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共8篇)
[摘要]计算机仿真是指通过实验模型去研究一个已经存在的或者正在设计的系统的过程。仿真实验不仅是对实验原型的再现,而且是按照实验的侧重点对模型进行研究,最终建立在模型系统上的实验技术。
[关键词]仿真实验实验教学
一、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就是将一个描述实际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第二次模型化,变成一个能够采用计算机运算求解的仿真模型,并在计算机内进行运转的过程,以此获得有关实际系统的定量信息、数据或资料,深化对实际系统的认识和研究。
计算机仿真的全过程:①建立描述实际系统的数学模型。②经二次模型化建立仿真模型。③仿真模型在计算机内运行,有必要再根据技术要求修改仿真模型并校验。④分析仿真运行结果,为研究、分析,设计和调整所研究的实际系统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
根据仿真中所采用的计算机类型的不同,计算机仿真可分为模拟仿真和数字仿真。
1.模拟仿真
模拟仿真是采用模拟计算机作为仿真工具进行仿真,模拟计算机是一种连续变量的解算装置。它将被研究系统的各种物理量用机器电压来表示,通过由模拟电子器件构成的各种运算部件,进行模拟量的连续解算。
模拟仿真时,首先根据所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用连续积分、降阶求解的方法变成仿真模型——模拟结构图,再选择合适的变量幅值比例尺,使实际系统变量与机器电压之间建立数量上的折算关系,然后将计算机中有关的运算部件按比例尺化后的模拟结构图进行连接。通过上机调试、运行,获得仿真结果。
模拟仿真的突出特点是仿真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系统的真实情况。这是因为模拟计算机采用机器电压代表实际系统的变量参加运算和输出结果,它是一个有正、负极性和连续变化的量,用它来描述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就显得逼真,和真实系统在测试设备上观察到的波形几乎完全相同。此外,模拟计算机运算部件采用的电路及所用的信号很简单,人们可以通过系数电位器的设置、调节和运算部件连接关系的改变,方便而迅速地改变系统的参数和修改系统的仿真模型,人机联系很方便。
2.数字仿真
数字仿真是使用数字计算机作为仿真工具进行仿真。数字计算机是一种离散量的计算装置,它将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中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离散成一组组二进制码表示的数字量,经过机器码的运算求得数学模型的解答,输出一组组时间离散节点上的数值解答。
数字仿真的大致过程:①建立被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②将数学模型经数值计算方法改造成仿真模型。③编写仿真程序。④键入并运行仿真程序,获得仿真结果。
二、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仿真实验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组成。所谓“仿真实验”,是相对于实物实验而言的,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实验过程中所触及的对象与事物是否真实。在实物实验中所采用的实验工具、实验对象都是以实物形态出现的;而在仿真实验中,不存在实物形态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的实验仪器及设备进行操作。仿真实验虽然难以达到与实物实验完全一样的程度,但其良好的教学效果仍显而易见,其表现如下。
1.营造多样化教学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预习实验的时候,会感到书上一些概念性的介绍很抽象。虽然有些仪器附有图片,但是仍然显得很单调。学生预习起来容易缺乏兴趣,对实验原理并不能真正理解。如果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该实验的仪器,实验中就有可能因使用方法不当而进行误操作,造成实验中断、仪器损坏。仿真实验可以提供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节奏有序的实验内容,并以声音、图像等丰富的表现力帮助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学习,这样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熟悉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对学生来说陌生而复杂的仪器,经过仿真实验的练习,操作起来既轻松又胸有成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降低了大大了损坏率。
2.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确保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将仿真实验与网络相结合,以网络为平台开展仿真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实验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开放的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自主学习,利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并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学实验的环境,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的自学能力。公务员之家
3.节省实验经费,提供无惧环境,保证实验的项目和数量
自然科学前沿领域的高新技术设备价格昂贵,目前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受教育资金的限制,高校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相对匮乏,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多媒体仿真实验以较少的投入,更大灵活性的缓解了上述的矛盾。同时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设想在多种实验环境中搭建自己的实验。另一方面,部分实验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许多学校在开设实验项目时常有所保留,学生也不敢大胆尝试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仿真实验系统认错性很强,在模拟的过程中学生操作一旦出错,系统立即指出调节错误,如果前一步调整不好就不允许进行下一步,迫使学生反复演练直至成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保证了实验的项目和数量。
4.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仿真实验可以经过设置或再开发,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工具。一些在学科发展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的典型实验都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展现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和规律,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按照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实验的学习兴趣。仿真实验以仿真的仪器为主要器材,它所仿真的元器件、仪器仪表和系统功能与真实的硬件存在着必然的差异。仿真实验虽然新颖有趣,但与真实实验仍有距离感。并且,将仿真实验应用于教学,它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的,在教学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文件,网络,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人们经常使用计算机进行公文、技术方案、商务合同和电子档案的编写等。这些电子文档通过网络传输, 极大地提高了文档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处理速度, 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 由于网络具有连接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 再加上网络技术本身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 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的攻击和病毒的入侵, 造成电子文档信息的泄密、假冒、篡改、抵赖等诸多问题, 甚至给整个网络安全、政务工作和商务活动带来了威胁, 因此, 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的安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存在的安全隐患
1. 网络自身的安全性。
(1) 通信媒介的安全。网络设备 (如交换机、路由器、网线等) 可能因为物理损坏而使网络出现故障, 甚至瘫痪;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在进行信息处理时会产生电磁辐射, 从而导致信息泄漏;人为的通过搭线窃听;当一个信道进行信息传送时, 在另一个信道或多个相邻的信道感应出信号或噪声 (串音) 等, 都会对网络构成威胁。 (2) 网络黑客攻击。由网络黑客攻击而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的事已司空见惯了。网络攻击分为服务攻击和非服务攻击两种类型。服务攻击是指对网络提供某种服务的服务器进行攻击, 使网络服务不能正常进行, 如某些黑客攻击WWW网站或修改主页;而非服务攻击是指攻击网络通信设备 (如路由器、交换机) , 使它们不能正常工作而影响网络通信。黑客攻击时使用的工具多种多样, 但万变不离其宗, 通常使用的是扫描器、嗅探器、口令攻击器、特洛伊木马及其他一些工具的综合使用。 (3) 网络和系统自身安全缺陷。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硬件、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等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近年来出现的拒绝服务攻击Dos (De nial of S e rve r) 对网络安全和信息的可用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它多是利用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如S YN风暴拒绝服务攻击是利用了TCP/IP协议的缺陷, 而P ing of De at h拒绝服务攻击是利用了IP协议的缺陷。 (4)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有着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 致使企业网络无法正常运行, 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88年11月2日晚, 美国康尔大学研究生罗特·莫里斯将计算机病毒蠕虫投放到网络中, 该病毒程序迅速扩展, 造成了大批计算机瘫痪, 甚至欧洲联网的计算机都受到影响, 直接经济损失近亿美元。 (5) 人员素质问题引起的安全威胁。企业内部人员如果企图破坏网络系统, 将会构成严重的威胁。若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严, 网络管理人员随意将口令或账号告诉了他人或是不经意而泄露出来, 这些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都会使得花费巨额经费建立起来的信息安全机制形同虚设。
2. 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1) 数据的易消失性。电子文件数据存储于光、磁介质中, 它必须完全依靠存储介质和相关的电脑软硬件系统才具有生命力, 因此受外部自然界的干扰和人为操作的影响极大。电子文件还存在着一些特有的安全隐患。首先, 电脑病毒的侵扰, 将会给电子文件带来灾难性后果;其次, 任何数据载体的物理损伤以及外围设备出现技术故障等也都会危及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正常运用。 (2) 数据的易改动性。在电脑上无论是修改或增删电子文件的内容或格式, 都是极容易做到的, 且事后不留任何改动痕迹, 这不仅会使数据内容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还会使文件格式的外在风格失去原件的原始特征, 影响信息的真实性。 (3) 数据的易复制性。由于其信息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因此电子文件可以非常简便迅速地复制到别的存储介质上, 尤其对网络来说, 其信息的复制扩散速度可呈几何级数增长, 极难控制和收回。 (4) 电子文件真实性。电子文件真实性的认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公务文件的真实性包含两层含义, 即文件的可靠性和原始性。因此, 有关电子文件真实性的认证就体现在对信息的可靠性和原始性的确认上。而由于电子数据的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等特点, 使得电子文件在可靠性和原始性上都很难让人完全放心。因此, 如何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就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5)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问题。如今, 电子文件生成的数量惊人, 并且其与纸质文件的区别又很大, 档案管理中如何安全、长久地保管电子文件, 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国家档案局已分别制定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二、保证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安全的技术
1. 签署技术。
对电子文件进行签署的目的在于证实该份文件确实出自作者, 其内容没有被他人进行任何改动。电子文件的签署技术一般包括证书式数字签名和手写式数字签名。证书式数字签名的原理是, 发件方利用自己的不公开的密钥对发出文件进行加密处理, 生成一个字母数字串, 与文件一起发出, 同时还带走一个可使其生效的公开密钥;收件方用发方的公开密钥运用特定的计算方法解码检验数字签名, 是将专门的软件模块嵌入文字处理软件中, 作者使用光笔在计算机屏幕上签名, 或使用一种压敏笔在手写输入板上签名, 显示出来的“笔迹”如同在纸质文件上的亲笔名字一样。计算机数字转换器来捕获手写签名, 同时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等进行打包处理。采用证书式数字签名者需要向专门的技术管理机构注册登记, 这种机构通常称为“安全电子邮件认证站点”、“数字证书服务中心”、“数字标识授权机构”等。它的职能是在其管辖的数字协议下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认证, 向用户发放有期限的密钥和数字证书等。
2. 加密技术。
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电子文件内容的非公开性。电子文件的加密方法有很多种, 在传输过程中通常采用“双密钥码”进行加密。网络中的每一个加密通信者都拥有一对密钥:一个是可以公开的加密密钥, 一个是严格保密的解密密钥, 发件方使用收件方的公开密钥发文, 收件方则用自己知道的解密密钥解密。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公开密钥向收方发文件, 而只有收件方才能获得这些加密的文件。由于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 因此第三者很难从截获的密文中解出原文件来, 这对于传输中的电子文件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3. 身份认证。
为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对文件或数据访问, 有些系统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如银行系统使用用户密码验证, 文件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员代码验证等。最常用的方法是给每个合法用户一个由数字、字母或特定符号组成的“通行字” (P as s word) , 代表该用户身份。当用户要求进入系统访问时, 首先输入自己的通行字, 计算机自动将这个通行字与存储在机器中有关该用户的其他资料进行比较验证, 如果验明他为合法用户, 可接受他进入系统对相关的业务进行访问, 如果验证不合格, 该用户就会被拒之系统门外。
4. 防火墙。
这也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 它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外界之间设置障碍, 阻止对本机构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 也可以阻止机要信息、专利信息从该机构的网络上非法输出。防火墙好像是网络上的一道关卡, 它可以控制进出两个方向的通信。防火墙的安全保障能力仅限于网络边界, 它通过网络通信监控系统监测所有通过防火墙的数据流, 凡符合事先制定的网络安全规定的信息允许通过, 不符合的就拒之墙外, 使被保护网络的信息和结构不受侵犯。
5. 防写措施。
目前在许多软件中可以将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 而不能对其做任何修改。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只读光盘只能供使用者读出信息而不能追加或擦除信息, 一次写入式光盘可供使用者一次写入多次读出, 可以追加记录但不能擦除原来的信息。这种不可逆式记录介质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电子文件内容, 保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三、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安全的策略
1. 更改电子文件存储方式。
目前涉密电子文件的存储还是以分散存储为主, 每个终端都存有电子文件。一旦某个终端出现问题, 不仅这个终端本身存储的电子文件要受到损失, 而且还可能使其所在的局域网甚至广域网上所有终端都受到攻击和破坏。要对其存储方式进行更改, 有三种存储方式可以选择:无盘工作站方式。各终端不配置硬盘、电子文件, 处理电子文件所需的应用软件全部存储在服务器中。无密工作站方式。各终端配置硬盘, 但不存储涉密电子文件, 涉密电子文件全部存储在服务器中。移动插拔方式。涉密电子文件存储在移动硬盘、优盘等移动式存储器上。用户处理电子文件时, 将移动式存储器插入微机;不处理电子文件时, 将移动式存储器拔下, 锁入保密柜保存。
2. 完善网络系统防护措施。
涉密网络系统防护必须一手抓技术, 一手抓管理, 技术上多种手段设防, 管理上多种措施并用, 实行综合治理。尤其应着重抓好“一个隔离, 两层认证, 三种能力”。一个隔离:就是涉密网络必须与外部网络实行隔离, 禁止与国际互联网进行任何直接或间接的物理连接。两层认证:一是每个终端必须设置开机密码, 通过密码认证用户是否有权使用该终端。二是用户进入终端后, 应进行身份认证, 以确认用户是否有权通过网络系统处理电子文件。三种能力:一是病毒防护能力。所有服务器和终端, 都应安装正版杀毒软件, 对计算机系统定时进行扫描和检测, 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网络系统。二是预警监测能力。实时寻找具有网络攻击特征和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操作行为, 实时报警, 阻断非法的网络连接。三是应急处理能力。制定应急方案, 完善应急机制, 建立应急分队, 提高预警和灾难恢复能力, 确保网络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3. 精简电子文件数量。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网络用户随意制发和复制涉密电子文件的现象较为严重, 致使涉密电子文件数量已远远超出实际工作需要。为此, 在满足正常工作需要的前提下, 必须对涉密电子文件数量实施有效控制。要严格审批把关。用户制发和复制涉密电子文件, 必须按规定逐级报批, 未经批准, 不得擅自制发或复制涉密电子文件。强化技术手段。对涉密电子文件的下载、复制进行技术控制, 切实做到未经审批和不具权限的用户, 无法下载或复制涉密电子文件。定期鉴定清理。至少每半年要对电子文件进行一次鉴定, 有留存价值的, 及时移交档案部门归档保存;不具保存价值的, 及时进行清除, 防止失去现实作用的涉密电子文件留存在系统中。
4. 控制电子文件使用权限。
【关键词】网络 电子档案 信息安全
一、电子文件特点分析
电子文件是高科技产物,是在电子计算机中生成和处理的,它不同纸质文件可以直接“显形”,它依赖于计算机的各种设备、软硬件平台。因此,它有着不同于纸质文件的特殊性质。
(一)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内容与载体的可分离性。电子档案是数字化的形式,其信息内容是可以同它的载体分离的,可以从一台电脑传送到另一台电脑,可以便捷的从一个载体复制到另一个载体。传统的档案与电子档案区别是,电子档案是以数字的信号方式存在的,他可以存储于不同的空间。
(二)电子文件对电脑系统存在一定依赖性。电子档案的生成是在计算机系统下完成的,如果离开了计算机这一载体,电子档案就不具有价值。依赖性具体体现在:数字编码、硬件与软件设备、设备的更新、文档的加密。
(三)电子文件具有快捷性、共享性特征。在计算机环境中,电子档文件可以通过系统进行高效多方位的组合,它真正使传统的文件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通过计算机,一份档案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人同时使用,真正提高了档案的实用价值,突破了传统档案在使用上的局限性。
(四)电子文件载体不稳定且寿命短。电子文件相对于纸质文件而言,对环境温湿度、防磁性、抗破坏、抗病毒等条件要求很高。电子文件很容易被有意或无意损坏,如存贮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上的电子文件,在保管时一旦受到外界干扰或者存贮环境不宜,就会导致电子文件损坏。此外,它的存贮介质寿命很有限,一般不超过20年。
二、电子文件的安全维护
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给档案文件的安全保护赋予了新的内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主动防御的理念,实施全面系统的防护策略。
(一)保证载体安全
通常情况下,电子档案一般存储与光盘、移动硬盘上,因此,必须建立达到有关标准的适合光盘、硬盘的存储环境。
(二)信息的加密
电子档案的加密方法有很多种。通常采用“双密钥码”方式。网络中的每一个加密通信者拥有一对密钥:一个是严格保密的解密密钥,一个是可以公开的加密密钥,发方使用收方的公开密钥发文,收方只用自己知道的解密密钥解密。这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公开密钥向收方发文,而只有收方才能获得这些加密的文件。
(三)防火墙设置
当前许多的软件中都可以将档案文件设置为“只读”形态,在此形态下,使用者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该信息,却不能做出任何更改行为。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只读光盘只能供使用者读出信息而不能擦除或追加信息。这种不可更发的方式记录可以行之有效的保持电子文件的原始与真实性。
(四)签名技术
签名技术是用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以及验证身份,以此来确定其内容是否被伪造或着篡改。发方利用自己不公开的密钥对发出的电子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生成一个“数字签名”,与电子文件一起发出,收方用密钥运用特定的计算方法解码检验数字签名。签名技术一般包括手写式签名和数字签名。作者可使用关闭在计算机上手写式签名,其显示出来的“笔迹”和纸质文件一样,电子文件的签署可以证明其原始性和真实性。
三、电子档案归档及管理中的安全措施
电子档案归档与纸质文件档案归档有很大的区别,电子档案属于数字化信息资源,起存储方式是以数字化形式转存在光盘等介质载体上保存。要确保这一过程,必须在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保证下方可实行。
(一)电子档案文件必须是经过审批确认的终版
要鉴别电子档案文件的原始与真实性,必须通过计算机记录系统所记载的形成、修改、批准时间来辨别。
(二)电子档案文件的物理归档形式
现阶段的电子文件归档形式单一,通过逻辑归档功能,把有关的电子档案文件信息传送给相关部门,部门能够查询利用就可以了。因此,对电子文件进行物理归档(即实体的脱机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三)检测电子文件的可读性
电子档案文件的存储载体若出现损坏、病毒或者软硬件平台不一致、存储载体的不确定性,都将可能造成无法读取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对是否能准确读取、存储载体和软硬件平台技术是否一致进行检测术,才能保证归档文件内容的可读性。
(四)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
对于一些较重要需长期保存的电子档案,除了保存好归档的原始格式电子文件外,还要采用其它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保存:一是将与电子档案相关的支持软件一并保存,并与电子档案存储在一起,恢复时,使之按本来的面目进行显示;二是对原始格式电子文件进行电子图像制作,例如用tif或jpg等格式保存的图像文件,这是保存电子档案原始的可视状态的一种方法;三是对各种电子文档文件,如DOC、WPS、XLS等原始格式文件转换成CEB格式,CEB格式文件是一种对其数字化信息版权加密的安全保护技术,能有效地控制电子文件的复制、拷贝、篡改,现应用于电子政务公文的传递和利用,应推广应用到电子档案的信息管理中;四是保存电子档案的打印输出件或制成缩微件。保存电子文件原始的可视格式是电子文件显示的一种技术,这对提供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文建;论网络环境下电子文档信息的安全[J];档案学通讯;2003年01期.
[2]连成叶;论数字信息档案长期安全保存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4年03期.
[3]宗文萍,郭莉珠;论信息时代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J];档案学通讯;2004年06期.
在网络技术和经济推动下,人类已迈进了电子网络化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企业来讲原有的市场地位和竞争格局面临着重新洗牌,促使全球的企业和消费者变成了电子商务的直接参与者,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通讯等数字媒体技术而从事的商贸活动,是市场经济下网络信息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易形式。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下形成的,电子商务带来全球性的电子信息化的新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在信息共享和交流方面很大的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地深入企业内部,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对作为企业最关键的财务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21世纪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企业管理的通行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部门,企业应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同时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全面的分析财务管理受到的具体影响,企业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相对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应对国际内外信息科技改革的措施,以便更好管理企业的财务工作。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目标,从而建立的财务组织结构,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总称。由于企业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内部环境也不同,从而造成一定的财务组织构建、财务管理条例、财务规则、财务信息系统各个方面的不同,引起不同财务管理手段。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一旦形成,会在一定时期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但也会对着企业发展的变化带来动态发展的特性。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信息科学技术对网络技术的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企业财务管理也日益信息化。
(一)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
传统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的特点是获取的财务资料有限,财务报告生成困难,财务的分析活动时间较长,信息无法实现实时共享,并且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比较缺乏完整的对企业管理的预算和控制,在预算方面缺乏实时性和准确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的控制也更加有效,也可以实现远程化管理,企业总部能够通过网络和银行建立链接,及时査询每个分支公司的`财务详情,从而使企业的信息交换也更准确及时。
(二)影响财务管理的处理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在财务组织、财务流程、处理方法上有所改变,所以就要建立起新的财务制度;企业的财务数据已经从手工的录入、计算的阶段转移到电子信息化,能够借助各类财务管理软件实现电子化的阶段。任何企业可以创建自己的企业内部网络,各部门能够借助计算机进行报表账目核査等相关财务工作,相对传统的纸质办公传媒,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财务査询、发票认证、报税缴税等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与银行联网直接在网上就可以实现。
(三)实现财务办公软件信息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网络中的信息传递没有局限性,会计信息系统正从被动地汇总业务职能部门的财务数据,转向与业务协同,主动地在业务发生时获取详细信息,财务软件正从部门级、企业级向供应链接发展,并与其他子系统相互渗透,彼此的界限也愈来愈透明。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来开远程视频会议,管理企业财务信息和文件,并通过功能丰富的财务软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等业务进行精密管理,进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中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的高效性
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预警。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网络计算机企业管理软件已经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得以充分的利用并发挥了其优势性,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企业管理有着更高的工作效率,企业的各种数据资料已经从之前的手写统计向电子化的阶段迈进,已经大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财务的垂直化管理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的分支部门的财务管理都是独立存在和运行的,是会在固定的时间向总公司进行集体的账务核实,这样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企业对下属公司的管理困难和财务管理的不及时和准确。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可以依据网络对旗下的公司进行垂直化的管理和运营,通过网络把各个企业部门的财务进行联网进行统一的管理,使企业的的各种财务报表和凭证能够统一起来,有利于企业利用网络从上而下的对企业财务进行一体化管理,达到对企业财务的准确掌控。
(三)实现了实时化和远程化的管理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里面的会计统计工作都是事后进行汇报和登记,这样不仅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并且影响公司的实效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时化和远程化管理可以提高使企业准确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通过账务管理达到对企业的核心管理,在通过网络可以对旗下部门进行视频化的管理及进行会议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更具有实效性和智能化。
三、优化企业财务管理
(一)强化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实践证明传统的企业机构正在呈现弱化的趋势,所以企业必须创新与现今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电子商务使财务管理从纸质桌面账本走向集中网络式,企业更要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加强网络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以便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营水平。由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中网络没有实体形态,所以在企业的业务在网络中开展的范围更广泛,所以加强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非常重要,并通过网络技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二)加强保障网络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通过网络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财务掌控在信息的传送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就会在企业的财务数据传送和支付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对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安全起着一定的保护性,因为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的很多管理都会依靠网络进行,而网络安全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进而企业在加强网络安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网络技术手段的掌握,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其次是规范组织机构和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促使会计系统能够完善,按照管理档案的规范来执行;其次就是加强网络防火墙的建设,进行企业信息的加密和漏洞修复技术,降低企业的管理风险。
四、结语
研究
2011-06-01 16:03:15 来源: 评论:0 点击:1
3第9卷第5期2010年lO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KgVO1.9NO.5Oet...第9卷第5期 2010年lO月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Kg VO1.9NO.5 Oet.2010 网络环境下项目式商务英语协作学习与教学模式研究 曹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摘要:以高职教育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出发,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指导下,开发基于
行业脸业的典型职场商务活动的教学项目,认真探究计算机网络与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有效融合,创建真实、动态、开
放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协作的学习的平台,以培养具有校本特色的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品质国际商务人才。
关键词:网络环境:项目;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 3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0)05-0028-03 Study on Project-based Colaborative Leaming and Instruction M odel of Business English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CAO La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Ahmaet:Highlighting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meet the demands oflocal economic develop。
merit,and under the gn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theory,the paper is to study how to develop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ects based on the typical business activities in local industries,how to integrate comput el",network with business course instructions,how to create real,open and dynamic instruction model,and autonomous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platform,thus cultivating co llege—featured,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 t co nform ed an d qualifie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alents.
哆wonk:network environment;pr~ect;collaborative learning;instruction model O 引言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中国经济越来越融 人全球经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人员、货物和信息等 方面的交流已越来越频繁,与此相适应,对各高校的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挑战,促使各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 上不断探索和改革。与此同时,以电子信息网络技 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仅缩短了国际间商务交流的 距离,提高了国际商贸活动的效率,而且在培养国际 商务人才的教育领域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 在很大程度上为满足培养精通国际商务人才的教育 需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然而,商务英语虽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发
展成为包括国际贸易、金融、营销、管理、旅游、物流、银行、会计等在内的课程体系,⋯但是目前各高校 收稿日期:2010-06-28 基金项目:200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SJB7500016);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曹兰(1971一),女,副教授,硕士,从事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ESP教学研究
第9卷第5期 曹兰:网络环境下项目式商务英语协作学习与教学模式研究 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仍局限于外贸英语课程和一般 商务用途英语课程(EGBP),各高校在设置国际商 务人才培养目标和商务英语课程时难于预测市场对 人才需求的变化,往往导致人才与需求之间的脱节。由于商务英语内容的广泛性,在学校的有限教学时 间内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到 条件约束,在此基础上寻求教学目标即教学效果的 最大化实现。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尝试探究以区域、地方经济 特色为背景,以具体的行业、产业、企业的国际商务 活动为基础,建构开放、职业、系统的典型教学项目,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创新人、机/网络、教材 的联通与循环式教学手段,实施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实践操练、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等多样化教 学方法,培养出具有校本特色的符合区域经济发展 需求的高品质国际商务人才。1 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核心概念
网络环境下项目式商务英语协作学习及教学模 式研究涵盖三个核心概念。
1)“网络环境下”是指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架
构,由电脑、教师、学生、网络/网络资源等要素组成 的双向、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凸显网络环境下信息 资源开放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资源易获取 性、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学习过程和内容的可控性与 自主性、以及人机、人际、人网交流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等特点; 并促进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 教学手段和方法,整理实时、真实的商务英语教学内 容,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教 学的外部促进作用,深化学生的学习内化作用,转变 学生的认知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新的认知工具,开展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果。2)项目式商务英语教学是指从真实的区域经
济发展出发,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以典型的涉外 行业、产业的国际商贸活动为模型,开发基于某企业 或某产品的仿真国际商贸活动的教学项目,提高教 学内容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的匹配度,提升教学内 容的开放性、真实性和职业性,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竞 争力和从业后的适应性与自我发展能力。3)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指,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以行业为界定的各类商务专业词 汇、情境表达方式和样篇等语料支持;为学生提供音 频或视频的商务交际活动素材;为学生提供超文本 和超媒体链接,拓展自主学习面;为学生提供师生、生生的交流平台,互通信息,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 题等。1.2 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 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人的知识不是由外界刺激 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 程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 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 式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 话”和“学习环境”等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学生 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获取知识 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知识 的能力,教师只是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1 2)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基于项目的学习理 论是将学习融人解决问题与产品开发过程的学习理 论。它注重合作、创造、展示、交流,让学习者在“做 中学”,是提高学生发展创新和合作能力进行课外 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
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的内涵 来看,两者显然能够为本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 持。它们的核心概念契合了开放式、系统性、职业化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为商务英语课程教学 改革明示了方向。网络环境下项目式商务英语协作学习与教学模式的架构
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顺应了商 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即应用性、操作性和交际性,⋯ 网络信息技术又使得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搭建项 目平台成为可能。对于本研究来说,要解决的核心 问题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指 导下,如何将计算机网络与商务英语课程有效融合,创建真实、动态、开放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协作的学习的平台。
2.1 校企合作,开发教学项目
课程教学团队本着高职教育应服务地方经济的 人才培养理念,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各媒体人 才需求信息等渠道,充分调研长三角区域涉外企、事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O月
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分析涉外职业岗位的知识要求、职业技能要求等,努力与该区域、地方的知名企业建 立合作关系,并聘请企业专家和一线经验丰富的从 业人员协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内容。首 先,选择长三角地区典型行业或产业作为教学实践 的背景;其次,开发与该行业或产业产品进出口相关 的国际商务教学项目;再次,以典型进出口产品为载 体,设计任务驱动型教学任务,凸显高职商务人才的 培养理念即教、学、做一体。教学项目源自真实的国 际商务交际活动,并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每 年进行实时调整,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开放性以及动态变化。_3 2.2 利用虚拟技术。实施课程教学
为缩短学校教学与实际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提高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课堂教学中采 用微观虚拟技术,通过教学环境布置,模拟国际商贸 活动情境,虚设公司办公室、业务谈判室、产品推荐 现场等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场景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在校内实训教学过程中,以长三角对外经 贸领域的纺织、地板和机械行业为背景,成立虚拟公 司,建构虚拟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要求学生模拟职 员身份,进行国际商贸业务的实训操作。通过虚拟 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在仿真的职业情境中进行训练,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以项目为引导,以工作任务为 学习驱动,以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把课堂变成仿真国 际商务职场。
2.3 基于网络平台,实践协作学习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课程网站。把 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放到课程网站上,方便学生 充分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学生可以有效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 的实践项目学习方法。利用课程网站的大容量和开 放性,在网站上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支撑性知识,如 涉外商务谈判、商务旅游、国际金融等;同时在课程 网站上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以便学生了解 实时的商务知识和信息。
结合课程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 作用,利用课程网络提供的支撑性知识和网络链接,安排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对子、组团队等协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拓展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从而实现学生课程知识与技能向职业岗位技能 的有效迁移,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我发展能力。2.4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能提供 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制作立体、多维的教学PPT,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平面性,引人音频、视频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立体性和真实性;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 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基于网络的教学实现了课堂教 学与课外学习的有效连接,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自 主学习有效结合,学生协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解决 方案有效实施;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 课堂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实现人际、人网、人机的 多渠道、立体式互动方式,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交际 方式;师生关系也从传统课堂的主次关系变为平等 的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唯一 源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获得更多 的实时、真实的动态商务知识和信息;网络的使用还 为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 的途径。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多层面、多 渠道、多角度为实现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提供了 有效的保证。3 结束语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 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可以利用信息网 络技术,创建网络教学环境;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开 发基于职业情境的项目式教学内容;设计任务驱动 型教学活动,利用课程网络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
[1] 赵学曼.计算机网络与商务英语教学整合模式探讨 [J].外语电化教学,2009(4):33—37.
[2] 彭爱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反思式教学探究[J].外语 界,2009(1):64·70.
[3] 曹兰.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1. 43.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究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 骆志煌
laoluo@fzbz.com.cn
内容简介:以新颁高中课程计划为核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行动研究为方法,探究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以及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建构主义、网络环境
2001年,在全国各地的校园网建设热潮中,教育部下达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为此,在校园网建成之后,推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成为各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的热点。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笔者在主持我校作为全国教育技术“十五”课题的《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参与福建省《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的实践中,根据我校的教学环境和软硬件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行动研究法为手段,将基于网
图1 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探究,与所从事的高中历史选修和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相结合,作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究,得到有关专家和同行的关注,现诉诸拙笔,以供指正。
一、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探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①。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可以理解为:历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历史知识的协作学习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自主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被动的知识信息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笔者在所开设的高中《中国文化史》选修课中,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络设施,在学生已基本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上,尝试以局域网为载体、广域网为资源,以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手段的教学策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文化史》选修课程立足人教社选修教材,在课程计划不偏离知识结构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力图在学习方式和知识内容上有较大的拓展。首先,在学习环境上,当学习的环境完成了从传统的教室转到网络教室、从单一的纸质教材到除教材外还有人手一台宽带上网的电脑的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观念就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其次,在学习方式上,我们的尝试是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每堂课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启发和带动学生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如在“中国古代医学”一课的学习中,先设计几个基本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本章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然后设置一个明确的任务,即要求学生运用网络条件,在知识海洋中收集相关信息,并就其中的某个方面组织材料,提交一份学习纪要。任务下达之后,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图2 启动各类搜索引擎,就自己所需的诸如“中医”、“针灸”、“中药”、“古代,医书”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并从所得到的结果中进行筛选和资源重组,通过各人或协作学习小组的E-mail发送到老师的信箱,课后再通过mail查阅老师的回复。
传播理论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必须重视信息接受者的主动性,并及时反馈信息以便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所以教师的及时评价反馈也是本策略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接受老师的评价反馈,不断调整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提高了信息素养。
我们在探究中力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为学生们创建了良好且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的学习环境,并提示知识结构和知识联系,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尽管每一个(组)学生提出的观点、检索的资料和提交的结果不一定完整甚至是不准确的,但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积极思考的协作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次的交流,他们知识的建构将逐渐变得完整。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作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主体,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下,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所提供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②,以历史知识为内容,以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为载体,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任务的同时,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知识的建构,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以问题驱动为中心,探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与选修课不同的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具有内容要点更具体、任务更明确的特点,而且不可回避的是知识量的掌握和巩固率与升学考试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策略构思时要充分考虑到其课程特点。由于新课程计划将含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课程列入必修课程,所以本目所指的必修课特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在下目另有阐述。我们在策略的构思中仍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历史基础知识为内容,以基于局域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手段,进行教学策略的探究。以下以笔者在高二年段上的《近代前期文化--西学东渐》一课为例,阐析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必修课 程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过程。
首先是网络课件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以便利于学生围绕索要解决的问题为基点,制作基于INTERNET浏览器为载体的htm格式的辅教课件,以便运用局域网或网络教室,以基于教师机(或服务器)和学生机的交互功能进行学科教学。本课件耕具学习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在结构上包含有学生界面、阅读课文(电子文档,关键词加下划线以提示)、相关资料阅读、学习指导、课堂练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几个模块(图3)。其次,在进行全课三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设置若干相关的问题,投影到教室前端的屏幕上,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协作为单位,操作学生机进入课件的学生界面(图4),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和课件中所提供的相关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等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引发思维定向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良性发展。
在此过程中特别需要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课件作为历史教学辅助手段的可用性。网络课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因素:界面友好,交互便利且便于操作;材料丰富充实且充分兼容,便于学生的多向思维;结构完整且每个模块指向明确等。其次在所提供的课堂阅读材料的选材和组织上亦煞费苦心,笔者在浩瀚如海的史料中,按本课学习的“‘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的变革”三个部分
图3
图4 制作了50条相关资料,在资料中既有与课本知识息息相关的如“蔡元培的‘五育’思想”、“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人字型铁路”等资料,也有与单纯的应试关联不大但又十分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诸如“李善兰‘创译’数学符号”、“严复吸食鸦片的痛悔与忠告”、“北京大学百年校史—京师大学堂时期”等材料。由于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且任务(问题)的设置指向直接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所以本课件将材料分为“课内阅读资料”和“相关资源链接”两个部分,“课内阅读资料”部分材料10条,主要是与问题的思考和知识的建构有直接联系的材料;“相关资源链接”则提供了50条相关资料,以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进行浏览,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校园网内部IP或在家里访问笔者的历史教育个人网站《史海泛舟》(http://ets.db66.com)等。
二是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学习。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目前在汉语中还没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词汇,但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上,笔者赞同把它理解为“网络专题调查”,因为在这类活动中,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从定义上看,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结论等6个部分关键属性。其中的资源模块是一个由教师选定的将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其中大部分资源是指导者事先已查找过,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材料,包括在 WebQuest文件中作为超链接直接指向Internet上的信息,也可以包括非网上的资源。
以课题驱动为核心的历史学课研究性学习采取这一方式似乎特别适合的,笔者上述的《近代前期文化—西学东渐》中提供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资源模块即属此范畴。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它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笔者通过学习和探索,已初步形成适应我校高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WebQuest的构思,在基本完成了繁重且耗时的筛选、鉴定主题和收集、重组资料(含网络资料链接)环节之后,已着手与同事和学生共同制作了诸如“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探讨”(图6)、“福州地方文化—三坊七巷”和“福建的茶文化”等,目前初步构想是先形成学科内的短期单元,进而逐渐上升到长周期的跨学科活动。
三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2001年暑假,全国各地教师组成的网络教师联盟发起并开展了“暑期研究性学习虚拟夏令营”的活动,这场活动是由活跃在网络中教师群体自发组织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活动,是大陆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开尝试。组织者在活动方案中“建议各地区相关课题共享各地数据,最后让参加活动的全体同学将各自的研究汇总成一个总课题,推举产生总课题组成员,完成课题总报告,反馈给有关部门,同时向社会发布。” 在实践过程中同样是以课题为协作学习的组织依据和任务驱动的。笔者有幸参与了这一活动并作为“APEC会议的召开与XXX地区社会、经济的意义”课题的网络远程导师,参加和指导了来自上海和云南曲靖的中学生开展的关于APEC的相关课题的研究活动,在同一个课题的驱动下,充分运用了虚拟网络社会的功能,使天南地北的学习者和指导老师得以及时交流和共享资源。这次活动得到有关专家和领导的认同和支持,2001年11月“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
图6 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 在天津召开。这是全国范围内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领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活动,笔者在会上得以与来自全国基于网络的教学应用探索最前沿的教师们交流了各自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受益匪浅。
四、在教学策略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是现阶段开展的各项教改的共同任务,也是本文所阐述的探究活动的主要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主体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要求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索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事物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③在探究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实践中,笔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从网络课件的制作、课堂问题的设计和引导、WebQuest主体和任务的安排,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协作程度和思维走向的引导等方面,均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置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高度来考虑。
同时,在上述的教学实践过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研究性学习,都是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该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④笔者在上述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正是遵循着这三条原则指导教学设计的。
我们不难理解如果让学生完全摆脱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海量信息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将会是漫无目的且不着边际的低效劳动。笔者从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中的制定目标、建构策略、引导过 程、答疑解惑等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教学大纲中的有关精神和目标才能得以贯彻和落实。
2、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生和教师中的普及,技术层面的问题已基本不再作为整合的障碍之后,整合的理念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就成为课题研究能否深入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网络环境在教学中的作用从简单的电教观到工具观,直到近来有学者提出的学习环境生态观的不断发展,正体现了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在观念的障碍扫清之后,对于网络与教学的结合方式上存在的“简单的相加”或“完全的替代”等认识均是十分不利的。在提高认识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笔者以为就历史学科的教与学而言,整合表现为以师生的基本技能和网络环境为前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高中历史课程计划为依据,将与历史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广域和局域环境下现成的和教师自制的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新型学习方式。
3、正确理解和运用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中的问题,其研究人员是学校的教职员,其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学校的各种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图使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密切结合(柏莱克威尔S.Blackwell)。”在充分考虑了本策略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特
图7 点的基础上,笔者采用了行动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以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要求行动者(学生)参与研究,研究者(教师)参与实践,根据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作为研究手段,拙以为在探究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把“行动”与“研究”结合在一起,在行动中发现问题,运用调查、观察、测量、统计等各种手段,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这是研究活动的共性,旨在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与调整,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形成一个个循环,不断往复,以期达到探究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近年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高中新课程计划,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的一些尝试和思考,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探究出有益于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由于水平和能力所限,未完善之处敬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①②③、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一、企业网络营销的定义
企业网络营销 (Enterprise Network Marketing) , 是企业以互联网络为媒体, 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开展的营销活动, 是为发现、满足和创造顾客需求, 利用互联网所进行的市场开拓、产品创新、定价促销、宣传推广等活动的总称。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是为了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营造良好的网上经营环境, 根据市场需求, 实施各种营销策略。通过互联网, 利用电子信息手段进行的经营销售活动,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 达到开拓市场、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实现企业市场目标的过程。互联网信息传递具有高效性与双向性, 应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营销在信息传递方面与传统营销最大区别就在于其信息可以进行双向传递, 企业与顾客可以直接进行交流, 实现高效互动, 降低了沟通成本, 增加产品价值, 提高了交易效率。
二、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的现状
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12月, 中国中小企业中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到了92.7%, 中小企业拥有独立企业网站或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店的比例达到了43%。目前拥有网站或网店的中小企业中, 绝大多数都已经开始尝试网络营销,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步入网络营销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2010年,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 其中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3.75亿, 年增长9319万人, 增长率达33.1%;使用率方面也增长了8.6个百分点, 达81.9%。搜索引擎跃居网民各种网络应用使用率的第一位, 而互联网门户的地位也由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转向搜索引擎网站。可见企业对搜索营销使用的倾向和积极参与。目前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手段主要以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竞价排名, 但实际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在网络营销中实现其销量增长的目标, 分析原因, 主要有:
(1) 企业对网络营销认识不清, 网络竞争意识不强。企业还没有完全认识到, 利用网络, 企业只需花费极小的成本, 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全球信息网和贸易网, 使企业快速地进入国际大市场, 能更有利的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重点建设及维护有特色的网站, 未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为顾客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2) 外部环境欠佳, 管理配套落后, 专门性网络营销人才缺乏, 企业网络营销的产品少、范围不广。相配套的支付、物流服务、安全环境、售后服务等还不健全。
(3)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总体水平不高。对网络营销这一新型营销策略的方式缺乏系统研究, 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营销策略。不少企业在网络营销的操作和实施过程中, 往往沿用过去传统的实体市场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是与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的增加同步进行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2010年12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至34.3%, 全球网上交易额也以传统经济数倍的速度持续增长。网络蕴藏市场无限, 孕育商机万千, 网络营销极具发展前景, 必将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的主流。
三、企业网络营销的基本策略
(一) 网络营销产品策略
网络营销中的产品包括实体产品与虚拟产品。产品涉及范围广泛, 如服饰、数码、书籍、家电、食品等, 有标准化产品、个性化产品;有购买时就能确定和评价的可鉴别性产品, 也有使用后才能确定或评价其质量的经验性产品, 每种产品都有其特性, 企业在网络营销产品选择策略上或产品的网络销售上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特点、特性, 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充分考虑实物产品在营销区域范围及物流配送体系等,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企业网络销售的产品策略, 如企业在产品销售服务上可根据需要提供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 在销售服务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服务策略, 如提供网上自动服务系统, 建立网络消费者论坛, 建立自动信息传递系统等, 信息服务产品可以建立“虚拟展厅”, 网上软件提供一段时间的免费试用期, 航空和火车订票、饭店旅游服务预约等服务性产品也要考虑如何充分保障客户所该享有的服务, 使顾客能够得到收益。
(二) 网络营销价格策略
由于电子商务的成本优势, 使网上销售的价格和实体销售的价格有了较大差异, 同时由于网络的透明化, 网络销售中网上价格随时会受到竞争的冲击, 企业要按照市场情况制定价格和变动价格, 从而实现营销目标, 价格的合理与否, 会直接影响产品或服务的销量, 是竞争的主要手段, 关系到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企业常采用的定价策略有:
1. 免费定价策略:企业将产品和服务以零价格形式, 短期和临时性的提供给顾客使用, 满足顾客的需求。目的在于先占领市场, 再在市场获取收益。
2. 声誉定价策略:对于形象、声誉较好的企业, 价格相应可高些。
3. 低价定价策略:借助互联网进行销售, 减少大量的中间环节, 比传统销售渠道的费用低廉, 因此定价比同类产品要低。
4. 折扣定价策略:在原价基础上进行折扣来定价。
5. 顾客主导定价或个性化定价策略:为满足顾客的需求, 顾客通过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来选择购买或者定制生产自己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同时以最小代价获取这些产品或服务。
企业在进行定价时要实时关注网上动态, 以便及时更新价格;由于网上信息的公开性和易于搜索的特点, 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 向顾客提供有关产品价格的定价资料, 并为定价提供充分的理由, 避免盲目的价格竞争, 为了让顾客择优而购, 可公开将本产品的价格、性能与其他企业的产品进行比较。
(三) 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目前, 企业网络营销渠道主要有直接分销渠道和间接分销渠道。直接分销渠道指生产商和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交易, 生产商通过企业网站或网络中介服务商提供的销售渠道进行直销, 营销人员利用网络工具, 如电子邮件、网站信息栏等发布产品信息, 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企业和消费者直接接触, 能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 能直接充分向消费者展示销售的产品。网络间接销售渠道则是生产商通过某网络中介机构将商品或服务销售给消费者, 这类网络中介机构有市场资源, 有专业的知识, 有大量的供求信息, 有完善的支付、物流服务等, 可以使商品由生产者推向消费者方面比生产企业自己推销更简化, 也更经济。
企业网络营销在渠道策划上要结合企业自身资金状况、技术实力、客户资源等, 在选择网络中介服务商或网络中介机构时要谨慎。
(四) 网络营销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是指企业以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刺激消费者进行购买, 促进产品销售的方式来实现其营销目标。企业常用的促销策略有网络广告、销售促进、站点推广和关系营销。
1. 网络广告是企业最常用的网络促销方法, 企业通过运用专业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 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 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网络广告的核心思想在于引起用户关注和点击。
2. 销售促进就是企业利用可以直接销售的网络营销站点, 采用一些销售促进方法如价格折扣、有奖销售、拍卖销售等方式, 宣传和推广产品。
3. 站点推广就是利用网络营销策略扩大站点的知名度, 吸引网上流量访问网站, 起到宣传和推广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的效果。站点推广主要有搜索引擎注册、建立链接、发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提供免费服务、发布网络广告、使用传统的促销媒介等多种方法。
4. 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 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四、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的策划
要想真正贯彻网络营销, 企业首先要看清自身的发展现状, 策划最适合本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与收益。
企业网络策略策划是网络营销活动的全面运筹和规划。企业网络营销策划分单一的网络营销策划和整体网络营销策划, 单一的网络营销策划是单独性的针对企业网络营销行为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内容进行策划, 如网站策划、网络广告的策划等, 整体网络营销策划则是指系统、大规模地对企业网络营销行为进行统一规划。淘宝网采用的价格策略、主题活动策略、关系策略等营销策略使网上销售额不断攀增, 很多企业在现在风行的“双十一”、“双十二”主题活动中精心策划营销策略并取得显著的销售业绩说明了企业营销策划的重要性。
结语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 有些企业认为网络营销是一种潮流, 容易出现为了网络营销而网络营销, 企业在网站构架、网络广告和网上推广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收益甚微, 反而增加销售成本。这是网络营销的误区, 事实上企业网络营销在我国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营销手段, 但是前提是企业采用适合了的网络营销策略, 才能节约企业经营成本, 增加销量, 提高企业效率。
参考文献
[1]甄小虎, 秦琴, 邬兴慧.网络营销与实训[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2]张海.营销策划原理与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赵秋海.网络市场营销与策划时代[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4]刘喜敏, 马朝阳.网络营销[M].2009
[5]网络营销策略.http://baike.baidu.com/view/1807076.htm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策略;课件;脚本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52-04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的设计阶段,尤以脚本编写最为重要,因为它是课件开发的蓝本。如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已成为常态,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交互简便以及时空自由等特点,在教学上拥有独特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网络教学,而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教学课件会依据其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因此设计者在设计课件脚本时需要参照不同教学策略特点,使其能够适用于网络教学环境。
在研究前,笔者以“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为关键字,在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常用文献库中进行搜索统计,总结出实际教学中使用频繁的教学策略:分别为启发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在特色期刊文献数目统计分别为825篇、96篇、313篇、30篇,其它教学策略43篇,其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据此确定本文对以上四种教学策略的课件脚本进行研究设计。
一、基于启发式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从古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启发思维,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愤”就是学生的准备状态,对某一问题的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弄明白的心理状态,一种内在动机。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这就是“启”。“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一段时间思考,但尚未成熟,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1] 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启发式教学主要用于启发学生思考操作过程,即过程式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依据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所需要的方法,设置相应的启发式问题,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并过渡到让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2] 然而教师的启发并不仅限于某一个或几个程序化的点,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活动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
启发式教学初期教师通过营造一种环境,导入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陷入思考。通过层层启发,形成一个个矛盾点,此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才能打破矛盾点,即意味着开始进入了教学内容学习。假设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依据层次划分由低到难,分别记为A、B、C,启发式教学策略中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重点在于让学生思考,对问题进行判断,形成矛盾点,教师开始适时地进行指点,逐步启发。
2.启发式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要体现启发式教学策略,不仅仅要展现实现的基本步骤,更要考虑到师生在多媒体环境下,与CAI的交互方式吻合度。
多媒体课件通过操作者扮演教师的角色,计算机引入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并反馈,然后由专家系统检测,是否需要再度启发等过程来实现启发式教学过程。上海顾博士提出了“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的教学策略,具体为启发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知识、归纳结论、变式练习、回授尝试效果和调节。
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多媒体课件脚本设计时,一方面以启发式教学流程图为基础,另一方面要从课件本身的特点出发,包括前期情境的引入,点击课件的形式等等。不仅如此,还需要考虑到课件面向的人群,其学习特点及风格,进入启发式情境中采用何种媒体(图、文、音视频等)。具体脚本设计如图3所示。
二、基于随机进入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1.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弹性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教学情境中,为了避免内容过于简单,应尽可能保持真实性和复杂性的知识,使知识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具体性。不管学习的过程是从哪个方面进行的,其最终的学习结果是一样的,都同样获得了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认识和理解。
随机进入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步骤:①呈现基本情境;②随机进入学习;③思维发展训练;④小组协作学习;⑤学习效果评价。
为利于学生多方位的建构知识,随机进入式教学可以是循环式的结构,也可以是线性分支结构,先是由学习目标来决定的,接着围绕目标设置不同情境进行学习。[3] 认知弹性理论认为,围绕案例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事物复杂的观念需要慢慢灌输给学习者,而不是先从一个不适当的过分简单观点开始。[4]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教学流程如图4所示。
2.随机进入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借鉴随机进入教学流程图。在呈现基本情境时,多媒体课件可以体现其明显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独特的图像、音视频等媒体呈现能力,学习者根据喜好进行选择,进入学习。课件脚本设计图如图5所示。
三、基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1.先行组织者教学
先行组织者实质上就是一种引导性材料,能够定向和引导学习的内容。原有学习知识是与新学习材料适当相关的、稳定的、清晰的和概括性高的材料,在新旧知识学习上搭建一个桥梁,这样有了先前知识的学习,新知识学习更稳固扎实,不易遗忘。[5] 有意义学习需要学习者回忆旧知识内容,并需要主动构建知识,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关键点。该教学策略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
根据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如图6),人在接受外界刺激后,在对刺激做出相关反应前,人脑会对其进行一系列处理即信息加工。对信息加工的研究,有助于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各参量的把握,从而达到特定的刺激反应。之前的所学知识是短时记忆,经过教师的指导为长时记忆。[6] 先行组织者的教学过程如图7所示。
先行组织者在传授知识内容时,需要提前辨别新学习材料和原有学习材料知识之间相关性和紧密性程度。
2.先行组织者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将教学过程流程图转换为脚本设计图,需要考虑到计算机的良好交互性和展示性。如图8所示,是自上而下的分析,自下而上的表达。
四、基于情境陶冶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1.情境陶冶教学
情境陶冶教学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的,主要是采用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处在思想很集中的情况下学习。学习者能够很好认知,进行知识的重构。[7]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和教辅材料的需要,去引入形象的情境,学习者在这一情境中自主活动,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效果。人的认识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与情感活动的统一,这两种意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种无意识活动组合起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主要由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三部分组成。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下的教学目标需要利用多媒体引入图像、音视频等各种素材,使学生的多方面感官得到刺激。学生能够根据产生的情境和教学内容有一致的情感基调,带着情感去体验和观察教学内容。[8] 其具体教学活动开展可以用图9表示。
2.情境陶冶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教学过程要很好地反应“因景生情,以情化境”原则。课件设计类型为教师辅助型,脚本设计图如图10所示。
五、对比分析
以上四种不同教学策略的课件脚本设计图不同,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课件脚本设计时,需在学生的“愤”、“悱”状态进行启发,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件制作启发阶段,注意启发事件的合理设计,要时刻把握住启发式的关键矛盾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让学生去感受探究知识,逐步引导,变式调节,直至教学结束。
基于随机进入教学的课件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避免在多个上下文中产生混淆,必须在探讨的问题上提供相关背景信息。需要生成纵横交错的概念图。设置多重情境或意义,这种设置为学习者的选择和随机访问创造了条件。学习环境的组织不可能按照单一方向安排学习的发展,而知识也不可能按照纯粹的类别分类,还需根据不同的概念和问题提供相关案例。
基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时,在脚本设计中需要借助某种媒体提及先前知识,便于学生进行归纳上位知识,从而引出新的学习材料,便于新旧知识联系,扩充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另外根据学习者能力提供相应的资源服务。
基于情境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时,需要注意多媒体的使用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建设的场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在脚本设计中,目的要明确,不能太过随意,学习者能树立自信心,提高各方面能力。课件需注意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交互性。
六、结论
脚本设计是课件制作的前提,在整个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脚本才能制作出优质的课件。在脚本设计过程要始终坚持突出其可用性,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合理分析,据此进行脚本的设计,才能使课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整体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现今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已成为主流,该环境下的课件脚本设计与传统的有所不同,脚本设计需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并结合网络环境学习的特点,合理地进行脚本设计,从而制作完善的网络环境下的课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5.
[2]宋伟娜.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4):88-90.
[3]余敏.基于随机进入学习理论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李康,梁斌.课件设计理论与制作技术[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60.
[5]贾丽霞.高中化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林小琴.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100-101.
[7]何凌.浅析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59-61.
[8]朱京曦.多媒体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7.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推荐阅读: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06-18
网络环境下教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07-06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06-13
网络环境下的弹性学习10-26
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营销10-13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09-26
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09-28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06-17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