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构建过程研究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整理近年来学术领域有关文博机构文创与其在网络传播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文博机构文创的传播模式与营销模式两个角度入手,通过时间的维度去梳理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希望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帮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构建过程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构建过程研究论文 篇1:

嵌入性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关系网络构建过程研究

摘 要:基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通过企业创建、探索、转型三个阶段的关键事件梳理,围绕创业者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变化,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三个维度刻画关系网络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案例企业在三阶段的演化过程中,随着网络规模、网络多样性、弱关系网络成员以及创业活动认可度的增加,共同愿景行动程度的提升,创业者往往能够坚持创业。

关键词:关系网络;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

“双创”背景下在校大学生创业活动活跃,然而失败率却居高不下。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创业者在毕业三年后退出创业,而很多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则在毕业之后就选择了放弃创业。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离开校园,原本的很多优惠政策消失。例如,免费场地,学校补贴等。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兼职创业成本较低,因此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很容易就终止创业项目,且大部分校园创业企业围绕学生需求提供产品与服务,在整合资源、获取外部机会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关系网络作为一种无法模仿的资源已经成为创业者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亲戚朋友、团队成员、顾客、学校教师就成为了在校大学生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那么大学生群体如何构建关系网络,如何毕业之后继续坚持创业等相关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从嵌入性视角出发,探索大学生创业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选取安徽科技学院创业园中的三度空间彩绘艺术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发展过程中关系网络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与认知嵌入变化,总结演化过程规律。以此鼓励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通过构建恰当的关系网络使企业走出校园,并坚持创业,同时给高校的创业教育一定启示。

一、创业关系网络研究

既有研究主要通过生命周期理论探索企业关系网络的演变规律[1-2]。Larson和Starr较早地提出完整的演变模式,即创业网络从侧重于基本的二元关系向具有社会经济双重性质的交易关系转化,最后交易关系不断叠加[3]。在此研究基础上部分学者通过细化关系网络维度描述其演变过程[4]。如陈忠卫[5]通过具体创业案例,从网络结构与信任关系两方面描述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关系网络在涌现、初生、起步过程中的变化。总体而言,既有关系网络研究已从早期笼统的网络关系变化逐渐过渡到探讨企业各个生命周期内网络关系的转变,同时关系网络的刻画维度也越来越细致,进而构建完整且综合的模式以描述关系网络的内容和结构。因此笔者基于嵌入性视角,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三方面分析在校大学生创业中的关系网络构建过程。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关系网络演变过程的研究属于"How"的问题,首先,关系网络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情境,因此适合用案例研究法来解决。其次,对复杂过程背后的变化机理与特征,案例研究更能够从多维度深入探寻并总结相应规律。最后,关系网络的构建对坚持创业行为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采用案例研究能够总结、归纳相关理论,并通过现象概括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2.案例选择

本文选取安徽科技学院创业园中的三度空间彩绘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三度彩绘”)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三:第一,从2015年至今,三度彩绘成为了创业园中为数不多的走出校园并且负责人在毕业后选择继续创业的企业,因此关系网络构建有一定示范性;第二,三度彩绘从成立之初经历了完整的三个阶段,阶段性的特征也很清晰;第三,三度彩绘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其关系网络。

三度彩绘是一家集手绘、墙绘、彩绘、销售与设计为一体的服务性艺术设计公司。主要业务为墙体彩绘设计制作,并承接国家美好乡村计划并与地方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建立良好的业务往来,负责乡镇的墙体彩绘工作。案例企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企業成立三年内,三度彩绘经历了涌现、探索、转型三个阶段,具体发展过程的关键事件如表2。

3.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从两个途径获得数据:第一,通过实地考察、多次访谈获得企业的一手数据;第二,通过创业者的创业策划书、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获得二手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半结构访谈、公开资料整理这三种不同方式的资料收集,形成了数据的三角验证,保证了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具体资料收集情况,如表3所示。

三、案例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企业创立和成长的过程较复杂,因此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多种多样。蔡莉与单标安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将新企业划分为创建期、存活期和成长期[2]。陈忠卫与张琦基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自身特点将初创企业发展阶段分为了涌现期、初生期和起步期[5]。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并结合案例企业自身发展过程,将企业发展分成创建期、探索期、转型期。

1.结构嵌入演变过程

企业创建阶段,结构嵌入的特征为网络规模较小,多样性程度较低。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案例企业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企业相同,均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因此关系网络主要集中于安徽科技学院的校园中,网络规模较小。另一方面,由于刚开始案例企业的业务类型比较单一,因此网络的多样性也较低,具体关系网络如图1所示。

探索期,案例企业结构嵌入呈现网络规模增大、多样性增多的特点。具体而言,房同学(三度彩绘法人代表)在原来负责人离开后开始将企业重心从校园内部向周边地区转移,除了保持原有的校园客户外,创业者的关系成员还包括周边地区的政府部门、当地的多家餐厅等。具体关系网络情况如图2所示。

企业转型阶段,关系网络的结构嵌入呈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网络多样性持续增多的特点,如图3所示。案例企业项目范围从凤阳到淮南再到安庆逐渐扩大,网络规模也相应增大。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的市场目标已较明确,这一阶段企业聚焦开发上级政府资源,逐步拓宽客户群体,网络多样性不断增多。

综上所述,关系网络规模和多样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从网络规模视角来看,随着创业者与外部社会建立更多的联系,创业者将从中获得多样化的信息与资源,并帮助创业者获取有益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而推动创业者坚持创业。而从网络多样性视角来看,随着网络多样性的逐渐丰富,创业者的交往面也将随之拓宽。由于不同背景和身份的网络成员将带来异质性信息,因此当创业者获取多样性信息的可能性增加时,其对企业成长方向的判断将更为精确[6],也更有利于创业者坚持创业行为。

2.关系嵌入演变过程

创建阶段,创业者的关系网络以强关系为主。由于刚开始创业,创业者只能从熟悉的网络成员中获得资源。探索阶段,负责人房同学通过发名片、58同城推广等方式与外界成员建立更多的联系,同时还通过广告公司接触了美好乡村项目,并开始与当地政府进行多轮次接触,为项目推进提供便利。同时之前项目累积的好口碑和企业所依附的学校巨大市场使许多当地企业开始与其展开合作。因此探索阶段,弱关系成员逐渐加入企业,但仍然以强关系成员为主导。

转型阶段,房同学开始与政府部门建立强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成功获得项目的可能性,同时促使创业者及时了解政策走势,进行快速业务规划。而企业也在发展中逐步明确“重点抓产品质量”的企业定位,并通过口碑积累增加弱联系客户。同时房同学也开始逐渐启用不太熟悉,但专业度高的画师。总体而言,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弱联系成员继续增加,形成强弱联系并存的关系嵌入特征。

综上所述,关系网络从创建期到转型期,弱关系成员不断增加,如表4所示。尽管强关系可使网络成员之间高度信任,并加快信息交流速度,但强关系成员的增加却容易造成创业者同质性信息接受过多,形成信息冗余。相反,弱关系更易于传递异质性信息,促使企业快速识别机会并获得相应资源,推动创业者坚持创业。

3.认知嵌入演变过程

创建阶段,创业者与网络成员间以共同愿景行动程度较低,同时创业者对创业活动价值认可度也较低。由于处于创业初期,因此团队成员未来发展规划较为模糊,相应的也未耗费过多时间用于项目拓展。探索阶段,房同学对创业活动价值的认可度逐渐提升。一方面,为了提高项目质量,努力学习绘图、设计等课程,另一方面,为了拓宽企业业务范围,开始积极与外界交流合作。此时创业团队成员也开始逐渐认可乡村彩绘,工作投入度进一步提高。转型阶段,房同学与团队成员都表现出对未来项目前景的巨大信心,并希望可以一起实现业务范围遍布全皖的目标。

综上所述,如表5所示,从企业创建到转型,创业团队成员以共同愿景行动程度和创业价值认可度都在逐渐上升。从共同愿景行动程度来看,对未来的看法越相同,越有利于网络成员团结协作,形成信任关系。共同愿景有助于创业者遇到困难时获得团队成员的理解和支持,进而获取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其中包括创业建议和指导,最终形成知识共享[7]。因此共同愿景行动程度越高,创业者越能坚持创业行为。另外,从创业活动价值认可度来看,随着创业者逐渐认可创业价值,将促进理解并探索创业过程,进而使创业者的能力、偏好锁定在企业中,因而花费大量时间投身于创业过程,开发有价值的创业机会,获取恰当的资源,推动其坚持创业。

四、案例分析

1.研究结论

三度彩绘虽然成立不到四年,但却成功走出校园,同时也是为数不多负责人毕业后选择继续创业的企业。因此以其为研究对象,讨论大学生创业企业如何构建关系网络对大学生创业者坚持创业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

通过上一节的案例分析发现,第一,随着企业的成长,结构嵌入不断变化。创建期,关系网络规模小、多样性低。由于刚开始创业且身份是大学生,因此企业资源局限性较高,多围绕熟悉的关系网络成员进行业务往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关系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多样性也将增加。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创业者开始积极与外界建立联系,以期获得更多的资源。当关系规模逐步扩大时,创业者将认识到关系规模和多样性扩大带来的优势。如此反复,最后在转型期,创业者逐渐清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方向。因此在关系规模和多样性都达到一定规模后,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后将会继续创业。第二,随着企业的成长,关系嵌入逐渐从强关系发展到强弱关系并存。虽然学者们一直对企业发展中强弱关系谁更有利存在争议。但是通过案例企业可以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弱关系成员不断增加,可见弱关系成员的增加对大学生坚持创业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第三,随着企业的成长,创业者与网络成员共同愿景行动程度逐渐上升。认知趋同一方面能够推动团队在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后可以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法,另一方面使创业者从团队成员中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源与建议,推动创业者坚持创业。与此同时,创业者对创业活动价值的认可度也逐渐上升。只有创业者逐渐认同创业活动,不断的学习创业知识,积累相关技能,才能够实现创业活动的持续。

2.研究不足与启示

至今对创业坚持行为的研究并不充分,而在关系社会的背景下,关系网络的利用对创业初期的坚持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基于本文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提出以下两点建议。第一,勇敢的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刚开始创业时可以积极利用身边资源,并适当拓展人际关系网络。随着创业的逐渐深入,不要固步自封,而应立足关系网络思考企业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第二,随着企业的发展需逐渐对创业活动形成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并不断培养对创业的兴趣。同时创业者与关系网络成员应保持高信任和理解程度。

尽管本文以较完整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三维度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关系网络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虽然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但是由于是单案例分析,因此结论不具有普适性。第二,未对三嵌入关系之间的互動关系进行阐释。未来可以在基于多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嵌入关系维度的内在互动关系进行描述。

参考文献:

[1]易朝辉. 网络嵌入、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12,33(11): 105-115.

[2]蔡莉,单标安. 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企业创建期、存活期及成长期的实证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4): 189-197.

[3]Andrea Larson. A network model of organization formatio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1993, 17(1): 1071-1078.

[4]林嵩.基于创业过程分析的创业网络演化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6): 5-8.

[5]陈忠卫,张琦.社会网络中信任关系对大学生创业的动态影响——以闹闹音乐栈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8(5): 483-499.

[6]Candida G. Brush.Businesses without glamour?an analysis of resources on performance by size and age in small service and retail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9, 14(3): 233-257.

[7]张梦琪. 创业者社会资本、创业机会开发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

作者:陈雪 陈小婷

网络构建过程研究论文 篇2:

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综述

摘 要 整理近年来学术领域有关文博机构文创与其在网络传播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文博机构文创的传播模式与营销模式两个角度入手,通过时间的维度去梳理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希望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文博机构;文化创意产业;网络传播;网络营销

从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研究者至各大博物馆机构,无不对其自身的文创产品从传播与销售的各个层面进行着不同的尝试与探索,基于互联网网络对文博机构文创的传播便是其中较新颖的研究,文博机构网络传播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中,文创产品的传播与营销关系紧密,如何运用合理的信息传播渠道与营销策略对其文创产品进行有效的传播和销售,是此领域研究者不断求索的研究目标。笔者通过具体梳理这两类研究方向相关研究者的文献,对文创网络传播中,从事研究其传播理论与营销理论的研究者对相关论文进行检索、阅读以及归纳其核心内容可提供便利。

1 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

本章对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中,传播模式、传播渠道、传播策略以及传播效果的研究文献进行详细的整合梳理。

1.1 传播模式与传播渠道

在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传播模式与传播渠道的研究于2016年开始受到关注,文博机构文化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都是此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范围。尤其对于其文创产品在网络新媒体传播中的渠道研究是此领域研究

热点。

常丹《陕西历史博物馆信息传播研究》(2016)中,认为博物馆的传播与大众传播类似,其传播模式是在大众传播基础之上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而进行的,常丹對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单向直线、双向循与多向互动三种模式,并针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自身传播活动,在传统背景与数字化背景下,分析了其具体的宣传、陈展、营销方法,包含基本陈列、博物馆网站、数字博物馆、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四个方面[1]。

张鲁《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国博物馆传播模式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2016)中,认为博物馆单一的传播模式使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受到限制,具体问题体现在其单一的互动渠道与反馈渠道上,社交媒体具有其他拓展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能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提供了更多可能,他分析并研究了故宫博物院利用社交媒体与观众进行互动沟通实践的案例,并总结其运用社交媒体的策略,基于博物馆传播体系,建立了适用于社交媒体时代的博物馆传播模式“多重互动传播模式”[2]。

梁又子《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网络传播研究》(2017)中,以我国11家博物馆文创产品示范单位为研究对象,参照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内容、方式和效果三个层面系统的分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传播,认为国内文创网络传播的方式有微博、电商和微信三种,但各有其传播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且用户对文创产品线上线下的联动需求强烈,并针对博物馆文创网络传播中“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3]。

1.2 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

在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的研究于2016年开始受到此领域研究人员关注,通过运用网络媒体对文博机构文化信息进行传播的策略以及对其文化信息传播效果的数据分析是此领域研究重点,尤其以文博机构文创产品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进行传播策略和手段的分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黄林静《运用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学解读以“故宫淘宝为例”》(2016)中,认为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路径,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需转变观念,要把“传播”转变为“服务”,掌握传播对象的接收习惯与喜好,再结合自身特色用创造性的方法进行弘扬,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路径,她从传播学角度分别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结构变化与传播中“信息”呈现的变化,且针对故宫博物院“故宫淘宝”宣传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其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活动,整理其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4]。

张春《新媒介环境下的博物馆文创研究——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2016)中,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数十年数位典藏计划,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创实践为研究对象,分别梳理了其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创建置、文创展示与传播上的实践活动。最后从线上线下展示与传播、文创产业发展策略、文创产品品牌营销以及精神内核等多方面,总结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新媒介环境中开发其文创所具有的生存优势,并以时间为线梳理出了2002年至2010年以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数位化的具体情况表[5]。

魏佳瑞《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策略与效果研究》中,以故宫发展历程为起点,梳理了故宫的文化内涵,从传播学角度,结合全媒体传播特点,分别从“传播渠道”“传播主体”“文创产品”“传播理念”以及“数字传播技术”五个方面,对故宫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时故宫的文化传播效果进行初步调查反馈,且以此为基础在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效果,归纳其传播效果的优点和不足[6]。

刘璨《海昏侯国遗址品牌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策略研究》(2017)中,研究了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海昏侯国遗址品牌,对社会化媒体、品牌传播等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海昏侯国遗址品牌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并针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建议,并总结了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同类文化旅游品牌应该遵循“明确传播方向”“传播内容贴合受终”“控制引导传播节奏”四大传播原则[7]。

高德龙《互联网时代城市博物馆传播模式及策略研究》(2018)中,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城市博物馆的传播模式”,并以此模式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博物馆的传播特征与要素。结合制定的“互联网时代受众获取城市博物馆信息行为”问卷调查,分析了城市博物馆在其管理运营、文创产品网络销售以及城市文物布展与信息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传播策略[8]。

2 文博机构文创网络营销

本章对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中,营销模式、营销渠道、营销策略的研究文献进行详细的整合梳理。

2.1 营销模式与营销渠道

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营销模式与营销渠道的研究于2014年开始受到相关研究者关注,对其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模式和网络营销渠道的分类是此领域研究重点,近年来以不同文博机构的文创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是此领域的研究热点。

殷符《中国民营博物馆体验式网络营销研究》(2014)中,探索了中国民营博物馆的营销对策,从体验式网络营销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种营销是符合消费者心理和消费需求的营销模式,可帮助中国民营博物馆节约成本、提升营销效果、扩大市场份额,探索并尝试解决中国民营博物馆体验式网络营销目标市场定位、体验平台互动性、营销方法和工具缺乏综合性的问题[9]。

袁强亮《当代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实践分析》(2017)中,分析了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现状和特征,对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进行了概述,将营销渠道分为“官方网站”“独立网站”以及“第三方平台”,并分别针对三类平台进行阐述。把台北故宫博物院独立网店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淘宝店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实践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在营销实践中需要提高文创产品的质量、制定合理的价格、实行方式多样的推广以及提升服务水平[10]。

谷莉《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2017)中,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网络营销的优势是开拓文创产品市场、传播博物馆文化信息。对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列举了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实例[11]。

2.2 营销策略

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營销策略的研究于2014年受到关注,对基于特定文博机构文创产品的互联网平台销售策略、品牌推广手段、网络营销环境、文创产品叙事文本进行分析是此领域的研究重点,尤其对不同文博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文创产品网络销售策略的对比研究是此领域研究的热点。

梁姗姗《网络时代下博物馆营销》(2014)中,认为网络对博物馆文化传播、品牌构建、销售文化产品以及增加观众互动等方面均有作用,博物馆已经具备了网络营销发展的时代特征。通过对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结果进行数据梳理与分析,认为苏州博物馆存在“营销渠道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认为博物馆在其营销活动中没有充分调查观众需求、缺乏科学营销理论指导,针对此问题制定了ASISA营销传播模型,归纳了基于此模型需要进行的实践步骤[12]。

高霄旭《浅析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以博物馆淘宝网店的运营为例》(2015)中,整理了博物馆商品销售的主要方式和特点,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分析故宫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四川博物馆、陕西博物馆、建川博物馆“淘宝网店”的运营状况,从观众(消费者)、馆藏文物与展览、商业化三个方面,总结博物馆基于淘宝平台推广文创产品的营销策略[13]。

李姣《“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创新策略》(2017)中,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特征和价值的梳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文创产品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分别列举了在微博、微信、官方App以及SoLoMo联合O2O营销模式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策略和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14]。

孟浣女《数字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品牌塑造和发展趋势研究》(2017)中,阐述了博物馆的品牌塑造理论,通过对博物馆与数字媒体各自的发展现状、整合的必然性、博物馆品牌塑造的形式以及作用和特点,从品牌展示、设计、传播、创意等方面考量数字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品牌塑造。例举国内外博物馆品牌塑造发展的案例,提出了“博物馆品牌感情化”与“博物馆品牌跨界整合”概念[15]。

李琮《我国文博机构文化产品营销策略研究》(2017)中,认为我国文博机构文化产品存在“两极分化严重”“消费者认可度低”的问题。通过利用STP理论、4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以及4I理论,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文博机构文化产品营销策略,整合出有利于我国文博机构文化产品营销、价格、渠道以及推广的策略[16]。

宋青《故宫系列文化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2017)中,以新媒体为切入点,整理故宫文创产品营销现状、创新渠道以及营销策略。通过宏观环境、微观环境、SWOT三个维度的分析,对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环境与营销渠道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例举并分析了其在新媒体营销路径与营销策略上的成功案例[17]。

谢晓彤《基于叙事理论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内容营销研究》(2018)中,整理出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内容营销的运行模型,并对其文创产品的叙事文本进行概述与分类,从叙事主题、叙事角度、故事情节、叙事语言四方面对其文创产品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对其内容营销策略进行分析,认为故宫文创需要从想象和现实两个维度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总结了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解决方案[18]。

3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有关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的理论探索,不仅成果显著,且研究渠道多样,这些成果对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的传播背景、传播模式、传播渠道、传播策略以及传播效果;对其营销渠道、营销模式、营销策略以及销售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诸多问题,都已作了相应的探索。尤其以文博机构文创的传播模式、网络传播渠道,文创产品网络营销现状、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最为深入和全面。

已有成果的研究也存在问题,主要为以下方面:

1)研究内容重复性多,部分论述尤其是文博机构文创开发的背景梳理过于同质化。

2)侧重于文博机构文创产品的传播与销售手段分析,对其文创产品文化内涵的传播效果研究比较欠缺。

3)对文博机构文创产品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销售的优势讨论得较多,而对其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研究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宜注意以下方面:

1)避免重复研究,须深入对文博机构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进行梳理和多维度观察。

2)在深度研究文创产品传播与销售手段的同时,须综合考虑传播学层面的问题,及时关注并接收网络传播效果的反馈。

3)文创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理论研究的过程需要结合实时的传播技术发展,随时跟进研究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常丹.陕西历史博物馆信息传播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6.

[2]张鲁.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国博物馆传播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3]梁又子.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网络传播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7.

[4]黄林静.运用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学解读——以“故宫淘宝”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5):82-89.

[5]张春.新媒介环境下的博物馆文创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6]魏佳瑞.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策略与效果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7.

[7]刘璨.海昏侯国遗址品牌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7.

[8]高德龙.互联网时代城市博物馆传播模式及策略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8.

[9]殷符.中国民营博物馆体验式网络营销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10]袁强亮.当代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实践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8):103-105.

[11]谷莉.“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戏剧之家,2017(23):209-210.

[12]梁姗姗.网络时代下博物馆营销[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13]高霄旭.浅析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以博物馆淘宝网店的运营为例[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15(00):416-421.

[14]李姣.“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创新策略[J].文物世界,2017(2):64-67.

[15]孟浣女.数字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的品牌塑造和发展趋势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7.

[16]李琮.我国文博机构文化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17]宋青.故宫系列文化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18]谢晓彤.基于叙事理论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内容营销研究[D].上海:华東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鲍 国,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艺术与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创网络传播。

作者:鲍国,路炜峰

网络构建过程研究论文 篇3:

基于核协同数据精准感知的社会信息网络演化、建模及突发检测研究

摘 要:目前,社会计算和面向网络化社会的研究在许多国家都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次,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社会信息网络(SIN)作为社会计算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内容包括数据精准感知型核协同SIN构建、多维协同感知型SIN演化分析、动态SIN建模和SIN上的突发检测进行了系统描述,不但可以为SIN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而且也可为涉及社会和谐发展的SIN上的突发检测应用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社会信息网络;精准感知;核协同;演化分析;建模

1 引言(Introduction)

当今的网络信息类型繁杂、数量众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我们对社会信息网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长期的理论化、系统化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适当开展社会信息网络的构建、演化分析、建模、突发检测等方面的研究。一项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开发和应用,以便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方面的研究可以着眼点在于为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及时处理社会信息网络上的突发事件的方法并提供决策支持,从而缓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1]。研究的落脚点可以放在社会信息网络的构建、演化分析、建模三个方面。在这三个落脚点中,构建研究将为可靠的检测结果提供准确、完备的数据保障,同时也为进行可靠的演化分析和建模研究提供数据保障,而演化分析研究和建模研究则为可靠的检测结果提供理论保障。

2 数据精准感知型核协同社会信息网络构建(Accurate data aware nuclear cooperative social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社会信息网络演化信息和突发事件线索往往同时存在于多个数据源中,并且在多维空间中相互影响。全面提取跨数据源的网络信息,是网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多数据源协同互动感知机制研究是实现社会群体关系发掘与分析、突发事件态势预测与预警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研究对多源异构社会信息网络网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提取、协同统一,并在保证聚类平滑性这一前提下进行动态融合,对不完备链接进行填补,克服单源社会信息网络数据局限性,实现网络信息的精准感知。具体地说,社会信息网络构建研究将在以下三方面展开:

(1)基于核协同的多源异构社会信息网络极大相似子关系挖掘方法研究。在为具体应用设计核时,加入尽可能多的领域知识是极为重要的。社会信息网络知识同时存在于不同的数据源中,传统的基于图的核方法及较先进的随机游走核方法都存在着无法处理高阶数据这一限制。因此,我们拟基于节点信息的扩散行为,构建一个适用于多网协同关系提取的新核,发现进而融合极大相似子关系,消除单源网络信息片面性、不精准性这一限制。研究重点在于:①基于图节点上的信息扩散,构建多源异构网络信息协同扩散核,挖掘多数据源中的极大相似子关系;②控制扩散路径的长度,提高挖掘精度,实现网络数据精准感知。

(2)数据精准感知型社会信息网络不完备多社会关系填补方法研究。在社会信息网络中,许多节点之间的关系是未知的,从数据精准感知的角度来讲,有必要对未知的、不完备的社会关系进行补全。社会信息网络不完备社会关系填补,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给定的图以及已知边来预测未知边的问题。进一步讲,它可以转化为传统的机器学习问题——矩阵补全(Matrix Completion)。最常见的矩阵补全方法是矩阵分解。矩阵分解在矩阵缺失值较少的情况下非常有效,其重构矩阵能保留原始矩阵大部分信息,然而真实的社会信息网络往往是一个稀疏矩阵,仅仅拟合少量值来分解大规模稀疏矩阵,容易引起“过拟合”问题,进而影响模型的泛化能力,对未知元素的预测能力减弱[2]。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寻求大型稀疏矩阵填补新方法。为了消除稀疏矩阵结构约束,实现对任意类型关系矩阵进行填补,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利用多源网络知识的协同共享,发现相似知识间的潜在关联,构建潜在关系矩阵,提高大型稀疏矩阵填补的性能。

(3)动态核协同社会信息网络群体关系融合方法研究。基于核协同挖掘的极大相似子关系具有动态性及连续性,从聚类的角度来讲,处理动态数据目前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忽略了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在随时间累积的整体数据上直接应用传统聚类方法。但是,在社会网络演变过程中,突发事件的产生使得每一网络快照上的聚类是明显的,因此整体聚类结果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另一种则忽略了不同时刻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而在每一个网络快照上单独应用传统聚类方法,这导致了不同时刻的聚类结果相差甚远。针对研究需要,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具有普适性的在线式动态群体关系融合算法,以聚类结果精准为前提,实现时变条件下聚类结果仍然能够保持光滑性。

3 多维协同感知型社会信息网络演化分析(Analysison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ve awareness society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

这部分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演化特征分析、共栖属性提取、协同演化分析三个层面。具体地说:

(1)基于TimeLine的感知型社会信息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基于TimeLine的感知型社会信息网络演化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其时序特征进行分析。因为社会信息网络中存在着多变性、瞬时性、Churn特性,因而从已有社会感知数据中获取TimeLine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时序特征的分析结果。抽取TimeLine的时序间隔过大、过小或过于平缓,都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该时间区间所发生事件的明显特征[3]。如图1所示,TimeLine上有五个时序区间T1、T2、T3、T4、T5,其中T1与 T2、T2与T3之间存在着相对的变化特征,T1与T5之间属于绝对变化特征。因此,如何通过已有的社会感知数据,提取理想状态下的TimeLine,并通过演化分析算法,对TimeLine上的不同时序进行演化特征分析是本研究的研究重点之一。

(2)感知型社会信息网协同共栖属性提取。该研究将通过对感知型社会信息网协同共栖属性提取,对其演化属性进行分析。目前的研究,大多以静态或时序网络快照为主。因此在实现连续动态的演化环境中,需要重新定义协同演化度量指标。其中,共栖属性可以区分出社会信息网络中感知对象之间是共生关系,还是竞争关系等。设计个体和群体的共栖属性提取方法,总结属性变化规律,是分析社会信息网络协同演化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动态嵌套多向关联的协同演化关系分析。该研究将设计感知型社会信息网络的自适应表达式,提出协同演化关系分析方法,对多维协同演化关系进行分析。

社会信息包括了各种维度的信息,信息之间起着协同作用,构成了整个社会信息网络的运行过程。它的协同演化过程是一个跨界现象,不仅发生在一个层级中,还可能发生在其他较低或较高层级中,而且还会发生在层级之间;既包括内部微观对象的协同演化,也包括与外部环境的宏观协同演化,并且这些不同层次的演化是交互嵌套、难以区分的。微观行为主体的活动经常会产生宏观上的效果,宏观层的演化也会对微观层的演化产生影响[4]。层级间互动的演化,是多层级协同演化的重要特征。图2展示了一个社会信息网络中多维信息的协同。

这部分还将利用各个子网络的属性值,重点研究通过社会数据感知计算技术,对动态嵌套多向关联的协同演化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对社会信息网络中的单方主导演化关系、共同主导演化关系和无主导演化关系的协同演化关系分析方法。

4 动态社会信息网络建模(Dynamic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立动态的社会信息网络模型,首先需要确定描述网络模型的时间片特征值,即对时间轴进行足够细的分割,使得每一时间片上至多有一个节点变更其连接策略,而同时保证其他节点保持其原有连接状态不变。其次,需要设计网络模型的动态连接策略。连接策略的正确选择,决定着最终模型成功的与否。按照以上思路,模型建立部分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以节点社会上下文(Social Context)为效用值,消除网络噪音。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活动具有重复性与周期性,这样就可以将人的多种行为特征表示为网络节点的不同社会属性,将节点的社会属性进行归纳就可以得到节点的社会上下文知识[5]。根据社会上下文,可以得到节点的信誉评价值。真实的社会信息网络中会存在一些由恶意节点引起的一定概率的误连接,因此在建模之前预处理网络数据可以降低由于个体行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网络演化噪音。本部分内容研究应用社会上下文来评价节点的信誉度,并通过累计信誉记录得到节点的最终信誉值。由于恶意节点在社会信息网络中会恶意破坏社会信息网络中的正常连接,对网络研究的负面影响较大,所以可以根据节点的信誉评价值,孤立恶意节点并删减其连接。

(2)基于社会特征的时间片发现算法:Time section discover approach based on social information(TSI)。根据信息网络中节点的社会学特性,引入社会信息网络中节点的社会信息属性。因为当某个节点社会信息值发生一定变化时可能会引起社会信息网络结构的变化,所以时间片的划分应以节点社会信息属性的较大变化为划分依据,细化时间轴,使得每个时间片内只有一个节点的社会信息值发生变化,而其他节点按照惯性保持其社会信息属性值不变。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网络结构的变化过程就可以看成是一个马尔可夫过程。

(3)基于半随机游走策略的动态连接。社会信息网络中节点的连接过程可以看成是节点对社会信息进行追逐的过程。当网络中某些节点的社会信息值发生较大变化时,网络中的结构一般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变化表现为网络中的某些节点会相应地连接到目前社会信息价值较大的节点上。这部分将研究在建模中应用随机游走策略,并设置连接阈值α。游走从网络的某一节点开始执行,当游走到目前社会信息值较大的节点时进行连接,之后继续游走到下一个目标节点,直到多次搜索并无更大社会信息值节点,完成一次随机游走。在每个时间片中模型要完成多次随机游走的动态重链。在随机游走的过程中由于应用了连接阈值α限定连接操作,所以此操作可以看作是半随机连接,连接阈值α的设定与网络中节点的社会信息价值有关,α的具体值应高于网络中节点的社会信息价值的平均值,并可设置α的浮动范围δ(δ是一个较小的值)。

由于社会信息网络研究的数据精准感知型核协同社会信息网络的网络结构是动态演化的结果,所以网络结构将随着网络中节点数量、节点的社会信息属性及节点社会上下文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可以综合表述为动态半随机重连策略,应用这种策略建立的网络模型可以表现出网络由不稳定到相对稳定,再到不稳定的演变过程。

5 社会信息网络上突发检测方法(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burst detection method)

由于社会信息网络同时具有信息网络的实时性和社会网络的交互性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社会信息网络拓扑结构的演化行为,研究突发事件的检测与预警方法。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网络节点影响力分析方法。针对社会信息网络不同于传统网络的集聚特性,提出网络节点的影响力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拓扑势理论对社会信息网络进行社区发现,并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分类;其次,针对不同类型节点的不同结构特征,分别对其进行影响力分析。

(2)网络节点的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社会信息网络中节点的可信度,一方面采用云模型对社区内和社区间的节点进行全局信任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时间窗及构造时间函数实现对可信度的动态更新。

(3)突发检测方法与预警方法。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的海量数据积聚、爆发的瞬时性及偶然性等特点,因此首先引入滑动窗口的思想对监测到的数据流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网络拓扑的演化行为,进而对网络上的突发事件进行检测和预警。

在这些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中,基于网络拓扑演化的突发事件检测与预警方法研究为社会信息网络研究目标实现的最后一环,而且带有更大的探索性和前瞻性,所以基于网络拓扑演化的突发事件检测与预警方法研究可是说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6 结论(Conclusion)

社会信息网络是兼具社会网络和信息网络特征的新型网络,一方面其节点间表现出强交互特征,另一方面其拓扑结构呈现强时变特征。由于社会信息网络的数据具有多源性、异构性,拓扑结构具有多变性、瞬时性、Churn特性以及不同层级之间存在着交互嵌套演化等现象,因此社会信息网络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社会网络和信息网络上的传统研究方法很难直接应用或迁移到社会信息网络上。目前来看,社会信息网络上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匮乏,开发、应用等活动尚缺乏合适的实践方法和指导理论。真正建立一个面向数据精准感知的动态社会信息网络研究平台,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挺.社会计算[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1,7(12):6-7.

[2] 毛文吉,等.社会计算的研究现状与未来[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1,7(12):8-11.

[3] Chakareski J. Content preference estimation in online socialnetworks: message passing versus sparse reconstructionon Graphs[R].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Acoustics,Speech,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1:3760-3763.

[4] 吴斌,王柏,杨胜琦.基于事件的社会网络演化分析框架[J].软件学报,2011,22(7):1488-1502.

[5] 付志鹏,等.对等网络的抖动特性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11,34(9):1563-1577.

作者简介:

刘 畅(1978-),女,本科,副教授.研究领域:程序设计教学,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

作者:刘畅

上一篇:招生考试讲话下一篇:学校门卫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