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及合同管理办法(共6篇)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中山市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集体资产资源合同管理范围主要包括物业租赁、市场经营权承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非农用地出租,以及林木,山岭,园地,荒地,滩涂,水面发包等集体资产资源。
第三条 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实行公开协商或招标投标制度。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金由双方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
招标前应当先确定方案,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明确项目的名称、数量、用途、期限、标底等内容。招标方案必须履行民主监督议事制度。在招标中,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
第四条 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前,村“两委”会和董事会应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根据标的整体环境、配套、新旧程度、类型等情况制订详细方案及合同文本草案。方案须明确资产的名称、位置、数量、用途,承包(租赁)的租金计算方法、期限及条件,— 1 — 是否公开招标投标等事项。特别是非农用地合同到期后,地面附着物的处理方法、清理时限需做出明确约定。
第五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非农业用地出租的经营方案,可由镇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进行事前审核。镇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审查该用地是否符合镇总体规划要求,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负责审查其用途是否符合农业生产布局及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等政策法规。
农用地、山林地等资源性资产的经营和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不得随意砍伐林木、采掘黄泥(含白善泥)、河沙,不得随意搭建建(构)筑物、破坏山体。严禁借“发展集体经济”的名义将农用地或山林地出租予私人兴建简易厂房、仓库或废品收购站。确需搭建临时性工棚、简易房屋等建(构)筑物,必须经镇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办理报建手续。
第六条 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方案,必须坚持履行民主监督议事制度。对群众较为关注或总标的金额超规定限额的经营项目,方案必须提交本村(组)党员和村民(股东)代表联席会议或村民(股东)大会决策。民主决策程序按《沙溪镇村级民主决策制度》相关规定执行,具体决策形式和权限如下: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非农业用土地出租的决策形式和权限:
1、单一合同总标的金额在20万元以下的,经营方案提交村“两委”会(董事会)联席会议决策。
2、单一合同总标的金额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100万元 — 2 — 以下的,经营方案须提交党员和村民(股东)代表联席会议决策。
3、单一合同总标的金额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经营方案须提交村民(股东)大会或村民(股东)户代表会议决策。
(二)非新建物业租赁的决策形式和权限:
1、单一合同总标的金额在20万元以下的,经营方案提交村“两委”会(董事会)联席会议决策。
2、单一合同总标的金额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经营方案须提交党员和村民(股东)代表联席会议决策。
3、单一合同总标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经营方案须提交村民(股东)大会或村民(股东)户代表会议决策。
(三)市场经营权承包及新建物业租赁,其经营方案须提交本村组党员和村民(股东)代表联席会议或村民(股东)大会进行决策。市场经营权承包须采取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承包商。
(四)物业租赁期限超过8年、土地承包(租赁)超过10年或属村组集体重大经济项目的,除须通过村“两委”董事会联席会议、村(组)党员和村民(股东)代表联席会议讨论外、还须经村民(股东)大会或村民(股东)户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并推荐在中山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管理平台进行交易。因期满续签而须进行村民(股东)户代表会议表决,在租金提升、期限不超过前一期合同年限的前提下,或物业升级改造投入较大及租金水升幅较大等,综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民主决策形式和权限。
(五)发生合同重要条款变更的,包括合同提前续租、合同租金减免等,村集体须按原决策程序重新决策和公示,并依法办理合— 3 — 同变更手续或重新签订合同。
第七条
农用地承包的合同,如耕地、鱼塘、花地等的承包,应根据生产用途不同以及可预见的发展规划确定承包期限。物业、市场及非农用地合同,应根据租赁用途、生产经营项目及建设投资的发展需要确定期限,具体规定如下:
1、农业土地承包流转期限一般为3年至5年;对从事花卉苗木商品种植、优质水果种植、水产养殖等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耕家、专业户,承包年限适当放宽;其他种养类型,承包年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合同到期后,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决定是否续约。
2、非农用地租赁应根据生产经营项目的发展需要和有利于维护农村集体的利益考虑,平等协商确定合同,原则上不超过15年。
3、物业租赁期限一般为3年至5年;对于投资较大、预订性的特殊厂房、租赁面积较大的客户可适当延长租期;污染严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议不续签或缩短租期。
第八条 经民主监督议事程序决议通过的资产经营方案必须要向全体村民(股东)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期间,如十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股东)提出异议的,须提交村民(股东)大会或村民(股东)户代表会议表决。
第九条 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实行审批备案制度。村“两委”会须提交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备案登记审批表,以及相关会议决策记录、决议公示、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公告等材料,报镇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审批备案。承包(租赁)合同期限一般不得超过5年。如超过5年的,应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说明材料,经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 — 4 — 公室审定后,报镇政府审批。
第十条 集体资产资源实行承包(租赁)经营,不论金额大小都必须签订书面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承包(租赁)金应采取收上期租的方式收取;承包(租赁)保证金不得少于合同年租金的25%;合同期限超过3年以上的,承包(租赁)金每3年应有适当递增,递增率不能低于6%,其中农业用地不低于10%。
第十一条
从事农业种养行为准入要求按如下规定执行:
1、从事农业种植。严格遵守农业部公布的全面禁止使用农药种类和限制使用农药种类的范围规定。各种农作物使用农药必须符合安全间隔期要求,确保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标准。
2、从事水产养殖。须符合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相关要求。
3、从事畜禽养殖。须符合《中山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相关要求。
第十二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须按照全市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签订合同,合同双方需同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协议》的责任书。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在我镇承包土地或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提供以下有效材料:
1、自身的财产证明材料或财产担保及保证人;
2、反映农业经营能力的技术资格证书或户籍所在地出具的经营能力证明;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有效材料。
4、属非本市户籍人员的还须提交身份证及其复印件、户籍证明材料。
(二)发包方可在土地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由发包方单方终止承包合同并收回承包经营权:
1、对承包土地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生产经营,经发包方劝阻无效的;
2、在承包地上擅自搭建住房或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的;
3、以承包土地为名逃避计划生育,经计划生育主管部门证明已违反计划生育管理的;
4、对因农药残留引发食品安全事故或经检验检测发现超标整改不符要求的;
5、未经发包方同意擅自将土地流转给他人承包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 单一合同总标的金额在5万元以上或合同期限1年(含1年)以上的经营项目应聘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办理合同见证或到镇法律服务机构接受业务上的协助和指导。合同未到期解除的,须聘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办理合同解除手续。严禁擅自将标的的金额、面积或期限以分拆形式规避监管。
第十四条 村集体必须严格按照财务公开规定向村民(股东)公布集体资产的经营情况,相关经济合同、安全生产协议、承包或租赁结果公告等材料要及时报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十五条 村集体资产经营项目,凡未按规定履行民主决策程 — 6 — 序和向村民(股东)进行公示、未经镇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没有签订相关书面合同的,会计人员一律不得入账。
第十六条 实行合同专管员管理制度。村集体应设立合同专管员。经济合同实行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对实施中的合同要定期进行梳理,跟踪检查;对拖欠款项的,要定期提请相关村组进行追收;对实施完毕的,要及时整理归档。对发包(租赁)期限一年以上的须到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存档备案。
第十七条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合同管理工作,纳入村“两委”班子实绩考核内容。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每年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合同台账、较大和重大合同情况的公布、合同款收缴等履行情况进行督查。
第十八条 对未经民主决策程序擅自代表集体签订合同的行为,村民(股东)代表会议保留解除合同权利,以及取消主要责任人当年岗位考核奖励,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依法罢免,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对违反法律、法规,不按民主决策程序,暗箱操作,致使村集体经济受到损失的直接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沙溪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关键词: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加强农村经济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情况下, 农村的“三资”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对此文章展开
■了相关的调查
和分析, 在剖析
许相关现状的基小础之上, 也提出明了相应的管理
对策和措施。
理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现一现状;对、策农村状集体“三资”管及理的现状分析发展和管对理是协同并进策农村的过的经程, 济建对于
设和发展来说也是这样, 一
方面, 我们要大力加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 还要在管理上加强维护, 不能只是重视发展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当前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来说, 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第一, 没有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监管机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发展进程中, 一些基层的政府和党委把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引进投资和大力发展经济上, 而对于集体“三资”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样一来, 一些农村的“三资”管理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管理队伍的落后, 集体“三资”的产权以及监管的责任变得模糊, 也就造成了一部分的资产和资源被闲置下来或者是受到长期的侵占。与此同时, 一些基层党委和政府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的处理也相对随意, 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 从而有效地开展资源配置, 其中,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的缺失, 甚至出现了无人管也无人问的现象。
第二, 集体资产开始逐渐地流失。农村的集体“三资”问题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监管, 以及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也不够健全, 这就造成了对集体“三资”的约束不够, 进而出现了相关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 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及时地进行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 对于监护和管理来说更是十分松懈。一些资产或者是资源不入账、人情发包、低价发包时有发生。
第三,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很多集体经济发展前景都不太好, 发展的速度也相对缓慢, 甚至有一些地区的集体经济收益几乎为零, 这样一来, 就有一些村会把相应的集体资产进行变卖, 从而投资于其他的一些收益相对较好的产业。与此同时,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 投资的一些企业发展监管也不到位, 进而出现企业倒闭之后, 相关的资产难以收回。
第四, 资产管理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期以来, 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到位, 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 进而造成了资产管理的腐败现象。在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上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来进行约束, 通常会有一些村出让了相关的集体资产, 但是对于集体资产出让的收益却没有及时入账, 从而造成集体经济的流失。
第五, 维稳压力相对加大。由于集体“三资”管理的松懈和其他的一些腐败问题, 进而也就导致了群众的不满, 因为其管理的不够公开和透明, 甚至是对集体资产进行随意的处理和变卖, 这样一来也就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从而出现大量的上访和举报, 这些情况的出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以上我们对于当前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 其中也发现了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对此, 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相关领导管理部门也要重视起来, 全面规范和整顿当前农村集体“三资”, 力求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和完整。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
第一, 加强全面监管和治理。一方面, 农村的集体“三资”管理要尽快的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和具体的规章条例, 另一方面, 就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开展对集体“三资”的各项管理。对此, 相关的党委和政府要重视起来, 成立相关的管理小组进行管理。如对于一些长期拖欠村组承包款的企业, 我们要开展严格的清查和管理, 收回相关的款项, 对于一些违规和违纪的现象要严厉的进行查处, 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加强对集体“三资”的委托代理, 寻求专业的的代理人或者是代理机构进行专项管理, 明确相关的责任产权和职责。
第二,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 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针对长期以来“三资”管理不规范和不科学的问题, 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清查和管理, 不仅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管清查制度, 同时也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核查和管理, 在资产的处理上、转让承包、租赁等方方面面加强监管, 同时做好相关账目的核对和对账单资金的审查, 出现违规的要严格惩处。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 特别是在对集体“三资”的产权上、责任上以及监管上出台详细而明确的权责规定, 严重杜绝违法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实现科学的监督和有效的制约。
第三, 对于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做好相关资源的配置和优化,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来说, 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保障, 是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为中心的。所以, 我们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进而用到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当中, 以此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 我们就要开展各项管理和规划, 既要做好“三资”的运营管理,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地进行各项投资和建设, 盘活闲置资产, 把相关的集体资产充分利用起来。如一些村镇就会把一些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在确定相关产权和责任之后, 进行变卖或出租。
参考文献
[1].张亚平, 凌志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8) .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集体资产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奔小康的物质基础。但是,在集体资产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存量不清、产权不明、管理不善、流失严重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集体资产的应有作用。
1 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现状
1.1 集体资产存量不清
由于基层单位在资产方面统计管理的不规范,导致统计的结果代表性差,特别是有的村存在有账无物和有物无账的现象,导致集体资产普遍存在没有将自然资源、村办企业、农田基本建设、公益设施等集体资产纳入帐内核算。同时,已经报废、丢失、损毁的有物无帐的集体资产仍计入帐内,导致集体资产存量不清。
1.2 集体资产产权不明
产权不明晰问题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以及村办企业的固定资产上。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国家扶持、地方政府投资、群众集体投劳或占用集体设施、土地等兴建的公益性事业,没有明确各自的产权。二是投资主题不明,无法划分所有权。三是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原有资产没有划清所有权的历史遗留问题。四是地方政府在征用建设用地时,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侵害农民权益所导致的所有权不清。
1.3 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在集体资产管理中,由于认为因素和其他原因,致使集体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随意改变集体资产的集体所有性质,特别是乡与村、村与个人联合办的股份制企业,存在蚕食集体股份、贪占集体红利现象。二是在集体资产的承包、转让、租赁、股份经营、变卖的过程中,存在压低承包指标、低价折股、拍卖过程不公开等暗箱操作现象。三是个别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损公肥私、贪污侵占集体资产,致使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1.4 集体资产管理不善
造成集体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集体资产管理权集中在村干部手中,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加强集体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造成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经济秩序混乱,群众无法对其实行民主监督,致使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决定资产的经营方式时,签定的合同不规范,忽视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集体没有得到应分的利润。
2 对策措施
2.1 明确资产管理的主体地位,切实履行其职责
管好、用活集体资产,确保其保值、增值是集体资产管理的最终目标。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和监督,确保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全体村民的意愿,发展各类集体经营项目,有效行使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同时要提高广大基层管理人员对集体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农村会计人员要加强培训,要积极推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和会计代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集体资产产权不明、职责不清、监管不严、分配不公等问题,这样才能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2 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机制
当前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集资资产管理的立法工作,做到依法管理,严厉打击农村基层组织中的腐败现象,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建立起一套运转正常的村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机制。具体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集体资产产权界定和登记制度。在所有权界定中要本着“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划清集体资产、国有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界限,认真解决各种因素引起的产权纠纷,在此基础上,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进行全面登记、清产核资、发放产权证书,作为开展经济活动的依据。二是要建立集体资产流转和评估管理制度。凡是涉及到集体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事项,均要严格履行民主讨论、开展评估和向上一级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申报程序。三是要建立集体资产年鉴和报告制度。以切实掌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了解集体资产增减变化和保值状况,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四是要建立审计制度。五是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六是要实行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村集体组织将集体所有的资产、经营项目发包给承包人经营时,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签定承包合同,时刻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2.3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模式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是资产存量要清楚,对现有的资产、资源要详细地调查摸底,清产核资时要统一口径,彻底清查,明确所有权,做好登记工作。二是执行政策制度要严格。三是产权改革方式要灵活。各地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是事关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重发展轻管理的倾向,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学明,林建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中国乡村发现网,2010-6-2
俞世晋 郑丹丹 庄丽平杨蕊旭
2013-01-07 14:37:54
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8期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内涵和运营管理的意义进行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剖析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三资”管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一、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内容
1.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涵义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它是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经过长期劳动积累或入股所创造的,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共同享有的资产。它应由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依法行使所有权。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的,可由村民委员会代行所有权。它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1)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2)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3)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2.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义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有效管理是壮大农村经济、保护村民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并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务院曾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问题,2009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村集体经济行为,以期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形成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资源底数不清。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混乱,资产登记不全,缺少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导致其实际拥有的资产、资源数目不清晰。
(2)对资产、资源管理不到位。一是资产、资源的购置、建造或变卖未经必要的程序,村民不知情;二是集体资产的承包、出租行为不规范。三是大部分村没有制订应收应付款管理制度,以至于应收款沉淀,甚至形成呆死账。
(3)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管理。大部分村经济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合同内容不规范;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管理,其储存与使用都不符合规定,大部分用于行政管理费、公益事业费等开支,且对征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不到位。
(4)缺乏有效监督。民主理财制度是对集体“三资”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的要求,对于影响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切身利益的重要财务事项都必须经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按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民主表决,但目前部分村干部对其不重视,仍然存在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导致集体资产使用的监督无法实施,造成决策失误,使集体资产遭受损失。此外,村级财务公开是有效监督的必要前提,但很多村级财务公开不规范:第一,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细致、不具体,重大支出不做专项公布,搞选择性公开,实质性内容则不公开或公开不细;第二,公开形式不规范。有的公开在室外的墙壁上,用粉笔书写易造成模糊不清;有的公布贴在村内的偏僻地方;第三,公开时间不规范。一般村级财务至少一季度公布一次,且有固定的时间。
2.造成农村“三资”管理缺陷的主要原因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缺乏对村集体概念的正确认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导致村级经济以家庭为主,村民因此不再重视对集体资产管理。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级对村级经济组织的建设认识模糊,绝大多数村还没有真正依法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并行使其应有职能,这势必抑制村级经济活动的开展,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这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
(2)村集体对于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农村管理部门忽视了集体资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片面认为只要不霸占、不贪污就可以保证集体资产管理水平,这是造成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缺陷的首要原因。
(3)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财务预决算、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票据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务开支审批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是造成资产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内在原因。
不论是管理者个人素质的原因,还是基于制度体系的限制,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影响了农村经济甚至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而,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已势在必行。
三、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1.清查“三资”,界定“三资”产权
明晰的农村集体“三资”产权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因此,应从“三资”清查入手,界定“三资”产权。具体可由县级财政局和农业局组织,依托镇农经站,与村民委员会配合调查村集体的资金资源资产,对集体的资金、债券债务、资源性资产和固定资产以及专业合同进行清查登记,通过清查登记的情况,依法对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和资源的所有权归属关系进行确认。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界定工作应与“三资”清查工作同步进行。
2.转变管理理念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必须转变思想,保证参与集体资产管理的每一名管理人员都认识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既不同于工商企业,又不同于社会团体,更不同于行政事业单位,有其独特的经济性质和法律地位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以便其在实时管理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
3.优化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是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对其选择和聘用应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资源,对参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层干部包括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培训,从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管理能力、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乡镇农经财政部门的协调,联合其他村为管理团队建立长久的培训机制,尤其是要培养一批精通农村会计处理的会计人员,保证会计人员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新时期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4.规范管理工作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系统且健全的制度体系,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具体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及管理权限等进行规定,通过制度的形式对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具体包括:(1)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收入管理、开支审批管理、预决算管理以及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和财务公开制度等;(2)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清查、资产台账、资产评估、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和经营制度等;(3)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包括资源登记簿、公开协商和招投标管理、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等。
5.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的使用效率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应对闲置的资产进行盘活,对那些经营不善或者是闲置多年的集体资产进行必要的承包、租赁、拍卖或者是入股,以便将这部分资产盘活,保证集体资产科学管理、合理运用的同时,争取实现集体资产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农村集体资产可以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有偿使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6.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把村集体资产量化给每位成员,实行“按份共有”,当集体资源产生经济效益时,则按股分红。坚持村民自治分配的原则,因为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所有,村民自治是村民应享有的权利之一,主要确定收益分配问题,村民要根据承担义务、所做贡献、居住时限等情况,确定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份额,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合情诉求得到关注。
7.建立村级集体债务风险管理机制
镇农经部门应对乡村债务重新进行清理核实,将已形成的债务(不管是账内的还是账外的)进行全面统计,掌握最全面、及时、准确的债务数据。通过清理,分析出债务风险程度,结合债权回收统一制订乡村债务管理办法,由县农业和财政部门牵头,通过乡镇基础干部对各村进一步落实乡村债务化解工作。第一,建立债务审核机制,规定债务形成程序,控制新增债务风险,对债务的形成进行审核,根据其资金的收支详细记录,形成债务的问责制度,同时对债务总规模进行刚性限制以控制债务风险程度;第二,建立偿债风险基金,对于政策和体制因素造成的上级乡村债务的形成,财政部门应每年安排预算资金,建立乡村债务化解基金,专门用于债务逾期时间长、社会公益事业等对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债务,如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造形成的债务。第三,地方政府建立能合理反映负债的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债务依存度、负债率、偿债率等比率指标,定期对村集体的债务结构和风险程度进行测评,并向村集体提出改进建议。
8.完善对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机制
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集体资产管理的监督作用,以保证集体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1)搞好村务财务公开。村民委员会应严格按《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真实地公布,接受村民监督。从实际出发,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村内的重大事项都必须向村民公开。财务公开应做到及时、真实,每季或半年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对于每次公开的数据都应留存备案。在公开后,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村民对公开内容提出的问题、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2)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要进行全面审计,各村可协商联合聘请注册会计师或由镇政府统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村集体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不但要做好专项审计,还要做好账前审计,可结合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针对现金量大的会计活动等进行专项审计。审计报告应包括:对于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和预决算、生产经营和土地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的债权债务、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使用等以及群众要求其他事项的审计。
总之,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必须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转变管理理念,优化管理团队的建设,完善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从根本上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运营,这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桂.农村“三资”管理[J].财会管理通讯,2008(12).[2]吕燕.新时期下促进农村“三资”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经贸,2011(8).[3]秦立娟,宋振宏.科学管理农村“三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吉林农业,2010(6).[4]汪志芳.浙江农村“三资”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政策瞭望,2011(6).[4]张春霞.加强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5]林丽娜.关于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项目“村集体会计工作的调查研究”的成果,项目组成员杜燕玲、俞世晋、郑丹丹、庄丽平、杨蕊旭,指导教师刘军。
一、林甸县农村集体“三资”基本情况
林甸县共有86个行政村,521个自然屯,5.6万个农户,农业人口19.9万人。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43元。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17398.7万元.其中,流动负债9235.3万元,长期负债8463.4万元;总资产26981.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3656万元,农业资产12.7万元,长期资产13312.9万元;总农用地面积287.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9.8万亩(承包地面积151.2万亩、机动地面积18.6万亩),草原面积89万亩,林地面积16.5万亩,水面3.1万亩,其它土地面积9.5万亩。
二、林甸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林甸县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监督为保障,不断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力度,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动态化、规范化和监督立体化,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建立机制促长效,实现“三资”管理制度化
从建立机制入手、强化保障做起,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做到“三资”管理制度化。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三资”管理办公室,下设综合、指导、督查等3个工作组,全面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的指导检查。同时,各乡镇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采取分片包村、责任到人等形式,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二是改革监管模式。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村财民理乡代管”要求,全县86个村全面推行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村级财务统一实行专户管理,村级会计业务统一由乡经管站代理,村里不设会计、出纳,只设报账员。同时,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督。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林甸县实际,先后制订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清查实施细则》、《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三资”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明确要求、严格程序、统一标准,促进了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设立台账建载体,实现“三资”管理动态化
以清理核查为基础,以“三资”台账为平台,认真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不断夯实“三资”管理工作基础。一是开展“三资”清查。近年来,由县纪检委牵头,农工委、农业局、各乡镇等部门配合,先后两次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工作,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17项内容进行逐一细致核查,基本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情况,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二是建立“三资”台账。根据“三资”清查结果,乡镇农经管理中心为各村统一建立“三资”台账,详细登记每一项资金、资产、资源的存量、种类、分布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并实行微机化管理。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各单位对“三资”变更情况做到随时记账销账,定期审核清查。对村级支出用于新购置资产的,乡镇农经管理中心支付资金的同时,及时将新购置资产记入台账,防止各村少报或瞒报资产情况。对国家扶贫、项目投入及其他组织或个人赠予增加的村级资产,村组织向上述单位或个人出具相关手续,并及时上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记入台账。
(三)严格程序抓关键,实现“三资”管理规范化
通过严格程序,规范运作,不断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进程。一是把好资金管理关。全县转移支付、扶贫、专项和自有资金等村级资金统一在乡镇财政所设立专户进行管理,资金统一由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行支付。各项村级收入资金一律使用专用票据,村记账员收取各项资金在1000元以上的,三天内必须存入“村集体收入专户”集中管理。超过规定时限未入账的,按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处罚。同时,加大“小金库”清理力度,对设立“小金库”的严查严处,防止出现私设“小金库”和坐收坐支问题。二是把好资金审批(核)关。村级支出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民主理财。村级小额资金(3000元及以下)支出全部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查,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核准,并办理相关支付手续。对大额资金(3000元及以上)支出,村民委员会在征求村民理财小组意见后,召开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研究讨论,并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核准。各种票据必须经过经办人签字、村主任(村书记)审批、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代理服务中心把关四道关口方可入账。三是把好资产资源处置关。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和资源出售、转让、承包、租赁等,由村“两委”制定方案,向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提出申请。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5个工作日内,对需要评估的资产,组织专家和村民代表评估作价,并对村级申请做出批复,交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及时公示。公示期满,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竞价方式进行公开招标。标的额50000元以上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报县经管部门“三资”代理服务监管组织复核,县经管部门“三资”代理服务监管组织到招标现场指导、监督;标的额50000元以下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到招标现场指导、监督。四是把好合同签订关。资源发包合同由村委会拟定,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把关,并报县农经管理总站和派驻乡镇纪检监察室备案。
(四)形成合力重监管,实现“三资”监管立体化
一是加强专业监管。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力度,每年对各村“三资”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一次清查核实,对照账目逐笔逐项进行资金、资产、资源盘点校对,保证账、物(钱)相符。同时,县农经管理总站每年对“三资”管理情况进行一次集中审计。二是加强民主监管。村委会定期将农村集体“三资”情况向全体村民公示,并向村民监督小组、党风廉政监督员通报“三资”管理情况,征求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作为村干部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加强纪检监管。派驻乡镇纪检监察室建立与乡镇代理服务中心相应的农村集体“三资”台账,随时掌握各村“三资”情况,并对资金使用、资产变卖和资源发包等重点事项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加大查办力度,对“三资”审批、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几年来,共参加各种监督活动40多次,查处“三资”管理案件28件,处理乡村干部28人。
三、林甸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足和问题:
(一)农村集体“三资”情况底数不够清。一是“三资”登记的台帐管理不完善、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些,对资源,尤其是林遮地、取土坑、废弃地等登记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从而造成资源底子不清、管理混乱。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集体土地、林木、水面、草原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清。
(二)农村集体“三资”代理落实不到位。乡镇 “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是行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职能的最主要部门,但由于乡镇经管站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少,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加之经费和办公场所紧张,办公设施陈旧,难以保证工作的正常有序和规范性。此外,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不重视,使一些经管人员常年围绕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委托代理服务作用发挥的不明显。
(三)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力度不够大。一是部门监督乏力。由于职能限制、违规金额小等种种因素,司法机关不能、不愿介入村干部的经济问题;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不便查处。二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其对集体的事不了解、不关心、不过问。加上部分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三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乏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对其无法监督。四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民选的,不为群众说话;有的一干多少年不调整;有的不懂财务知识,没有理财能力;还有的原则性不强,对村干部做小动作听之任之。
(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程序不规范。一是资金管理不规范。有的资金违规滞留帐外,规避财务监管;一些村存在资产出售款或其他收入不及时入账现象。二是资金账户管理不规范。有少数村为避债,用村干部名字在信用社开户,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造成公款私款难分。如某村干部因急病去世后,造成其代管的村集体资金3万多元无法全部追回。三是财务公开不规范。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四是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五是资产资源处置不规范。有的在资产租赁、资源处置、机动地发包等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整、上交承包费不及时等现象。有的为缓解一时资金所缺,将资源发包期限延长,降低价格,一次性收取资金,出现寅吃卯粮现象。
(五)强农惠农资金管理方式不明晰。一是项目资金管理。惠农项目资金和新农村建设资金不到村级支出账户,在乡财政所直接核销,资产在村级资产账上无法体现。二是粮补资金管理。作为村机动地原农业税纳税人的村集体理应是集体机动地粮食补贴对象,由于乡镇财政所不给村集体设户头,村集体机动地粮食补贴无法直接进入村级账户,以个人名义代替村里领取补贴,容易造成违纪违法案件发生。三是村干部工资管理。乡镇财政所直接发放村干部工资,村集体无法下账,造成村集体账目不完整,无法科学体现村级全部财务活动。
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点。一是农村“三资”的清理工作。“三资”清理是搞好农村“三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如何摸清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家底,如实填写调查表格、登记入账,把问题搞清搞实是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点。二是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构。依托乡镇经管站组建乡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心,设立服务大厅,配备业务人员及设备,组建现代化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构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关键。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内部控制。要建立资金支出,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民主管理与财务公开制度,定期清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保障。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难点。一是村级债务界定认定问题。有的村债务时间长、成因较为复杂,账目不清,特别是有些债务只有极个别村干部清楚,其真实性难以认定,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干群之间的矛盾,造成农村的不稳定, 影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村集体资源权属问题。村集体资源有的被部分村干部、村民低价承包或无偿占有使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也是农村的热点问题,矛盾较为集中。三是逃避监管问题。集体收入较大的村干部对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存在抵触情绪,存在不愿意如实申报村级收入和资产、资源,不愿意乡镇统一委托管理。
五、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农民最关心、最关注的核心问题,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农村基层建设,改善党群关系,发展农村经济的推进器,必须认真加以完善,逐步提高,要从源头上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
(一)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思想认识更深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涉及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一项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少数乡镇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消除各级干部的畏难情绪及部分群众不愿参与、不想参与的思想,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
(二)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清理核查更彻底。开展“三资”清理,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基础工作。要按照先易后难、先规范当前、后梳理历史的原则,凡是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及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无论帐内、帐外一律作为清查的对象。主要采取看、查、记、核、认、议、报等方法,核对债权债务,落实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核实村集体所有资产资源的数量、面积、价值、分布、界限等,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权属,由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并对外公布。同时,结合村级财务电算化管理,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实现网络化管理,规范资产资源增减变动、经营处置等行为。
(三)要进一步健全机制,长效管理更规范。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重点,建立健全相应的资金、资产、资源经营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随意性和不作为。同时,要逐步建立“村组管理、民主监督、县镇审核、共同把关”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一是建立资产资源经营制度。建立适应当地民情的规章制度,明确村集体资源管理、资产运营、资金运用等环节的监管责任和工作权限。二是建立资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建立一套层层监督、公正透明的收益分配制度,防止暗箱操作,通过有为的运作,还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收益分配制度落实到位,让村民共享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效益。三是建立资产资源处置管理制度。建立资产资源公开招投标、拍卖及集体资产出租出让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文件,以刚性条文加强对农村集体建设工程招投标及集体资产出租出让管理的规范工作。
(四)要进一步完善程序,重大决策更民主。民主决策是权力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规范农村民主决策过程,对农村土地租赁承包、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以及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建设承包等重大事项,坚持按照“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公告、结果公示”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集体决策。形成以制度治村、按程序办事的民主决策模式,使农村两委的决策更加科学,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五)要进一步强化监督,违纪查处更严厉。由纪检、监察部门制定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健全监督体系,推进权力公开,严肃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重点是查处以权谋私、私分、挪用、侵吞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及在处置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纪案件。坚决杜绝资金体外循环、资产随意变卖、人为造成资源流失浪费等行为。加强后续监管力度,及时查纠问题,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责令赔偿损失、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操 作 程 序
1、书面征求广大村民意见或村民代表、组长、党员意见,梳理归纳村民意见。
2、结合村民意见,村召开两委会商定村集体资产(资源)是否处置、如何处置(村务监督委员会参加)。
3、村委会书面或口头形式报告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中心(以下简称:三资代理中心),乡镇三资代理中心应指导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清查和评估,并协助村编制或设计资产(资源)处置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拟处置资产名称、坐落(需要标明四至的,应注明四至界限)、规模、数量(存量)、评估价值、处置理由、处置方法、处置方式(应当采取竞争性谈判、议标、拍卖或公开协商等市场竞价方式)、最低限价、处置年限、兑现方式、报名条件及时间、缴纳保证金数额、处置时间地点等。
4、村召开三委会议审议确定资产(资源)处置方案(乡镇三资代理中心应派员参加)。
5、依法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处置方案。
6、村委会以书面形式(附两委、三委、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将处置方案送乡镇三资代理中心预审通过后,报乡镇政府审批同意,方可实施;
7、⑴单项项目概算5万元以下的,由村委会组织实施,乡镇三资代理中心应派员参与指导,并备案。
⑵单项项目概算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由村委会书面委托乡镇三资代理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并到县三资管理中心备案。
⑶单项项目概算50万元以上的,由乡镇代理中心以书面形式(附两委、三委、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处置方案及乡镇政府意见)报县财政局(三资管理中心)同意后,再由村委会书面委托乡镇三资代理中心或有资
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招投标,县三资管理中心应派员参与指导;公开招投标信息必须在县级以上媒体发布。
8、⑴由村委会组织招投标的,应成立资产(资源)处置小组,负责具体的资产(资源)处置事务,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全程参与。
⑵由乡镇三资代理中心组织招投标的,应成立资产(资源)处置小组,负责具体的资产(资源)处置事务,开评标时邀请乡镇政府、纪委和县三资管理中心参加,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全程参与监督。
9、资产(资源)处置可采取竞争性谈判、议标、拍卖等方式进行竞标,参与竞标的供应商原则上不得少于三家,特殊情况少于三家竞标的,须阐明原因。
10、组织实施资产(资源)处置方案。
⑴公布招投标信息,应明确标的物的名称、数量、坐落、四至及招投标地点、时间等相关信息,且公布时间不少于七天。
⑵组织商家报名。招投标保证金不少于开拍价的50%。
⑶资产(资源)处置开评标。严防串标、压标和泄露底标等。
⑷公布招投标结果。资产(资源)处置小组确定并宣布中标方,落标方退还保证金,中标者缴足竞买资金,村财务报账员应及时将资金缴入乡镇三资统管专户。
11、签订资产(资源)处置合同或协议(至少一式五份),并由乡镇代理中心或乡镇司法所鉴证,报乡镇代理中心备案。
12、资产(资源)处置相关资料归档,并由村财务报账员将相关资料报乡镇代理中心核销或核减资产(资源)台帐相关信息。
东至县三资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