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历史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属于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同时也是美术创作的艺术源泉。如今,伴随全球化格局的变化,饱受外来文化冲击,致使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重大挑战。在中学美术教学时,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围绕中学主题绘画教学,进一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主题绘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在主题绘画教学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仅供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传统历史教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历史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摘 要】情境教学是素质教育下深受师生喜爱的一种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的有效应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打破传统历史课程教学方法的局限,进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作用,并具体探讨了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进行历史学科的情境教学,希望能够为我国历史学科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进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的教学方法。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情境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情境教学,可以重现历史情境,学生处于历史情境中学习,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下文将对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相关应用展开详细分析。

1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述

情境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更为形象、更为生动,它与传统刻板的灌输教学不同,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教学场景,并且结合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来引入和展现场景,以引导学生逐渐走进教学场景,从而对其中的情境问题展开讨论,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

2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主要意义

2.1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知识的接受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接受过程变成了被动的过程。这必将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也就是说接受知识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结合学生的学情来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学习的过程并不只是信息的接受,而是要在接受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达到理解信息与记忆信息的目的。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历史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影响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历史做出评价,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能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总之,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感悟与体会历史,而不是由教师一味地灌输,进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情况下,兴趣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关系,兴趣越足,学习效率便会越高。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还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兴趣就好比一块磁石,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学习兴趣也是一种情感态度,是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兴趣还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之中体验历史、感知历史,进而完成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和乏味,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让学生对历史充满兴趣。

3 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运用

3.1 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情境

虽然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缺乏兴趣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其不能有效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之中。其中,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历史教学,能够促使教师结合历史内容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历史、感知历史,进而真正学习与理解历史。可是,历史情境的创设并非一件易事,需要真正结合历史,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才能设计与创设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

首先,教师必须先做好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工作,从而把握好历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然后,将相关的历史课程内容转化为电子版的教学课件,并在适当的教学课件内容中穿插图片、音频及视频文件等,以促使历史教学内容更为多样化,并使学生不出教室却能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认知历史教材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直观展示相关的电子课件内容,包括其中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从而生动、真实地展现部分历史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去了解历史、感知历史,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加深学生的历史情境印象。比如,在讲解一些历史久远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该段历史寻找学习素材,并利用多媒体绘声绘色的再现历史,以在形、声、色的多重氛围渲染下,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情境、感悟历史。

3.2 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课程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叙述过去的社会现象及时代特征,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对历史事件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为现代生活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但根据目前的历史课程教学来看,存在着课堂教学生硬的现象,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进行过去社会生活现象的口述,没有将历史事件具体化、形象化,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目的。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创设历史情境,例如图片、实物或模型等,使用这些工具来进行辅助教学,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丰富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形象的反映出当时的历史事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相比教师单纯的口述要更具说服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尽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模型、图片或文字等教学工具,目的是将更多的历史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此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享受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从而起到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效果。

3.3 做好角色的转化

在学习阶段,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因此,喜欢模仿和表演一些历史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相关的历史表演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办相关的历史人物模仿话剧,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歷史人物,演绎那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真正地亲近历史、走进历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历史,营造出舒适的历史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内容时,历史教师就可以创设出相关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自由分组,扮演课文中的参议院院长、美国的总统以及联邦法院的大法官,历史教师则亲自扮演记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进行简单的陈述,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合作探究精神。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历史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历史教师通过布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减轻历史教师的授课压力,为学生将来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敏明.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研究[J].考试周刊,2021(11):151-152.

[2]邵建锋.构建教学情境,打造生动的历史课堂——以中国古代史教学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1):56-57.

[3]胡易佳.情之所起 境之所达——历史情境教学法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0(24):32-33.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哈尼喀塔木乡中学)

作者:杨臻

传统历史教学管理论文 篇2: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主题绘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属于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同时也是美术创作的艺术源泉。如今,伴随全球化格局的变化,饱受外来文化冲击,致使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重大挑战。在中学美术教学时,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围绕中学主题绘画教学,进一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主题绘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在主题绘画教学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主题绘画;教学;意义;方法

引言: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大的地位。于绘画艺术方面,传统文化为中学主题绘画教学带来了众多素材及灵感,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支持下,产生了各种经典的作品。随着社会日渐发展,加上人们思维方式遭遇冲击,绘画教学过程中明显出现传统文化缺位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师生并未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忽略了传统文化在中学主题绘画教学时的作用与地位。因此,需要引起中学美术教师的重视,以便能在主题绘画教学时切实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作用。

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主题绘画教学的重要性

(一)中学主题绘画教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

在中学绘画教学初期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绘画技法,绘画技法是学生主题绘画的技术基础。但是,主题绘画艺术的发展,属于创造艺术的过程,这便意味着在主题绘画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增强文化储备,夯实了学生艺术创作基础。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在中学美术教学时,不可仅用单一指标考量学生。因此,在主题绘画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至主题绘画教学时,即可为提高学生绘画水准奠定优良基础。

(二)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完善主题绘画教学

伴随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化发展,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每一学科都在创新与改革,致力于完善学科教学内容及规划。如今,艺术类教学覆盖常规教学内容,且肩负着培养优质艺术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加大革新力度,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至主题绘画教育学时,则可进一步充实中学主题绘画教学内容,优化绘画教学体系,为中学绘画教学工作提供优良契机。

(三)中华传统文化更利于中学主题绘画教学实现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日渐发展,艺术创造力饱受西方思潮的冲击,令部分学生逐步否定传统文化,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学主题绘画中的传承面临着较大的危机。众所周知,我国不仅属于经济大国,同时也是文化强国。中华传统文化宛若一张极具中国特色的名片,继承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主题式绘画教学的关键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培养技艺精湛、艺术修养优良的新时期人才,这恰恰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不约而同。由此可见,在中学主题绘画教学时,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地位尤为关键,不仅符合培养艺术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实现文化复兴。

二、 主题绘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主题绘画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足

在中学教学时,个别美术教师并未意识到美术学习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学生初中时期所学的美术知识,主要为了其日后升入高中专业学习美术奠定基础。然而,由于美术考试过程中文化课成绩的分数门槛并不高,便致使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均忽略了学习文化课的重要作用,使得传统文化在中学美术教学时的地位有所下滑。然而,大学生年级不断升高后,类似的问题依旧会存在。学生在主题式绘画学习中欠缺学习意识与能力,且缺少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的约束,很难在主题绘画教学中普及传统文化。

(二)主题绘画教学倾向于技法教学

伴随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当学生升学及毕业后,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这便使得高校格外关注学生绘画技法,导致中学时期的主题绘画教学出现了急功近利的趋势。由此一来,学生在学习中学绘画知识和技能时,所接受的内容主要以西方式内容为主,导致中华传统文化在主题绘画教学时的传承过程出现“断层”现象,虽然西方主题绘画造型技法具有较大优势,但因中华传统文化是美术绘画时独有的艺术内容,如若不重视在主题绘画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则不利于改善主题绘画教学质量。

三、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主题绘画教学中的应用

(一)优化美术考试评价标准

在中学美术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量学生美术绘画水平,还需着重检查学生是否具备传统文化底蕴及素养。通过详细研究以及严谨判断,适当地在美术绘画教学中增加文化成绩比例。在美术考试评价方面,需要得到教师的转变与改革,以保障学生在主题绘画教学时,自主接受传统文化,并在主题绘画作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增强主题绘画作品品质。

(二)加强主题绘画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作为中学绘画教学一线工作人员,要重视强化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切实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绘画教学时,绘画教师要肩负起主题绘画创作者的重任,具有优质创作者应有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在美术课堂上讲授主题绘画知识和技巧之外,重视“以身作则”,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至美术作品中。

(三)重视在主题绘画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并非历史文物,在主题绘画教学时,万万不可将其束之高阁,需要在主题绘画教学和主题绘画实践时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价值。在主题绘画教学之际,教师应为学生讲解一些典型的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灵感而创作的美术作品,为学生详细讲解绘画作品内涵与创作背景,从而促使学生感知我國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达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辅助主题绘画教学的目的。比如,在以陶瓷为主题讲解绘画知识和技艺时,教师就应注重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中的“意象”,如竹子可以突出高尚节操,而梅花代表坚韧不拔,荷花具有出淤泥且不染的品质。在创作当代陶瓷绘画艺术时,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则可令绘画作品更高雅,且具有闲情意趣,统一画品及人品。另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主题绘画教学中,善于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吉祥物,吉祥物往往属于创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流露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比如“龙凤呈祥”以及“三羊开泰”,在具体绘画教学时,引导学生善于使用“龙”“凤”等不同的吉祥物,即可令绘画作品更具自然属性意趣,为主题绘画作品增添生机。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中,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这一方面面临着重大困难。与此同时,在研究及教学主题绘画时,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日渐突出,对主题绘画教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应选择科学方法,在主题绘画教学中引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完善主题绘画教学,培养更多拥有文化底蕴的人才,创造更多主题绘画优质作品。

参考文献:

[1]甄正义.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继承[J].科幻画报,2021(12):255-256.

[2]张龙.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读写算,2021(33):47-48.

[3]魏俊青.笔墨书香浸润心田 领略传统文化魅力——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109-110.

作者简介:姓名:江林永根,出生年月:1978年9月,性别:男,籍贯:广东云浮云城区前锋镇,民族:汉族,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学美术一级教师,研究方向 :美术教育,单位:云浮市第一中学,邮编:527300

作者:江林永根

传统历史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探索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进入社会发展新时代。新的时代有新的任务,坚持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合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文化传承的需要。针对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构建与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构建

(一)家园情怀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中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进入社会发展新时代,新的时代有新的任务,坚持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家园情怀教育。初中生由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家园观念还没有形成具象的认知,但正是因为他们思想还较为稚嫩,恰恰是家园情怀教育的良好契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承担家庭事务,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国家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遵守社会公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自豪感、使命感。

(二)社会关爱教育

所谓社会关爱教育,是指让初中生在中学阶段就能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社会关爱教育的核心是让中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所享受到的权利,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班级中,学生要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团结一心、乐于奉献的品行;在家庭和社会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生要学会理解他人、尊重老人、爱护幼儿、关心社会。社会关爱教育不仅使得中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社会,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增加认知经验,也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中学生感受到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爱”,进而在潜移默化的“爱的教育”中修炼个人品行。

(三)人格修养教育

人格修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教育中,在诗词典故及儒道经典文化学习中,学生能够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等传统文化学习到好学、为善、谦逊等良好的品行,在良好道德品行文化的陶冶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艰苦奋斗、团结向上的个人修养。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不足

在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明显不足。因为学校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存在部分教学管理者及教师群体中,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仍然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可见,教师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不足,是导致传统文化难以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内容较为浅薄

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组织较为片面、浅薄,没有系统全面地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及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为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三个层次,其中蕴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节日习俗、诗词文字、艺术形式等方面,也包括个人修养这一重要议题。从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来看,《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个人的修养、礼仪、精神等方面涉及较少,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浅显,需要通过更进一步的教学设计达到目标教学效果。

(三)传统文化的实际传承效果较差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讲解、讨论和交流环节,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初步认知;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如,诗词诵读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氛围,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然而,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效果不佳,现阶段的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存在形式化,没有一套科學化、完整化的评价体系,使得后续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效果不够明显。

三、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策略

(一)提升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

新时期的教育中,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基本要求,而弘扬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途径,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是做好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优秀思想政治素养存在着必然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来的,代表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优秀的政治素养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求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本质上,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素养的内涵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进一步成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德育课堂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本质方向上也是一致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基础,而一定高度的政治素养又可以反过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这个关系,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起到全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德育课堂中,应通过网络教学工具,利用视频、动画等素材调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

(二)利用课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行一般是通过集体活动来进行的,集体教育活动是增强学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一种方式。在集体活动中,学生才有机会与其他同学进行面对面地接触。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大大提高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另一方面,集体活动也提高了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集体中感到前进的动力,潜移默化地在集体力量中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在群体性课外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引进来走出去学习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到今天,过程中经过了不断地创新,并吸收和汲取了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精神,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文化内涵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开阔文化视野,感悟文化魅力,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一方面,中学可以利用自身的本地资源优势,聘请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教师。邀请当地在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上做出突出建树的老艺术家们,前往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形成开放的、平等的、积极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艺术家们在现场进行示范和解答,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活生生的传统文化,感受到更加真挚的传统文化内涵。此外,中学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深入到民间去进行传统文化活动采风,在民间的生活中真实地体验传统文化的来源和特色,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到传统文化魅力。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中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来的,要求人们培养出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本质上,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强调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内涵方向是一致的。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要围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以及人格修养教育开展。一方面,提升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另一方面,利用课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引进来走出去学习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政治素养,达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忠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向探索[J].教育家,2020(41):71.

[2]张娟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217-219+195.

[3]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220-223+170.

[4]張鸿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1):40-43.

作者:江祚庆

上一篇:安全在我心中演讲稿(3篇)下一篇: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方案优选3篇