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改革创新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绥化是农业大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夺取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和县乡党委紧紧围绕脱贫奔小康、奋力推进农区现代化建组织、聚人才、强保障,做到精心谋划、超前运作、积极探索、担当作为,强势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争一流、当排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建改革创新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党建改革创新论文 篇1:

党员干部要做党建改革创新的领跑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关键在党,实现途径是改革创新。要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工作,党员干部必须敢为人先,勇闯新路,做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领跑者。

要敢于改革创新,提高服务群众的前瞻力

因循守旧,路只会越走越窄,党的工作永葆青春活力,必须要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党员干部敢于改革创新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对农村有深情,对群众有真情,才能听真话,察实情。爱之深,责之切,只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与思考,才会真正发现工作中的危机与机遇;二是学习,学习就是改革创新的固本之举,学习就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党员干部肩负着改革创新的使命,承担着回应群众新期待的重任,必须从学习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党员干部行为思维的训练作为今后教育培训的重点,及时储备组织工作新知识,把握组织工作新方向,利用各种培训资源,保障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中“拉得出、打得赢”。

要勇于改革创新,提升服务群众的执行力

勇于创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动力,也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必然要求。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思想守旧、僵化,没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就不可能适应党的组织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也就不可能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党员干部。只有思想上“松绑”、“解套”,组织工作才能在改革创新之路上迈开大步。组织工作原则性、程序性强,关心、关注的人多,较其他工作相比,改革创新的难度更大,容易引起的非议更多。引导党员干部一定要去除“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直面工作中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牵涉面广、存在时间长、社会影响大的问题,要以“不破难题不罢休”的决心,以“啃硬骨头”的韧劲,主动介入,努力破解。通过派出党员干部到重点工程、信访一线挂职锻炼等,让党员干部通过实践,接“地气”增“底气”,深化对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内涵的认知,从实践中获得创新知识用以指导实践,服务群众。

要善于改革创新,增强服务群众的创造力

就工作干工作,难以把“输血”变成“造血”,实践证明,越是工作推不开的地方,越是工作的难点,越是创新的亮点。面对组织工作难题,应科学统筹好组织资源,盘活棋。要大力推行“调研分析”法。深入难题一线,摸清症结,对症下药提出难题处理方案。要大力推行“借梯上楼”法。通过问计于民、协调相关单位,整合各方力量,共同破解。要大力推行“责任落实”法,将破解难题的责任落实到每名党员干部,让每个人都树立破难题的意识,增强破难题的责任。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团结一心,拢指成拳,树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通过每年年初提出所破难题,年末总结所破难题,将破难攻坚常态化,以更多破解难题实绩催生更多创新成果,增强服务群众创造力。

(中共蚌埠市淮上区委副书记、区长洪斌)

党建改革创新论文 篇2: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改革创新为实现农区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绥化是农业大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夺取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和县乡党委紧紧围绕脱贫奔小康、奋力推进农区现代化建组织、聚人才、强保障,做到精心谋划、超前运作、积极探索、担当作为,强势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争一流、当排头。

一、健全选育管退机制,打造农村高素质带头人群体

支部強不强,关键在“头羊”。我们始终坚持把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建立健全选育管退机制,增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活力,激发其干事创业热情。一是不拘一格“选”。实施“能人强乡兴村”战略,采取挖掘能人参选、跨村任职、机关下派等方式拓宽选任渠道,着力选拔政治素质好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并通过选派第一书记、聘请荣誉村长和发展顾问等形式,增强村级班子力量。肇东市昌五镇党委积极鼓励引导本地成功企业家福成集团董事长王福成,带领村民规模种植白菜4000亩,户均增收2600元,使金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白菜生产专业村。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中各类有影响力的致富带头人达到807名,占总数的60.59%,整体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二是面向未来“育”。着眼推进市委农区现代化战略,大力实施素质升级工程,利用党干校、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2015年以来,先后选调729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山东省潍坊市、陕西省延安市等地进行农业产业化专题培训和党性党风教育,并与国家开放大学绥化分校联合举办了214名农村党员干部参加的农村经济管理大专(本科)班。同时,建立了村级后备人才库,全市共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176名,村均3名,储备了数量足、素质高、反响好的后续力量。三是强化措施“管”。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健全完善了村级“一事一议”、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事项报告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了村党组织书记职责清单,规范权力运行。望奎县火箭镇正兰三村立下“铁规矩”,坚持重大事项全部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年均议成率达90%以上,有效防止了“一言堂”。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组织全市160个乡镇党委分别与所属村党组织书记签订了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状》,严格对标考核。加强日常履职监督,全面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建立完善了谈话提醒、重大事项报告、村民代表质询等监督机制,有效提高了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管水平。四是创新机制“退”。围绕建设充满活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研究建立了最高任期、末位淘汰、未履行承诺辞职、到龄离任四项退出机制,及时调整不胜任的,畅通村党组织书记下的渠道。2015年以来,全市共有45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不力、违法违纪和身体健康等原因被调整下来,有效提升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先进性和整体战斗力。

二、深入实施双富工程,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突出作用

绥化市有两个国标贫困县、4个省标贫困县,308个贫困村、35.6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脱贫任务的21.3%,特别是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债务沉重,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我们提出实施以富集体、富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双富”工程,利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双富”目标。一是探索实现路径。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干部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用好涉农惠农政策、抓好招商引资、强化“三资”管理、挖掘域外能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社会化有偿服务、建立专项发展资金、推动区域战略合作10条富集体富群众实现路径来增加收入。北林区永安镇永兴村集体出资控股25%,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创建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主要销售本村4个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2015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村集体获利140万元。截至2015年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543元增长到11175.6元,各类典型辐射引带贫困村68个、贫困人口10万人。二是实施典型带动。以全省实施“双百”示范工程为牵动,深入开展以“打造党建示范带、发展特色致富门路”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创建活动,打造党建示范带48条、发展特色致富门路2160个,有效拓展了“双富”渠道。积极探索推行“支部+电商”党建富民模式,全市已有255个村党组织与淘宝、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牵头创建电商合作点488个,其中由乡村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的电商站点达到94个。大力开展“双富”典型巡回宣讲活动,精选出“百名好支书”张旭旺等“双富”典型82个。三是创新工作载体。把贫困村、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作为实施“双富”工程着力点,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百局联村、千名干部驻屯、万名党员包户”活动,组织市县实力部门与建档立卡贫困村、后进村结成帮扶共建对子,大力组建技术推广、信息中介、产业服务等类型党员干部助民服务队,直接服务贫困户等农民群众25万户。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工作模式,全市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057个,建立党组织932个,参与党员干部1.3万多名,辐射带动13万户。在此基础上,采取产业引领、金融扶助、政策兜底等方式,加大对贫困党员和群众的帮扶救助,仅2015年就使3000多名贫困党员实现稳定脱贫。

三、推进扩权强乡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着眼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大力开展扩权强乡改革、农村社区化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一是深入推进扩权强乡改革。坚持有利于乡镇长远发展、有利于服务农民群众、有利于巩固基层政权的原则,在庆安县民乐镇、绥棱县上集镇、青冈县祯祥镇进行了扩权强乡改革试点。主要采取委托、授权、派驻等形式,围绕改革人事管理权、增强财政自主权、扩大执法监督权、赋予行政审批权,列出权力下放清单,明晰政策界限,搞好权力对接,确保各项权力放得下、接得住、运行好。二是探索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坚持“村社合一、村社并行”原则,依托整乡镇推进、整村推进的试点乡村,以青冈县祯祥镇、绥棱县上集镇、安达市卧里屯乡、庆安县庆安镇为重点,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基础硬件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三是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把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硬任务”,深入安排部署,明确组建要求,全市现已规范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1336个,占村总数100%。在全面完成组建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责权限,健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误工补贴,建立科学管用的常态化运行机制,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北林区绥胜镇胜利二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审核党员“七一”活动购买纪念品相关费用时,认为此项支出不合理予以否决,仅2015年北林区村集体减少支出达300余万元。

四、夯实基层基础保障,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

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活动场所标准不高、工作经费短缺和基层干部待遇偏低问题。一是建阵地。采取财政投入、旧址置换、闲置村小学维修、开发商预留等办法,加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15年全市共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新建改建村和社区组织活动场所129个。依托乡村组织活动场所,全市建成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点)1371个,覆盖面达到92%。青冈县建立县级人民办事中心、乡镇办事大厅、村办事服务站、村民小组为民服务队,使农民群众小事代办、一般性审批和矛盾调解等“六个不出村”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二是增经费。根据省委《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落实好省委为每个村增拨2万元运转经费工作的同时,督促全市10个县(市、区)在财政紧张情况下,将每名党员200元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每个村3万元运转补充经费等党建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2015年拨付总额达8058.75万元,占应拨总额100%。2016年,市委还为每个村增拨5000元取暖费。三是给待遇。积极推行职务上挂、办理养老保险、纳入事业编制等激励措施,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年平均补贴达到2.1万元、上挂乡镇副职115人、办理养老保险909人。安达市创新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通过不变身份、不变岗位的方式,使40名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到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

作者:谭宇宏

党建改革创新论文 篇3:

深化城市党建改革 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近年来,延吉市委始终坚持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求创新、谋突破,区域化党建联动体系覆盖全域,效果显著。2019年,为持续加快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的步伐,延吉市聚焦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服务改革,以区域化党建为依托,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强队伍、赋职权、促减负,集中力量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全面开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篇章。

一、深化党建引领,突出完善机制,加强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

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稳定发展大局,是一项势在必行的改革任务。延吉市委提高政治站位,召开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中央、省、州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特别是省委要求延吉市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的首批试点,要为全州、全省创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延吉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1号工程”扎实推进。完善工作机制,聚焦大党建、大管理、大服务,以区域化党建为基础,以完善组织运行体系为核心,持续发挥党建联盟作用。严格落实街道“1+4”大工委工作机制和社区“1+3”运行体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服务群众的基础性作用,真正将资源和力量汇聚到基层治理一线。创新共建载体,通过开展州、市機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社区精准服务活动,300余个州市机关党组织融入街区党建体系,1000余个党组织联系千名社区重点群众、深入千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落实“四项清单”制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主动亮出职能、创新载体、打造品牌,真正将党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二、深化街道改革,突出赋权减负,构建简约高效的服务管理平台

街道社区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除自身职能外,还承担着繁重的事务性工作,推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将其主责主业转移到深化管理服务这一根本上来,不仅是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跨越提升的有力抓手,更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是职能规范化,延吉市制定出台了《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街道承担党的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动员社会参与、引领基层治理及维护街区平安等七项工作职能;将街道内设机构调整为“5+1”模式,设置党建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公共服务办公室、公共管理办公室、公共安全办公室5个内设机构和党群服务中心1个事业单位。同时结合街区实际,对3000户以下社区进行调整撤并,并将社区统一设置为社区党群服务站、社区平安服务站和社区民生服务站,全面理顺职能、规范机构设置,建立起职能清晰、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基层治理体系。

二是队伍规范化,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社区推行“社工岗”人员管理机制,通过两委成员公开选举转入、落选两委成员择优选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在全市配齐840名“社工岗”,实行动态薪酬保障及考核激励机制,并缴纳相关保险,从政治地位、薪酬待遇、考核激励给予全面保障,充分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活力。

三是权责规范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街道街区管理“五项权力”的实施方案》,赋予街道对人事考核权、干部选拔任用的征得同意权、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等5项权力,推行市直单位“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派出部门“市属、街管、接用”、社区事项准入及“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几项制度,力求通过突破部门界限,打通服务壁垒,从根本上破除职能约束和资源短缺等难题,建立起简约高效的服务管理平台。

三、深化精准服务,突出创新融合,构建协同联动的基层治理模式

实践表明,以往条块分割、界限分明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抓好城市党建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党的组织网络和基层治理网络有效融合,是一项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深化精准服务的民生工程。

一是完善阵地网络。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服务阵地,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创新打造西市场商圈党建服务中心,全面开启党建引领商圈发展新模式。在6个街道按照“1标2站”要求建立“红三角”党建阵地,即每个街道集中打造1个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2个区域化的党建服务站。同时,在机关、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商务楼宇、市场商圈等集中打造了30余个“党员驿站”,在全领域形成了区域统筹、联合驱动、共同治理的阵地网络。

二是完善服务网络,全面推广“一网三长”工作制度,将街区党员全部纳入606个社会治理网格中,建立“网格书记+网格长+党员+网格员”管理服务队伍,每张网格内划分党员责任区,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在居民区设置街巷长、楼长和楼栋党小组长,实施“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群众诉求“五步工作法”,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精准有效打通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完善制度网络。落实民情收集制度,网格成员拉网式摸排群众情况,坚持每日走访居民、排查矛盾、了解需求,建立困难群众动态数据库,实现治理便捷化。落实挂牌销号制度,针对街区治理难题,对接职能部门,通过限时办结、归口管理、多方协调等方式,办理一件销号一件,实现治理系统化。落实跟踪回访制度,定期对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网格办结事项进行跟踪回访,确保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治理高效化,真正在全市构建起党建引领、协同联动的区域治理新模式。(作者单位:中共延吉市委组织部)

作者:于薇

上一篇:教育局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急诊护士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