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机遇及挑战1.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机遇。网络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轻易地在网上找到大量学习信息,思想品德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大量的教育资源。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网络资源下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议后课改时代下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
[摘要]后课改时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并阐述了后课改时代下,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对策,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初中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后课改 初中 思想品德课 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的广泛应用,在复杂的环境下,初中生的思想不断改变,而不稳定的思想变化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成长。因此,初中教学中德育十分关键,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缺少有效性,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未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教育界相关人士纷纷对后课改时代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给予了关注。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后课改时代下,其教学缺乏有效性的成因,同时阐述了几点改进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生逐渐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后课改时代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不足及成因
(一)问题
1.教学准备
首先,教学目标的形式化。思想品德课受新课改的影响,其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即注重初中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教师将每节课划分为三个部分,此时虽然符合上述三项培养目标的要求,但目标的制定具有较为明显的局限性与形式化,过于关注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学实践难以有效。
其次,教学主体的弱化。在后课改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日渐深入,各个学科均十分关注新型教学理念的运用,但根据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可知,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情况下,教学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教学内容的脱离性。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存在的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此课程作为综合性课程,应以初中生的生活實际为依据,为其思想品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引导。因此,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源于生活实际,如果与生活脱节,则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现阶段,课堂实践中所选用的材料多数为新闻热点,此类大事件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学生更为关心校园、班级生活中的各类事件,若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2.教学实施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取十分关键,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各项工作的落实,初中教学的方法日渐丰富与多元,但文科专业仍以死记硬背为主,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课中,基本未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同时,教学实践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未能有机融合时事新闻,过多的理论讲解、知识点背诵,使学生对思想品德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即便少数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也未能结合生活实际,致使新方法的教学成效甚微。
3.教学评价
其一,作业设计。作业是教学检验的主要方法,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教师未能关注作业的设计,导致其形式与答案过于单一,在此情况下,初中生的思维难以有效拓展,其情感、价值观等也难以提升。其二,考评机制。新课改对考评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取消了分数制,在发展性评价理念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等级制,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考评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存在开卷、闭卷等不同方式,但总体来看仍较为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此时混乱的评价方式,难以准确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三,教学质量评价。当前关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仅为书面考试;评价内容过于片面,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评价主体不够完整,仅关注家长与学校,而轻视了学生的作用;在评价后,仅以结果作为选拔、提升的指标,而未能关注教学改进。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反思,转变了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反思不全面、不彻底,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
(二)成因
后课改时代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偏低的成因较为复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新课改理念理解偏差。新课改过程中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有所认识,但未能掌握其中的真谛,在此情况下,教学理念的执行可能存在形式化与过度化等问题,前者未能改变教学实质,后者未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制约着教育的有效发展。第二,教学目标不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缺少方向性,未能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部分经验欠缺的教师,盲目讲解知识点,持续增加教学难度,而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一成不变地讲解理论与知识点,此时教学工作的开展缺少合理、明确目标的指导,难以有序与高效。第三,教学手段不合理。教师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严重脱节,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过于频繁,导致知识讲解、课堂训练等工作难以实施,教学难点与重点也未能得到落实,进而导致教学质量日渐下滑。第四,师德参差不齐。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开展教学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但个别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未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同时也过于重视享乐、过于拜金,再者还缺少职业操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与压力,纷纷退缩,因此,教学缺少有效性。第五,考评制度的影响。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考核方式仍以考试为主,利用分数衡量学生及教师的情况,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考、高考均要求师生关注笔试成绩。虽然新课改不断探索新型的考评方式,但师生仍需要应对激烈的考试竞争,因此,思想品德课的发展性评价工作未能得到落实。第六,学生主体存在差异性。对于初中生而言,其知识储备、个人素养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后课改时代,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成长,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后课改时代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实施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指导下,教材不再具有固定性与唯一性,教学中应坚持因地制宜、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本地、校园及班级中的事件融入教学中,以此增强教材的生活化与丰富性,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可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如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及信息化资源等,具体有师生经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时,应注重自身作用的发挥,通过师生合作与沟通,营造良好的、愉悦的教学环境。此后,教师通过指导与组织,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情境与科学的分组,保证其学习、探讨主题的方向性。同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对象主要为初中生,其身心发展均处于关键发展期,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并且保持着快速的传播速度,在众多因素影响下,中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各异,其中可能存在诸多不正确的观点。为了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思想品德课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再者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完善其理论体系,加强其实践锻炼,使其用自身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进而保证有效教学。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一旦教学目标不确定,则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与高效开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制定明确的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目标。第一个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领悟能力;第二个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处理能力;第三个目标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关于《友好交往礼为先》内容的讲解,教师应让学生认识何为文明交往,具体的交往礼仪,并通过交往实践,让其逐渐养成礼貌待人接物的习惯。
(三)保证教学形式的有效
新课改对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改进,使其编写更为合理、语言更为优美,并且将生活实际中的内容融入其中,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对知识的掌握与運用更加高效。如七年级教材主要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相关内容,例如《让人三尺又何妨》等。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师结合内容,改变教法,灵活地运用生活案例,讲解相关的知识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教学质量也将稳步提高。
(四)注重教师综合素质
后课改时代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还应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初中思想品德课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包含法律、道德、心理等。为了保证各项内容的有效传输,教师在掌握系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储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历史、法律等;对于教师来说,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正确的三观无形地影响学生。
(五)创新评价模式
目前,新课改主要以等级制度评价学生,但四个等级仍代表一定的分数范围,因此,未能满足实际考评的需求。在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考评机制时,应结合中国教育、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丰富、多元与创新的方式,以保证发展性评价目标的达成。同时,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注重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考评结束后,相关人员应深刻反思,对教学中存在不足进行及时的改进,以此保证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后课改时代,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关巍巍.初中思想品德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刘夕容.复习课也要“课改”——论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林区教学,2014(7).
[3]鲁蕊.初中思想品德课改后的几点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6).
(责任编辑 袁 妮)
作者:陶健
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探索
一、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机遇及挑战
1. 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机遇。网络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轻易地在网上找到大量学习信息,思想品德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大量的教育资源。而且网络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网络的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初中生來说,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相比教师的“满堂灌”式教学方式更具趣味性。这就会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思想品德教育时更加兴趣盎然,更容易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随意表达思想的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更加直接,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2. 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机遇。网络信息资源虽然庞大,但存在真假难辨的问题,对于辨识能力较差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大量的暴力及色情信息也在网络中肆意误导学生,很容易侵蚀学生的思想;目前网络上有很多来自西方国家的信息,带有厚重的西方文化色彩。有些西方信息大力渲染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品德思想,这些思想观念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观念上的冲突,非常不利于我国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网络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用面对面进行,这很容易丧失交流的真实性,使人产生不信任感。而且一些学生为了逃避现实,沉醉在虚拟的环境中无法自拔,使学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初中生的网瘾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当代思想品德教学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探索
1. 本着创新的思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在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工作的紧迫性,使思想品德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特征。本着创新的思想,从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入手,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高。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将最新的教学技术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使网络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优势。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不仅使课前准备更快捷,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关的视频来作为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实例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
2. 吸取有利因素、抑制不利影响。目前,很多初中生都会将课余时间花在网络上,学生利用网络获得的知识和信息,甚至要比在书本上获得的多。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意识到网络的存在价值,也意识到网络可能会带给学生的某些不良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到网络文化当中去,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网络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尽量利用其积极健康的一面,使思想品德课在网络技术的辅助教学下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思想品德教师也应该时刻准备着,成为学生网络学习的“防火墙”,为学习过滤掉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和负面信息,高效抑制这些不良因素在初中生的思想当中蔓延,确保学生的思想品德沿着健康方向发展。
3. 整合家庭、社会的教学力量。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但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不容忽视。初中生正处在重要的成长期,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应该将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一道统一的、坚固的思想品德教育战线。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开展思想品德讨论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深刻认识;在家里,家长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在支持学生学习的同时,监督好学习的网络学习状态,避免学生养成网瘾;在社会中,应该为学生创造好良好的文化氛围及思想品德风气,使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使其在今后的人生当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4. 培养初中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度。学生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时,难免会受到一些负面思想品德因素的干扰。如果思想品德教师不能及时排除这些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就很容易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方向感缺乏,从而对未来人生充满担忧。思想品德教师要负责任地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度,避免学生们受西方文化及思想品德思想的干扰,从而保证初中生政治教学不受任何负面因素的影响。
作者:苗楠
探究·养成·高效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老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教师应该站在整册书和整个单元的高度去研究教学活动的实施,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教学资料,或者自己亲自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果;多媒体;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既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使教师的教育科研气氛异常浓烈,广大教师纷纷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活动中。怎样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爱学、会学,掌握一定的思想品德知识,是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重视新课的引导环节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老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初中学生对一切富有情感色彩的内容都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教材中,都是一些极富故事性的小文章,因此教师要利用有趣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大量引入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精力集中在教学中。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历史、地理、人物等故事的讲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采取这种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散学生的思维。比如,《走向自立人生》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前给学生讲述几个自立自强的故事,借助网络这个大媒体,我引用了网上看到的故事,某省一个小学生既要上学还要照顾瘫痪的母亲的故事,一些学生也在网络上看到了这个故事,所以首先在情绪上,和学生产生了共鸣,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重視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不一样,连贯性和系统性不是那么紧密,因此并不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才可以学习下一阶段的知识。但是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站在整册书和整个单元的高度去研究教学活动的实施。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引入的自然巧妙,可以为新课的成功提供保障。引入的方法各种各样,有开门见山式、小品故事式、影音资料式、故事悬念式、联系生活式等几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具体的设计。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爱在屋檐下》中的《难报三春晖》一课的教学,我利用网络上收集到的一组成长连环画的视频资料把学生的情绪带到父母曾经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让学生首先在心理感恩父母,理解父母。这段视频资料看得大多数同学都十分感动,教师里鸦雀无声。课堂气氛被那种感动和感恩笼罩,之后开始新课的学习。但是在生活中,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学生与父母间有了矛盾,时下被称为代沟。怎样解决这个代沟,怎样在我们和父母间铺一条方便沟通和交流的路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学习。
三、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可以存储的特点,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教学资料,或者自己亲自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会产生巨大的效果。尤其是思品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可以很容易在网络中找到相关的教学资料,只不过这样做,教师的备课任务量大了,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保护,教学变得富有趣味,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可以极大地冲击学生的视觉神经,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提升学生的注意时间,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实现教材的延展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进入课堂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如何保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利用网络资源和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制作合适的课件,为教学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
比如,《我们崇尚公平》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网络资源,收集那些公正的社会生活案例,对社会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直观的阐述,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利用画面的直观性,为学生展示公平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公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思想品德教学的知识和观点,都蕴含在学生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汲取教学资源,汲取学习资料,应该是一名初中思品老师应该具备的意识。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变换万千,其中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恶丑的一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善于分析和判断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都知道,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都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极为重要。思想品德教学是为社会培养良好公民和有用人才的学科,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联系生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保证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面对社会这个大课堂,学校就显得狭小了。所以必须要让学生放眼世界和社会,开拓视野,早日融入社会。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这是开阔学生视野的最有效途径,学生把调查所得与所学理论密切结合,从而形成道德观念的意义建构。
比如,《走进青春》中的教学,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走进社区、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体会青春时光的美好。从而更加理解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为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
五、倡导自主研究性学习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学习与发展,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成为历史被尘封起来了。现代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教育背景的思品课堂应是一个互相“对话式”的民主课堂,所谓“对话的过程即是主体之间在经验共享中的相互造就过程”。基于这一理论,初中思品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鼓励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基于知识建构背景下的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关系。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活动由四要素构成,其中学习环境就是之一。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情感的相互碰撞与启发的物理环境。新课改后的初中思品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强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科学知识,摒弃以往教师强迫的“被动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营造一个优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总结,以便获得知识。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通过分析、探索,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
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和促进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和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教学中,老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建构正确的德育知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初中教师,要在教學中积极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最终形成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二才.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原则[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Z4).
[2]许艳.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0(12).
[3]周天霞.高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生命世界,2009(1).
[4]周玉珍.践行新课标理念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8(12).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平市溪南中学)
作者:吴永忠
推荐阅读:
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10-06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库06-14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09-26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06-18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06-28
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09-28
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趋势论文06-12
数据资源管理下科技情报服务研究论文10-19
云计算下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分析论文07-09
高中历史网络资源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