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弹性学习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环境下的弹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弹性学习 篇1

一、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与特征

广义上的网络学习环境是指在网络学习中一切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物理环境、资源环境及人文环境三个方面。它是对传统学习环境的发展和继承, 但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 学员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能自我组织成相互支持与协作的集体, 摆脱了教师的控制和管理, 教师则成了学员学习的伙伴、辅助者、协作者、促进者等。网络学习环境以自身的优势完成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目标, 使教学手段更趋于现代化, 这是传统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1. 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

网络时代的学习环境不再是物质化、工具化的给予, 而是一种自主性、参与性的活动过程, 它包括学习心理、学习氛围、人际关系、学习策略等多种复杂的因素, 呈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 去“工具化”趋势。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软科学于一体的虚拟环境意味着一种情景化的人性呵护, 网络在学习者的心目中也逐步由一种“工具”演变成一种人性化的伙伴。 (2) 过程化趋势。网络学习是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心理活动与意义建构相互作用, 从而形成认知的复杂的知识学习过程。 (3) 人性化趋势。网络时代, 人自身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心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做信息的文明人是人的内在要求。

2. 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

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有根本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 (1) 开放性。网络把学校与整个社会连在一起, 能随时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打破了学习时间及各种学习空间的限制。 (2) 资源丰富性与共享性。网络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宝库, 任何一位学习者都可在同一时间利用搜索工具方便快速地查找所需资料, 进而对其进行筛选、重组、加工和整合, 最后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 知识表现生动化。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 图、文、声、像并茂, 动画、视频并存, 有助于学习者兴趣的养成。 (4) 自主性。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手段, 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策略, 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同学进行协作学习。 (5) 交互性。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能给学习者提供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交互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 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提出他们的思想, 回答教育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等。

二、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所存在的问题

1. 技术和人际服务仍是制约学习策略的两大瓶颈。各个

网络教育学院的硬件建设、管理方式还不够完善、制度不合理, 面授教学仍然占很大的比例。网络师生处于分离状态, 网络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因此, 突破技术支持和人际服务两大瓶颈是关键。

2. 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学校学习策略的思维定势。

有很多学习者, 包括教师、管理者认为,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仅仅是传统学习策略的一个补充, 学习者仍然用传统学校教育的思维来衡量网络学习, 其结果是使网络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产生不信任感, 制约了新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理念的形成。

3. 仍然只是“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延续。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策略, 它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但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的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绝大多数还只是传统课堂教育在远程教育中的简单延伸, 网上的教学内容也只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义, 授课的形式由在同一教室的教师讲、学员听变成在不同地方教师讲、学员听 (同步远程教育) 或是教师准备讲义, 学员阅读 (异步远程教育) ,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的优势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设计原则

1. 符合成人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

网络学习者主体是成人, 成人的成熟度高、责任感强, 人格独立、认知稳定, 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因此学习策略的设计原则应该符合成人的心理特点。但是, 成人的心理、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角色等差异较大, 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认知水平、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环境等也千差万别, 因此, 必须根据成人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变的、多层次化的适合成人个体本身的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

2. 呈现方式符合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首先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相互联系, 其次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因而要根据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呈现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刺激学习者的感官和兴趣。

3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在网络学习环境中, 由于师生处于分离状态, 网络学习者所受的自律成分相对降低。对于网络学习来说, 网络学习者的自觉性、自律性是其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 这就要求网络学习者要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 提高自律意识。一方面, 学习者要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 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习者和适当地约束学习者。只有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促进网络学习者全面、健康地协调发展。

摘要:信息时代, 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已成为人类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新趋势。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是一种全新的策略, 代表着人类未来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 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成功。因此, 对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 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27-01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网络时代的学习环境性决定了其学习策略的先进性和局限性,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克服局限性。

一、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与特征

网络学习环境是指在网络学习中一切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物理环境、资源环境及人文环境三个方面。它是对传统学习环境的发展和继承,但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能自我组织成相互支持与协作的集体,摆脱了教师的控制和管理,教师则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协作者、促进者等。网络学习环境以自身的优势完成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目标,使教学手段更趋于现代化,这是传统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1.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   网络时代的学习环境不再是物质化、工具化的给予,而是一种自主性、参与性的活动过程,它包括学习心理、学习氛围、人际关系、学习策略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呈现出以下三种趋势:(1)去“工具化”趋势。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软科学于一体的虚拟校园环境意味着一种情景化的人性呵护,网络在学习者的心目中也逐步由一种“工具”演变成一种人性化的伙伴。(2)过程化趋势。网络学习是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心理活动与意义建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认知的复杂的知识学习过程。(3)人性化趋势。网络时代,人自身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心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做信息的文明人是人的内在要求。

2.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   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有根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开放性。网络把学校与整个社会连在一起,能随时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打破了学习时间及各种学习空间的限制。(2)资源丰富性与共享性。网络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宝库,任何一位学习者都可在同一时间利用搜索工具方便快速地查找所需资料,进而对其进行筛选、重组、加工和整合,最后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3)自主性。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手段,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策略,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同学进行协作学习。

二、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基本能适合网络学习者的学习实际,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1、技术和人际服务仍是制约学习策略的两大瓶颈。网络教育的硬件建设、管理方式还不够完善,面授教学仍然占很大的比例。网络师生处于分离状态,网络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突破技术支持和人际服务两大瓶颈是关键。

2、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学校学习策略的思维定势。有很多学习者甚至包括教师都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仅仅是传统学习策略的一个补充,学习者仍然用传统学校教育的思维来衡量网络学习,其结果是使网络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产生不信任感,制约了新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理念的形成。

3、仍然只是“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延续。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策略,它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绝大多数还只是传统课堂教育在远程教育中的简单延伸,网上的教学内容也只是教师在課堂上的讲义,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的优势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设计原则

1.符合成人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网络学习者的主体是成人,成人的成熟度高、责任感强,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学习策略的设计原则应该符合成人的心理特点。但是,成人的心理、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角色等差异较大,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认知水平、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环境等也千差万别,因此,必须根据成人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变的、多层次化的适合成人个体本身的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

2.呈现方式符合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首先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相互联系,其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因而要根据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呈现策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刺激学习者的感官和兴趣。

3.坚持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是建立在其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之上的,对学习策略的研究,首先要研究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钻研、独立学习能力。(2)自我定向、自我规划能力。(3)独立操作、网上学习能力。(4)远程交互、协作学习能力。(5)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

四、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设想

受客观条件限制,现实与理想中的学习策略总有一段距离,即使是较完美的策略也会因人而异,呈现出各自的优缺点,理论探讨总是永无止境。

1.网络学习环境下的交互学习策略。远程学习使教育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了物质实体形式的相互分离,导致了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互分离,交互的行为和目的以及交互各方的相互依赖和结合的程度,都出现新的变化。教育者和学生都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各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而是一种独立的个人学习策略。

2.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指借助Internet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借助一定的网络交互平台,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发挥集体协同效应,共同完成任务。如何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通过“会话”的手段,在“协作”中完成学习目标,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协作学习策略实践的方向。

3.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合作学习强调任务驱动下学习者之间的积极协作,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将合作学习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传播。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的探索对于促进我国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的改变和提高有着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既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学习策略本身,也能使他们提高策略意识,通过学习策略的运用,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创造出新的学习策略,从而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黄荣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国电化教育[J].2000(1).

[2]张孔义.开展网络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J].教学月刊,2001(4).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篇3

目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网络被尝试着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并希望通过网络技术的英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习自主化、个性化和协作化想结合.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把握自己学习的能力,它既是利用网络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实现网络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作 者:陈楠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4 刊 名: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10(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网络   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文化 篇4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功能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 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 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道德规范的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3.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

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4.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5.调适功能: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

6.辐射功能: 文化力不止在企业起作用,它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文化力辐射的渠道很多,主要包括传播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等。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环境新变化

在网络时代,对于企业来讲,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运行环境,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就是企业内部组织变革,组织机构网络化成为必然。网络化主要是指企业组织基于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形成的快捷、广泛的联络结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系统中的建立,是企业网络化的基础力量。随着企业组织的网络化,传统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将从根本上被颠覆和变革,网络时代企业文化的存在特征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逐步形成以企业文化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网络型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自我组织和自我协调能力,而这种协同性能力正是来源于组织的文化。彼

得·得拉克把网络化组织比喻成一个交响乐团,在这个“交响乐团”中,只有一个最高指挥,构成组织的成员,是大量的各类专家,他们依照自己的“乐章”工作,而“指挥”与“乐手”,“乐手”与“乐手”之间的“指令”“交流”就是电子脉冲和网络。正是组织目标、价值原则这些无形的文化因子,它们构成的一个无形的“电磁场”成为组织中一种无形的组织和协调力量,从而使各组织成员个别的行动能围绕组织目标有序地进行。

2.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网络化组织中,管理的重心从群体转移到以电子信箱形式存在于网络上的个体身上,领导的任务相应地变成了协助每个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教练、导师及资源协调人,管理的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员工不断学习的组织氛围,形成组织不断创新的核心能力。因此,员工创造性和个性的发挥也就成了新企业生存和竞争的核心动力,从而形成一种强势的企业文化。在网络时代,具体的规章条例趋于被网络上的信息所取代、决策和权力控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以分散化管理来保障组织的有机性和灵活性,放松了组织的集中控制,就必须依靠企业文化来维护组织的运作,将员工的个别行为整合到企业目标中去。

3.网络使抽象的企业文化趋于具体化。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企业组织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约束力,通过其文化的不同强度会对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强劲的企业文化,通过决策层的策划和网络的信息传递,能够使组织成员清楚地知道“此时事情应该怎么办”;企业各项工作的明确的标识、口号,通过频繁的网络沟通和协调,使得企业成员之间分享企业价值观,共创企业价值观;通过网络宣传,使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体系,使组织更具特色,在成员心中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三、网络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必须依据网络经济的特点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的 素质,以应对网络经济的挑战。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主要应从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企业形象、精神文化等四方面来建设自己的一整套企业文化。

(一)观念文化建设。在以观念取胜的网络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传统经营模式下的业务能力转向网络化经营模式下的研究开发能力,强化观念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应对网络经济挑战的最重要的方略。目前应着重培养三种意识:一是培

养创新意识。网络时代,创新将渗透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网络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培养竞争意识。随着经济网络化、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将更趋激烈,竞争的领域不再局限于本行业,如世界上最早的网上银行——“安全第一银行”就是完全诞生于技术人员手中。所以,企业必须具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以适应网络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培养效益意识。追求效益永远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企业必须把追求效益作为经营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推出提高效益的新举措,以更好地发展自己。

(二)行为文化建设。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以及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在规范的制定和对规范的履行中,就形成了一定的企业行为文化。在企业的整个文化体系中,行为文化居主导地位。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企业的行为文化建设:第一是创新。这里的创新是指组织企业的日常改进和工艺、制度革新。[3]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通过创新,增强企业的产品、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力,扩大市场份额,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创新文化涵盖了产品、管理、服务和市场等各个方面,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第二是营销方面。营销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尽力做好网络营销工作。在确定了网络战略目标、明确了网络市场定位以后,企业的网络营销活动就要围绕网络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来展开。企业在通过网络营销产品时应考虑该产品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否安全便利,同时要拓展有效的网络营销渠道,提高网络营销效率。第三是服务手段、服务意识与服务方式形态。现代企业的服务必须向意识超前化、手段现代化、功能多样化发展,要多层次、多方位的为客户提供最便捷、最准确、最优质的综合服务。在服务形态上,要业务渗透、竞争合作;在服务设施上,要提高网络化程度;在服务方式上要更加符合多层次经济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需求的多样化。

(三)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一系列企业制度中,首先是领导体制及相关机制的建设。领导者是企业的决策者,其决策权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前途。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领导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要

求形成产生高水平领导的新型机制。其次,组织制度的改善。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中层管理者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现在这一角色由网络承担,这就要求企业建设适应网络时代需求的组织制度。第三,合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业时代,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针对如何管理好企业的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制定的。但在网络时代,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仅存在着有形的物质流和资金流,还存在着无形的、主导网络时代经济规则的信息流。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反映网络时代的重要特质,这些制度是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有力手段,是确保网络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规范。企业要严格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员工养成行为习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促进各项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企业形象建设。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信用。信用是企业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企业形象好坏的基本尺度。在激烈竞争的网络时代,谁的品牌响、信誉好,谁的客户量就会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强,利润也就会越来越高。在网络化的经营模式中,营造企业信誉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网络化经营的基本前提是解决信誉问题。企业的信誉在网络上是无价的资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是很难让人信赖的,尤其在网络市场并不发达的中国。在营造企业信用这方面,已经有良好口碑的大企业、大公司无疑占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过程中,产品信誉、网站信誉、网站的知名度、服务质量等,也是一种企业信用的营造,在这些方面小企业具有和大企业相同的机会。

(五)精神文化建设。在网络时代,企业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的需求,而且也是创造力的源泉。网络时代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快速、激烈的竞争将迫使企业越来越趋向民主化。在重新建构的企业文化中,员工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于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在开放的机会中,人们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企业新的价值基础,对级别和地位的竞争却渐渐淡化了,这将净化企业内的文化,净化企业内人与人的关系。企业在结构和价值观上的变化将领先于社会和政治,并将最终影响全社会。网络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也要适应“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员工的职业,还要考虑员工的兴趣、爱好、脾气、秉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篇5

大花崖小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而诞生的网络教学,为当今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且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本文结合我校几何画板网络化培训的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

网络化培训 教学设计

[正文]

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互联网正以它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和定制化特色,迅速改变着传统。而以往对教师的培训,采用的是以教为中心的集中授课的方式,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忽视了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忽视了培训的延续性,忽视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培训完就ok了,总感觉是种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

所谓网络化培训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组织学生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组织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教学软件、论坛、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共享资源库。而且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教师角色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他们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正因为如此,我校这次对教师的几何画板培训采用网络化的培训模式。而且我校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具备了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但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的搬家,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就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或进行考试,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网络技术也仅仅是课本的代言人,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做出探讨。

首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本次培训的目标明确,使被培训者掌握几何画板的使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能将这种网络化培训模式推广开来,顺应当今终身学习和学习生活化的需要。其次,转变被培训者的培训观。

如何使学习者接受这一模式的培训?不仅要从观念上转变,要意识到如何去做,还要从态度和情感上积极投入,从心理上做好准备。首先声明与以往的培训模式不同,新颖而且实用,并选择学生机房作为集中授课的地点,集中授课将重点解决:几何画板最基本的知识;如何在网上进行自主和交互学习。从集中授课逐步引导到网上学习的模式。可以将教案放在网上资源库,让学生预习,在论坛设计几个问题如对本次培训的看法,让学生来回答,慢慢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声明在几何画板学习过程中碰到了问题,原来需要通过电话求助,现在可以直接利用论坛,逐步提升论坛的人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第三、学习环境的设计。

由于设计的目标符合数学、物理教师的需要,符合当今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很强。但是,怎样来创设教学的环境呢?

此次培训采用eclass(北京某公司的产品)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应用情况如下:

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可获得个人的笔记本、电子信箱、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网上作业与测验。其中笔记本和网上作业与测验充分体现了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境:笔记本--是辅助学习工具,具有随时在线存储、提交信息的强大功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课程内容上加注,记录下学习的心得、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另外,通过笔记本可以设定标签以标记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资源搜索,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式学习。共享资源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可以是文档、软件、网站的链接等)的上载,当然也包含教师推荐的一些资料。网上作业与测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验,及时知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的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进入虚拟社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在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弥补单独学习的缺憾。定期布置学习任务,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点、难题开展辅导课堂教学。

第四、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发展,因此,网络教学应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给予提示

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又包括以下几项:

1、交互程度

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乃至网络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交互程度是学习效果评价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具体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帖子(发言)数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他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态度的参数。

2、答疑情况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可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问题的数量及难易程度、浏览问题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3、资源利用情况

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评价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利用共享资源库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讨论区的发表情况以及在共享资源库上载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

以上三者的具体评价方式皆根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态度转为本人积分(用于激励本人,而非与他人比较)

4、作业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息。学习者上载一完成的作业,评价的方式有:给评语(跟贴)、打星(记分)、推荐为精品、转为本人积分等。

5、测验

测验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网络学习来说,测验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的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由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式探析 篇6

1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式及其特征分析

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 建立协作学习环境,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针对同一学习主题相互讨论、交流与合作, 以达到对学习内容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与传统教室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方式相比,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更能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优势, 具有以下特点。

1.1 协作学习范围的突破

互联网作为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 提供了广阔的时空环境, 使得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 教师和学生不再受到教室的束缚, 协作的范围从班级中的小组扩展到整个班级以及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甚至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的学习伙伴可能是日常学习中的同班同学, 也可能是素昧平生的、知识背景相差甚远的另一国家里的学生。

1.2 协作方式更灵活、多样

在小组成员协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互, 这些交互可能是同步的, 也可能是异步的。同步式协作:计算机网络提供了同步讨论的功能, 处于不同地域的学习者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实时的交流与协作。例如:通过聊天室、Netmeeting就可以实现超空间的交流。他们可以约定时间, 在这一时间同时进入同一聊天室, 就能进行实时的交流。这种实时的沟通更能促进学习者学习和反思活动的深度, 满足学习者内心的归属感、认同感。异步式协作:异步式协作学习是指进行协作学习的双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同一任务的协商学习。异步式协作学习可通过E-mail、BBS等工具实现。

1.3 为协作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计算机网络按超文本、超媒体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 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 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如果学习者想要搜集某一方面的信息, 输入相关字段, 只要点击搜索引擎, 几秒钟之内计算机网络就能帮你找到古今中外相关的信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开展网上协作学习的基础, 多元化的网络资源为人与人的协作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而且超文本的组织方式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步骤

协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一个个任务,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利用网络进行探索, 学生针对同一任务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的任务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 协作交流, 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 达到学习目标。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一般实施步骤如下。

2.1 确立学习目标, 提出学习任务

教师在认真地分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将本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转化成相关任务, 以任务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习变成学生内在需要, 让学生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学习任务是协作学习的基础, 任务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为促进学习者间的协作、交流, 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任务。由于缺乏教师面对面的监督, 兴趣本身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任务本身的趣味性。

2.2 建立小组, 分工计划

在协作学习中, 经常以小组为单位, 强调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通过相互启发、帮助和沟通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 学习小组组建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在一个合理的学习小组中, 学习者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关系, 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 另一方面又必须与其他的学习者进行交流, 共同实现整体的学习目标。分组时可以采取自愿和教师调控相结合的办法。由学生自由组合, 教师适当的进行调整, 把人数控制在3-6人以内, 并且尽量做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这样有利于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 也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分组时还要保证每个学习者都承担小组学习的责任, 保证小组成员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2.3 自主探索, 积极协作

任务分工明确后, 小组成员各自从不同方面入手, 寻求相关资料来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阶段, 学生将投入最多时间与精力来设计、开发、解决各自的任务。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组织与引导。

2.3.1 创设学习情境, 提供学习资源

在协作学习中,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情节等方面的特性, 设计适当的“情境”, 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实践,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开展网上协作学习的基础, 多元化的网络资源为人与人的协作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但网上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但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 导致了各种资源的零乱和重复建设, 使学习者无从选择。为此, 教师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并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源和搜索方法, 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提高学习效率。

2.3.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鼓励学生积极协作

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 各学习小组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自己的活动, 进行小组分工、收集或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及时地收集和整理工作档案等。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向他们介绍一些与任务完成相关的资料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建议, 或者提供一个完成任务的基本框架,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协作, 让每个学生随时向小组成员传递自己获得的资料信息、任务进展情况等, 并主动了解其他成员的有关情况, 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小组所共享, 并适时地组织小组交流讨论。

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的新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要引导各小组的工作, 适时的组织各小组进行形成性评价, 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 协调小组间和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以促进协作学习的开展。在这期间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小组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的评价, 以促进更好的解决问题为宗旨。

2.4 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师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解决小组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这种概括不是简单地提供标准答案, 而应着重于理清混淆之处, 并使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得到提高与升华。教师的评价要具有开放性与多目标性, 既要评价学习成果, 又要评价学习过程。协作学习的重点不在“知识”掌握的多少, 是能力和态度等认知策略的学习。

这些认知策略都是多维度的, 因此, 对协作学习的总结性评价宜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如可以从角色扮演、协作能力、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组织与呈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方案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3 结语

在这个全新的网络时代,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在小组成员之间产生多重多向的互动,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协作精神、人际关系、认知技能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非常重要。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协作学习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从而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 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协作学习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培养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互助意识, 提高学习效率。就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式从其内涵、特点、及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协作学习,实施步骤

参考文献

[1]赵建华, 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 2000 (10) .

[2]谢舒潇, 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8) .

[3]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网络环境下的弹性学习 篇7

一、对提出问题的视野和确切性方面的思考

培养学习者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探究性教学与学”的目标之一,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也是“探究学习”基本过程的要素。由于不同的学习者会受到已有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对学习资源涉猎程度的影响,提出问题所涉及的领域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由于对学习资源的驾驭能力和对已有知识重构能力的差异,提出问题的确切程度也各不相同。这些会成为其他学习者的宝贵资源,能使不同的学习者相互获益,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但是同样不能忽视因提出问题的确切性所引起的学习效率问题。

尽管“探究性学习”主张给学习者提供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和提供更加自主的学习环境,但是,使每一个学习者的知识有效的拓展、能力快速的提升,是每种教学模式所共同追求的绩效目标之一。如何提高学习者提出问题的确切性,从而使每位学习者能力真正地快速提升,提高“教――学”的绩效问题,是网络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与学” 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这就要求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与学中,必须重视教师有策略的指导,另外,国外开展的“主题设计”、国内开展的“专题学习网站”等教学实践,是解决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与学”的有效途径。它将开阔视野和限定探究空间、提高确切性有机结合起来,是学习者获取问题、获得学习资源指导的良好环境。

二、对网络资源结构的思考

Internet上浩瀚的资源,为学习搜集探究问题的证据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资源搜集空间,从海量的学习资源中搜集所关注问题证据的探究过程中,受Internet资源管理和检索工具逻辑关系影响,学习者搜集资源的过程就是一个逻辑训练的过程,这是其他任何资源环境所不能提供的功能。学习者在对所搜集证据的归纳和总结时,所搜集到的证据和相关问题的解释也会对学习者形成自己的解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间接地提高学习者解释的科学性和陈述解释的准确性。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探究者从无序的证据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证据,从而建立逻辑推理的证据链的过程,就是探究者组织能力养成的过程,由于网络资源的相关链接总是带有这种逻辑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资源环境对学习者的自己组织能力的提高造成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对于“探究性教与学”来说,网络化资源环境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证据来源途径。

三、对协作和交互手段的思考

不管是在完全开放的Internet环境下,还是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或者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丰富的交互工具是其必备的技术构成,形成了学习者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的场所,为学习者学会分析某一主题的深入知识,为学习者的知识转换和迁移提供了必需的机会,也促进了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学习者之间分享、交流、争论和相互评价的机会。

四、对提高学习效率的思考

哪种网络教学环境下“探究性教与学”的效度更高呢?对于网络环境下探究过程而言,涉及到两方面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因素:一是学习者因素,二是探究空间和资源量的因素。

不同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不同、诸方面能力储备不同,决定着对信息收集及处理信息能力等信息素养方面层次差异问题。《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详细规定了从幼儿园至高中的不同年龄阶段要求学生达到的不同层次的探究水平。由此而论,按不同学习者的认识层次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的“探究性教与学”的网络环境(类似于Web Quest),以限定研究空间和资源量,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比将所有的学习者置于完全开放的、浩如烟海的Internet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更高的效率。

五、对教学时间和阅读水平的思考

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说,类似于Web Quest的“探究性教与学”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为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就要查找一些好的网站。同时,它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为学生要理解所看到的东西。他们要学会如何学习,学习协作,处理不是很明确的信息。学生第一次尝试使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时,要学习使用一些新的工具,不少教师发现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但是一旦完成了“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你的绝大部分工作就完成了。你不再为每天的课程计划或零星的讨论发愁。教师不再是新信息的主要来源。不少教师反映他们更喜欢这种角色,而不是“舞台中心的圣贤”。

上一篇:粮食直补自查报告下一篇: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