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情信息调度农业农村经济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農情信息调度系统是覆盖“部—省—市—县”4级的农情网络化报送、自动化处理系统,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情信息调度系统主要在农业政策落实、工作进展、生产动态和发展态势等方面起到收集处理、信息传递、分析预测功能,为农业制定政策、领导决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情信息调度农业农村经济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情信息调度农业农村经济论文 篇1:

多措并举 做好农情信息建设工作

四平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情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定运行和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农情信息工作一直是政府与农业生产部门科学决策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依据。

1.增强对农情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农情信息涉及农业生产方方面面,关系到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业未来发展,必须加以重视;农情信息包括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农用物资储备、春耕播种进度、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落实情况与田间管理,监测农作物的长势和灾害的发生与发展、评估灾情损失和预测农作物产量等,能动态反映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展、变化、趋势,是政府进行决策和指导全市农业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四平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生产地位举足轻重,农业发展对农情信息工作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农情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全市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2.创新农情信息工作手段

农情信息范围广、内容多、变化快、统计数字复杂,时效性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肯定会影响工作效率,降低质量。从现行的农情信息工作来看,全市农情信息工作发展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完善的农情信息工作制度,农情信息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现象。因此,研究制定完善的农情信息工作制度,在信息“准确性、时效性、合法性、有用性”方面创新农情信息工作手段,推进并实现农情信息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已势在必行,并以此来更好地保障农情信息工作系统的灵活运行,推进全市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3.加强农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与新型软件的研发,农情信息工作借助专门的计算机农情信息软件处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情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但从目前四平市的农情信息工作来看,并没有真正地建立起上下通用的农情信息处理系统,虽然各县(市)向市、各乡(镇)向县(市)报送农情信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传输,但由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又缺乏专业的农情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支撑,致使多数农情信息仍然依靠传真、电话、邮件等信息传输方式实现,给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推动农情工作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农情信息的重要作用,需要加大对农情信息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包括办公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配置,促进全市平衡发展,形成上下一致的农情信息处理系统;要加强农情信息网站的组织建设。四平市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农业生产者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连接,必须要有快捷准确的农情信息服务系统予以支持,这就需要加强农情信息网站的组织建设。一方面通过在网站上开辟专栏,增设服务项目,扩大农情信息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广开农情信息来源渠道,及时分析、整理、发布和更新农情信息,实现全市农情信息的网络化服务,更好地指导全市农业生产工作。

4.建立农情信息工作专业队伍

农情信息工作队伍建设直接决定农情信息工作质量。目前,由于全市各个农业部门人员配置条件限制,缺少专门的农情信息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地方都是一个人身兼多份工作,虽然努力工作,但受工作条件制约,有时很难保障农情信息的及时调度和上报,影响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因此,在加强农情信息队伍建设方面,笔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合理配备专职的农情信息工作人员,全面保障农情信息工作;二是对农情信息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组织培训,对农情信息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进行讲解,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确保农情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

作者:滕显龙

农情信息调度农业农村经济论文 篇2:

南充市农情信息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  要:農情信息调度系统是覆盖“部—省—市—县”4级的农情网络化报送、自动化处理系统,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情信息调度系统主要在农业政策落实、工作进展、生产动态和发展态势等方面起到收集处理、信息传递、分析预测功能,为农业制定政策、领导决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该文分析了南充市农情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农情信息系统、建立信息采集网点、协调信息共享端口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情;信息体系;现状;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全面向农业领域渗透并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1-3]。农情工作是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三农”观察的重要渠道,是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抗灾救灾的重要方式[4]。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步入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农情信息主要是指农业资源、环境与主要作物的生长过程、状况、以及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市场行情等的信息。农情信息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对上准确反映各地政策落实、工作进展、生产动态、形势预测等重要行情、民情和灾情,对下提供政策、生产、市场、品种、技术、经验等信息服务[5]。农情信息具有时效性、地域性、连续性、可共享性等特点,是农业决策、指挥、管理、生产经营及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科学依据[6-9]。黄志刚等报道了凉山州农情信息调度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10],谢长营等报道了洛阳市农情信息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11],李家恩报道了重庆市綦江区农情信息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12]等。但是,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投入政策、农情信息体系队伍、设施设备、农民种植习惯等方面均与南充有较大差距。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地处盆周山区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幅员面积1.25km2,耕地面积53.5万hm2,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典型的丘区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发展条件和基础相对较好,生物资源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享“果城”美名和“绸都”盛誉,盛产粮油、果蔬、蚕桑等作物和生猪、牛羊、家禽、家兔等畜禽。此外,南充位于成、渝、西(安)三角经济区要冲,地处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被列为四川省首批现代物流示范市,交通条件便利,农产品可直接报关封签、出口。多年来,南充市农情工作围绕农情、灾情、政情、民情、墒情“五情”,构建高效传递渠道,强化信息服务,为指导农业生产、推动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起到重要参考指导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中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高农情信息收集传递的时效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笔者就南充市农情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建设现状

1.1 信息队伍基本健全 南充市农情信息工作完成市、县两级机构设置,配备了农情工作人员,加强了软硬件设备配置,基本达到信息队伍建设要求。据统计,全市共设置市、县两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1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405个,与四川省农业信息中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配备专职农情工作人员8个,常设兼职农情工作人员6个,办公电脑10台,打(复)印机10台,照相机5台,全面实现了农情信息化和网络化。同时,与南充市电视台建立了密切合作,对有关农业重大项目实施和监督、农业生产抗灾、减灾、救灾、农业科技服务、脱贫攻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招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进行了及时跟踪报道。

1.2 调度力度逐步加强 建立了多渠道工作联系机制,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农作物生产动态、重大灾情等领域,做到常规调度与临时调度相结合,建立起主要作物、重点区域和农业灾情等动态信息调度体系。2018年完成农情信息351条,其中生产信息占73%、灾害信息占27%,并有效监测了以粮油为主的农业生产动态。

1.3 报送质量逐步提高 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农情报送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情信息报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实际工作中,各地农情信息工作机构通过完善常规信息及时报送、灾害信息周期报送、应急信息立即报送制度,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常规调度和应急调度任务,加强对农情信息和数据严格把关,确保数据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完整。

2 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源头建设不充分 信息源头建设关系农业信息准确和充分获取,是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运用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南充市农业信息获取源头单一,仅建立农业部门内部信息采集机制,农资价格、市场行情、结构调整、灾害情况等信息均未建立有效信息源,不少信息准确性难以保障。

2.2 信息服务对象不全面 现有农情信息体系主要是向上服务,没有形成上下信息反馈和信息横向交流,调度的信息基本属于任务性信息、常态化信息,难以用于农业决策和工作部署,对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指导作用不强。

2.3 信息采集手段不配套 农业信息采集仍然沿用传统“一台电脑一个人”的办法,少数地方还以电话催报信息为主,全市未配置基于定位、环境信息、作物长势、图像信息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未在基层建立可靠的现代化信息采集网点,农业信息收集处理的技术手段十分落后。

2.4 信息内容不适应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当前以粮油为主的农情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各地行政决策需求,特别是更为紧缺、更为重要的市场信息、需求信息、发展趋势数据未在调度系统充分体现,对于新形势下指导生产布局、促进市场开拓、增加农业收入方面的作用发挥较差。

2.5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农业信息涉及范围广泛,往往由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归口管理,信息鸿沟现象较为明显,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共享机制,如气象信息、灾害信息、市场价格信息、病虫监控信息都未建立接入端口,实现共享利用。部分体系建设存在交叉重复,信息数据不统一,数据“打架”现象时有发生。

3 对策建議

3.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农情信息工作是基础性农业工作,是上下联系、左右沟通、及时反映各项工作的重要途径。市、县、乡党政和农业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强化支撑,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配置和更新设施设备,开展农情工作人员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制度,抓好农情队伍建设,为做好农情信息工作奠定基础。

3.2 完善农情信息系统 着力构建“信息精准、上下反馈、覆盖全面、定向公布”的农情信息系统。在新形势下,更加注重特色产业、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基地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上报,以便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基层干群和新型经营主体进行结构调整、生产布局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3.3 建立信息采集网点 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收集处理技术,基于手机应用、定位系统、监测系统为主的新型需求,研发和推广一批多功能、低成本、易使用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设备。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在主要批发市场、重要生产基地等地开展新型信息采集设备应用网点,促进农业信息精准化、高效化。

3.4 协调信息共享端口 梳理各部门、各单位涉农信息系统,列支农情信息需求信息,加强对口衔接,协调开放共享端口和相应数据库,确保农情信息准确收集和分析。发挥各领域技术专家作用,建立跨部门、跨单位农业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农业信息科学分析、综合处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致华.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服务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59-60,69.

[2]马秀敏.健全农情信息网络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J].农业经济,2008(5):82.

[3]付永华.基于移动终端的农情信息采集系统分析与设计[J].创新科技,2014(16):46-47.

[4]姜太军,曾梦龙.新常态下农情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6(2):59-61.

[5]陈友权.农情信息工作知识讲座[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47-151.

[6]曹卫彬,杨邦杰,裴志远,等.我国农情信息需求调查与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47-151.

[7]李惠贤.广西农情信息采集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0,25(2):81-83.

[8]张会波.农情信息网络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方案[J].现代农业科技,2015(3):58-59.

[9]郭芸,王安宁.对农情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334,336.

[10]黄志刚,余世学.凉山州农情信息调度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6(7):38-39.

[11]谢长营,张海涛.洛阳市农情信息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河南农业,2014(3上):56.

[12]李家恩.重庆市綦江区农情信息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304-305.

(责编:徐世红)作者简介:殷荣(1984—),女,四川南充人,农艺师,从事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2019-04-22

作者:殷荣

农情信息调度农业农村经济论文 篇3:

强力推进“三区一建” 特色农业发展

四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四平农业虽在三产中占较大比重,却没能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四平市作为农业大市,有雄厚的基础资源,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领下,正在摒弃原有的陈腐观念,立足优势,把农业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联系起来,摆脱了单一发展农业的模式,走现代化发展、特色发展、多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四平市农业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形势喜人。今年四平市共落实粮食高产示范区60个,比去年增加20个,增长50%,超出年初计划数量10个。其中,在公主岭市组织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整县(市)推进试点工作,落实20个粮食高产示范片;在梨树县梨树镇、双辽市东明镇和伊通满族自治县马鞍镇组织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整乡推进试点工作,每个乡(镇)落实3个粮食高产示范片,计9个。另外,各地紧密围绕“一核三带”节点乡镇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活动,示范区数量达到31个。目前看,全市的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活动进展顺利,生产形势比较乐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高。尽管今年国家和省里的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任务指标没有下发,但各地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通过采取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召开会议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成立领导小组等有效措施,将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春耕前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投入标准高。为确保示范区建设能够真正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的作用,各地在示范区地块的投入水平明显加大。

据统计,各县(市)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490万元。公主岭市作为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县,仅国家投入就达到400万元。三是技术到田率高。各地通过媒体宣传、技术包保、发放技术资料、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为示范区农户提供全面服务,并将测土配方施肥、农区统一灭鼠、增施有机肥、机械深松深翻、种子等离子处理、玉米地膜覆盖等重大粮食增产保产技术进行了集成配套,高产创建示范区综合技术集成配套应用率比一般田高10个百分点。四是作物长势良好。近期的農情信息显示,示范区内的玉米作物已经出齐苗,且苗齐、苗匀,生长健壮,大的苗龄已达到“五叶一芯”。

棚室蔬菜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今年计划新建扩建棚膜园区20个,面积1万亩。一是总量实现突破。全市新建扩建棚膜园区36个,超年初计划建设园区总数的80%。其中,新建棚膜园区29个,扩建7个,总建设面积8274亩。目前,扩建园区行动较快,新建设园区陆续开工。二是发展区域集中。“一核三带”沿线新建棚膜园区26个,占计划新建总数的72%。三是发展前景看好。全年棚室蔬菜面积有望突破1万亩。

牧业小区建设如火如荼进行。全市计划新建牧业小区300个,截止目前,全市已有324个牧业小区开工建设,完成畜禽舍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占计划任务的8%。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各县(市)区相继出台奖励政策。公主岭市政府对新建牧业小区畜舍达到1500平方米、3000平方米、6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的,分别奖励5000元、1万元、2万元和5万元;双辽市政府和伊通满族自治县政府各拿出100万元对新建扩建达标的牧业小区进行奖励。各县市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标准牧业小区数量多。新建的牧业小区占地3万平方米以上的达到39个,畜禽舍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达到164个。双辽市宝来牧业有限公司万头“和牛”养殖园区,规划占地30万平方米,牛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附属设施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成后年可出栏高档肉牛1万头,将成为我省最大的肉牛养殖园区。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得到改善。按照年初市委部署,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在“一核三带”节点镇及沿线村展开,计划28个节点镇157个沿线村种地前完成清路障、清柴草垛、清粪便、清路边沟、清庭院“五清”任务。“五一”后到“十一”前完成建硬面化道路、建围墙或栅栏、建排水沟、建垃圾堆放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建牧业小区、建农民文化活动场所、建标准化适用性粮食仓储、建沼气池、建农民居住新区“十建”和绿化、美化、亮化“三化”任务。从调度检查情况看,各县(市)区工作已全部启动,初步取得一些成效。各县(市)区对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门会议做出部署,制定落实岗位责任制,开展督促检查,积极推动工作落实。

目前“一核三带”节点镇、村共投资2860万元。其中,争取省级资金145万元,地方各级财政投入670万元,农民自筹1890万元。截止目前,各级帮扶部门投入折合人民币148万元。出动大型机械(车辆)33516台次,清理路障20.7万米,清理柴草垛1.4万个,清理粪堆1.8万个,清理路边沟50万延长米,清理庭院3.6万户,修建道路25.8公里,修建围墙或栅栏4075延长米,修建排水沟1.66万延长米,修建垃圾点702个,建设牧业小区11个,修建农民文化活动场所9180平方米,建沼气池55个,植树118.8万棵,安装路灯128盏。

在三区一建强力推进下,四平市农业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艾春义 王春霖

上一篇:200年高考改革方案下一篇: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