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的原则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量控制的原则(精选8篇)

质量控制的原则 篇1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一)三阶段控制原理

在质量控制中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这三个阶段构成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事前控制就是要加强主动控制,要求预先针对如何实现质量目标进行周密合理的质量计划安排,事前控制包括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和质量活动的准备阶段控制。事中控制是针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事中控制包括自控和他人监控两大环节,自控主要是质量产生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行为,他人监控主要来自内部管理者的质量监控和外部力量的监控,当然加强自我监控是至关重要的。事后控制是指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偏差的纠正。这三大过程控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过程,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

(二)全控制原理

三全原理是指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全面控制是指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任何一方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全过程质量控制是指根据“过程方法”的管理原则,按照建设程序,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各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具体质量活动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是指利用目标管理这个重要手段,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不同主体进行质量控制,总目标必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岗位。

(三)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是指在质量控制中涉及到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这四个阶段。计划是指明确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方案,计划必须做到可行、有效和合理。实施是指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照行动方案具体展开活动。检查是指在实施方案中进行各种检查,包括实施者的自检、互检还有管理者的专检。处置是指对在质量检查中与目标比较所发现的问题和偏差,采取得当措施及时进行整改,使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二、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要素的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参与建设工程的各类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生产技能、身体状况、专业水平、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等方面的个体素质。在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建设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与者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和为社会、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其次,是加强人的素质培养。要求管理层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质量观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优选采购人员,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

作。杜绝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原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二)方法因素

工程建设方法是否先进合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往往由于建设方法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建设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四)机械设备

按照有关规定,工程所用的机械设备不仅要采取合理的安装,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必须经过有关专业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使用机械设备必须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五)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至关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在自然环境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在自然环境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不利施工环境对质量的影响,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三、质量控制采取的措施

为了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取得理想成果,应当从多个角度采取措施实施管理,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

1.组织措施是从质量管理的组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质量控制的任务分工、职能分工,编制详细的工作流程等。组织措施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不需增加费用就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2.经济措施是指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如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奖惩办法等、对影响质量重要因素进行资金倾斜等。经济措施容易被人接受。

3.技术措施在质量控制中是不可缺少的,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等。在决策采用何种技术措施时,要分析先进性、合理性。如果技术措施采取得当,质量控制效果很明显。有的技术措施还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再进行实施。

4.合同措施是指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质量控制。如采用有力的合同模式、定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等。凡是出现违约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我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通过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站在对社会、人民、企业负责的高度上来认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大意义,使建设产品真正具有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完整的工程质量应该是功能、设施完善,能满足寿命期间正常的使用。充分发挥工程的投资价值。

要全面控制工程质量,需从全方位和全过程两方面进行。

工程建设质量的全方位控制:无论工程建设的规模大小,都会有五个方面控制内容。即人、机、料、法、环。

一、全方位控制

1.1人的因素。在所有因素中,人是最关键、最决定性的因素。包括个人执业资格,和单位的从业资质两方面的内容。国家现行的建设体制,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房开单位都有资质等级的要求。从业单位不得超越资质等级承接工程项目,也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自己的名义承接工程项目。建设体制也对个人执业进行规范,推行监理工程师、建筑师、结构师、造价师等方面的注册执业制度,无相应执业资格人员不得从事相关的工作。

1.2机。投入到工程上的机器设备。当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技术新、精度高,必须依靠先进的施工机械才有可能进行施工,有些工程项目要借助专业化的设备,否则很难胜任和开展此项工作。更不要说保证质量。同样地,有针对性地配备齐全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工程质量也将会水到渠成。

1.3料。一项工程建设,是一个不断投入…产出的循环过程。投入原材料、半成品,到中间过程产品…直至成品。而且工程的特点是:上道工序将被下道工序所覆盖,其间的质量问题难以被发现,如果质量问题有所表现,则往往是较为严重且难于补救,或产生费用过高。而且质量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消除。因此在生产过高,而且质量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消除。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按规定技术标准控制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就非常重要。

1.4法。操作工艺、方法。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而且新的工艺方法不断涌现。工艺对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如钢筋的连接,以前有搭接,后来出现了焊接,大大地提高了质量。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离散性大。采用集中搅拌站(或是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而且施工性能发生极大的改变。大体积混凝土有严重的水化热问题,采用掺入粉煤灰后,可以节约水泥,同时又能降低水化热。

特殊的工艺方法成为一些公司的致胜法宝。

1.5环。就是环境。工程建设总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环境有力地影响工程的质量。气温低,湿度大对防水工程施工就不利,而同样地条件对粉刷砂浆就是有利的条件,施工质量将会较好。低温度下钢筋的焊接比较容易出现冷脆,所以要保质证量就需要设置热处理装置。人无法控制环境,但人可以有选择地避开不利的环境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质量。

二、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工程一般要经过决策、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运行、保修等阶段。

2.1决策。工程项目建设首先是投资意向,寻找投资项目,决策考虑是否要上项目。它是项目的源头。也是项目的基调。以后的项目均由此引发。一个决策失误的项目,就已经决定了奔向失败的方向。

2.2项目可行性研究。有了投资意向考虑上项目后,需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仔细分析、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初步确定规模、整体规划、标准等大的方向问题,基本上能为后期的建设定下总体框架,可行性研究是最终确定项目“上”还是“不上,的决策文件。编制质量的高与低,决定项目生死存亡。

2.3设计。设计根据可研决定的基本纲要统一安排项目的功能、总体布置、造型、设备选型、用料等、施工图出来以后,工程项目就已经完全确定。据国内外工程界的统计数据:设计费用占工程建设费用的l%。但是设计‘质量的高低确决定了整个项目另外的99%

2.4施工。设计图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全部内容,工程实体是否能够完整地体现设计的意图,把图上的工程变成可触摸的工程,产生效益,施工的质量是关键手段。特别是工业建设项目,往往存在由于施工质量不到位,不能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最终导致项目没有效益或效益低下。

2.5运行和保修阶段。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后要按设计的使用标准合理使用,并妥为保护。方可正常发挥工程的价值,不正当、超负荷、超强度使用工程,将会加快工程的磨损导致工程的提前损坏。要让工程按照人们的意愿充分发挥价值就需加强运行和保修阶段的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只有严格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 量控制,即包括各项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竣工阶段的控制,才能 实现项目质量目标。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1施工合同签定后,项目经理部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责任制,抓住质量计划指定,质量计划实施和质量计划(目标)实现三个环节。要求各部门都应担负起质量管理责任,以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1.2工程测量控制是事前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程,它也是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做好基准点、基准线、标高、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核、复测工作,并填报抄测记录。

1.3 进行图纸会审。为了在施工前能发现和减少图纸的差错,能事先消灭图纸中的质量隐患,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前,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持熟悉图纸并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审核出图纸中存在问题后,应与设计人和发包人进行讨论、协商解决,并作好图纸会审记录。

1.4项目经理必须使分包工程及采购工作处于受控状态并有计划地进行。为此,项目经理应评价和选择合格的分包人和供应人,可通过招标择优选廉的原则,慎重选择分包人和材料、设备供应人。

1.5项目经理部应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技术交底。凡由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并签署技术交底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2.2工程测量质量控制。在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同时将测量控制方案、红线桩的效核结果、水准点的引测结果报项目经理部查验认可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对红线桩、水准点、工程测量控制桩等采取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建筑物轴线、标高及关键部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测量、质检员检查、技术负责人复核,填报“测量记录“及“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由监理工程师签认,确保测量质量。

2.3材料质量控制。材料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创造正常施工的条件,也是

实现造价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前提。

1.要对供应人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并采用招标“择优选廉“的方式,选择材料供应商,并建立材料供应档案。

2.企业应建立材料运输、储存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进入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应分类标明其来源、加工过程、安装交付后的分部和场所。

3.企业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报检、准用关,确保材料、成品、构配件质量。

2.4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结构模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经济等因素,使现场的施工机械合理配备,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

2.5计量管理。企业应制定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检验等规定,计量人员严格按此规定执行,以确保产品所必需的计量器具符合规定要求。

2.6施工工序控制。工序质量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工序质量。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质量进行预控的有效措施。

2.7设计变更控制。工程变更应按规定程序处理,首先由变更方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申请。理工程师与相关方研究做出变更决定后,发布变更通知,方可组织实施。

2.8环境保护控制。工程施工时把好材料验收关,不使用有害含量超标和淘汰的材料。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作好防污染控制。工程竣工时检测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不合格不允许使用。

2.9成品保护。建筑产品或半成品保护应采用护、包、盖、封等措施妥善保护。

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3.1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实验。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其整理归档按C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规定执行。

3.2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的技术、质量、生产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评定。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应予以纠正,并且应在纠正后再次验证以证实其符合性。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向发包人、监理部提出工程竣工报告。

3.3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各方主体参与的竣工初验、验收程序。与承包人签定“质量保修书,使用说明书”。

结束语

质量控制的原则 篇2

工程质量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也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工程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

1建设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设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和建设生产的特点决定的。建设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体现在, 产品的固定性和多样性、生产的流动性与单件性、且其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高风险性。正是由于建设工程的特点而形成了工程质量本身有以下特点:

1.1影响因素多。

如决策、设计、材料、机械、环境、施工工艺、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质量。

1.2质量波动大。

工程建设不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制造出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 所以质量波动性大。

1.3质量变异大。

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 任一因素的变异, 均会引起工程项目的质量变异。

1.4质量的隐蔽性。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 若不及时检查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就可能留下质量隐患。

1.5终检局限大。

工程项目建成后, 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 可以拆卸来检查内在的质量, 所以在工程项目终检验收时难以发现工程内在的、隐蔽的质量缺陷。

1.6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检验批的质量是分项工程及至整个工程质量检验的基础, 检验批合格质量主要是取决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经抽样检验的结果。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单位按合格质量标准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 由监理工程师 (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进行检验确认验收。

2工程质量控制的实施

工程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 来自于三个方面。

2.1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实行建设监理制, 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通过监理工程师来实现的, 其特点是外部的、横向的控制。监理工程师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 其目的在于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按照工程合同的质量要求, 达到建设单位的建设意图, 符合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 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其控制依据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合同文件、设计图纸等;其工作方式是进驻现场进行全过程的监理。

2.2承包单位的质量控制承包单位是工程建设实施的主体, 其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是内部的、自身的控制。承包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 主要是避免返工,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同时为保持良好的信誉, 加强质量管理。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控制成本, 取得较好的经济利益。

2.3政府的质量控制政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通过政府的质量监督机构来实现的, 其特点是外部的、纵向的控制。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保证技术性法规和标准贯彻执行, 其控制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文件和法定的技术标准;其工作方式是对工程主要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验;其作用是监督国家法规、标准的执行, 把好工程质量关, 提高质量意识, 使承包单位向国家和用户提供合格的工程项目。

3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监理工程师在进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坚持质量第一, 提高质量意识工程建设虽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 但它不同于其他物质生产活动。因为建筑产品是一项特殊的商品, 不仅使用年限长, 涉及面广,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它的生产过程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 容易产生质量波动, 即使事后发现质量有总是对其处理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 监理工程师不仅要为建设单位负责, 同时也要为国家和社会负责, 必须将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 将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还要提高参加本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特别是项目班子成员的质量意识, 把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3.2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 预防为主由于工程实物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 直到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对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 对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对施工方法与方案的质量控制, 对生产技术、劳动环境、管理环境的质量控制等。

为此, 要求监理工程师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原则, 也就是不仅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 还要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中间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不仅要对形成产品的验收质量进行控制, 而且还要对工程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对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中, 也包含了对工程质量问题预防为主的内容, 即事先分析在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将各种隐患和问题消除在产生之前或萌芽状态之中。

3.3坚持质量标准, 以实测数据为依据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是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规定, 遵照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采取相应的检验方法与检查手段, 对工程分阶段地进行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

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的基础是要求对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每一种原材料进行检验、分析, 对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等。因此, 对建筑工程产品坚持质量标准, 应从原材料开始, 道道工序应坚持质量标准, 以数据为依据, 严格检查、验收制度。

3.4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 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 在整个质量控制的活动中, 应以人为核心, 提高职工素质。

从招标投标开始, 监理工程师就应注意施工队伍的社会信誉和职工素质;施工开始就应注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 明确工程项目质量责任制;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各类管理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实行质量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的制度等, 用各种手段督促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达到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的目的。

3.5坚持“严格控制、积极参与、热情服务”的监理方法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测试单位与分包单位的资质、工程上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设备的质量以及工程复核验收签证等都必须严格把关。

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有关的文件, 积极配合设计单位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点, 直辖市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出现的矛盾。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审查时, 从实际出发, 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使之更为完善。

热情服务是要求监理工程师坚守施工现场, 积极配合施工需要。遇到问题尽可能及时解决于现场, 不拖拉, 不推诿。对施工中的一些技术复杂难题, 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结语:建设工程监理人员准确掌握和应用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是做好工程监理工作, 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做为工程监理人员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毕红.《加强建设监理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J].山西建筑.2007 (27) .

质量控制的原则 篇3

关键词:高层住宅小区质量控制施工管理原则

0引言

在现代化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中,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于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的,比如施工图纸不熟悉、图纸会审工作不到位、施工仓促、未遵循施工规定等,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年来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使得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与施工进度,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严格管理施工各个阶段的难点与重点,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消除可能发生的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问题,并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时期。同时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工程控制与管理制度,遵循相应的施工管理原则,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投入,实现施工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工程建设最终目标的完成。

1高层住宅工程质量控制分析

1.1工程强度控制

1.1.1配比的选定

高层住宅工程施工强度控制主要是控制混凝土强度,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益。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企业应根据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进行级配试验,再根据试验数据和报告在实际施工中对照执行。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调整实验室配比,确保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严格把好材料的质量关,从根本上确保配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1.2严格的养护制度

为进一步保障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就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工作,这就需要配备专业的养护人员,从主观意识上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综合考虑养护人员、水源、覆盖等因素。同时加强养护期的监督与管理,积极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按照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需要对其强度进行严格的评定,全方位确保混凝土强度,进而保障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安全。

1.2工程测量的控制

1.2.1轴线的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工程施工多为深基坑大开挖,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的现场测量,才能确保工程后期施工活动顺利进行。根据现场的轴线控制点,在轴线控制网点外5m处设置龙门桩,并确保轴线控制桩的稳定和安全。通过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用50cm钢卷尺对各部位进行放线,比如承台、基础梁、墙体等,并在基坑周围设置轴线木桩,配合小钢尺、拉线的方法,从而控制工程轴线测量的可靠性。

1.2.2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确保高层建筑质量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施工中关键的环节。施工企业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确定大楼的四个边角柱,并沿着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采用吊线的方式进行立柱垂直度的测量,只有确保垂直度为100%后,才能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并浇筑混凝土。

1.2.3标高线的控制

每一层预控轴线至少有4个洞口,对其进行标高定位,辅以多层标高总和复核,采用水准仪抄平,再次审核四点是否处于同一平面,确保标高的准确性。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以及加载等,可能会导致洞口标高失去基准性,必然会对工程施工引测点的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楼面厚度,提高标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3工程裂缝的控制

从设计角度来看,对建筑工程裂缝进行控制主要是加强地基勘察工作,开挖基槽前应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对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合理设置浇带和膨胀加强带,对收缩混凝土进行补偿;在楼板钢筋等设计时,选用强度低、延性好的钢筋,有利于提高楼板混凝土和钢筋结合工作的延性。从施工角度看,应合理的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由于北方或者夏季天气干燥,工程容易产生干缩裂缝,需要在施工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在其表面覆盖草包、麻袋等,确保混凝土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分,避免裂缝的产生。

2高层住宅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2.1施工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和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任务,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项目成本控制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费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将各项工作所产生的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内,在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实现施工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

2.2施工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和规范,制定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确定质量实施目标,这就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各个环节,全方位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首先选择性价比高的施工材料和设备,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根据材料验收制度,严把材料进场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从根本上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同时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环保节能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在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水平的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严格控制关键部位的施工,比例卫生间、外墙、屋面、楼梯走道等,尽可能将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2.3施工进度控制

为确保工程施工活动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实际特点以及企业综合能力,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并确保进度计划尽可能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以设计图纸为核心,根据合同要求,施工企业在编制进度计划时,应邀请安装人员共同讨论,根据进度计划配置施工人员、周转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2.4施工安全控制

施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对安全工作的重要责任。因此施工企业应强化和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出现的安全问题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时期。同时业主方和监理单位应该共同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业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3总结

在高层住宅工程建设中,如何控制施工质量和安全是参建单位始终遵循的原则。面对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形势,施工企业应不断引入先进技术、材料以及设备,严格控制各环节的施工难点和重点,积极采取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为施工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良.对住宅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6:444-445.

[2]陈彤.高层住宅工程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浅析[J].科技资讯,2010,22:84.

[3]宋杨.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原则 篇4

在实施的质量管理中,质量体系文件是对质量体系的开发和设计的体现,它是企业质量活动的法规,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都应遵守的工作规范。ISO9000-1中阐述文件的作用时,着重指出“编写和使用文件是具有动态的高增值的活动”。为了实现高增值的目标,需要开发和创造性劳动,需要在文件的编制时遵从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原则。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原则

2.1 符合性

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做到以下两个符合性:

(1)符合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2)符合所选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

这两个符合性,也是质量体系认证的基本要求。

2.2 确定性

在描述任何质量活动过程时,必须使其具有确定性。即何时、何地,由谁,依据什么文件,怎么做及应保留什么记录等必须加以明确规定,排除人为的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过程的一致性,才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3 相容性

各种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即不仅要协调一致不产生矛盾,而且要各自为实现总目标承担好相应的任务。从质量策划开始就应当考虑保持文件的相容性。

2.4 可操作性

质量体系文件都必须符合企业的客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这是文件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应该做到编写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使用人员及时反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尽快改进和完善,确保文件可以操作且行之有效。

2.5 系统性

质量体系本应是一个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有机的整体。而在体系文件编写的过程中,由于要素及部门人员的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及其局限性,保持全局的系统性较为困难。因此,应该站在系统高度,着重搞清每个程序在体系中的作用,其输入、输出与其他程序之间的界面和接口,并施以有效的反馈控制。此外,文件之间的支撑关系必须清晰:质量体系程序要支撑质量手册,即对质量手册提出的各种管理要求都有交待、有控制的安排。作业文件也应如此支撑质量体系程序。

2.6 简化

简化可获得如下效果:

(1)节省;

(2)减少差错;

(3)降低人员素质和培训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的流动性增加,简化的效果更明显。一个简化的系统(过程)是更为可靠的系统(过程)。

2.7 优化

每个程序和过程都应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寻找最佳的折中,从而实现在特定条件下的优化目标。

研究优化,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要搞清约束条件(包括各种可能的负面效应),并找出其间的规律才能寻求最佳方案。

这种优化的思路和方法应贯穿于文件编写全过程。在文件实施中要继续进行动态优化,才能获得最佳增值效果。

2.8 预防

预防是质量保证的精髓。在体系文件编写中,要预先对可能的各影响因素作出有效控制的安排。对质量策划活动,更应给予特别的关注。还应注意如何发现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并施以预防措施。

2.9 独立性

在关于质量体系评价方面,应贯彻独立性原则,使评价人员独立于被评价的活动(即只能评价与自己无责任和利益关联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同理,在设计验证、确认、质量审核、检验等活动中,贯彻独立性原则也是必要的。

2.10 区别

在各种管理活动中要反对一刀切,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从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对策。如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内部审核计划安排、设备、工装、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等管理活动中,更宜体现区别对待,分清轻重缓急,以便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方向上去。

2.11 闭环

任何管理活动的安排均应善始善终,并按照PDCA循环力求不断改进。开环意味着管理中断,半途而废,前功尽弃。闭环也是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是否正常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闭环管理中,不断检查和评价管理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如合同管理,应从接受合同前的评审、合同执行中的控制与协调,直到能按质、按期交付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接口控制不良是造成开环的“常见病”。

2.12 制衡

在管理职责方面,从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分配,职责、职权的赋予和相互关系,都应注意到权力的制衡原则,只有权力受到制约,才能避免质量体系过分依赖某一个领导者,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当偏离质量方针、目标和标准要求时能及时纠正。

有的企业进行机构“改革”,为了强化生产指挥,将采购、检验、生产、技术均归于一统,其结果生产任务、计划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但产品质量却明显滑坡。

有些企业没有独立的检验部门,独立的质管部门,使得监督、检验把关的职能难以实施到位。

2.13 补偿

所谓补偿就是对复杂事物,运用调节的方法来控制其达到规定的要求。例如,在一个复杂的尺寸链中,要保证最后装配的封闭环的尺寸精度,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补偿环后,通过补偿环来调节,从而控制封闭环的精度。在质量管理中,也可以运用这一原理,改善控制的效果。如设备、工装、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检查,校准周期就可作为一个补偿环节,通过及时调节周期,可实现更有效而节省的控制。

2.14 动态控制

ISO9000标准要求对质量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从顾客的质量要求,到体系文件和质量活动都应该着眼于动态控制。

实施动态控制,要求不断跟踪情况的变化和运行实施的效果,并及时、准确反馈信息,调整控制的方法和力度,从而保证质量体系具有健壮性,能不断适应质量体系环境条件的变化,持续有效地运行。文件编制的注意事项

除应遵循以上所列的14项原则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3.1 体例、格式统一

为保持文件的系统性,应遵照统一的要求来编写,而不能各行其是,百花齐放。

3.2 逻辑性

在内容安排及说明文字中,要符合逻辑规律,不能前后矛盾或齐说不一。

3.3 注意“异常流”的控制

如果把质量活动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看作是“主流”或称“正常流”的话,那么不正常的少数、特殊情况则是“支流”或称之为“异常流”。

“异常流”往往易被误为正常的,“异常流”下的产品常易失控而造成质量问题。

例如:紧急放行、转序的产品;不合格品、标识丢失或不清的产品;周检中漏检或不合格的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生产设备、工装等。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对“异常流”问题应有充分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其失控。

3.4 严格界定术语

在采用术语方面要力求严谨,凡是ISO8402中有定义的,就要按标准中的定义正确地界定术语,凡是ISO8402中有定义的,一些行业用术语或企业沿用的略语,都应给出确切的定义。

3.5 文字表达准确、顺畅、简练

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剖析 篇5

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 专家认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每一个组织存在的基础,顾客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组织应调查和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把它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实观。这个指导思想不仅领导要明确,还要在全体职工中贯彻。

原则2:领导作用 专家认为:领导必须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应有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措施,决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在领导作风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

原则3:全员参与 专家认为: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原则4:过程方法 专家认为: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方法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某些简单的过程,也适用于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在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4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 专家认为: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新建体系,也可用于现有体系的改进。此方法的实施可在三方面受益:一是提供对过程能力及产品可靠性的信任;二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三是使顾客满意,最终使组织获得成功。

原则6:持续改进 专家认为: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

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专家认为: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做决策,可防止决策失误。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统计技术可以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篇6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类似于权益结合法。该方法下,将企业合并看作是两个或多个参与合并企业权益的重新整合,由于最终控制方的存在,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该类企业合并一定程度上并不会造成构成企业集团整体的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最终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并没有发生变化,有关交易事项不作为出售或购买。

(一)合并方在合并中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账面上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其在企业合并发生前后能够控制的净资产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即便是在合并过程中,取得的净资产入账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额,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一般也不产生新的商誉因素,即不确认新的资产,但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账面上原已确认的商誉应作为合并中取得的资产确认。

(二)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

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的,应基于重要性原则,首先统一会计政策,即合并方应当按照本企业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作为有关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进行上述调整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将该项合并中涉及的合并方及被合并方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对于一个完整的会计主体,其对相关交易、事项应当采用相对统一的会计政策,在此基础上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同时进行改制并对资产负债进行评估调账的,应以评估调账后的账面价值并入合并方。

(三)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的入账价值与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不计入企业合并当期损益。合并方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质上不作为购买,而是两个或多个会计主体权益的整合。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价值量相对于所放弃价值量之间存在差额的,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在根据合并差额调整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时,应首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留存收益。

(四)对于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应视同合并后形成的报告主体自最终控制方开始实施控制时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体现在其合并财务报表上,即由合并后形成的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无论是其资产规模还是其经营成果都应持续计算。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论该项合并发生在报告期的任一时点,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由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损益及现金流量情况,相应地,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留存收益项目,应当反映母子公司如果一直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至合并日应实现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财务控制的原则探讨 篇7

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是通过财务信息反映出来的, 这些信息是投资者, 债权人, 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 不仅会严重的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影响管理者的正确决策, 同时还回影响国家队宏观经济的判断和指导。因此, 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尤为重要。在财务的诸多控制体系中, 财务控制原则是一个需要必须理清的论题。

第一、合法合规原则

合法合规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必须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在财务控制制度中, 这一原则是任何一个企业建立财务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

健全的合法合规原则要依赖于相应的制度。财务控制是对财务活动过程的约束和调节, 既然要约束和调节, 就得有一个节制标准和尺度, 就必须建立起公司的财务制度和监控体系, 财务制度的实质是指节制人们财务行为的尺度, 是事先制定的一种游戏规则, 监控就是为保证制度体系能有效运行, 而采用的监管体系。

第二、要注意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财务控制的全面性包括了全过程性和全员性。财务控制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的监督和控制。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形成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这样以保证各部门都可以按照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和发挥作用, 从而发挥财务控制系统的功能, 实现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在财务管理方面侧重集权, 生产经营方面有效分权。财务集权有利于企业总部随时调集各分公司与部门的财务数据, 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同时将企业有限的资金资源集中控制, 有利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企业的战略投资和偿还到期债务, 加速资金周转速度, 降低成本和财务风险, 以统管来达到企业聚财的目标。

第三、内部牵制原则

岗位合理配置, 健全从业道德体系考核。坚持不兼容职务, 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这也就是说财务控制的核心在于实现权责分明, 相互制衡的内部牵制制度。设立顺序渐进的多环节财务控制防线, 在一线建立丛横相错的的双职、双责控制体系, 避免一事单管, 丛横核对, 相互制约;在二线建立以预算与目标控制的控制体系, 保证公司总体能按预先制定的战略健康发展, 开展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考评机制利用有效的手段调节经济业务, 使得公司朝既定的正确方向行进。

第四、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推行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

坚持成本和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在设计财务控制制度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实行有选择的控制, 即应正确的选择控制点, 以避免控制点过多而造成的不经济, 或者控制点过少而使控制制度无效果, 二是要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 应尽量减少机构设置和人员, 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 减少过于复杂的手续和程序, 避免重复劳动, 使企业能够因工作简化, 效率提高而节省费用。

第五、工作主次原则。

财务工作千头万绪, 现代财务体系主要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工作。财务控制从企业投资到利润分配, 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中核心和龙头是企业的现金收支。现金流主要记录的是企业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现金流动状况, 良性现金流可以使企业健康成长。企业运转就需要不断地有足够的现金参与运转, 并将制造的产品销售出去, 及时收回现金, 现金流比利润更实际, 更不易被操纵, 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必要元素, 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 而且可以证明企业的信用和实力, 是企业控财的中心。

第六、奖惩结合原则

坚持这个原则是指企业在建立财务控制制度过程中, 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和性质, 明确各部门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范围, 赋予相应的权利, 规定操作程序和处理手续, 确定追究, 查处责任人的措施与奖惩办法等。做到事事有人管理, 办事有标准, 权利有所属, 避免发生越权行为和争夺权利的现象。

良好的财务运作环境及运作机制, 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良性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 就必须严格遵循财务制度, 构建全面财务原则, 依据有着长效机制的良好原则体系来安排生产, 才能使得企业发展走入黄金的快车道。

漏斗原则:自由与控制的博弈 篇8

什么是漏斗原则?

观察一个漏斗,如果漏斗下面长长的部分代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养育方式,向上越来越宽的部分则代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孩子越长大,应当享有的自由也越多。当孩子从漏斗底部向上渐渐成长,孩子就越来越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所得到的自由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婴儿期,孩子得到较少自由,负担较少责任,慢慢到了儿童期,可以承担较多责任,享受较多自由,到了少年期,自然能够成熟负责,享受自由。

父母们常犯的错误是,在“漏斗之外教养孩子”。也就是说,允许孩子拥有与其道德、智力或能力不相称的自由。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必须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请思考以下三种情形:

自由度超出自控能力——发展的困惑

自由度不及自控能力——发展的挫折

自由度适合自控能力——发展的和谐

第一种情形常见于溺爱型的家庭。

想象一个两岁的孩子,正在蹒跚学跑,若我们给他自己过马路的自由,无疑是将他置于极度的危险之中;或是给他随意吃糖的自由,那么他很可能在一个下午吃掉整整一盒糖。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让孩子随意、任性容易,但在他们放纵之后再让他们操练节制可就非常困难了。

第二种情形常见于专制型的家庭。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要动”,“你还太小”……若孩子常常不能得到与自己的能力和自控力相匹配的自由,他们会越来越多地遭遇成长的挫折。由于没有机会锻炼,他们会“失去”本该具备的能力,进而“应验”父母的话,比如三岁的孩子可能在父母的打击下不愿意自己动手穿衣服。

第三种情形正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若我们允许8个月大的宝宝玩家中的遥控器,我们要首先思考一些问题:宝宝了解它的功能吗?为何它不是玩具呢?如果宝宝拿起自家的遥控器使劲敲桌子,我们会把它拿走吗?宝宝若在邻居家拿起遥控器敲打,我们会收回已经给予他的自由吗?如果宝宝拒绝把遥控器交给我们,要如何处理呢?这些未知的因素本来是不该有的,为何要给宝宝这样的自由,之后又去矫正呢?毫无限制地让宝宝去探险,对宝宝的发展是不健康的,也是缺少智慧的。正确的做法是从限制自由到慢慢地给予更多自由。

如何应用漏斗原则?

新生儿阶段

宝宝很容易因为分散注意力、习惯奶睡等原因而没有吃足一顿的量,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混乱的作息。

错误:想吃就吃,宝宝自己决定吃奶的时间。

正确:妈妈用心了解宝宝的能力和发展的阶段,引导宝宝的规律喂养和作息。

宝宝很容易迷恋于含着妈妈的乳头入睡,或是习惯于被摇着、哄着入睡,从而失去自主入睡的能力,严重时甚至无法接觉,产生睡眠障碍。允许宝宝“被哄睡”是给予了宝宝不当的自由,很容易破坏宝宝本来具备的睡眠能力。

错误:让宝宝含着乳头入睡,摇睡、抱睡宝宝,或是妈妈陪睡。

正确:杜绝奶睡,让宝宝自主入睡,自己单独睡小床。

3~7个月的宝宝

宝宝在这个阶段开始翻身和坐,宝宝在开始学会翻身的时候,还不能识别潜在的危险,比如从大床上掉下去,我们必须限制他们活动的自由。

错误:把宝宝自己留在大床上。

正确:把宝宝放在大床的中央或是地垫上锻炼翻身,需要在旁边看护。

这个阶段也已经开始添加辅食,宝宝会更容易爱上“甜食”,比如南瓜、胡萝卜。

错误:先给宝宝吃他们喜欢的“甜食”,后吃青菜。

正确:先吃青菜、蘑菇等味道很淡的宝宝容易“挑”的食物,少吃宝宝特别喜欢的“甜食”,否则宝宝很容易挑食。

学爬的宝宝

这时的宝宝探索欲望特别地强烈,尤其需要限制他们行动的自由。

错误:不限制宝宝的行动范围,特别容易出现危险,比如宝宝有可能拉到桌布被砸伤,可能会够到电线或插座而发生危险。

正确:限制宝宝活动的范围,比如不可以去厨房,不可以离开指定的活动场地。当然,宝宝的活动自由应当随着宝宝能力的发展和自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扩大。

学站的宝宝

宝宝在学会独自站立以前,会先扶着墙或小床的栏杆站起来,有时会站很长时间。

错误:不让宝宝站立,或不为宝宝提供可以扶着站立的机会。

正确:让宝宝睡小床,给宝宝多提供可以扶站的机会,不要在他们练习站立时阻止。

学走的宝宝

不论是站立,还是走路,每个孩子的时间都不完全相同,在孩子还不能走的时候强迫他们走路,或是孩子可以蹒跚迈步时不肯撒开拉着他们的手,都是违背漏斗原则的做法。

错误:看人家的孩子走得多好,我们家的孩子一样大,一定也能走了。

正确:让宝宝自己起来多站一站,腿上有力量,才能走起来。

错误:宝宝学走路摔倒一定很疼,还是不要撒手啦。

正确:宝宝已经可以拉着大人的手走稳了,现在他们需要迈出信心的一步,摔跟头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历,要开始放手啦。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孩子在没有围栏的空旷地带活动,没有大人看护,结果那些孩子都不敢走动。后来让他们呆在一个由围栏封闭起来的场地,周围还是很空旷,也没有大人看守,孩子们就玩得很开心。

没有界限的自由是没有智慧的,只有懂得了节制和遵守规则,才能真正享受自由带来的快乐。

尹璐璐,高级催乳师、高级母婴护理师。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公众号“快乐母乳喂养”的创建人。致力于推广科学、健康、快乐的母乳喂养方式,已帮助了数百位妈妈。

上一篇:军事管理总结范文下一篇:扶贫办述责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