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及施工试验质量控制(精选11篇)
建筑工程由于涉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法律、法规对其原材料及施工质量控制做出了有别于一般商品的专门规定,为了便于施工、监理、业主掌握有关规定,在此将分散于各技术标准文件中的主要原材料及施工试验质量控制合格判定进行分类归纳,以供各方参照。
一、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以下简称进场)使用前除应由供应商提交相关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外,还应按工程设计要求、合同约定、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对规定的品种、参数,按一定的规则抽样检验,称为进场检验。
1、钢筋:钢筋进场检验以同牌号、同规格、同一出厂检验合格证不超过60t为一批,抽检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冷拉伸长率、弯曲性能四项指标;对有一、二级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进场检验某一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则应根据不同种类钢筋的抽样方法从同批钢材中再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该项目的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筋必须在监理见证下退货,并将相应记录归档备查。加倍取样复验合格的,属合格材料。
2、水泥:进场检验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抽检强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等指标。
当水泥初凝时间或安定性指标不符合有关标准时为废品,应在监理见证下退货,并将相应记录归档备查;终凝时间、细度不符合标准规定或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施工试验质量控制:
1、结构混凝土强度试件
1)标准养护试件
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的基本原则是:每一个工作班,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注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特殊部位、品种取样从其特殊规定。标养试件脱模后应在相对湿度>95%,温度(20±2)℃的条件下标准养护至28天龄期进行试验,一组三块试件,其强度代表值按下列规定确定:
a、取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b、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c、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无代表值,不参与验收批评定。
结构构件的标养混凝土强度合格与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每一个验收批中各组试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参建的各方有预警作用,但不是最终结论。
当验收批混凝土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5.0.6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a、经返工重做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b、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c、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d、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2)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
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对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其数量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用与结构实体相同的养护方法。当其龄期达到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所对应的等效龄期时进行试验。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取值规定与标养试件相同,结果宜乘1.10的折算系数。其合格评定及其后续验收流程与标准养护试件完全相同。
3)拆模试件:拆模试件强度仅作为控制施工进度用,不参与结构混凝土强度评定。
2、砂浆试件
砂浆试件取样按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取样一次。
建筑地面水泥砂浆强度试件,按每一层(或检验批)不应小于1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面积大于1000㎡时,每增加1000㎡应增做一组试件,剩余不足1000㎡的按1000㎡计。当配合比不同时,应相应制作不同试件。
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件。
砂浆强度应按验收批进行评定,配合比和原材料基本相同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划分为同一批。基础和主体(多、高层建筑按施工组织设计划定)各作为一个验收批。一个验收批的试件组数原则上不少于3组。
每批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同一验收批砂浆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件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
2)当同一验收批只有一组试件时,该组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d的试件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当砂浆强度验收批不符合要求时,同样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5.0.6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3、钢筋焊接及机械连接接头
凡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的受力钢筋均应有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其被连接母材质量检验结果均须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不合格的应改进工艺或更换焊工后重新送检。
不同形式的钢筋接头其力学性能检验应从外观检查合格的成品接头或制品中按批随机抽取试件分别作拉伸、弯曲或抗剪等检验,其批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凡钢筋牌号、直径及尺寸相同的焊接网和焊接骨架为同一验收批,且每300件为一批,一周内不足300件亦按一批。
2)闪光对焊以同一台班,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牌号、同直径的钢筋焊接接头作为一批,当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时,可在同一周内累计,若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则亦按一批。
3)钢筋电弧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以同牌号钢筋、同接头类型不大于300个接头为一批。在房屋结构中,按不超过二楼层中300个同牌号钢筋、同型式接头为一批,不足300个仍按一批。
4)钢筋电渣压力焊和钢筋气压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以同牌号钢筋不大于300个接头为一批;在房屋结构中,按不超过二楼层中300个同牌号钢筋接头为一批,不足300个仍按一批。
5)预埋件钢筋T型接头以300件同类型预埋件为一批。一周内连续焊接时,可以累计,不足300件时亦接一批。
6)钢筋机械连接以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不超过500个接头为一批,当现场检验连续10个验收批一次抽样合格率为100%,验收批的数量可为1000个接头(现场安装同一楼层不足500个或1000个接头时仍按一批)。
钢筋焊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制品(焊接骨架、焊接网片及预埋件等)力学性能各项目的检验结果判定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及《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要求。即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电弧焊接头、电渣压力焊接头、气压焊接头拉伸试验结果均应符合下列要求:
1)3个热轧钢筋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牌号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HRB400钢筋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570N/㎜2;
2)至少应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应呈延性断裂。
当达到上述2项要求时,应评定该批接头为抗拉强度合格。
当试验结果有2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或3个试件均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则一次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2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均小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应进行复验。
复验时,应再切取6个试件。复验结果,当仍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应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注:当接头试件虽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但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可按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之外,呈延性断裂同等对待。
闪光对焊接头、气压焊接头进行弯曲试验时,当试验结果弯至90°有2个或3个试件外侧(含焊缝和热影响区)未发生破裂,应评定该批接头弯曲试验合格。
当3个试件均发生破裂,则一次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当有2个试件发生破裂,应进行复验。
复验时,应再切取6个试件。复验结果,当有3个试件发生破裂时,应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注:当试件外侧横向裂纹宽度达到0.5㎜时,应认定已经破裂。
机械连接接头当3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要求时,该验收批评为合格。
如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复验中如仍有1个试件强度不符合,则该验收批评为不合格。
上述焊接及机械连接接头复验合格的应予验收;复验不合格的应返工重做,重新取样检验;或按设计单位正式出具的加固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三、其它质量控制措施:
建设部为加强建筑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样、材料的真实可靠,规定上述试件应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人员的见证下取样,并送至有资质的对外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1.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 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 层层落实责任制, 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 出现质量问题, 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 都要追究责任, 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 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 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 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 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 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 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3.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实践证明, 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 (即“三制”) ,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 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 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 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仅要看投标单位的资质, 更要着重其实际业绩和业务的管理。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杜绝层层转包, 主体工程不得分包, 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资质要求。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监管力度, 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4. 制定监理细则, 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物料计划, 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 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 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 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 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5. 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
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作严密审核, 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 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 不得进入工地。这样就避免了因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措施不落实、人力物力不到位或因质量安全措施不完善而仓促开工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部分, 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火在萌芽状态, 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 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 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 填报“报验申请单”, 报工程指挥部复验, 经复验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终验, 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 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另外, 质检人员全过程旁站监督, 监理工程师随时巡视工地, 主要部位、隐蔽工程、关键施工过程等实行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对工程质量问题, 推行“三不放过”的原则, 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接受经验教训不放过。施工单位及负责人要彻底查明原因, 提出积极措施及妥善处理意见, 并向项目监理部提出书面报告备案。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 继续进行观察、检测, 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 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6. 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1) 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 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 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 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 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 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4) 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 做到心中有数; (5) 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 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 要有专人进行复核, 防止偏差, 纠正错误, 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6) 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 都应抽样检查, 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以确保施工质量; (7) 技术档案: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 如实反映情况, 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 不可擅自修改、增补; (8) 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 尤其是隐蔽工程, 完成一项验收一项,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 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三、几点看法
1. 抓好施工质量监督
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 (1) 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 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 (2) 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 (3) 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4) 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2. 严禁转包
主体工程不能分包, 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 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 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 连责任都不明确了, 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 而在实际运作中, 是无人负责。
3. 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 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 单项工程单独记账, 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 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 可以拒付款。要对各项分部工程采用分项招标预算总价大包干的办法进行承包,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工程质量。
水利施工是复杂的过程, 需要多部门的配合, 从思想上、技术上、资金上、综合环境上引起高度重视, 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严格施工质量管理程序, 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水利施工的正常有效进行。
摘要: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 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 本文从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入手, 着重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并阐述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砖混;结构;建筑;施工
1.砖砌结构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
砖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是影响砌体强度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的砌体,当荷载作用时,砖在砌体中与砂浆接触的几个局部面积上,集中承受上部传下来的荷载,使其处于受弯、受剪和局部受压的复杂受力状态。由于砖的厚度小,且为受压脆性材料,其抗弯抗剪性能差,当砖处于受弯、受剪和局部受压状态时,容易造成提早开裂,使砖砌体丧失承载能力。在工地检查中,采用“百格网”法检查水平灰缝饱满度不低于80%即可。
1.2砖浇水湿润程度不够
砖在砌筑前浇水湿润是一道不可少的工序。砖浇湿后,灰缝中砂浆的水份不会很快被砖吸收.从而使砂浆强度正常地增长,并且增强了砖与砂浆间的粘结,还能使砂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从而便于操作,有利于保证砌体的砂浆密实饱满。但是,如果砖浇水过湿,或对砖现浇水现用,砖表面的水不能渗进砖内.滞留在砖面上形成水膜.使砌筑砂浆流动性增大,砌体内的砖产生滑动使砌体变形。墙面平整度不易控制,而且使清水墙墙面不能保持清洁。因此,对砖的含水率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而且还要规范浇水的方法。砖浇水湿润后的理想含水量为饱和含水率的2/3,约10%~15%。在工地检查中,以将砖砍断,其断面四周的饮水深度达到10~20mm即可。对砖浇水不应在使用时临时浇水,应提前1天浇水湿透。严禁干砖上墙。
1.3留搓接槎不符合要求
留槎的方法是否合理,接槎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砖墙的砌筑质量,即建筑物的整体性,对于抗震设防的建筑物更是一个关键问题。
砖砌体留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因砌砖不立皮数杆,先砌筑外墙4个墙角(立头角),再砌山墙和纵墙的墙身,这时就出现了留槎,而且普遍留的是直槎,不是斜槎。2)内外墙不同时砌筑已成普遍现象,且又留的是直槎,少数的还留阴槎。3)留设的斜槎不符台要求,有的只在墙身下面1m左右留斜槎,上面仍为直槎。4)留直槎时,也不按规范规定设置拉结钢筋:如采用冷拨钢丝作拉結筋;拉结钢筋长度不够,拉结筋的间距不保证;拉结筋的末端也不加工成弯钩等等。5)接槎质量马虎,接槎处砖不顺直砂浆也不饱满,有的几乎没有砂浆。
1.4组砌形式错误
砖砌体一般多是受压的,因此要考虑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砌体中的丁砖数量多,就能增强横向拉结力。错误的组砌形式、包心砌筑砖柱、多皮通缝等都会影响砌体的质量。有的工程砌砖随意组砌,许多砖柱采用包心砌法,并且内心还填以碎砖。由于随意组砌,碎砖又集中使用,因此在很多工程的墙体中出现多皮通缝,最多的达十多皮。
1.5砖和砂浆的强度不能保证
影响砖砌体的强度除有操作的因素外,主要取决干砖和砂浆的强度。因此对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墙体质量保证,首先要对砖和砂浆质量进行控制。近几年,有的工程在砖砌体施工前,对砖的强度不进行检验,砂浆不试配、不按配比配制。在发生事故后,才知道砖与砂浆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1.6构造柱夹层、断开
在七度地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中,纵横墙交接处需设置钢筋棍凝土构造柱,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构造柱周围的砖砌体需砌成马牙槎,使砖砌体能与构造柱衔接牢固形成整体。但现在却有不少施工人员在浇注构造柱混凝土前,不清理砌砖时落入构造柱中的砂浆或垃圾,致使构造柱出现夹层,甚至断开的情况。有的工程构造柱不对正贯通,层与层之间相互错位,构造柱与砌体没有加设拉结筋;砌体与构造柱的交接处也没有留马牙槎。致使设置的构造柱不仅不能起着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反而起着削弱作用。这种潜在的危险在遇有地震等外力的作用时,就会首先引起建筑物毁坏。
2.砖砌体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2.1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应用规范
要保证砖砌体的施工质量,就一定要严格地按“规范”的要求施工。如“规范”中对于临时间断留槎方法,构造柱的施工方法、水平灰缝的控制都有明确要求,但有些施工人员并不掌握和了解“规范”。有些队伍施工中出现先砌外墙、后砌内横墙、再砌内纵墙的“三步”砌筑法,就是没有真正掌握“规范”要领。因此要组织广大基层施工人员学习“规范”,使他们能够熟悉“规范”,并准确地应用。
2.2严格控制进场材料质量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配制砂浆的各种原材料质量、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3改进操作工艺,采用合适的砌筑方法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砌筑方法,从目前的施工情况来看,采用“三一”砌砖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这种砌筑方法只要砂浆稠度适当,一般是能使砂浆饱满度达到80%以上,而且竖缝也能挤进砂浆。能够较好地控制水平灰缝的饱满度。
2.4坚持和发扬传统的施工工艺
多年来砌体施工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设置皮数杆,随时吊靠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37cm砖墙两面挂线,当天搅拌砂浆当天用完,干砖不上墙等。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传统工艺对于水平灰缝厚度、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等指标可以有效的控制,应该继续采用。
2.5加强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检查
检查砌体使用的砖是否符合要求,砂浆是否经过试配和按配比配合。砌体临时间断处是否衔接牢固,构造柱是否有夹层与断柱情况,是否与砌体衔接牢固;组砌形式是否有严重缺陷(如包心砌筑砖柱)。对地震设防区的砖砌体更要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对砌筑质量差、不能保证砌体整体性与稳定性的,一定要进行处理。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办公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21573m2,地下建筑面积3824m2,建筑物总高49.2m,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基础类型:筏型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6,主体结构混凝土:内外剪力墙、梁、柱及现浇板均为C30。
2混凝土施工技术工艺
1)前期准备。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利用汽车泵接水平管进行浇捣。所有商品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提供,混凝土标号C40,抗渗S8,各个搅拌站在拌制商品混凝土时,统一使用同一种低水化热的水泥,同一种混凝土配合比,粉煤灰的掺量、品种、全部统一,确保到场的混凝土的一致性。混凝土浇捣前,在基坑边搭设临时混凝土浇筑总指挥台,对现场上的泵车、拌车供料及劳动力高度、馄凝土质量控制,浇捣方量统计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有条不紊的指挥控制。同时对现场泵车及馄凝土搅拌车进行统一编号,分清混凝土标号,做出标识,以利调度指挥。
2)混凝土拌制输送。在拌制时应尽可能集中拌制,有条件的可采用商品混凝土,
为了降低水化热,配制混凝土时宜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或沸石粉,以碱少水泥用量和改善混凑士的合易性。宜采用发热量较低的矿渣水泥来配制混凝土。当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浇筑时,可掺加泵送剂。每台泵车正式输送混凝土前,应配置1:2的水泥砂浆0.5m3作为润滑输送泵管作用,并在泵车试车正常后方可供料;每台泵车有专人操作,服从指挥台统一指挥,按前台要求放慢或加快泵送速度;在混凝土供应不上时,不能长时间的停止泵送,一般作间隔推动,防止泵管阻塞;泵车出料口出料时,混凝土不得对准墙柱插筋冲击,避免插筋位移。使用振动器人员全部戴绝缘手套,穿橡胶鞋,电箱要装漏电装置。
针对目前土建工程管理分包模式的存在以及分包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应该制定相关的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相关的标准对分包过程中各个承包方所分包的工程项目进行协调管理,加强操作规范性,充分明确各承包方的施工范围,准确记录整个工程的发包情况。充分落实工程中涉及到的各项责任,建立科学完备的工程管理体制,使分包模式更加规范化、合理化。规定在对工程进行分包时不能出现层级过多的问题,要在分包的情况下保证工程的完整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各分包方出现责任范围划分不清等其他不必要的问题。
3.2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
质量问题在土建工程中是很严重的.问题,质量问题也会引发出较多的安全事故,因此应该加强对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和管理时,应该把安全问题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施工人员施工作业标准性和规范性,如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穿戴专业的防护装备,同时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必须对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进行安全动员,讲解相关安全流程和要求,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对于具有长期性的土建工程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定期、不定期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充分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在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作业人员。
3.3保证质量的同时优化成本
企业进行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就成为了企业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企业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时就可以在增加本身利益的同时获得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控制工程成本就要求企业首先树立降低成本的意识,在各个施工环节中节省不必要的支出,同时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对各项工程以及每一项工程的各环节都进行严密的成本收益分析。但是企业在压缩成本时不能忽略必要的支出,从而影响到工程质量,对工程进行严密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既压缩成本又保证施工质量。
3.4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体系
对施工过程以及各方面都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土木建设工程应该建立完备的监督管理体制,时刻监督施工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且将监督检查体制中的责任落实到人,当工程出现问题时可以做到有责可追。同时也可以增加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更好地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同时要对建筑施工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检查,保障施工工艺的正确性。
3.5做好施工预案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具有长期性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的进度,保证在规定日期之前完成工程建设,但是一定要注意在要求施工进度的同时要严格关注工程质量,不能出现重进度轻质量的情况。这就要求施工方在对整个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施工时间和施工进度的把控具有预见性,留出一定的预留时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3.6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施工人员,因此一定要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的积极性,充分保障工程管理的顺畅以及良好的施工质量。
4结束语
土建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其进一步走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工程管理以及工程质量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也在不断的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解决,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完善各项制度体系,优化管理理念,土建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都会得到很大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沛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35(08):170+172.
1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意义
在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中, 土木工程是建筑施工的基础, 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相应的环境有着其各自的特点, 因而每一个施工工程的施工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供人们去遵循。
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 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能够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影响。因为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类突发事件, 这些影响因素将最终降低工程的质量。加强质量控制, 将会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其次, 严格的质量工程控制能够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如果连同一个工程的不同部门之间都不能完成协同合作, 那么工程的建筑质量将会无法保证。最后, 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发现施工中的各类质量问题, 并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对土木工程施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施工的最终质量, 所以, 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必须要全程监督好施工的各个环节, 消除各类施工的安全隐患, 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取及质量控制现状
施工材料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保障, 本应当给与其充分地肯定和保障, 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有很多需要值得注意的问题, 具体如下: ( 1) 材料的选取比较混乱。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应当严格遵循规范和设计要求, 对每一个阶段的施工和材料管理都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处置, 并指定专人进行采购, 确保采购高质量的施工材料。在我国现阶段, 材料的选取多是由业主单位决定的, 部分材料选取的合理性和使用要求, 难于保证工程质量, 最终容易导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各种质量问题。 ( 2) 管理的方法相对落后。由于施工材料在工程中一旦短缺, 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相关设施的质量,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好相关材料源源不断的供应, 不能因为材料的短缺而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为了更好的保证材料的供应问题, 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科学化的管理方式, 不能再向现如今的材料管理方式那样, 根本对材料的使用情况没有清晰明确的掌握情况,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统计、计算误差, 这都是一个正常施工单位不能犯下的严重错误, 这些错误的产生必将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 造成对人力财力的过度浪费。 ( 3) 施工制度的执行力较差。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 施工材料的管理应当具备一整套的规章体系, 比如建立专门的管理档案对专门材料的使用进行详细记录, 同时对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加以回收和妥善安置。但是在实际工程中, 很多单位的材料管理部门根本不会重视材料的管理, 相关操作人员马马虎虎了事, 根本不为工程大局考虑, 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账面信息严重不符合。在施工场地, 施工材料随处乱放, 没有专人进行爱护和管理, 长期以往, 相关材料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工程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都无法保障, 同时还加大了工程的成本。 ( 4) 相应的管理人才缺失。在施工过程的材料管理中, 企业没有设定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现有的管理人员选取比较随意, 其根本就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才能, 这从根本上说是领导层对材料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的。现有的管理人员只能完成简单的清点数目工作, 甚至连这项工作也不能保证其准确性, 还有的施工现场, 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 其通常会将施工材料拿去变卖, 以供私用。这些状况的发生必将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所以, 在材料管理中, 加强专业人才的选取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3 土木工程施工中对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有效举措
材料的选取和有效管理贯穿施工的全过程, 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的使用, 还包括施工结束后对材料的回收以及管理。要做好这项工作其实难度较大, 关键是要得到上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和支持。为了更好的做足材料的选取和管理工作, 我们就经常遇见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1) 安排专人进行采购。在材料的选购阶段, 企业内部必须成立相应的采购部门。挑选可靠、稳重的专门人员去进行材料的选购。这是做好材料质量控制的首要步骤, 专人负责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材料的质量以及合理的价格, 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为企业节约施工成本。 ( 2)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伴随着社会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关技术的确切运用, 信息化管理也已经逐步应用到材料的管理过程中。对材料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操作起来渐变快捷, 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操作的易行性。在我们进行土木工程的实际操作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诸如信息化材料管理的问题, 应用此方法对材料进行管理能够迅速掌握材料的基本情况, 方便公司将其调配于各个工程项目, 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确保施工企业工程进度以及总成本的控制。此外, 信息化管理还能够避免因材料不足导致的无法施工现象, 及时发现材料短缺现象并及时进行修正。 ( 3)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材料管理制度和相关体系。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原材料, 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建设工程的质量。因此, 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和检测, 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机制, 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的培养和宣教, 从而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质量。材料作为土木工程的实体, 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具体操作中, 要明确规范材料管理所有相关工作的流程、相关人员的职责、相关的规范细节, 尽量做到事先监管与事后管理, 这才能控制材料方面出现的不良行为。 ( 4) 加强材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整个施工项目管理中, 我们除了对相关的材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理论培训和学习以外, 还要注重其自身素质的培养, 因为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避免材料管理中的种种弊端, 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另外, 还要对材料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 指导他们切实掌握材料管理的重点和相关技巧。与此同时, 还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通过相关检查和比赛不断地去检验其学习情况, 对材料管理情况随时进行抽查, 及时淘汰不合格人员, 保证材料管理队伍的高效性。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让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 确保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
4 总结
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材料的管理及其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环节, 只有配备专门的高素质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材料管理工作制度, 才能为土木工程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使用功能和寿命。因此, 在具体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明确土木工程的材料选择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研究并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 才能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星亮.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科技与创新, 2014.
[2]崔志岩.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3]蔡洋.浅析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门窗, 2014.
[4]李燕山.浅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硅谷, 2014.
[5]葛群.浅析房屋土木工程施工中原材料质量监控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7) .
[6]闵岚.浅析土木工程材料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1 (12) .
【摘 要】光伏电站是利用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电网输电的一种新型绿色能源项目,这种光伏电站的应用已经成为今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确保光伏电站的构建施工质量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光伏电站施工建设过程中比较核心的支架基础施工、支架安装、组件安装三个环节探讨了相应工序施工工艺,尤其是针对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今后光伏电站施工建设水平。
【关键词】光伏电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引言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当前电力资源的生产主要就是依靠水利发电以及火力发电来实现,尤其是火力发电,更是当前发电厂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是比较大的,进而也就需要进行优化。针对电力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和完善除了要切实提升火力发电厂自身的运行效率,降低浪费问题的产生之外,还需要重点从新型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入手,比如对于光伏電站的投产应用就具备着较强的实效性,值得在电力系统中高度重视。促使光伏电站有效应用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需要确保相应的施工构建可靠性,尤其是对于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施工工序及其核心要点,必须要重点把关,逐步提升其操作的标准化,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
一、支架基础施工工艺
对于光伏电站的施工建设工作来说,基础结构的施工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于支架基础的构建,其直接关系到整个光伏电站的运行稳定性,能够避免后续工作中出现较大的麻烦和外界环境损坏问题。当前支架基础的施工处理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分多种型式,在南方沼泽地一般是采用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处理方式进行,这种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处理的应用也确实能够有效保障支架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应用的质量效果,必须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重点把关和控制:
(一)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
对于支架基础施工处理中混凝土预制管桩的运用来说,首先确保其各类施工材料的可靠性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基础条件所在。围绕着混凝土预制管桩的施工操作来说,其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应该从钢件以及混凝土两个方面进行把关。
1.钢件质量控制。
钢件是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处理中极为关键的一类基本原材料,这种钢件的质量控制工作也就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钢件质量的控制首先需要针对其外表进行详细检查分析,了解钢件表面是否平整,不存在任何不利于施工质量的因素,对于钢件表面存在裂纹的材料予以处理,保障其能够符合于后续焊接或者是绑扎应用的质量需求;此外,还需要针对施工中应用到的一些预应力钢筋进行重点探究,切实提升预应力钢筋的各项参数指标试验检测效果,保障其能够在后续应用中达到理想的承受效果;最后,对于混凝土预制管桩应用中存在的桩头钢套箍材料来说,同样需要重点加强控制力度,对于存在明显凹陷的材料进行严格处理,避免其出现在施工现场中,一般其凹陷的控制参数应该在10mm以下。
2.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材料必然是支架基础施工操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原材料,其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同样也极为突出。围绕着混凝土材料的具体配置和应用环节来说,首先应该针对各类混凝土配置所需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审查,确保水泥、骨料以及添加剂等各类原材料具备理想的质量基础条件;其次,还需要针对相应的配置比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各类原材料之间的配置比例能够满足于后续混凝土材料施工建设应用的需求,尤其是在水泥材料的添加数量方面,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针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分析混凝土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于相关需求,不仅仅需要检查混凝土施工材料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蜂窝、麻面等问题,还需要针对其收缩属性以及稳定性等进行严格试验检测,保障其应用价值能够在施工中得到呈现。
(二)严格把关桩体各参数
对于混凝土预制管桩的具体施工应用来说,同样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各个参数指标的严格控制,比如对于桩长就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环境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其出现较大的偏差,一般其偏差允许在标准桩长0.4%上下浮动;而对于壁厚同样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一般壁厚的要求是尽可能保障其避免低于某一标准厚度值,其许可范围在5mm以下;为了保障预制管桩的应用效果,还需要确保其相应的桩体弯曲度满足于施工需求,避免出现严重弯曲现象。这种参数的严格控制除了要针对相关预制管桩进行质量控制之外,还需要从施工现场勘查入手,不断提升对于施工现场的认识程度,保障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规范支架基础施工工艺
1.支架基础施工流程。
对于光伏电站支架基础施工处理操作来说,为了提升其操作效率和质量水平,必须要首先明确相应的施工基本流程,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处理才能够提升其最终的施工质量,其一般操作分为以下几步,首先需要确保桩机调试以及作用位置的可靠性,其次,将预制管桩进行有效吊装,确保吊装的准确性,然后采用锤击方式进行沉桩,锤击到标准位置检查无误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处理。
2.把握施工处理细节。
对于支架基础施工处理操作来说,为了提升其施工质量控制效果,还需要从一些施工处理细节入手进行严格控制,这种施工处理细节中比较关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施工对象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对于桩体施打过程,更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倾斜或者是回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到后续的施工处理效果;其次,针对每一项施工处理操作都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且进行归档整理,保障各个施工处理操作均具备理想的可查性;再次,对于施工处理中的相关参数控制更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保障相应的桩体所处位置以及相关深度满足于设计方案以及施工目的的需求,避免出现任何的施工质量缺陷;最后,对于施工处理中的外界环境同样需要做好密切关注,尽可能降低外界环境中各个不良影响因素的干扰,保障其施工的流畅性。
二、支架安装施工工艺
对于光伏电站的具体构建过程来说,相应的支架安装施工处理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支架安装施工工艺要想得到较好的质量保障效果,就必须要重点针对相应的支架安装准确性以及紧固度进行严格把关,这也是衡量其施工质量效果的关键指标,需要在整个支架安装处理中引起足够的关注。具体到支架安装施工处理操作过程中来看,为了提升其整体安装质量效果,必须要重点把握好支架立柱、支架主梁以及支架横梁、次梁的安装控制。
(一)支架立柱的安装
支架立柱的安装关系到整个支架的稳定性效果,其安装操作应该从标准化和处理效果两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于和基础结构相连的关键部位,更是需要采取恰当的螺栓或者是其它一些连接方式进行处理,保障其连接的紧固性,避免支架立柱出现偏斜或者是不稳定问题。此外,对于支架立柱数量的有效设计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这一点也应该和基础结构中的预埋件进行协调处理,避免其出现矛盾和冲突。针对支架立柱安装质量进行检查控制主要就是分析其垂直度、水平度是否符合于相关标准的要求,一般垂直度要求偏差应该在±1mm范围内,而水平度则要求其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如此才能够保障其最终的安装质量效果。
(二)支架主梁的安装
对于支架安装中的主梁结构来说,则同样需要保障其准确性和牢固性,也需要针对具体的螺栓固定方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固定效果,并且因为这一主梁结构的安装还和后续的操作程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更加需要严把质量关,切实提升操作的规范性。在支架主梁安装操作过程中,可以结合支柱螺栓长孔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主梁的应用可靠性,保障整个支架的稳定性。从具体的参数控制方面来看,这种支架主梁的偏差值应该控制在±2mm以内。
(三)横梁和次梁的安装
对于横梁和次梁的安装质量控制需要根据主梁的具体施工处理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于相关连接处理,更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保障光伏组件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在横梁和次梁的安装控制中,其在水平度以及平行度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严格的限定,需要保障相应的安装处理结果能够满足于支架安装的基本规范需求,避免出现较大偏差问题。
三、组件安装施工工艺
对于光伏电站中的具体组件安装操作来说,其是在支架安装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操作,确保光伏板能够在支架上得到较为准确的固定,进而保障其能够在后续的施工处理中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光伏板安装处理中,一般要求其平整度必须要符合相关要求,并且还需要保障相应的螺栓固定效果,避免其出现松动等问题,在牢固性方面给予较强的保障效果。在安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保障光伏板安装具备理想的保护效果,避免其出现破损问题。
基于当前组件安装处理操作来说,光伏板和钢架的有效安装处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安装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最终整个光伏电站的运行效果,该方面的处理操作一般采用螺纹结构的拧紧方式进行,很少采用焊接方式,如此也就能够提升其安装效率,并且在安装的可靠性方面也具备着理想效果,还能够确保安装完成后的美观性,施工现场的操作也较为简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光伏电站的施工建设来说,要想保障其最终的施工处理效果,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促使其能够在后续应用中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就需要重点围绕着支架基础施工工艺、支架安装施工工艺以及组件安装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关,基于其中存在的各个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全面分析,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可鹏飞,王永辉,王春艳,岳倩.基于精益思想的光伏电站工程施工管理改善[J].自动化应用,2016,02:65-66+70.
[2]唐金平,張伟荣,郑峰,范辉.规范主要环节质量控制实现光伏电站投资效益目标[J].太阳能,2016,01:5-9+18.
[3]何文俊,郑少平,周于程.光伏电站支架基础型式对比分析及选型探讨[J].太阳能,2016,01:26-32.
[4]余祖良,陈魁.光伏电站方阵基础的施工方法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09:123-125.
[5]赵京红.山地光伏发电站建设土建质量控制要点[J].价值工程,2014,35:41-42.
[6]雷咸道,杨振峰,帅争峰.并网光伏电站土建及安装调试工程要点浅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155.
1.1土料的选择和开采
土料的选择和开采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它是工程的根本,是工程的根基。在满足堤防的防渗要求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地满足就地取材的条件,以尽可能地节约工程的成本。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机械挖掘置换的方法,将优质土壤置换成软弱土壤,以使得填土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沉降量。具体做法是:用挖掘机对软土地基进行开挖,直到挖到合格的土壤位置,然后将已选择好的砂砾料逐层填充进去并进行分层碾压即可。这一施工过程相对比较容易,但却是极其重要的工程。
1.2堤防堤身填筑技术的要求
在进行筑堤之前,应当对堤基进行清理,包含对堤身、铺盖和压在基面的清理,将堤基范围内的淤泥和腐殖土以及不合格的土壤和杂草、树根等清理干净,以确保进行分层碾压工作时的顺利进行和保证碾压工作的质量。堤防填筑采用的是后推法进行施工,当把施工材料卸载之后,由推土机将施工材料分层推入堤基中,每层铺土厚度要达到40cm,将施工材料铺设到堤防边缘的时候,应当将铺设的范围超出施工样图设计边线的30cm,以避免土方情况的发生对铺设工作造成的影响。另外,在对堤身全断面填筑完毕之后,还需要对堤防施工中的修坡进行处理,在对修坡进行处理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因为修坡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坝顶高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以及堤防是否达到应有的防洪能力。
1.3注意铺料作业的技术和要求
铺料要求做到均匀和平整。在进行铺料施工之前,要将已经压实的压光面层进行抛毛处理,保证其含水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层铺料的厚度和土块直径也有限制,必须通过实地的测量选择合适的尺寸进行施工。铺料也不能够与砂砾料或者其他透水材料和黏性土料相互混合,不然会影响铺料的整体质量。在用砂砾料进行分层填铺的时候还应注意其铺设的厚度,不能够超过30~35cm,铺料到地方边缘时要适当地将铺料超出设计边线以外。
1.4注意压实工作的要求
在进行压实工作之前,要先做好碾压试验,以确保碾压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碾压质量。在碾压试验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记录好每块、每遍碾压的时间;其次应注意从堤基开始,每碾压完一遍都应对实验小块用环刀取样进行压实度测量;再次还应对碾压后的土料厚度进行测量;最后要注意碾压实验的周期是碾压的前后,按照原来的碾压路线返回再碾压一遍是碾压的一个周期,做好试验的记录和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
2堤防工程中应注意的施工方法和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方式
在进行堤防施工的时候,要选择好相应的施工方法,合理的施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选择好相应的施工方法之后,还应对施工质量加以控制。施工的结果就是保证施工的质量,这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
2.1堤防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1压实度的实验
我们所依据的设计压实度是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确定的94%;施工过程中含水量的控制也是根据实验时所得到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的。
2.1.2施工过程
土料施工的压实度是通过实验数据所得到的,是根据土场多组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击实实验所得的,而施工含水量也是根据土样取样实验得出的数据。
2.2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影响因素
2.2.1含水量的变化会对压实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在实验中可以得到土壤的含水量数值,但是在具体的施工现场,土壤的含水量是不确定因素,是变化的。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取最优的含水量的一个估量作为实际操作的参考数据,以保证施工质量。
2.2.2现场含水量的不均匀也会对现场压实度的质量控制造成影响。
压实度的质量控制要求含水量的固定值,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会对压实度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场的土料大多数是呈现粒状的,在碾压前后增加或者减少含水量主要限于土团的表面,因而击实曲线不能够反映土壤的真实击实特性,故而会对现场压实度的质量控制造成一定的影响。
2.2.3施工的土壤结构也会对压实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进行具体施工之前,我们先进行相应的实验,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施工的质量,虽然用于实验的土壤取样是多方面的,但是却依旧不能涉及到工程现场的所有土样样式。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土壤结构对压实度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黄河防洪工程的施工土场往往是一层淤泥一层沙子,并且沙土厚度很大,没有办法进行土料的调配,这就与室内实验时的土样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别。根据室内对施工土料填筑式样与室外实验土样进行了抗剪强度、压缩试验的多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我们能够发现,抗剪强度的摩擦角值仅仅只是土料试样的90%,c值也仅仅是土料试样的60%,这些差距会直接影响施工工程的质量。
2.2.4施工干密度和室内试验控制干密度之间存在的差别也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使压实度达到设计时的要求,往往需要将压实度的平均干密度提高0.04~0.05g/cm3,这是施工质量所提出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按照这样的一个标准进行,那么会导致压缩变形的大量变化,最终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在这一点上,进行实验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进去的因素。
2.2.5土料的黏粒含量不均匀也会对设计密度造成影响。
在堤防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土料的来源不同,土料的颗粒和黏度也不同,这样就导致实际施工中击实干密度和实验时所得出的击实干密度不同,而在具体施工中所依据的是实验时所得到的干密度,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的压实度造成影响,进一步影响到施工工程的质量。
3结语
一、工程冬季施工管理措施
(一)、冬季施工准备工作事项
在进行冬季工程之前,首先要对施工的图纸进行复核,对其与冬季施工的硬性要求的匹配程度要有明确的认知。由于工程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难免因为运输距离远和运输条件差造成物资的损耗,所以在冬季施工之前要对与施工相关的物资进行适度的储备,以免因为季节变更造成施工缓滞。在冬季施工之前,有关部门要对涉及测试温度、保温的工作人员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让他们对于自身工作范围内的相关知识深入掌握,并且明确各人的职责。工程管理部门应该指派专业人员对于冬季每天的气温进行测量并且记录,认真收看天气预报,做好应对因寒流等问题造成的物资损失。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要根据工程计划提前对施工机具、保温材料和施工用料进行宏观调控。要对工程施工现场建设的临时供水做好防冻的工作,以防蓄水池因结冰造成结冰进而影响施工。
(二)、冬季施工过程注意事项
要对冬季施工时需要的混凝土和沙子等具体的施工需要用到的材料进行试验,针对天气的影响而适度的更改混合比。冬季因为天气原因容易造成打滑现象,所以我们要做好冬季防滑工作,一方面要在运输车辆上配置防滑链,而另一方面则要尽量的清除路面上的冰雪。要积极的检查马路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大雪过后路面易出现松动下沉现象,遇到应该及时加固。施工过程中会经常接触到热水,此时防止烫伤便显得极为重要。火灾的发生对于施工现场有些极大的威胁,如果现场有明火,则应该立即向公安机关申请,并严加还管理。同时采取相关的防火措施,严防火灾的发生。有关部门还要对电源开关等电设备进行专人专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电源安全。
(三)、冬季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从施工设备冷却液来讲,可以用抗冻冷却液来代替。对于油动设备而言,需要采取有效且可靠的防冻手段,因此应该尽量采用电泳设备。施工现场中有各种外露管线,其中输水等管线有冻结的风险,所以通过包扎保温材料来达到保温效果。灌浆施工、混凝土浇筑等现场作业面,可以通过搭设排架,拉防风布,设置碘钨灯等方法来提高作业面温度。现场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施工质量,应该向他们发放御寒、保暖用品。施工道路上若有结冰或积雪现象,则应即使清理,同时也应该扩大道路转变半径,以及在路面上铺撒防滑材料。
二、工程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质检和测温需知
在混凝土冬期的工程施工时,除了按最基本的常规施工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外,着重检查以下几点:①对外加剂本身质量以及掺量进行重点检查。②混凝土在出模时、浇注后、硬化时的温度。③注意水加热时的温度和加入后进行搅拌时的温度。④室外空气温度及周围环境温度每昼夜测量四次。⑤在采用蓄热法养护时,混凝土温度的测量养护期间每昼夜测量四次。⑥每工作班至少测量四到五次水的温度和混凝土出模时的温度。⑦混凝土的温度测量按照以下几点要求进行:a.把全部孔点编号进行测量,并绘制布置图,将测量的结果写入正式记录。b.测温时,将温度表与外界气温作妥善隔离,用软木或其他保温物在孔口四周将其塞住,温度计在测温孔内留置三分钟以上时间后读数。c.在易于散热的部位布置测温孔,厚大结构应分别在表面及内部设置。d.测温人员同时检查覆盖保温情况,并了解结构浇注日期、温度、养护期限等,若发现混凝土温度有过高或过低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
(二)、冬季混凝土质量控制
由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冬季天气的不确定性,对于施工中的气温、工程特征以及施工现场又多了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同时,加强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在冬季需要浇注的工程材料要保持其不被受冻,可以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来尽可能的提高其耐冻能力。必须要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中的专人配置制度,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配比量。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时其温度尽量保持在5℃以上,要在混凝土浇注之前要提前的清除设备上的污垢。在混凝土的运输中,要注意热量的保持。泥的设计剂量可以比在实验过程中确定的比例稍微多些,以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系统误差,但是不应该超过0.5%,除了要使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要求外对于每日的.实际用水泥量、实际工程量、计划外使用量都要有及时的反馈与汇总,确保做到记录与操作的一致性。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温度情况适度的更改施工计划。冬季施工需要的混凝土尽量可以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来缩短养护的时间。为了减少冻害,可以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极大程度的进行缩减。混凝土在进行搅拌的时候要注意各材料的混合比例以及混合的温度,加热时可以将水加热到,但是一定要注意,混凝土不能与80℃以上的高温水进行表面接触,在投料时要注意顺序问题,要先加入热水,再加入水泥。
三、小结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施工质量控制;创新策略
伴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借此机会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也有了很好的发展和创新,创新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也在逐渐的发展和完善,而建筑行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就一定要强化建筑施工管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作为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样的施工质量控制也是建筑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也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的行业形象。本文就逐一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管理上的每一个方面,以下就是对问题的分析。
(一)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
目前,我国很多的建筑企业都是采用的是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而这种管理体制是利用施工单位采取分包的形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缺陷就在于很难明确相关责任和工作的范围,这样很容易造成管辖上的漏洞和工程程序上的混乱。将会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协调变得更加复杂,在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难度。在另外一方面,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上,一些建筑施工人员没有和负责人都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这样给工程协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不便。
(二)施工技术上处理不当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工程建筑管理的施工技术带来很大的进步,其中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提高也是一个很好的益处。从目前来说,建筑工程管理的施工技术中各个方面由于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由于自身对特定空间和时间的要求不同往往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在另外一方面,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的技术要求,而一些建筑企业还是利用传统的作业模式,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还是占用很多的比例。而在施工人员的素质上,很多的施工人员很多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对施工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而且很多的建筑企业还是没有采用更加先进的现代化机械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的质量水准。
(三)在施工质量的监督体系方面
质量监督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中核心的环节。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但是,由于在质量监督体制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会经常出现全责不分明的现象出现,从而导致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强或者是处于无人监管的现象出现,而有些建筑商为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对施工的质量大打折扣,让质量监管部门形同虚设,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2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工程管理方面,还要不断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配置,在另外一方面,建筑企业领导者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發,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采用有效的措施。
(一)不断加强建筑工程各项工作的协调能力
由于在很多的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从全局出发,不断对建筑工程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对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协同作业,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区域,努力协调好材料供应和人际关系以及工程程序和技术交流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建筑工程的领导者要建立更为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进度管理机构,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分包时,不能过度肢解有关的工程项目,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水准,给工程项目的协调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要建立严密的协调监控体系,并对工程的项目进行科学理性地分析和控制,尽量避免个人的独断专行给工程项目带来的麻烦,强调建筑工程组织和程序的严谨性,从而减少个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误差。
(二)不断加强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控制
一个有序的工程成本控制体系是可以实现我国建筑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手段,同时也是有效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份额的保证。首先,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将成本管理观念渗透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另外还要不断建立起定期的成本预算比较分析,并定期对单位工程的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始终确保建筑企业保证处于一个盈利的状态,最后要结合建筑企业具体的情况来建立相关的企业定额支出,保证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或者是施工质量时做到心中有数。
(三)建立更为科学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就必须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这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的策略之一,一方面,施工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也就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处理原则,让每个细节都落实到实处,并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的安全性检查,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进行严格检查,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及工程合同的签订等一系列要求,并对其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实施,这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组成一个更为严密的、相互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的和谐整体,不断推动建筑工程朝向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四)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施工方法的改进
施工人员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基础,无论是领导者的管理能力还是决策能力,都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道德品质,从而做到树立顾客之上的原则,同时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企业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施工方法上,要对施工设计和技术方案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这些施工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并结合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制定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对施工工艺和设计以及操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考虑,从各个方面确保工程项目的实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强化建筑施工管理以便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当前每个建筑施工单位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而,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充分地调动其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并从事后控制模式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结合防治的施工管理模式,强化建筑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培训,不断更新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并不断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只有创建健全的制度体系,才能强化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并实现建筑单位经济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邓泽永.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4(17).
[2]张书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
1.1 影响因素多
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受项目决策、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还受到气候、地理、地区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1.2 质量波动大
工程项目无法根据固定的生产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而且一般在露天环境下生产,无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质量波动大。
1.3 质量隐蔽性
生产过程中上一工序的生产结果为下一工序所掩盖,产生隐蔽工程,导致工程项目竣工后的终检验收带有一定的困难。应该及时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并加强对工序的质量管理,不能在事后仅凭经验直觉判断。
1.4 终检的局限性
建筑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依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或将产品拆卸、解体来检查其内在的质量,或对不合格零部件进行更换。而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因此,工程项目的终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工程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1.5 约束因素多
质量、投资、进度控制是工程的三大目标控制,相互制约又相互统一,项目的质量不是独立的,它受投资和进度的影响,所以在控制项目质量时,一定要考虑投资和进度对质量的影响。
2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2.1 事前控制的方法
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企业不能“以包代管”,应坚持对分包方的资质、项目经理、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坚持工种按规定持证上岗。项目经理应做好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认真组织制定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择优录用劳务队伍,合理组织项目管理班子,严格考核,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
2.1.1 审核有关技术文件
项目经理对施工企业与业主提供的工程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有:(1)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3)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5)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6)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7)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8)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9)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2.1.2 审核分包商的资质
总承包单位在选择分包单位时,应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经监理工程师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确认其施工队伍的技术资质、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要求后,才能签订分包合同。对于不合格的人员,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撤换,或经培训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才能进场施工。分包单位应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分包工程质量承担连带责任。督促承包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业主应检查监理组是否在开工前督促承包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自检验收制度,监理是否认真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分包单位资质,是否对重要工作及持证岗位的上岗操作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2.2 事中控制
2.2.1 PMRC方法的运用
施工阶段是指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这一阶段历时长,情况错综复杂,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需要有一套规范的可操作方法。“PMRC”实际上是根据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的“PMRC”理论在业主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方法。“PMRC”质量控制环的含义如下:P即业主制定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计划;M即实施质量监控,一是业主的质量监督部门对内部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监控,如业主工程师对质量控制程序的执行,二是业主专业工程师检查监理工作质量(如监理工程师旁站、巡视、现场监督、检查和测试等),检查施工单位工作质量等;R即向本公司有关部门报告质检结果和有关工程质量信息;C即纠偏行动。业主发现质量偏差,发出纠正质量指令(一般由监理单位发出),并监督其实施。“PMRC”的四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前进的,并且上一环的完成是下一环得以进行的基础和依据,只有认真按质量环操作,才可以预防或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质工程的目标。
2.2.2 现场质量检查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几点。(1)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2)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3)隐蔽工程检查。凡是隐蔽工程均应经检查认证等。此外,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旁站或追踪检查。当前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三种。(1)目测法。其手段可归纳为看、摸、敲、照四个字。看,就是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外观目测;摸,就是手感检查,主要用于装饰工程的某些检查项目;敲,是运用工具进行音感检查,对地面工程、装饰工程中的水磨石、面砖、锦砖和大理石贴面等,均应进行敲击检查,通过声音的虚实确定有无空鼓,还可根据声音的清脆和沉闷,判定其实属于面层空鼓还是底层空鼓;照,对于难以看到或光线较暗的部位,可采用镜子反射或灯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检查,比如用灯光照射检查内墙粉刷得是否光滑、是否均匀等。(2)实测法。就是通过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进行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实测检查法的手段,也可归纳为靠、吊、量、套四个字。靠,是用直尺、塞尺检查墙面、地面、屋面的平整度;吊,是用托线板以线锤吊线检查垂直度;量,是用测量工具和计量仪表等检查断面尺寸、轴线、标高、湿度、温度等的偏差;套,是以方尺套方,辅以塞尺检查,如对阴阳角的方正、踢脚线的垂直度、预制构件的方正等项目的检查,对门窗口及构配件的对角线检查。(3)试验检查。指必须通过试验手段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如地基和预制楼板的静载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对钢结构进行稳定性试验,确定其是否产生失稳现象;对钢筋和焊接头进行拉力试验,检验焊接的质量、水泥强度试验、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试验、混凝土和砌体强度回弹试验等。
2.2.3 工序质量控制的实施
(1)制定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或工作流程、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度。
(2)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各种可能因素,从中找出对工序质量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主要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并进行主动地预防性控制,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3)设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及重点控制内容,并进行质量预控。通过对工序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确定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对策,进行预控。
(4)分解主要工序,对工序活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控制。进行工序分解,细化工序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办法。工序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本元素,为此,业主首先应将主要分项工程进行工序分解,并以表格化的形式进行固定。同时,业主应监督检查监理人员是否通过现场巡视、旁站监督等方式,对工序的整个活动过程实施连续的动态跟踪控制,如发现工序活动出现异常状态,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排除或纠正,以保证工序活动过程处于正常、稳定的受控状态。
2.2.4 质量缺陷的处理
为了消除常见的建筑质量缺陷,达到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各项功能的要求,并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业主工程师首先应对出现质量缺陷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检查监理所作的缺陷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即是否对质量缺陷出现的时间、地点、部位有一个清晰的记录,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用因果分析图及分层法等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案或建议。业主监督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拟订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审查,提出专业建议,并监督其执行。质量缺陷或质量问题经监理工程师重新验收合格并报经业主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任何质量问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完毕,不允许留下一点隐患。
2.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应分为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基本完成后,监理组即专门组织业主工程师、设计代表、各有关承包商以及监理组的各专业人员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进行预验收。预验收的重点是根据“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而设置的质量验收点,比如检查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各使用部位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和业主要求、是否有漏项、各工种或各专业单位交界接合面的收头情况以及设备的使用和运转情况等。检查的方式是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记录,并指明给相应的承包商。检查结束后,召开专题会,讨论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确定整改期限,并由检查各方签字确认。在整改期限来临时,再行组织各有关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直至其达到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在检查承包商的实物质量的同时,监理组还安排专人对承包商提供的一整套质量保证资料进行认真审阅,发现问题也一并向承包商指出,同时明确最后的整改时间,尽可能减少现场遗留问题。通过预验收,加强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整体质量情况的把握,为监理工程师编写施工质量监理评估报告提供依据,也为整个工程顺利竣工验收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要注重过程质量控制,把质量管理的关注焦点从事后的检查转移到事前的策划和过程控制上来。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项目按预定的质量目标运行,从而达到对项目质量的科学管理。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特性,分析其控制原则与各个阶段的控制原理,并提出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施骞,胡文发.工程质量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魏连雨.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05.
[3]张永清,贾双盈.用模糊线性规划进行公路建设投资决策[J].山西交通科技,2001,(5).
【建筑工程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及施工试验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论文07-18
浅谈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地下室防水控制措施10-28
浅析建筑施工存在的质量隐患及预防措施05-26
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浅析06-29
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论文11-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06-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篇07-06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及对策探析论文10-1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书10-14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标准及取样方法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