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推荐8篇)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篇1

周艳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是学生的迫切需要,关系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大局。这就告诉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从教育观念转变入手,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取得共识。打破陈旧教育思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面向 21世纪的一代新人。“减负”只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而不是降低对学生应有的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减负”并非减轻教师的负担,相反,给学生“减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具体的做法如下:

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可接受性,既要把学生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又不能盲目地增加课堂教学任务的数量,以免造成学生新的课业负担。教师在拟制教学目标时,还必须考虑照顾“两头”,即对进步慢的学生和优秀生因材施教,提出有区别的教学任务,使慢进生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上的缺陷填补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通过教学设计,选择与本课、本班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使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贯穿“三主”意识,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方法上要多采用启发式的讨论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处理好训练与教学的关系,做到精讲精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

根据学习的需要,教学内容安排要纵有序列、横有联系,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性,又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要抓好技能的训练点,智力的开发点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点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智能、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结合,优化组合”的原则,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力求做到“无意于法则,而又自合于法则”。此外,教师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恰当地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微机等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角度地拔动学生心弦,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得信息,激发兴趣,促进思考,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教师应以“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的思路,彻底优化考试方法。加强“平时”,就是要做到“当堂清”、“单元清”,重视形成性测,及时反馈,使教学堂堂过关,节节达标。“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就是教师不搞单元考试,学校不搞期中考试。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篇2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都很重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 化学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上, 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学生的特点, 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让课堂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 以学生为主体, 让化学课堂充满乐趣, 充满想象, 充满自信, 充满和谐, 实现和谐的化学课堂, 高效的化学课堂。那怎样才能实现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呢?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

一、教学, 不应拒绝预设

化学教师在上课前应该精心备课, 不管你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还是有较长工龄、教学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 备课都是上好每节课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课程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课对教师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谈到备课, 可能有的教师感到索然无味, 毫无兴趣, 但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 有备无患”,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 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进行精彩的呈现。哲学家告诉我们, 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 往往对它的认识越浅。备课对于教师来说, 未尝不是如此呢?那备课要备什么呢?总的来说, 要备好一堂课, 必须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老师自己、备教学反思。科学的备课必须符合教学实际, 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必须前后衔接, 逻辑严密, 必须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层次清晰, 过渡自然。这是打造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的前提。

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自己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育的对象。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九年级学生虽然是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化学课程, 但他们的基础不等于零, 他们不是一张白纸, 他们有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思维, 有自己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所以,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开始化学课程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 启发学生求知, 开阔学生视野, 指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 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其一, 设计好引人入胜的“入课语”;其二, 设计好启发思维的“设问语”;其三, 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其四, 设计好点拨解惑的“讲解语”;其五, 设计好画龙点睛的“结束语”。教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 使之成为有效教学的一种辅助力量。提前设计好这些, 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课堂,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堂好课, 不应该是老师从头到尾滔滔不绝, 也不应该是学生死记化学式、化合物的概念、实验的注意事项等。一堂好的化学课, 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 互动生成, 智慧碰撞, 情趣横生, 共同发展的课堂。

化学课堂有它独特的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新课程标准》将“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确定为科学探究的一个二级主题, 说明化学教师必须组织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实验是化学殿堂的奠基石, 实验是开启化学之门的钥匙, 实验是化学世界的“地图”, 实验是化学旅途中的指南针。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而且使学生养成了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学到了实验以外的道理。实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做实验, 还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 例如, 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制作无壳鸡蛋”, 原料只需要食醋和一个鸡蛋就可以完成,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如鸡蛋刚放在食醋中, 鸡蛋壳表明会出现许多气泡, 鸡蛋会上下浮动;几小时后, 鸡蛋悬浮, 有漂浮物出现;两天后, 鸡蛋悬浮, 部分脱壳, 有大量悬浮物;五天后, 鸡蛋脱壳, 透明, 能看到蛋黄;十天后, 鸡蛋变成乒乓球大小。我想看到这些现象, 没有哪个学生不兴奋, 没有哪个学生不想知道原因。又如, “植物光合作用条件的探究”“二氧化碳灭火”“物质与醋的反应”等, 这些家庭小实验能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上注意力就会集中, 就会与老师积极地交流, 积极地探讨, 从而实现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三、反馈, 有效的作业设计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时候, 对作为化学新课程改革重要部分的作业改革却仅用余光偶尔一瞥, 这是一种偏颇的认识。任何教学过程的目标是否达到, 要看学生的行为方式最终是否朝预期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必要的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做作业进行复习, 通过做作业进行强化, 教师则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双方的结果。到底该如何布置作业呢?

传统的化学作业就是背背, 算算, 练练, 题目比较死, 答案也是唯一的, 没有什么灵活性, 只要学生平时题目做得多, 自然就会考得好, 至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参与状态则缺乏关注。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 化学作业不再只是没有灵活性的死题目, 而是出现了许多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科学探究题,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化学作业, 学生不用在题海中挣扎, 不用进行机械训练。这也是打造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的基础。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 和谐是人们的追求, 也是化学教育的追求。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是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上, 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学生的特点, 教学的内容, 将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作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和谐课堂,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明高.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2]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吴星等.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智慧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篇3

一、以“生”为本,智慧处理课堂生成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富有个性体验的生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中常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课前备课所能预料到的。课堂上,教师应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意外”,并创造性地进行开发利用,让“意外”在英语课堂中生成精彩。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8 Open day (Part A) 时,我和学生正在用There be 句式进行交流学习时, 结果我班一名女生对教科书上的图很感兴趣,在专心致志画起画来了,当时我很想发火,可是我一想,发火不仅打击了这位学生,还会浪费全班同学的时间,所以,我灵机一动,拿起这位同学的画夸奖了一番,然后用她所画的画与同学们用There be句型进行了交流,此时的她似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听得特别认真,我顺势让她用本课的重点句型介绍了她自己的画。我不仅将她的画作为有效地课堂资源利用了,还保护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从此,这位学生课堂表现非常出色,成绩也提升非常快。

课堂上我们要时时为学生着想,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倾听,宽容错误,使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发表意见,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碰撞、接纳、融合的和谐共生状态,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二、以“材”为本,智慧安排课堂活动

活动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主要形式。《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活动,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能够使用语言来做事情,通过做事情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巧妙的导入能像磁石一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融入英语课堂中,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一些动的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课堂变得生动、灵活。如:利用学生汇报、师生谈话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也可以利用英文歌曲、儿歌等让学生唱起来,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音像等与学生开展游戏,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这样便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步伐,为下面的新知学习做好的铺垫。

新授环节的活动要根据教材内容,围绕目标,不能跑偏。要动静结合,不能一味地静,枯燥乏味,也不能一味地动,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位老师在执教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 Part A ) 时,先带着学生唱ABC song, 这首歌与本课教学内容毫无关系;接着让学生学昆虫类单词,做昆虫类游戏……这也不是A部分的教学重点,结果都半节课下来了还没进入A部分的教学。如此设计课堂活动,怎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活动设计往往是学生能力养成的一个“催化剂”,有效地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诚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顺手拈来或面面俱到,要根据教材内容、活动的目标、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使其为教学目的服务。所以应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才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以“用”为本:智慧引领学以致用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际,“活化语言”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学生、教材、教法的特点,相机引导,创造性地设计拓展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语言的学习目的——“活用”。

如:在教学Whats the matter? A部分时,在新授内容结束后,我安排了“帮助我们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这一拓展活动,用多媒体展示了与我校结对帮扶的贫困孩子缺衣少食的图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句型与图片中的人物对话,并捐出自己所带的衣服、食品或文具。很多学生还综合运用了以前学过的句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让学生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英语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应基于书本进行有效拓展,将文本中的知识生活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构建智慧与和谐课堂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实际教学行动中。教师应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善于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运用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师生潜能,英语课堂才能闪耀出智慧与和谐的光芒。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篇4

理化组

本学期我们组进行了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便在学校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全体实验教师分工合作,不断探索与积极实践,该课题已取得初步成就。下面就整个课题研究做阶段总结。

一、研究体会

我们研究内容首先是学习相关课题理论。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和专业杂志了解有效教学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

其次我们开展教师培训,统一思想。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参与课题的使命感、责任感教育。我们认为做课题研究不是塑料花和花瓶仅仅供摆设的。我们要做专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通过尝试与创新来实现。由于特色校的缘故,我校初中学生素质相对较好,因而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多做一些新的尝试与创新。

我们把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课题研究计划注重与教研组、备课组及学校的科技节等活动计划联系起来,成为其中有机组成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常工作就是课题研究,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研究性我们明显的特色在于

1、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培训力度。

2、课题组进行比较明确课题任务的分工、责任明确。

3、课题组成员人人学会总结与反思并注重团队分享。

4、有意识地进行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我们的研究的范围不仅局限于课内,我们的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不仅局限与校内。具体内容如下:

1、围绕学生物理、化学小制作来展开,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基本特征,在制作中学习,在制作中体会。在小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小制作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关注学生在“做中学”中的心情愉悦程度,还关注学生自主评价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理念是“今天小制作,明天大手笔”。学生的小制作成果也的确让我们感到兴奋与意想不到。我们的特色在于:(1)使小制作系列化,有序化(2)重视交流评估与展示(3)兼顾普及与提高(4)制作主题与教学同步(5)既有规定主题制作,又有适当比例的自主创新课题制作(6)倡导自主评价,标准多元。

2、在理化课堂教学中渗透有效教学理念。

物理、化学是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渗透有效教学理念是课题研究内容的主渠道。我们通过革新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动手创新、观察思考、查阅资料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体会。对学生在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或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多种形式获取答案和有用信息。我们的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此外还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与互动,让学生在课内学习理论,课外进行调查研究、创新发明、数据收集等并通过制作板报、课件、图表、写心得等多种形式研究体会

二、研究经验:

1、团结协作、加强学习

课题研究必须依赖团队的力量,而我校物理、化学组新教师偏多。许多教师有工作热情、研究兴趣,但教学经验、研究经验缺乏。所以开展校本教研,立足校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突出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尤为重要。课题组利用有限的课题经费,购置数十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书籍供全体课题组教师轮流参阅。这也促进所有课题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提高。

2、突出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做中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以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是本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我们除了采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做的意义外,还将培训学生参与小制作作品的评价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之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我们在评价方式上将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与成果以适当比例量化成考试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3、认真反思,大胆探索

“做中学”在初中物理化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所以有了想法,必须进行周密计划进而大胆实践。我们坚信“做中学”尽管会耽误学生一些课余时间,但是科学教育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会得到很好的达成。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做中学”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这一点在这一两年的全市统考中也能看出。

4、研究过程能较好的处理两对关系:(1)处理好课程与课题的关系。我们按教学内容顺序安排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主题,使课题研究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有助于他们对科学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做中学课题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此我们课题的任务针对每一个学生,进入门槛较低,要求标准多元。但是我们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重点关注少数优秀项目,通过挖掘家长、社会资源予以专业指导和提高并通过每年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平台让少数优秀项目脱颖而出。

5、注重细节,提倡“小题大做”

要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必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去做。我们十分注重案例的编写与实施后的总结交流。例如对于案例内容课题组提出了统一的标准,要求至少包括:(1)相关资源整理(有关课件、视频、相关小实验、小制 作等)。(2)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至少选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开发。(3)案例要体现目的意义、实验原理、准备条件、过程安排、安全要求、注意事项等。(4)案例实施过程一定要有过程性的记录。如实验报告、相关活动视频等。这样针对一个案例往深处挖掘。使案例设计更具体,操作性更强。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三、不足之处:

1、课题组整体性成果偏少。

许多年轻教师基本处于学习和消化阶段。总结和反思方面做得不够。课题成果的取得往往依赖于一些老教师。课题组希望今后有一批年轻教师以课题为依托积极实践,脱颖而出。

2、课题管理制度化有待加强。

课题活动时间原本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同步,虽然较为定期,但活动主题往往会被日常工作事务所冲淡。课题研究相关的奖励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还要在用好用足课题经费上下功夫,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四、下一阶段推进策略

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加强反思与总结。课题组今后每学期开展一次征文活动。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论文成果、案例、教学设计等。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年至少开设一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公开课。并及时将经过教学实践形成的相关案例,相关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和其它成果汇编成册,固化成果。

2.建议学校支持建立学生作品展示橱窗,不定期的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加强交流与推广。

3.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各尽所能,加大课题管理力度。建立课题学习例会制度,注重专业引领和团队分享。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篇5

首先感谢师校各位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代表二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在这里同大家进行教学交流。其实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介绍,我只是将我们二中数学组的一些点滴做法在这里向大家进行汇报,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教师给予批评指正。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一、问题剖析

在学案教学实施以前,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问题。很多老师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的,写教案(或抄教案)大多是应付检查而已,上课也很少用教案,新课程理念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很难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教法学法问题。老师强势,学生弱势;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不少老师的课堂甚至是“五不给”:读题机会不给,分析题机会不给,动笔做题机会不给,质疑机会不给,出错机会不给。教师一言堂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没兴趣,没动力,听不懂,学不会,趴桌子睡觉一大片。

三是知识定位问题。即不能“以学定教,分层强化”,课堂教学和巩固训练的知识定位远超学情,内容多了,环节多了,难度大了,节奏快了,多数中下生听不懂,学不会,加之对中下生助学手段缺失,作业多,致使学生抄作业或干脆放挺,长此以往,信心没了兴趣没了,两极分化,厌学辍学现象严重。

老式的授课方式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把学案引入教学之中,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我校对学案教学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取得一点点成绩,下面谈一谈我校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

二、学案导学助学

课堂理念:相信学生,还权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原则:目标性原则,任务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学案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学案编制流程是:教师分工主备,征求意见,完成初稿——组长课前再备,共同研讨,修改定稿——组织课后反思,总结研讨,再改原稿,并存档。

(2)学案知识定位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照顾中下生,难度要降,环节要减,坡度要小,基本知识反复抓,抓反复,人人过关。新课就是扎实基础,不延伸。

(3)课前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完成预习部分。2、定位目标: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时间1分钟左右,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3、自学指导:

在每部分新知的前面教师提前设计好自学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时间约5~8分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察,重点巡查指导学困生,重点关注中下生,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对于中差生,可以和他们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5、效果展示: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时间约5~8分钟,挑选各个学习小组中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

6、总结升华:

这部分为学生讨论、更正和教师点拨,时间约8~10分钟。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这时小组之间就可以互找错误,让他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若各个小组中的后进生还有不会的,小组中的组长或小师傅就引导该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帮助该生理解掌握。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也能有所提高。

7、检练测评:

第一部分堂堂清: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测评,根据新学内容的多少,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通过测评检测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当堂的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是日日清,针对当日或前日所学内容,我们教研组精细安排,设计出统一的小题纸、小考卷,利用早晨或中午自习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要扎实基础,力求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人人过关。或考或练,最好给学生准备时间,让中下生在考或练前先排出困难,顺利过关,从而逐步培养中下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三部分是周周清,教研组长负责设计,是一周所学知识的综合检测。试卷分三部分:

一、知识清单全练(40分);

二、基础升级全练(30分);

三、综合拓展选练(30分)。周五放学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双休日充分准备,每周一上午必考,当天批完反馈给学生。不达标的小组利用起来帮助达标。好处是帮助中下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现在虽然我校的学案教学和课堂流程已基本定型,但仍属起步阶段,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谈成功尚早。但教学已初现成效。首先,从教师层面看,认识上彻底转变了,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更新,能形成共识,对学案教学很认可,热情高,愿参与。其次从学生层面看,学案确实起到了导学作用。学案流程开放,把知情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目标引领,任务明确,指导到位,自学开路,全员参与,亲自体验,有帮有带,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从成绩上看,2010年我校中考完不成分配名额,到校指标被收回了8个,近两年都能完成分配指标了,而且今年我校中考分配线还高出最低控制线20多分,老师更有信心了。最后从社会认可层面看,因为教学管理方向正确,管理精细,成绩提升,师校和教育局的领导老师很认可,更愿意帮助和扶持了。家长也满意了,愿意把孩子送到二中读书,学苗流失逐年减少。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篇6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时宜的老观念、旧做法,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教学上无动于衷,对提高课堂实效更是手足无措,或者“旧瓶装新酒”,或者“新酒走了味”,或者“老牛拉破车——慢慢来”,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阻碍了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虽然全市普遍推广新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更多的是在讲课比赛或上级检查中使用。即使按照教学策略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也达不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自从召开全市召开高效课堂研讨会后,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每个老师关注的话题。但是,多数教师在勤奋教学之余,纷纷质疑自己的教学效果,许多人陷入教学发展的瓶颈。我们发现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出了问题,诸如:教学难度注重一步到位,对因材施教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传授,对方法和能力的形成重视不够;教学方法注重结论介绍,对让学生经历过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解决教师的问题,对发现和组织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教学风格注重学生认定,对学情考情需求重视不够;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结论的正误,对思维方法和思维依据正误的追究关注不够等等。

本课题把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放在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以“实效性”作为切入口,以新课标的理念作为评价实效性的新标准,把研究重点放在新旧课堂教学的比较和实效性的达成途径上,并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实验室、活动课、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等不同研究领域,对推行新课程理念、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我们提出构建高效的课堂,进行课堂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我们期望以建设务实高效的理想课堂为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核心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高效性的研究:

(1)提高集体备课的高效性:一是落实集体研讨制度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度,落实研究的时间、地点、责任到人;二是改进集体备课的要求,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备课的重点放在优化教学思路、提供相关教学资料、精心改进和设计简单而有效的教学实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方法;三是加强教科室的检查和反馈力度,让课题的研究走实实在在的路子,而不是纯于应付。

(2)教学知识处理的高效性:所谓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知识的选择与安排,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首先是选择有效的教学知识量。其因有三: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第二,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

其次是教学知识安排的有效性。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根据知识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二是 对课堂的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补充知识要遵循“适用、必要、科学、精巧”等原则,做到需中求好,好中求精;三是注重知识为社会适用性。学生始终是社会的个体,最后还需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乃至改造社会,因而课堂教学要承载现在社会价值与规范传递给学生的 服务。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性。一是教给学生的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的 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的高效性的研究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适当的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但完成预设目标应低于百分之八十,生成目标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再次,教师应主动的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的协调和共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教师应正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运用的高效性:

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是师生与生生通过有效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使学生获得有效的知识量。师生交往的有效性,从心理学考察,要注意学生的无意、有意与注意,注意通过讲解重点与难点去强化注意,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的程度等。从教育社会学考察,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风格有关。不同的教学交往风格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交往环境与学生个性运用相应的教学交往风格,以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①课堂管理有效性。课堂管理的有效管理,在合理吸收课堂管理技巧的科学因素外,还

要加强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注意课堂管理的人文 性,关注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课堂管理策略成为中小学加强课堂管理的新价值取向,②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师生的人格得以发展。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主要有课堂内的分层管理教学思想,创设课堂中的各种学习型组织;合理运用管理的心里效应,营造“文化生态”型的师生关系;合理调节学生对文化的影响因素等。课堂提高的有效性。第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应,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第三,注意反馈的积极态势。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注意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③学习评价:a,学习评价应当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b,学习评价应当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阔,又要避免机械频繁的评价。C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的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的观察,反思逐步的推进研究的进程。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时间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1、组织准备阶段(今年10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设计方案,申报立项。

2、启动阶段(今年11月-12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高效课堂相关材料,反思个人教学,进行理论培训。

3、实践阶段(今年1月-今年6月):

第一阶段(今年1月-今年7月):研究九年级复习课的授课思路和复习学案的改进,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完善复习课的精细化。

第二阶段(今年8月-今年2月):完善新授课的教学环节,处理“三 五五”教学策略,并着重从学生的探究体验中研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做法。

第三阶段(今年3月-今年6月):反思课题研究,总结具体做法,并推出不同课型的授课思路,制定出完善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意见,在市,区推广课题组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总结阶段(今年7月):总结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①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②收集、整理相应的论文、案例。

③申请评审结题,制定课题的延伸推广计划。

五、课题研究成果

1、立足课堂,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配合课题研究,我们每学期均安排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青年教师开设汇报课,并进行同题异构的研究课,本学期,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又开展了每人多节研讨课的活动。在以上活动和日常教学及研讨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从事课堂教学,从和谐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构建和谐课堂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边实践边研究,以实录、叙事的形式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反思。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改变原来的课堂现状,和谐的课堂正在构建和不断深化。实验教师也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和展示中脱颖而出。

课题研究的二年多来,我们化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大大提高,在各级各类评优课、基本功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全市产生了极大影响,充分展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彰显了我校师生的风采。

2、爱上科研,教师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承担课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和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感受,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在今年10月至今年6月近两年,我校化学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且很多老师形成了阅读和摘抄的好习惯,自觉地进行上课和听评课后写反思和心得、写案例分析、写课堂教学实录,一股日益浓厚的科研之风逐渐形成。

3、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之间相互问问题、学生主动找老师问问题的人数变多了,学生变得更加爱学、好学、会学、乐学。我们学校的化学成绩始终在全区名列前茅。

4、关系和谐,师生、生生之间相处融洽

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和谐课堂构建,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教师发扬教学民主,使师生、生生关系始终处于比较和谐的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正确认识,初步形成和谐课堂支持系统和操作系统

在未开展课题研究之前,我们对和谐课堂只是模糊的认识,缺乏完整的理论系统。通过两年多来的研究,本课题已初步建成和谐课堂支持系统和操作系统,为树立课堂教学新理念,揭示课堂教学新特征,明确课堂教学新作用奠定了基础。

六.研究反思

随着和谐课堂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从改变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提高,应该说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实验成果令人欣慰的同时,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我们的反思

1、正确处理好和谐理念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作为传统课堂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同时它也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听课和研讨中发现,有些老师会片面地认为我们现在追求的是和谐课堂,从而摒弃传统课堂教学,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出现过多的虚荣和随意。有些老师还担心因此会影响任教班级的平均分等,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把握好这个度,找到平衡点和支点有待进一步思考和行动。

2、追求更为有效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学无止境,任何东西没有完美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目前我们找到一些课堂模式应该还不是最有效的,特别是有推广价值高、有效性强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二)今后的设想

为了更好地将课题深入地进行研究,下一阶段,我们设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开展一系列和谐课堂条件下的教学专题研究。

2、加强开设研究课,开设同题异构课,探索和形成更为实效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高效和谐的语文课堂 篇7

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进步,课堂上充满着生命活力,洋溢着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温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高效的课堂,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以下是笔者对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的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

(一)“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信赖的朋友。学生往往由爱戴某位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师生间的距离接近了,感情融洽了,学生才会有振奋的精神,才会产生向往和追求学好语文的愿望,在学习上也会更加自觉、主动。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要构建高效课堂,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关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提倡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综合来看,预习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预习能开拓听课思路;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逐步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通览教材,确定学习目标,编制“导学提纲”给学生“定向”,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方法、时间安排等,帮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全局”,确定重点、难点,可以使学生在“自学”和“合作”中有所依靠和遵循,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根据“导学稿”自学,先通读课本,弄清课文中的意思,扫清字面障碍;独立完成导学稿中较简单的基础知识题,这一部分题目可以在课本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以后,对于难度较大或自己有疑问的题目,可以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具体做法是: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在本小组中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成员经过讨论交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答案,然后形成组内共识。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从而激发出学习热情,挖掘出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三、检测学习效果,恰当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面

(一)检测学习效果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了解学生获取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抽查批阅、同桌对改、个别解答、小组展示等形式反馈检测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思维方式。

(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恰当地评价学生,才不至于误了学生?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评价学生需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出更高要求;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可多抓闪光点,多肯定、多鼓励;对中等生适时点拨,帮助其收获成功。

2. 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

我们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闪光点,但同时也要看到学生存在的不足。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严重违反课堂纪律、学校纪律的学生,我们就应该对他们作出严厉的批评。

3. 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前进,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篇8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1.宽容地对待学生

作为学生,他们渴望老师真心地爱他们,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需要老师赞赏和肯定他们,期待他们,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批评和灌输,更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惩罚。

2.充分信任学生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

二、营造人文和谐

语文课作为学生接触母语的主要途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力求达到人文和谐。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他们才会在课堂上乐于探究、合作和交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故事引导、现场表演等形式,既可增强教材的直观形象性,又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注重情感,培养情趣

“悲欢离合、爱恨情愁”是人类情感的基调,学生社会阅历不深,还不能正确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学生接触社会、感受人性的语文课,就应该发挥文本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去体验人生的情感、生存的真谛。《背影》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学习本课时,通过情感的引领,用情感构筑知识的桥梁,才能使学生置身文本情境,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情感,從而打动学生,培养情感。

3.创设情境,挖掘潜力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抓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进行情境创设: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认为卖炭翁是为了炭能够买个好价钱,心甘情愿自己挨冻。这样,卖炭翁悲苦的矛盾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样学生会马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激起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

三、营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1.心灵的对话

语文教学应以“课堂对话”为突破口,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实现心灵的对话和沟通。对话的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师生间的对话;生生间的对话;师与文本的对话;生与文本的对话;与环境的对话;与媒体的对话。不管哪一种对话,其核心是:动脑动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做心灵的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文本。

2.思维的课堂

在语文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有水一般的灵动,是和谐语文课堂的生命。在课堂上,教师要变“人云亦云”为另辟蹊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变“单一思考”为复式思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变“自我需要”为群众需求,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变“思维惯性”为思维创新,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变“狭窄思路”为开放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让课堂活力无限。只有让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3.精巧的设计

语文课堂设计应加强创新研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最少的时间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一方面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去钻研教材,一方面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入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应该把培养能力、加强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设计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题既要与教材相联系,还应与生活实际接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驰骋的空间”,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课堂表演最能激活课堂的生命力。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演故事情节、演文中空白、演结尾推测、演成语故事……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最终使语文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4.愉悦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不失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5.适度的赏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读课文,称赞“你读得真不错”“你读出了课文的韵味”“你读得真有感情”;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有了很大进步”;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大声鼓励“你真聪明”“你提的问题真好”,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了希望,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和谐高效课堂的目的。

1.朗读的习惯

朗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因此,无论课堂教学还是早读,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

2.阅读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课以及学生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学生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学生各种语文素养的提高。

3.积累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许多美妙的东西,比如好词好句好段、名言警句、生活哲理,如果不把它们摘抄下来,很快就会遗忘。所以,养成摘抄积累背诵的习惯很重要。

4.动手写作的习惯

写作,是学生普遍感觉困难的事情。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呢?首先要观察生活,师生要有一个交流的契合点,如焦点访谈、家庭琐事、街头见闻、课前5分钟交流等,学生可以各种方式进行写作体验。其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如新闻发布、办报纸等。再次,老师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进行随机的练习等也可养成学生动手写作的习惯。

上一篇:电子商务公司奖惩条例下一篇:新员工年度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