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过程质量控制标准(精选8篇)

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篇1

一、目 的:制定保健食品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的标准管理规程,确保保健食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责 任 者:生产人员、质量监督员。

四、正 文: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规程如下: 原辅料使用前应目检其物理外观,称量核对净重并过筛。液体原辅料应过滤,除去异物。过筛后的原辅料应粉碎至规定细度。配料:配料前应仔细核对原辅料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家及编号,应与检验报告单、合格证相符。处方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在记录上签名。制粒:制粒时,必须按规定将原辅料混合均匀。注意粘合剂的浓度及筛网的大小,并要控制 好颗粒的干湿程度。干燥:严格控制干燥温度,防止颗粒熔融、变质,并定时记录温度。干燥过程中应按规定翻料,并记录,要注意干燥程度。整粒混合:整粒机要使用合适的筛网。混合采用 V 型混合机进行总混,每次总混量为一个批号。混合机的装量不超过该机总容积的五分之二。6 包装工序: 6.1 包装前的准备:

6.1.1 开始前包装区的检查:检查生产区内有无与该批生产无关的物品。按“清场核查表”进行检查。

在同一包装室内不应同时处理不同批的产品。并在检查表上签上姓名和日期。

6.1.2 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接收:对照批生产记录检查、核对包装材料和产品的代号、批号、品名及数量。

6.1.3 批号及有效期印字的检查:在手工或机器打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的过程中,应对照本批记录表认真检查纸箱、内包装袋、标签、检验合格证上印字是否符合要求。

6.2 包装作业:

6.2.1 开始时的检查:第一张套印上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的标签以及合格证应

附在批文件上,同时说明书等印刷包装材料也应被取样并归入批档案中。对照批生产记录检查第一包装单元,是否使用了应该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上是否有缺陷。检查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的印刷是否正确,字迹是否清楚。

6.2.2 包装过程:包装过程应将保健品与外包装箱、说明书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包装作业。6.3 文件归档:

——中间控制记录填写正确无遗漏;

——印刷包装材料样品已齐全正确无误。批文件最后必须送交品管部。7 清场: 生产现场在换批号和更换品种、规格时,应按清场管理要求进行清场。品管人员验收清场合格后应挂标示牌。8 工序管理:

8.1 工序质量管理由公司品管部负责管理。

工序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使生产过程中构成工序质量的要素,即人、设备、物料、工艺方法及环境等五个方面均处于控制状态,为此分析找出其中主导要素。

对影响工序质量的主导要素,提出管理控制方法并加以实施。8.2 管理内容与要求: 8.2.1 管理内容:

8.2.1.1 决定管理项目即质量、成本、数量、安全、设备和人等。8.2.1.2 决定管理目标及其控制点。

8.2.1.3 决定达到目标的方法并进行规程化。8.2.1.3.1 确定设备、检验器具。8.2.1.3.2 确定操作方法、环境及其程序。8.2.1.3.3 确定物料的质量要求。

8.2.1.3.4 确定计量、检验、考核、试验等方法,以及工序质量审核和产品检验方法。

8.2.1.4 决定检验及评价方法。8.2.1.5 决定处理方法。8.2.2 管理要求:

8.2.2.1 工序质量管理由品管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进行,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篇2

某些标准物质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物质方法或专属领域的应用。同时, 对于非有证标准物质, 在用于开展方法确认方面是受到限制的, 往往不能提供对方法检测溯源性与准确性方面的确认, 但非有证标准物质在开展测量质量控制方面往往是适用的, 在使用非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日常质量控制的同时, 应注意尽可能以一定的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还应注意, 有证标准物质提供的标准量值之外的其他特性量值, 不能按照有证标准物质使用。

目前标准物质研制机构在标准物质证书中对特性量值尤其是标准物质以外的其他特性量值及其不确定度的描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例如:参考值、信息量、评估值、指示值、非标准值等, 一些量值类型提供不确定度信息, 一些不提供, 量值及不确定评定的严谨性也各不相同。对于各种来源的商业标准物质, 在特性量的表示方面可能更不规范, 需要谨慎选择使用。

2 标准物质基体、特性量及特性量水平的适用性

对于校准用的标准溶液物质, 溶剂基体的类型可能会影响标准物质在稀释时的溶解性, 或造成与实际样品在仪器灵敏度响应方面的差异。在采用多种单特性量值的标准物质配制混合标准溶液时, 必要时应考虑所使用标准物质的杂质本底在干扰情况;对于基体标准物质, 则应尽量选择与实际检测样品的基体和特性量浓度范围接近的品种, 因此在选购前应了解标准物质的基体、特性量水平等方面的信息, 包括一些可以反映标准物质基体组成的参考值或信息值;在形态分析或不同形态、价态灵敏度存在差异的情况, 如测定六价铬而不是总铬, 在标准物质的选择上应尤其注意, 同时, 标准物质使用者应注意, 基体标准物质与纯品或纯品溶液标准物质 (包括气体标准物质) 具有不同用途, 前者一般适用于开展分析方法的确认评价及测量质量控制, 而后者则适用于开展测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不能互相取代。

3 标准物质的最小取样量

标准物质是当今分析数据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正确使用标准物质的重要条件是遵循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的规定。然而当今高灵敏度、小取样量的现代主流分析技术, 同时也提醒分析方法研究者、质量管理者和标准物质研制者关注取样量的问题, 以使更新换代快的技术方法和相对滞后的监管方法 (包括标准物质) 得到协调发展。当标准物质证书中规定了标准物质的最小取样量, 那么使用标准物质时的实际取样量应不低于标准物质的最小取样量, 当小于标准物质的最小取样量使用时, 证书中声明的标准物质特性量值不确定度等参数可能会由于标准物质的不均性而不再有效。

4 标准物质使用中的通用常识与特殊规定

基于分析方法选择正确, 仪器运行稳定正常, 分析操作过程准确的前提下使用标准物质, 否则可能会导致错误结果。对于标准溶液物质, 在特性量值以质量体积浓度表示时, 应按照证书要求, 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保存和使用。在进行质量分数与质量体积尝试换算时, 也应注意引用证书中提供的不同温度下溶液密度数据。此外, 有些标准溶液物质并不是直接使用的, 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 应做好这些过程的质量控制。例如:在校准COD测量仪器的校准, 需要使用COD标准溶液进行多点测量校准, 在配制COD标准溶液的过程中, 需要经过称量、干燥、溶解及稀释等多步骤操作后才能使其浓度范围适用于测量仪器的校准。

另外, 针对有些标准物质易挥发、易氧化等特殊性, 在转移等操作过程中要有必要的处理措施。对于证书中给出的一些使用注意事项也要特别留意。如易挥发性标准物质地, 在打开后应尽快使用;吸湿性标准物质, 要按照证书中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称量;对于标准物质证书上明确规定为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 应严格遵守此规定, 不得留存并再次使用;对于可多次使用标准物质, 为了避免玷污、挥发、吸潮、氧化等情况发生, 在使用时应保持环境清洁, 开盖时间尽可能短, 取样工具洁净, 取样方式正确, 用完后将瓶盖盖紧, 有外包装的应还原, 保持其包装完整性, 然后放回原处或其他妥善位置保存, 同时应有标准物质的使用记录, 以跟踪使用与保存情况。

对于使用自动进样器进行测量的情况。在多次、长时间进样过程中。标准物质可能要使用多次, 如果只使用一个样品盛放标准物质, 连续进样多次后可能导致易挥发的组分或溶剂挥发掉, 而且连续进样多次也会通过进样针带来污染, 影响测量结果。对于这种情况, 最好将标准物质分到多个样品瓶中。

5 标准物质的保存条件

标准物质的保存条件与标准物质量值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因此应注意证书中是否对标准物质的保存有特殊要求, 如冷藏、避光和开封后的保存等, 如果有, 应严格遵守。对于一些标准物质, 低温保存条件可能反而会导致缩聚、吸附等现象, 从而不利用保存其量值的稳定性, 这一点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JJF-2012标准物质研制 (生产) 机构适用要求.

论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 篇3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过程 质量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04-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各高校内部均实行了三级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制度,包括学校层面的督导专家评教、内部院(系)督导专家评教、学生评教。评教的前提是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没有标准,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缺少依据;有标准但标准不适当,也不可能准确地评价教学质量。各校均制定有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但标准比较简炼,不够细化和全面,并且在标准应用过程中,评价者对标准的把握尚存争议。另外,教学形式方面的标准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比教学内容方面的标准发挥的作用更大。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国内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的高水平研究文献较少。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例如,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利益相关者视角中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3]、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4]、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5]等。以上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但是阐述的标准仍不全面,并且在某些方面意见不一。本文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构成进行全面梳理,进而提出制定和推行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的对策。

二、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分析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从课前准备开始直到期末考试成绩登记为止的整个过程,包括课前准备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外指导环节、考试环节。狭义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指课堂讲授环节,即从教师进入教室走上讲台开始,到教师下课走出教室为止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是课程教学的具体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本文取其狭义。某一学期某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间断的连续过程,一般以两节课或者3节课为一个单元。此处所称课堂教学不包括实验室教学,也不包括学术讲座。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包括直接标准和间接标准。直接标准是指直接反映任课教师授课质量的标准;间接标准是指通过听课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表达的任课教师授课质量标准。因此,可以从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两个角度来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这就相应地产生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二者互相联系。

(一)直接评价标准

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评价标准分为形式标准与内容标准。

形式标准可以设立五个考察点,即身体语言、发音、表达、板书、教法。

身体语言应该恰当。恰当的身体语言应该符合五个要求:目视前方,不能看天花板、窗外、脚下;目光发散,不能盯住一名学生看;手势灵活、恰到好处,不能两手不动,也不能动作幅度太大;要在讲台上适度走动,不能趴在讲桌上;教师表情要自然,教态端正,一般情况下微笑示人,不能太呆板、沉闷。

发音应该符合标准。这包括五项指标,即语速、语音、语调、语流、吐字。语速应该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以学生感受为准。语音可以高,但不能低,语音高度以最后一排学生能够听到为准。语调应该抑扬顿挫,不能把人讲睡着了。语流应该顺畅,语言流利,不能结结巴巴。吐字应该清晰,不能让听众听不清说什么。另外,不能念错字。

内容表达形式应该合格。表达质量有三项指标,即生动性、通俗性、熟练性。生动性是指用令人兴奋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语言具有煽动力和感染力。通俗性是指让学生听明白。熟练性是指教师熟悉教学内容,而不是照稿念。

板书形式应该规范。这有三项指标,即板书字体、板书设计、题目排列。板书字体应该达到让学生看清楚的程度,而不能太潦草难以辨认。板书设计应该合理,既充分利用空间,又显得整洁不乱。板书内容先后排列应该符合逻辑。

教法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技巧、艺术、方案、办法。例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课堂练习法、实物展示法等。

形式标准容易达成共识,因为比较直观。形式标准还可以通用,即使教学质量评价专家不通晓被评教师所讲授的专业课程,也可以从形式上进行评价。

内容标准可以设立五个考察点,即知识准确性、逻辑严密性、层次清晰性、详略适度性、信息丰富性。

知识准确性最为重要,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知识错误,则形式越好,危害越大。有些知识准确与否难以达成共识,因为社会科学有很多内容难以辨别是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使得知识准确性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难点。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允许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GDP理论对我国学术界和实业界均产生严重的误导。至今,人们依然崇拜“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网络上、官方报告中充斥着“投资拉动经济”、“刺激消费”、“拉动消费”、“刺激需求”、“扩大需求”、“房地产拉动经济”、“稳定出口”等GDP术语。GDP论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思想毒品,要转变唯GDP的思想观念谈何容易。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需要教学管理者的学术水平高于普通教师。学院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讨论和标准界定,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专家对同行评价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准确性上,让教师的思想观点在原则的笼子内自由飞翔。

逻辑严密性要求教师思路清晰,正确把握和表达教学内容的内在因果关系。例如,教师在讲授“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时,首先应阐述基本理论,强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促使股价普遍性下跌,属于股市中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利空性质。同时还指出:不能认为“只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股价指数就必然应声下跌”。在现实中,有时我们会看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信息公布之后,股价指数不跌反涨,但这不意味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信息的利空性质被改变,也不意味着理论脱离实际。然后进一步分析,股价不因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而下跌,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影响股价的因素有很多,有利空因素,有利多因素;股价上涨还是下跌,取决于利空因素与利多因素何者对股市的影响更大,如果利多因素的正面影响力超过了提高准备金率的负面影响力,股价就会上升。二是预期心理的影响。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利空信息被提前通过小道消息透露出去,股市价格以下跌做出提前反应,而等利空信息公布之后,“靴子已经落地”,投资者反而情绪稳定,敢于做多。换言之,股市已经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利空信息进行了提前反应,一旦信息被公布,其冲击力已经衰减。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楚这种反常现象的内在逻辑。

层次清晰性要求教师讲授的内容有明显和合理的层次。在板书表现形式上,通常将第一层次用“一”、“二”来表达,第二层次用“(一)”、“(二)”来表达,第三层次用“1”、“2”来表达,第四层次用“(1)”、“(2)”来表达,第五层次用“①”、“②”来表达。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内容本身的层次性。例如,讲金融改革趋势时,讲“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假设这是第一层次。一般教师的讲授内容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迹象(如领导讲话、国家文件、学者分析等)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如果教师的水平更高一些,就可以深入一个层次,即第二层次,分析为什么要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至少要讲清楚三个原因:一是利率市场化,使银行风险加大;二是民营银行的兴起,国家承担民营银行损失没有合理性;三是银行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包揽不起银行破产损失。如果再深入一层,即第三层次,就是分析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为什么要鼓励民营银行发展,为什么会允许成立那么多的银行。这样一层一层的剥下去,层次就显得非常清晰了。至于教师能讲到第几层次,就看教师平时的思考程度和“内秀”了。

详略适度性要求教师掌握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要讲透,对于非重点难点要讲得简略一点,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学。

信息丰富性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给学生的有用信息的含量,俗称“含金量”。信息丰富性强要同时满足以下要求:教师提供的信息是多数学生在本堂课之前不曾知晓的;信息对学生而言是有用的和准确无误的;信息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数据、原理、知识、方法等;信息是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信息对学生能产生正能量。

(二)间接评价标准

间接评价标准是指通过教师授课行为之外的参照指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该类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不能反过来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因素。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按照毛泽东阐述的认识论和矛盾论观点,学生自身才是决定其学习质量高低的内因,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其学习质量高低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考核,既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途径,也是检验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途径。

考核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可以分为两大指标,一是校内检验指标,二是社会检验指标。

校内检验指标又分为形式指标与实质指标。形式指标包括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听课率。出勤率是指学生到课堂现场的时间与课程总学时的比率。听课率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课的时间与课程总学时的比率。从理论上说,不听教师讲课而是靠自学也能成才。但是从学习效率看,正常情况下或称一般规律是听教师授课的效率高于自学的效率。实质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项是对课堂提问回答的正确率;第二项是作业质量;第三项是期中考试成绩或平时测验成绩;第四项是期末考试成绩;第五项是实验室实验成绩;第六项是毕业论文成绩;第七项是参加知识竞赛和能力竞赛的成绩。其中第一至第四项指标的针对性较强,具体反映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五项至第七项带有综合性,反映的是所有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社会检验指标主要是就业状况和发展状况,它反映了一所学校某一专业所有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就业状况包括是否就业、在何种岗位就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如果与专业基本一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质量与教学质量,但是决定就业状况的因素有很多,不能认为就业岗位与专业不一致就表明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一定差。发展状况是指学生的存在价值是否与时间长度呈现正相关。存在价值表现为学生在就业单位的影响力,例如通常认为高级经济师对单位的影响力大于经济师,分行行长对本行的影响力大于分行部门经理的影响力。虽然可以把就业状况与发展状况作为评价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参考指标,但是没有必要因就业率低于某位数而通过行政措施取消某一专业的招生资格。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专业,通过学生的选择来淘汰专业。也不宜将学生薪酬作为考量教学质量的指标,因为这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学生给任课教师评分与任课教师在学生中的口碑。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可分为直接标准和间接标准。其中,直接标准分为形式标准与内容标准。形式标准可以设立身体语言、发音、表达、板书、教法等五个考察点。内容标准可以设立知识准确性、逻辑严密性、层次清晰性、详略适度性、信息丰富性等五个考察点。间接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以上标准中,对知识准确性的判断难度最大,只有与课程相关学科的专家才有资格对知识准确性做出判断。事实上,同行专家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各高校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和推行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

一是由各高校二级学院下设的教研室或者课程小组制定针对某一门课程的直接评价授课内容的标准。内容标准不固定,特别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其内容评价标准往往带有时代特征。内容标准难以跨学科统一,所以必须“一课一标”,体现差异性,并允许各校有自己的特色。内容标准需要专家认定,所以适合于采用教研室或课程组讨论决定的方式制定标准。

二是由各高校制定全校统一的直接评价标准中的形式标准,甚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高等教育界统一的直接形式标准。形式标准比较直观,又可跨学科通用,受专业限制较少,所以形式标准本身可以标准化或称格式化。形式标准比较稳定,可以多年保持不变。形式标准虽然统一,但是在正式公布实施之前还需要由广大教师进行讨论,统一认识。例如何为互动,应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三是摆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要辩证分析学生与教师各自的作用,实事求是,分清学生与教师各自在教学质量中的责任,使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在科学、公平的基础上。

四是合理使用间接评价标准,提高间接评价标准的优化程度。应取消学生给任课教师评分的做法,改为由任课教师主动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意见(不记名)。这既可让教师放手加强课堂管理,又能让教师知晓自己哪些方面有不足,如何改进、提高,从而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推广“小班授课”,有利于教师精细化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中的作用。如果不得不进行大班授课,则不宜对教师批改作业做出硬性要求。期末考试应该尽量选择开卷,试题与开卷形式相对应,增加理解型试题。应该降低就业率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不再将其作为下达招生指标的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蔡红梅,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77-180.

[2] 刘春花.益相关者视角中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21-23.

[3] 刘志军.试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35-41.

[4] 邓启华.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J].教学与管理,1992(4):57-58.

[5] 付明.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J].经济师,2010(5):133-134.

成衣质量控制标准 篇4

一. 总体要求

1.面料、辅料品质优良,符合客户要求,大货得到客户的认可; 2.款式配色准确无误; 3.尺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做工精良;

5.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二. 外观要求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纽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2.线路均匀顺直、止口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对称。

8.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袢高低、长短宽窄一致。9.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缝。11.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12.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织带、花边,两边的花纹要对称。13.加棉填充物要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14.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清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长度不能超过10公分,封口一致,牢固整齐。16.要求对条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三. 做工综合要求

1.车线平整,不起皱、不扭曲。双线部分要求用双针车车缝。底面线均匀、不跳针、不浮线、不断线。

2.画线、做记号不能用彩色画粉,所有唛头不能用钢笔、圆珠笔涂写。3.面、里布不能有色差、脏污、抽纱,不可恢复性针眼等现象。

4.电脑绣花、商标、口袋、袋盖、袖袢、打褶、鸡眼、贴魔术贴等,定位要准确、定位孔不能外露。

5.电脑绣花要求清晰,线头剪清、反面的衬纸修剪干净,印花要求清晰、不透底、不脱胶。

6.所有袋角及袋盖如有要求打枣,打枣位置要准确、端正。7.拉链不得起波浪,上下拉动畅通无阻。

8.若里布颜色浅、会透色的,里面的缝份止口要修剪整齐线头要清理干净,必要时要加衬纸以防透色。

9.里布为针织布料时,要预放2公分的缩水率。

10.两头出绳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在充分拉开后,两端外露部分应为10公分,若两头车住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则在平放状态下平服即可,不需要外露太多。11.鸡眼、撞钉等位置准确、不可变形,要钉紧、不可松动,特别时面料较稀的品种,一旦发现要反复查看。

12.四合扣位置准确、弹性良好、不变形,不能转动。13.所有布袢、扣袢之类受力较大的袢子要回针加固。

14.所有的尼龙织带、织绳剪切要用热切或烧口,否则就会有散开、拉脱现象(特别时做拉手的)。

15.上衣口袋布、腋下、防风袖口、防风脚口要固定。16.裙裤类:腰头尺寸严格控制在±0.5公分之内。17.裙裤类:后浪暗线要用粗线合缝,浪底要回针加固。服装常见的不良情况

一、车缝

1、针距超差——缝制时没有按工艺要求严格调整针距。

2、跳针——由于机械故障,间断性出现。

3、脱线——起、落针时没打回针,或严重浮线造成。

4、漏针——因疏忽大意漏缝,贴缝时下坎。

5、毛泄——折光毛边时不严密,挖袋技术不过关,袋角毛泄。

6、浮面线——梭皮罗丝太松,或压线板太紧。

7、浮底线——压线板太松,或梭皮罗丝紧。

8、止口反吐——缝制技术差,没有按照工艺要求吐止口。

9、反翘——面子过紧;或缝制时面子放在上面造成。

10、起皱——没有按照缝件的厚薄调换针线;或缝合件有长短。

11、起绺纽——由于技术不过关缝纽了,缝合件不吻合。

12、双轨——缉单明线,断线后,接缝线时不在原线迹上;缝制贴件下坎后,补线时造成两条线迹。

13、双线不平行——由于技术不过关;或操作马虎造成双线宽窄不匀。

14、不顺直——缝位吃得多少不匀造成止口不顺直;技术差缉明线弯曲。

15、不平服——面里缝件没有理顺摸平;缝件不吻合;上下片松紧不一。

16、不方正——袋角、袋底、摆角、方领没有按90度缝制。

17、不圆顺——圆领、圆袋角、圆袖头、西服圆摆,由于缝制技术不过关出现细小楞角。

18、不对称——由于技术差或操作马虎,必须对称的部位有长短、高低、肥瘦、宽窄等误差。

19、吃势不匀——绱袖时在袖山部位由于吃势不均匀,造成袖山圆胖,或有细褶。20、绱位歪斜——绱袖、绱领、定位点少于三个或定位不准。

21、对条、对格不准——裁剪时没有留清楚剪口位;或排料时没有严格对准条格;缝制时马虎,没有对准条格

22、上坎、下坎——缝纫技术低或操作马虎,没有做到缉线始终在缝口一边。

23、针孔外露——裁剪时没有清除布边针孔;返工时没有掩盖拆孔。

24、领角起豆——缝制技术低;领角缝位清剪不合要求;折翻工艺不合要求;没有经过领角定型机压形。

25、零配件位置不准——缝制时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缝钉零配件。

26、唛牌错位——主唛、洗水唛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要求缝钉

二、污迹

27、笔迹——违反规定使用钢笔、圆珠笔编裁片号、工号、检验号。

28、油渍——缝制时机器漏油;在车间吃油食物。

29、粉迹——裁剪时没有清除划粉痕迹;缝制时用划粉定位造成。30、印迹——裁剪时没有剪除布头印迹。

31、脏迹——生产环境不洁净,缝件堆放在地上。

32、水印——色布缝件沾水裉色斑迹。

33、锈迹——金属钮扣,拉链,搭扣质量差生锈后沾在缝件上。

三、整烫

34、烫焦变色——烫斗温度太高,使织物烫焦变色(特别是化纤织物)

35、极光——没有使用蒸气熨烫,用电熨斗没有垫水布造成局部发亮。

36、死迹——烫面没有摸平,烫出不可回复的折迹。

37、漏烫——工作马虎,大面积没有过烫。

四、线头

38、死线头——后整理修剪不净。

39、活线头——修剪后的线头粘在成衣上,没有清除。

五、其它

40、倒顺毛——裁剪排料差错;缝制小件与大件毛向不一致。

41、做反布面——缝纫工不会识别正反面,使布面做反。

42、裁片同向——对称的裁片,由于裁剪排料差错,裁成一种方向。

43、疵点超差——面料疵点多,排料时没有剔除,造成重要部位有疵点,次要部位的疵点超过允许数量。

44、扣位不准——扣位板出现高低或扣档不匀等差错。

45、扣眼歪斜——锁眼工操作马虎,没有摆正衣片,造成扣眼横不平,坚不直。

46、色差——面料质量差,裁剪时搭包,编号出差错,缝制时对错编号,有质量色差没有换片。

47、破损——剪修线头,返工拆线和洗水时不慎造成。

48、脱胶——粘合衬质量不好;粘合时温度不够或压力不够,时间不够。

49、起泡——粘合衬质量不好;烫板不平或没有垫烫毯。

50、渗胶——粘合衬质量不好;粘胶有黄色,烫斗温度过高,使面料泛黄。

51、钉扣不牢——钉扣机出现故障造成。

52、四合扣松紧不宜——四合扣质量造成。

53、丢工缺件——缝纫工工作疏忽,忘记安装各种装饰绊,装饰纽或者漏缝某一部位,包装工忘了挂吊牌和备用扣等

服装跟单流程

一、初期跟单

1、查阅订单资料

服装接到订单资料后,仔细查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订单资料是跟单员跟进订单的唯一依据,只有完整的资料才能确保跟单的跟进工作。

核对分析资料的具体内容:

a)资料是否完整

b)文字描述是否与款式图一致

c)确认面、辅料

d)查看绣印花等其他设计要素

e)了解客户特殊要求

2、制作办单,查办,寄办。

跟单研究订单资料,制作出办单,列出所需的面辅料并配好,交给板房打纸样及做办,做好办后交洗水部洗水,洗回后交板房做后整及查验,技术部核查OK后寄给客户批核。

同时根据办房报用料,整理出用料成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给香港跟单员,一份留底用于成本核算及订购物料作准备。

a)初办:目的是让客户确认服装的款式造型是否准确、设计风格是否一致,缝制工艺是否达到要求等。生产办可以使用代用面料制作。生产办的数量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

b)大货办:是订单生产前客户最后一次确认的样衣,因此大货办制作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用订单中的面、辅料,要求制作的规格全色全码。大货办得到客户的确认后才能进入大货的生产。

c)样办检验细则:主要检验样衣的面辅料材质和颜色、核对款式。检验尺寸规格和包装等。

成品服装的各部分的规格范围必须符合客户的要求的公差范围,款式造型必须依照工艺文件中的款式图和款式描述来逐一核对,缝制工艺的检验。

3、定购大货面、辅料,报价、检验

跟单依照客的定单数量及客提供的资料,计算清楚各物料的用量,并跟进客户直接提供的面,及物料尽快上厂。

香港供料时,跟单向香港方面索取价格,输进XXXX系统;[没有使用系统的自己打单]

除香港供料外,其他物料原则上由采购部统一采购,跟单员将详细资料交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进行大货面辅料采购。

但某些物料由于货期紧等原因,将由跟单自己采购。

跟单自采购物料,选定、联系供应商,将价格输进系统,打出采购单,交给供应商,告知数量、交货期。

跟单将所有物料的价格输进系统,计算出总价,交组长及总经理批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生产。

大货布料及物料回厂后,大货布由仓库验布员验布,提供验布报告,并需给一份给客。跟单员根据验布报告进行跟进,同时剪疋头布和缩水布。要洗水的要交由洗水部根据客要求去洗水。回厂后由洗水部,分出LOT色办交客批核(有些客是要求整个布封的疋头布,去批颜色的,并且要求洗前与洗后的,但有些是不用的,根据客人的要求来做,并且要留意布的正反面,中边色差,倒顺毛等等)然后根据做办的用料,初步计算该单的用布量,加裁或缩裁交客户确认,跟单员必须在大货生产前整理好制单资料和物料卡,在裁剪之前分发给相关部门。

物料管理控制:必须做一份物料跟进表,进行追踪。每单物料回厂后,清楚地做好明细登记,并核查物料的规格,数量是否正确,要有处理物料质量和数量分配及物料差异,有物控的能力。节约公司成本,并在大货物料发料前列出一份物料发放表,发给仓库及车间,以作为发料,用料参考,不足的物料,负责追补回,保证生产需要。

审批用料及通知开裁:核实大货物料是否跟报给客人的相同,计算用布量,是否够用.如在有多/少的情况下,问客人是否可缩裁/加裁.遇有绣/印花的,需整理好绣/印花样办,核对正确后,才可外发.二、中期跟单

客户批办OK后,接下来生产大货,首先跟生产部排期,标准办样办返厂后,根据客人的评语,要求和样办,制作大货生产单,交技术部审查。

召集工厂管理人员、QC以及客户QC开产前会议。核对工厂的生产工艺单是否与客户标准一致,核对的重点包括:

面、辅料的材质、颜色是否正确;

款式是否正确

注意事项:

生产过程中,将资料交QC,由QC跟进生产质量监控跟进生产进度,及时做好客户要求与车间生产之间的协调和沟通,遇有客更改资料,需在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部门,并要保持资料的最新版本,做好签收记录。

发现在未能达到生产计划要求的情况,反映给上级部门,以督促解决,并了解和部门的生产实情,以求完成预定的任务,保证货期和质量.大货因客观问题需要延期,必需写出廷期原因及廷期后的交货期,与客户商讨,要求尽快回复,需客人出邮件/书面签回。

成品洗水时,必须要车间尽快做几件去洗水,以了解尺寸及洗水效果,同时给客人批核洗水颜色是否OK,确定接受后,方可洗大货。

当成品在总查后发现有太多次品需每件查看,如有轻微的次品挑出可给走货,严重的属于哪个部门的责任去追查该部门的当事人,通知生产厂长。

三、后期跟单

核查包装办:大货包装前,核查包装的第一件包装办,确保物料齐备及包装方法正确后,方可进行包装,如有客要求要批核后再进行大货包装,就需提前包装一件样办给客去批办。

积极准备及配合客户初查,中查,尾查的查货,并且将客户查货信息反馈到各部门。

生产成品后按客要求挑船头办或收货办给客户,目的是让客户预先了解大货的生产情况和订单质量,样办的数量根据客人的要求而定。

并需走货前一星期做好商检资料交报关员做商检,商检需要什么资料,要问明报关员后提供。

客验货合格后,核实走货数量,整理装箱单及出货通知书,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可以安排出货。

树脂砂轮的质量控制过程 篇5

磨料磨具一直被视为工业牙齿之美称,在机械加工过程当中起着切割、磨削、抛光等作用。但目前行业里的产品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我国的磨料磨具企业很多都是从家庭作坊式起家,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过去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新形式的需要。产品质量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个性化需求是考验磨料磨具生产厂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标准。对于多年来致力于磨料磨具专业生产厂家来说,我们是如何控制和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的呢?

一、质量文化的建设:

质量控制过程会受到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一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只有深入建立人的质量意识文化才能建立企业的质量文化。因为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及规范的组合,员工是决定公司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不断地开展各种质量文化宣传活动和质量培训活动,让全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到公司质量文化的活动建设当中来,树立起“质量与我息息相关”的理念,同时可以征集全员对项目活动的反馈和建议,并且给提出建设性意见且得到采纳的员工以物质性奖励,增强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把产品的质量意识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提高每位职工的业务水平,特别是一线的生产工人和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保障产品质量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生产树脂砂轮的质量控制点有很多,生产过程可以分三大步骤控制:混料--成型--硬化。

第一、混料是整个砂轮生产控制的源头,混料的质量好坏与混料设备的大小、混料车间的环境温湿度、所用原材料,特别是树脂的好坏有很大关系。

A、目前我们公司采取的是五百公斤一锅料的混料方式,比之前的一百公斤一锅料,现在不仅仅是满足了批量标准生产线的需要,也是减少过程误差,稳定批量生产质量好坏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过去采取的小锅混料,每一锅的成型料都有差别,如果一天有六七百锅,那每锅料都会不一样,所类积的误差就比较然而,而目前我们采取的这种方式是可以有效减少这种不稳定因素概率的出现。

B、混料车间的温度湿度是直接影响成型料好坏的关键,北方天气寒冷,湿度大,成型料在搅拌过程不容易结块。像南方,基本上一年四季天气都比较热,湿度大,所以,我们采取全程中央空调控制车间的温湿度在一定范围,避免成型料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导致成型料的变化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C、对于生产树脂砂轮来说,我们不仅需要使用优质的材料,还需要有稳定优质的供应商。砂轮所用的材料最主要是树脂和磨料,这两种材料的稳定性是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树脂和磨料的生产也是一釜或一炉进行生产的,批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批量越小,频率越高,产生大的质量不稳定概率就越高。所以,我们采购材料时,不仅仅要对供应商技术能力进行评估,也必须对其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对于大宗主要材料的统一采购,可以有效地控制由于主要原材不稳定而导致产品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第二、成型过程的控制有几个方面:

成型过程的控制与混料过程控制有所不同,混料过程是砂轮生产的一个特殊质量控制点,成型过程质量控制与其它产品生产过程质理控制基本相同。都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A、人员的上岗培训:目前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面对劳工紧张是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劳工紧张,所以很多企业都不由自主地降低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忽视了对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由于素质水平及技能培训不到位,引起产品质量事故的频率就会增加。所以,无论生产如何紧张,对新老员工的技能培训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工作。

B、工程技术的改进:由于目前从事一线的生产工人越来越匮乏,我们不仅需要不断地购进新型的先进设备来满足生产的需要,也需要不断地改进我们现有的设备,使设备运行起来更加人性化,减轻或减少劳动力,提高自动化能力,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C、过程的监督:生产过程必须经过首检确认、定期过程抽检、工艺监督抽查相结合步骤来控制过程生产,保证过程生产的质量。

第三、硬化过程控制: 硬化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对温度稳定性、准确性和曲线连续性的控制。过去采取的箱式方炉硬化是对于产能不足或产量较低的生产企业所采取的硬化方式,该种方式的制约性是产能低、炉内温差大、炉内温度不稳定、不能连续作业。所以,过去的箱式方炉对产品硬化质量存在较大的影响。我们一直都采取智能隧道窑的控制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产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箱式烘炉存在的问题,能够充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三、工艺技术的改进:

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篇6

护理质量与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重点强化前馈控制,加强同期控制,定期反馈控制,每个月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护理检查及抽查。

检查内容:护士素质、病房管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物品、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基本理论、护理专科知识等。

具体检查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护士素质

1.思想上:尊重患者,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服务热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注意保护患者权力、隐私,鼓励患者尽己义务,不与患者发生争执。

2.技术上: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实践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3.仪表上:按要求着装,举止端庄,不浓妆艳抹。

4.行为上: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协作,做到“四轻”、“六知道”,完成护理工作。

二、病房管理

1.病房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小桌、床上、床下、窗台无杂物),护士长有管理措施。

2.认真执行护患沟通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患者出院时护士长要征求患者意见,必要时追踪回访。

3.护士长要有风险意识,要经常组织护士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4.对探视、陪住有管理措施,保持病房的良好环境,确保患者有良好的治病养病环境。

5.护理人员遵守工作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不脱离岗位,经常巡视,及时满足患者需求。

6.病房各种用物放置有序,做到规格化管理。

三、基础护理包括特护、I、Ⅱ、„级护理(要求合格率≥90%)1.晨晚间护理:要求病室整洁,舒适,空气新鲜。质控组检查:床单位,患者卫生情况,整床扫床情况,室内卫生。

2.分级护理要求

(1)检查I级护理患者的手足、口腔、头发、皮肤、会阴清洁、指(趾)甲。责任护士对I级护理患者做到“六知道”。

(2)检查Ⅱ、Ⅲ级护理患者的情况,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生活护理,对老年、体弱等特殊患者应加强照顾并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坠床及摔伤。

(3)对卧床患者应用评估表进行皮肤评估,对不可避免性压疮患者进行预报告,对发生压疮患者填写带入压疮报告单。

四、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合格率≥95%)1.书写护理病历,填全表格中各项内容,无漏项,记录及时,突出专科特点,字迹工整无涂改及错别字。

2.运用医学术语,重点突出描述病情及效果评价,要真实,病情内容各班要衔接,出入量记录要准确、及时。

3.出入院评估单、医嘱单、危重患者记录单,要签全名,字迹清晰,可辨认。

4.体温单眉栏填全无空项,体温单绘制点圆线直,不间断,符合要求。

五、急救物品管理(要求完好率100%)检查内容:

1.急救物品:氧气,吸引器,呼吸机,心电图机,胃肠减压器,电插座等。

2.抢救车内急救物品,各种注射用物,急救必须用物(开口器,舌钳,手电,导尿管,血压表,听诊器等)。

要求:

1.用物完整无缺损,无过期,能应急使用。

2.用物做到四固定:定人保管,定时核对消毒,定点放置,定量供应。3.用物及时送检维修,及时领取。

4.高危药品、易混药品、内用及外用药品有标识,分开放置。

六、消毒隔离(要求合格率100%)l.按院感科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进行检查。2.扫床布和患者人数相符。3.空气培养符合要求。

4.紫外线每日有使用登记,每周擦拭一次并登记。5.各种消毒包在有效期内、干燥无破洞。6.利器用后入利器盒。

7.护士规范洗手。配膳员、清洁工、护理员及护工规范洗手。

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定期检查以上内容,并及时向护士长书面反馈质控检查的问题,请护士长及时整改,并反馈整改措施。

护理部

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篇7

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成本控制是对企业所处的产业行业价值链、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络以及内部价值链等各个价值链环节的足以影响成本的各种成本动因进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 以优化价值链为手段, 以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价值链优化体系的研究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 价值链成本控制标准内容

1.1 资源投入标准

主要是从价值链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出发制定资源投入标准, 因而该标准的制定与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标准有着较大的差别) 大部分标准难以准确计量。其相同之处则在于也同时涉及到产前、产中的资源投入标准。例如, 涉及到价值链成本动因基本上属于产前的资源投入标准, 而涉及到生产经营性的成本驱动因素则基本上属于产中的资源投入标准。

1.2 资源耗费标准

主要是从价值活动成本动因的性质分析出发制定资源耗费标准, 因而该标准的制定与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标准 (如作业成本控制标准) 有着较大的相似性。其不同之处则在于标准是针对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而制定的, 并非简单地像标准成本制度的标准成本的制定。

2 基于成本动因的成本控制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迈克尔波特的成本动因理论, 分别就生产经营性成本动因和结构性成本动因设置相关的指标体系, 如表1和表2所示。

3 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

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成本控制是在成本控制标准制定的基础上, 有效的控制成本的形成过程。既有效地控制基于价值链的资源投入成本和资源耗费成本的形成过程。而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不同于现代成本控制所说的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 它主要是对价值活动成本动因的控制。因此, 需要首先认识价值链成本的形成过程, 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可描述如图1所示。

价值链成本的形成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基于价值链分析, 从价值创造和提供角度以及结构性成本动因和生产经营性成本动因的资源投入性成本和资源耗费性成本的形成;第二层含义是基于生产经营作业链, 从实物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角度的价值链成本的形成;第三层含义是价值链成本的形成伴随传统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形成过程。所以, 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也需从这三个层面上进行。

3.1 第一层面上的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

这一层面的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的基本程序是:首先, 进行系统的价值链分析, 以确定价值链成本驱动因素, 包括结构性和生产经营性价值链成本动因, 从而为价值链成本控制奠定基础;其次, 从资源投入成本和资源耗费成本两个角度, 就结构性和生产经营性价值链成本动因按照价值链成本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应该注意的是, 该层面的价值链成本控制是伴随价值链分析而进行的。

3.2 第二层面上的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

这一层面的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的基本程序是:首先, 进行系统的生产经营作业链分析, 以确定企业的主要作业活动, 为实物价值链分析和虚拟价值链分析奠定基础;其次, 从实物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两个角度, 就资源投入成本和资源耗费成本对生产经营作业活动的成本形成过程按照价值链成本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应该注意的是, 该层面的价值链成本控制是在实物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3.3 第三层面上的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

这一层面的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的实质是:通过作业成本控制等方法将价值链成本控制与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系统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 结束语

总之, 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 企业可以突破其自身的价值链分析, 把企业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 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 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 以取得竞争优势。

摘要:价值链分析是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内外部不同形式价值链的分析, 识别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优势和劣势, 准确地进行企业价值链定位、价值链成本定位, 以确保其优势竞争地位。价值链分析是价值链优化的前提, 价值链优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本控制。

关键词:经济管理,成本控制,价值链优化,资源投入,成本动因,资源配置,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迟晓英, 宣国良.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 (1) :25-30.

[2]肖凯.价值链分析与成本管理[J].经济论坛, 2001 (11) :31.

[3]谷慧玲, 孙洪哲, 朱清香.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方法的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3 (12) :9-101.

[4]韩址清, 王洪漠.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 2005 (2) :20-22.

浅析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篇8

关键词:临床 检验 质量控制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 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1]。

1.2 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 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 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4]。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 結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

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l] 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在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

[2] 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

[3] 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3):276.

[4] 万本愿,吴茂红.医学检验前后质量控制的剖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1999,17(3):169.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市场秩序的通知下一篇:电学知识点详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