绕医、护、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建设工学结合特色专业建设及评价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实训教师及专业带头人资质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等。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预警和预案制度。建立立体、全方位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括由学生代表、毕业生组成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由学校教师及企业(医院)带教教师组成的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子系统,由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及医院护理部、科教科组成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信息反馈子系统,由教学专家或行业业内专家组成督导人员信息反馈子系统。通过各子系统,全面、快速、准确地反馈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信息和状态,对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预评估,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质量信息平台,完善信息机制,进一步实现网上教学信息、网上评教、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学校网站设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平台,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提供畅通的渠道。健全《教师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尤其是完善细化实践性教学事故等级认定,确保学生实践的安全。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制度,利用学校网站、校园局域网、校报等不同渠道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及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4.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制定教师教育培训5年规划及年度推进计划 ,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与医院(药企)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实行新进专业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制度。建立教师的业绩考核、工作计量和津贴分配制度,教师到医院(药企)实践的业绩可纳入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工作量核定及津贴分配应适当高于校内教学,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工学结合实践的积极性。建立“双师型”职称评审优先制度,把具备“双师”素质要素列为专业课教师申报参评相应教师职称的重要条件。鼓励教师根据工学结合的需要,申报参评合作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职务任职资格,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评。

(作者单位:阳泉市卫生学校)

上一篇: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方案下一篇:乡镇企业服务年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