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原理论文(精选11篇)
网络硬件组成:1.服务器2.客户机3.传输介质4.通信连接设备 2.新课 网络软件系统: 网络应用软件:网络媒体播放器(暴风影音,可在线也可看本地视频)文件上传与下载工具(迅雷,土豆)企业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结构:
客户/服务器(C/S)结构,需要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负责自己可以处理的数据,分担服务器工作(优酷,查询,下载,浏览视频)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用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客户机极少处理数据,大部分数据处理工作交给服务器(网页优酷,FLASH阅览)
网络通信原理
1.协议:数据传输的一些通用规则。就像学校有校规,国家有法律一样。也像两个不同国家的人在沟通交流,需要使用同一种语言一样。
因特网的通信协议:支撑网络运行的通信规则。Internet网络协议采用TCP/IP协议。具体协议主要有: TCP:数据传输控制协议 IP:网络互联协议(网间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网页上使用)FTP: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POP3:邮局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
网络协议比较复杂,为了通讯网络过程简单一些,采用分层化处理模式。分工明确,每个功能对应每个层独立完成实现。
如不分层,硬件维修与管理都是很麻烦的,文件传输中只考虑通过什么方式传输就好了,不必关心通信底层的通信线路是光纤还是双绞线 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1.应用层,2.表示层,3.会话层,4.传输层,5.网络层,6.数据链路层,7.物理层 计算机利用协议通信时,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没经过一层都附加一个协议控制信息,到达物理层后将来数据包进行转换,送入传输介质。数据传输到接收方时,再自下层向上层逐层去掉协议控制信息,并完成各层的指令功能。应用层最接近用户,物理层为最底层
写邮件 ↓
装信封,写地址
↓
邮局分类信件,装邮包
↓
邮宝装集装箱
↓
集装箱装邮车
传输介质传输
发信时层层加包装,收信时层层拆包装,对等层按相同规则执行,相邻上层给下层传输命令,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不越层 往下传输一层加协议,网上传输去协议 高层位置 应用层(各种软件,应用程序)
表示层(所有数据转换编码,数据形成表示,翻译)
会话层(选择、管理会话,迅雷电驴下载时的多会话下载选择会话)传输层(选择传输端口,QQ—数据传输,迅雷—文件传输)网络层(数据打包,发送数据包)数据链路层(解析、寻找地址)物理层(传输介质,传输比特流)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划出OSI开放系统互联协议,美国国防部按OSI协议开发出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结构
应用层(处理高层协议,包含应用层、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传输层(监督数据,保证网络服务质量,选择传输端口)对应传输层 网际层(互联网络层)(运送数据包)对应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解决主机接入网络的问题)对应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OSI与TCP/IP相同的是传输方向相同,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 但OSI适用所有网络,TCP/IP只适用于INTERNET网络
读信件 ↑
按地址投递信件
↑
拆邮包,分类信件
↑
集装箱拆成邮包
网络通信一般指网络协议,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有三个网络协议:NETBEUI、IPX/SPX和交叉平台TCP/IP,网络协议就是网络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二、分类
网络通信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物理网是由用户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等通信设备所组成的实体结构,是通信网的物质基础,也称装备网。
2)业务网是疏通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类通信业务的网路,是指通信网的服务功能。
3)支撑管理网是为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路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而形成的网络。
三、工作原理
1、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性的结构模型,将网络分成若干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2、多种协议组合在一起成为协议体系,它们负责保证传输的通畅。各功能层之间,上一层对下一层提出服务要求,下一层完成上一层提出的要求。基于这样的思想,网络世界中产生了一种通用的概念模型——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即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物理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一层。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二层,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
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三层,它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的一层,也是通信子网的最高一层。它在下两层的基础上向资源子网提供服务。
传输层:OSI下3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通信,上3层的任务是数据处理。而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OSI模型的第4层。
会话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5层,是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主要任务是:向两个实体的表示层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将不同实体之间的表示层的连接称为会话。
表示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六层,它对来自应用层的命令和数据进行解释,对各种语法赋予相应的含义,并按照一定的格式传送给会话层。
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它是计算机用户,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由于OSI是一个理想的模型,系统能够具有所有的7层,并完全遵循它的规定。
在7层模型中,每一层都提供一个特殊的网络功能。从网络功能的角度观察:下面4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主要提供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即以节点到节点之间的通信为主;第4层作为上下两部分的桥梁,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而上3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以提供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处理功能为主。
2)TCP/IP分层模型
TCP/IP协议被组织成四个概念层,其中有三层对应于ISO参考模型中的相应层。ICP/IP协议族并不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因此它不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必须与许多其他的协议协同工作。
3、数据交换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需要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的转接,如要通过若干个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这就要用到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通过在网络中对数字信息的综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而在全球范围把人类社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以不可抗拒之势影响和冲击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摘要:网络,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通信,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摘 要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存在理论性强、不易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笔者根据多年的通信系统设计经验以及大学本科授课体会,在理论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授课质量。
关键词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03-02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从上世纪末的以书信和固定电话为主转变为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学习和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技术也成为信息社会每一位成员,尤其是未来的通信工作者的迫切需求。作为现代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通信人才的理论基础甚至未来整个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因此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拟从多方面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做出创新与改革。
一、改革理论教学,夯实理论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随机过程及信道、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PCM终端技术、最佳接收的概念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使学生熟悉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分析和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实验实践,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设计和仿真较大规模通信系统,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这门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原理性较强,抽象概念多,除了用到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特别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并且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知识体系繁杂,对于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繁琐的理论推导简单化,尽量进行理解性、简单化讲解,总体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处理方法和思路,而不是陷入繁琐的数学推导中却把握不住方向。考虑到近年来数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要侧重于数字通信基础理论方面的讲解,并且要联系当前热门的3G和4G等移动通信系统。同时理论的讲解要结合必要的能够充分说明问题的例题,理论是抽象的,而例题是接近实际问题的,因此例题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强化学习的效果。此外,在选择和设计例题时,要多联系前后知识点,既能够回顾过去的知识点,解释当天课程内容的应用方法,又能够引出后面章节的知识内容。最后给同学们一定的练习题并适时的进行习题讲解说明,通过多个方面的结合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改革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通信原理》课程通常会有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采用的相关技术等,建立通信系统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在分析和理解通信系统方面建立统一的理论和感性认识。实验往往是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来进行,一般包括PCM编译码、AMI/HDB3编译码、FSK调制解调过程以及帧结构及其传输等实验内容,来了解通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的整个流程。比如通过模拟电话的抽样、量化和编码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接收的时候再进行模拟信号的还原,并可通过示波器来观测传输过程中各部分信号的变化,能够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基本通信系统的整个流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实验箱上的实验大多都是验证性的实验,而且过于基本,学生仍然不能够了解每个部分内部的实现方法,也不能够了解目前通信系统实现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因此可以添加Matlab或者Simulink等方面的实验内容,着重对一些常用的数字基带调制解调方式,如QPSK和QAM等进行编程仿真,绘制误比特率曲线,更进一步可以将实现过程定点化,使学生更能够学习到实际实现时的种种细节,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体系确定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数学公式较多的学科,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是按部就班的讲解会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黑板板书为辅,在教学方法上面注重与现实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过程中,结合现代通信发展的现状,穿插讲授各种基础技术理论的发展演变和现实当中的应用,做到让学生学得有目的、有感受,而不是孤立的学习理论知识。比如说目前与我们生活密切结合的WIFI技术和蜂窝通信系统,在每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上都可以跟这些系统的某些部分联系起来,并辅以Matlab或者Simulink的仿真演示,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这些知识点的应用带来的优势,解决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等,从而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质量
考核是对学习的结果做出评估,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手段。而课程开设能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课程的考核方式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特点,考核方式作如下尝试:结合课程的专业特点,采用试卷笔试和实验编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笔试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出题的时候要注意将概念性的知识应用化,不单纯考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情况,而是考核学生对概念是否理解,能否在实际当中应用的能力。实验编程可以根据平时实验课上的学习内容稍加变动,考核同学们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两个方面可以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考核,并且可以引导学生从考试前突击进行死记硬背的思维中走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与创新的过程,目前仍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如何能够将通信中的概念和原理讲解的深入浅出;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气氛的调动能力;如何提高基础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兼顾吸收较快的同学有新的学习点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加强与同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青,于秀兰.通信原理(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樊昌信等.通信原理(第6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3]白运新.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8,(9).
通信目的是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信息的时空转移,即把消息从一方传送到另一方。
2.为什么要进行载波调制呢?
第一,通过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至较高的载波频率上,是已调信号的频谱与信道的带通特性相匹配,这样就可以提高传输特性。
第二,把多个基带信号分别搬移到不同的载频处,以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第三,扩展信号带宽,提高系统抗干扰、抗衰落能力,还可以实现传输带宽与信噪比之间的互换。
因此,调制对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3.门限效应:输出信噪比不是按比例随着输入信噪比下降,而是急剧恶化,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解调器的门限效应。
4.频分复用是一种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复用方式。在FDM中,信道的带宽被分成多个相互不重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据其中一个子通道,并且各路之间必须留有未被使用的频带进行分割,以防止信号重叠。在接收端,采用适当的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从而恢复出所需要的信号。
时分复用:借助把时间帧分成若干时隙,各路信号占有各自时隙来实现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多路信号。
1k=05.无码间串扰的时域条件:h(kTS)=0k为其他数
6.无码间串扰的频域条件:∑ H(ω+2πi/Ts)=Ts|ω|≤π/Ts
7.随参信道:特性随机变化的信道称为随机参量信道。
8.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速率。
9.通信系统的组成功能:
①信息源: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②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即使发送信号的特性和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干扰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功率以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③信道:是一种物理媒质,用来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
④接受设备:将信号放大和反变换。其目的是从受到减损的接受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信号。
⑤受信者(信宿是传送消息的目的地):功能与信源相反,即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
10.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功能:
①信息源编码与译码:
一、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即通过某种数据压缩技术设法减少码元数目和码元速率。
二、完成A/D转换。即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②信道编码与译码:信道编码的目的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③加密与解密:为了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④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⑤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一致,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的前提条件。
11.眼图,是指通过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基带信号波形,从而估计和调整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眼图可以定性反映码间串扰的大小和噪声的大小,眼图还可以用来指示接受滤波器的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改善系统性能。同时,通过眼图我们还可以获得有关传输系统性能的许多信息。
12.由于在2PSK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180°的相位模糊,即恢复的本地载波与所需的相干载波可能同相,也可能反相,这种相位关系的不确定性将会造成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相反,即“1”变“0”,“0”变“1”,判决器输出数字信号全部出错。这种现象称为2PSK的“倒π现象”或“反相工作”。
1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一、误码率:①对同一调制方式,采用相干解调方式的误码率低于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的误码率②若采用相同的解调方式,在误码率相同的情况下,所需要的信噪比2ASK比2FSK高3dB,2FSK比2PSK高3dB,2ASK比2PSK高6dB,③若信噪比一定,2PSK系统的误码率比2FSK的小,2FSK系统 的误
码率比2ASK的小。
二、从频带宽度或频带利用率来看,2FSK系统的频带利用率最低。
三、若传输信道是随参信道,2FSK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14.时分复用的优点:便于实现数字通信、易于制造、适于采用集成电路实现、生产成本较低。
15.伪随机噪声具有类似于随机噪声的某些统计特性,同时又能够重复产生
16.m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
17.本原多项式:一个n次多项式f(x)满足条件①f(x)为既约的;②f(x)可整除(xm+1),m=2n-1;③f(x)除不尽(xq+1),q 18.简述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在发送端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将受到破坏,从而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19.2FSK通信系统中若“1”码与“0”码对应的信号幅度不相同,对传输信息有影响吗?为什么? 答:没有影响。(3分) 因为2FSK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调制在载波的频率当中,频率对应不同的数字信号,和幅度没有关系。 20.脉冲编码调制:通常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基本过程。 郝昆 1243064 首先对这学期做的通信原理实验做一个总结。这学期我们做了模拟锁相环实验、CMI码型变换实验、验证抽样定理实验、2ASK系统调制与解调实验、2PSK系统解调实验等,通过实验,我们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了解了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等波形特点并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我们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掌握了相对波形与2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绝对码波形与2D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并对2ASK、2FSK、2DPSK信号有了进一步了解。通过模拟锁相环的实验,我们熟悉了模拟锁相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模拟字锁相环的基本参数及设计。 在通信原理实验的学习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实验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了实验原理,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实验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实验的每个步骤都必须亲自去做,亲自去调试,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通过实验我们懂得了探索出真知,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实验来证明。虽然我们的通信原理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知识能力还不够的学生来说,这些探索也是很有价值的。对于这些实验,我们在探索中学习、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通信原理实验让我在探索、自我学习中获得知识。 当然,经过一学期通信原理实验课的学习,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不是很强,有些实验结果无法得到透彻的解释;我的思维、思考方式还需要提高,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每个实验后相关的思考题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关于音频流的蓝牙传输可以通过两个方式: 1)通过PCM接口来传送 2)通过模拟UART来传送 下面分别来讲述: 1)通过PCM接口来传送 通过音频播放器(eg: Media Player)来打开音频文件,调用Audio驱动,音频文件通过解码后,由PCM输出到Host端蓝牙模块的PCM输入端,接着,经过蓝牙模块的处理后,由RF无线模块发送给Client 端蓝牙设备。 Client 端蓝牙设备经由无线接收模块后,滤波,稳压,经微处理芯片处理后,直接由Speaker播放。 2)通过模拟UART来传送 通过设置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ervicesBTAGSVC】IsEnabled =1 使得系统引导时自动加载语音网关(AG)服务。 首先,通过手动配置建立Host端蓝牙设备与Client端蓝牙设备ACL链接(面向无连接的异步链路),接着在Applicaiton或Audio Driver中调用 IOCTL_AG_OPEN_AUDIO,重新建立Host端蓝牙设备与Client端蓝牙设备SCO链接(面向连接的同步链路),接着AG自动发送 waveOutMessage((HWAVEOUT)i, WODM_BT_SCO_AUDIO_CONTROL, 0, TRUE);从而建立了Audio至蓝牙芯片之间的通道,也即,实现了音频流到蓝牙模块的传送。 然后,经由主机端蓝牙模块将音频流打包经由RF模块发送出去。 当人们舒适地坐在办公室里, 惬意地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 收取E-mail或者购买喜欢的物品的时候, 他们的信件和信用卡账号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包, 在网络上不停地传送着, 人们是否想过这些信息包会通过网络流入别人的机器呢?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危险, 因为网络监听工具就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 网络监听是黑客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它能在网络中接收别人的数据包, 其接收的目的就是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包, 从而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如账号和密码等。其实网络监听原本是网络管理员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 主要用来监视网络的流量、状态、数据等信息, 比如Sniffer Pro就是许多系统管理员手中的必备工具。 为了更好地说明网络监听的工作原理, 我们先介绍一下网卡和集线器的工作原理。以太网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连网方式, 下面都用以太网来讲解。 1 网卡的工作原理 网卡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之间通过网卡交换数据时, 这些数据是以帧的方式进行传输, 一般帧结构由前导码、帧首定界符、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长度、逻辑链路层协议数据单元和帧检验序列组成, 各个部分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当目的机器的网卡收到传输来的数据时, 网卡先接收数据头的目的MAC地址, 通常情况下, 像收信一样, 只有收信人才去打开信件, 同样网卡只接收和自己地址有关的信息包, 即只有目的MAC地址与本地MAC地址相同的数据包或者是广播包, 网卡才接收。否则, 这些数据包就直接被网卡抛弃。 网络还可以工作在另一种模式中, 即“混杂”模式。此时网络进行数据包过滤不同于普通模式, 混杂模式不理会数据包头内容, 让所有经过的数据包都传递给操作系统去处理, 这时计算机就可以轻松获取所有经过该网卡的数据帧了, 如果一台计算机的网卡被配置成这种方式, 那么它就具有网络监听功能。 2 网络监听原理 网络监听的工作原理就是让网卡接收一切它所能接收的数据。Sniffer工作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3步:把网卡置于混杂模式;捕获数据包;分析数据包。 1) 共享式集线器连接的网络 如果办公室里的计算机A、B、C、D通过共享集线器连接。计算机A上的用户给计算机C上的用户发送文件, 根据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数据传输是广播方式的。就是当计算机A发给计算机C的数据进入集线器后, 集线器会把它接收到的数据再发给其他的每个端口, 所以在共享集线器下, 处于同一网段的所有计算机的网卡都能接收到数据, 并检查在数据帧中的地址是否和自己的地址相匹配, 计算机B和计算机D发现目的地址不是自己的, 就把数据帧丢弃, 不予理睬。而计算机C也接收到了数据帧, 并在比较之后发现是自己的, 接下来就将数据帧交给操作系统进行处理, 如图1所示。 同样的工作情况, 如果把计算机B的网卡置于混杂模式 (即在计算机B上安装了网络监听软件) , 那么计算机B的网卡也会对这数据帧产生反应, 把数据交给操作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从而实现了监听, 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如图2所示。 2) 交换机连接的网络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集线器不同, 普通的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的端口和MAC地址有对应关系, 当交换机接收数据帧时, 交换机会先查看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 然后按照地址表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其他端口收不到数据, 如图3所示。只有目的地址是广播地址的, 才转发给所有的端口。如果现在在计算机B上安装了网络监听软件, 它也只能收到发给自己的广播数据包, 无法监听别人的数据了。因此, 在交换环境下比集线器连接的网络安全多了。 但是, 并不是说在交换环境下就不会被别人监听了。现在许多交换机都支持镜像的功能, 能够把进入交换机的所有数据都映射到监控端口, 这样就可以监听所有的数据包, 从而进行数据分析, 如图4所示, 镜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网络管理员掌握网络的运行情况, 而采用的手段就是监控数据包。 要实现这个功能必须能对交换机进行设置才可以, 所以在交换环境下对于黑客来说很难实现监听的。 3 网络监听的检测 一般来说网络监听是很难被发现的, 因为网络监听只是接收来自网络上的数据, 并没有向其他主机发送或修改任何数据, 所以对可能存在网络监听的网络应采取以下的检测办法。 1) 通过一些专业软件检查网络是否有网卡处于混杂模式, 例如:Anti Sniff反黑客软件。 2) 对怀疑运行监听软件的主机, 可以用正确的IP地址和错误的IP地址进行PING, 如果两个地址都有反应, 则说明该主机有运行监听软件, 因为正常的主机只会接收正确的IP地址并作出反应, 对错误的IP地址是不会接收的, 而运行监听软件的主机则全部接收, 并作出反应。 3) 由于监听软件要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包, 会占用大量CPU资源, 导致主机性能下降, 所以可以向网络发送大量无用数据, 以检查和对比该电脑的前后性能, 来推算查找监听主机。 4 网络监听的防范 对于公共网络, 如公司或企业的局域网, 校园网和网吧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工作非常重要, 除了安装必需的防杀毒软件、木马检测程序和防火墙外, 对网络监听的防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对网络进行分段 对不同功能的网络, 从物理上或逻辑上进行分段, 将可能存在的非法用户与敏感的网络资源进行隔离, 从而防止可能的网络监听。 2) 用交换机代替共享式集线器 由于交换机的端口和MAC地址有对应关系, 在交换环境下是很难进行网络监听的, 除非网络管理员对交换机进行端口映射设置。 3)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 采用数据加密办法, 即使被网络监听, 如果没有密钥解密, 显示出来的还是乱码。 5 结束语 网络监听技术是一种工具, 总是扮演正反两个不同的角色, 一方面, 对于入侵者, 为了谋取人个利益, 采用进行网络监听技术, 非法获取用户的帐号、口令等敏感信息, 造成他人的损失。另一方面, 对于网络管理员, 就要想方设法地追踪和监测网络安全情况, 所以必须加强对网络监听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才能保障计算机网络更安全更快速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远生.计算机网络安全[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关键词:通信原理 Matlab 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175-01 Abstract:Th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course is 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pecialit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its characteristic is systemic strong,abstract concept,mathematical cont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course,and the problems in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s discussed and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means,and significantly stimulat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communication principle;Matlab;teaching reform;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诸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有关通信系统的重要结论。本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面广,概念抽象,系统性强,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因此,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往往有大量复杂的数学推导,抽象的理论概念较多,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但学生不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感觉乏味枯燥,学习效果不好。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化;(3)课程试题库陈旧;(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5)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3 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小节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立足教学内容力求与实际通信系统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理论教学方面,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多体并存,优势互补。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试题库,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通信产业的最新进展和目前比较前沿的通信系统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新型通信技术-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使理论和实际能够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方面,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并将仿真实验及硬件实验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融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结论。具体设计题目包括: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基带传输的部分响应系统演示等等。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良,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星海,魏长智,张鲁,等.“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87-88. [2] 徐桢,刘凯,张军.““现代通信原理”教学改革中的尝试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6-11. 通信工程导论 学习报告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得 分 2014年 10月 目 录 1、引言················································(1) 2、通信工程的支撑技术······························(2) 3、学习规划············································(3) 4结束语················································(3) 通信工程的支撑技术与学习规划 摘要:大学生活虽然度过了一年,但我对我所选择的专业还不是很了解。在大二的前两周学校给我们安排了这门课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通信的分类、发展以及相关的知识,通过学习,我对通信工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意识到信息工程这类专业在未来美好的就业前景。了解通信就要了解通信工程的支撑技术,虽然察觉到这门专业课的难度,但是更加激起我学习的热情!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必有一个成功的规划,因此,我对我以后的学习进行了规划。 前言: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信息交流是一直存在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各种通信技术,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经济效益,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由于它的巨大作用使我不得不对它产生兴趣。下面我来介绍下通信工程的支撑技术。 正文: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与信宿之间建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通信系统就是用电、光等信号形式来传递信息的系统。信息的传递需要通信网来支撑。 一、通信工程的支撑技术 (一)、应用层技术 ①、应用层业务 应用层业务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视音频业务,数据通信业务和多媒体通信业务。 ②终端技术 其一是将待传送的信息和传输链路上传送的信息进行相互转换。发送端,将信源产生的信息转换成适合于传输链路上传送的信号,在接收端则完成相反的变换。其二是将信号与传输链路相匹配,由信号处理设备完成;其三是信令的产生和识别,即用来产生和识别网内所需的信令,完成一系列控制作用。 它主要包括音频通信终端技术、(如:普通模拟电话机、录音机等)图像通信终端技术(如:传真机)、视频通信终端技术如(各种电视摄像机)、数据通信终端(如:调制解调器)。 (二)、业务网技术 ①、电话网与电路交换技术 电话通过用户线接到交换机上,交换机根据用户信号自动进行话路的接通和拆除。 ②、数据网与分组交换技术 公共数据网采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技术,主要包括: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FR、数字数据网DDN、智能网IN等。 ③、智能网技术、移动通信网技术、软交换技术。 (三)、传送网技术 传送网:完成信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或几个点的功能的复杂网络。从物理实现角度看它包括传输媒介、传输系统和传输节点设备。 ① 传输媒质 传输信息的物理媒质、传输信号的通道。包括有线(电缆、光纤光缆、电力线等)和无线(无线电波、激光等)。② 传输系统 频分复用技术、时分复用技术、码分复用技术 ③ 传输节点设备 配线架、电分插复用器ADM、电交叉连接器DXC、光分插复用器OADM光交叉连接器OXC。 (四)、支撑网技术 支撑网是业务网正常进行、增强网络功能、提供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网络,在各个支撑网中传送相应的控制、检测信号。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① 信令网技术 实现网络节点间信令的传输和转换。②同步网技术 实现交换局、传输设备之间信号时针的同步 ③电信管理网技术 提高全网质量和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而设置:用户管理、流量控制、故障检测等。 二、学习规划 大一时,我坚持刻苦的学习高数,坚持预习与复习,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对于高数掌握的知识还算可以。在大一上学期就考过了英语四级,但是是低分飘过,所以决定以后更加认真学习英语。 由于我现在处在大二的上学期,很多专业课都没有学习,只能从学好基础课开始。除了我们学校要求的计算机二级证书与四级证书外,我打算考到计算机三级和六级证书。本学期我们学的复变函数和、电路原理和专业课有点关系,所以也显得有点难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在大一下学期由于种种原因我的六级没有考过,所以争取在大二上学期考过。本学期有很多物理实验是最让我恐惧的,但是我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专业课的学习,实验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会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二者结合,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我报名参加了“飞思卡尔”,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完善自己。 根据我们学校的安排,大三要开始学习专业课了我准备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个上面,多去实验室做实验,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因为通信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实践操作。对于我未来能找到好的工作,我有点想考研的倾向。所以我决定在大三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多抽时间复习大一大二时学的数学及英语。 在大学四年级,在大学即将结束的一年里,有些人也许已经开始出去找工作了。由于现在考研的的艰难性以及时间的延长,我想我会加倍的努力学习,争取能考上我理想的大学-南邮。 1.信息是客户事物的属性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或运动状态。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3.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 4.通信系统主要由5个基本系统元件构成:信源、转换器、信道、反转换器、信宿。源系统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输到目的系统,目的系统再将信号反变换为具体的信息。 5.通过系统的传输的信号一般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表达方式:模拟信号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是连续的,一般用连续变化的电压表示。数字信号是离散的,即在时间特性上幅度的取值是有限的离散值,一般用脉冲序列来表示。 6.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1)信道带宽:是描述信道传输能力的技术指标,它的大小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信道能够传送电磁波的有效频率范围就是该信道的带度。(2)数据传输速率:称为比特率,是指信道每秒钟所能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记为bps,常见的单位有Kbps、Mpbs、Gbps等,数据传输速率的高低,由每位数据所占的时间决定,一位数据所占用的时间宽度越小,则传输速率越高。(3)信道的传输能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信道传输数据的速率的上限,称为信道容量,一般表示单位时间内最多可传输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4)波特率: 是传输的信号值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如果被传输的信号周期为T,则波特率Rb=1/T。Rb称为波形速率或调制速率。(5)信道延迟=计算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时间+传输介质的延迟时间+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响应时间+通信设备的转发和等待时间。(6)误码率:是指接收的错误码元数占传送总码元数的比例,即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7.数据的传输方式有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两种,并行通信用于较低距离的数据传输,串行通信用于较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8.通信线路的连接方式:点对点连接方式、多点连接方式。9.信道的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10.信号的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11.常用的同步技术有两种: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传输方式。 12.通信系统的模型组成: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受信者和噪声源。13.信息源(简称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14.发送设备的作用是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即使发送信号的特性和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信道干扰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够的功率以满足远距离传输的需要。因此,发送设备涵盖的内容很多,可能包含变换、放大、滤波、编码、调制等过程。对于多路传输系统,发送设备还包括多路复用器。 15.信道是一种物理煤质,用来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 16.接收设备的功能是将信号放大和反变换(如译码、解调等),其目的是从收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17.受信者(简称信宿)是传送消息的目的地,其功能与信源相反,即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扬声器等。 18.模拟通信系统: 20.信道:控制信道用于携带信令或同步数据,可分为广播信道、公共控制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 (1)广播信道(BCH):包括BCCH、FCCH和SCH信道,它们携带的信息目标是小区内所有的手机,所以它们是单向的下行信道。 (2)公共控制信道(CCCH):包括RACH、PCH、AGCH和CBCH,RACH是单向上行信道,其余均是单向下行信道。 (3)专用控制信道(DCCH):包括SDCCH、SACCH、FACCH。 21.模拟调制系统:载波调制与解调的定义:载波调制即按照原始基带信号(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高频载波某些参量的过程。 按照载波的种类可划分正弦载波调制和脉冲载波调制。按照调制信号的种类可划分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正弦载波模拟调制可分为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 22.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数字基带信号: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它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频或很低频率开始的。(2)在某些具有低通特性的有线信道中,特别是在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基带信号可以不经过载波调制而直接进行传输。 (3)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有:单极性非归零波形、双极性非归零波形、单极性归零波形、双极性归零波形、差分波形和多电平波形。 (4)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的功能是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5)误码产生的原因:(1)码间串扰(2)信道加性噪声 (6)无码间串扰的条件:(1)时域条件;(2)频域条件(奈奎斯特第一准则)(7)眼图:是指通过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基带信号波形,从而估计和调整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23.数字带通传输系统:(1)数字调制: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已调信号)的过程。 (2)数字解调: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器把带通信号还原成数字基带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解调。 (3)数字调制技术有两种方法: 利用模拟调制的方法去实现数字式调制;通过开关键控载波,通常称为键控法。 (4)基本键控方式: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5)振幅键控(2ASK):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6)2ASK/OOK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7)2ASK信号解调方法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和 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8)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 通信原理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51-02 一、通信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信原理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专业主干课程,阐述通信系统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掌握和研究各种通信系统打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归纳出该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多媒体教学的依赖影响了通信原理课程的授课质量。在大力提倡多媒体授课之前的时间里,教师主要通过黑板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授课方式的主要缺点是板书占用时间太多,一些知识点如各种信号波形和频谱图不易描述。当前教师基本采用多媒体授课,主要通过PPT进行课堂讲解,这种授课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信息量大,但是缺陷也非常突出,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对多媒体教学形成依赖心理,特别是对于部分同学,上课就像看电影,上完了也就看完了,同时也很快忘光了。 (二)通信原理章节内容的讲授方法有待提高。由于教材将通信的基本理论分割成相对独立的技术,每一章阐述的知识点是一个个的单元,与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工作原理是分割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接受不同的通信技术,并不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作用和重要性,也就是不知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 (三)教材的部分内容已经跟不上通信发展的步伐。部分知识与其它课程的知识点重叠,一些未来可能成为主流通信技术的知识在教材中尚是空白,不能适应培养高质量通信人才的需要。 二、通信原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当前,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呈现多样化的格局,推动了课程的改革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立足于现实情况,该课程在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对绪论中的通信系统模型要做重点讲解。在后续章节具体技术的讲解与通信系统模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所学技术理论在实际通信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绪论是教材的总纲,大部分通信原理教材在绪论中介绍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评价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等,这些都是通信系统最重要的内容,掌握的好坏对于学习和研究通信系统至关重要。在以往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绪论的内容在教材后续章节都会详细阐述,因此不重视绪论部分内容的讲解,导致学生不能从总体上理解通信系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通信原理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充足的课时对绪论中的内容,尤其是通信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指标等进行了通俗详尽地讲解,让通信系统的架构深深地印入同学们的脑海,建立起对通信系统的初步理解和框架。同时,我们在后续讲解每一章节的时候,将该章的知识点的基本原理与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起来,阐明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与其它系统部分配合工作,对于学好通信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二)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对黑板板书授课方式的重视。以PPT、视频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讲解效率,加大了课堂信息量,但是在通信原理课程上的弊端也日益凸显,虽然这些弊端并不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及,事实上黑板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已经很小了,很多教师几乎采用纯PPT教学,板书的内容寥寥无几,违背了提倡多媒体教学的初衷。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多媒体授课相对黑板板书节省了教师大量的体力劳动,且可以重复使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于是教师越来越对多媒体教学形成依赖就不难想象。事实上,这种授课方式对工科学生是非常有害的。就通信原理课程而言,如果用形象生动的图形直观显示在幻灯片上,确实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也可以方便直观地进行讲解。但同时我们知道,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基本理论都是建立在数学公式推导基础之上的,教师不通过黑板板书向学生教授推导的过程,学生是很难学到其中的精髓的。不仅通信原理,很多工科课程都是如此,数学推导能力可以说是每个工科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一旦学生养成了看PPT而疏于动手推导的习惯,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我们是培养不出合格的工科人才的。因此,我们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授中,不仅通过PPT讲解,还在黑板上进行大量的数学推导,并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己进行推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要强调一点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往往不喜欢动手做笔记,热衷于拷贝多媒体讲义复习所学的内容,事实上动手做笔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抄写的过程,同时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 (三)将章节学习与MATLAB仿真同步展开,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一般的做法是实验课和理论课程同步,例如脉冲调幅、相移键控等实验,安排在理论课一上完就进行相关实验,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做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时间、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效果不是很理想,原因在于学生做一次实验形成的印象并不深刻,而重复多次实验在现实条件下又不可行,在条件较差的学校,由于实验设备的欠缺,往往几个人共用一套实验器材,效果又得打折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将章节学习与MATLAB程序仿真同步展开,相互印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通信原理教材中的几乎每一种技术都是可以进行计算机仿真的,而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人手一台电脑,只需要安装MATLAB软件,就可以自由地进行通信基本理论的仿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既充分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编程能力,一举多得。 三、通信原理教学内容的改革 与通信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通信原理教学内容是时代的需求。因此,通信原理教材的内容也有必要不断地修订,对此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内容是: (一)压缩模拟技术等的教学,增加新兴通信技术手段的教学。现有的通信原理教材中,模拟调制技术、随机过程等章节内容在通信工程专业其它课程如通信电子线路、随机信号分析课程中已经详细地学过,在通信原理教学中只需要简单地提及。在新兴通信技术上,部分教材增加了CDMA、OFDM技术的内容,但是还不够,有必要增加MIMO技术的介绍,对于学生未来掌握应用MIMO通信系统是有益的,而MIMO通信系统是未来通信系统的主流候选方案。除此之外,中继协同通信、认知无线电等新兴通信技术也有必要在教学中涉及,使学生对前沿通信技术有所了解,为未来深入学习和研究通信技术打下基础。 (二)强化通信信道的教学。虽然每一种通信原理教材都有信道这一章,但是对通信信道的阐述深度和广度存在不足,一般只是简单介绍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的概念与特点、信道的基本数学模型,这些概念固然重要,但不足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信道的特征,特别是移动信道的重要特征如衰落、电平通过率、平均衰落持续时间等,内容更具体化,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常用到。 (三)强化信息论的基础知识教学。信息论通常是研究生的培养课程,但是作为通信系统的指导理论很有必要在通信原理中有所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常看到信息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熵、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等,会觉得很陌生,不能理解,有必要在通信原理教材中单独用一章介绍信息论中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对信息科学基本理论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对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核心内容的理解。信源编码压缩信源中的无规律的冗余比特,这部分比特不提供信息量;信道编码向被压缩过的信息序列中插入有规律的比特,接收端根据规律可以纠正信道干扰产生的信息错误。 我们在近几年的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班级中进行了基于以上内容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对于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显著增强,知识更加全面,印象更加深刻,读研学生的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l999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立项A类项目 【网络通信原理论文】推荐阅读: 网络通信原理教案05-29 通信原理考试总结06-01 数字通信原理试题10-25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12-21 简述CSMACD通信原理05-25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探究05-27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06-15 通信原理课后作业答案07-21 通信原理授课计划10-01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标准11-04通信原理实验感想 篇5
蓝牙通信原理 篇6
网络监听的原理与防范 篇7
浅谈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篇8
通信原理导论[范文] 篇9
网络通信原理论文 篇10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