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控制会议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质量控制会议(推荐9篇)

医疗质量控制会议 篇1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2016年第二季度)会议时间:2016年4月15日 会议地点: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赵向忠

高世荣(外)

李富荣

李立宪

蔚秀荣

缑存满

王福仁

刘爱平

赵玉峰

冯丽

王成 贾树梅

张文锦

高世荣(内)

马舜芳

马继

王新平

曹安

会议内容:

一、会议首先由医务科科长和药事办主任汇报第一季度全院医疗质量控制情况。

(1)部分科室的医疗文书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与首次病程记录相同者多),术前讨论记录不规范上,打印病历常有出错现象。

(2)抗菌素应用,部分科室未严格掌握指征,存在滥用抗菌素情况。(3)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甚至有个别医师未书写。

二、业务副院长高世荣针对目前出现的医疗质量共性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原因分析:

导致医疗安全事件的原因很多,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还有医疗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忽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所以科主任一定要把安全管理作为科室管理极其重要的内容来抓,狠抓核心制度的执行,狠抓工作规范的落实;

二是医疗服务不够细致,医患沟通不到位,所以要严格按规范来开展诊疗活动,注重每一个医疗环节,做好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沟通一定要耐心、细致、到位;

三是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不够,所以我们各个科室(特别是急诊科、儿科等)都要认真分析、总结,寻找出医疗环节上的薄弱点,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在交接班时一定要实现无缝对接,科主任对科内的每一个重危病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都要亲自参与抢救,对重危病人抢救时人员、措施一定要及时跟进;

四是对事件反应不敏感,应对不及时,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保持警觉,对一些纠纷的苗头要高度敏感,科主任要在第一时间介入,摸清情况,做好补救措施,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控制局面,绝不能使事态激化。整改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督查力度,严格把好执业准入关,使各级医务人员自觉依法行医,依法执业。

2、加强各类质量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医疗质量,做到诊断有标准,治疗有依据,从而达到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之目的。

3、加强各类文书的书写训练工作,以提高病案质量,规范门诊病历书写工作。

医疗质量控制会议 篇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医院建设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被引进医院,不仅在技术、数量和质量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而且在性能上也逐步向多功能、多参数、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和物质保障,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医疗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提高医院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结果的有效性,是医院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着重探讨设备质量控制的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 充分认识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意义

医疗设备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的各个学科,在给医院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医院医学工程科不仅要搞好设备的维修工作,而且需要做好设备从购进验收、使用、维护、计量到报废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以保障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生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的诊断治疗设备服务于各类患者,可降低诊断难度,避免误诊发生。而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就成为患者生命安全和疾病治疗、康复的重要保证,这也是目前各级医院非常重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原因。各级主管部门通过加强对临床操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对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和质控检测的力度来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防止因操作失误和设备安全隐患造成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2 认真找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医疗设备的数量快速增加和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因医疗设备质量问题引起的医疗事故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欧美国家因医疗设备造成人身伤害的投诉占医疗投诉量的30%,我国医疗伤害中医疗设备问题占17%。2012年,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对全国6个省市的56家三级医院、43家二级医院的6种临床风险高的医疗设备进行质量评估,总不合格率>73%[1]。

造成医疗设备总体不合格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1)我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发展较晚,基础较薄弱,有关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标准、制度和法规不健全。尽管国家和军队有了一些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方面的条例,但缺少针对性的标准,有的还照搬国外现有经验开展质控管理,创新力度不够,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权威性、政策性和法规性的支持。(2)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医院管理层只重视临床工作的门诊量、住院量和手术量,认为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只要将形式做足,让人抓不住“把柄”就可以不投入,只做表面文章,使得医院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工作力度不大,相关人员质控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执行检测制度不坚决,造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滞后。(3)缺乏负责质量控制的工程技术人员。虽然我国大中小型医院都设置了设备科(医学工程科)或药械科,但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缺乏。有的医院没有专职的检测人员和质量控制经费,无法增加新的检测标准设备和扩大检测范围,致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3 切实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

3.1 强化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意识

医学工程科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医院医护人员对设备质量控制认识不足[2],要做好医院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就要从医院领导、设备科领导到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都要提高认识,强化意识,更新观念,转变模式,高度重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环节和过程。要加强对医院各类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搞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样设备科的职能也能从“医疗设备维修”为主,转变到“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主上来[3]。

3.2 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机制

(1)成立医院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扩大质控队伍。(2)建立医院级质量控制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标准,从医院设备采购、验收、启用、设备的质量检测周期,质量检测内容和质量检测者的资格到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报废标准和设备使用者的资格等必须做出相关的制度和规定。(3)要投入经费,购置质量控制相关的一些检测设备,建立和打造质控的硬件基础,充分利用军区和总后药检所的资源和技术力量,确保医院质量控制的有效发展。

3.3 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人才建设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和检测的关键是人才的建设培养。由于受到体制和编制的影响,医院医学工程科的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少,而且很不稳定,导致技术经验得不到保存和积累,质量控制缺乏连贯性。要解决质量控制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一是依托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增加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专业方向,对在校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质控内容,为毕业学生上岗奠定良好的质控基础;二是聘任地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引进非现役文职人员,多渠道多途径解决人员问题;三是对在职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利用院校和上级药检所举办和参加各类质量控制培训班,加强同行之间的技术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质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医院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其原因,提出加强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结果:加强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水平。结论:质量控制是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应全力做好。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恩科,武卓.医疗设备质量再评价的意义及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1,10(1):78-79.

[2]王卫东,曹德森,吴昊,等.医学工程科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3):5-8.

医疗企业竞相赞助学术会议 篇3

作为中国社会组织中的百年“老字号”,中华医学会最近被曝出通过召开学术会议两年收取医疗企业赞助费8.2亿元。

6月25日,国家审计署在官网发布“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卫生计生委主管的中华医学会等33个社会组织和医管所等9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力,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17.79亿元。其中,中华医学会于2012年至2013年在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中,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以20万元至100万元价格公开标注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资格,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

6月25日,当《中国经济周刊》致电中华医学会要求就此事进行采访时,其办公室工作人员婉拒后表示,会于近期公开发布回应声明。

“两年拿到8.2亿元赞助费不算多!”

“两年开160个学术会议太正常了!中华医学会下面有80多个专科分会,一个分会一年开一次会,两年都不止160次了!”卫生计生委主管的某一社会组织秘书长告诉记者,国家目前没有相关法律对此进行约束。

据中华医学会官方网站信息,成立于1915年的中华医学会是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学会现有83个专科分会,50万名会员,下设部门16个。

记者发现,中华医学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2014年学术会议计划显示,中华医学会及其专科分会、杂志社和音像社计划于今年召开各类学术会议共计371场,其中国际学术会议14场,国内一类学术会议84场,国内二类学术会议231场,其他学术会议42场。这些学术会议的申报单位全部是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旗下音像社与社杂志。

“中华医学会两年拿到8.2亿元赞助费真心不算多!”一家外资药企市场部经理张扬(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像咱国内某心血管内科牛人组织的学术交流会,人家凭借个人影响力,一次就能拉来赞助两个亿!”

“如果是几百人那种规模的学术会议,冠名赞助费大概一两百万。除了冠名赞助,还有钻石级赞助商、金牌级赞助商和普通赞助商等等。如果是钻石级的,主办方会把你的企业LOGO打在背景板上,金牌级的可能就是在会场上给你一些展台展位,或者允许你邀请一两位嘉宾参会发言。”张扬告诉记者,企业赞助学术会议的形式多种多样,“最便宜的就是让你在会场放个花篮、气球,上面写几句口号或祝福,就这样也得交个一两万块钱。”

社会组织和企业双方“你情我愿”

卫生计生委主管的某事业单位的一位项目主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企业赞助社会组织办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普遍。“社会组织办会的目的是促进学术交流,可是办会也有成本,政府不给出钱,我们自己也出不起那么多钱,那就只好找企业谈赞助了。这些说起来也是跟美国学的。”

上述社會组织秘书长告诉记者,如果社会组织成员成功拉来企业赞助,还会得到返点奖励,比例通常在10%~20%左右。

除了社会组织主动办会之外,企业自己也会主动找到行业协会谈合作。“如果这个协会的影响力比较大,会有很多医药企业或医疗器械企业找上门来,给上一笔赞助费之后打着协会的名义办会。毕竟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活动,无论是会议规模、影响力还是参会人员的层次都会高上很多。”上述事业单位项目主管说。

“这种学术会议对企业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毕竟来参会的都是业内核心人物,赞助这些会议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企业,比我们四处打广告的效果要好很多。”张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能够直接接触到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医院院长,那么200万的赞助费对于企业来说绝对是物超所值。

“以医疗器械为例,一个设备就成百上千万元,如果企业能在会上跟领导搞好关系,领导一旦拍板下单统一购买他家的设备,这几百万的赞助费不就是九牛一毛了吗?”上述社会组织的秘书长说。

除此之外,张扬还告诉记者,除了一般的学术会议之外,企业更愿意赞助社会组织的年终总结会和换届大会。“领导一般都很忙,尤其现在学术会议又这么多,不可能每个都来参加,于是经常派手底下的人出席。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损失。但是年终总结会和换届大会就不一样了,通常这些会议所有的相关领导都会出席,我们如果能赞助这种会,一边打广告,一边搞关系,就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

中小企业难获赞助机会

近些年来,各家社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形式都已基本确定。各方企业都清楚掌握了这些会议的大致时间,通常会在几个月前主动谈合作。“现在这些学术会议招商是绝对的卖方市场。需方有竞争,供方没竞争,企业在价格谈判时处于绝对劣势。相对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赞助机会。”上述事业单位项目主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这种情况下,拿不到传统学术会议赞助权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找到社会组织,要求办一些小规模的学习班和研讨会,然后在这些会上有针对性地公关政府领导和行业带头人。

“我们曾经在外省组织过一场学术交流会,当时请来了某主管部门领导,会议时间3天,我们给他订好房间和往返机票,结果会议刚开了一天,酒店就通知我们他已退房,但是机票却一直没有改签,他依照日程参会后第3天回到北京。”上述事业单位项目主管笑着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有同事亲眼看到他在会场被企业的人叫走吃饭,可以想象,后面那两天他应该都是跟企业的人在一起。”

“国家卫生计生委下面有七八十个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的领导大都是由从主管部门退下来的官员担任。”上述社会组织秘书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医疗质量委员会会议纪要第四次 篇4

2011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安全自查整改报告

(第四次会议纪要)

2011年12月30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我院根据“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严格每一项医疗操作,我院以医疗质量委员会第4次会议在五楼2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医疗质量委员会主任李映江主持,医疗质量委员会成员全部参加。虽然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我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没有出现一起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但在医疗安全上还存在一定的隐患问题,需要我们持续改进。

存在问题:

一、病员反映服务态度欠佳的情况

1、对门诊挂号收费处人员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表示欠满意;

2、药房工作人员的告知说明方面欠详细;

3、门诊医技科(检验科及B超室)工作人员态度生、冷、硬等。

二、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查看病人次数不够

1、个别病员反映主管医生每天查房次数不一,有时只

有一次,病员想咨询问题或了解情况较难;

2、其它医生的协作精神不够,不是自己只管的病员就

不愿意管及回答;

3、护士查看病员时不仔细,只管询问一下“你有啥不

舒服的没有?”,随后就走掉了,同时做事马虎,敷衍了事。

三、上级医生查房记录不详细

1、较多病历住院记录中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

欠缺或不够;

2、首次病程记录对诊断依据的记录或描述不够规范,部分缺少鉴别诊断内容;

3、主治医师及以上查房记录流于形式,缺乏对病人个

体诊治方案等的针对性分析,缺乏指导意义;

4、部分危重急疑难病人缺少抢救或讨论记录等。

四、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1、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时间较长;

2、由于我院系专科医院,抗生素的品种有限,故使用

中有些受局限及欠合理性;

3、围手术期用药欠合理及规范。

五、医患沟通有待进一步落实

1、门诊医师在与病员交流时,告知欠详细,致使病员

诊疗后“埋怨”离开。

2、门诊人流病人签字时,医师告知内容很少,直接让

其签字。

3、住院病人在入院后,医师告知病情不详细;个别医

师直接询问病员意愿就让其签字决定诊疗方式。

4、病人在诊治过程中转变治疗方式时,医生与之沟通的内容欠简单易懂,病员认为医生“说啥就啥”。

整改措施:

1、医院将不断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及各种规定,不定时地检查落实,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整改。

2、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疗

质量意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思想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医德规

范。要大力开展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

全院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使全

院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理念。要切

实加强在职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和“三基”训练,狠抓在职医务

人员“三基”培训、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护理入院素质,规范护理人员

各项操作。

3、面对恶劣的医疗环境,号召全院职工对安全医疗一定

要有所警示!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做到“三个尊重”

(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自己的人格权),“五个会”(会说话,会

写,会请,会选,会选择)。

4、加强环节管理,尤其是对重点科室, 重点人群, 重点时

间, 重点环节,易发诱因的管理,确保我院的医疗安全,并与绩

效挂钩。

5、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创新质量管理机制。根据基

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三级质量管理结构的要求完善

院控、科控和自控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要建立健全包括医

疗质量检查制度、医疗质量控制例会制度、医疗质量检查通

报制度、医疗质量考核奖罚制度等在内的医疗质量控制制

度,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定期质量分析和

讲评、定期质量信息通报、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例会,不断总

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工作,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升。

6、全院职工人人熟记熟背14种核心制度。不定时地抽考,成绩记入档案,其分数与年终奖金挂钩。

射洪县妇幼保健院医务科

医疗质量控制会议 篇5

2011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纪要

2011年6月28日上午,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五楼2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李映江院长主持,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全部参加。

会议主题:

1.反馈2011年第二季度医疗质量存在问题

2.审核已编制成册的《射洪县妇幼保健院新病历书写规范》、《射洪县妇幼保健院核心制度汇编》、《射洪县妇幼保健院医疗法律法规文件》等相关书籍。

3.讨论2011年第二季度全院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及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

4.安排下一季度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工作。5.宋大慧、邓庆军副院长分别讲话。6.李映江院长作会议总结。

7.委员会会成员(相关科室主任)分别做了表态性发言。

会议决定:

1.通过了编制成册的《射洪县妇幼保健院新病历书写规范》、《射洪县妇幼保健院核心制度汇编》、《射洪县妇幼保健院医疗法律法规文件》等相关书籍,下发各相关科室认

真学习并参照执行。

2.通过了2011年第一季度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具体整改措施和奖惩落实情况

3.通过了2011年第二季度医疗质量工作简报。4.李映江院长充分肯定了2011年第二季度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成绩,指出我院正处于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的实质性阶段,我院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仍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总是得不到改善,这主要是我们很多临床科室主任重视不到位,各质控小组未真正履行职责有关,导致我们很多临床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个人思想认识不够,思想懈怠,组织意识和工作使命感不高,因而得过且过,屡犯不改,所以我们要针对存在问题从思想上着手加强整改,一周内下发已编制成册的相关医疗质量书籍后,各科室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并参照标准执行到位,持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

射洪县妇幼保健院医务科

医疗质量控制会议 篇6

第一次会议纪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借着“党的群众路线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春风,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会议于2015年1月10日上午,在院小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吴院长主持,委员会成员全部参加。

会议主题:

1、各委员会成员向委员会反馈2014年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存在问题

2、审核医院2014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3、讨论并核实2014年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及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情况。

4、筹备成立医院第二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5、委员会成员(相关科室主任)分别简要汇报2014年本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的成绩和不足,针对科室在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作交流性发言。

6、医务科科长作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主要从各科要求开展医疗新技术的情况、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病历质量的提高,处方质量、抗生素合理应用、投诉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建议,布置下一年工作。

7、院长作总结性发言。

会议主要内容:

1、审核通过了2014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2、对2014年医疗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具体整改措施和工作中奖惩情况进行核实。

3、宣布成立医院第三届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对相关成员安排和任务进行了部署。

4、院长最后讲话充分肯定了我院2014年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各成员的工作成绩,他说:去年工作情况总体良好,通过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内部管理,注重细节化管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今年的医疗质量有所提高,医疗安全方面也做得较好,这些成绩,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今年,我们在医疗质量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的创建,加强了病历点评制度,强化了“三基”培训与考核,注重有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的开展,加大了抗感染药物专项整治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和投诉接待工作,深入推进优质中医护理服务,同时也加快了人才引进,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的步伐。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科室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管好科室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科主任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项管理重点:

1、加强医疗质控管理,尤其要监控好住院病历质量;

2、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

3、实现患者安全目标、做好医疗风险的防范;

4、注意对年轻人的培养,营造科室团队合作的氛围。在规范医疗行为中,要重点加强对核心制度的落实,尤其是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会诊制度等,加强临床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控制,增强管理的力度和时效性,不断提高科室的医疗质量。

当前,医疗安全依然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们都很清楚,除去社会因素、患者的因素,导致医疗安全事件的原因很多,既有医疗水平问题,也有医疗服务问题,还有医疗安全管理和责任心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忽视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所以科主任一定要把安全管理作为科室管理极其重要的内容来抓,狠抓核心制度的执行,狠抓工作规范的落实;二是医疗服务不够细致,医患沟通不够到位,所以要严格按规范来开展诊疗活动,注重每一个医疗环节,进一步做好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沟通一定要耐心、细致、到位;三是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不够,所以我们各个科室都要认真分析、总结,寻找出医疗环节上的薄弱点,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科主任对科内的每一个重危病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都要亲自参与急救,对重危病人抢救时人员、措施一定要及时跟进;四是对某些事件反应不敏感,应对不及时,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保持警觉,对一些纠纷的苗头要高度敏感,科主任要在第一时间介入,摸清情况,做好补救措施,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控制局面,绝不能使事态激化。

医疗安全贯穿在我们整个的医疗工作之中,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的主题就是“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科主任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医疗质量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承担起管理的职责,从管理的概念上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科室管理不能是粗放型的,要精细化管理。作为科主任,对科内哪些病人会有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危重病人、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老幼病人、有过敏史的病人等要加倍警惕。要健全预警机制,对存在的问题要敏感,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决不可隐瞒。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把“三合理”落到实处。

最后,希望各质量管理小组成立后,尽快对各自小组对口工作部门进行检查、改正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动态监督,有问题随时向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反应,以便及时解决。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医疗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 篇7

关键词:医疗影像设备,质量控制,医疗安全,质量管理

0 前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医疗影像设备所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图像是否符合客观,将直接关系到诊断和治疗的质量。

现代社会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质量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水平和敬业精神、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讲,更依赖于由医疗设备所产生的相关结果的稳定性。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患纠纷处理举证责任倒置政策的出台,医疗事故责任逐步明确,要求医院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加大力度,以此来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减少因医疗设备导致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发展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还需要诸多经验总结[1,2]。

质量控制与管理(Quality Control,QC;Quality Administration,QA)的概念最早产生于工业制造领域,其目的在于控制产品和服务质量,包括确定控制对象、制定控制标准、编制具体的控制方法以及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等过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发布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医疗卫生系统。由统计学家W.Edwards Deming建立的质量持续改进模型——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图1)[3],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处理(Action)。PDCA循环模型体现了ISO 9000组质量管理标准持续改进、循环上升的管理理念,其方法适用于质量管理的所有过程。在汲取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思想理念基础上,借鉴PDCA循环管理模型,重视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于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不但能够保障医疗质量,还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节约医疗成本,降低受检者医疗损伤等。医疗影像的质量保证可以表述为:对可以限定、测量和调整的设备指标进行规范、检测和评价,并保证设备运转于最佳水平。医疗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存在于设备购置、安装、日常使用、保养与维护的各个环节。

1 设备购置阶段的质量控制

医疗影像设备属于大型医疗设备,价格昂贵,其购置前进行充分论证就尤为重要。对设备进行充分调研、综合测评,包括设备的使用目的(一般临床应用,科研,以高端产品作为竞争标识)、性能(稳定性,效率)、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培训,软硬件更新)、性价比等等。对于CR/DR,在购置时除了要考虑IP板和数字成像板的像素外,还要考虑X线机的容量、滤线栅、X射线球管和图像后处理功能等。比如:滤线栅能吸收散射线,栅比越高,吸收散射线的效果越好,图像的清晰度则越高。X线机球管的有效焦点小,影像清晰度高;反之,清晰度下降。具有不同后处理功能已经成为设备能否提高更多信息的标志之一。

2 设备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

根据设备技术安装要求,满足其安全稳定运行的环境。如:环境温度:温度过高造成电子元器件发热损坏,需加装空调调节器,保证机房的温度设计要求。湿度:湿度过大造成设备漏电,危害患者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过于干燥的话,在没有防静电处理的情况下,导体接触设备部件极有可能使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损坏。电源:CT、MRI、DSA等用电量大的设备,采用专门变压器。同时,为防止线路电压波动不稳、高频、尖峰干扰,应配备稳压电源。MRI还需要消除电磁干扰,MRI磁体的强磁场与周围环境中的大型移动金属物体可产生相互影响,通常离磁体中心点一定距离内不得有电梯、汽车等大型运动金属物体。近距离的铁磁质物质会影响MR磁场的均匀性,震动会影响MRI的图像质量。MRI场地要尽量远离以下震动源:停车场、公路、地铁、火车、水泵、大型电机等。MRI场地附近的高压线、变压器、大型发电机及电机等中通过的电流会影响图像质量。两台磁共振设备安装在一起的时候,3高斯线不能交叉。

核医学设备还应根据检查流程,设计好相关人员通道与屏蔽,避免核放射污染。

影像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要求进行符合要求的场地设备及配套;安装需要完全遵循被安装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调试,达到生产商的指标和相关的国家标准。总之,影像设备安装与之后的技术验收是日后设备正常运行的安全保障,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3 医疗影像设备使用中的质量控制

3.1 相关标准化流程及规范的建立

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引入医疗卫生系统。标准化的操作流程(SOP)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保证成像质量。例如检查前核对病人信息,能够避免“张冠李戴”、“冒名顶替”等导致的医疗差错。CR/DR检查时,体位摆放标准,准确标识“左、右”,去除影响成像的物品,采用合适的投照技术与条件等[4,5],以最少的辐射剂量达到可诊断的图像质量。再如患者预约磁共振检查时,登记人员要仔细询问受检者是否有磁共振检查禁忌,如体内植入物、弹片、血管夹等;还需要仔细叮嘱受检者根据检查部位进行准备,是否禁食禁水等。当要进行增强扫描时,护士还需要仔细询问是否有肾功能不全,以免引起GdDTPA造影剂增强扫描有导致肾源性纤维化硬皮病的可能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是标准化操作执行的保证,例如对责任心不强或违规操作者的惩罚制度。定期总结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应用PDCA循环模型在此发挥作用。

3.2 建立操作技术人员操作规程

设备越精密,对操作技术人员的要求越高。只有操作技术人员掌握了设备的结构组成性能、工作原理,设备使用的环境和条件,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调整方法,不同检查部位所要求的正确操作规程等,才能够保证影像设备的成像质量。

以多层螺旋CT成像的图像质量控制为例[6,7]。涉及到检查前的准备、扫描参数的选择、增强扫描方案的设计、后处理软件的运用等各个环节。开始使用设备时候,需要观察设备的启动和预备过程是否正常,设备使用环境是否正常,在CT设备启动自检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开始工作。在检查过程中,对受检患者检查前准备不好,也会产生伪影。如颌面部检查,如果患者未去除金属牙套,会产生严重的硬线束伪影;腹部检查时,如果患者之前进了钡剂造影检查,肠道内钡剂残留也会造成图像无法达到诊断要求。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控制呼吸和不自主的移动,也能减少运动伪影,提高成像质量。MSCT扫描过程中,合适的扫描参数及扫描方案的制定是成像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CT成像具有射线损伤,因此要求在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射线量。这涉及到扫描检查范围,层厚和螺距的选择,管电流和管电压的设定,心电门控的应用与否等等,这些都取决于检查需求。增加螺距和层厚可以提高扫描速度,进而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射线辐射。肺部疾病筛查低剂量扫描即可。心脏扫描需要心电门控。降低射线剂量除了能减少患者辐射损伤,还能延长球管寿命,提高其使用价值。重建函数的选择对于诊断也非常重要,例如内耳检查需要骨算法、观察软组织最好采用标准算法、观察肺间质病变需要骨算法等。扫描模式的选择:靶扫描能够提高空间分辨率,更好地显示小病灶的特征;冠状动脉CTA也有适用于不同心率的扫描模式。增强扫描还涉及到对比剂,其应用原则也是图像质量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患者的碘负荷量。检查前常规询问受检者有无碘过敏史,能够有效防止碘过敏意外发生。对比注射方案的选择也需要根据不同检查部位,不同检查目的而调整。CT扫描时机也需要与检查需求相匹配。例如要进行腹部门静脉血管的成像,就不能只在动脉期进行扫描,而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只需要动脉期扫描即可。了解各种图像后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能够避免因后处理图像产生的伪像而造成误诊。

再以MRI成像为例说明图像质量控制的必要性[8]。影响磁共振成像质量因素很多,其中扫描序列的合理应用以及参数的最优化选择最为重要,只有选择最优化参数和最佳序列才能获得最优质图像,得出最准确的诊断结果。因此,磁共振软件应用的质量控制包括建立针对不同部位、扫描器官的规范化程序,根据诊断需要选择恰当的脉冲序列,采用最优化的参数,并进行精确定位,达到克服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满足准确诊断的目的。例如需要突出显示铁沉积时,采用对顺磁性更敏感的序列,如梯度回波序列或SWI序列。规范摆放线圈,使受检部位位于线圈中部,是保证图像成像获得最佳信噪比的基本条件。适当选择相位、频率编码方向,适当选择FOV大小,扫描前匀场校正等均是工作中影响成像质量的常见因素。

PET-CT作为更尖端,更贵重的影像设备,其对操作者也有很高要求。尤其需要注意自我辐射防护[9]。

3.3 诊断医生的图像质量评估

诊断医生对图像质量评估可以对操作技术人员的成像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操作人员,以便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有研究表明[10],由医生进行图像质量控制后的CR/DR摄片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进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3.4 工程技术人员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定期检测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损、元器件的参数改变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温度、湿度、电源因素等)致使技术指标下降产生质量问题,这种仪器设备表面看起来工作正常,但其指标已经产生误差或已偏离正常范围,如继续使用将直接影响临床诊断、治疗质量。这种情况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譬如,使用中的CR/DR经常会发生显示的k V值和m A值与实际值不符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校正,将会影响X线剂量的准确性。乳腺机不定期清洁和检测,往往容易造成误诊。乳腺机的定期日常检测包括监测器的清洁、平面野测试、模型图像质量测试、MTF和CNR测量、阅片箱和阅片条件测试、AOP摸式和SNR检查、目检查、重复曝光分析检查、压迫力测试等。

MRI系统定期检测时尤其需要注重梯度系统的稳定性,然后及时建立设备的基准性能指标,了解所用磁共振设备的中心频率、常用线圈的信噪比、射频校正值;制定设备的每周、每月、每季度的定期分级检测、保养、维修制度,及时监测系统的漂移,如中心频率、磁场均匀性等,以便在明显影响图像质量之前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NRI硬件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将设备的问题以及由硬件问题产生的图像伪影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

PET-CT包括CT系统的质量控制,PET系统的质量控制和活度仪的质量控制。

4 医疗影像设备的定期保养及维修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采取的设备维修方式是坏了才修,增加了医疗设备潜在风险对患者及使用人员的损害,应该转变传统维修方式的观念,从预防性维修入手。预防性维修就是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对容易损坏部件更换,防止故障扩大,提高设备使用完好率。如:2、3月湿度大的时候,设备容易出现短路、放电现象,若日常做好除尘、防湿,利用设备自身携带的诊断软件检查,可避免关键部件故障出现。

最后,以乳腺X线摄影的质控MQSA体系为例来看“戴明循环”在医疗影像设备质量控制上的一个典型运用。

源于美国FDA的乳腺摄影质量标准法案(Mammography Quality Standards Act,MQSA)对乳腺摄影系统(乳腺X射线、图像显示系统、胶片冲洗和观片系统)提出了明确的质控要求:首先,它有一个详细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时间间隔的计划表,表中列出放射技师和医疗物理师必须做的工作;同时,针对具体的机型MQSA要求设备厂方提供详细的质控操作手册,以方便用户按规范执行;接着,在执行质控项目的过程中,所有的检查项和检查结果都要被记录;如发现不合格项,则需马上处理,处理的过程和结果也必须被记录;最后,每年政府机构都会检查上述的计划、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测结果和处理记录,符合法案要求的乳腺摄影系统才被允许继续用于临床服务。

上述程序只是针对乳腺摄影仪器设备的质控要求,这样的循环还被用在受MQSA管辖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医院或体检中心)、从业者个人(乳腺影像诊断医生、乳腺摄影技师、医疗物理师)每年的年检和资质申请和复合过程中。

2009年8月初,我院和GE医疗客户服务部合作,按照美国MQSA标准(图2)为我院的数字乳腺摄影系统作了测试和校准,并且在他们的协助下初步建立了日常质控流程。定期的精心检测加上良好的日常维护将有助于今后我院的数字乳腺X线摄影系统保持在安全、待用的状态。

总而言之,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够确保医学诊断质量、保护病人与医护人员安全。实施医疗影像设备的全程质量控制,贯穿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临床应用等。日常应用中,贯彻标准化操作流程是质量控制过程中预防质量事故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黎明.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84-85.

[2]郑小溪,陆庆生.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初探[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107-110.

[3]陈晓红,任国荃,周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4-386.

[4]岳林明,张海东.CR系统的影像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8,17(1):122-123.

[5]谭少庆,李剑华.医学影像科CR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6,19(9):54-55.

[6]沈同新.多层螺旋CT成像质量控制的探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7(3):138-140.

[7]许美兰.CT综合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7):31-32.

[8]倪萍,陈自谦.磁共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6):87-89.

[9]杨军,吴建伟,艾书,等.PET-CT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9):71-73.

医疗质量控制会议 篇8

【关键词】:个体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53-01

为了解个体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加强对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监督监测,控制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保证患者就医安全,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对辖区内个体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监督并采样检测,现将本县2005~2007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和种类 2005~2007年采集本县65家个体医疗机构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四类样品,共1838份。

1.2 检验方法 依据卫生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2]进行检验,每年3~4次。

1.3 结果判定 依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3]进行判定。

2 结果

2005~2007年对个体医疗机构共采样1838份,合格1241份,合格率为67.5%。其中2005年最低为60.1%(445/740),2006年为74.6%(417/559),2007年为70.3%(379/539)。环境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2005~2007年,本县个体医疗机构检测结果表明:各医疗机构重点环节消毒灭菌质量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尤其是空气质量不合格率更高(78.9%)。这与个体诊所消毒意识淡薄,消毒知识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有关;也有经济利益驱动,不愿配置消毒设施与用品有关。尽管各医疗机构一般均采用紫外线灯管消毒,但空气合格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紫外灯安装数量不足,使用率低。有些紫外灯照度不够,或照射时间不足。消毒药物配制及使用方法不正确,是影响物体表面和消毒液合格率的主要因素。3年来,消毒灭菌质量监督各项指标合格率不稳定,考虑与监管力度和监督频次也有一定的关系[4]。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加大消毒管理工作的监督监测力度,增加监督监测频率,对所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②强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加强个体医疗机构领导、工作人员对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各医疗机构应按照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一套规范的消毒工作程序,把消毒灭菌工作纳入到单位的重要内容长抓不懈,使消毒工作不流于形式;③对工作人员的消毒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提高消毒质量,确保消毒效果。只有切实做好这几项工作,才能有效预防交叉性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谷银凤.包头市青山区2005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3(3):256-2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1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S].2000,11-20.

[4]黄中.1999-2002年渝北区医院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12(4):327.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篇9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管理体系

(一)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中级以上职称相关人员3-5人组成,设科室质控医师一名,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联系、协调、反馈、记录等具体工作。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建立健全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2、对本科室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交接班制度等。

3、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

4、定期对本科室内工作量完成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历书写质量、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管理、输血管理、纠纷投诉情况进行自查整改,并详细记录。

5、定期向质控办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医疗不良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并及时上报。

6、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二)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有详细记载。(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会诊;c.收住院。(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视病情可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常规检查,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影像学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写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进行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规定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手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定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评估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进行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疾病有关方面的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部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二、病历质量考核内容

目的: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依法规范医务人员病历书写规范,加强诊疗服务环节质量控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

(一)病历质量考核的重点

1、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及补充、修正诊断的依据充分、准确、及时,诊断名称规范。

⑵首次病程记录中的鉴别诊断全面,分析准确,内容丰富。⑶诊疗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修正、补充诊断。

2、治疗

⑴治疗原则掌握的正确、合理。⑵治疗措施及时、合理、有效。

⑶治疗用药品种、剂量及使用时间合理,特别是抗生素及特殊药品的使用。

⑷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规范、准确。

3、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

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及时,措施得力,效果满意。

4、手术病人管理。

⑴手术适应证、禁忌症掌握准确。⑵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符合规定。⑶按要求进行手术审批、上报。

①开展新手术、重大手术应报告医务部及业务院长审批。②日常手术应由科主任审查批准并签字。

③外请专家手术由科室申请,报告医务部,由主管院长审批。⑷围手术期管理 ①所有手术均应书写术前小结,术前书写谈话记录并请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手术同意书。

②严格按照手术等级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⑸手术记录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准确、及时,手术操作规范。⑹术后处理和治疗合理、及时。

5、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首诊负责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6、患者权利与知情同意落实情况,医务人员应尽到告知义务。与患者或其委托人的谈话记录、各种知情同意书的书写及签字完善、规范、及时。

7、三基三严

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职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病历书写认真,字迹清楚、整齐,病历书写格式规范,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二)病历质量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病历质量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病历质量考核标准、病历质量考核办法、病历质量奖惩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形成完整的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1、个人质控:这是质量控制的主体。各级医务人员应自觉学习和掌握病历书写规范和要求,认真按规范要求书写病历。上级医师应严格把好病历审查关,确保病历质量,做到病人出院时病历完好率100%。对病案质控人员发放的病历质量反馈意见,应在三天内及时进行病历书写完善工作。

2、科室质控:各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负责科内病历的日常检查、考核工作,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3、院级质控:医务部质控办、病案室、院感科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运行及终末病历进行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医院对科室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及时发现病历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科室病历质量考核

科主任、护士长应对出院患者的病历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出科。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抽查每位管床医师出院病历各1份,对出院病历进行质量控制,每月科主任在科室会议上向各位医师质量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检查结果上报质控办。

四、医疗质量奖惩制度(一)医院病历奖惩办法

1、病历质量按百分制评分,并确定病历等级。

2、对存在病历书写缺陷的,审核者要写明病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质控办要及时向管床医师发送病历书写反馈通知单,管床医师必须在接到反馈通知后三天内完善病历,逾期未修改的,扣管床医师50元,二周内仍未完善的,按乙级病历处理。

3、出现乙级病历一份,罚管床医师100元,扣所在科室奖金50元。出现丙级病历一份,罚管床医师1000元,扣所在科室奖金500元。

4、半年内累计出现三份乙级病历或两份丙级病历的离岗培训,由医务部负责培训,经医务部考核合格者后方可上岗工作,仍不合格者责令其转岗。

5、病历需出院7日内归档,逾期未归档的给予罚款100元。

5、每月病历评比排名前三名的科室给予奖励。

(二)科室病历奖惩办法

上一篇:捐书活动倡议书下一篇:中学春季运动会加油稿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