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育及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满足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以川南学校为例发现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建议,最终起到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需求问题的目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初中教育及班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初中教育及班级管理论文 篇1:

浅议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策略

摘 要:当前时期,部分家长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或者是因为没有时间监管学生,将学生送到了寄宿制学校以寄宿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在此情况下,寄宿制初中学校的班级管理活动则显得尤为关键。因此,针对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策略展开分析,试析几点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便进一步落实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活动是初中教育事业中的重点内容,而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则更为关键,现阶段的教育事业也对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此,初中班主任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构建,以便进一步增强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管理质量。

一、提升对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寄宿制初中班级的管理效果,班主任首先要提升对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正确认识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有效影响来展开实际的管理工作。在展开初中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当中,班主任要秉承五个确立和五个坚持。

其一,寄宿制的初中管理工作不能仅从管理学生的意义出发,还要保证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制度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因此,班主任要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建立系统化的管理观念,并且坚持从校长、政教处到学生干部、学生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综合性的班级管理效果。其二,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要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坚持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来开展管理活动,并且保证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其三,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展开管理活动,确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工作原则,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养。其四,在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中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原则,坚持依法、从严地展开班级管理活动。其五,确立长期建设管理工作的理念,在班级管理的时间上下工夫,从而进一步为实现有效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质量带来更多实际性的帮助。

二、强化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和谐氛围

为了进一步保证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对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氛围也要进行合理的营造,并且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逐步强化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和谐氛围。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强化班级集体观念意识。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以集体为中心的意识,并且通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团队精神进行有效的引导来进一步增强班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良好的集体观念。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个人能受到有效引导,寄宿制初中班级学生的凝聚力也能随之得到提升。其次,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立一个合理的班级奋斗目标,并且有效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朝一个方向努力。在寄宿制的初中班级管理当中,目标是班级的航标,只有确立起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以此为动力,帮助全班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从而使其变成班级学生的努力方向,使学生在班级管理当中逐渐将其变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最后,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当中要执行“三化和三型”,“三化”是保证班级管理活动的常态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而“三型”则要以育人型、学习型以及自觉型展开班级管理活动。在“三化”当中,制度化执行约束功能,常态化是班级管理活动必须要有的,而科学化则是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关键。在“三型”当中,育人型是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主要体现的一个管理亮点,是落实班级管理活动的具体体现,学习型是寄宿制班级学生掌握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而自觉型则是推动班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关键手段。“三化和三型”对于构建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氛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班主任需要对此引起相应的重视。

三、巧妙构建民主化的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模式

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体系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对于寄宿制教育体系中进行学习的初中生来说,班主任所展开的班级管理工作则更为关键。因此,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的模式便要以民主化的方式进行构建,以便于进一步落实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设计“见贤思齐”的格言板块,由班级学生干部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经典的名言警句,也可以自行创作出一些感悟生活和人生的句子,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以便在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展开思考,并且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凸显民主性和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在班级管理当中,实践活动是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便可以在寄宿制的初中班级管理中展开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组建“关爱与友情”的班会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班集体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做好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最后,将课间休息的“疯狂”十分钟变成“素质”十分钟。在寄宿制初中班级中,学生总是在课间的十分钟追逐打闹、高声争吵,因此,班主任應该引导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建立素质课间休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寄宿生的行为素养。

综上所述,寄宿制初中班级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的寄宿制初中当中,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班主任方面都要加强对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方案的合理构建,通过打造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进一步为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更多有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馥,宋亚楠.初中班主任做好寄宿制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科技风,2016.

[2]邹永超.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班主任需念好“三精”[J].科学咨询,2014.

编辑 冯志强

作者:翟顺林

农村初中教育及班级管理论文 篇2:

四川省南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调查研究①

[摘 要]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满足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以川南学校为例发现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建议,最终起到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需求问题的目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关 键 词]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

我国2016年“十三五”规划中提出:2016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国应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满足是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满足农村地区师资需求对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重大意义。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川南某市3县8所农村小学进行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5份,回收率为93.47%,有效问卷207份,有效率为96.27%;校领导问卷60份,回收问卷56份,回收率为93.33%,有效問卷56份,有效率100%。以此数据了解师资需求的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师资需求的内涵

师资一词出自《老子》:“善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今指能当教师的人才,需求是指有需要而产生的要求。依据上述关于师资和需求的概念,可以将师资需求内涵界定为社会基于一定的环境,对可担任教师的人才提出关于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二、师资需求的特征

(一)多面性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每位教师作为独立个体,又存在多种需求,大致分为时间需求和空间需求。在时间上,教师从入职初到成为资深教师时间很长,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在空间上,不同的学校和不同年级,教师都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例如,对教学质量水平需求、教学内容需求及方式需求。

(二)多层次性

从地区看,多层次可分为整个地区对师资的需求和一个学校对师资的需求;地区师资需求是地区为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培养优于其他区域的先进教师人才目标而产生;学校师资需求通常因校而异,有数量不饱和,质量不达标,教师流动大。从教育等级出发,有幼教师资需求、小学师资需求、初中师资需求、高中师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师资需求。每层需求内容不同,如小学需要全科教师,而中学、高中需要专科优秀教师,大学偏重科研学术型教师。从教师等级出发又有二级教师职称需求、一级教师职称需求和高级教师职称需求。

(三)多结构性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学校师范类院校蓬勃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已出现多结构性。从性别结构可分为对男教师的需求和对女教师的需求;从专业素质结构来看,有业务方面需求、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需求、科学文化素质需求、身体素质需求以及教育理论素质需求五个方面;从教师来源结构出发,有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需求、专科生需求、本科生需求、硕士和博士需求。

三、师资需求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

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农村专任教师总人数为182.93万人;农村小学在校生人数为2891.73万人,农村师生比为1:15.8。依据2014年制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农村小学师生比应为1:19。从数据来看,全国农村教师总人数充足,但从现实情况出发,农村教师人数依旧不饱和。仅此次调查的学校中就有71.43%的校领导认为英语教师最紧缺,64.29%的人认为音乐教师紧缺;美术、科学需求同为57.14%。

从教育发展规律来看,当教师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质量问题必然出现。一方面,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例如,有82.14%的校领导认为本校教师理论学习欠缺,62.5%的人认为现有教师科学文化水平急需提高,此外还出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严重不足,教育科研水平不够的现状。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够,问卷中有42.86%和80.36%的校领导认为本校教师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一般,抗压能力差。

(二)农村师资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农村师资结构不合理主要有年龄结构不合理、性别结构不合理和学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年轻教师人数少,现任教师“老龄化”。从调查问卷来看,50岁以上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26.57%,20岁至30岁教师占33.33%;教师年龄段两极分化明显,50岁以上教师面临退休,教师岗位将出现巨大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女教师比重高,男教师人数少。据问卷显示,女教师占比72.95%,远大于男教师。从学历结构出发,调查学校中,高中、大专学历有103人,占比近半,教师低学历比重偏大,学历结构不合理。

(四)农村教师流失情况严重

1999年国务院提出“鼓励城市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任教”。但近20年来,现状与国家倡议背道而驰,全国师资呈西部内陆向东部沿海流动,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的趋势。

在实际访谈中,年轻教师认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校领导也表明,村镇小学大部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在本校任职两三年后就会往城市小学转调。原本教师数量欠缺,教师结构不合理,加之优秀教师流失,学校教学水平雪上加霜。

四、师资需求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课程改革和政府部门工作滞后影响师资需求数量

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改变,学校和受教育者并不满足传统课程带来的知识内容,转而向全面发展,兴趣发展方向看齐。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小学科学课程开设年级从三年级提前到一年级,并在具体实施方案上要求中高年级保持不变。农村地区原有教师不够和新课程的提前都使教师数量需求突增。在走访的学校中,缺少专业教师成为主要问题。县内学校教师数量不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根据国家规定确定每年招考教师人数,然后组织招考为各学校补充老师。但当前,学校上报人数后政府部门并不能及时组织招考,导致学校招不到教师,加之原有师资数量不足,产生师资需求。

(二)高校培养脱节影响师资需求质量

近年来,我国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数量少、工作量大,学生结构复杂等问题,导致全科教师需求应运而生。在2014年出台的教师培养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培养可以承担多种学科的优秀小学老师。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少,比重也仍在语文、数学,音、体、美、科学流于形式。在此之外的师范教育更是依旧以分科专项培养为主导,没有综合培养。高校教育成果与基础教育师资需求不匹配,产生了例如体育老师主修篮球而不会教乒乓球的窘境。在农村教师队伍人数不足,教师队伍内部互相补充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培养出的专科教师不具备教授其他课程的能力,师资质量差,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低。高校师范生心理素质培养不足,教师抗压能力弱,身体素质差,也是导致师资质量低的重要原因。

(三)外部社会大环境影响师资需求结构

外部社会环境可大致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三类。从经济环境影响出发,农村教师工资低成为主要原因。教师收入低既影响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男教师的意愿,导致性别结构不合理,也影响农村教师公招人数,加剧农村教师老龄化,还会影响高学历人才的选择,引发学历结构失衡,教学质量低。从政治环境出发,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福利优先为城市人群服务,农村地区虽有改善,但依旧存在巨大差异。农村生活环境差,农村小学吸引力不够,教师需求不能满足,导致学历结构失衡。从文化环境思考,一方面,父辈传统观念的移植,影响孩子大学专业的选择和就业方向的选择,导致师资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不需要高学历”“高学历教农村屈才”等观念也普遍存在,致使农村小学招不到男教师和高学历应届毕业生。

(四)教师自我发展和学校培训的缺失导致教师流失

师资需求不能被满足是教师本身的选择问题,是基于对前途的期望、实际工资、家庭情况、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等多方面考虑。在川南农村几所小学的调查中显示,66.67%的农村小学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到10个小时(见表1),在实际交谈中得知,已超出的时间还未包括班级管理和班级档案制作,也有教师直言,在学校外对班级同学的工作时间还未算在内。

工作时间的超长负荷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重大,使教师压力与日俱增;在统计中,共有80.01%的教师感到压力巨大(见表2)。对于压力的来源,学生教育问题依旧最为超前(87.92%);并与学生教育相关的选项(工作负担过重和教师责任期望过高)選择比重也偏高,分别为63.86%和61.45%(见表3)。

当压力与期望收益不成正比关系,教师会从农村学校流向城市学校,从差学校流动到好学校。而学校后期的培训缺失,是现有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有60.39%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对教育发展重要,并有自己明确需要的培训内容。但在现实中,学校后期培训组织次数不够,培训内容老旧,培训形式单一。教师继续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学历低的老教师没有机会接收新理念,年轻教师没有新发展;农村教师培训教育的失衡,最终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流动性大。

五、改善师资需求状况的建议

(一)政府应改变教育资源倾斜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2016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9557.89元,比上年增长8.14%。其中,农村为9246.00元,比上年增长7.80%;但较普通小学教育经费总体占比来看,比重依旧偏低,在四川省南部地区以宜宾市为例来看,2016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本年比上年增长为-2.91%,但财政经常性收入本年比上年增长5.27%,宜宾市教育经费支出在2016年更比上一年增长 -5.51%。

在调查中,教师认为政府当前最迫切工作是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改变教育资源倾斜的观念,继续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会更有利于吸引优秀教师进入农村稳定任职。例如,在校教学时间越长,工资补贴越高,在评职称和评先进时给农村地区固定名额,并适当增加,以此满足老师基础物质需要,安心授课。与此同时,国家应大力有效的推进工作,严格监控工作成效,保证师资配置有效率、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

(二)基础教育学校应重视教师需求,增设激励制度

在学校内,学校应该对优秀教师进行合理奖励,并进行名师培养,这有利于实现教师满足自身价值,减少优秀教师的流失。同时应鼓励学历未达标的教师以多种形式进修,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既要激发新教师上好课的自觉性,也要提高老教师的主动性,给新教师分享教育经验和教学技巧,同时也可设置以老带新的激励制度,例如,依据老教师带出新优秀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按比例进行奖励,最终完成新老过渡。减少老教师退休引起的教育断层,也更有利于缓解新教师进入新环境的不适应,形成关心融洽的氛围,稳定教师团队。

(三)基础教育学校应加大后期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养

当前大环境下,教师交流培训已经成为趋势,要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应继续加大培训交流,并重视外出人员的公平,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提升自我,满足自身发展。应在县、乡镇和村中整合教育资源,以县为媒介,牵合辐射四周村,成立教师集中培训发展平台,将县与城市教育资源相联系,通过专家教师下县城或网络直播培训等方法,实现一级城市到三级农村跨层级的教育培训、解答和建议。

(四)农村教师应注重自我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一方面应大力推进城区优秀教师将教学经验、讲课视频通过网络平台或光盘分享给师资需求不够或师资质量不高的地区学校,让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农村教师更应该主动提高网络课资源查找和下载的能力,利用网上的优秀名师视频和在职老师的分析解答,提高教学水平,弥补教学能力不足。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在教育教学中不应过分关注金钱,安心教学。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满足是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助推力。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又是实现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改善教师资源配置不是单方面可以促成的,而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不为其而尽心,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需求矛盾才会逐年快速缓解乃至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弘.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变化与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伍复康.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结构变化特征与启示[J].科教文汇旬刊,2006(8):3-5.

[3]邬志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N].中国教师报,2017-12-27.

作者:魏煜铱 刘伟

农村初中教育及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现代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有效转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同时也提高了现代教育工作的水平与质量。而作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对学生日常学习的水平与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遵循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加强自身思想观念与方式的转变,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与方式,优化创新现代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方式,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进而促进初中教育整体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现代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艺术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

1.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通常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主要以“叫家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威慑,促使学生更加稳定自主地参与到日常学习过程中。但由于该方式存在较大的缺陷与不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叫家长”管理方式对学生所产生的威慑力度不断降低,导致实际管理工作水平受到影响,由此而影响着初中主任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并在另一方面对现代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与发展造成影响。

2.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中,为了保证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相关教师还需要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并根据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加强管理方式的优化创新。但是,在部分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其自身思想观念与方式较为传统,依旧采用体罚方式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但由于该方式所取得的效果较小,同时还会激发出初中学生对班主任的抵触与妨碍心理,从而影响后期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运转与发展。

3.对部分学生放弃管理

在现代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自身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且学习过程缺乏足够的热情与积极性,由此而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部分初中学校中,由于部分班主任自身工作责任意识存在不足,认为对该类学生进行管理过于麻烦与不必要,从而放弃了对其的管理工作,由此而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并对其自身的成长发展造成影响。

二、加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的应用策略

1.加强班主任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当前,为了加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的应用,相关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加强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班主任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教师需要对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行严格监管与规范,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引导,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加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并与学生共同参与,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后期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民主管理方式的应用

在部分初中学校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班主任大多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对班级进行刚性管理,促使学生严格遵守班规班纪,并根据自身的标准、喜好等方面选择班级委员及班干部。但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逆反期与叛逆期,该类方式极易对学生的心理与情绪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班级管理的水平与质量进一步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班主任可以加强民主管理方式的应用,实现“刚柔并济”对班级进行管理,并由学生民主投票选举班级委员及班干部,在日常学生生活过程中由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则在一旁进行引导辅助。这样,在优化师生关系的同时,保障了班级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3.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众所周知,师生间交流沟通的水平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初中班主任为了加强班级管理艺术的应用,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状态及需求等方面进行充分了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日常学习生活,营造更加优质的班级学习氛围,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4.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其他时间大多处于家庭生活中。因此,家长的行为对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有极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还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家校联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活动。当考核测验之后,班主任也需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联系与沟通,促使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了解,以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教育管理,进而促进班级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高。

5.加强换位思考方式的应用

在现代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加强管理艺术的应用,相关班主任还可以加强换位思考方式的应用,由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班级管理方式与制度进行思考,避免由于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受到影响,从而优化师生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与班主任或者其他科任教师进行交流,表达自身想法与需求,确保在最大限度上提高现代初中班级管理的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提高。而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加强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日常学习与班级管理过程中,为班级管理的水平与质量进行保障,促进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现代教育行业整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阳.感悟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J].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2):213.

[2]徐雁波.農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家校沟通艺术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6):192.

[3]张宝君.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33):1-2.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义英初级中学515144)

作者:郑超英

上一篇:乡人民政府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医疗保险系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