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精选6篇)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 篇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我们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治生态由“乱”转“治”,经济发展由“疲”转“兴”,各方面建设和发展迈上新征程。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一个崭新时代,我们要把握新时代扩大改革开放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开拓工作新局面。

我认为必须做到筑牢理想根基。理想信念是我们的底气,只有底气足,才能干劲儿足。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理想信念,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守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四个意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工作实际,继续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懂弄通、学以致用。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从高处着眼,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凝聚共识,凝心聚力。弘扬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腾飞,还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特别是有些干部群众长期形成了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在发展理念、思维方式、知识水平都存在极大差距。少数干部的理念不新、思路不新、作风不新,不作为、不善为、不会为、慢作为,无法适应新时代、自身没有新作为、工作没有新气象,不能引领经济新常态。一些村干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守着一亩三分地,缺乏战略眼光、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发展理念。一些群众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小农意识严重,小商品意识强烈,固步自封,影响发展。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篇二】

经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分组讨论、解答提问和总结交流,结合实现“两个一百名”战略目标和我所在党支部的实际工作情况,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重要性。基于“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要求,结合我所在党支部的实际工作情况,我党支部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破除僵化保守,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要深刻认识发展的差距实质是改革的差距,切实把改革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是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开展工作、推动发展。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勇于探索精神,抓好中央和省委重大改革部署的落实,使更多改革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从我所在党支部的实际情况来讲,就是要打破多年来一直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模式,因为过去的这种教学习惯容易使老师的发展跟不上学生和时代的发展,这样就迫切要求我们去改革,不要再使用形式单一的教材,而是使用数字化的教材、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模式,而这样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具有自发自觉的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技巧、新实践,这样就能解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同时达到老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我们要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开展工作,推动发展。

【篇三】

追梦新时代,奋进正当时。品读两会后,我们读出了过去一年风雨兼程的艰辛、攻坚克难的坚守,也收获了新的一年直面挑战的勇气、奋勇追梦的底气;

于我而言,更是一次自我革新的升华、善于作为的补给。

要筑牢理想根基。我们要高度重视坚定理想信念,深刻宣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理想信念,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守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四个意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要弘扬改革创新。我国历史上经历无数的改革与变更,最终开创了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做改革创新实践者,拿出推动创新发展、浴火重生的勇气,拿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担当,拿出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劲头,让新时代改革创新成效落到实处,更要大力弘扬并勇于实践改革创新精神。

要善于担当作为。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铸牢担当之“魂”;

首先来自思想上的觉悟,来自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内在的动力,这是善于担当作为的前提条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肩负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肩负起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要积极主动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理论水平、管理能力,提升“善为”的本领,克服本领恐慌,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重点,抓要害,抓关键,真正做到“脑里有想法,干事有办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姿态投身工作发展的火热实践中。

改革创新这条路上,有你也有我;

奋发有为这份理想,靠你也靠我。时代召唤使命,使命承载梦想。而每一位追梦人,请勇立潮头、锐意进取,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奠基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螺丝钉!

【篇四】

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山西省委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肩负实现“三大目标”的重大使命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省委从全省发展需要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对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一次有效检验。

习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全体党员干部要直面挑战,始终保持攻坚克难,奋斗拼搏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努力增强斗争本领,面对压力要迎难而上,以激流勇进的胆识,促进改革创新。

基层支部要紧扣“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主题,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总体安排部署,以“六个着力”“六个破除”“六个坚持”查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按照规定动作,抓好前期动员工作,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专题组织生活会,参观改革开放先进典型事迹,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凝聚思想共识,在本职工作中奋发有为做贡献。

【篇五】

坚定改革之路。这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我们走过的,是一条长征路、井冈山之路、改革开放之路。这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军事、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更使我牢牢树立了改革永不停步的决心。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庞大而分散的党员群体,我们要创新教育模式,通过新兴媒体互动,远程视频会议等方式,破解党员集中难的问题。

明确努力方向。“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五个方面”的重大任务要求,紧密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逐一研究部署,逐一细化落实。

转变工作作风。这种精神更需要一辈又一辈的人传承和发扬。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让今后的工作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篇六】

开展大讨论,就是要引导全省党员干部群众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积极向上的干劲、敢闯敢试的拼劲、不懈奋斗的韧劲,强力促改,主动求新,深入谋转,勇于任事,进一步打造山西的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

就是要进一-步引领各级领导干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逐一破题,真正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就是要在全省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思想的革命、工作的革命,来一次理念的大提升、本领的大提升、作风的大提升,高质量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把中央及省委的重大决策落实好。

奋发有为 开拓创新 篇2

第一,要尽责,理直气壮地“抓”。抓好工作落实,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抓在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全党动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具体负责、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宣传部门要切实负起主抓主管责任,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要脑清心正、耳聪目明,密切关注社会思想领域动态,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科学分析,正确判断,沉着应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第二,要担当,科学有效地“管”。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快速发展、领域不断扩大、阵地不断拓展的情况下,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坚持事业发展到哪里、管理就跟进到哪里。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树立政治自信、事业自信、岗位自信,敢于担当,敢抓善管,切实担负起指导之责、把关之责、发声之责、用人之责,做到:管思想,思想不能乱;管导向,导向不能偏;管阵地,阵地不能丢;管队伍,队伍不能弱;管资产,资产不能失。

第三,要务实,奋发有为地“干”。再好的部署、文件和规划,如果落实不了,都会是一纸空文。要围绕贯彻落实王君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即将下发的《若干意见》和已经下发的7个事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局的政策性意见和规划,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明确职责任务,抓好贯彻落实、抓好督促检查、抓好工作推动,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查摆和整改“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减少活动和会议,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要重点抓好“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草原·文明之行”“放歌草原·书写百姓”“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等四大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在全区宣传文化系统开展的“四进三问”基层蹲点调研活动,坚持几年不变,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扩大工作的参与度、知晓率、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 篇3

支部书记“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根据省委《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实施方案》要求,202月12日、13日我参加了《山西医科大学基层党支部书记“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集中培训班》,本次培训为期两天,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实施方案》,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内容,通过专题辅导、视频讲座等形式开展培训。

本次培训班是根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市党支部书记针对性开展集中轮训,以准确领会和贯彻省、市委部署,提高党支部书记参加、组织大讨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确保大讨论在基层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

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领会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巨大成就、宝贵经验和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要求,充分认识了省委开展大讨论的重大意义,紧扣“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为主题,聚焦“六个破除”“六个着力解决”六个坚持,准确掌握省委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更好地谋划和推进今年各项工作,进一步领会了《条例》精神,掌握发挥支部作用、开展支部工作、加强支部建设的方式方法。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作为党支部书记应如何在大讨论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要做解放思想的示范者。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当前,我们面临全面深化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新情况。

二是要做勇于创新的示范者。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懂创新就只能被淘汰。我想,开展大讨论,最根本的是把我改革创新这个灵魂,最关键的是落实到岗位创新上。要有创新的胆识,不因眼前利益而束手束脚,敢于清思想之障、破机制之茧,主动冲出去、走出去;要有创新的能力,坚持学习新思想、新观念,围绕大讨论所列篇目,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真学真懂真用,不断提升自己综合素质,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能力促工作、促创新中赢得发展良机。

三是要做担当作为的示范者。

?????毛泽东同志讲,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省委、市委决策已定,关键看干部。作为一名机关支部书记,要结合机关实际,认真组织好大讨论,以身作则,谋划方案,调动起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大讨论取得成效。当前,要进一步巩固“三基建设”成效,特别是作为支部书记,要重视支部建设,善抓支部工作,推动《条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发挥支部的政治引领功能。要提升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基本能力,适应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需要。要把基础工作抓扎实,对标一流,强弱项、补短板,把工作标杆立起来,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要抓好岗位奉献。以过硬作风投入本职岗位中,忠诚干净担当,全心全意抓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以严的作风和实的成绩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展现新作为。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 篇4

改革创新发展,就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新的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党员干部的精神阵地被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包围。需要党员干部及时补足精神之钙,造就过硬的政治素质以抵制各种诱惑。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净化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始终与组织保持一致。只有加强自身修养和锻炼,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长为一个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改革创新发展,就要有敢为担当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我们必须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在不同的“岗位”,就要演好不同的“角色”,就要将“责任”记在心中、付诸行动。只有认真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运转、持续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目标,乡镇每一项工作的贯彻落实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效果,这就要我们做到坚决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一线,探寻思路举措,一步一个脚印,破解乡亲们的困难和问题。

改革创新发展,就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做到奋发有为既需要政治上的“意志力”来提供动能,还需有自身的“内生力”来驱动加速。也就是说党员干部要担当新时代的重任,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既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成事的“真本领”。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洞喊出来的口号,而是落在实处的行动。唯有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作为基层工作者,更应该脚踏实地积蓄力量,不断提高自己和群众交流沟通的能力,写材料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 篇5

进入新时代,实现新跨越。当前,我市正在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我们要通过大讨论,聚焦全市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锤炼过硬作风,在新征途上瞄准更好的目标,攀登更高的山峰,在推动xx高质量发展中敢于担当、勤于实干、勇于作为。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主要任务是“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破除慵懒散漫,着力解决作风不实问题,坚持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是其中之一。慵懒散漫现象的本质是作风不实。破除“慵懒散漫”,强化作风建设势在必行。从我市当前面临的短板和问题看,开展大讨论就是要进一步引领各级领导干部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逐一破题,真正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破除慵懒散漫,就是要聚焦不扛事、慢作为,深入查找我市一些部门和干部存在的作风漂浮、敷衍应付等突出问题,比如,有的干工作浮在表面,对工作不思考、不研究,思路不清、情况不明;有的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了就算做了,做了就算好了,不问结果、不抓落实;有的甘当二传手、和事佬,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面对政策机遇,不争不抢、漠然置之,面对困难,不为成功想办法、先为失败找理由,推诿扯皮、应付了事,等等。

着力解决作风不实的问题,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就是对党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要求,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真正把讲担当、重实效的鲜明导向立起来。要认真落实省委“五倡导、五反对”要求,以担当为荣、避事为耻,突出抓好“比党性、比境界、比作风、比贡献,谋实策、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活动和“干部入企进村服务”,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解决“文山会海”,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作风,精准容错纠错,推动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坚持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抓好改革开放战略重点,增强改革开放方法本领,筑牢改革开放政治保证。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导向上发力,在监督上强化,在作风上引导,努力形成激浊扬清、鼓励改创、支持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 篇6

关键词:戊戌维新;康有为;教育改革

一、教育改革思想渊源

康有为的高祖,康辉。嘉庆九年举人,曾师从冯潜修讲理学。从钦州冯敏昌学诗文词,讲学数十年。祖父康赞修是何朴园弟子。道光二十六年举人,钦州学正,曾主讲龙门书院。同治五年,补连州训导。康有为八岁随祖父读经,十一岁丧父,随祖父于连州官舍。康有为幼时聪明,喜读杂书,但不刻苦。光绪二年(1876年)乡试失败,师从岭南大儒,朱次琦。开始“知晓为学门径”,学有“明闻圣贤大道之诸”、经、史、掌故。

光绪四年冬,因祖父死,心智迷失,去朱九江,转而入西樵山“习静”,后来遭遇张鼎华,结束“习静”回乡重新开始读书生活。“得《西国近事汇编》,李(圭)《环游地球新录》,及西书数种览之。”

1879年冬,康有为初游香港,其逐渐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归途经过上海时睹街市之繁盛“因思其所以至此者,必有道德学问以为之本原,乃悉购江南制造局及西教会所译出各书尽读之。”此时康有为所读西书的范围较广,所谓“声、光、化、电、重学及各国史志、诸人游记,皆涉焉”,“并及乐录、韵学、地图学”。另外,康有为阅读、收集过一些日文新书,或至少是收集过日文书目,除此之外还有经学类的书,比如《皇清经解》等。

由此可见,康有为自身学贯中西,这就为他教育改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86年,康有为写成《教学通义》。他在此书中指出朝野无人才,导致国势衰弱,认为问题出在“教学”。他认为“师古”不是“泥古”,必须切合当今的需要。“言教”决不只是谈论师徒相授,训诂词章,而是在说经过安民的政治教化。《教学通义》的主旨在于:“反古复始”为“教學”,“创立法制”以便为“王者取法”施行于当今之世。他着重比较古今“教学”差异,指出汉代以来“教学”每况愈下,至清朝已“国家无所籍以为治”非变法不行了。

二、提出新的教育宗旨

康有为并不是孤立地谈教育改革问题,而是把教育问题与救亡图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教育的落后是中国贫弱受辱的重要原因之一。康有为指出:中国只讲八股取士,学术荒废,“以上讲学为禁,下以道学为兴。故任道之儒既少,才智之士无多,乃至嗜利无耻,荡成风俗,而国家缓急无以为用”。

此外,康有为还通过东西方的比较来说明这一问题。他说:“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彼自七八岁皆入学,有不学者责其父母,故乡塾甚多。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所以美国“立国百年,而著书立说多于希腊、罗马三千年,故兵仅二万,而万国莫敢谁何,此以智强也”。而反观中国,“我中国文物之邦,读书识字仅百之二十,学塾经费少于兵饷数十倍,士人能通古今达中外者,郡县乃或无人焉。”所以他说:“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而且他还认为“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因此他明确提出办教育的宗旨。即“开民智”“育人才”。他所说的“穷理”就是要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劝学”就是普及资本主义的教育,以便培养众多的“才智之士”,以振新中国,因此他实际上是把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特别是康有为所说的教育不是个别的教育,而是大众化的教育。他说“天下之变岌岌哉,夫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累合什百之群,其成就尤速。”“一人独学,不如群人共学;群人共学,不如合什百亿兆人共学。学则强,群则强,累万亿兆皆智人,则强莫如京。”

可见,康有为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三、提倡现代教育方式

1.变科举、兴学校。主张变科举,兴学校,改革封建主义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教育是康有为教育改革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康有为清楚地知道,要实行维新变法的资本主义改革,要发展农、工、商业,使国家富强起来,依靠八股取士选拔出来的封建知识分子是靠不住的,必须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因此教育和人才的问题,就不能不涉及科举制度。康有为的教育改革也是由“科举”开刀,力陈其种种弊端和祸害。

康有为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不仅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民智,并且指出了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都是空疏无用的。他们不仅对世界地理、政治一无所知,甚至缺乏自己国家起码的历史知识。此外,康有为还把八股取士视为亡国的根源,这虽不绝对正确,但由此可看出他对科举制度是深恶痛绝的,所以极力反对,并建议“特下明诏:永远停止八股,……自乡会试以及生童科岁一切考试,均改试策论。”

康有为在揭露和批判封建主义的科举制度的同时,还提出“兴学校”的主张。他认为,废八股比如治病,是“以吐下而去其宿疴”,“兴学校”则如“补养以培其中气”。并提出“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乡立小学,……县立中学,其省府能自立专门高等学大学。”

此外,康有为还对武试和军事教育制度提出改革,要求“停止弓刀步石之武试,及旗兵习弓矢者,并广设武备学校”“仿德国、日本校,亲与德、日兵士习验,然后归教兵学,且统戎旅,兵事乃可得而整理也。”

2.办报纸、学会、图书馆,开博物院。在戊戌变法到来前夕,康有为在兴办学堂的同时,又创办了《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组织了强学会,保国会等等。到戊戌新政时,废八股考试策论,并允准创立报馆,使向来不看重报刊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维新运动期间,各地竟相效尤,一时兴起了办报热,短短三年时间,新增报刊数十家,全国报刊总数较1895年增加了三倍。由此报刊不仅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与封建作斗争的得力工具,还是近代传播西学,开通民智的重要媒介。

此外,康有为也把创立近代图书馆作为传播新思想、新知识和改变旧风气的重要措施。比如《上海强学会章程》就规定“今合中国四库图书馆购钞一分,而先搜其经世有用者,西人政教及各种学术图书,皆旁搜购采,以广考镜而备研求,其各省书局之书,皆存局代售。”《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也规定“京师大学堂为各省表率,……今拟设一大藏书楼,广集中西要籍,以恭士林流览而广天下风气。”

《上海强学会章程》要求开博物院,“凡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车、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重学、天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物质及动植种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物。”

3.编译西书、派遣留学生。康有为主张译书的组织工作有京师译书局统筹办理,并建议给予译书者以奖励。同时,康有为还积极建议派人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考察、留学。他说“书者空言也,实行之事,非深久游入其学校,尚虑不能深明之。”也就是要把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学说真正学到手并介绍到中国来,从而培养出一批高级的政治、科技专家。他尤其主张派人到日本留学。他说“日本变法立学,确有成效,中华欲游学易成,必自日本始。”

四、改革教育体制

康有为提出改革教育体制,建立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不仅是他教育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大贡献。

首先“令乡皆立小学,限举国之民,自七岁以上必入之,教以文史、算数、舆地、物理、歌乐,八年而卒业,其不入学者,罚其父母。”这就是要求国家对儿童实施强迫的普通义务初等教育。

其次,关于中等教育,他主张“县立中学,十四岁而入,增教诸科尤深,兼各国文,务为应用之学。其初等科二年,高等科二年。”初等科毕业可升入专门学,即“农工矿林机器工程驾驶,凡人间一事一艺者,皆有学。”中等专门学毕业后可升入大学。大学“其教凡经学、哲学、律学、西学四科。”

这套教育理论实际上是以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为蓝本的,虽然在当时的中国难以实现,但却闪烁着中国人智慧的火花,有其合理的成分和科学的内涵,在今天仍有可借鉴之处。

五、改革教育内容

康有为本身学贯中西,有着深厚的儒学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限的热诚,有以觉世救民为己任,勇于学习西方,冲破封建文化的樊篱,这体现在教育内容上,就是“中西兼容”主张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康有为的教育改革思想是把各种零碎的主张汇集起来并加以发展,从而形成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其内容广泛而又庞杂,几乎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当时的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康有为把教育改革与富国强兵联系在一起,把它放在一个战略的地位上,斗争直指封建主义教育,显示了一个教育改革家的气魄和远见。

诚然,康有为建立的教育思想体系和他所领导的教育改革,都有许多不足之处和不彻底性。这些都是与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仍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同康有为本人早期受过严格的系统的封建主义教育这一特点密切联系着的,也就是说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1]康有为.康有为自编年谱.刘春蕊.康有为师法西学的历程及其实践[J].中州学刊,2003,(2).

[2]夏晓虹.追忆康有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上一篇:学生会文艺部上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5、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